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科学技术成就(一) 人教新课标版1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课件 新人教版

情景导入
1945年,美国在广岛投下的原子弹,加快了 世界大战结束的步伐,也拉开了核竞赛的序幕; 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从战争废墟上刚刚站立起来, 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麦克阿瑟甚至扬言要在中 朝边境建立“核辐射带”……
中国需要和平,但和平需要盾牌。
严峻的现实迫使新中国的领导人不得不考虑研 制自己的原子弹。
C、神舟四号 D、神舟五号
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 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邓稼先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 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合作探究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对我国有何意义? 在国际上有何影响?
“两弹一星”,抢占了科技制高点,增强了我国 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奠定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 要地位。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如果六十年代 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 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 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二、籼型杂交水稻: _______经过多次杂交试验和筛选,于_____年在 世界上首次育成_________,被称为“_______” 被国际农学界誉为“______________”。
两弹一星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 功。
1964年6月,中近程地地导弹试射成功。 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 导弹试射成功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八年级历史下册_第17课_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课件_人教新课标版1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 耘者。当他还是一 个乡村教师的时候, 已经具有颠覆世界 权威的胆识;当他名 满天下的时候,却仍 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淡泊名利,一介农夫, 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 让所有的人远离饥 饿。喜看稻菽千重 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2001年袁隆平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合作探究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对我国有何意义? 在国际上有何影响?
“两弹一星”,抢占了科技制高点,增强了我国 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奠定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 要地位。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如果六十年代 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 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 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神舟”五号载 人飞船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在内蒙古主 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航天英 雄杨利伟自主出舱。
2005年,“神舟 六号”返回舱在 内蒙古草原成功 着陆,航天员费 俊龙、聂海胜平 安返回 。
2008年9月28日 “神舟”七号飞船 返回舱成功着陆。 翟志刚、刘伯明、 景海鹏三名航天员 成功出舱。中国 “神舟”七号载人 航天飞行任务圆满 成功。
八年级 下册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
何谓“两弹一星”? 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代号为“小男孩” 代号为“胖子”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 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 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
1945年,美国在广岛投下的原子弹,加快了世界大战结 束的步伐,也拉开了核竞赛的序幕;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从战 争废墟上刚刚站立起来,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麦克阿瑟甚 至扬言要在中朝边境建立“核辐射带”……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七课科学技术成就(一).doc

(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一一提出问题一一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一一解决问题的能力。)
3.内容小结
1.学生总结、概括本课要点。
(通过对内容的筛选,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点,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2.组织知识赛。(学生课前准备好题目,教师归总,课堂上分组进行。)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两弹一星”、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教学难点
如何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准确简练地讲述科技知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参、图片
学生准备
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主案
个性化修改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教师首先提问“2 0 0 3年中国航天史上发生了什么大事?”,学生
说出答案后,用多媒体演示“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过程的视频。
16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
(通过课堂分组讨论,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团结,协作、交流的精神,共同探索知识的能力。)
2.釉型杂交水稲
1.用多媒体演示袁隆平的图片、资料,教师进行讲解。
2•让学生说出袁隆平获得的荣誉。(被世界誉为“杂交水稻Z父”: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2•设置问题“屮国研制原子弹与美苏超级大国的原因、口的是否相同?”让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讨论,形成小组意见。先由每组代表发言,然后教师进行总结总结、点评,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均给与鼓励
(“人人参与历史课堂,人人体验历史快乐”,合作学习既营造了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调动了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又让学生在讨论中分清是非,
2016-2017
课题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案1 新人教版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
同时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几位杰出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使之在校园网上运行,通过大量有关资料的提供和问题设计,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邓小平关于科技发展的讲话资料,培养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讲解建国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对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先进事迹的介绍与讲解,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的科学家的事迹。
教学难点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练习法、讲解法、问答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尽管我国的科技事业和祖国的命运一样经历了不平坦的道路,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国防建设、农业生产等科学技术领域里填补了一项又一项空白,取得了满举世瞩目的成就,提高了国际地位,更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邓稼先、袁隆平等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航天员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成为我们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讲授新课:一.“两弹一星”播放关于中国“两弹一星”研制过程的录像片,以生动的镜头、感人的故事展现了“两弹一星”的辉煌成果。
探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两弹一星”指什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世界主要有核国家从研制成功原子弹、导弹到研制成功氢弹所需的时间:通过这个资料,可以看出,研制核武器,我国科学家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努力,请同学展示一下你搜集到的科学家的杰出代表邓稼先的情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素材新人教版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国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研制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爆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3、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飞行员是杨利伟。
4、1973年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1。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案新人教版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课标要求】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863”计划的制定。
【教学目标】1、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2、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黑龙江独特的地方经济作物有哪些【重、难点】1、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科学家的事迹2、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讲述故事、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目标:太空授课(The Space Lesson)是指北京时间2013年6月20日上午10:00,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给地面的学生讲课,此次航天任务中的“太空授课”环节旨在激发广大中小学生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
《人文与社会》二、自主学习,适时点拨:(一)“两弹一星”1、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地区,随着一声巨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在研制原子弹的同时,我国也在进行导弹的研制工作,年10月,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
2、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2003年又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2005年,中国成功发射“”载人飞船。
(二)籼型杂交水稻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
他因此被国际农学界誉为“”。
《人文与社会》三、发现研讨,合作探究:1、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并拥有它?2.黑龙江独特的地方经济作物有哪些:水稻:籼米、粳米、糯米马铃薯:讷河市是马铃薯和脱毒种薯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亚麻;我国的特色经济作物,兰西县被誉为“亚麻之乡”四、小组展示,体验成功:五、达标检测,巩固练习: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年。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案新人教版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课程标准】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下P90——93,建国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先后研制成功了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等,产生了一批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爱国科学家。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学生知道一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从中学会相互认同,相互接纳;探究的过程是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自主探索过程,通过亲身体验,提高运用史料的能力,感知学习与认知过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
同时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使之在校园网上运行,通过大量有关资料的提供和问题设计,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讲解建国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的科学家的事迹。
【教学难点】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组“日军侵华暴行”图片和爱国志士冯如和他的飞机图片,播放“从神一到神七”录像,导入新课.教师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新课两弹一星播放《原子弹爆炸》录像,学生观看录像,教师指导学生阅读P90课文,了解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历史背景、我国在研制原子弹的艰苦历程。
教师播放《原子弹爆炸》录像,引导学生据此分析原子弹爆炸的重大意义。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案新人教版

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