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碱能与胆碱酯酶抑制剂
抗胆碱药物的正确用法

抗胆碱药物的正确用法抗胆碱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胆碱能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干扰乙酰胆碱在神经末梢的传递,从而对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正确使用抗胆碱药物对于治疗疾病和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胆碱药物的正确用法。
一、选择合适的抗胆碱药物在使用抗胆碱药物之前,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常见的抗胆碱药物包括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和氨基酯类药物。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包括多巴胺受体敏感的抗帕金森病药物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氨基酯类药物包括阿托品和山莨菪碱等。
选择合适的药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病情和药物的副作用。
二、正确的用药剂量在使用抗胆碱药物时,正确的用药剂量尤为重要。
剂量的确定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功能和肾功能等方面进行评估。
医生应根据个体化的情况来调整剂量,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同时,患者在使用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
三、考虑给药途径抗胆碱药物可以通过口服或注射等多种给药途径进行使用。
对于可口服的药物,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按照规定时间和剂量进行服药。
而对于需要注射的药物,患者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注射,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正确的用药时间抗胆碱药物的用药时间也需要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患者的需要进行合理安排。
一般来说,口服药物可以在进餐前或饭后一段时间内进行使用,以避免食物与药物在胃内发生相互作用。
而注射药物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用药时间。
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抗胆碱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例如口干、便秘、视力模糊等。
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应密切关注这些副作用,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六、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抗胆碱药物在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副作用的发生。
因此,在使用抗胆碱药物时,患者需要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便医生进行合理调整。
抗痴呆药物介绍

抗痴呆药物介绍目前临床上促智药或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主要有两类:(1)胆碱酯酶抑制剂:与AD有关的最先的病例发觉之一是基底节神经元的缺失,这一区域是向皮质胆碱能神经传递的主要起始部位。
有多奈哌齐、艾斯能等,用于轻度至中度的AD医治。
(2)NMDA受体拮抗剂:谷氨酸盐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其兴奋性与AD的发病机制有关,受损或濒死的产生谷氨酸盐的神经元,在必然条件下释放大量谷氨酸盐到突触间隙,致使与它们有突触联系的下游神经元中毒和死亡。
有美金刚等。
下面一一介绍:(1)多奈哌齐:【通用名称】盐酸多奈哌齐胶囊【商品名称】加奇【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多奈哌齐。
【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白色颗粒状粉末。
【适应症】轻度或中度阿尔茨海默型痴呆症状的医治。
【用法用量】一、成年/老年人:初始医治用量一日一次,5mg/次,应晚上睡前口服。
一日5mg的剂量应至少维持一个月,以评价初期的临床反映,及达到盐酸多奈哌齐稳态血药浓度。
用一日5mg医治一个月,做出临床评估后,能够将剂量增加到一日一次,一次10mg。
推荐最大剂量为10mg。
大于一日10mg的剂量未做过临床实验。
未进行过超过6个月的与安慰剂对照的临床实验。
停止医治后,盐酸多奈哌齐疗效逐渐消退。
中止医治无反跳现象。
2、肝肾损害:对于肾功能及轻至中度肝功能不全者,盐酸多奈哌齐的消除不受影响,因此这些病人可使用相似剂量方案或遵医嘱。
【不良反映】一、最多见的不良反映(发生率≥5%而且是安慰剂组出现率的2倍)是腹泻、肌肉痉挛、乏力、恶心、呕吐和失眠。
其它常见的不良反映(发生率≥5%而且≥安慰剂组)是头痛、疼痛、意外伤害、普通的伤风、腹部性能紊乱和头晕、心动过缓和少见的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和癫痫也有报导。
2、几乎没有报道过包括肝炎的肝功能退化。
如果出现不能解释的肝功能退化,应当考虑停用本品。
有包括幻觉、易激怒和攻击行为的精神紊乱的报告,解决的办法是减量或停止治疗。
胆碱能神经名词解释

胆碱能神经名词解释胆碱能神经是指使用乙酰胆碱作为神经递质的神经。
它们是人体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负责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松弛,同时也参与了记忆、学习、情绪和睡眠等复杂的神经活动。
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简称ACh)是一种有机分子,由乙酰辅酶A和胆碱酯酶合成。
它在神经系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内最常见的神经递质之一。
ACh能够通过作用于胆碱能受体,影响神经元和肌肉细胞的活动。
胆碱能神经分为两类:中枢神经系统(CNS)的胆碱能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PNS)的胆碱能神经。
CNS的胆碱能神经主要分布在大脑皮层、海马体、丘脑、基底节和脑干等部位,参与了记忆、学习、情绪和睡眠等复杂的神经活动。
PNS的胆碱能神经主要分布在肌肉、心脏和内脏等部位,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松弛,调节心率和消化等生理功能。
胆碱能受体是一类接受ACh信号的蛋白质分子,分为两种类型:毒蕈碱型受体和甲状腺素型受体。
毒蕈碱型受体主要分布在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肌肉细胞膜上,参与神经传递和肌肉收缩。
甲状腺素型受体主要分布在内脏器官和血管上,参与调节心率、血压和消化等生理功能。
胆碱酯酶是一种能够降解ACh的酶,将ACh分解为乙酰和胆碱,从而终止ACh信号的传递。
胆碱酯酶抑制剂是一类能够抑制胆碱酯酶活性的药物,能够增加ACh的浓度,从而增强胆碱能神经的活动。
这类药物常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
阿托品是一种毒蕈碱型受体拮抗剂,能够阻断ACh信号的传递。
它常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过度活跃的胆碱能神经,如帕金森病和震颤麻痹等疾病。
总之,胆碱能神经是人体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了肌肉的收缩和松弛、记忆、学习、情绪和睡眠等复杂的神经活动。
通过了解胆碱能神经的基本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疾病的发生机制,从而更好地进行预防和治疗。
胆碱受体激动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

03
胆碱酯酶抑制剂
药物作用机制
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胆碱酯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减少乙酰胆碱的水 解,提高乙酰胆碱在体内的浓度,从而发挥药效。
增强乙酰胆碱作用
通过抑制乙酰胆碱的代谢酶,延长乙酰胆碱的作用时间,增 强乙酰胆碱对胆碱受体的激动作用。
主要药物种类
01
02
03
毒扁豆碱
最早发现的天然胆碱酯酶 抑制剂,具有强效和短效 的特点。
溴化物类
溴化物类化合物是人工合 成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包 括溴化物、碘化物等。
石杉碱甲
从石杉科植物千层塔中提 取的生物碱,是我国自主 研发的一类新药,具有强 效、长效和低毒的特点。
临床应用与效果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治疗重症肌无力
用于有机磷中毒的治疗
不良反应与禁忌症
胆碱酯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阿 尔茨海默病,通过提高乙酰胆 碱浓度,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未来展望
随着对胆碱能神经系统的深入研究,针对胆碱能受体的新药可能会为更多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手段,同时也需要进 一步研究药物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05
实际应用案例
病例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等症状。胆碱受体激 动药可以激动神经突触的胆碱受体,促进神经递质的传递,从而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
胆碱酯酶抑制剂
胆碱酯酶抑制剂可以分为易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和难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两类。 易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包括新斯的明、溴吡斯的明等;难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包 括安贝氯铵、吡啶斯的明等。
02
胆碱受体激动药
药物作用机制
胆碱受体激动药通过与胆碱受体结合,激活受体,发挥激动作用,从而发挥药效。
药理学胆碱能危象名词解释

药理学胆碱能危象名词解释药理学(Pharmacology):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科学,包括药物的起效机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药物对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影响等方面。
药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药物的作用原理,从而更好地应用药物治疗疾病。
胆碱能(Cholinergic):胆碱能是指与胆碱相关的神经传递物质和受体。
胆碱能系统在人体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调节心血管、消化、呼吸、尿液排泄等生理功能。
胆碱能药物可以影响胆碱能系统的功能,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例如阿尔茨海默病和肌无力等。
危象(Crisis):危象指的是急性的严重情况或困难,常用于描述某种系统或机制的崩溃或失控状态。
在药理学中,胆碱能危象是指由于药物过量或药物过敏导致的胆碱能系统功能紊乱,出现严重的症状和体征。
胆碱能危象是使用胆碱能药物(如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引起的一种急性反应。
这些药物会增加胆碱能神经传递物质(如乙酰胆碱)的浓度,从而产生胆碱能兴奋作用。
当药物过量或个体对药物过敏时,胆碱能系统会失去正常调节,出现过度兴奋的症状。
胆碱能危象的症状包括肌肉痉挛、呼吸困难、心率不规则、血压升高、出汗和流涎增多等。
严重的胆碱能危象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和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举个例子,可阿斯奇博尔病(Myasthenia gravi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攻击了胆碱能受体,导致肌肉无力。
治疗这种疾病常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以增加胆碱能神经传递的效果。
然而,如果剂量过高,就可能引发胆碱能危象,出现肌肉痉挛、呼吸困难等症状。
因此,在应用胆碱能药物时,需要控制剂量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以避免胆碱能危象的发生。
拟胆碱药名词解释

拟胆碱药名词解释胆碱药是一类影响神经系统的药物,包括了拟胆碱酯酶抑制剂和胆碱受体激动剂两个主要类别。
这些药物通过增加乙酰胆碱的浓度或者直接刺激胆碱受体来影响神经递质的信号传递,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产生多种影响。
拟胆碱酯酶抑制剂是最常见的胆碱药之一,它们的作用机制是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从而延长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的停留时间,增加胆碱能神经递质的效应。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因为该病患者脑内胆碱能神经元的死亡导致了乙酰胆碱水平的下降。
拟胆碱酯酶抑制剂可以帮助提高神经递质的浓度,缓解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力下降的症状。
胆碱受体激动剂则是直接激活神经受体,模拟乙酰胆碱的作用。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与胆碱受体结合,模拟胆碱的作用,从而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或增加神经元的活性。
一些常见的胆碱受体激动剂包括毒蕈碱和肾上腺素。
毒蕈碱经常被用来治疗帕金森病,它可以增加多巴胺的释放,提高神经元的活性,从而缓解肌肉僵硬和震颤的症状。
肾上腺素则用于治疗低血压和心脏停跳等病症,通过激活胆碱能神经递质系统来增强心脏的收缩力和频率。
胆碱药物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
除了上述提到的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低血压和心脏停跳等疾病外,它们也可以用于治疗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多发性硬化症、神经肌肉疾病等。
然而,由于胆碱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较大,使用时需要谨慎,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和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一些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头痛、虚汗、心悸、消化不良等,严重的副作用甚至可以包括呼吸困难和心律失常等。
因此,在使用胆碱药物时应根据具体疾病和患者情况来决定剂量和使用时间,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和反应。
作用于胆碱能系统的药物

用于胆碱能系统的药物
32/71
毒扁豆碱结构改造
对毒扁豆碱进行结构改造发觉:
三环结构并不是必需,能够用芳香胺代替;
引入季铵离子能够增强其与胆碱酯酶结合,同时可降低
中枢作用。
毒扁豆碱酯基水解后,则失去抑酶活性,出此甲氨基
甲酸酯部分是抑酶活性所必需。
因为N-甲基氨基甲酸酯不够稳定,易水解,改成N,
N-二甲基氨基甲酸能,则稳定性增加,不易水解。
用于胆碱能系统的药物
35/71
新型胆碱酯酶抑制剂
开发新型胆碱酯酶抑制剂是寻找抗老年痴呆 药研究热点,近年来,相继有许多新型抗胆碱酯 酶药被开发出来,仍属于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 用于治疗和减轻阿尔茨诲默病一些症状
用于胆碱能系统的药物
36/71
他克林
为氨基丫啶类化合物,其抑制胆碱能酶强度比毒 扁豆碱弱,但对AD症状有惊人改进,1993年被美 国FDA同意,成为第一个用于治疗AD症药品。
毛果云香碱
毛果云香碱(匹鲁卡品)
为天然产物,其结构与乙
酰胆碱及其结构改造
物相差甚远,含有M受体
激动作用。毛果云香碱临
床用其硝酸盐制成滴眼液,
用于治疗原发性青光眼。
用于胆碱能系统的药物
24/71
3、选择性M1受体激动剂
M受体广泛地分布在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
M受体有不一样亚型,其中M1受体主要分布于大 脑皮层、海马、纹状体和周围神经节,与传递神
可逆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假如所生成 酰化乙酰胆碱酶能够水解生成原来有活性胆碱酯 酶,则为可逆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用于胆碱能系统的药物
31/71
2.可逆胆碱能酶抑制剂
毒扁豆碱是西非洲出产毒扁豆命中提取一个 生物碱,是最早用于临床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 其拟胆碱作用比乙酰胆碱大300倍,曾在临床上使 用多年,用于青光眼治疗。仍因为天然资源有限, 不易合成,水溶液很不稳定,而且毒性较大,现 已少用。人们进行其合成代用具研究。
胆碱能危象名词解释

胆碱能危象名词解释
胆碱能危象是指在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类药物(如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和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后,出现的一系列副作用和毒性反应的总称。
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胆碱能神经递质的激活过度而导致神经肌肉接头的过度兴奋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的积累。
胆碱能危象的典型症状主要包括肌肉无力和肌肉麻痹,尤其是呼吸肌肉的麻痹,造成呼吸困难和窒息危险。
其他常见症状还有恶心、呕吐、腹泻、多汗、流涎、泪液增多、眼球运动异常等。
胆碱能危象的危险因素包括过量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类药物,药物剂量过高,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受损,以及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等。
胆碱能危象的处理方法主要是立即停用胆碱酯酶抑制剂类药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对症治疗。
首先要保证患者通气畅顺,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和使用辅助呼吸设备。
接着要给予抗胆碱酯酶药物,如阿托品、草果痛等,以减少胆碱能过度激活。
同时也可以使用镇静剂和肌松剂等药物,以控制患者的症状和疼痛。
总之,胆碱能危象是由胆碱酯酶抑制剂类药物引起的一系列严重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其症状主要涉及到肌肉无力、肌肉麻痹和呼吸困难等。
及时停用药物,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是处理胆碱能危象的关键。
同时,合理使用药物剂量和注意患者的监测也是预防胆碱能危象的重要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2. Cholinergic Antagonists (Muscarinic receptor)
12.1 Atropine
Me N
easily racemised
H CH2 OH O C O CH
*
• • • •
• •
Racemic form of hyoscyamine Source - roots of belladonna (1831) (deadly nightshade) Used as a poison Used as a medicine decreases GIT motility antidote for anticholinesterase poisoning dilation of eye pupils CNS side effects – hallucinations ©1 Link
Hyoscine (Scopolamine) ©1
12. Cholinergic Antagonists (Muscarinic receptor)
12.3 Comparison of atropine with acetylcholine
Me N NMe3
CH2 CH2 H
CH2 OH O
O
C
• Atropine is also used to avoid bradycardia (too slow heart rate) during some procedures (such as pediatric RSI, rapid sequence intubation), which also use succinylcholine (suxamethonium chloride) as a neuromuscular blocking agent (antagonist at the nicotinic Ach receptors). • As shown in the diagram above, the atropine serves as an antagonist of acetycholine at the M2 receptor of the sinoatrial node. • The acetylcholine at this junction triggers a GPCR using the Gi G-protein, normally leading to decrease in the levels of cAMP. Thus the atropine restores normal levels of cAMP, reversing the effects of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1
12. Cholinergic Antagonists (Muscarinic receptor)
12.4 Analogues of atropine
Br H 3C N H CH2 OH O C O CH CH(CH3) 2
CH3 H 3C N
NO3
H CH2 OH O C
O
CH
Ipratropium (bronchodilator & anti-asthmatic)
Patrick An Introduction to Medicinal Chemistry 3/e Chapter 19
CHOLINERGICS, ANTICHOLINERGICS & ANTICHOLINESTERASES
Part 2: Cholinergics & anticholinesterases
O Me CH Me Me CH Me
Cl
CH2 OH CH
O
HO C CH2 CH2N(Et)3 Br
CH2CH2 N Me
O
C O
Amprotropine
Tridihexethyl bromide
Atropine methonitrate (lowers GIT motility)
• • •
Analogues are fully ionised Analogues unable to cross the blood brain barrier No CNS side effects ©1
The combination preparation ipratropium/salbutamol is a formulation containing ipratropium bromide and salbutamol sulfate (albuterol sulfate) used in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and asthma. It is marketed by Boehringer Ingelheim as metered dose inhaler (MDI) and nebuliser preparations under the trade name Combivent.
©1
12. Cholinergic Antagonists (Muscarinic receptor)
12.2 Hyoscine (scopolamine)
Me N H CH2 OH H H O C O CH
*
O
• • •
Source - thorn apple Medical use treatment of motion sickness Used as a truth drug (CNS effects) ©1
• Opthalmic use of atropine a as mydriatic (dilating) agent has been largely replaced by use of analogs tropicamide and cyclopenatolate (vida infra). • However, atropine, and its chiral analog hyoscyamine, are utilized to treat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 Also these antagonists can be used to treat the symptoms of an excess of acetylcholine, such as might occur upon exposure to an inhibitor of the enzyme acetylcholinesterase ©1 (such as a nerve gas)olinergic Antagonists (Muscarinic receptor)
12.5 Simplified Analogues Pharmacophore = ester + basic amine + aromatic ring
Et N Et CH2 CH2 CH2 O C
©1
12. Cholinergic Antagonists (Muscarinic receptor)
• • • Drugs which bind to cholinergic receptor but do not activate it Prevent acetylcholine from binding Opposite clinical effect to agonists - lower activity of acetylcholine
Medications commonly used in asthma and COPD (primarily R03) edit Anticholinergics: Ipratropium, Tiotropium Short acting β2-agonists: Salbutamol, Terbutaline Long acting β2-agonists (LABA): Bambuterol, Clenbuterol, Fenoterol, Formoterol, Salmeterol Corticosteroids: Beclometasone, Budesonide, Ciclesonide, Fluticasone Leukotriene antagonists: Montelukast, Pranlukast, Zafirlukast Xanthines: Aminophylline, Theobromine, Theophylline Mast cell stabilizers: Cromoglicate, Nedocromil Combination products: Budesonide/formoterol, Fluticasone/salmeterol, Ipratropium/salbutamol
O
CH CH 3 C O
• • • • • •
Relative positions of ester and nitrogen similar in both molecules Nitrogen in atropine is ionised Amine and ester are important binding groups (ionic + H-bonds) HAromatic ring of atropine is an extra binding group (vdW) Atropine binds with a different induced fit - no activation Atropine binds more strongly than acetylcholine
Postsynaptic nerve
Postsynaptic nerve
Ach Ach 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