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物理练习(光学动量原子物理)

合集下载

高三物理光学原子物理检测题

高三物理光学原子物理检测题

高三物理光学原子物理检测题班级:姓名: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04分)1.如图所示,一细光束中含有两种单色光(分别为红色和紫色),从空气斜射到透明的玻璃砖上,透过玻璃砖后,又射出到空气中,则( )A.出射光线中①是紫色,②是红色B.色光①在玻璃中的速度比色光②在玻璃中的速度慢C.这两种色光进入玻璃砖内速度都减小,它们的光子能量也都减少D.色光①在玻璃中的波长比色光②在玻璃中的波长大2. 如图所示,边长为a正方形ABCD为一玻璃砖的横截面,此玻璃的折射率n>.一束强光从AD的中点O以入射角θ射向玻璃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改变θ的大小,可以使光线在AD面发生全反射而不能射入玻璃砖②.改变θ的大小,可以使光线在BC面发生全反射③.改变θ的大小,可以有部分光线能到达CD面④.θ无论取何值,都有光线从BC面射出A.③④B.①②C.①③D.②④3.能证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实验分别是()A.光的干涉现象和光电效应B.光的衍射现象和光电效应C.光的反射和色散现象D.光的反射现象和小孔成像4、如图所示,一条光线从空气中垂直射到棱镜界面BC上,棱镜的折射率为,这条光线离开棱镜时与界面的夹角为( )A、30°B、45°C、60°D、90°5.如图所示,一细束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分为各种单色光,取其中的a、b、c三种色光,并分别让这三种色光通过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在光屏上产生干涉条纹,比较这三种色光的光子能量以及产生的干涉条纹间距大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光子能量最大 B.a的光子能量最小C.a形成的干涉条纹间距最小 D.a形成的干涉条纹间距最大6.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中哪些是错误的()A.电磁波中最容易表现出干涉、衍射现象的是无线电波;B.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是原子外层电子受激发后产生的;C.γ射线是原子内层电子受激发后产生的D.红外线的波长比红光波长长,它的显著作用是热作用7.如图所示,两束不同的单色光A和B,分别沿半径射入截面为半圆形的玻璃砖后,都由圆心O沿OP方向射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玻璃中B光传播的速度较大B.A光中的光子能量较小C.A光最先发生全反射D.B光折射率大8.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以频率为v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有光电子产生。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单元练习十三 光学和原子物理(附答案)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单元练习十三 光学和原子物理(附答案)

物理学科第十三单元光学和原子物理一、选择题1.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不同介质()A、传播速度发生变化B、频率发生变化C、波长保持不变D、频率和波长都发生变化2.在光电效应中,用一束强度相同的紫光代替黄光照射时()A、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D、光电流增大3.光从甲介质射入乙介质,由图可知()A、甲介质是光疏介质,乙是光密介质B、入射角大于折射角C、光在甲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较小D、若甲为空气,则乙的折射率为6/24.表面有油膜的透明玻璃片,当有阳光照射时,可在玻璃片表面和边缘分别看到彩色图样,这两种现象()A、都是色散现象B、前者是干涉现象,后者是色散现象C、都是干涉现象D、前者是色散现象,后者是干涉现象5.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A、光从玻璃射到分界面上,入射角足够小B、光从玻璃射到分界面上,入射角足够大C、光从空气射到分界面上,入射角足够小D、光从空气射到分界面上,入射角足够大6.一束光从空气射到折射率n=2的某种玻璃的表面,如图所示,i代表入射角,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当i>π/4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B、无论入射角i是多大,折射角r都不会超过π/4C、欲使折射角r=π/6,应以i=π/4的角度入射D、当入射角i=arctg2时,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恰好垂直7.用强度和频率都相同的两束紫外线分别照射到两种不同金属的表面上,均可发生光电效应,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两束紫外线光子总能量相同B、从不同的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相同C、在单位时间内从不同的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相同D、从不同的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同8.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将其中一缝挡住,则屏上条纹不变,只是亮度减半B、若将其中一缝挡住,则屏上无条纹出现C、若将下方的缝挡住,则中央亮度的位置将下移D、分别用红蓝滤光片挡住,屏上观察不到条纹9.一束白光斜射水面而进入水中传播时,关于红光和紫光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红光比紫光大B、红光折射角小,紫光折射角大C、红光波长比紫光波长小D、红光频率比紫光频率变化大10.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当α粒子最接近原子核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①α粒子的电势能最小②α粒子的动能最小③α粒子的动量最小④α粒子受到的斥力最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从能级A跃迁到能级B时,释放频率为ν1的光子;氢原子从能级B跃迁到C时,吸收频率为ν2的光子,已知ν1>ν2,则氢原子从能级C跃迁到能级A时,将()A、吸收频率为ν2-ν1的光子B、吸收频率为ν2+ν1的光子C、吸收频率为ν1-ν2的光子D、释放频率为ν2+ν1的光子12.一个原子核经历了2次α衰变,6次β衰变,在这过程中,它的电荷数、质量数、中子数、质子数的变化情况是()A、电荷数减少4,质量数减少2B、电荷数增加2,质量数减少8C、质量数增加2,中子数减少10D、质子数增加6,中子数减少413.关于α、β、γ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A、α、β、γ三种射线是波长不同的电磁波B、按电量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α、γ、βC、按电离作用由强到弱排列的顺序是α、β、γD、按穿透作用由强到弱排列的顺序是α、β、γ14.关于原子能量和原子核能量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辐射出光子时,原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B、原子电离时,原子能量要减小C、原子核辐射出γ射线时,原子核能量要减小D、核子结合成原子核过程中,要吸收能量15.入射光照射到某金属表面上能发生光电效应,若入射光的强度减弱,而频率保持不变,那么()A、从光照到金属表面到发射出光电子的时间间隔将明显增加B、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减少C、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少D、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16.下列核反应中,表示核聚变过程的是()A、ePP0130143015-+→B、nHeHH1423121+→+C、eNC01147146-+→D、HeThU422349023892+→17.设氢核、中子、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M3,当核子结合成氘核时,所释放的能量(c 是真空中的光速) ()A、(M1-M2-M3)c2B、(M3-M1-M2)c2C、(M1+M2+M3)c2D、(M1+M2-M3)c218.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结合成一个氦核的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是△E.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则2g氘和3g氚完全结合成氦的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为()A、 2NA△EB、NA△EC、 5NA△ED、 5△E/NA二、填空题19.有一小电珠,功率为P,均匀地向周围空间辐射平均波长为λ的光波,则在以小电珠为圆心,r为半径的球面上,每秒通过单位面积的光能为__________,每秒通过面积S的光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普朗克常量为h,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20.光在第Ⅰ、第Ⅱ两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分别为v 1、v 2,若v 1>v 2,则光从 介质射向 介质时,无论入射角多大都不会发生全反射.21.用三棱镜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先在白纸上放好三棱镜,在棱镜的一侧插上两枚大头针P1和P2,然后在棱镜的另一侧观察,调整视线使P1的像被P2挡住;接着在眼睛所在的一侧插上两枚大头针P3、P4,使P3挡住P 1、P 2的像,P 4挡住P 3和P 1、P 2的像,在纸上已标明大头针的位置和三棱镜的轮廓(1)在本题的图上画出所需的光路. (2)为了测出棱镜玻璃的折射率,需要测量的量是 和 ,在图上标出它们.(3)计算折射率的公式n=___ _____. 22.U 23292(原子量为232.0372u)衰变为Th 22890(原子量为228.0287u )时,释放出一个α粒子(He 42的原子量为4.0026u),则在衰变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为 J . 23.一个α粒子击中一个硼核(B 115),生成碳核(C 146)和另一个粒子,在这个核反应中还释放出0.75×106eV 的能量.则这个核反应方程是 . 24.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是E 1=-13.6eV, 如果氢原子吸收 eV的能 量,它可由基态跃迁到第二能级. 25.完成下列核反应方程,并说明其反应类型:23592U+10n→13954Xe +9538Sr + ,属 反应;22286Rn→21884Po +___________,属 反应.26.用中子轰击铝27,产生钠24.这个核反应方程是 ,钠24是具有放射性的,衰变后变成镁24,这个核反应方程是 . 一、计算题27.在水平地面上有一点光源S ,被不透明的罩遮住,在罩的正上方开一小孔,一束光经过小孔竖直照到距地面高度为3m 的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如图所示,若平面镜突然开始绕水平轴O 顺时针转动,在0.1s内转过π/6的角,那么由镜面反射到水平地面上的光斑在这0.1s内沿水平地面移动的平均速度?28.有一折射率为n ,厚度为d 的玻璃平板上方的空气中有一点光源S ,从S 发出的光线SA 以角度θ入射到玻璃板上表面,经玻璃板后从下表面射出,如图所示,若沿此传播的光,从光源到玻璃板上表面的传播时间与在玻璃中传播的时间相等,点光源S 到玻璃上表面的垂直距离L 应是多少?29.为了测定水的折射率,某同学将一个高32cm,底面直径24cm的圆筒内注满水,如图所示,这时从P点恰能看到筒底的A点.把水倒掉后仍放在原处,这时再从P点观察只能看到B点,B点和C点的距离为18cm.由以上数据计算得水的折射率为多少?30.已知一个铍核94Be和一个α粒子结合成一个碳核126C,并放出5.6MeV能量.(1)写出核反应方程;(2)若铍核和α粒子共有130g,刚好完全反应,那么共放出多少焦的能量?阿伏伽德罗常数NA=6.02×1023mol-1)(3)质量亏损共多少千克? 31.秦山核电站的功率为3.0×105kW,如果1g 轴235完全裂变时产生的能量为8.2×1010J,并且假定所产生的能量都变成了电能,那么每年要消耗多少铀235?(一年按365天计算.)32.供给白炽灯的能量只有5%用来发出可见光,功率为100W的白炽灯,每秒钟发出多少个平均波长为6×10-7m的光子.(普朗克恒量h =6.63×10-34J·s,光速c=3.0×108m/s)第十三单元 光学 原子物理1、A2、B3、C4、B5、B6、A7、B8、D9、A 10、D 11、C 12、B 13、C 14、C 15、C 16、B 17、D 18、B 19、P /4πr 2;PS λ/4πr 2h c 20、Ⅰ Ⅱ 21、(1)略;(2)入射角i,折射角r 22、8.8×10-1323、42He+115B→146C+11H+γ 24、10.2 25、210n;裂变;42He ;α衰变 26、2713Al +10n→2411Na +42He ;2411Na →2412Mg +01-e27、303m /s28、θθ222sin cos -n dn 29、1.33 30、(1)94Be +42He →126C+10n+5.6MeV (2)△E =5.4×1012J(3)△m=6×10-5kg 31、115kg 32、1.5×1019个。

高三物理物理光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物理物理光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物理物理光学试题答案及解析1.(4分)如图,在“观察光的衍射现象”试验中,保持缝到光屏的距离不变,增加缝宽,屏上衍射条纹间距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该现象表明,光沿直线传播只是一种近似规律,只是在情况下,光才可以看作是沿直线传播的。

【答案】减小光的波长比障碍物小的多【解析】缝隙越窄,条纹宽度越小,衍射条纹越宽,衍射现象越明显,当增加缝宽时,衍射条纹变窄,条纹间距变小。

当条纹足够宽时,几乎看不到条纹,衍射不明显,所以只有在光的波长比障碍物小的多时才可以把光的传播看做直线传播。

【考点】单缝衍射2.(05年天津卷)某光电管的阴极是用金属钾制成的,它的逸出功为2.21eV,用波长为2.5×10-7m的紫外线照射阴极,已知真空中光速为3.0×108m/s,元电荷为1.6×10-19C,普朗克常量为6.63×10-34J s,求得钾的极限频率和该光电管发射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应分别是()A.5.3×1014HZ,2.2J B.5.3×1014HZ,4.4×10-19JC.3.3×1033HZ,2.2J D.3.3×1033HZ,4.4×10-19J【答案】B【解析】逸出功等于极限频率与普朗克常量的乘积,所以极限频率为5.3×1014HZ,由光电效应方程,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4.4×10-19J,B对;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全息照相利用了激光相干性好的特性B.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纵波C.在高速运动的飞船中的宇航员会发现地球上的时间进程变慢了D.X射线比无线电波更容易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答案】AC【解析】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B错;波长越长越容易发生干涉和衍射,X射线比无线电波更难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4.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紫光改为红光,则条纹间距一定变大B.以相同入射角从水中射向空气,紫光能发生全反射,红光也一定能发生全反射C.紫光照射某金属时有电子向外发射,红光照射该金属时也一定有电子向外发射D.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答案】A【解析】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条纹间距d与入射光波长成正比,所以入射光由紫光改为红光时波长增长,条纹间距d变大,A项正确.全反射中的临界角为C,由sinC=可知,折射率越大,临界角越小,即紫光的临界角小于红光的临界角,所以紫光能发生全反射时,红光不一定能发生全反射,则B错误.金属的逸出功一定,由hν=W+Ek,紫光能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而红光频率低不一定能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所以C错误.在镜头前加装偏振片是为减弱玻璃反射的光对拍摄的负面影响,所以D错误.5.在柏油马路和湖面上常常遇到耀眼的炫光,它使人的视觉疲劳.这些天然的炫光往往是光滑表面反射而来的镜式反射光和从表面反射的漫反射光重叠的结果,漫反射光是非偏振光,而镜式反射光一般是部分偏振光.由于它们是从水平面上反射的,光线的入射面是垂直的,所以反射光含有大量振动在水平方向的偏振光.要想消除这种炫光,只要将光线中的水平振动成分减弱些就可以了.同理,要想消除从竖直面反射来的炫光,如玻璃窗反射来的炫光,所用偏振轴应取水平方向.请回答下列两个问题:(1)某些特定环境下照相时,常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一片偏振滤光片使影像清晰,这是利用什么原理?(2)市场上有一种太阳镜,它的镜片是偏振片,为什么不用普通的带色玻璃片而用偏振片?安装镜片时它的透振方向应该沿什么方向?【答案】见解析【解析】(1)在某些特定环境下,如拍摄池水中的游动的鱼时,由于水面反射光的干扰,影像会不清楚,在镜头前装一片偏振片,清除反射光(反射光为偏振光),影像就变得清晰.(2)这种太阳镜是为了消除柏油马路和湖面上反射的耀眼的炫光,因此应用偏振片而不是带色的普通玻璃片.该反射光为水平方向的偏振光,故应使镜片的透振方向竖直.6.(1)下列关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光的波动性与机械波、光的粒子性与质点都是等同的B.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波动性,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粒子性C.光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是互相矛盾的,是不能统一的D.光的频率越高,波动性越显著(2)试通过分析比较,具有相同动能的中子和电子的物质波波长的大小.【答案】(1)B(2)λn <λe【解析】(1)光的波动性与机械波、光的粒子性与质点有本质的区别,A选项错.大量光子显示波动性,个别光子显示粒子性,B选项对.光是把粒子性和波动性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矛盾统一体,C选项错.光的频率越高,粒子性越显著,D选项错.故选B.(2)粒子的动量p=,物质波的波长λ=由mn >me,知pn>pe,则λn<λe.7. (2010年高考四川卷)用波长为2.0×10-7 m的紫外线照射钨的表面,释放出来的光电子中最大的动能是4.7×10-19 J.由此可知,钨的极限频率是(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光速c=3.0×108 m/s,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A.5.5×1034 Hz B.7.9×1014 HzC.9.8×1014 Hz D.1.2×1015 Hz【答案】B.【解析】该题考查光电效应方程,由mv2=h-W0和W=hν可得ν=7.9×1014 Hz,B选项正确.8. (2011年上海宝山区模拟)在光的单缝衍射实验中可观察到清晰的亮暗相间的图样,下列四幅图片中属于光的单缝衍射图样的是()A.a、c B.b、cC.a、d D.b、d【答案】D.【解析】a图是双缝干涉图样,b图是单缝衍射图样,c是小孔衍射图样,d是单缝衍射图样,故D正确.9.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薄膜干涉现象.图甲是点燃的酒精灯(在灯芯上洒些盐),图乙是竖立的附着一层肥皂液薄膜的金属丝圈.将金属丝圈在其所在的竖直平面内缓慢旋转,观察到的现象是()A.当金属丝圈旋转3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30°B.当金属丝圈旋转45°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90°C.当金属丝圈旋转6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30°D.干涉条纹保持原来状态不变【答案】D.【解析】金属丝圈在竖直平面内缓慢旋转时,楔形薄膜各处厚度几乎不变.因此,形成的干涉条纹保持原状态不变,D正确,A、B、C错误.10.利用薄膜干涉的原理可以用干涉法检查平面和制造增透膜,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检查平面时,是利用了哪两个表面反射光形成的薄膜干涉图样?(2)为了减少光在透镜表面由于反射带来的损失,可在透镜表面涂上一层增透膜,一般用折射率为1.38的氟化镁,为了使波长为5.52×10-7 m的绿光在垂直表面入射时使反射光干涉相消,求所涂的这种增透膜的厚度?【答案】(1)见解析(2)1×10-7 m【解析】(1)干涉图样是利用了标准样板和被检查平面间空气膜即b、c表面反射光叠加形成的.(2)若绿光在真空中波长为λ,在增透膜中的波长为λ,由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和光速与波长及频率的关系得:n===即λ=,那么增透膜厚度h=λ== m=1×10-7 m.11.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S1和S2为双缝,P是光屏上的一点,已知P点与S1、S2距离之差为2.1 ×10-6 m,分别用A、B两种单色光在空气中做双缝干涉实验,问P点是亮条纹还是暗条纹?(1)已知A光在折射率为n=1.5的介质中波长为4×10-7 m.(2)已知B光在某种介质中波长为3.15×10-7 m,当B光从这种介质射向空气时,临界角为37°.(3)若用A光照射时,把其中一条缝遮住,试分析光屏上能观察到的现象.【答案】见解析【解析】(1)设A光在空气中波长为λ1,在介质中波长为λ2,由n=,v=λf,得:n=,得λ1=nλ2=6×10-7 m光的路程差δ=2.1×10-6 m,所以N1==3.5从S1和S2到P点的光的路程差δ是波长λ1的3.5倍,所以P点为暗条纹.(2)根据临界角与折射率的关系sinC=得n==由此可知,B光在空气中波长λ2为:λ2=nλ介=5.25×10-7 m,N2==4可见,用B光做光源,P点为亮条纹.(3)光屏上仍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但中央条纹最宽最亮,两边条纹变窄变暗.12.已知氢原子各定态能量为,式中n=1,2,3……,E为氢原子的基态能量。

高三物理原子核试题

高三物理原子核试题

高三物理原子核试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C.波尔理论认为:氢原子核外电子轨道能量变化是不连续的,存在着能级D.核力是短程力,只存在质子和质子之间【答案】BC【解析】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证明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故选项A错误;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故选项B正确;波尔理论认为:氢原子核外电子轨道能量变化是不连续的,存在着能级,故选项C正确;核力是短程力,只有原子核之间才显现出来,将核子组成原子核的力,故选项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原子核问题2.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现象是A.电离现象B.光电效应现象C.天然放射现象D.a粒子散射现象【答案】C【解析】电离现象、光电效应是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a粒子散射现象与原子的核式结构有关,D错;天然放射现象是原子核内部中子和质子发生变化生成新的原子核的现象,C对;3.一个氡核衰变成钋核并放出一个粒子,其半衰期为3.8天.1 g氡经过7.6天衰变掉氡的质量,以及衰变成的过程放出的粒子是( )A.0.25 g,α粒子B.0.75 g,α粒子C.0.25 g,β粒子D.0.75 g,β粒子【答案】B【解析】氡核半衰期为3.8天,7.6天为2个半衰期,所以1 g氡7.6天衰变掉的质量为1 g×y+(1g×y)×y="0.75" g.由的过程中放出的粒子是^4_2He即α粒子,所以B正确.4.一速度为v的高速α粒子(24He)与同方向运动的氖核(1020Ne)发生弹性正碰,碰后α粒子恰好静止.求碰撞前后氖核的速度(不计相对论修正).【答案】v v【解析】设α粒子与氖核的质量分别为mα与mNe,氖核在碰撞前后的速度分别为vNe与vNe′由动量守恒与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αv+mNevNe=mNevNe′①mαv2+mNevNe2=mNevNe′2 ②解得vNe=v ③vNe′=v ④已知=⑤将⑤式代入③④式得:vNe =v,vNe′=v.5. (2010年高考上海卷)现已建成的核电站发电的能量来自于()A.天然放射性元素衰变放出的能量B.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能量C.重核裂变放出的能量D.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答案】C.【解析】现在核电站所用原料主要是铀,利用铀裂变放出的核能发电,故C项正确.6.(6分)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大量的科学发现促进了人们对原子、原子核的认识,下列有关原子、原子核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编号)①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②天然放射现象表明原子核内部有电子③ H+H―→ He+ n 是轻核聚变反应方程④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和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前者跃迁辐射出的光子波长比后者的长【答案】③【解析】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的是原子内部的结构而不是原子核内部的结构;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放出的光子能量大于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放出的光子能量,故前者波长小于后者.7.(2010·上海物理·4)现已建成的核电站的能量来自于()A.天然放射性元素衰变放出的能量B.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的能量C.重核裂变放出的能量D.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原子核反应。

完整版)原子物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原子物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原子物理学练习题及答案1、在电子偶素中,正电子与负电子绕共同质心运动。

在n=2状态下,电子绕质心的轨道半径等于2m。

2、氢原子的质量约为938.8 MeV/c2.3、一原子质量单位定义为原子质量的1/12.4、电子与室温下氢原子相碰撞,要想激发氢原子,电子的动能至少为13.6 eV。

5、电子电荷的精确测定首先是由XXX完成的。

特别重要的是他还发现了电荷是量子化的。

6、氢原子n=2.l=1与氦离子He+ n=3.l=2的轨道的半长轴之比为aH/aHe+=1/2,半短轴之比为bH/bHe+=1/3.7、XXX第一轨道半径是0.529×10-10 m,则氢原子n=3时电子轨道的半长轴a=2.12×10-10 m,半短轴b有两个值,分别是1.42×10-10 m,2.83×10-10 m。

8、由估算得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是10-15 m,将此结果与原子大小数量级10-10 m相比,可以说明原子核比原子小很多。

9、提出电子自旋概念的主要实验事实是XXX-盖拉赫实验和朗茨-XXX。

10、钾原子的电离电势是4.34 eV,其主线系最短波长为766.5 nm。

11、锂原子(Z=3)基线系(柏格曼系)的第一条谱线的光子能量约为1.19 eV。

12、考虑精细结构,形成锂原子第二辅线系谱线的跃迁过程用原子态符号表示应为2P1/2 -。

2S1/2.13、如果考虑自旋,但不考虑轨道-自旋耦合,碱金属原子状态应该用量子数n。

l。

XXX表示,轨道角动量确定后,能级的简并度为2j+1.14、32P3/2 -。

22S1/2与32P1/2 -。

22S1/2跃迁,产生了锂原子的红线系的第一条谱线的双线。

15、三次电离铍(Z=4)的第一玻尔轨道半径为0.529×10-10 m,在该轨道上电子的线速度为2.19×106 m/s。

16、对于氢原子的32D3/2态,其轨道角动量量子数j=3/2,总角动量量子数J=2或1,能级简并度为4或2.20、早期的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量大小排列,但是钾K(A=39.1)排在氩Ar(A=39.9)前面,镍Ni(A=58.7)排在钴Co(A=58.9)前面。

原子物理学作业习题1

原子物理学作业习题1

原子物理学作业习题1原子物理学习题第一章原子的核式结构1.选择题:(1)原子半径的数量级是:A .10-10cm; B.10-8m C. 10-10m D.10-13m(2)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提出是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中A. 绝大多数α粒子散射角接近180?B.α粒子只偏2?~3?C. 以小角散射为主也存在大角散射D. 以大角散射为主也存在小角散射(3)进行卢瑟福理论实验验证时发现小角散射与实验不符这说明:A. 原子不一定存在核式结构B. 散射物太厚C. 卢瑟福理论是错误的D. 小角散射时一次散射理论不成立(4)用相同能量的α粒子束和质子束分别与金箔正碰,测量金原子核半径的上限. 问用质子束所得结果是用α粒子束所得结果的几倍?A. 1/4 B . 1/2 C . 1 D. 2(5)动能E K =40keV 的α粒子对心接近Pb(z=82)核而产生散射,则最小距离为(m ):A.5.91010-?B.3.01210-?C.5.9?10-12D.5.9?10-14(6)如果用相同动能的质子和氘核同金箔产生散射,那么用质子作为入射粒子测得的金原子半径上限是用氘核子作为入射粒子测得的金原子半径上限的几倍?A.2B.1/2C.1 D .4(7)在金箔引起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每10000个对准金箔的α粒子中发现有4个粒子被散射到角度大于5°的范围内.若金箔的厚度增加到4倍,那么被散射的α粒子会有多少?A. 16B..8C.4D.2(8)在同一α粒子源和散射靶的条件下观察到α粒子被散射在90°和60°角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的粒子数之比为:A .4:1 B.2:2 C.1:4 D.1:8(9)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若把α粒子换成质子,要想得到α粒子相同的角分布,在散射物不变条件下则必须使:A.质子的速度与α粒子的相同;B .质子的能量与α粒子的相同;C .质子的速度是α粒子的一半;D .质子的能量是α粒子的一半2.简答题:(1)简述卢瑟福原子有核模型的要点.(2)简述α粒子散射实验. α粒子大角散射的结果说明了什么?(3)什么是微分散射截面?简述其物理意义.(4)α粒子在散射角很小时,发现卢瑟福公式与实验有显著偏离,这是什么原因?(5)为什么说实验证实了卢瑟福公式的正确性,就是证实了原子的核式结构?(6)用较重的带负电的粒子代替α粒子作散射实验会产生什么结果?中性粒子代替α粒子作同样的实验是否可行?为什么?(7)在散射物质比较厚时,能否应用卢瑟福公式?为什么?(8)普朗光量子假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与经典物理有何矛盾?(9)为什么说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设是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设的发展.(10)何谓绝对黑体?下述各物体是否是绝对黑体?(a)不辐射可见光的物体;(b)不辐射任何光线的物体;(c)不能反射可见光的物体;(d)不能反射任何光线的物体;(e)开有小孔空腔.3.计算题:(1)当一束能量为4.8Mev 的α粒子垂直入射到厚度为4.0×10-5cm 的金箔上时探测器沿20°方向上每秒记录到2.0×104个α粒子试求:①仅改变探测器安置方位,沿60°方向每秒可记录到多少个α粒子?②若α粒子能量减少一半,则沿20°方向每秒可测得多少个α粒子?③α粒子能量仍为4.8MeV,而将金箔换成厚度的铝箔,则沿20°方向每秒可记录到多少个α粒子?(ρ金=19.3g/cm 3 ρ铅=27g /cm 3;A 金=179 ,A 铝=27,Z 金=79 Z 铝=13)(2)试证明:α粒子散射中α粒子与原子核对心碰撞时两者之间的最小距离是散射角为900时相对应的瞄准距离的两倍.(3)10Mev 的质子射到铜箔片上,已知铜的Z=29, 试求质子散射角为900时的瞄准距离b 和最接近于核的距离r m .(4)动能为5.0MeV 的α粒子被金核散射,试问当瞄准距离分别为1fm 和10fm 时,散射角各为多大?(5)假设金核半径为7.0fm ,试问:入设质子需要多大能量,才能在对头碰撞时刚好到达金核表面?(6)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如果用银箔代替金箔,二者厚度相同,那么在同样的偏转方向,同样的角度间隔内,散射的α粒子数将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几?银的密度为10.6公斤/分米3,原子量为108;金的密度为19.3公斤/分米3,原子量197。

物理选修3-5原子物理练习

物理选修3-5原子物理练习

2.入射光照射到某金属表面上发生光电效应,若入射光的强度减弱,而频率保持不变,那么( )A.从光照到金属表面上到发射出光电子之间的时间间隔将明显增加B.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减小C.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少D.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3.红、黄、绿、紫四种单色光中,能量最小的是( )A.紫光光子 B.红光光子 C.绿光光子 D.黄光光子4.一个沿着一定方向运动的光子和一个静止的自由电子相互碰撞,碰撞后,电子向某一方向运动,光子沿着另一方向散射出去,这个散射光子跟原来入射时相比( )A.速度减小 B.频率增大 C.能量增大 D.波长增大5.硅光电池是利用光电效应原理制成的器件。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硅光电池是把光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装置B.硅光电池中吸收了光子能量的电子都能逸出C.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D.任意频率的光照射到硅光电池上都能产生光电效应6.科学研究证明,光子既有能量也有动量,当光子与电子碰撞时,光子的一些能量转移给了电子。

假设光子与电子碰撞前的频率为ν,碰撞后的频率为ν′,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碰撞过程中能量不守恒,动量守恒,且ν=ν′B.碰撞过程中能量不守恒,动量不守恒,且ν=ν′C.碰撞过程中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且ν>ν′D.碰撞过程中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且ν=ν′7.在如图所示的光电管的实验中,发现用一定频率的A单色光照射光电管时,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而用另一频率的B单色光照射时不发生光电效应,那么( )A.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B.B光的频率大于A光的频率C.用A光照射光电管时流过电流表G的电流方向是a流向bD.用A光照射光电管时流过电流表G的电流方向是b流向a8.(2013·上海高考)某半导体激光器发射波长为1.5×10-6m,功率为5.0×10-3W的连续激光。

已知可见光波长的数量级为10-7m,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该激光器发出的( )A.是紫外线B.是红外线C.光子能量约为1.3×10-18JD.光子数约为每秒3.8×1016个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B.光的频率越大,波长越长C.光的波长越长,光子的能量越小D.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0×108 m/s10.已知金属铯的逸出功为1.9 eV,在光电效应实验中,要使铯表面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0eV,入射光的波长应为m。

高三《光学、原子物理》测试题.doc

高三《光学、原子物理》测试题.doc

《光学、原子物理》检测题山东省沂源四中(256104)B .逸出的电子数减少一、选择题C.逸出的电子数和最大初动能都减小1.一束光从空气射D .逸出的电子最大初动能不变向折射率为 n 2 的某种玻璃的表面,如图1 所示, i 代表入射角,则 ( ) 图 1A .当 i>45 °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B .无论入射角 i 是多大,折射角 r 都不能超过 45°C.欲使折射角r=30 ° ,应以 i=45 °角入射D .若入射角 i=arctg 2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垂直2.如图 2 所示,一个点光源 A 沿过焦点F 的直线作远离光轴的运动,则经透镜成的像点将 ()A.作匀速运动B.远离光心运动C.平行于主轴,向透镜移动D.沿直线向另一个焦点运动4、透镜成虚像时,如下说法正确的是A .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凹透镜成缩小的虚像B .凸透镜成虚像的位置,可能在焦点以内,也可能在焦点以外C.凹透镜所成虚像的位置只能在焦点以内D.凸透镜所成虚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5.太阳的连续光谱中有许多暗线,它们对应着某些元素的特征谱线,产生这些暗线是由于()A.太阳表面大气层中缺少相应元素B.太阳内部缺少相应元素C.太阳表面大气层中存在着相应元素D.太阳内部存在着相应元素6、如图 3,光点 S 通过透镜,所成的实像在 S 点,已知 S 到透镜的距离是 S 到透镜距离的 2 倍,现保持 S 不动,将透镜沿垂直主轴方向上移 3cm ,则像从原位置向上移动的距离是()图23.某种频率的光射到金属表面上时,金属表面有电子逸出,如光的频率不变而强度减弱,那么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A .光的强度减弱到某一数值时,就没有电子逸出图3A . 3cmB . 6cm C. 9cm D. 12cm7、如图 4 红光和紫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由图可知图4A .a 是红光, b 是紫光B .b 是红光, a 是紫光C.a 光在水中传播速度大D .b 光在水中传播速度大8、某激光器能发射波长为的激光,发射功率为P,C 表示光速, h 为普朗克恒量,则激光器每秒发射的光子数为p hpA .B.hc ccpC.D.phc h9、关于光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炽热的液体发射连续光谱B.太阳光谱中的暗线,说明太阳中缺少与这些暗线对应的元素C.明线光谱和暗线光谱都可用于对物质进行分析D.发射光谱一定是连续光谱10、某放射性原子核 A 经一次衰变而变成 B,B 经一次衰变变成C,则()A .核 A 的中子数比核 C 的中子数多 3B .核 A 的质子数比核C 的质子数多 3C.核 C 的核子数比 A 的核子数多 4D .核 A 的中性原子中的电子数比核 B的中性原子中的电子数多 111.如图 5 所示,是原子核人工转变实验装置示意图 . A是α粒子源,F是铝箔,S为荧光屏,在容器中充入氮气后屏S上出现闪光,该闪光是由于()图5.α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α粒子从氮核里打出的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α粒子从F上打出的某种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粒子源中放出的γ射线射到屏上产生的12.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相结合生成一个氘核,若它们的质量分别是m1、m2、m3,则()m1+m2=m3m1+m2>m3而吸收能量,所以m1+m2<m31+m2-m3)c2/h 的光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届高三物理练习(光学、动量、原子物理)1.如图所示,两束单色光a 、b 从水下射向A 点后,光线经折射合成一束光c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分别以a 、b 光做实验,a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 B .用a 、b 光分别做单缝衍射实验时它们的衍射条纹宽度都是均匀的 C .在水中a 光的速度比b 光的速度小D .a 光在水中的临界角小于b 光在水中的临界角 2.下述现象哪个不是..由于全反射造成的 A.露水珠或喷泉的水珠,在阳光照耀下格外明亮B.口渴的沙漠旅行者,往往会看到前方有一潭晶莹的池水,当他们喜出望外地奔向那潭池水时,池水却总是可望而不可及C.用光导纤维传输光信号、图象信号D.肥皂泡呈现彩色条纹3.在空气中,一条光线以60的入射角射到一平行玻璃板的上表面ab确的是A .光线可能在ab 面上发生全反射而不能进入玻璃板B .光线肯定能从ab 面进入玻璃板且折射角为30C .光线可能在cd 面上发生全反射而不能射出玻璃板D .光线肯定能从cd 面射出玻璃板且折射角为304.如图所示,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竖直面内,它左方有较大的光屏P ,线光源S 可沿玻璃砖圆弧移动,它发出的光束总是射向圆心O ,若S 从图中A 向B 处移动,在P 上先看到七色光带,以后各色光陆续消失,则此七色光带从下到上的排列顺序以及最早消失的光是 A .红光→紫光,红光 B .紫光→红光,红光 C .红光→紫光,紫光 D .紫光→红光,紫光5.2008年奥运会,光纤通信网将覆盖所有奥运场馆,为各项比赛提供安全、可靠的通信服务。

光纤通信采用的光导纤维是由内芯和外套组成,如图所示,其中内芯的折射率为n 1,外套的折射率为n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内芯和外套的折射率应满足n 1=n 2 B .内芯和外套的折射率应满足n 1<n 2C .从左端面入射的光线,其入射角θ必须大于某值,全部光才能被传导D .从左端面入射的光线,其入射角θ必须小于某值,全部光才能被传导 6.以下对于光的现象及其解释中正确的是 A .光导纤维利用的是光的全反射现象 B .雨后美丽的彩虹是光的衍射现象C .用激光“焊接”剥落的视网膜是利用激光的相干性好D .电影院中观看立体电影的眼镜利用的是光的干涉现象7.雨后天晴可常见彩虹,彩虹是悬浮于空气中的大量小水珠对阳光的色散造成的,如图所示为太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一个小水珠发生反射和色散的光路示意图,其中a 、b 为两束频率不同的单色光。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光的频率大于b 光的频率B .色光a 如果是黄光,色光b 可能是紫光C .b 光的波长大于a 光的波长D .在同一装置用这两种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看到的a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比b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小8.如图所示,水下光源S 向水面A 点发射一束光,经水面折射后分裂成a 、b 两束光,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 .a 、b 两束光相比较,b 光的波动性较强B .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分别以a 、b 光做实验,a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比b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小C .在水中a 光的速度比b 光的速度小D .若保持入射点A 位置不变,将入射光线顺时针旋转,则从水面上方观察,b 光先消失9.市场上有种灯具俗称“冷光灯”,用它照射物品时能使被照物品处产生的热效应大大降低,从而广泛地应用于博物BPA a馆、商店等处。

这种灯降低热效应的原因之一是在灯泡后面放置的反光镜玻璃表面上镀一层薄膜(例如氟化镁),这种膜能消除不镀膜时玻璃表面反射回来的热效应最显著的红外线,以λ表示此红外线在氟化镁中的波长,则所镀薄膜的厚度最小应为A .λ81B .λ41C .λ21 D .λ10.甲球与乙球同向运动,甲球赶上乙球相碰,甲球的速度减少5m/s ,乙球的速度增加了3m/s ,则甲、乙两球质量之比m 甲∶m 乙是A. 1∶2B. 2∶1C. 5∶3D. 3∶511.冰车原先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匀速滑行,若一人在冰车上先后向前和向后各抛出一个沙包,两沙包的质量和对地速度大小都相同,沙包都抛出去之后,冰车的速率与原来相比A .增大了;B .减少了C .不变;D .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少.12.两个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

它们之间有一个被压缩的轻质弹簧。

用细线把它们拴住。

已知两物体质量之比m 1:m 2=2:1。

把细线烧断后,两物体被弹开A. 弹开时,两物体的速度大小之比v 1:v 2=1:1B. 弹开时,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之比a 1:a 2=1:1C. 弹开时,两物体的动能大小之比E E k k 1212::=D. 弹开时,两物体的动量大小之比p 1:p 2=1:213.质量为M 的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以速率1v 向右运动,质量为m 的子弹以速率2v 水平向左射入木块,假设子弹射入木块后均未穿出,且在第N 颗子弹射入后,木块恰好停下来,则N 为A.21)(mv v m M + B.21)(v m M Mv + C. 21m v Mv D. 21Mv m v14.小孩和大人一起在水平冰面上以3m/s 的速度向右匀速滑行,两人突然互推了一下,结果小孩以2m/s 的速度向左滑行。

已知小孩的质量为30kg ,大人的质量为60kg ,则互推后大人的速度变为 A. 5.5m/s B.4.5m/s C. 3.5m/s D. 2.5m/s15.2009年3月29日,在女子冰壶世锦赛上中国队以8:6战胜瑞典队,收获了第一个世锦赛冠军,队长王冰玉在最后一投中,将质量为19千克冰壶抛出,运动一段时间后以0.4m /s 的速度正碰静止的瑞典队冰壶,然后中国队冰壶以0.1m /s 继续向前滑向大本营中心,若两冰壶质量相等,求瑞典队冰壶获得的速度 A.0.1m /s B.0.2m /s C.0.3m /s D.0.4m /s16.质量分别为60㎏和70㎏的甲、乙两人,原来各自站立在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两端。

现两人同时以3m/s 的水平初速度(相对地面)沿相反方向跳离小车,若小车的质量为20㎏,则当两人跳离小车后,小车的运动速度为 A. 19.5m/s ,方向与甲的速度方向相同 B. 19.5m/s ,方向与乙的速度方向相同 C. 1.5m/s ,方向与甲的速度方向相同 D. 1.5m/s ,方向与乙的速度方向相同 1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由原子核内部本身因素决定的 B.β射线就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电子流 C.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都可以放出大量的能量 D.互为同位素的化学性质是相同的18.一个U 23592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下发生一种可能的裂变反应,其裂变方程为n Sr X n U 10943810235922++→+,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X 原子核中含有86个中子B. X 原子核中含有141个核子C. 因为裂变时释放能量,根据E =mc 2,所以裂变后的总质量数增加 D. 因为裂变时释放能量,出现质量亏损,所以生成物的总质量数减少19.已知电磁波的波长从小到大依次排列,其顺序为:γ射线、X 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紫、靛、蓝、绿、黄、橙、红)、红外线、无线电波。

当用绿光照射某金属表面,能产生光电效应现象,为了增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A. 可选用紫外线照射B. 可选用红光照射C. 可增强绿光照射强度D. 可延长绿光的照射时间20.图示为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图.关于氢原子能级的跃迁,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用能量为10.2eV 的光子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 B .用能量为11.0eV 的光子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 C .用能量为14.0eV 的光子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D .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了能量为12.09eV 的光子后,能辐射3种不同频率的光21.钚239(u P 23994)可由铀239(U 23992)经过衰变而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u P 23994与U 23992的核内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 .u P 23994与U 23992的核内具有相同的质子数C .U 23992经过2次β衰变产生u P23994 D .U23992经过1次α衰变产生u P 2399422.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发出光子,用这些光照射逸出功为2. 49 eV 的金属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这群氢原子能发出三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3跃迁到n=2所发出的光波长最短B .这群氢原子能发出两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3跃迁到n=1所发出的光频率最高C .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最大值为11. 11 eVD .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最大值为9. 60 eV 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h 23290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后成为稳定的原子核Pb 20882B.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是n C He Be 101264294+→+ C.200个U 23892的原子核经过两个半衰期后剩下50个U 23892D.U 23592在中子轰击下生成Sr 9438和Xe 14054的过程中,原子核中的平均核子质量变小24.已知π+介子、π—介子都是由一个夸克(夸克u 或夸克d )和一个反夸克(反夸克u 或反夸克d )组成的,它们A.π+由u 和d 组成 B.π+由d 和u 组成 C.π—由u 和d 组成 D.π—由d 和d 组成25.太阳每年辐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当于1813亿吨标准煤,是全世界年需能量总和的5000倍,是地球上最大的能源.太阳内部有多种热核反应,其中的一个反应方程是:23411120H H He n +→+.若已知21H 的质量为m 1,31H 的质量为m 2,42He 的质量为m 3,10n 质量为m 4,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0n 是质子 B .21H 和31H 是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核C .21H 和31H 在常温下就能够发生聚变D .这个反应释放的核能为()21234E m m m m C ∆=+--26.在核反应方程式X Xe S r n U 1365490381023592k ++→+中,下列关于X 和k 的判断正确的是A. X 是中子,k=9B. X 是中子,k=10C. X 是质子,k=9D. X 是质子,k=1027.一块含铀的矿石质量为M ,其中铀元素的质量为m 。

铀发生一系列衰变,最终生成物为铅。

已知铀的半衰期为T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经过两个半衰期后这块矿石中基本不再含有铀了B.经过两个半衰期后原来所含的铀元素的原子核有m /4发生了衰变C.经过三个半衰期后,其中铀元素的质量还剩m /8D.经过一个半衰期后该矿石的质量剩下M /2 2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的核式结构B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核内的中子转变为质子时所产生的C .已知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为0γ,则当频率为20γ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2h 0γD .用绿光照射一光电管,能够产生光电流,欲使光电子从阴极逸出时的最大初动能增大,可改用黄光照射. 2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Ra 22688衰变为Rn 22286要经过1次α衰变和1次β衰变B .U 23892衰变为Pa 23491要经过1次α衰变和1次β衰变C .Th 23290衰变为Rb 20882要经过6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D .U 23892衰变为Rn 22286要经过4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30.在下列四个方程中,x 1、x 2、x 3和x 4各代表某种粒子①n U 1023592+→11385495383Xe U x ++②221H x +→n He 1032+ ③U 23892→323490Th x + ④He Mg 422412+→42713Al x +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 .x 1是电子 B .x 2是质子 C .x 3是α粒子 D .x 4是氘核 31.关于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彻底否定了光的波动学说,建立起全新的现代光学理论B .大量光子表现的效果往往显示粒子性,个别光子表现的效果往往显示出波动性C .所有电磁波中红外线最容易发生明显衍射现象D .由于γ射线的波长非常短,要想观察到它的干涉现象非常困难 32.氦原子被电离一个核外电子,形成类氢结构的氦离子. 已知基态的氦离子能量为E 1= -54.4eV ,氦离子的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具有下列能量的光子或者电子中,不能..被基态氦离子吸收而发生跃迁的是A. 41.0eV (电子)B.43.2eV (电子)C. 42.8eV (光子)D.54.4eV (光子)33.某原子核AZ X 吸收一个中子后,放出一个电子,分裂为两个α粒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