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宏观经济学课件第3讲 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

合集下载

本科宏观经济学第3章

本科宏观经济学第3章

附件二、消费率不断走低有可能导致中国 经济大起大落 为什么我国消费率持续偏低? 一、教育、医疗、房地产等百姓必需消费 品的价格定价偏高,正在影响到居民的 消费预期 二、由于消费和投资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呈 此消彼长的关系,较高的投资率必然带 来偏低的消费率。
三、就业率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会极大地 影响居民的消费信心,从而影响到最终 消费率。 四、收入分配,高收入人口消费倾向低于 低收入人口消费倾向。然而2/3人口却只 消费了1/3的商品,有效需求不足
G I
45°
0
Y*
Y
三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 E A
A
E=(C+I+G) E=C+I+G 推论:在其他条件不 变的情况下,①政府 减少什么②提高什么 都将增加均衡收入。
45°
0
Y*
Y
Y
S+T-TR=I+G
三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 S+T-TR I+G A S+T-TR
0
Y*
在A点,非 I+G 计划的库存 投资为0, Y 经济处于均 衡状态。
乘数(Kx)是指国民收入的某种影响因素 (X)的单位变化,将会引起均衡国民收 入(Y)改变的幅度, 即 Kx=ΔY/ΔX。Kx通常为大于1的数,故乘 数原理也称为倍数原理

一 、投资乘数( 破窗理论) KI=ΔY/ΔI
消费函数为:Ct = 1000 + 0.8Yt-1 t 期 0 1 2 3 4 · · · 消费 Ct 7400 7400 7480 7544 7595.2 ···· ···· 投资 It 600 700 700 700 700 ··· ··· 合计 收入 Yt=Ct+It 8000 8100 8180 8244 8295.2 ·· ·· ·· 消费增量 ΔCt=βΔYt-1 0 0 80 64 51.2 ··· ·· ·· 400 投资增量 ΔIt 0 100 0 0 0 ··· ·· ·· 100 收入增量 ΔYt=ΔCt+ΔIt 0 100 80 64 51.2 ·· ·· ·· 500

《部门国民收入决定》幻灯片PPT

《部门国民收入决定》幻灯片PPT


置支出
= 消费支出 + 投资支出 + 购

= 消费 + 投资 + 政府购置

Y=C+I+G
1.国民收入构成
❖ 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供给=总需求 ❖ 条件可写成: ❖ C + S +T = C + I +G ❖ S+T=I+G ❖ S + T >I + G时,国民收入收缩 ❖ S + T < I + G时,国民收入扩张 ❖ S + T = I + G 时,国民收入到达均衡
AE
E1
❖ 亦称萧条缺口〔EfK);
0
❖ 产品缺口=yf*-y0>0。
Y0
E f AEf
AE K
Yf* y
5.缺口分析与财政政策
AE
❖ 当实际有效需求大于 充分就业时的有效需 求时,就存在着过渡 需求膨胀缺口〔E2L〕。 当出现膨胀缺口时, 社会上就存在通货膨 胀。
E2
Ef
L
Yf*
Y0
Y
5.缺口分析与财政政策
❖ 政府税收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直接税,如个人 所得税、财产税、遗产税,由纳税人直接承担; 一类是间接税,如商品税、营业税,可以转嫁给 旁人〔如消费者〕。
1.国民收入构成
政府
企业 投资
工资、利息等支付 消费支出
居民户 储蓄
❖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1.国民收入构成
❖ 从总供给的角度看,国民收入的构成是在两部门 经济中的各生产要素的供给之外又增加了政府的 供给,政府的供给用提供这种供给所得到的报 酬——税收〔T〕来表示。

《国民收入的决定》课件

《国民收入的决定》课件
《国民收入的决定 》ppt课件
目录
• 国民收入的基本概念 •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 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 • 国民收入的分配 • 国民收入与通货膨胀 • 国民收入的国际比较
01
CATALOGUE
国民收入的基本概念
国民收入的定义
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所获得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
,经济达到均衡状态,此时的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被决定。
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
总结词
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是宏观经济学中用 于分析经济中总体价格水平和产出的模 型,它综合了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IS-LM模型和AD-AS模型的内容。
VS
详细描述
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将货币市场、商品市 场、劳动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等综合考虑 ,分析了经济中的总体价格水平和产出水 平如何被决定。这个模型表明,货币政策 和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影响总供给和总需求 来调节经济活动,从而实现经济的稳定和 发展。
世界银行与国民收入
介绍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国民收入的提高 所做的支持和贡献。
国际经济一体化与国民收入
贸易自由化与国民收入
分析贸易自由化对各国国民收入的影 响,以及其对全球贸易的推动作用。
跨国公司与国民收入
探讨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国民收入的贡 献,以及其对全球经济的整合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它反映了该国经济活动水平和实力的重要指标。
国民收入的组成
01
02
03
04
工资收入
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劳动 报酬。
企业收入
包括企业利润、利息、租金等 经营收益。
政府收入
包括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等 财政收入。
财产性收入

宏观经济学第3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收入-支出模型

宏观经济学第3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收入-支出模型

28
四、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总消费函数
[Aggregate Consumption Function] ——社会总消费支出与总收入之间的关系。 社会总消费函数并不是家庭消费函数的简 单相加。还要考虑一系列限制条件. ——国民收入的分配状况。 ——政府的税收政策。 ——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重。

2.储蓄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 比例。 ——表示储蓄曲线任一点的斜率
MPS=
⊿s
⊿y
ds 或= dy
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 ——储蓄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
c APC= y
教材53页表3-1

MPC与APC的变动规律: (1) MPC 、 APC递减 (2) 0<MPC<1 (3)MPC<APC APC可能大于1
一般的消费曲线[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c
c=c(y)
MPC?APC?
。 45
0
y
16
3.线性消费函数
当边际消费倾向为常数时,消费函数就成为线性 消费函数 线性消费函数的一般表达式: C= + yd = + y [>0, >0 ,为常数。] —自发消费(常数) [Autonomous Consumption]
使凯恩斯消费函数再次面临挑战的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库兹 涅茨教授。库兹涅茨教授在20世纪40年代对美国1869—1938年 的消费与收入比率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在此期 间收入增长了7倍,但平均消费倾向却相当稳定,始终保持在 0.81~0.89之间,并未随收入的变化而递减。其后的一些研究也 证明了库兹涅茨教授的结论:长期中平均消费倾向不随收入变 动而变动,基本为一常数。 这些新的研究成果使人们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对家庭数 据的短期时间序列研究与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相吻合,而对家庭 数据的长期时间序列考察却否定了凯恩斯的观点?换言之,就 是为什么在短期家庭的平均消费倾向是递减的,而在长期平均 消费倾向却是稳定不变的?这就是所谓的“消费之谜”。 经济学家们的实证研究表明,存在两种不同的消费函数。 家庭短期时间序列数据与凯恩斯消费函数的吻合,说明存在一 种“短期消费函数”,这一消费函数所反映的消费与收入之间 的关系与凯恩斯的结论一致,即平均消费倾向递减;此外,对 长期时间序列数据的研究表明还存在另一种“长期消费函数”, 在这一消费函数中,平均消费倾向保持不变,凯恩斯所预言的 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不复存在。

宏观经济学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宏观经济学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 三、持久收入消费理论 ———米尔顿*弗里德曼(M.Friedman)提

———将收入分为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 ———收入是由持久收入决定 ———短期边际消费倾向明显低于长期消
费倾向
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 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使用消 费函数决定收入
• 均衡收入是正好等于计划总支出(总需求) 的产出,在两部门经济中,计划总支出由消 费和投资构成,所以有:y=c+i
E I
0
H
Y
作业:
• 当自发性消费、消费边际倾向、投资发 生变化时,均衡国民收入如何变化。用 图说明。
第五节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 一、三部门经济的均衡 • 三部门国民收入的构成,从总支出(需
求)的角度看,包括消费、投资和政府 购买, • 即AE =c+i+g。
二、国民收入公式的推导
• (一)采用定量税时国民收入的推导 • 采用定量税T=T0时, • 在均衡点上,由y=c+i+g • c=a+β yD • yD=y-T0 • 得: • y=a+β (y-T0) +i+g • 即y = (a+i+g- β T0)/(1-β )
propensity to consume),简称APC,是 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例。 • APC=c/yD。(我国为70%)
• 2、边际消费倾向
• 边 际 消 费 倾 向 (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简称MPC,是指消费增量在收入增 量中所占比例。
• MPC=Δc/Δy。
• 是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 系。假定储蓄只受收入的影响, 则储蓄函数为

国民收入的决定培训课件

国民收入的决定培训课件

国民收入的决定培训课件简介本课件旨在介绍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您将了解到国民收入是如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的,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的本质。

目录1.国民收入的定义2.决定国民收入的因素–人力资本–物质生产要素–技术进步–政府政策–国际经济环境1. 国民收入的定义国民收入是指单位时间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有居民的所得总和。

它包括工资、利润、利息、租金等多种形式的收入。

国民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

2. 决定国民收入的因素2.1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人们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所积累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人力资本的提升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教育投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等都是提高人力资本的重要手段。

2.2 物质生产要素物质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和资本。

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人们通过劳动创造价值并推动经济增长。

土地是生产的基础,用于农业、工业和房地产等领域。

资本是指用于生产的工厂、机械设备以及各种资金。

物质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增加对国民收入的决定具有重要影响。

2.3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推动国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新技术的引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4 政府政策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决定具有重要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影响国民收入的分配和使用。

税收政策、社会保障政策、贸易政策等都会对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2.5 国际经济环境国际经济环境对国民收入也有着重要影响。

国际贸易、外汇汇率、外国直接投资等因素都会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竞争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水平。

总结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是多方面的,从人力资本、物质生产要素、技术进步、政府政策到国际经济环境,都会对国民收入产生重要影响。

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决定课件

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决定课件

• 后后来来,,蜜王蜂国崇推尚崇节俭节,俭鄙,弃故奢有侈效。需商人求们不不足再,去远 方均追逐衡利国润民,收工入人减们少因商,品经无济人走购向买衰而退告别倒闭的工
厂。人们赞美节约,赞美家中的储蓄。街道越来越冷
落,经济越来越萧条,王国越来越衰弱。最后,外敌 入侵,蜜蜂国破家亡、四处逃遁。
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决定
AS AD1 AD0 AD2
O
Y2 Y0 Y1
Y
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决定
20
案例:《蜜蜂的寓言》
• 过去有一个蜜蜂王国,一度因繁荣昌盛而名震天下。 开始,王国的蜜蜂贪图享受,任意挥霍。为了满足一
部故分蜜事蜂《无蜜穷蜂无的尽寓的言欲望》,强大调批了蜜有蜂效日需夜劳求作的,重制造 了踵要很,多一性精 片。巧 兴开的 旺始产 景,品象王。。国街王上国推商国崇品库挥琳充霍盈琅,,满故国目总力,强行需盛人求,摩旺天肩下接 无盛人敢,敌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经济走向繁荣。
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决定
16
(4)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
全部消费可以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不取决于收入的自发消费。它是 由人的生存需要所决定的,不随收入变动 而变动,是一个固定的量。
另一部分是随收入变动而变动的引致消费。 引致消费是指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其大小 取决于收入与边际消费倾向。
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决定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 比例。如果以APC代表平均消费倾向, 则是:APC=C/Y。
• 例:收入100元中,80元用于消费, • 平均消费倾向 APC = C/Y = 0.8
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决定
12
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在收人中所占的 比例。如果以APS代表平均储蓄倾向, 则是: APS=S/Y。

第三章宏观经济学讲义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三章宏观经济学讲义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39
决定投资主要因素是利率和国民收入。 2、加速原理:
决定投资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实际GDP。 实际GDP越高,所需要的投资越多; 反之,实际GDP越低,所需要的投资越少。
40


Rn=R0(1+r)n

贴现是将未来值折算成现值
对于第1年,R0=R1/(1+r) 对于第2年,R0=R2/(1+r)2
………
对于第n年,R0=Rn/(1+r)n
35
资本边际效率的贴现法解释:

设投资R0元购置一台设备,其使用寿命为n年,且残 值为零;第1,2,…,n年的预期收益分别为R1,R2 ,…,Rn元,一定存在一个贴现率r’, 使得:
5


社会总产出或国民收入决定于社会总支出
总需求(总支出):AE=c+i+g+nx 总收入(总产出):y 均衡时:AE=y
6
AE
Y=AE
100
。 45
0 100
7
Y
AE Y–AE=UI(非计划存货) UI>0
100
UI<0
E
AE
。 45
0 100
8
Y
2、NI—AE模型的建立有三个前提条件: (1)假定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不变,即可支配 的生产能力不变; (2)社会上存在着未被利用的资源,如闲置的机器 设备和失业者,利用这些资源时国民收入会增加; (3)物价水平保持不变,即国民收入的变动是由实 际的产品与劳务的数量变化引起的,这种国民收入 的均衡就是实际国民收入的均衡。

14
二、消费与储蓄
㈠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的特征:
无论收入为多少,总有c>0; 消费函数是收入的增函数; 消费函数是一个增量递减函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o
IU>0
E
IU<0
I0
AD=A0+by
C=a+by
F
y
Y0
•消费—投资法:

AD线与45线在E点相交,E点称为均衡点, 表明国民收入在上E点达到均衡(总供给等 于总需求),这时国民收入为Y0。 Y=AD Y=A0+bY (1-b)Y=A0
y0 A0 1 b
均衡国民收入,AS=AD
•储蓄-投资法
A
450
y 0
y0
Y
0
y0
本讲结束!
1.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C=a+bY
C为消费支出, Y为收入, a为自发消费,即收入Y为0时的消费, b是消费对收入的变化率, bY称为引致消费,即收入增加引起的消 费。

2.消费倾向
( 1 ) 边 际 消 费 倾 向 (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MPC) 指消费增量和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
S ds MPS (1 b) y dy 可见 MPC+MPS=b+(1-b)=1 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ing, APS) S a APS (1 b) y y
所以,APC+APS=1


三、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决定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二)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 (三)国民收入的决定 (四)乘数理论
(二)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
2.从需求方面看,一国的国民收入是一定时 期内国内用于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的总和。 AE=Y=消费需求+投资需求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 =C+I

(三)国民收入的决定
1.概念
2.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的两种方法
消费-投资法 储蓄-投资法

1. 概念

国民收入是由总供给与总需求共同决定的。 如果总需求<总供给,社会需求不足,产品 卖不出去,价格必然下降,生产必然收缩, 从而总供给减少,国民收入也减少; 如果总需求>总供给,表明社会上供给不足, 这样价格必然上繁荣昌盛,生产必然扩大, 从而总供给增加,国民收入也增加。
2.消费倾向
(3)MPC和APC的比较 假定消费函数为:c=200+0.8Y

y 800 c 840 △y △c MPC
单位:元
APC 1.05
1000
1200
1000
1160
200
200
160
160
0.8
0.8
1.0
0.97
1400 1600
1800
1320 1480
1640
200 200
200
C1
A
c
a
0
y1
y
消费函数的经验分析:
美国1948~1988年,以1982年不变价格计 算 C=13.3+0.9Y(单位:10亿$) 加拿大1956~1984年,以1971年不变价格 计算 C=4.2+0.83Y(单位:10亿加元)

二、储蓄函数
1.函数形式 2.MPS和APS

1.函数形式
1. 概念
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的条件: 总供给=总需求 即: C+S=C+I 得: S=I 当S>I时,国民收入收缩; 当S<I时,国民收入扩张; 当S=I时,国民收入达到均衡 .

2.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的两种方法
消费—投资法:
假定投资是一固定常数I。 AD=C+I =a+bY+I0 A0 =A0+bY (A0=a+I0)
AE – NI 模型
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 三、四部门国民收入决定
第三讲 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
一、消费函数与消费倾向 二、储蓄函数 三、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决定
一、消费函数与消费倾向
1. 消费函数 2. 消费倾向 3. 45o线和消费曲线

1.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 间的依存关系。 在研究国民收入决定时,假定消费只受收入多少 的影响,因此可以说消费是收入(或可支配收入) 的函数。一般来讲,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即收入增加→ 消费增加;收入减小→消费减少。但它们之间并 不是按同一比例变动。

假定投资是一固定常数,由前所述有:
S a (1 b) y I I0
由 S,I
S a (1 b) y
E
SI a (1 b) y I 0
I
0
I I0
y0
a I0 A0 所以 y 1b 1b
a
y
(四)乘数பைடு நூலகம்论
1.概念 2.计算公式
1.概念
乘数(Multiplies)又称作倍数,在宏观经 济学中它被用来分析经济中某一注入量的 增减,通过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对国民 收入增减的倍数。 投资乘数,如果注入量是投资,投资变动 量及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之间的 比率就是投资乘数。

1.概念

投资乘数与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的比例 (即MPC)有关。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 费的比例越大,投资引起的连锁反应越大, 总收入增加得越多。
160 160
160
0.8 0.8
0.8
0.94 0.93
0.91
3.
AE(C)
o线和消费曲线 45
凯恩斯在解释国民收入决定时,一般 采用45线; 图中纵轴代表实际的计划总支出; 横轴代表实际的国民收入Y。 在45线上任意一点均代表: AE=NI=Y 消费曲线:C= a+bY与45线相交于 A点,该点表示:计划消费=国民收入 C1=Y1 a+bY1=Y1

MPC==
c dc b y dy
c
C=a+bY
0<b<1
Y
2.消费倾向
( 2 ) 平 均 消 费 倾 向 ( 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 APC) 指消费总量与可支配收入总量之比:

c a APC b MPC y y
随着y的增加而减小,且趋向于b
又因为,1-b=s, 所以,
Y
1 1b
由此可见,投资乘数 是(1-MPC)的倒数,或者说 是MPS的倒数,与S成反比,而与C通向变动。
1 1 1b s
2.计算公式

投资乘数的几何图形表示:
AD A by
I
AD
A
I
AD A by
1 y0 I 1b I ( 1)
1.概念

举例: (单位:万元)
△I 100 △Y 100 △C 80 △S 20
80 64 16 64 51.2 12.6 ……………………………………… 合计 100 500 400 100 可见,当MPC=4/5时,投资乘数为
Y 500 5 I 100
2.计算公式

令MPC=b,从上表可见,投资乘数可以计算如下: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两部门经济是假定国民经济只有两个部门,即企 业与居民户。居民户向厂商提供生产要素,获得 多种报酬;企业则使用多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 向居民户提供产品和劳务。 假定居民把收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消费, 一部储蓄起来;企业在居民户消费时获得销售收 入外又获得其他来源的投资。
Y (1 b b 2 ......) I ,0 b 1 1 ( )I 1b
Y 1 , 1 I 1b
2.计算公式

同样可以这样计算:
Y I C I Y C Y Y 1 I Y C 1 C


凯 恩斯 两 部门 模 型, 假设:Y=NI=C+S 很 明显 , 储蓄 也 是收 入的函数 S=Y-C =Y-(a+bY) =-a+(1-b)Y
C a 0
45o
C=a+by
s
0 -a
S=-a+(1-b)y y
2. MPS和APS

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ing, MPS)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两部门经济的实物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支付生产要素报酬 提供生产要素 企业 提供商品与劳务 居民户 储 蓄
投 资
购买商品与劳务
金融机构
(二)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
1. 从供给方面看,一国的国民收入是一定时期内 各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 这个总和可以用各种生产要素相应的得到的收入 的总和来表示。这些收入可以分为消费和储蓄两 部分。 NI=Y=各种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 =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的总和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 =C+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