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课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新授)学案导学:编者: ...

合集下载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学设计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学设计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道德修养,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2.能力目标:提高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属于法律板块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从而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加强自我防范意识,预防违法犯罪,过健康生活。

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和诱惑,再加上一部分学生因年龄小,生活经验少,辨别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差等原因,常常沾染一些不良习惯,最终导致违法甚至犯罪。

所以,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成为本课时展开的生活基础和根本动机。

什么是法律,什么是违法,什么是一般违法,什么是犯罪,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通过以上问题的解答,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这是本课相关的理论支点,也是学生学法、用法的理论武器。

掌握法律知识,认识一般违法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对照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实际,自觉遵纪守法,这实际上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层次。

因此,帮助他们了解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懂得一般违法和犯罪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成为犯罪,才能自觉地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所以,如何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应该成为今天学习的重点。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是本课的学习的难点。

这一问题好理解,但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这一点就比较难些。

因为,七年级的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知道不良诱惑的的危害,又要在方法上给予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自觉遵纪守法,自觉抵制来自身边的不良诱惑。

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需要知道法律是什么,但这一问题不是这里的重点,它将在八年级具体讲解。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导学案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导学案

第七单元第十五课《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第二课时设计者:刘宇审核:政治组日期:2013-04-13【学习目标】1. 尊重法律,增强法制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提高德的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2.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学习难点: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自主学习】1. 法律是()。

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较,法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二是();三是()。

2. (1)一般违法和犯罪二者在()、()、()等方面有着严格的界限。

(2)一般违法和犯罪都不同程度地(),都具有(),都()。

有()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

3.遵纪守法,防微杜渐(1)我们要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从()做起。

(2)只有(),才能防患于未然。

我们一定要从小加强(),树立(),增强( )。

自觉(),以使自己健康成长。

【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一学生自读课本P58页,结合魏某案例讨论后,完成学案上的表格。

关系一般违法犯罪共同点不同点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触犯法律不同应受的处罚不同探究活动二阅读课本P59—61页内容,说一说:(1)、若遇到漫画中的这些情况,自己会怎么办?(2)、有人说“偶尔做一次也没什么”。

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们应怎样预防违法犯罪?【当堂检测】1.“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说明()A.小时候偷针的人长大了就会去偷金子 B.偷针和偷金是一回事儿C.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就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D.与我们当代中学生没有任何的关系2.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往往是从吸一支烟、看一次淫秽录像、打一次架、偷拿一次东西等不良行为开始的。

这警示人们()A.一般违法和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B.社会生活中有真善美和假恶丑C.要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D.违反法律的行为就是犯罪行为3.小林是某校九年级(1)班的三好学生。

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第二目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修养,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2、知识和能力: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3、方法和过程: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的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二、教学重点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三、教学难点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四、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小组合作探究、辩论法五、教学过程【回顾知识自然导入】播放《少年犯》主题歌——心声师:同学们来自高墙内,发自内心的血泪之声,唱出了少年犯的忏悔之情。

为了我们的母亲不用“泪水染白发”、为了我们不至于“跌入激流”而“不能自拔”,我们要牢记: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这就是节课我们共同探讨的课题,引出新课。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一)小组探究,以案说法针对课本“魏某案例”,设计以下问题,小组探究1、魏某是怎样从“三好学生”一步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2、魏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哪些行为属于犯罪?3、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有哪些?建议设计表格4、魏某从一般违法发展到犯罪的过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联系和做法)设计目的:通过案例探究,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明确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同时为学习“遵纪守法,防微杜渐”做好铺垫。

(二)小组讨论,以案说法镜头一:一中年妇女李某走上公交车,看到座无虚席,便用乞求的语气说:“哪位先生小姐行个好,我抱着孩子不方便。

”附近一青年遂起身让座,众人投来赞许的目光。

谁料过了一会儿,从年轻妇女李某怀抱的毛毯里却探出小狗的头。

一时间车厢内众说纷纭,人们投来鄙视的目光,此时这位妇女脸已变得绯红,车一到站便仓皇下车。

镜头二: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2006年12月29日下午在京闭幕。

预防违法犯罪导学稿(共5篇)

预防违法犯罪导学稿(共5篇)

预防违法犯罪导学稿(共5篇)第一篇:预防违法犯罪导学稿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14【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能力:提高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知识: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学习难点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学习过程知识点一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情景导入,你说我说大家说镜头一:一中年妇女李某走上公交车,看到座无虚席,便用乞求的语气说:“哪位先生小姐行个好,我抱着孩子不方便。

”附近一青年遂起身让座,众人投来赞许的目光。

谁料过了一会儿,从年轻妇女李某怀抱的毛毯里却探出小狗的头。

一时间车厢内众说纷纭,人们投来鄙视的目光,此时这位妇女脸已变得绯红,车一到站便仓皇下车。

镜头二:北京某单位工人马某专门尾随脖子上挂钥匙的小学生,当小学生独自一人开门进家的时候,马某趁机偷袭,大肆实施抢劫,一时民愤极大。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多行不义必自毙,马某终因触犯刑法被判处无期徒刑。

(阅读两则情景故事,小组讨论后回答)1、李某和马某行为的性质及后果。

2、阅读课本58页第一自然段后思考:法律与道德、纪律等其他行为规范相比,有哪些基本特征?————————————————————————————————-二、合作探究共同提高阅读课本57页—58页“中学生魏某的故事”,小组讨论解答如下问题:1、导致魏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2、魏某起初小偷小摸的行为和后来到同学家行窃的行为分别是什么行为?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结合课本58页—59页内容,填写下表,归纳结论:内容一般违法犯罪区别联系3、魏某的变化过程给我们什么启示?知识点二遵纪守法,防微杜渐三、观察漫画,走进生活1、若遇到课本59页漫画中的这些情况,自己会怎么办?2、辩一辩:好友邀我去喝酒,拒绝还是尝试?(正方:勇敢的拒绝;反方:偶尔喝一次也没什么)四、活动在线,实话实说(选出两名同学做小记者进行采访,四名同学做专家解答其他同学提出的疑问。

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导学案

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导学案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导学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2、能力目标: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3、知识目标: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学重点: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课内探究案活动一:以案说法:走进小亮小亮的父母早亡,唯一的亲人是他的姑姑。

但是他却不服从姑姑的管教,天性好玩的他便在社会上游荡学会了撒谎、吸烟、喝酒;整天和社会上同样游荡的“哥儿们”泡在一起。

经常在社会上小偷小摸,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被公安机关拘留。

但他仍不思悔改。

为了弄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几个“朋友”竟盗窃汽车、电脑等,涉案金额达30万,触犯了《刑法》,最终因盗窃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1、小亮的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为什么?2、小亮怎样一步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这一历程给我们什么启示?活动二:辨一辨:你同意下列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1、一般违法行为,不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因此,不承担法律责任。

2、犯罪必定违法,违法也必定犯罪。

3、小错不断,大错不犯,蹲不了监狱,进不了法院。

活动三:以法导行:网吧门前的选择放学回家的路上,小明和小强路过一网吧,看到网吧打出3折优惠招牌,小明禁不住对小强:“走,进去玩玩,今天我请客”。

小强会〃〃〃〃〃〃请同学们续编故事结尾,并尝试表演出来。

活动四、感悟小亮----观察生活观察我们周围的同学有哪些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它们有哪些危害?你打算怎样帮助他们?有效训练,我能行1、中学生姜某平时成绩较好,但是虚荣心强,追求名牌。

在家庭难以满足其欲望的情况下,便多次寻找机会偷偷拿同学的钱财,后来竟潜入学校计算机室,窃的价值两万余元的设备,后被抓获,人民法院以盗窃罪判处姜某有期徒刑3年。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学设计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学设计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明确“法不可违”,认识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2.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坐起。

难点: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三.教学内容分析本项目由两个层次的内容组成。

第一层次主要讲述什么是法律,什么是违法,什么是一般违法,什么是犯罪,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怎样的,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

第二层次主要是从行为上给学生提出要求,即遵纪守法,防微杜渐,使自己健康成长。

第一层次与第二层次在安排上有一个内在联系:掌握法律知识是提高自觉守法的前提。

【教学准备】投影仪,上网查资料【教学活动】板块1: 导入环节设计投影仪出示材料16岁的魏某曾被评为三好学生,家长老师都为他高兴,同学都羡慕他,但自从结识社会上一些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他就渐渐变了,他学会了吸烟并开始喝酒。

由于经受不住不良诱惑和朋友的“逼迫”,他还经常……小组讨论,魏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板块2: 探究环节设计小组讨论魏某起初是什么行为?(小偷小摸)后来是什么行为?(犯罪)魏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是什么?(三个方面) ,引出法律的三个特征及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从违反法律,对社会危害及受到的惩罚分析.出示P45的三个漫画. 讨论问题:若遇到漫画中的这些情况,自己怎么办?有人说“偶尔做一次也没什么”,谈谈自己的看法.提倡畅所欲言,引出如何预防违法犯罪.,学生讨论:1.周围同学存在那些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2. 这些行为带来哪些危害?3.自己打算怎样帮助他?板块3 板书环节设计国家制定或认可一、法律的基本特征强制力保障实施普遍约束力违反法律区别对社会危害应受惩罚二、一般违法与犯罪关系预防违法犯罪联系没有不可逾越鸿沟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杜绝不良行为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防微杜渐板快4:巩固反馈设计一、单项选择题1、“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句话说明( C )A小偷小摸没关系B一般违法与犯罪都是违法行为C一般违法行为不改正,发展下去会导致犯罪D一般违法与犯罪二者有本质区别2、下列关于“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C )A违反了法律法规应该受到法律制裁的行为是犯罪行为B违法行为就是犯罪行为C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D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是犯罪行为二、判断题1、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导学案主备人:王玥审核:梁美瑞编写时间:2015年4月16日编号:9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 组别:________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情感目标: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能力目标:提高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学习重点】遵纪守法,防微杜渐【学习难点】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学法指导】情境活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法【学习过程】一、激趣设疑、导入新课[4分钟]小强是一个初中二年级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几个不良朋友后,经常逃课、也不归宿,还学会了吸烟、喝酒,他经常跟着这些哥们进歌厅、泡网吧、赌钱,玩得越来越猛,钱也越来越紧,便结伙拦截同学索要钱财,后来一步一步发展到团伙抢劫犯罪,最终因绑架罪、抢劫罪和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

我们从小强身上能吸取什么教训呢?我们该如何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呢?二、阅读教材、整体感知[7分钟]1、法律的含义及基本特征?2、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犯罪的基本特征?3、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4、青少年应怎样预防违法犯罪?三、共同探究、答疑解惑【探究活动一】[12分钟]材料一:根据最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醉酒驾驶机动车,不管情节是否恶劣,是否造成后果,都得按照“危险驾驶”定罪,处以拘役、并处罚金。

材料二:2011年5月17日,北京市东城区法院以“危险驾驶”罪判处著名音乐人高晓松拘役6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

高晓松因醉酒驾车,造成四车追尾、三人受伤的交通事故。

(1)____________________ 醉酒驾车属于行为,它和一般违法行为有何区别?(2)高晓松因醉驾处罚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3)请你设计两条禁止酒驾的公益广告。

《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案

《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案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2、能力目标: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3、知识目标: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学重点:1、一般违法和犯罪的联系与区别。

2、一般违法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3、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教学难点:1、一般违法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2、不良行为的严重后果,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拒绝诱惑,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播放《少年犯》主题歌《心声》。

引导学生欣赏歌曲,自主感悟:师:同学们,这首来自高墙内,发自肺腑的血泪之声,唱出了少年犯的忏悔之情。

为了我们的母亲不用“泪水染白发”、为了我们不至于“跌入激流”而“不能自拔”,我们要牢记: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讨的主题“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为做起”。

二、开拓探究,明理导行环节一:以案说法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2006年12月29日下午在京闭幕。

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并于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原鞍山市公安局内保分局局长林福久犯受贿罪、贪污罪和重婚罪被依法执行注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上述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师:法律是有国家制定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多媒体出示:公安机关逮捕犯罪分子的图片,让生想一想这几幅图片说明了什么?生: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师总结:法律是有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行为规范。

学生讨论回答对比《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师总结:法律同道德和纪律相比较具有特殊性,它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李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3)请你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给你什么启示?
知 识 结 构 梳 理
法律(特征)(1) :
(2)
(3) (1) (2) (3)
一般违法行为
区别三方面
违法行为 犯罪 (1) 行为都可能发 展为违法犯罪,我们要预防违 法犯罪,就必须杜绝 (2)只有 才能 。我 们一定要从小加强 ,树 立 ,增强 ,自觉 以使自己健康成长。 联系 (1)二者都 都 都 (2)有一般违法行为的 就 人 若 。 可见一般违法 与犯罪之间 学 习 小 结
基 础 知 识 自 主 评 价
情 景 拓 展 导 入 素 材
初中学生李某, 由于父母外出打工, 无人照料,养成了我行我素的坏习惯,长期不做作业, 经常旷课到网吧打游戏,还跟社会上的“哥们儿”学会了撒谎、吸烟、酗酒。为了满足日 益高涨的消费,他开始小偷小摸。虽然他因此受到了公安机关的教育和处罚,但他要“招 待朋友”,要上网玩“传奇”,改不了这个毛病。后来李某又发展到了和“哥们儿”一起 抢劫。2008 年 2 月,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李某有期徒刑 5 年。 (1)李某走上犯罪道路经历哪几个过程?他的违法行为前后有什么不同?
。二者之间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新授)学案导学 编者: 修改人: 导学: 三 课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新授)学案导学:编者: 修改人: 日期: 编号: 日期: 编号: 学 通过学习重点掌握: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通过学习重点掌握: 习 一般了解:法律的基本特征及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一般了解: 要 深刻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深刻理解: 求 学 习 方 式 先用 10 分钟对照课本大体弄清情景拓展导入素材和知 时间 识结构中的知识, 再用 5 分钟小组讨论解决不懂的知识, 安排 然后 10 分钟全班交流探究,教师用 5 分钟归纳总结, 最后 10 分钟引导学生解决核心材料并做基础知识自主 评价。 一课时

遵纪守法 防微杜渐
一、选择题 1、判断一个人是否犯罪的法律依据是,看其违法行为是否触犯-------A《义务教育法》 B 《未成年人保护法》 C《刑法》 D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2、“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些名言告诉我们( ) A 违法就是犯罪,犯罪就是违法 B 一般违法和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完全相同的 C 青少年应防微杜渐,预防和杜绝违法犯罪 D“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思想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3、近年来,我国的反腐倡廉我作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省部级高官中腐败问题一一被查 处,贪赃枉法者纷纷落马,这体现了我国法律( ) A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 对全体社会成员有普遍约束力 C 与社会主义道德相辅相成 D 专门用来惩罚国家干部的 4、认定犯罪,区分犯罪与一般违法行为的根本依据是( ) A 认罪态度好或不好 B 行为有无社会危害性 C 行为情节恶劣或轻微 D 行为危害性大小 5、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告诉我们 A.轻微犯罪没有很大坏影响 B.好事太小做了对社会的影响也不大 C.不做好事也不要做坏事 D.从小事做起杜绝不良行为,培养优良行为 6、下列关于“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违反法律法规应该受到法律制裁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B 违法行为就是犯罪行为 C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D 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7、初中生王某经常敲诈同学的小额钱财,曾公安机关拘留过,但他不思悔改,后又因持 刀抢劫他人钱财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3 年,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A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在于对社会危害的程度不同 B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 越的鸿沟 C 王某前后的行为都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应受行政处罚 D 王某前后的行为都触犯了刑法,应受到刑罚的处罚 二、判断题 1、“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说明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2、小明有小偷小摸的习惯,它的这种行为是犯罪。( ) 3、小错不断,大错不犯,蹲不了监狱,进不了法院。( ) 4、犯罪必定违法,违法也必定犯罪。( ) 5、已满 16 周岁的人对所有的犯罪都要承担刑事责任。( ) 6、法律只对违法犯罪的人具有约束力。 ) ( 7、 “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说明有些犯罪是从小开始的。 ( ) 通过本课的学习查找一下, 自身有哪些不良行为?你打算怎样杜绝?说一说你今后的具体 做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