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体分离及检测

合集下载

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

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
饲养密度
根据鸡的品种和生长阶段合理调整饲养密度,避免过于拥挤 ,减少疾病传播。
营养供给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添加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 ,增强鸡的抵抗力。
定期检查鸡的健康状况
定期检查
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鸡的健康检查,观察鸡的精神状态、食欲、排泄 物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疫苗接种
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接种计划,及时给鸡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的 发生。
药物治疗成本增加
药物选择
治疗传染性法氏囊病需要使用针对性的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这些 药物价格较高。
使用量
为了达到治疗效果,需要使用较大的药物剂量,增加了治疗成本。
疗程
治疗传染性法氏囊病需要一定的疗程,通常需要数天至一周时间, 增加了治疗时间和人力成本。
对鸡场经济效益的影响
01
直接经济损失
患病鸡的生产性能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蛋产量下降等直接导致经济
废弃物处理
及时处理鸡舍废弃物,防止环境污染。
03
疾病诊断和治疗
诊断方法
观察症状
01
病鸡会出现食欲不振、羽毛蓬乱、畏寒颤抖、精神萎靡等典型
症状。
病理检查
02
观察法氏囊(鸡的免疫器官)是否有肿胀、出血、充血等病变

实验室诊断
03
采集病鸡的法氏囊组织,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和抗原抗体检测
等实验室诊断方法。
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
2023-11-09
目 录
• 疾病概述 • 疾病预防和控制 • 疾病诊断和治疗 • 鸡的饲养和管理 • 疾病对鸡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 总结和建议
01
疾病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由鸡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鸡的免疫 系统。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现场检疫检验构架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现场检疫检验构架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现场检疫检验构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由法氏囊病病毒感染引起的高致死率的禽类传染病,对我国禽业的发展和禽产品出口贸易造成了严重危害。

因此,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现场检疫检验非常重要。

现场检验过程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检验构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采样检验前首先要采集样品,以便进行实验室检测。

采样时需要制定科学的计划,并在采样前做好全身消毒工作。

采样的方法主要有肛拭子法、直肠拭子法和穿刺法等。

2. 样品检验检验前需要对采集的样品进行预处理,以获取稳定的检测结果。

预处理包括样品寄存、样品分解和样品药浴等。

样品分解是将样品经过适当的加热和消化,以使其保持稳定而易于检测。

样品药浴是将样品进行处理,以便在检测时获得更好的效果。

3. 实验室检测样品准备好之后,需要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

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等。

检测结果会被记录,并且记录过程需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记录规则。

4. 结果评定评定结果通常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

首先,需要将检测结果与阳性和阴性对照进行比较,以判断样品是否含有法氏囊病病毒。

其次,需要评估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以确保结果的正确性。

5. 结果录入最后,需要对结果进行录入和分析。

结果主要是通过电子文档方式记录,并且分析结果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完成。

在现场检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时,上述几个方面必须做到严格科学,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检验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便在检验时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样品是否含有法氏囊病病毒。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秦皇岛株的分离鉴定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秦皇岛株的分离鉴定

病病 毒超 强毒 株 。
关键 词 : 鸡传 染性 法氏 囊病病毒 ; 流免 疫 电泳 ; P 对 V 2高 变区 ; 式 RT P R 套 —C
中 图 分 类 号 :8 2 6 9 4 ¥ 5 . 5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753 (0 0 0 —0 20 1 0—0 8 2 1 )60 6—4
进 行流行 病 学研 究 , 对 流免 疫 电 泳 , 采 集 的病 料进 行 病 毒 的 分 离 , 经 对 阳性 法 氏 囊病料 进 行病 毒 R NA 的提 取 , 用套 式 R - C 采 T P R对 病毒 的 VP 2高 变区进 行扩 增 , 分析 氨基 酸序 列 。结 果表 明 , 分 离株 为传 染性 法 氏 该
6 龄 的雏 鸡 , 坏 鸡 的 体 液 免 疫 器 官—— 法 氏 周 破
囊 , 主要破 坏法 氏囊 中正 在 分 化 成熟 的 B淋 巴 细 它 胞, 引起鸡 的 急性 发病 甚 至死 亡 , 亚临 床感 染 鸡 和康 复鸡 可产 生免 疫 抑制 和 生长 抑 制[ ]增 加 了对 新城 4, 疫 、 立 克 病 和 传 染 性 支 气 管 炎 等 的 敏 感 性[ 。 马 6 ] 18 9 7年 , 种 以 高 发 病 率 和 高 病 死 率 为特 征 的 I — 一 B D V超 强 度 ( vB v I DV) 高 致 病 力 I DV( vB V) 或 B hID 毒株 陆续 在荷 兰 、 国 、 英 比利 时 、 国、 德 日本 等 国家报 道 , 桂香 等报 道 我 国也存 在着 这种 v I DVL 。多 辛 vB 7 ] 数学者 认 为 v l D 是 引起 鸡 I D免疫 失败 的 主要 vB V B 因素 。近 年来 由于 变 异 株 和 超 强 毒 株 的 不 断 出 现 , 免疫失 败 时有 发 生 , I D 的 防控 带 来 了极 大 的 困 给 B 难 ] B V 感 染火 鸡 、 、 鹅 、 鸟 、 天 鹅 、 。I D 鸭 雏 鸵 灰 雉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现场检疫检验构架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现场检疫检验构架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现场检疫检验构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影响鸡的法氏囊(bursa of Fabricius)。

为了确保家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进行现场检疫检验是非常重要的。

现场检疫检验是指在鸡养殖场或屠宰场等实地环境中进行的病原体检测和病害监测。

具体的现场检疫检验构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采样和标本处理:现场检验需要采集合适的样本用于病原体的检测。

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检测,常用的样本包括法氏囊、肾脏和脾脏等。

采样时需要严格遵守卫生和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样本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病原体检测方法:现场检验可以应用一系列的病原体检测方法进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检测,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细胞病原体学检测等。

这些检测方法能够高效且准确地检测出法氏囊病病毒的存在和感染情况。

3. 病害监测和报告:现场检疫检验不仅要进行病原体检测,还需要监测和评估鸡群的病害状况。

通过对鸡的体温、行为、食欲以及死亡情况等方面的观察,可以初步了解鸡群是否存在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疫情。

对于发现疫情,及时上报相关部门,以便采取控制和预防措施。

4. 检疫措施和防控措施:根据现场检疫检验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检疫措施和防控措施。

对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疫情,可以采取隔离、消毒、疫苗接种等手段来控制疾病的传播和发展,保护养殖业的利益和鸡的生命健康。

现场检疫检验构架的实施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并严格遵守相关的卫生和防护规定,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现场检疫检验,能够及时发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疫情,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保护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和农民的收益。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现场检疫检验构架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现场检疫检验构架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现场检疫检验构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一种由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和致死性的疾病。

IBD 主要侵袭蛋白质代谢细胞 - 法氏囊,在病毒侵袭下的法氏囊炎使得机体重要机能受损,甚至导致细胞或组织坏死、细胞凋亡等,严重危害了家禽养殖产业。

因此,IBD的现场检疫检验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下面是现场检疫检验的构架:一、采样与处理现场采样时应先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采样前要仔细了解被检测禽群的情况,使用消毒液消毒采样器、手套等采样工具。

对被检查的样品应付之于强度,以准确反映禽群IBD感染的状况。

1.1采样方法对已死亡禽畜,采取法氏囊的取样,可在法氏囊下方切开,并取出内部黄色小颗粒状物,用PBS等磷酸盐缓冲液冲洗后,于50%甘油中加入。

可采用不重复冰冻干燥法、温度逐步升高法、低温存储试剂法以及乙醇沉淀法等方法保存。

对存活禽畜,根据情况采取法氏囊三角部分标本、血清样本、粪样/屑样等。

1.2样本保存对于采取的法氏囊三角部分标本、血清样本、粪样/屑样等,要妥善保存和标识,以避免样品交叉污染。

同时,要注意保存处理条件,比如温度、容器等,保证样品质量。

尽量在48小时内,将样品送至当地疫情监测站、疫病防治机构等检测实验室进行检测。

二、检测方法针对不同的样本,可以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

2.1法氏囊标本检测法氏囊标本采用RT-PCR检测法,广泛应用于法氏囊部位的IBD病毒检测。

2.2血清样本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或乳胶凝集试验(LPA)等方法,检测IBD病毒抗体。

由于IBDV感染的抗体不稳定,一般在ELISA测定前,抗体应该通过相应的处理方式被稳定。

2.3粪样或屑样检测采用PCR或RT-PCR等方法,检测粪样或屑样中IBD病毒基因片段的存在。

这样不仅检测结果快速、准确,又便于更广泛地采样。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现场检疫检验构架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现场检疫检验构架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现场检疫检验构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IBD)是一种由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侵害鸡的法氏囊。

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给鸡的养殖业产生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防控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现场检疫检验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现场检疫检验是指在饲养场、屠宰场等实际场所对目标动物进行疾病的检测和监测,以及对疫情的控制和防治工作。

针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现场检测工作,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检验构架,以确保疫情的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

一、病原学检验1. 采集样本:根据疫情及时性进行采样,主要采集鸡的法氏囊组织样本。

2. 检测方法:采用常规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病毒分离、免疫荧光试验(I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3. 结果判定: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存在法氏囊病病毒的感染。

二、临床症状观察1. 观察对象:对饲养场的鸡进行定期的临床观察,重点关注鸡的生长状态、粪便情况、食欲、行为异常等。

三、环境监测1. 定期检测:对饲养场的环境进行定期的清洁卫生检测,包括空气质量、饮水卫生、鸡舍卫生等。

2. 污染情况判定:根据监测结果,评估饲养场环境的卫生状况,及时发现和清除可能存在的病原体。

四、人群健康监测1. 定期体检:对饲养场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健康体检,重点关注呼吸道和消化道等传染途径。

2. 防护设施使用:指导从业人员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施,减少病原体传播风险。

五、疫情应急处置1. 报警机制:建立饲养场疫情报警机制,确保一旦发现病例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

2. 隔离处置:对已感染的鸡进行隔离处置,避免疫情传播。

3. 消毒处理:对饲养场相关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减少病原体的传播风险。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现场检疫检验构架需要综合运用病原学检验、临床症状观察、环境监测、人群健康监测和疫情应急处置等多种手段,以确保疫情的快速发现和及时控制。

希望相关部门和养殖场能够认真落实现场检测工作,保障鸡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现场检疫检验构架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现场检疫检验构架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现场检疫检验构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由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对鸡类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现场检疫检验中,通过对鸡群的观察与检测样品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病情,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为鸡类养殖业保驾护航。

本文将介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现场检疫检验构架。

I. 病情观察在现场检疫检验中,首先要进行鸡群的病情观察。

通过观察鸡群的生长状态、精神状态、羽毛状态、饮食情况等,判断鸡群是否有异常情况。

特别要注意鸡群中是否出现病死鸡或频繁死亡现象,以及是否有部分鸡群生长缓慢、体重下降等情况。

II. 样品采集在鸡群病情观察的基础上,要对疑似感染鸡进行样品采集,进行后续的实验室检测。

我们通常会采集以下样品:1. 血清样品:血清样品是检测鸡体内病毒抗体和病毒核酸的重要样品。

通常采用静脉血获取,每只鸡取0.5~1mL;2. 病死鸡体组织样品:病死鸡体组织可以用于病原体的分离和鉴定,通常采集肝、脾、肺、肾、心等多个组织样品;3. 分泌物样品:包括鸡冠液、泪液、鼻涕、口腔分泌物等,可用于检测病原体在呼吸道、消化道等部位的分布情况。

III. 实验室检测样品采集完成后,要将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

主要检测方法有:1. PCR检测:PCR是指聚合酶链反应,可以检测病原体的核酸。

通过PCR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毒核酸,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2. 病毒分离:通过将采集的病死鸡体组织样品接种入鸡胚,培养出病毒,并进行病原学鉴定;3. 血清学检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检测血清中的病毒抗体水平。

实验室检测结果出来后,需要对病情进行评价。

根据检测结果,确定鸡群感染状态,判断病情是否为初发病,是否已扩散。

同时,还需要对鸡群进行分类管理,实施集中隔离和治疗措施。

V. 预防控制在进行病情评价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1. 隔离措施:针对已感染鸡群,进行集中隔离,避免病毒扩散。

禽类传染病06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禽类传染病06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腿肌和胸肌出血,呈块状或条状
胸肌出血
鸡腿部和胸部肌肉出血
法氏囊普遍水肿,浆膜面呈胶冻样
法氏囊出血呈紫葡萄样
法 氏 囊 黏 膜 出 血 、 坏 死 呈 紫 红 色
法氏囊水肿,粘膜表面有点状出血,或弥漫出血 。
病程较长者可见法氏囊萎缩,干酪样坏死
肾脏肿胀,有尿酸盐沉积
法氏囊干酪样坏死,肾脏尿酸盐沉积
免疫抑制严重,而危害性更大。
病雏精神沉郁,两翅下垂,缩颈,闭目,嗜睡,排出 灰白色石灰浆样稀粪。
病鸡头垂地,闭眼呈昏睡状态
病鸡精神沉郁,羽毛松乱
病鸡精神萎顿,羽毛蓬松
本病的突出表现是鸡群突然发病,采食量锐减,死亡率增 高。呈尖峰死亡曲线。
鸡群的饲养管理条件越差,发病年龄越小,或伴发有其他 疾病,如新城疫等,死亡率就越高。
防制
• 雏鸡可应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一是弱毒型疫苗(A30) 主要用于没有污染的鸡场;二是中等毒力疫苗(B87、NF8 株 ),对法氏囊有轻度损伤,10d左右恢复正常,对鸡保 护率高,一般用于污染场。
• 在发病早期可注射高免血清或无病原体污染的卵黄抗体。 同时配合使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
IBD疫苗
免疫抑制;2.制定免疫程序:a.提高种鸡的抗体水平 使子代3--4周龄得到保护,b.雏鸡的免疫。 • 发生IBD的措施:注射卵黄抗体;补充Vit电解质;控 制继发感染;消毒。
防制对策
• 1.母源抗体监测:最好为微量中和,但琼扩最易 推广。
• 1日龄阳大于80%,则10日龄再测,若大于 50%,则17~24日再接;若小于50%,14~21日 接种。
传染性法氏囊病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IBD)
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病毒 的鉴定
3 . 1 动物回归实验 该 毒株 每0 . 2 m l 接 种量 的E L D 为l 0 将 之 前 通 过S P F 鸡 胚 所 繁殖 的原倍 病毒 液 接 种 2 1 日龄 的 肉鸡 4 . 2 毒 株 特 异 性 检 测 雏 ,接 种方 式 为经 口滴 人 ,每 只接0 . 2 m l ,共 1 O 只 。接 毒后 观 察发 将2 O 枚1 1 日龄 的S P F 鸡胚 分 为2 组 ,每 组 1 O 枚 ,分 别 为 中和 组 病情 况 ,并 且在 接毒 第 5 d l l 杀观 察 。
表1发病及剖检结果
萎 靡 厌 水 肿 肠 道 出血
与对 照组 。其 中对 照组 直接 将病 毒 液稀 释至 1 0 0 0 倍E L D ( 对 应 该 毒 株 的E L D 结 果 最 终 稀释 倍 数 为 l 0 。 ),利用 人 工 气 室接 种 绒 毛 尿囊膜 0 . 2 m l / 胚 ;中和组 将稀 释度 为 1 0 0 0  ̄E L D 。 的病 毒 液与 原 倍I B D 抗血 清 1 :l 均匀 混合 ,以 同样 接种 方式 每 胚接 0 . 2 m l ,接 种 后放 入3 7℃孵 化 器继续 孵 化 ,记 录2 组4 8 —1 6 8 h 鸡胚 死亡 数量 。
液。
计 算E L D 使 用 的公式 为 L + d( S - 0 . 5) L :最低稀 释 倍数 全死 亡组 对 数 ; d :稀 释 系数 s :最低 稀 释 倍数 全 死亡 组至 有死 亡最 低 稀释倍 数 组 的死 亡率
之 和
E L D 5 0 = ~ 3 +( 一 1 )× ( 4 / 4 + 3 , 4 + 2 , 4 + 1 / 4 + l / 4 — 0 . 5 ) : 一 5 . 2 5
表4 毒株 特异性检测 结果
中和 组 4 8 ~1 6 8 h 死 亡 总数

结果 :临床 和剖 检症 状 与I B D 相吻 合 。 3 . 2 琼 脂 扩 散 试 验 将之前繁殖的胚毒液按原倍 、2 倍、4 倍 、8 倍4 个稀释度进行 I B D 琼脂 扩 散试 验 。打 孑 L 方 式 为梅 花 孑 L , 中心孔 加I B D 阳性 血清 , 周 围孔 加 待测 胚毒 液 和 I B D 抗原 。加样 后 温箱 3 7  ̄ C 放置2 4 h 后 观察
血 。无菌采集病死鸡法氏囊 ,在实验室中无菌条件下按重量体积 比1 :3 加 入 生 理 盐 水 进行 研 磨 ,之 后 放 入 一 4 0 ℃冰 箱反 复冻 融 3
次 ,最 后 一次 融 化后 以5 0 0 0 r / m i n 离心1 0 a r i n ,分 离上 清 液用 细 菌 滤 器过 滤 ,最 后放 人一 4 O℃冰 箱保 存 。 锄
原 使用 。
[ 关键词 ]鸡传染性法 氏囊病
现地毒株
病原毒 力测定 免 疫原
表3鸡胚死 亡记录
1 病毒的分离
于 市 郊 一 肉 鸡 养 殖 场 发 现 一 例 特 征 较 为 明显 的 疑 似 I B D 病 例 ,剖 检症 状 为 :骨骼 肌 广泛 存 在斑 块 状 出血 ,法 氏囊 出 血 、严 重 肿 大 ,肾 脏 水 肿 并 伴 有 出血 点 ,整 条 肠 道 均 有 不 同 程度 的 出
结果。
对 照 组4 8 ~1 6 8 h 死 亡 总 数

特 异性 判 定标 准 : 中和组 全 部 健 活 ,对 照组 死 亡 率超 6 0 %为
特异 性合 格毒 株 。根据 实 验结果 该 毒株 特异 性合 格 。 表2 琼脂 扩散试验结果 4 . 3 鸡胚 毒 力 测 定 将病 毒 液 稀释 至 1 0 0 0 倍E L D 。( 对应 该 毒株 的E L D , 。 结 果 最终 稀 释倍 数 为 1 0 ) ,之 后 取 2 O 枚1 1 1 3 龄的S P F 鸡 胚 制 作人 工气 . 2 m l ,接 种后 注 :中心 孔与检测 孔之间 出现清晰沉 淀线标为 “ + ”,未出现沉 室 ,将稀 释 后 的病 毒液 接种 绒 毛尿 囊膜 ,每胚 接种 0 继续 孵化 ,记 录4 8 —1 4 4 h 鸡 胚死 亡数 。 淀线标为 “ 一 ”,出现不 清晰的沉淀线标为 “±” 。 表5 鸡胚毒 力测定 结果 结论 :清 晰沉 淀 线 出至4 倍 稀 释度 ,说 明该 毒株 为I B D 病毒。


2 病 毒的繁殖
将S P F 种 鸡 蛋3 7℃孵 化 至 1 1 日龄 ,并 在 鸡胚 外 壳 上制 作 人工
气 室 ,用分 离 到 的病 毒 液 以每 胚 0 . 2 ml 的剂 量 接 种鸡 胚 绒 毛 尿囊 膜 ,接 种 后蜡 封 ,并 放 回温 箱继 续孵 化 。收 集 接种 后4 8 ~1 4 4 h 内 死 亡鸡 胚 的胚 体 ,同样 用 之 前 分离 病 毒 的方 法从 胚 体 中分 离 病毒
中国畜牧兽 医文摘
2 0 1 5 年
3 l 卷
第2 期
临 床 兽 医
鸡传染 性法 氏囊病 的病 原体 分 离及检测
邹 跃
( 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 ,黑龙江齐齐 哈尔 1 6 1 0 0 6 )
[ 摘 要] 鸡传 染性法 氏囊病 ( I B D ) 是 由传染性法 氏囊病病毒 引起 幼鸡的一种急性 、高度接触性传 染病。发 病率 高、病程 短 。主要 症状为腹 泻、颤抖 、极度虚弱 。法氏囊 、肾脏 的病变和腿肌胸肌 出血 ,腺 胃和肌 胃交界处条状 出血 是具有特征性 的病 变 。幼鸡感 染后 ,可导致免 疫抑 制 ,并可诱发 多种 疾病或使 多种 疫苗免疫失败 。由于该病变异性强 ,加之饲 养条件差 、环境 污 染严重 等因素 ,易发生抗原 和毒力的 变异 ,因此,分 离现地毒株作 为免疫原制备疫 苗及 卵黄抗体对 于当地 的传 染性法 氏囊病的 防治有 着极其 重要 的意 义。本次试验 的 目的在 于对 一例现地分 离的 I B D 毒株 病原 毒 力进行检 测 以便摸 清其是否适合 于用作免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