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世界历史》下册教材(word版)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6课 冷战》教案_21

第16课《冷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的第一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国家利益的不同,美、苏两国从战时的盟友转变为战后的敌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实力大增,妄图称霸世界,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于是,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冷战政策。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
苏联同几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组成了华沙条约组织。
至此,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本课知识点较多且琐细,教师从冷战的发生、德国的分裂、北约与华约对峙三个方面开展教学,达成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是铜陵市第五中学九年级。
九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深度的历史思维能力。
因此,授课中有必要借助多媒体再现历史情景,以增强历史知识的直观性,加深学生对史实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并积极引导、关注、点拨,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冷战的内涵、美苏推行冷战的原因、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知道德国分裂的进程与影响;知道北约与华约的建立与影响;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认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思维和素养。
2.过程与方法引导识读《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和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了解德国分裂相关知识。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探究活动,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提高学生归纳概能力并加深对美苏冷战对峙格局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对杜鲁门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德国分裂的实质。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优秀教案(共3课时含反思)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1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实质;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位美国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评价:“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
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
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富兰克林·罗斯福。
师:请同学说说你眼中的罗斯福。
生:一位身残志坚的总统、一位成就了伟业的总统;改革创新、自强的伟人;维护世界和平的总统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1.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与发生原因、实质。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并结合材料,说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
材料一:1922—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汽车猛增、家用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
汽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行业。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在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里,瑟瑟发抖的女孩问妈妈:“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
”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把一桶桶牛奶倒入河中,把一车车肥猪倒入河中……设问: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美国的什么情况?农场主为什么要将商品倒入河中?提示:材料一反映了美国经济的空前繁荣;材料二反映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原因: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
说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而不是绝对过剩。
(2)总结经济危机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如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出现生产过剩等。
【图解原因】2.经济危机的表现与特点提示:(1)表现:工业生产下降、贸易锐减、物价暴涨、银行破产、失业增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说课讲稿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三单元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第三单元主要内容是世界现代史, 讲述了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战后签署的《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 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和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建立了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国际新秩序;战争还激化了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 在战后兴起了新一轮的民族独立运动, 此外, 俄国在一战期间爆发了由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
围绕上述内容本单元共安排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宁与十月革命》、《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五课。
通过教学, 让学生了解世界现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 了解世界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和总趋势;能够运用材料对历史进行论证,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树立热爱和平的观念和忧患意识,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立志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本课教学承载着实现上述内容和目标的任务, 为此, 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和准备、板书设计等全方面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部编版)要求: “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是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的第3课。
本课主要讲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使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凡尔寒条约》和《九国公约》是世界大国实力对比变化的结果, 确定了新的国际较序。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8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大战的经过,认识大战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战争和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了解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可能有较深刻的感受,但如何从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树立和平观念,仍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认识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史料、图片等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
4.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大战前后的国际形势,加深对大战影响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素材。
3.网络资源,如历史论文、纪录片等。
4.课堂讨论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第一次世界大战。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对大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电子教材-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可编辑)

---------------------------------------------------------------最新资料推荐------------------------------------------------------ 电子教材-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可编辑)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享誉世界,官营手工业的发达和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构成宁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征。
古代商业不断发展,两宋时期,商人打破城市里坊和市的界限,官府取消了交易时间的限制,商业空前繁荣;对外贸易也得到发展。
重农抑商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经济政策,对于保护农业生产的发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以及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都起过积极作用。
但是,封建社会后期,抑商政策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明清时期为防止倭寇等的侵扰,几度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1/ 3逐渐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学习建议] ●采用列表的方法,从生产工具、耕作方法和农作物等方面,说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联系古代工商业发展的情况和重农抑商政策,认识古代经济政策对工商业发展的影响。
●运用地图,观察古代经济区域的分布特点,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第 1 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 1 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传说,神农氏遍尝百草,找到适合人们食用的谷物和药草;还创制了农具未耜,教人们种植谷物。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

(2)第二阶段: 1915年——1916年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日德兰海战
——整个 1916 年战局再次有利于协约国方面,特别是德军在 凡尔登进攻的失败,标志战略主动权已开始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凡尔登战役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 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 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 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 人受伤。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 为"凡尔登绞肉机"。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召开时间:1919年,巴黎和会
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
(2)缔结条约
对德《凡尔赛和约》 巴黎和会:
对奥、保、匈、土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
《四国条约》
华盛顿会议: 《五国海军条约》
《九国公约》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体系内容:
五四运动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 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 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 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 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 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 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 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 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 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五四运动之《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争夺欧洲大 陆霸权和北 非殖民地
德俄 矛盾 俄奥 矛盾
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 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
争夺巴尔干 地区
人教版新课标《世界历史》下册教材(word版)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新课标《世界历史》下册教材(word版)人教版新课标《世界历史》下册教材(word 版)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新时代的曙光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交战各国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大战后期, 1917年3月(俄国旧历二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二月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它与二月革命中建立的工兵代表苏维埃同时存在,但当时掌握主要权力的是资产阶级的是临时政府。
临时政府继续推行沙皇的政策,将战争进行到底,并力图扑灭革命的火焰。
1917 年 4 月,长期流亡国外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列宁回到俄国首都彼得格勒。
在车站广场列宁受到成千上万的士兵和工人的欢迎。
临时政府继续推行沙皇的反人民的政策,将战争进行到底,并力图扑灭革命的火焰。
由于革命的形势发生了变化, 1917年8 月,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11 月 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起义的指挥中心──斯莫尔尼宫,直接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1 月 7 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1/ 3列宁当选为主席。
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了。
苏维埃政府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
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
同德、奥匈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3 月,苏俄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然而,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把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
在国内外敌人的包围下,苏维埃政权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
经过三年多的国内战争,到1920年底,苏俄人民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人教版9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课件 第3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D.中国与
美国
问题。
2.材料展示:
材料一 第一条 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 整; (二)…… (三)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 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 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 举动。
间:
地 巴黎凡尔赛宫
点: 参加国:战胜的协约国,苏俄、
战败的德国、奥匈帝 国、奥斯曼土耳其、 保加利亚被排斥在外。
操纵国:英、法、美
巴黎和会的召开
背 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近郊的凡 景 尔赛宫召开会议,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
排。 结 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 果 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
实 战胜国瓜分战利品,建立战后国际关系新 质 秩序。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的分赃
会议。
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洛林
领土 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
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 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
军事 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
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德 国陆军人数
政治
凡尔赛 条约
华盛顿 体系
确立了
战胜国
在欧洲、 凡
西亚和 尔
非洲的 赛-
国际秩 华
序 调整和 确立了 战胜国 在东亚 和太平 洋地区 的关系
盛 顿 体 系 构 成 国 际
关
当堂演 练
1、巴黎和会讨论的中心议题是A( ) A.如何处置战败的德国 B.中国山东问题 C.维护世界和平 D.调解美国和日本的矛盾
3 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诞生了一批新兴独 立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新课标《世界历史》下册教材(word版)
人教版新课标《世界历史》下册教材(word 版)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新时代的曙光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交战各国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大战后期, 1917年3月(俄国旧历二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二月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它与二月革命中建立的工兵代表苏维埃同时存在,但当时掌握主要权力的是资产阶级的是临时政府。
临时政府继续推行沙皇的政策,将战争进行到底,并力图扑灭革命的火焰。
1917 年 4 月,长期流亡国外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列宁回到俄国首都彼得格勒。
在车站广场列宁受到成千上万的士兵和工人的欢迎。
临时政府继续推行沙皇的反人民的政策,将战争进行到底,并力图扑灭革命的火焰。
由于革命的形势发生了变化, 1917年8 月,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11 月 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起义的指挥中心──斯莫尔尼宫,直接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1 月 7 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1/ 3
列宁当选为主席。
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了。
苏维埃政府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
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
同德、奥匈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3 月,苏俄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然而,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把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
在国内外敌人的包围下,苏维埃政权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
经过三年多的国内战争,到1920年底,苏俄人民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巩固了世界上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俄国。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俄国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 2 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了和平建设时期。
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在
---------------------------------------------------------------最新资料推荐------------------------------------------------------ 列宁的领导下, 1921 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922 年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当时加盟的共和国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发展到 15 个加盟共和国。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9...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