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引流管及护理

合集下载

神经外科引流管的护理及观察要点

神经外科引流管的护理及观察要点

神经外科引流管的护理及观察要点神经外科手术是一种复杂的手术,患者在手术后需要引流管来排除血液和其他体液。

正确的护理和观察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神经外科引流管的护理及观察要点。

一、引流管的护理1. 清洁引流管口在进行引流管护理时,首先要注意清洁引流管口。

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洗涤液轻轻清洁引流管口周围的皮肤,保持引流口干净,预防感染的发生。

2. 观察引流管颜色和量每天观察引流管排出的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及时记录并报告医护人员。

如果引流液呈现明显的血性或脓性,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预防感染的发生。

3. 避免引流管的扭曲和堵塞要避免引流管的扭曲和堵塞,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和畅通。

定期对引流管进行检查,确保引流管正常排出引流液,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

4. 定期更换引流袋引流袋是存放引流液的地方,应定期更换引流袋,及时清理污染,避免引流袋内的细菌繁殖。

二、引流管的观察要点1.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血压、脉搏等,及时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并记录。

2. 观察患者的神经状态术后患者的神经状态是关注的重点,包括意识状态、言语能力、肢体活动等,及时发现并报告异常情况。

3.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每天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对于血性或脓性的引流液要及时通知医生处理,预防感染的发生。

4. 观察患者的排尿情况术后患者可能出现排尿困难或尿失禁的情况,需要及时记录和观察患者的排尿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5. 观察患者的饮食和体位在术后,对患者的饮食和体位也要进行观察,及时调整患者的体位,帮助患者排出引流液,促进患者的恢复。

神经外科引流管的护理及观察要点对于患者的恢复非常重要。

通过正确的护理和观察,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出现的异常情况,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希望医护人员能够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引流管护理及观察,以确保患者术后的安全和健康。

在神经外科手术术后,引流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用于排除手术部位的血液和其他体液,防止积液和感染的发生。

神经外科常见引流管介绍及护理PPT课件

神经外科常见引流管介绍及护理PPT课件
9
腰大池 外引流 (LD)
10
腰大池引流管
11
LD适应症 与EVD基本一致,但需排除严重颅内压增高。 主要包括:①部分蛛网膜下腔出血;②部分脑室出血;③中枢感 染的抗菌药物治疗;④脑脊液漏的辅助治疗;⑤为手术准备。
12
硬膜下、硬膜外引流管
13
一种打结方法-活动单套环 此环可以滑动,可以任意松紧。先制作一个小的单套环,然后将绳 子长端从此环穿过。
14
谢谢聆听!
15
神经外科常见引流管介绍及护理
主讲人:李傲
1
颅内间隙解剖
2
脑室解剖
3
几个重要数据
①正常颅内压:成人——80-180mmH2O(5.3-15.0mmHg)8版外 科学70-200mmH2O) 儿童——50-100mmH2O(3.8-7.5mmHg) ②正常脑脊液含量:成人约150ml(颅腔容积的10%) ③24小时脑脊液产生量:400-500ml(0.3ml/min,6gtt/min) ④正常脑脊液性状:无色透明
[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神经外科脑脊液外引流中国专家共识(2018 版)[J].中华医学杂志,2018(2):1646-1649.
8
脑室外引流管的拔除
①持续时间为7-10d,不应该超过2周。 ②在计划拔管前24h应常规实施夹闭实验。
[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神经外科脑脊液外引流中国专家共识(2018 版)[J].中华医学杂志,2018(2):1646-1649.
4
脑室外 引流 (EVD)
5
脑室外引流管
6
E内压监测;④预防小脑幕切迹上疝和术前松弛脑组织;⑤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抗血管痉挛治疗;⑥经脑室药物治疗。

神经外科各种引流管护理

神经外科各种引流管护理

脑室外引流管
八、拔管指征
好转或进一步手术
拔除脑室外引流或分流手术
需要24-48h
抬高及试闭管
治疗效果
患者症状意识等改善
细胞数,蛋白
脑脊液性状好转
脑室外引流管
九、引流不畅原因


1、颅内压过低
2、管道系统颅内段引流管放置过深过长、盘曲;
颅外段有成角,受压,扭曲亦会引起堵塞。 3、导管口吸附于脑室壁
硬膜外引流管
一、目的
为预防开颅术后产生硬膜外血肿,常规置入 直径2㎜引流管于硬膜外,与颅骨内板相贴,外 接引流袋.硬膜外引流在引流组织液、血液及血 性分秘物的同时也可引流出部分脑脊液,此时引 流液性质应为血性脑脊液。
硬膜外引流管
二、护理
1、妥善固定管道并做好标记,注明留置日期。 2、密切观察引流量、颜色和性状,保持引流管 的通畅,发生不畅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引流袋与头颅平齐,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 严格无菌操作。 4、通常引流管于术后第2-3天拔除。
脑脊液
脑脊液
1、流动于脑室、中央管、蛛网膜下隙内的无色、
透明、无沉淀的液体为脑脊液。正常400~500ml/ 日。
2、脑脊液循环通路
颅脑结构
颅脑结构
脑室外引流管
二、目的
抢救因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脑内高压危机状态。 脑内肿瘤合并颅内高压,术前可先行脑室引流术降 低颅内压,避免开颅术中颅压骤降引发脑疝。 术后早期控制脑内压。 治疗脑室内出血。 引流血性脑脊液,减少脑膜刺激及蛛网膜粘连。 脑室检查以明确诊断和定位;注入抗生素控制颅内 感染。

患者? 高度? 牢靠? 通畅? 引流液?
一般情况
引流液相关 搏动 •引流量 •引流液的颜 色 •生命体征 •肢体活动 •言语等 •头部敷料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7个要点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7个要点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7个要点脑室引流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设备,用于治疗脑积水、脑出血等疾病,是神经外科患者必不可少的辅助设备之一。

然而,由于脑室引流管使用范围广泛,且需要长期留置,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许多细节。

下面介绍脑室引流管的护理7个要点,希望对护理人员有所帮助。

一、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管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脑组织、血块、脑脓等物质堵塞,导致引流不畅,甚至引起感染。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每天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如发现引流不畅及时处理,并定期更换引流管。

二、定期更换引流袋引流袋是收集脑脊液的器具,定期更换引流袋可以避免细菌感染的产生。

一般情况下,引流袋需每天更换一次,如引流量大可增加更换次数。

三、保持引流管口干燥引流管口的湿度容易滋生细菌,因此需要保持引流管口干燥。

护理人员在更换引流袋时,应将引流管口处擦干净,并用干纱布包裹引流管口,以保持其干燥。

四、定期检查引流管位置引流管的位置不正确,容易引起脑组织损伤、脑脊液渗漏等并发症。

因此,护理人员需定期检查引流管位置是否正确,并及时调整。

五、注意感染预防脑室引流管的留置时间较长,容易引起感染。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感染预防,定期更换引流袋、保持管口干燥、勤洗手等都是预防感染的措施。

六、注意患者体位患者体位的改变会影响脑脊液引流的畅通情况,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患者体位的调整。

患者体位的改变应逐渐进行,以避免引起头痛、恶心等不适症状。

七、注意患者情绪患者在使用脑室引流管时,可能会出现精神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综上所述,脑室引流管的护理是一项细致、繁琐的工作。

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护理要点进行操作,保持引流管通畅、干燥,定期更换引流袋,注意感染预防等,以确保患者安全、舒适。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注意患者体位、情绪等方面的护理,以全面保障患者的康复。

基层神经外科常见引流管介绍PPT

基层神经外科常见引流管介绍PPT

创腔引流管的置入技术
置入方法
在手术过程中,将引流管放置在创腔内,缝合创口时将引流管固定在创口周围。
注意事项
置入后要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定期检查引流情况,防止感染。
2023
PART 05
引流管的护理与注意事项
REPORTING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与注意事项
脑室引流管是用于引流脑室内积血、积 液或降低颅内压的管道,需要特别注意 以下几点
定期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 量,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注意患者体位,保持头部与身体 在同一水平面,避免过度扭曲或 抬高头部,以防止引流管受压或 脱落。
硬膜下引流管是放置在硬膜下腔 的引流管,用于引流硬膜下积液 或积血。护理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变 化及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 颅内压增高或脑疝等并发症。
注意患者体位,保持头部与身体在同一 水平面,避免过度扭曲或抬高头部,以 防止引流管受压或脱落。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引流管受压、扭 曲或脱落。
定期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如 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硬膜下引流管的护理与注意事项
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引流管受 压、扭曲或脱落。
硬膜外引流管的护理与注意事项
硬膜外引流管是放置 在硬膜外腔的引流管 ,用于引流硬膜外积 液或积血。护理时需 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引流管通畅,避 免引流管受压、扭曲 或脱落。
定期观察引流液的颜 色、性质和量,如有 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注意观察患者肢体感 觉和运动功能,及时 发现并处理脊髓受压 等并发症。
注意无菌操作,防止 感染。
02
随着神经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 引流管的种类和材料也在不断更 新和改进,以适应不同的手术需 求。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第15页,共28页,2022年,5月20日,6点42分,星期六
脑室-腹腔分流管
· 脑积水是由于各种炎症、外伤、粘连或脑脊液 循环受阻而导致脑脊液在颅内大量积聚。脑室分 流术是另建脑脊液循环通路,对脑脊液进行分流 改道,将超过正常脑室量的脑脊液经引流至腹腔 等体腔内,以降低颅内压是防止脑萎缩的一种重 要方法。
腰椎置管
1、颅内感染 2、术后持续脑脊液漏者 3、可行颅内压监测,控制颅内压
第5页,共28页,2022年,5月20日,6点42分,星期六
腰椎பைடு நூலகம்管观察及护理
· 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有无头痛、 呕吐、肢体活动障碍等。置管术后要去枕平卧4-6 小时。
· 正确区分头痛属颅内高压还是颅内低压,及时调整 脑脊液引流量和流速。
第25页,共28页,2022年,5月20日,6点42分,星期六
气管套管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和血氧饱和度 如患者出 现呼吸费力、血氧饱和度下降,在排除呼吸 道痰液粘稠阻塞气管外,可考虑是否是气管 套管脱出,套管脱出,立即通知医生,紧急 情况下应将套管立即拔出,用止血钳撑开气 管切开处,再插入套管,充分吸氧。
关于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第1页,共28页,2022年,5月20日,6点42分,星期六
神经外科常见引流管
·颅内创腔外引流 ·腰椎置管 ·脑室外引流 ·脑室- 腹腔分流管
· 硬膜外引流管
·硬膜下引流管
· 留置胃管 · 留置尿管 · 气管套管
第2页,共28页,2022年,5月20日,6点42分,星期六
颅内创腔外引流
颅内压,避免开颅术中颅压骤降引发脑疝。 · 术后早期控制脑内压。 · 治疗脑室内出血。 · 引流血性脑脊液,减少脑膜刺激及蛛网膜粘连。 · 脑室检查以明确诊断和定位;注入抗生素控制颅内感

脑室引流护理措施

脑室引流护理措施

脑室引流护理措施
脑室引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脑积水等疾病。

为了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脑室引流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护理措施。

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护士应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术后需要保持患者的头部低垂位,以促进脑脊液的引流。

护士应定期检查引流管的通畅情况,避免引流管被压扁或堵塞,以免引起脑积水。

注意术后伤口护理。

术后患者的引流管会穿过头皮进入脑室,因此需要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防止感染的发生。

在饮食方面,术后患者需遵循医嘱,控制水分和盐分的摄入。

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免刺激引流管周围组织。

术后患者需要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用力,以免引起引流管脱落或伤口裂开。

在康复阶段,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

护士可以指导患者进行一些简单的物理治疗,如头部转动、颈部运动等,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功能。

脑室引流术后的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护士应严格按照医嘱执行护理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护士还应给予患者关怀和安慰,帮助他们积极面对康复过程,恢复健康。

基层神经外科常见引流管介绍

基层神经外科常见引流管介绍
• 禁忌症:①高颈段脊髓病变 ②穿刺部位感染、腰椎畸形或骨质破坏者 ③颅内压极高者、脑疝征象者 ④梗阻性脑积水
• 操作过程:腰穿后,自穿刺针管内置入引流管末端,腰大池内约 留置10-15cm,固定,外接引流
• 穿刺部位:同腰穿
病例分享(外院开颅术后)
我院术前
我院术后
病例分享(颅内感染)
腰 大 池 置 管 外 引 流
防止意外脱出、打折、污染、倒流
4.脑室-腹腔分流(V-P分流)
• 适应症:①脑积水 ②后颅窝占位术前、术后降低颅内压 ③重置分流管
• 禁忌症:①脑室内出血未吸收者、脑脊液蛋白过高者 ②颅内感染、腹腔感染、穿刺部位及走行通道感染者 ③营养不良、早产儿
• 操作过程:详见手术视频
V-P 分

视 频
病例分享(脑积水)
1.皮下、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
①留置时间:24-48小时 ②留置高度:持续低位引流 ③病人体位:急性——头部抬高30°(利于静脉回流,降低颅压)
慢性——平卧/头低脚高位(利于脑组织回位) ④注意事项:引流量、颜色、性状、敷料情况
防止意外脱出、打折、污染、倒流
硬 膜 下 引 流 管
2.侧脑室外引流
侧脑室
三脑室



中脑导水管 剖
四脑室
脑 脊 液 循 环 图 示
几个重要数据
①正常颅内压:成人——70-200mmH2O(5.3-15.0mmHg) 儿童——50-100mmH2O(3.8-7.5mmHg)
②正常脑脊液含量:成人约150ml(颅腔容积的10%) ③24小时脑脊液产生量:400-500ml(0.3ml/min,6gtt/min) ④正常脑脊液性状:无色透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外科引流管及护理神经外科 ( 又称脑神经外科 ) 是用外科学方法,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研究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一门科学。

神经外科研究的范畴包括神经系统先天性发育异常、外伤、感染、肿瘤、血管病变和遗传代谢障碍等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探索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是目前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高、精、尖学科。

一、硬膜、蛛网膜、软膜解剖结构(一)硬膜硬膜为一层坚韧纤维膜,由 2 层合在一起构成,在颅内硬膜与颅骨内面紧密相贴。

包在脊髓外面的叫硬脊膜,通过枕骨大孔与硬脑膜相连。

(二)蛛网膜蛛网膜为一层很薄的半透明膜,位于硬膜深面,蛛网膜与深面的软膜之间有许多小梁呈蛛网状,为蛛网膜下隙,腔内充满脑脊液,此腔贯通脑和脊髓。

脑蛛网膜在硬脑膜构成的上矢状窦附近形成许多绒毛状突起,突入硬脑膜窦内,称蛛网膜颗粒。

脑脊液通过这些颗粒渗入硬脑膜窦内,回流入静脉。

(三)软膜软膜是紧贴在脑和脊髓表面的薄膜。

二、脑脊液的循环机制脑脊液是流动于脑室、中央管、蛛网膜下隙内的无色、透明、无沉淀的液体,它是一种含有微神经胶细胞的纯生理盐水,主要用作对大脑皮质的机械性缓冲。

正常脑脊液的分泌量是每日 400-500ml 。

脑脊液的循环机制为:脑室脉络丛产生脑脊液,脑脊液产生以后通过室间孔进入第三脑室,然后再进入第四脑室,从第四脑室汇入蛛网膜下腔,最后汇入到上矢状窦内,进入血液循环。

如果脑脊液回流受阻,则可引起脑室变形或脑积水,导致颅内压增高,使脑组织受压或引起脑疝等严重并发症。

三、神经外科常见的引流管及其护理神经外科最常见的引流管是脑室外引流管,其次是蛛网膜下腔引流、硬膜外引流管、硬膜下引流管以及瘤腔引流管等。

(一)脑室引流的护理脑室引流是颅脑术后常用的治疗措施。

是指经过颅骨钻孔或锥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的一种引流方式。

1. 目的( 1 )抢救因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的颅内高压应急状态;( 2 )进行脑室系统检查以明确诊断和部位;( 3 )排出血肿或脑脊液,缓解颅内高压,防止脑疝;( 4 )暂时缓解脑积水;( 5 )术后引流血性脑脊液,减少脑膜刺激及蛛网膜粘连;( 6 )经脑室注入抗生素,减轻颅内感染,但该方法现在已很少用。

2. 脑室引流部位:最常见引流部位为右侧脑室前角,因为该处脑室较大,易于插管,平卧时不会压迫引流管。

引流装置以距外耳道水平连线上 10 ~ 20cm ,平均 15cm 为宜。

3. 适应证( 1 )脑室内出血如高血压、动脉瘤等,穿刺引流用以急救;( 2 )高颅压状态如颅内肿瘤,开颅术后等;( 3 )颅内占位性病变或脑积水;( 4 )颅内感染需注入抗生素治疗。

4. 禁忌证( 1 )凝血功能障碍;( 2 )穿刺部位感染;( 3 )濒死危重患者;( 4 )蛛网膜下腔出血怀疑动脉瘤者。

5. 注意事项( 1 )正常 CSF 呈澄清无色透明、无沉淀液体术后 1 ~ 2d 脑脊液略带血性,逐渐变浅至透明清亮。

如清亮 CSF 转为血性或原有血性脑脊液颜色加深,提示再出血;( 2 )平卧时引流装置距外耳道水平连线上 10 ~ 20cm ,流量应控制在每日 150 ~300mL ,最多不超过 500mL ,如流速过快相应调高引流装置高度。

6. 护理脑室引流的护理要点包括病人的观察、引流管的位置、引流的速度及量、引流液的性状、、保持引流管的通畅、严格无菌操作以及拔管等几个方面。

( 1 )病人的观察:在病人观察方面,应该重视意识、瞳孔的观察,在脑室引流过程中应对生命体征、患者的肢体活动以及患者的言语情况是否是迟钝或胡言乱语,进行有效的观察和记录;同时要注意对置管处伤口敷料进行观察,并嘱患者保持头高位 15 ° ~30 °的体位。

( 2 )引流管位置的护理:引流管的位置应该是患者平卧时距外耳道水平连线上 10 ~20cm ,平均 15cm 为宜;侧卧时距穿刺点上方 10 ~ 20cm ,平均 15cm 。

具体位置应根据病人引流量的多少给予调节引流高度,一般固定床头的位置,体位改变或检查归来时需重新调节引流的高度并确定引流通畅。

注明引流管名称、留置日期贴于引流管上。

( 3 )脑室引流的速度及量:正常脑积液分泌量是 500ml/ 日,以 150 ~ 300ml/ 日为宜;若 12h 引流量超过 150ml ,或出现低颅压性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要适当抬高引流的位置;切忌引流过速过多,从高颅压状态骤然减压可造成脑室塌陷,颅内出血、脑疝等危险。

( 4 )引流液的性状: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 1 ~ 2 d 脑脊液可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淡血性,黄色;如术后脑脊液中有大量鲜血,或术后血性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并出现血压波动,则提示有脑室出血,出血量过多时应行 CT ,并急诊行手术止血;发现脑脊液颜色加深、混浊,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提示有感染,应将脑脊液送检。

( 5 )保持引流的通畅:在给病人翻身、治疗、搬运及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缓慢,夹闭并妥善固定好引流管 , 避免引流管受压、打折和牵拉,防止引流管堵塞、脱落及气体进入;病人有精神症状时,应给予必要的约束,防止引流管打折或脱出;若无引流液流出,要及时查明原因,怀疑是小血块或脑组织堵塞时,请主管医生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注射器轻轻往外抽吸,必要时更换脑室引流管。

( 6 )严格无菌操作:用无菌治疗巾包裹住引流管的各接头处;引流液定时倾倒,非每日倾倒,减少逆行性感染的发生;更换引流袋及倾倒引流液时应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脑脊液逆流回脑室,禁止在引流管上穿刺以免造成污染;换药、倾倒引流液时必须遵循神经外科引流液倾倒流程规范操作。

( 7 )倾倒引流液:遵循无菌操作、避免反流的原则;倾倒引流液的流程为:首先用止血钳双向夹闭引流管或将三通调至关闭状态,然后用安尔碘消毒引流袋出口、旋开螺口,旋开后将引流液用无菌的原则倾倒无菌治疗碗内,以免被污染的引流液溅到引流管的接口处,倾倒引流液后应该再次消毒出口和螺旋口,然后关闭螺口,打开止血钳或者是将三通开关调至开通状态,保持引流管通畅,然后将引流袋调至到合适位置。

对倾倒的引流液进行颜色和性质的判断并做好记录,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 8 )拔管:颅内压逐渐降低后,应及早拔除引流管,一般以 7 ~ 14 天为限,在护理特别好的情况下最长可 3 周拔管;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引流管性质、引流液的颜色、量来决定拔管时机;拔管前 1 d ,可试行夹闭引流管,以便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颅内压是否升高;拔管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语言、肢体活动的变化,如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高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观察拔管后伤口敷料情况,若有渗血渗液,及时处理,以免发生感染。

(二)蛛网膜下腔引流的护理蛛网膜下腔引流是通过腰椎穿刺术取得脑脊液标本后再植入引流导管,外接引流器,持续引流脑脊液;腰穿置管方法为:病人取侧卧位,头和双下肢屈曲,自腰 2 至骶 1 (以腰3 ~ 4 为主)椎间隙穿刺。

用穿刺针穿破硬脊膜而达蛛膜网下腔,见脑脊液流出后放置引流管至蛛网膜下腔隙内,外接引流袋,观察脑脊液流畅状况后,固定位置,高度约穿刺部位平面上 15 ~ 20cm 。

穿刺点稍加压止血,敷以消毒纱布并用胶布固定。

1. 目的( 1 )检查脑脊液的性质,协助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或出血性疾病;( 2 )测定颅内压力、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 3 )做其它辅助检查,如气脑造影、脑室脑池放射性核素扫描;( 4 )对颅内出血、炎症或颅脑手术后引流脑脊液,可减轻刺激性症状;( 5 )进行腰椎麻醉或鞘内注射药物治疗。

2. 适应证( 1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破入脑室;( 2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颅内感染、脱髓鞘疾病需椎管内给药治疗;( 3 )交通性脑积水;( 4 )腰椎麻醉;( 5 )脑脊液漏;( 6 )颅内压监测,控制颅内压。

3. 护理蛛网膜下腔引流的护理包括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感染、严格控制流速以及及时拔管等。

( 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主要是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正确区分颅内高压与颅内低压综合症疼痛。

颅内低压综合症疼痛的特点是当病人坐立位时头痛加重,平卧后头痛减轻,停止或减慢引流速度后,头痛会缓解。

( 2 )预防感染:患者所处病室要保持清洁,减少探视和人员流动;置管部位敷料保持清洁干燥;严格无菌操作原则,在更换引流袋、倾倒引流液、监测颅内压、椎管内注射药物时按无菌原则进行;搬动病人时,先夹闭引流管,防止引流液逆流;引流管外露部分及引流袋装置保持干净;遵医嘱留取脑脊液标本送检。

( 3 )严格控制引流速度:因为脑脊液动力学的突然改变,使颅腔与脊髓腔之间的压力不平衡,导致脑疝形成;一般在术前 30 分钟静脉快速滴注 20% 甘露醇 250ml ,以降低颅内压,防止术中脑疝的发生;蛛网膜下腔引流管较细,为保持引流通畅,引流袋一般置于低于脑脊髓平面,如不加以控制,引流脑脊液过多,会造成颅内压过低、气颅等并发症;应根据不同病因控制流速,忌阵发性快速引流或因管路堵塞致引流不畅。

( 4 )及时拔管:长期置管可诱发或加重感染,因此,随着脑脊液性质的改变,细胞计数和蛋白含量下降,脑脊液漏停止,应及时拔除引流管;拔管前先行夹管 24 ~ 48h ,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意识、瞳孔无异常,则可拔除引流管;拔出后继续观察病情变化和置管处有无脑脊液漏的发生。

(三)硬膜外引流管的护理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为防止在硬膜外形成血肿,压迫脑组织,进而产生脑水肿、脑积水、颅压增高等并发症,常规置入引流管于硬膜外,与颅骨内板相贴,外接引流袋。

引流管引流组织液、血液及血性分泌物,也可引流出部分血性脑脊液。

硬膜外引流管的护理包括:硬膜外引流量要视术中缝合硬膜情况而定;引流管外接负压鼓;术后 1 ~ 2 天可拔除硬膜外负压引流鼓;引流量 <10ml/d 可拔管。

(四)硬膜下引流管的护理慢性硬膜下积液或硬膜下血肿,因已形成完整的包膜,包膜内血肿液化,临床多采用颅骨钻孔,血肿冲洗引流术。

术后接引流管于包膜内继续引流,以排空囊内残留的血性液体或血凝块,利于脑组织膨起消灭死腔。

硬膜下引流管的护理主要是为促进脑组织膨起,尽快使硬膜下血肿腔闭合,所以患者术后应患侧卧位;引流管要低于头部 10 ~ 40cm ;外接引流袋;一般 2 ~ 3d 拔管。

(五)瘤腔引流管的护理颅内占位性病变行手术摘除后,在颅内残留的创腔内放置引流物称为创腔引流,也叫瘤腔引流。

1. 目的引流手术残腔的血性液体及气体,减轻脑膜刺激征,减少局部积液形成假性囊肿的机会。

2. 适应证( 1 )开颅颅内肿瘤切除术;( 2 )术后腔隙有积血积液;( 3 )开颅颅内血肿清除术。

3. 护理( 1 )以维持正常颅内压为原则,术后早期要保持创腔内一定的液体压力,以免脑组织移位;( 2 )与脑室相通的创腔引流,早期引流量多时应提高引流管的高度,待血性引流液转为清亮时及时拔除引流管,防止脑脊液漏;( 3 )一般术后 48h 夹闭练习后拔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