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二年级《平移和旋转》优秀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

二年级《平移和旋转》优秀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

二年级《平移和旋转》优秀教学反思二年级《平移和旋转》优秀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平移和旋转》优秀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平移和旋转》优秀教学反思1《平移和旋转》是第三单元的资料,本单元把平移和旋转等图形的变换作为学习与研究的资料,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

由于在生活中有很多平移和旋转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创设情境,实现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一、呈现学生身边丰富、搞笑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等现象。

“平移与旋转”中升旗、房子的平移等等,使学生感受到平移、旋转与轴对称图形变换就在自己身边,图形变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二、在动手操作中,认识平移、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在课中安排了“移一移”“画一画”“做一做”等,这样在“做中学”,不仅仅使学生加深体验图形变换的特征,提高动手潜力,而且为学生独特的创意和丰富的想像带给了平台。

三、透过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课中我们让学生欣赏、收集图案,引导学生发现美。

让学生尝试设计图案,鼓励学生创造美,展示美,同时使学生体悟到美丽的图案其实能够用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得到,从而初步开成以简驭繁的思想。

这样能够愉悦学生情绪,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透过本单元的教学使我们明显感到学生爱学数学了,学习气氛也浓了,学习效果也好起来了,再一次证明了“学习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学习素材,把学生带到生活中去感悟数学、体验数学、做数学。

但同时也发现有的学生很不主动很不认真,画图不用铅笔和尺子,随心所欲乱画一气;有的同学不是很理解平移的方向,对往哪个方向平移多少格理解不透彻;把平移和对称搞混淆,今后在这些方面要加强训练.二年级《平移和旋转》优秀教学反思2“平移和旋转”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

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通用6篇)

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通用6篇)

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通用6篇)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1“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

从数学的好处上讲,平移和旋转是物体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两种基本的图形转换。

透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使用更准确、更具体的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同时有助于学生了解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感知它们的作用,并建立空间观念。

为了便于两种变换的比较,我们将平移和旋转安排在一节课内教学,同时思考到二年级的学生理解潜力有限,所以将“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这一教学目标放到下一节课。

实践证明,这样的安排是适切的。

根据新教材的改革精神,本节课的教学本着“让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充分参与,互相合作,动手操作,在亲身体验中感悟数学。

回顾整节课,我觉得以下几方面做得较为成功:一、从身边选取熟悉的学习素材,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广泛应用平移和旋转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普遍,学生已有必须的经验。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从孩子身边选取超多熟悉的、唾手可得的学习材料,如风车、陀螺等玩具,文具盒、课本等学习用品,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例子,舞蹈,鱼儿,本地寺庙大殿平移的新闻报道等。

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认识平移和旋转,在玩中体验平移和旋转,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又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让学生参与超多的体验活动,认识平移和旋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皮亚杰认为:“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

”这节课中,我组织了比较多的体验性活动,让学生透过有好处的数学活动学习理解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贴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如课前玩玩具,观察、模仿不同物体的运动状况并进行分类,平移课本,找一找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跟老师一齐跳舞等等,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透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和认识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与反思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平移与旋转》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几何的范畴。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对称图形之后学习与研究的内容,是从运动变化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注重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充分感知平移、旋转两种运动的不同特征及其普遍存在性。

通过探究,让学生发现和体会:观察一个图形的平移过程,只需观察该图形上任意一点或一条线的平移过程。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

2、能力目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使学生经历探究只有形状、大小、方向不变的图形通过平移相互重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和归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2、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四、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课件、图片2.学生用具方格纸、小铅笔卡片、小房子卡片、白纸五、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去游乐场看一看。

出示游乐场的画面,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课件出示游乐场的情景图: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提问:(1)这些项目大家都玩过吗?谁能来玩一玩?(引导学生用手势、身体来模仿这些玩具的玩法。

)(2)它们运动时的样子一样吗?那你们能不能根据它们运动时的样子给它们分分类?学生汇报:生1:从画面上可以看出缆车和小火车是沿着直线作运动。

生2:风车和旋转木马是围绕一个点(轴)作圆周运动。

教师总结:像缆车和小火车这样的沿直线运动在数学里我们叫它平移;而像旋转木马和风车,它们都绕着一个点(一个中心)移动运动我们叫它旋转。

师:刚才我们通过识图对平移与旋转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你们想不想利用它们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呀?2.探究体验:用小熊,这个卡通人物,已有趣的方式,提出平移和旋转的教学内容今。

二年级下册数学《平移和旋转》优秀教学反思(通用5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平移和旋转》优秀教学反思(通用5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平移和旋转》优秀教学反思(通用5篇)二年级下册数学《平移和旋转》优秀教学反思(通用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平移和旋转》优秀教学反思(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册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1孩子们在二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平移和旋转,认识比较肤浅,只是简单的感知了平移和旋转现象而已。

我不由得思考:这节课我要讲些什么呢?如何做才能让孩子们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呢?我想,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来深入认识平移和旋转的本质;可以在这节课中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在对比中进一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的本质。

所以,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基础上,我直接揭示了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物体或图形沿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做平移;物体或图形围绕一个点做圆周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

在初步揭示概念的基础上,我呈现了坐缆车、滑滑梯的图片,引导孩子们明白直线运动的“直线”包括横线、竖线、斜线。

上一届就有孩子认为滑滑梯和坐缆车不是平移,因为方向是斜的,他们认为只有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直线运动才是平移。

这一设计有助于提前预防这一错误的出现。

另外,我还呈现了“荡秋千”,引起孩子们思考、讨论:荡秋千是否是旋转现象?有一部分孩子认为“荡秋千”不是旋转现象,理由有二:一是认为它没有旋转中心,二是认为没有旋转够一周。

针对没有旋转中心的说法,很多孩子强烈反驳,表示“荡秋千”是有旋转中心的,并在课件上描了出来,成功说服大家。

针对“没有旋转够一周”这一意见,我举例进行了反驳,我说:“体育老师最爱喊的口令是向左转、向右转,我们没有转完一周吧,可是我们旋转了。

”孩子们恍然大悟。

在这里由于孩子们还没有接触过圆弧,我便没有直接揭示圆弧运动这一词语,只是说:虽然没有旋转够一周,但其运动轨迹是圆周的一部分。

由此,让孩子们明白像“荡秋千”这样的现象也是旋转。

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下面是作者整理的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1《平移和旋转》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和图形》中的一个新的内容,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有如下体会:平移和旋转,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儿童空间知觉的认知发展来说,则是从静态的前后,左右的空间知觉进入感悟平移和旋转这一动态的空间知觉。

《课程标准》只要求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有一个初步的感受,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在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再现和在教学中的活动分类,让学生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体验平移和旋转的价值。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突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如:在引入“平移和旋转”时,以游乐园为生活场景,直观感受缆车、摩天轮、旋转木马、滑梯、小火车、大风车的运动方式,初步了解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在解决初步会判断物体的平移和旋转时,我从生活入手,拍摄身边的常见现象,(如:转门的旋转,车门的开关,方向盘的转动)使孩子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兴趣浓厚。

在感知平移和旋转时。

如:用动态语言(手势),引导学生说出平移和旋转,学生自己动手移动文具盒,自由想象平移和旋转的动作,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帮助小组设计到达学校的行走路线等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整个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现问题,小组合作,协同研究,都让学生自主完成。

老师是以参与探索的身份出现,与学生一起研究,这样,师生之间建立的是平等、和谐、伙伴的关系。

总结不足之处,在学生合作前,应使学生听清要求,在小组合作(帮助小红设计行走路线)时,如把每小组一张图片改为小组中两人一张图片,合作起来会更方便,效果会更佳。

二年级《平移和旋转》优秀教学反思

二年级《平移和旋转》优秀教学反思

二年级《平移和旋转》优秀教学反思二年级《平移和旋转》优秀教学反思「篇一」《平移》教学反思范文“平移”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本节课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具体实例中感知平移现象,认识平移的实质,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美。

据此,我通过三个层次来实现教学目标。

第一层次是使学生感知平移现象,通过创设情景,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出发,引入新课,同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感知中初步认识平移,而且深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最后,观察几个运动现象并进行辨析,判断哪些是平移,哪些不是,为什么,使学生加深对平移现象的认识。

第二层次是探究平移的'特点,通过学生的集体讨论和探究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自主创造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活动中去。

然后再通过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在倾听中把自己的思路同别人的方法进行比较,理解和接纳别人的观点。

在对平移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归纳平移的两大特点。

第三层次是就是对所学知识的提高与升华,灵活运用平移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做到活学活用,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主要体现了了两大特点第一点在于让学生经历自主观察-探究-归纳-应用的整个过程。

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深刻地认识问题二年级《平移和旋转》优秀教学反思「篇二」平移教学反思范文篇一:平移教学反思“平移”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教学中不仅仅是使学生感知和初步认识平移,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还要使学生认识平移的性质,并会利用性质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据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感知出发,通过大量的情景设置及实例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平移概念及性质,教学的难点是画平移后的图形。

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分三个层次,环环相扣,由感知到认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去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并引导学生充分进行讨论,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与反思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与反思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能正确数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3、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特征;2、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教学难点: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教学准备:课件、每小组一份小房子平移图和一个小房子图片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引入新课1、谈话:小朋友们,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见很多物体都在运动,今天,老师带来了这些物体,请仔细观察,他们是怎么运动的?(可以用手势比划)2、分类:小朋友们,他们的运动方式相同吗?也就是运动时的样子一样吗?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给它们分分类吗?说说你是怎样分类的?为什么要这样分类?[点评:在对比和分类中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为揭示概念做好准备,同时渗透对比、分类思想。

]3、提示课题:像小火车、缆车这样,沿着直线移动运动的现象叫平移。

像风车、一个钟表的针等绕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现象叫旋转。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

(板书课题“平移和旋转”)二、体验感悟,初步感知1、表演:你能上来表演一下平移或旋转吗?(学生上台表演,表演中感悟两种运动的特征)2、判断:刚才小朋友们表演了很多平移和旋转,老师这里也找了很多运动现象,你能说说它们是平移还是旋转吗?(多媒体依次出现:小女孩走路、转盘、开关水龙头、小男孩拍皮球、门、。

学生用手势表示,并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什么现象是平移或旋转。

”)3、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平移,哪些现象是旋转吗?(老师相机引导)[点评:“数学即生活”。

教师大量地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平移与旋转的特征,建立具体的表象基础,积累大量感性认识,既使学生体会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普遍性,更为后一环节进一步学习平移的特征作铺垫。

二年级《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通用5篇)

二年级《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通用5篇)

二年级《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通用5篇)二年级《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年级《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初步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正确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激趣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老师今天带你们去游乐园里玩一玩,你们愿意吗?2.播放课件,演示缆车、滑梯、小火车、旋转木马、秋千、螺旋桨、钟摆的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游乐场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3.组织讨论。

师:它们的运动相同吗?(不同)你能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把它们分类吗?小组内交流。

4.汇报讨论结果。

师:你是怎么分的?你为什么要这样分?指名说。

生:有些是直直的,有些在转圈,4、揭示课题。

师:像缆车、滑梯、小火车等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师:而像旋转木马、秋千、螺旋桨、钟摆等都是绕着一个固定的点或轴转动的,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就称为旋转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两种运动方式,出示课题:平移和旋转二、自主探究1.看一看我们再来看一组运动,它是属于平移还是旋转呢?请同学们用手势判断是平移还是旋转课件出示27页情境图你能给他们分类码?学生举手回答(一类是沿直线运动,一类是围绕一个中心点运动)指着平移:这些物体在平移的时候,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位置变了,方向没变)2.议一议:我们再来看一个运动,它属于什么运动方式?(课件出示直线行走的公共汽车)3.演一演:你能用手势来表演平移和旋转的动作吗?学生举手回答教师发出口令,学生做(如:向上平移、向左平移、向左上平移等)4.做一做师提要求:将你的数学书在桌子上平移,你能把书怎样平移呢?找学生上讲台演示(对的给予奖励)5.说一说你能说出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吗?6.辨一辨老师这有一组物体的运动图片,你能判断是平移还是旋转?师:课件依次出示各种物体的运动【设计意图:平移和旋转运动的判断是本节课的重点,是后面学习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平移与旋转》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几何的范畴。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对称图形之后学习与研究的内容,是从运动变化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注重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充分感知平移、旋转两种运动的不同特征及其普遍存在性。

通过探究,让学生发现和体会:观察一个图形的平移过程,只需观察该图形上任意一点或一条线的平移过程。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

2、能力目标
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使学生经历探究只有形状、大小、方向不变的图形通过平移相互重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和归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
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2、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四、教学准备:
1.教学用具
课件、图片
2.学生用具
方格纸、小铅笔卡片、小房子卡片、白纸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去游乐场看一看。

出示游乐场的画面,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课件出示游乐场的情景图: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提问:(1)这些项目大家都玩过吗?谁能来玩一玩?(引导学生用手势、身体来模仿这些玩具的玩法。


(2)它们运动时的样子一样吗?那你们能不能根据它们运
动时的样子给它们分分类?
学生汇报:
生1:从画面上可以看出缆车和小火车是沿着直线作运动。

生2:风车和旋转木马是围绕一个点(轴)作圆周运动。

教师总结:像缆车和小火车这样的沿直线运动在数学里我们叫它平移;而像旋转木马和风车,它们都绕着一个点(一个中心)移动运动我们叫它旋转。

师:刚才我们通过识图对平移与旋转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你们想不想利用它们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呀?
2.探究体验:
用小熊,这个卡通人物,已有趣的方式,提出平移和旋转的教学内容今。

天这节课来了一个新伙伴!让我们跟新朋友小熊,一起去做有趣的小游戏!
(1)展示铅笔通过向左边平移,与虚线重合
(2)房子通过向上和向左平移与虚线重合。

(3)铅笔通过旋转重合
师:做过了小游戏,请同学们想一想平移和旋转有什么不同?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

平移是物体沿着一个方向运动,方向没有变化,
旋转是物体向四周做转动,方向发生了变化。

3.巩固练习:
1、下面的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连一连。

只有蜗牛和小兔子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

2、下列现象哪些平移?哪些是旋转?
电风扇属于旋转现象,拉抽屉属于平移现象,传送带是平移现象,钟表的时针和分针属于旋转现象,石磨是旋转现象。

3、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出示一些平移和旋转现象)
六、课后作业:
到生活中找一找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下节课与大家一起分享!
七、教学反思:
1、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

《课程标准》强调“重视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提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十分重要。

本课从小学生喜爱的游乐项目(缆车、小火车、摩天轮、轮椅等)引出课题,再让小学生到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如升旗、拧开关、转盘等。

小学生的学习背景是生动的生活实例,小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从而学会数学地看问题和关心、解决数学问
题。

2、引导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数学学习是活动教学,要尽可能地创设机会让小学生“做”数学。

本课设计一系列活动,引导小学生用手势、动作,用学具表示平移、旋转,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口等多种感观直接参与学习活动。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