儿童诗两首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语文《儿童诗两首》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儿童诗两首》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儿童诗两首》课文原文及赏析课文原文:
《小池》
作者: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所见》
作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赏析:
《小池》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夏日小池景象。

首句“泉眼无声惜细流”,通过“无声”和“惜”字,形象地表现出泉水涓涓流淌的静谧之美。

接着,“树阴照水爱晴柔”一句,借助“照水”和“爱晴柔”,展现了树木倒影在水面上的喜爱阳光的柔和之态。

后两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以“小荷”和“蜻蜓”为焦点,生动描绘了初夏时节的生命活力和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

这首诗以牧童为主线,描绘了一幅活泼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

首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展示了牧童在田野间自由自在、快乐歌唱的场景,其歌声甚至能震动林木,体现了儿童的纯真和活力。

后两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描绘了牧童在听到蝉鸣后,瞬间从欢歌变为静默,准备捕捉蝉的情景。

这一转折既表现出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探索精神,也揭示了他们在面对自然时的敬畏之心。

两首诗都是以儿童为主角,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儿童的纯真、好奇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同时,这两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富有诗意,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和欣赏。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引导他们观察和感受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环保意识。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两篇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两篇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两篇教案一:《儿童诗两首》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儿童诗两首》,包括《悯农》和《春晓》。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2. 理解两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情感。

3. 学会欣赏和评价儿童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重点: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诗文文本3. 朗读录音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介绍诗人:介绍李绅和孟浩然,让学生了解诗人的背景。

3. 朗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两首诗,注意停顿和韵律。

4. 讲解诗歌:解释诗中的生词和意思,解读诗的意境和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的意思。

6. 欣赏与评价: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受,进行互相评价。

7.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六、板书设计1. 《悯农》2. 《春晓》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悯农》和《春晓》的意思。

2. 答案:《悯农》悯农,悯农,农夫辛勤耕作,一粒粮食,一滴汗水,不容易收获。

城市人,不知道,盘中餐,来源是,农田里,辛苦劳作。

《春晓》春晓,春晓,春天的早晨好,花开花落,一夜之间,春天来了。

风雨雷电,提醒人们,春天来了。

鸟儿欢叫,蝴蝶飞舞,春天真美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理解诗的意思和意境。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自己写一首儿童诗,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二:《儿童诗两首》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儿童诗两首》,包括《静夜思》和《寻隐者不遇》。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2. 理解两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情感。

3. 学会欣赏和评价儿童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儿童诗两首

儿童诗两首

儿童诗两首1. 《小星星》
一闪一闪亮晶晶,
满天都是小星星。

挂在天空像钩钢,
装饰了我们的夜晚。

小星星闪烁不停,
带给我们温馨的梦。

让我们快乐入眠,
希望明天更加美好。

2. 《小草儿》
小草儿绿又嫩,
吹着微风摇来摇去。

逗得小鸟儿欢笑起,
在天空飞翔自在。

小草儿地下钻出头,
它们是大地的宝贝。

雨水滋润它们成长,
阳光照耀它们荣耀。

儿童诗歌展现了儿童天真无邪的心灵和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启发儿童的思维和情感发展。

以上两首儿童诗以简洁明
了的语言描述了小星星的美丽和小草儿的成长,给予儿童一种纯真、温馨、快乐的感受。

《儿童诗两首》教案

《儿童诗两首》教案

《儿童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儿童诗。

(2)理解两首儿童诗的主题和寓意。

(3)学会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2)通过模仿和创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体验诗歌中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儿童诗。

2. 理解两首儿童诗的主题和寓意。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理解和运用。

2. 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儿童诗两首》。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教学第一首儿童诗:(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把握诗歌的节奏。

(2)教师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和寓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 教学第二首儿童诗:(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把握诗歌的节奏。

(2)教师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和寓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4. 活动环节:(1)学生模仿两首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创作自己的小诗。

(2)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大家共同欣赏和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儿童诗。

2. 学生能够理解两首儿童诗的主题和寓意。

3. 学生能够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儿童诗歌,进一步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2.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诗歌的主题和寓意。

《儿童诗两首》课文

《儿童诗两首》课文

生的个性特长,使阅读成为一种享受,使课堂成为他们自我表现的舞台。另
一方面,各种不同方式的朗读在课堂上出现,也使学生不仅在阅读中学到了
知识,更得到了美的享受。
在美读品味语言,体会情感的过程后,我抛出了本课的交流话题:“我”的
愿望是什幺?你最喜欢哪个愿望,为什幺?
孩子们由于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和体
诗歌教学最好的方法就是读。本课教学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孩子们反复诵
读,在诵读中理解内容,体味情感,品味语言。在朗读的过程中,面对优美
的文字,有些孩子愿意高声诵读,通过读表达来表达理解;有的孩子会用诗
一样的语言对文章进行再创造;有的孩子会默默凝思,在内心深处反复品味
此时,我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选择,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发展了学
生:数字零、字母 0、鸡蛋、石子、张开的嘴、圆圆的盘子、圆圆的月
亮、红红的太阳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的想象是一幅幅画面,就可以作为儿童诗的“境,就是“意”。
我们读儿童诗就要抓住诗中的“境”去体会诗中的“意”。
二、启发学生以“小手、桃树枝,眼睛、风筝,我、春天的土地”为依据,
努力学习,报效父母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让家园更加美好。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高易达::
我想把槐树籽
种在大地上,
伸进湿软的土层,
汲取甜美的营养,
长啊,长
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
绿化我们的家园。
张永琪:
我想把眼睛
安在飞机上,
和太阳捉迷藏,
看星星和月亮玩耍,
望啊,望
生 4:我会让小鸟在我的枝条上筑巢、搭窝,让鸟的家族自由地歌唱。
生 5:歌唱美好的生活

9.儿童诗两首

9.儿童诗两首

课文
生字
词语
问题
资料
41
课文
生字
词语
问题
资料
42
课文
生字
词语
问题
资料
43
课文
生字
词语
问题
资料
44
词语
问题
资料
29
课文
生字
词语
问题
资料
30
课文
生字
词语
问题
资料
31
课文
生字
词语
问题
资料
32
课文
生字
词语
问题
资料
33
课文
生字
词语
问题
资料
34
课文
生字
词语
问题
资料
35
课文
生字
词语
问题
资料
36
课文
生字
词语
问题
资料
37
课文
生字
词语
问题
资料
38
课文
生字
词语
问题
资料
39
课文
生字
词语
问题
资料
40
12
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 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 · · · ·
13
14
15
你还有什么奇特的想法,学着课文的样子说一说。 我想把鼻子 安在花苞中。 闻着鲜花的气味, 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闻啊,闻—— 香味把我带入了甜美的梦乡 。
16
童年的水墨画
17
18
19
20
缕 丫 汲
课文 生字 词语 问题
帐 篷 筝
资料

9.儿童诗两首

9.儿童诗两首
三、品读想象体会诗情
1.自由朗读《我想》,思考:诗中写了“我”的哪些愿望?
2.品读《我想》
(1)说说“我”的那么多愿望中,那一个最令你神往?
3.引导想象:作者分别看到了春天的什么景物展开自己的想象?
引导学生体会是盎然的春意启发了作者的想象,以第一小节为例,想象画面,指导朗读,“牵着万缕阳光”是怎样的感觉?通过“悠啊,悠——”破折号中声音的延长,读出诗歌的趣。
4.方法迁移品读诗歌
(1)指导学生运用第一节诗的想象画面的方法,交流自己的感受,并通过朗读调动情感,体味诗境。
(2)在这首诗中,你觉得哪些词用得特别好呢?
(引导学生发现诗中“安、接、装、种”及“悠、长、望”等动词,通过换词等方法体会动词的准确、精妙。)
5.练习说话:如果是你,在这美好的春天里,你会想……
人教版五下第九课《儿童诗两首》教案
备课人
9.儿童诗两首
1课时
课型
略读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趣、乐。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安、悠、爬、染”等动词的精妙,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4.通过想象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趣,初步培养鉴赏儿童诗的能力,激发读、写儿童诗的兴趣。
重点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安、悠、爬、染”等动词的精妙,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2、通过想象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趣,初步培养鉴赏儿童诗的能力,激发读、写儿童诗的兴趣。
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学说学写。
教具
课件
多媒体课件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儿童诗——《儿童诗两首教案》

儿童诗——《儿童诗两首教案》

儿童诗——《儿童诗两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习两首儿童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诗歌带来的乐趣,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理解诗歌中传递的积极情感和价值观,如友谊、自然美等。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一:《夏天的夜晚》诗歌内容简介:描述了一个夏夜的美丽景色,夜晚的宁静和星空的璀璨。

学习生词:夏夜、星空、萤火虫等。

2.2 诗歌二:《小池》诗歌内容简介:描绘了一个小池塘的生机勃勃,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力量。

学习生词:小池、荷叶、青蛙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诗歌一:《夏天的夜晚》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创作绘画或手工艺品,表达对诗歌的情感。

3.2 诗歌二:《小池》朗读诗歌,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自然描写。

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创作短文,描述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景色。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评价:通过讨论和创作,观察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表达。

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4.2 学生对诗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通过讨论和创作,观察学生对诗歌传递的积极情感和价值观的认同。

评估学生在诗歌学习中形成的对文学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诗歌文本:提供两首诗歌的文本,方便学生朗读和理解。

5.2 绘画或手工艺品材料:提供绘画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方便学生创作。

5.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儿童诗的资料,供教师参考和扩展教学内容。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儿童诗,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

提供一些创作提示,如选择一个自然景物,描述它的美丽和特点。

学生通过创作,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会写《水浒传》中的人物(至少五个) 宋江 、柴进、 鲁智深、武松、卢俊义。 我知道《水浒传》中的三个故事: 三打祝家庄 、武松打虎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 不是《西游记》中的故事(A、B、D、E ) 桃园三结义 B.三顾茅庐 C.三借芭蕉扇。D三气 周瑜 E,三打祝家庄 • 。 • • • • • •
前四节的最后一句在表达上都有什 么特点?这样写好在哪里?
都带有破折号,而且破折号都 起解释、说明作用,这样写得好 处在于使句子更完整。
诗中从哪几个动词可以看出我想怎么做? 请 在每节找一个。
“安、接、装、种”
• “悠、长、望、飞”四字词好在哪里? • 是对“我”变化成什么的想象。使句子生 动、形象、整齐,增添诗的情趣。
我想把脚丫 接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 汲取甜美的营养,
长啊,长——
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绿色的帐篷指什么? 指“大柳树”
第二节主要写什么?
“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并长成一棵大树
我想把眼睛
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柔软, 瞧太阳多明亮, 望啊,望—— 蓝天是我的课堂。
第三节:写“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 • •

mā (抹布
zhòng (种地) zhǒng(种子)

liáng

(测量)

liàng (重量)
写近义词。 甜美 ( 甜蜜 ) 营养(养分 ) 柔软 ( 软和 ) 漂亮( 美丽 ) 平静( ) 戏耍 (玩耍 ) 写反义词。 湿软( 干硬 ) 柔软 ( 坚硬 ) 宁静
明亮( 昏暗 ) 漂亮(丑陋 ) 安静 喧闹( )
花苞 风筝 喧闹
脚丫 柔软 梳妆
汲取 柳絮 扑腾
篷帐 水墨画 戏耍
高洪波
高洪波 笔名向川,1951年生,内蒙古开鲁人。
有儿童诗集《鹅鹅鹅》《大象法官》《飞龙与神鸽》
《喊泉的秘密》《少女和泡泡糖》《吃石头的鳄鱼》 《种葡萄的狐狸》《我喜欢你,狐狸》。散文集《波 斯猫》《文坛走笔》《人生趣谈》《司马台的砖》 《高洪波散文选》《高洪波军旅散文选》。评论集
自主反思 我明白了————— 不懂得地方 ————
布置作业: 仿写《我想》或《童年的水墨画》。
前一句描写了读书的神态,孩子是坐 在街头读书,书就放在膝盖上,他(她)似 乎很懂得爱护书,翻页时动作是轻轻的。 肯定是书中的故事有趣,所以他(她)情不 自禁地微笑着。后一句点明了他看的是 《水浒传》,但主要说他看书看得入迷了, 只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的事, 对时间的悄然流逝一点也没有注意到。
读了《童年的水墨画》这首
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
面给你怎样的感觉?

以跳跃的尽头捕捉了童 年生活的典型场景,如“街 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 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 乐场面,表现了孩子们童年 生活的快乐。
比较本课中的两首诗在表达方 式上有什么不同?
(1)《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 组诗。 (2)《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 韵。 (3)《我想》描写的是幻想,《童年的水墨画》 描写的是童年生活的真实情景。
溪边
钓鱼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写孩子在溪边钓鱼的欢乐。
《溪边》──钓鱼的孩子,那 样的快乐,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 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前 三行是静态)静静的钓鱼竿,立着 红蜻蜓,我们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 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受惊,而 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 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 人欢。(后三行是动态)寥寥几句, 勾勒出一个现代垂钓儿童的形象。
我想(一)
我想把小手, 化作三秋桂子, 飘香宇宙, 连嫦娥也频频回望。 我想把脚丫, 化作潺潺流水, 让母亲河 永远载舟远航。 我想把眼睛 化作中秋的月亮, 榕树下的孩子我想把身体 化作肥沃的土地, 让西北部的不毛之地, 也有小麦的芳香。
自学内容: 1.《童年的水墨画》分别描写了哪些学 习、生活场景?
这是诗中的最后一节,从诗意上看,与第 四节诗是紧密相关的。乍看起来,似乎有画蛇 添足之嫌,把孩子的想象一下子拉到了现实, 与前面的诗句有些不和谐,甚至格格不入。实 际上,正是这句话,形象地表现了“我”是怎 样地沉迷在想象之中,以至于把想象当成了现 实,一想到要飞向遥远的地方,自己是快乐了, 爸爸妈妈是不是放心呢?所以得和他们商量商 量。这更增加了诗的情趣。
江上
像刚下水的鸭群,
戏水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写江上戏水的孩子调皮可爱。
《江上》──戏水的孩子,那 样的调皮,一群孩子像鸭群一样跳 入水中,在水里互相你拨我溅地嬉 戏,就在这嬉戏中,一个孩子钻入 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 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对小 虎牙。一群孩子的嬉戏和一个孩子 的特写,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 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 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 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 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 和向往。
• 童年还有很多很多美好的想法。 • 你还会怎样发挥你的小手、耳朵、嘴巴、 鼻子……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山村孩子的画
邱易东
云是画面的主角, 暖一抹,冷一抹, 树是画面的主角, 浓一笔,淡一笔, 泥土是画面的主角, 深一脚,浅一脚,
叶的眼睛在崖畔张望。 让阳光渲染它的模样。 在小溪的天空漂浮。 让幻想展示它的富有。
让风涂抹它的年轮。 山路上印满秋天的芬芳。
当堂检测
• 1.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mǒ (抹黑 ) 旋 xuán (旋转) xuàn (旋风)
学优秀作品奖,散文集《悄悄话》获全国第 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朗读诗歌,想想《我想》这首诗描写了 “我”的哪些愿望?
我想把小手
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
牵着万缕阳光, 悠啊,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这一节主要写: “我”想把小手安在 桃树枝上,把春天打扮的更美。
1、街头读书; 2、溪边垂钓; 3、江上戏水。
街头
听不见马路上车辆喧闹,
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
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
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
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写了小孩子在干什么? 在阅读
写儿童不顾街上的喧闹,沉浸在读书的乐趣中。
街头阅读,你脑海里浮现什么画面? 《街头》──读《水浒传》的孩子,那 样的专注,尽管马路街头是那样的喧闹, 却丝毫不能影响他,对时间的推移也浑然 不觉。无边的喧闹和一隅yú的安静,形成 了鲜明的对比。
我想把我自己 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变小草,绿得生辉, 变小花,开得漂亮,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啊,飞—— 飞到遥远的地方。 第四节主要写什么? 写我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
不过,飞到遥远的地方,
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①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 妈妈商量商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