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都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前热身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届江苏省苏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附加题)解析

苏州中学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本试卷满分160 分。
考试用时150 分钟。
请将答案直接做在答题卷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在下边一段话空缺处挨次填入词语,最合适的一组是(3 分 )古筝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从琴瑟里▲而来的。
古筝以其多变的指法,▲的音域,深受公众喜爱。
传统的筝乐被分为南北两派,现一般分为九派,其曲目及演奏方法▲。
A. 演化宽厚均分秋景B.演绎宽广均分秋景C. 演绎宽厚均分秋景D.演化宽广均分秋景2.挨次在下边三处横线上填入诗句,此中最合适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 1)“▲”,抗战期间的梅兰芳生活在日寇占据的北平,面对物质上的困顿和日伪的不时骚扰,他果断拒绝日自己所谓纯商业性质的“邀请演出”。
( 2)有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夫人逝世后,总有人让老先生续弦,启功先生引用“▲”的诗句婉词拒绝,他宁可孤单终老,也不肯续娶。
(3)词人辛弃疾从小舞枪弄棒,何尝有什么身体疾病?金瓯缺,河山碎,国家破败成了他最大的芥蒂,“▲”的诗句传达出他深邃的悲伤。
A. 时穷节乃见海枯石烂有时尽已经是傍晚单独愁B. 时穷节乃见以前沧海难为水西北望长安C. 居大声自远海枯石烂有时尽西北望长安D. 居大声自远以前沧海难为水已经是傍晚单独愁3.以下歌词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余三项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A. 屋檐如绝壁/风铃如沧海/我等燕回来(《千里以外》)B. 幽幽光阴浮生往返/屏风惹斜阳斜(《花恋蝶》)C.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笑傲江湖》)D. 春风修剪着长发/彩蝶送来了发卡(《春姑娘的相思》) 4.在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连接最合适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页 1 第▲,▲。
▲,▲。
这些活水之中的一小份能够存在于你我的脑子里,照我看来,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
①可是我认为它的根源更值得尊敬②这些东西是数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累积③全部的文化遗产都是它的堆积物④自然是值得尊敬的⑤那就是活着的人们所拥有的智慧⑥这类东西就如一汪活水A. ②③④①⑥⑤B.②④①⑤⑥③C.①⑤②④③⑥D.①②⑤④⑥③5.以下春联能够分别与园林、宅第、寺庙、桥梁对应,对应最合适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①春来堂里琴书润花满阶前几席香②莲座涌祥云名刹宏开登净域檀林施法雨慈航普渡指迷津③式廓旧规模有客来游歌利涉蔚成新气象行轮无阻便通商④石林迤逦曲径通幽静有致嘉木葱郁台榭低昂静无哗A. ①园林②桥梁③寺庙④宅第B.①园林②寺庙③桥梁④宅第C. ①宅第②园林③寺庙④园林D.①宅第②寺庙③桥梁④园林二、文言文阅读(18 分)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6~9 题。
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检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

扬州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高三语文2017.01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试卷共6页,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考试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条形码上的信息与本人是否一致。
3.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
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知识是人类在认识自然、适应自然以及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一切经验的积累。
人类由▲ 的懵懂▲ 时代进而步入高度发达的智慧文明时代,人类自身从自然性的人成长为社会性的人乃至有▲ 的人,靠的就是不断地学习。
正是一代代人的孜孜探求,才托举起今天的人类社会。
A.茹毛饮血愚昧素养B.茹毛饮血蒙昧教养C.刀耕火种愚昧教养D.刀耕火种蒙昧素养2.下列各句中,所引诗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今冬的第一场雪给家乡带来了这个季节特有的风景,落了雪的世界是恬淡的,是迷人,是静谥的。
B.“鬓衰头似雪,行步急如风”,第二军医大学吴孟超院士从医近70年,现在虽然已经90岁高龄,但仍披甲执刀,工作在医学科学领域。
C.“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漂泊他乡的游子,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让慈母放下深深的牵挂,而他们自己,又有多少次在梦里回到故土家园?D.“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夏完淳父子葬于此已有三百六十多年,但墓园一片寂静,无人凭吊,我在碑前站好,举行这只有一个人的祭奠仪式。
3.下列谦敬词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老师送给小张一支钢笔,小张收下了钢笔,并感谢李老师的惠赠。
B.有幸跟随先生您学习书画近十年,但尚无成就,我真是忝列门墙了。
苏州市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试卷综述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 .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 置上,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语文I 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 (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造心要有手艺。
一只灵巧的心,缝制得如同金丝荷包。
一罐古朴的心,淳厚得好似百年老酒。
一枚 ▲ 的心,感应快捷动如狡兔。
一颗▲ 的心,门可罗雀疏可走马。
一滩胡乱堆就的心,乏善可陈 ▲ 。
一片编织荆棘的心,暗设机关处处陷阱。
A •敏锐潦倒 杂乱无章 B . 敏锐 潦草 不赞一词 C .机敏 潦倒 不赞一词 D .机敏 潦草 杂乱无章 2.下列语句中, 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3分)A •时间它是一件衣服,换换洗洗之中,不知不觉就穿小了。
B .多只小虫都被淹没在老松树下黄色的泪珠里。
C .我们的贫困地区,需要更多像姜仕坤这样的“贴心人”。
D .眼前的山水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长卷。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 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其女之美,宛在眼前,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 女子的绵绵情思。
B.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一名重点大学的学生,用一个令人神往的深情比喻,劝勉 正在读高三的堂弟。
C. “烟中列岫青无数, 雁背夕阳红欲暮”, 一位游子望着暮霭中连绵起伏的群山和的南飞的 大雁,轻声吟唱着。
D .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某省高考满分作文获得者由衷感慨,争做生活中高三语文2016.11的有心人,总有写不完的趣事儿。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走出465窟,这正是当年乐 僔和尚看到三危山放射灿烂金光的时刻。
2017-2018学年江苏省江都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7~2018学年江苏省江都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017年11月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A.什.刹海(shí)矫.饰(jiǎo)月晕.(yūn)蓊.郁(wěng)B.通衢.(qú)按捺.(nài)饿殍.(piǎo)峥.嵘(zhēng)C.迸.发(bèng)雾霭.(ǎi)黑魆.魆(xū)茕茕..孑立(qióng)D.颠簸.(bǒ)蜇.居(zhé)远阜.(fù)颓圮.(pǐ)2.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这座房屋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拆除,现在茕茕孑立....,矗立在马路中央。
B.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一律概莫能外....。
C.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D.这些战士远离家乡,远离繁华,每天过着艰苦单调的生活,但是他们一个个甘之如...饴.,毫无怨言。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 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简单的事,小王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努力。
B. 诗人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思考诉诸于笔端,展示出一颗绝望中诞生信念的灵魂。
C. 首届跨境电商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各知名电商的数十名代表齐聚一堂,分析了电商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D.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
▲ 。
▲ ,▲ ,▲ ,▲ 。
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①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②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③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④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⑤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漫游A.④⑤③②①B.④③⑤①②C.⑤④③②①D.⑤④②③①5.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 )(2分)A.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江苏省江都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前热身语文试卷 含答案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江都中学高三期中考试考前热身练习语文试卷2016.10。
29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文人对审美具有_ _的感知力,他们可以在安然怡悦中___ 鸟翼几乎无声的扑动,还有花瓣簌簌飘落的声音,他们喜爱“_ ____”那种让静寂更显清幽的氛围.A.精细凝神谛听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B.精细用心倾听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C。
精确凝神谛听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D.精确用心倾听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2.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凸显了诗仙李白的逼人才气和对盛唐诗歌的巨大影响。
B.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看人不能被美化了的假象迷惑,要看他们的气节、品质。
C.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志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世嫉俗、忧国忧民。
——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
D.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用比喻、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出白洋淀人民对家乡的热爱。
3.下列各句,所引诗文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虽然年老漂泊、疾病缠身,但这种生活阅历也使这位老人的人生变得更加厚重.B.“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和朋友在暑期里,乘船沿江而下,祖国壮美的山川深深地打动了我.C.“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古代官僚贵族荒淫享乐以致误国,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要以史为鉴,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先贤为我们树立了标杆,即便身处简陋的环境,我们也要拥有高洁的情操和高远的志向。
2017年高考真题江苏卷语文试题Word精校版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 本试卷共2页,包含选择题(第24题,共1题),非选择题(第21题~ 第23题,第25题~ 第28题,共7题)两部分,本卷满分为40分,考试时间为3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 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 作答选择题(第1题~第7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选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
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的作品。
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A.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B.励精求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C.精益求精刮目相看数不胜数D.励精求治耳目一新数不胜数2.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一带一路”是我国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3分)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
江苏省江都区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江苏省江都区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12分)1. (6分) (2015高三上·平和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考标语多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之类的,传统而含蓄。
2010年前后的标语多是“努力拼搏”、“高考必胜”、“永不言败”等。
“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如今的高考标语又有了新的内容。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2)对上述现象你有何看法?请简述。
(要求: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20字左右)2. (2分) (2017高二上·福州期末) 下列划线的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斗酒十千恣欢谑放纵,无拘束举杯断绝歌路难断绝:停止。
B . 两朝开济老臣心济:开创观流水兮潺湲潺湲:水缓慢流动的样子C . 径须沽取对君酌取:拿取可怜楼上月徘徊可怜:可爱D . 危樯独夜舟危:危险的与佳期兮夕张佳期:美好的时光3. (2分) (2020高一上·佳木斯期末) 将下列句子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是()⑴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⑵群臣侍殿上者⑶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⑷沛公安在⑸大王来何操⑹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⑺仰观宇宙之大⑻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⑽不吾知其亦已兮⑾月出于东山之上⑿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⒀见燕使者咸阳宫⒁秦军氾南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⒃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⒄是寡人之过也⒅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⒆夫晋,何厌之有⒇若属皆且为所虏A . ⑴⑵⑽/⑷⑸⒂⒆/⑹⑻⑾/⑺⑿⒄⒅/⑶⑼⒇/⒀⒁⒃B . ⑴⑵⑺/⑷⑸⑽⒂⒆/⑹⑻⑾⒀/⑿⒄/⑶⑼⒇/⒁⒃⒅C . ⑴⑵⒀/⑷⑸⑺⑽⒆/⑹⑻⑾⒂/⑿⒄⒅/⑶⑼⒇/⒁⒃D . ⑴⑵⑺/⑷⑸⑽⒂⒆/⑹⑻⑾/⑿⒄⒅/⑶⑼⒇/⒀⒁⒃4. (2分) (2019高二上·西城期中)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 食之,比门下之客比:与……相同B . 如姬资之三年资:蓄积C . 时时而间进间:间或,断断续续D . 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厌:厌烦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5分)5. (4分) (2017高三下·枣庄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江苏省南通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60分。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上。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国学著作________,虽然是很多古人杰出智慧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成分,正是这种________的状况,使得国学阅读尤其要注重甄别,择善而读。
国学经典不同于网络上速生速朽的文化产品,它是一种智慧的发酵与岁月的沉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与深刻的哲理,唯有________,才能慢慢领悟。
一遍不行,便再来一遍,久而久之,才能逐渐进入“温故而知新”的境界,每次重读,都有新得,如此读书,才会受益无穷。
A.汗牛充栋良莠不齐融会贯通B.凤毛麟角参差不齐融会贯通C.汗牛充栋参差不齐细嚼慢咽D.凤毛麟角良莠不齐细嚼慢咽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A.从意外致残、生活无望到残奥会夺冠,并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B.近日刚刚建成的西红门创业大街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同步启动,绿色设计和“互联网+农业”设计是本次赛事的两大主题。
C.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D.在线教师时薪过万的消息自从引发社会关注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意识到,如何与力量巨大的互联网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3.下列诗歌中的桃花,与例句中的桃花喻意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新秋。
桃花眼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
A.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B.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
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
C.浅色桃花亚短墙,不因风送也闻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都中学高三期中考试考前热身练习语文试卷2016.10.29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文人对审美具有_ _的感知力,他们可以在安然怡悦中___鸟翼几乎无声的扑动,还有花瓣簌簌飘落的声音,他们喜爱“_ ____”那种让静寂更显清幽的氛围。
A.精细凝神谛听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B.精细用心倾听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C.精确凝神谛听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D.精确用心倾听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2.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凸显了诗仙李白的逼人才气和对盛唐诗歌的巨大影响。
B.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看人不能被美化了的假象迷惑,要看他们的气节、品质。
C.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志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世嫉俗、忧国忧民。
——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
D.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用比喻、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出白洋淀人民对家乡的热爱。
3.下列各句,所引诗文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虽然年老漂泊、疾病缠身,但这种生活阅历也使这位老人的人生变得更加厚重。
B.“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和朋友在暑期里,乘船沿江而下,祖国壮美的山川深深地打动了我。
C.“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古代官僚贵族荒淫享乐以致误国,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要以史为鉴,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先贤为我们树立了标杆,即便身处简陋的环境,我们也要拥有高洁的情操和高远的志向。
4.下面四首古诗都含有我国民间的传统节令,诗中所表示的节令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②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③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元宵、中秋、清明、元旦B.春节、中秋、端阳、除夕C.元宵、七夕、重阳、春节D.元旦、七夕、重阳、元宵5.下列对联可以分别与园林、宅第、寺庙、桥梁对应,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春来堂里琴书润花满阶前几席香②莲座涌祥云名刹宏开登净域檀林施法雨慈航普渡指迷津③式廓旧规模有客来游歌利涉蔚成新气象行轮无阻便通商④石林迤逦曲径通幽深有致嘉木葱茏台榭低昂静无哗A.①园林②桥梁③寺庙④宅第B.①园林②寺庙③桥梁④宅第C.①宅第②寺庙③桥梁④园林D.①宅第②园林③寺庙④园林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元故楼主簿行状宋濂君讳国华,字彦英,姓楼氏。
为义乌智者里人。
曾大父慧、大父绍、父浚,皆隐德不仕,而君父以家大穰为邑重望。
至君乃不复事厚积,独好诗书,志于仕进。
学成,就试翰林院,授漳州路学正。
未几,以母丧免归。
泰定间,县恶少余乙,肆为剽掠,民惧其祸。
君率强有力者,持梃以捕,得渠.凶十馀人。
因之授婺州路浦江县政内乡巡检。
君至官,逻警有严,寇盗屏息。
巡司屋坏,民欲为改作,君不欲烦民,捐禄成之。
寻权县事,有功于民,将代,民争乞留。
至正丙申,荐饥,邻县石甲啸聚,又相劫掠。
府公知君之能,移君之任,捕得二十馀人,其患遂弭。
转授保义副尉、湖州路德清县主簿,命下,丁父忧,不赴。
服阙,浙东宣尉使司分镇绍兴,以照磨之职起君。
君从之,益务谨饬,不以案牍之劳为辞,极为上官所赏受。
遭世多故,解绶而归,以六世祖茔荒秽不治,乃谋以弟。
缭以周垣,仍创祠置田,合族以祭。
无亲疏远迩,悉以慈识接之。
或以贫窭有干,即与粟贷钱,无靳.色。
君父既葬,存思不息,乃庐于墓侧。
府君隐约田间,不务为光耀。
抚事酬物,恒出于诚悫,无矫伪自欺之意。
宗姻州里,咸目之为笃行君子云。
然其为人好施与,不以家之单索为念。
其友竞田,久不解,府君乃斥己壤之腴者庚之,其争遂息。
人有鬻.田于府君者,质剂既定,逮秋而租入过其数。
府君曰:“是膏梁子,不知物价之上下者也。
吾可苟利之耶?”明增其直。
至正甲午秋九月,忽语其子曰:“吾春秋五十有三,不可谓不老也。
汝等齿亦长矣,吾不复留意人间事。
闻歙州多佳山水,将往游焉。
”言已,即出门去,沉酣回涧曲岑.间。
复还金华,访赤松遗迹,追逐云月,浩然而归。
越明年,乙未四月十四日,以病卒。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得渠.凶十馀人渠:大B.无靳.色靳:吝啬C.人有鬻.田于府君者鬻:卖D.沉酣回涧曲岑.间岑:寂静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楼国华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没有做官,而楼国华却多次做官。
B.楼国华解职归乡后,修整祖茔,修建家祠,聚集家族的人一起祭拜。
C.楼国华的朋友与别人争田产,他就拿出自己的肥田来赔偿,平息了纠纷。
D.因对现实不满,五十三岁的楼国华毅然离家,游山玩水,乐在其中。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寻权县事,有功于民,将代,民争乞留。
(4分)▲▲(2)君父既葬,存思不息,乃庐于墓侧。
(4分)▲▲9.楼国华为官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4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金人捧露盘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注】,感怀作(南宋)曾觌记神京、繁华地,旧游踪。
正御沟、春水溶溶。
平康巷陌,绣鞍金勒跃青骢。
解衣沽酒醉弦管,柳绿花红。
到如今、馀霜鬓,嗟往事、梦魂中。
但寒烟、满目飞蓬。
雕栏玉砌,空锁三十六离宫。
塞笳惊起暮天雁,寂寞东风。
【注】据《续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一载:庚寅年(公元1170年)春,宋孝宗任命曾觌为贺金正旦副使,出使金国,执行和谈任务。
京师:即词作中的“神京”(今河南开封),北宋定都于此。
⑪从全词看,作者“感怀”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3分)▲▲⑫词的上、下两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请简要分析。
(4分)▲▲⑬请简要赏析全词的结句(“塞笳惊起暮天雁,寂寞东风”)。
(4分)▲▲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⑪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⑫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苏轼《赤壁赋》)⑬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⑭▲,纫秋兰以为佩。
(屈原《离骚》)⑮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____________,靡有朝矣。
(《氓》)⑯▲,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⑰▲,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⑱郴江幸自绕郴山,▲?(秦观《踏莎行》)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熟藕汪曾祺刘小红长得很好看,大眼睛,很聪明,一街的人都喜欢她。
这里已经是东街的街尾,店铺和人家都少了。
比较大的店是一家酱园,坐北朝南。
酱菜里有一种麒麟菜,即百花菜,不贵,包在荷叶里。
麒麟菜是脆的,半透明,不很咸,白嘴就可以吃。
孩子买了,一边走,一边吃,到了家已经吃得差不多了。
酱园对面是周麻子的果子摊。
隔壁是杨家香店。
杨家香店的斜对面,隔着两家人家,是周家南货店,亦称杂货店。
这家卖的东西真杂。
老板一天说不了几句话,跟人很少来往,见人很少打招呼,有点不近人情。
他生活节省,每天青菜豆腐汤。
有客人来,不敬烟,不上点心,连茶叶都不买一包,只是白开水一杯。
因此有人从《百家姓》上摘了四个字,作为他的外号:“白水窦章”。
白水窦章除了做生意,写帐,没有什么别的事。
不看戏,不听说书,不打牌,一天只是用一副骨牌“打通关”,打累了,走到门口闲着。
看来往行人,看狗,看碾坊里放青回来的骡马,看乡下人赶到湖西歇伏的水牛,看对面店铺里买东西的顾客。
周家南货店对面是一家绒线店,是刘小红家开的。
绒线店卖丝线、花边、绦子,还有一种上了浆的纱条,叫做“鳝鱼骨子”,是捆扎东西用的。
绒线店卖这些东西不用尺量,而是在柜台边刻出一些道道,用手拉长了这些东西在刻出的道道上比一比。
刘老板夫妇就这么一个女儿,娇惯得不行,要什么给什么,给她的零花钱也很宽松。
刘小红从小爱吃零嘴,这条街上的零食她都吃遍了。
她最爱吃的是熟藕。
正对刘家绒线店是一个土地祠。
土地祠厢房住着王老,卖熟藕。
王老无儿无女,孤身一人,一辈子卖熟藕。
全城只有他一个人卖熟藕。
煮熟藕很费时间,一锅藕得用微火煮七八个小时,这样才煮得透,吃起来满口藕香。
王老夜里煮藕,白天卖,睡得很少。
他煮藕的锅灶就安在刘家绒线店门外右侧。
小红很爱吃王老的熟藕,几乎每天上学都要买一节,一边走,一边吃。
小红十一岁上得了一次伤寒,吃了很多药都不见效。
她在床上躺了二十多天,街坊们都来看过她。
她吃不下东西。
王老到南货店买了蜜枣、金橘饼、山楂糕给送来,她都不吃,摇头。
躺了二十多天,小脸都瘦尖了,妈妈非常心疼。
一天,她忽然叫妈:“妈!我饿了,想吃东西。
”妈赶紧问:“想吃什么?给你下一碗饺面?”小红摇头。
“冲一碗焦屑?”小红摇头。
“熬一碗稀粥,就麒麟菜?”小红摇头。
“那你想吃什么?”“熟藕。
”那还不好办!小红妈拿了一个大碗去找王老,王老说:“熟藕?吃得!她的病好了!”王老挑了两节煮得透透的粗藕给小红送去。
小红几口就吃了一节,妈忙说:“慢点!慢点!不要吃得那么急!”小红吃了热藕,躺下来,睡着了。
出了一身透汗,觉得浑身轻松。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小红二十了,出嫁了。
婆家姓翟,也是开绒线店的。
翟家绒线店开在北市口。
北市口是个热闹地方,翟家生意很好。
丈夫原是小红的小学同学,还做了两年同桌,对小红也很好。
北市口离东街不远,小红隔几天就回娘家看看,帮王老拆洗拆洗衣裳。
王老轻声问小红:“有了没有?”小红红着脸说:“有了。
”“一定是个白胖小子!”“托您的福。
”王老死了。
早上来买熟藕的看看,一锅煮熟藕,还是温热的,可是不见王老来做生意。
推开门看看,王老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断了气。
小红正在坐月子,来不了。
她叫丈夫到周家南货店买了一对“大八”,到杨家香店“请”了三股香,叫他在王老灵前点一点,叫他给王老磕三个头,算是替她磕的。
王老死了,全城再没有第二个人卖熟藕。
但是煮熟藕的香味是永远存在的。
(选自《长江文艺》) 12.小说开头用大量的篇幅介绍各家店铺,有什么作用?(4分)▲▲13.小说的结尾说“但是煮熟藕的香味是永远存在的”,请结合作品分析“香味”有哪些内涵。
(4分)▲▲14.小说的主人公是王老,但刻画刘小红的文字偏多,请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6分)▲▲15.汪曾祺的小说颇有其师沈从文先生的遗风,具有一种散文化的风格,请结合文本分别从语言、情节、人物三方面分析这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