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医院神经外科各种颅脑引流管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神经外科各种颅脑引流管患者护理常规颅脑手术后常用的引流有脑室引流、创腔引流、囊腔引流及硬脑(脊)膜外、下引流。
一、脑室引流:经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1.目的:抢救因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所致颅内高压;注入造影剂进行脑室系统的检查,明确诊断和定位;注入抗生素控制感染;脑室内引流术后安放引流管,引流血性脑脊液,减少粘连及降低颅内压。
2.观察及护理(1)正确放置病人,固定引流袋,观察引流液:术后在无菌条件下连接引流袋,将引流袋悬挂于床头,引流管需高于脑室平面10~15cm(平卧时以耳屏为基线,侧卧位时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引流出液体为血性时,引流袋应低于脑室水平,清亮后立即将引流袋挂高。
(2)观察引流的速度,切忌引流过快过多。
(3)控制脑脊液引流量:每日引流量以不超过500ml为宜,合并颅内感染,脑脊液分泌增加,而引流量相应增加,同时注意电解质平衡。
(4)观察脑脊液的性状: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
术后1~2日可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若术后脑脊液中有大量鲜血,或术后血性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提示脑室内出血;颅内感染后,脑脊液浑浊,呈毛玻璃状或絮状物。
(5)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
术后病人头部活动适当限制,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滑脱。
若术后无引流液流出应查找原因,如:将引流袋放低,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确定低颅压所致,应仍然将引流袋放在正常高度;若怀疑引流管被堵塞,可在严格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轻轻向外抽吸,切不可高压注入生理盐水,以免将堵塞物冲入脑室系统,引起脑脊液循环梗阻;若引流管放置过深或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可将引起流管轻轻旋转或缓缓向外抽出至有脑脊液流出后,重新固定,如果上述处理无效,应更换引流管。
(6)每日定时更换引流瓶,记录引流量,严格无菌操作。
(7)拔管:脑室引流一般不超过3~7天,拔管前试行抬高引流袋或夹闭引流管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拔管后观察有无脑脊液漏出。
神经外科引流管的护理及观察要点

神经外科引流管的护理及观察要点神经外科手术是一种复杂的手术,患者在手术后需要引流管来排除血液和其他体液。
正确的护理和观察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神经外科引流管的护理及观察要点。
一、引流管的护理1. 清洁引流管口在进行引流管护理时,首先要注意清洁引流管口。
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洗涤液轻轻清洁引流管口周围的皮肤,保持引流口干净,预防感染的发生。
2. 观察引流管颜色和量每天观察引流管排出的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及时记录并报告医护人员。
如果引流液呈现明显的血性或脓性,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预防感染的发生。
3. 避免引流管的扭曲和堵塞要避免引流管的扭曲和堵塞,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和畅通。
定期对引流管进行检查,确保引流管正常排出引流液,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
4. 定期更换引流袋引流袋是存放引流液的地方,应定期更换引流袋,及时清理污染,避免引流袋内的细菌繁殖。
二、引流管的观察要点1.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血压、脉搏等,及时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并记录。
2. 观察患者的神经状态术后患者的神经状态是关注的重点,包括意识状态、言语能力、肢体活动等,及时发现并报告异常情况。
3.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每天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对于血性或脓性的引流液要及时通知医生处理,预防感染的发生。
4. 观察患者的排尿情况术后患者可能出现排尿困难或尿失禁的情况,需要及时记录和观察患者的排尿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5. 观察患者的饮食和体位在术后,对患者的饮食和体位也要进行观察,及时调整患者的体位,帮助患者排出引流液,促进患者的恢复。
神经外科引流管的护理及观察要点对于患者的恢复非常重要。
通过正确的护理和观察,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出现的异常情况,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希望医护人员能够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引流管护理及观察,以确保患者术后的安全和健康。
在神经外科手术术后,引流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用于排除手术部位的血液和其他体液,防止积液和感染的发生。
神经外科各种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

脑室引流管
脑室引流管主要目的:
• 抢救因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的颅内高压应 术后引流不畅,复查cT仍有血肿残留时,用生理盐水3ml加尿激酶2—5万u问断注入血肿腔闭管2h后开放,直到复查CT证实血肿已经
清除后拔出弓I流管,时间在3d左右。
急状态 术后1~2d脑脊液可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淡血性。
此外还可以用于治疗重症脑室出血、外伤性脑室内出血、高血压脑出血等。
脑室分流术是另建脑脊液循环通路,对脑脊液进行分流改道,将超过正常脑室量的脑脊液经引流至腹腔等体腔内,以降低颅内压是防 止脑萎缩的一种重要方法。 置管部位的敷料保持清洁干燥.随时观察置管部位皮肤是否有发红肿胀等异常现象 注意保持心情舒畅,保护伤口及避免分流管区受压和过度扭动,以免拉断拉脱分流管,半年内不能做过重的体力劳动和运动。 引流袋低于创口15~20 厘米。 否则会导致脑脊液引流过度,速度过快,患者会产生低颅压,严重者会产生脑疝。 一般术后3~4 d,脑水肿期将过,颅内压已逐渐降低,应及早拔除引流管,最长不超过7 d。 进行脑室系统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方位 护理人员应熟悉硬膜外、硬膜下、蛛网膜下隙的解剖结构,各腔隙引流液性质和各引流管放置的位置。 液化不全者可以采用双腔管定时注入尿激酶溶解法。 术后引流不畅,复查cT仍有血肿残留时,用生理盐水3ml加尿激酶2—5万u问断注入血肿腔闭管2h后开放,直到复查CT证实血肿已经 清除后拔出弓I流管,时间在3d左右。 一般术后3~4 d,脑水肿期将过,颅内压已逐渐降低,应及早拔除引流管,最长不超过7 d。
若引流速度不加以调控,引流脑脊液过多,除可造成颅内低压外,还可出现气颅等并发症.这是由于虹吸作用使空气自漏口或引流管 进入而产生张力性气颅。 液化不全者可以采用双腔管定时注入尿激酶溶解法。 颅内感染的患者经脑室注药冲洗,消除颅内感染等
脑外科常见引流管护理

脑外科常见引流管护理脑外科手术是一种高风险的手术,需要进行密切的护理。
其中,脑外科引流管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脑外科引流管的作用是排除脑部手术后产生的血肿、脑脓肿、脓肿液、脑脊液等,在保护脑组织免受损害的同时,也有助于术后恢复。
下面将详细介绍脑外科引流管的常见护理措施。
1.护理前准备在患者进行脑外科手术前,护士应根据医嘱准备好引流器械,并对其进行检查,确保引流管畅通,并确认引流胶囊的储液量。
护士还应核对医嘱的内容,如引流液量、引流胶囊更换时间等。
2.引流器械的固定和保护手术用引流管通常由医生放置在手术中,护士需要保证引流管的固定和保护,以防止其意外移动或受到撞击。
可以使用透明敷料覆盖引流器械,以便日常观察引流情况,并防止引流管受到外界污染。
引流松紧带应固定在患者的头部,以便保持引流管的位置稳定。
3.引流胶囊的更换引流胶囊根据引流程度来判断是否需要更换。
一般情况下,当引流胶囊内容物达到胶囊容积的70%以上时需要更换。
更换引流胶囊的时间一般在早晨患者起床、过午不食前后。
更换引流胶囊的步骤如下:(1)戴上洗手盆和手套;(2)用温生理盐水清洗患者的引流胶囊处;(3)拧松固定在患者头上的引流松紧带;(4)小心地取下引流胶囊,注射生理盐水清洗一次;(5)取出新的引流胶囊,将其连接到引流管上,并用固定带固定;(6)检查引流管畅通并进行标记,记录引流量、引流液的性状和颜色。
4.引流管的护理引流管是连接引流器械和引流胶囊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定期护理:(1)每日更换引流器械连接管,避免管道堵塞;(2)在换引流器械连接管时,应注意不要使引流管脱出或移位,以免引起感染或引流阻塞;(3)定期检查引流管是否松脱或过长,若有需要及时更换或修整;(4)避免用力牵拉引流管;(5)记录引流管的引流量、颜色和性状等。
5.引流液的观察和记录护士应每日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并及时记录。
正常的引流液一般为鲜红色,易凝固,少许水样液体,不宜过于稀薄和浑浊。
神经外科引流管护理课件

新型引流管材料的研发与应用
新型引流管材料
应用领域
个性化护理方案的设计与实践
个性化护理方案 实践经验
护理教育与培训的加强
培训内容
培训方式
通过理论授课、实践操作、案例分析 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 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01
定期测量引流液的PH值
02
记录引流液的变化
03
引流管的固定与安全
确保引流管固定牢固
定期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
注意引流管的放置高度
患者教育与沟通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引流管的作用和注意事项 指导患者及家属观察和记录引流情况 与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
05
神经外科引流管护理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2
神经外科引流管的护理
引流管的日常护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
固定引流管
观察引流液的性状 记录引流情况
引流管的清洁与消毒
清洁引流管周围皮肤
消毒引流管接头
清洁与消毒注意事项
引流管的更换与保养
定期更换引流管
1
检查引流管是否老化
2
保养引流管
3
03
神经外科引流管的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症及处理
引流管堵塞
总结词
引流管堵塞是神经外科引流管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可能导致引流不畅,影响病情 恢复。
控制颅内压
。
排出积血和坏死组织
促进伤口愈合 监测病情
引流管的放置与拔除
放置方法
注意事项
根据手术需要和引流目的,选择合适 的引流管放置位置,确保引流效果。
拔除引流管时应确保无菌操作,避免 感染;同时应观察患者是否有颅内压 增高或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7个要点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7个要点脑室引流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设备,用于治疗脑积水、脑出血等疾病,是神经外科患者必不可少的辅助设备之一。
然而,由于脑室引流管使用范围广泛,且需要长期留置,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许多细节。
下面介绍脑室引流管的护理7个要点,希望对护理人员有所帮助。
一、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管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脑组织、血块、脑脓等物质堵塞,导致引流不畅,甚至引起感染。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每天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如发现引流不畅及时处理,并定期更换引流管。
二、定期更换引流袋引流袋是收集脑脊液的器具,定期更换引流袋可以避免细菌感染的产生。
一般情况下,引流袋需每天更换一次,如引流量大可增加更换次数。
三、保持引流管口干燥引流管口的湿度容易滋生细菌,因此需要保持引流管口干燥。
护理人员在更换引流袋时,应将引流管口处擦干净,并用干纱布包裹引流管口,以保持其干燥。
四、定期检查引流管位置引流管的位置不正确,容易引起脑组织损伤、脑脊液渗漏等并发症。
因此,护理人员需定期检查引流管位置是否正确,并及时调整。
五、注意感染预防脑室引流管的留置时间较长,容易引起感染。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感染预防,定期更换引流袋、保持管口干燥、勤洗手等都是预防感染的措施。
六、注意患者体位患者体位的改变会影响脑脊液引流的畅通情况,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患者体位的调整。
患者体位的改变应逐渐进行,以避免引起头痛、恶心等不适症状。
七、注意患者情绪患者在使用脑室引流管时,可能会出现精神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综上所述,脑室引流管的护理是一项细致、繁琐的工作。
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护理要点进行操作,保持引流管通畅、干燥,定期更换引流袋,注意感染预防等,以确保患者安全、舒适。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注意患者体位、情绪等方面的护理,以全面保障患者的康复。
神经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精选文档

V-P分流管
•
脑积水是由于 各种炎症、外伤 、粘连或脑脊液 循环受阻而导致 脑脊液在颅内大 量积聚 • 脑室分流术是另 建脑脊液循环通 路,对脑脊液进 行分流改道,将 超过正常脑室量 的脑脊液经引流 至腹腔等体腔内 ,以降低颅内压 是防止脑萎缩的 一种重要方法。
•
•
V-P分流管 ——术后护理
• 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 • 注意体温大于38.5°以上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同 时要观察面色,P,R及出汗体征 ,防止引起虚脱 • 保持呼吸道通畅。 • 保持管道通畅 • 抬高床头15-30°,减轻静脉淤血 • 每天定时挤压分流管,按压阀门1-3次,以保持 分流管通畅。(按时按压阀门,术后防止堵塞, 术后用甲紫做好阀门标记,术后1-3天,每天按 压阀门1-3次,每次流管
脑室引流管
V-P分流管
血肿腔引流管 脑室引流管 神经外科常见引流管 硬膜下引流管 硬膜外引流管
蛛网膜下隙 引流管
脑室引流管
• 脑室引流:是经过颅 骨钻孔或椎 孔穿刺 侧脑室,放置引流管 。将脑脊液引流至体 外。 • 部位:常选择半球额 角或整角进行穿刺。
护 理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术中护理
严密观察 神志、瞳 孔及生命 体征的变 化
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保持引流通畅 3.观察引流量、色、
2.术前用药
质和速度
4.加强营养 5.预防感染 6.基础护理 7.及时拔管
11
蛛网膜下隙引流管
• 护理 • 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 高压性头痛特征:剧烈持续头痛、 恶心、视神经盘水肿 • 低压性头痛特征:太高床头或坐立时头痛加重,平卧后头痛减轻,给 予放低床头、停止或放慢引流速度后头痛缓解
医院管理神经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常规

医院管理神经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常规神经外科引流管主要包括脑室引流管、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管、硬膜外引流管、瘤腔引流管、硬膜下引流管。
目的是通过引流将血性脑脊液排出体外,减轻脑水肿、脑膜刺激症状,还可起到调节控制颅内压的作用。
一、收集资料进行护理评估,实施护理程序。
二、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1、减少探视和人员流动。
2、置管部位的敷料保持清洁干燥,随时观察置管部位皮肤是否有发红、肿胀等异常现像。
3、搬动患者时,先夹闭开关再搬动,防止引流液逆流。
患者手术或检查返回时,第一时间检查引流管,与医师配合打开并调整引流管位置。
4、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性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打折。
术后患者头部活动范围应适当限制,在进行翻身、治疗及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缓慢。
夹闭并妥善固定好引流管,避免牵拉引流管,防止引流管脱落及气体进入。
5、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在更换引流袋、监测颅内压、椎管内注射药物等时,按照无菌原则进行。
每日定时倾倒引流液,准确记录引流量,在倾倒引流液前后要对引流袋口进行严格消毒。
倾倒引流液时应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引流液逆流,禁止在引流管上穿刺以免造成污染。
(二)病情观察1、严密监测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
2、引流管高度引流管过高可引起引流不畅,不能降低颅内压, 过低可造成引流过速,引起颅内压过低,易导致脑室内出血或小脑幕孔上疝等。
(1)脑室引流管的开口需高出侧脑室平面(即外耳道水平)10〜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成人颅内压力0. 7〜2. 0kPa,儿童0.5〜1.0kPa),侧卧位时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高出15〜18cm。
(2)蛛网膜下腔引流管很细,每分钟引流量较少。
为保持引流畅通,引流袋应置于床下,低于脑脊髓平面。
引流袋低于创口15〜20cm 为宜,一般控制在40〜350ml/d。
3、调节引流速度,控制引流液的量。
(1)协助医师严格控制流速,切忌引流过快、过多,若患者出现低颅内压性头痛、恶心、呕吐,应抬高引流管位置或暂时夹闭引流管以控制引流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脊液
脑脊液
❖ 1、流动于脑室、中央管、蛛网膜下隙内的无色、
透明、无沉淀的液体为脑脊液。正常400~500ml/ 日。
❖ 2、脑脊液循环通路
颅脑结构
颅脑结构
脑室外引流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二、目的
❖ 抢救因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脑内高压危机状态。 ❖ 脑内肿瘤合并颅内高压,术前可先行脑室引流术降
低颅内压,避免开颅术中颅压骤降引发脑疝。 ❖ 术后早期控制脑内压。 ❖ 治疗脑室内出血。 ❖ 引流血性脑脊液,减少脑膜刺激及蛛网膜粘连。 ❖ 脑室检查以明确诊断和定位;注入抗生素控制颅内
感染。
脑室外引流管
❖ 三、适应症
❖ 脑积水 ❖ 脑室内占位性病变 ❖ 后颅窝占位巨大手术前减压 ❖ 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
脑室外引流管
❖ 四、禁忌症
❖ 凝血功能障碍 ❖ 穿刺部位感染 ❖ 濒死危重患者(已经无自主呼吸等)
脑室外引流管
❖ 五、穿刺部位:前角穿刺,后角穿刺,侧方 穿刺
脑室外引流管
❖ 六、观察要点
创腔引流管
❖ 2、术后早期,创腔引流袋放置在于头部创腔一致 的位置,以保持创腔内一定的液体压力,以免脑组 织移位。特别是位于顶后枕部的创腔,术后48小时 内,决不可随意放低引流袋,否则腔内液体被引出 后,脑组织将迅速移位,有可能撕断大脑上静脉, 引起颅内血肿。
❖ 3、术后48小时后,可将引流袋略微放低,以引流 出创腔内残留的液体,使脑组织膨起,以减少局部 残腔。
神经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刘莉
常见脑部引流管
❖ 脑室外引流管 ❖ 腰大池引流管 ❖ 皮下引流管 ❖ 硬膜外引流管 ❖ 硬膜下引流管 ❖ 创(瘤)腔引流管
脑室外引流管护理
脑室外引流管
❖ 一、概念 ❖ 脑室引流是经颅骨钻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
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是颅脑术后常 用的降低颅内压、排出脑室积血、降低伤口 脑脊液漏的治疗措施之一,是神经外科临床 上常用的治疗方法。
❖ 6、加强营养,鼓励患者进食粗纤维、高蛋白、高 热量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
❖ 7、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基础护理。
硬膜外引流管护理
硬膜外引流管
❖ 一、目的
为预防开颅术后产生硬膜外血肿,常规置入 直径2㎜引流管于硬膜外,与颅骨内板相贴,外 接引流袋.硬膜外引流在引流组织液、血液及血 性分秘物的同时也可引流出部分脑脊液,此时引 流液性质应为血性脑脊液。
脑室外引流管
②色:术后1-2天可略呈血性,渐变橙黄色,最后澄清。 ③性状:异常时呈毛玻璃状或絮状物示颅内感染。
④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随病人呼吸、脉搏等上下波 动示通常,反之不畅。
6、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记录引流量,更换时严格 无菌操作,必要时作脑脊液检查或细菌培养。 7、拔管:拔管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局部有无脑 脊液漏。
❖ 4、有脑组织碎屑、血凝块堵塞
腰大池引流管护理
腰大池引流管
❖ 一、适应症
❖ 1、颅内感染 ❖ 2、术后持续脑脊液漏者 ❖ 3、可行颅内压监测,控制颅内压 ❖ 二、在腰椎3-4或腰4-5椎体间穿刺置管于蛛
网膜下腔。
腰大池引流管
❖ 三、护理
❖ 1、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有无头 痛、呕吐、肢体活动障碍等。置管术后要去枕平卧 4-6小时。
日
期贴于引流管上。
2. 引流袋的高度:引流管开口需高出侧脑室平面10~ 15㎝(即外耳道水平)侧卧位: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 高出15~18㎝。
头痛者注意观察高度以及引流量,以判断颅内压高或 低引起的头痛。(如为血性脑脊液引流袋可适当放 低)
脑室外引流管
3、妥善固定:
①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
一般情况
•意识 •瞳孔 •生命体征 •肢体活动 •言语等 •头部敷料
患者? 高度? 牢靠? 通畅? 引流液?
目的
引流液相关
•搏动 •引流量 •引流液的颜
色 •引流液性状
脑室外引流管
❖ 七、护理要点
1、 标记:
病人回病房后,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将引流袋悬挂于
床头并妥善固定管道, 护士应注明引流管名称、留置
整的包膜,包膜内血肿液化,临床多采用颅 骨钻孔,血肿冲洗引流术。术后接引流管于 包膜内继续引流,以排空囊内残留的血性液 或血凝快,以利脑组织膨起消灭死腔。
硬膜下引流管
❖ 二、护理
❖ 1、妥善固定管道并做好标记,注明留置日期。 ❖ 2、密切观察引流量、颜色和性状,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 3、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患者采取患侧卧位或平卧,引
脑室外引流管
❖ 八、拔管指征
好转或进一步手术 需要24-48h 治疗效果 细胞数,蛋白
拔除脑室外引流或分流手术
抬高及试闭管
患者症状意识等改善 脑脊液性状好转
脑室外引流管
❖ 九、引流不畅原因 ❖ 1、颅内压过低
❖ 2、管道系统颅内段引流管放置过深过长、盘曲;
颅外段有成角,受压,扭曲亦会引起堵塞。 ❖ 3、导管口吸附于脑室壁
②术后病人头部的活动应适当限制,翻身及护理操作 时,避免牵拉引流管。
③搬运病人时应暂时夹闭引流管。
4、观察引流的量、颜色、性状、通畅度:
①术后早期:控制引流速度,若引流过快过多,易出 现低颅压性头痛、恶心、呕吐,此时抬高或暂夹闭 引流管。引流液<500ml/d。(颅内感染:引流量可 适当增多,注意电解质补充。)
硬膜外引流管
❖ 二、护理
❖ 1、妥善固定管道并做好标记,注明留置日期。 ❖ 2、密切观察引流量、颜色和性状,保持引流管
的通畅,发生不畅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 3、引流袋与头颅平齐,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
严格无菌操作。 ❖ 4、通常引流管于术后第2-3天拔除。
硬膜下引流管护理
硬膜下引流管
❖ 一、目的 ❖ 慢性硬膜下积液或硬膜下血肿,因已形成完
创腔引流管护理
创腔引流管
❖ 一、概念
❖ 颅内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肿瘤手术摘除后,在颅内 残留下的创腔内放置引流物称创腔引流。
❖ 二、目的
❖ 在于引流手术残腔的血性液及气体,减少局部积液 或形成假性囊肿的机会。
❖ 三、护理
❖ 1、妥善固定管道并做好标记,注明留置日期。密 切观察引流量、颜色和性状,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 2、高度:起初引流管口同创口齐平,病程中随颅 内压调节。
❖ 3、标记和妥善固定。 ❖ 4、观察量、色、性状:①、2—5滴/min为宜, 引
流量控制在40-350ml/d。 ②、无色澄清为正常, 有色或浑浊、呈毛玻璃状或絮状物示颅内感染。
腰大池引流管
❖ 5、 及时拔管:引流脑脊液<50ml/d、当患者一般 情况好转、脑脊液各项指标正常、脑脊液漏消失即 可拔管,拔管前夹管24-48h观察病情变化。
流袋低于创腔。术后不使用强力脱水剂,亦不过分限制 水分摄入,以免影响脑膨隆。 ❖ 4、其他术后起初引流管口齐平创口,病程中依据引流 量及颅内压情况调节。 ❖ 5、引流管于术后2-3天拔除,行CT检查确定血肿消退 后拔出。
硬膜下引流管
❖ 三、引流不畅处理方法: 复查CT仍有血肿残留时,用生理盐水3ml加 尿激酶2-5万单位间断注入血肿腔夹管2h后 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