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概论.pdfx
环境微生物学-2024鲜版

2024/3/28
25
大气污染治理领域应用前景
生物过滤技术
利用微生物降解大气中的挥发性 有机物(VOCs),减少大气污
染。
生物脱硫技术
通过微生物将含硫废气中的硫氧 化为硫酸盐,从而降低废气中的
硫含量。
生物脱硝技术
利用微生物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 还原为氮气,减少氮氧化物排放
。
2024/3/28
26
农业、林业和畜牧业领域应用前景
22
2024/3/28
06
环境微生物技术应用前景展望
CHAPTER
23
污水处理与回用领域应用前景
高效降解有机物
利用特定微生物或微生物群落降 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提高污
水处理效率。
2024/3/28
脱氮除磷
通过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以 及聚磷菌的过量摄磷作用,实现污 水中氮、磷的去除。
污水回用
2024/3/28
20
高盐、高压环境下微生物适应性
高盐环境适应性
某些微生物能够在高盐环境中生存,如嗜盐菌和耐盐菌,它们通过积累相容性 溶质、合成特殊的酶和转运蛋白以及改变细胞壁结构来适应高盐环境。
高压环境适应性
深海等高压环境中的微生物,如压敏菌和耐压菌,通过改变细胞膜和细胞壁的 结构以及合成特殊的蛋白质和酶来适应高压环境。
2024/3/28
21
缺氧、有毒物质环境下微生物适应性
2024/3/28
缺氧环境适应性
一些微生物能够在缺氧环境中生存,如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它们通过发酵、无 氧呼吸等代谢途径获取能量,并合成特殊的酶来适应缺氧环境。
有毒物质环境适应性
某些微生物能够在含有有毒物质的环境中生存,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它们 通过合成解毒酶、改变细胞膜通透性、积累相容性溶质等方式来适应有毒物质环 境。
第一章.环境微生物学绪论

12. 兰州(中国)
101
13. 北京(中国)
99
14. 太原(中国)
98
15. 艾哈迈达巴德(印度) 98
16. 成都(中国)
95
17. 鞍山(中国)
92
18. 武汉(中国)
88
19. 南昌(中国)
87
20. 哈尔滨(中国)
85
我国有70%的江河水系受到 污染,40%基本丧失了使用 功能,流经城市的河流95% 以上受到严重污染;3亿农民 喝不到干净水,4亿城市人呼 吸不到新鲜空气;1/3的国 土被酸雨覆盖,世界上污染 最严重的20个城市我国占了 16个。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 的损失约占GDP的10%左右。
出现在分类学文献中的学名,往往还加上首次定名人(外加括号)、现 名定名人和现名定名年份,但在一般使用时,这几个部分总是省略的。
Bacillus subtilis (Ehrenberg)Cohn 1872
微生物的特点
(一)体积小,比表面积大
1、微生物的体积大小 单位:μm(10-6 m)或nm(10-9m)
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4)淡水资源危机 ;
(5)资源、能源短缺 ;
(6)森林锐减 ;
(1)环境污染; (2)环境破坏
(7)土地荒漠化 ; (8)物种加速灭绝 ; (9)垃圾成灾 ;
(10)有毒化学品污染 。
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占了16个
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2006》
• 排名 城市(国家) 悬浮微粒(微克/立方米)
石油:一种含烃和少量其他有机物的复杂混合物。 分解石油的微生物通过
加氧酶的作用下,把O2加入烃类分子中形成含氧的中间产物,再进一步代谢。
环境微生物

环境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特点
环境微生物的多样性
• 物种多样性:环境微生物种类繁多,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病毒 等 • 基因多样性:同一种环境微生物内部具有不同的基因型,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 • 生态多样性:环境微生物在不同生态环境中具有不同的分布、数量和种类
环境微生物的特点
• 数量庞大:环境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数量庞大,几乎无处不在 • 种类繁多:环境微生物种类繁多,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 • 适应性强大:环境微生物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在各种恶劣环境中生存
环境微生物对呼吸道疾病的影响
• 发病机制:环境微生物通过黏附、侵袭、繁殖等过程引起呼吸道疾病 • 疾病预防:通过改善环境微生物的分布,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
环境微生物与消化道疾病
环境微生物与消化道疾病的关联
• 细菌:部分细菌能引起消化道感染,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 • 真菌:部分真菌能引起消化道感染,如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等 • 病毒:部分病毒能引起消化道感染,如肠道病毒、轮状病毒等
环境微生物分布的影响因素
• 环境因素 • 温度:环境微生物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生长,温度对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种类具有重要影响 • 湿度:环境微生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湿度对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种类具有重要影响 • 有机物:环境微生物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有机物含量对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具有重要影响 • 氧气:部分环境微生物需要氧气进行生长,氧气浓度对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种类具有重要影响
环境微生物与气候的关系
• 气候类型:不同气候类型的地区,环境微生物的种类和 数量不同 •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会影响环境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如全球变暖会导致某些微生物数量的增加
03
环境微生物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
席宇《环境微生物学》13环境微生物学讲义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is relates primarily to all over microbial processes that occur in a soil, water or food, as examples
It is not concerned with the particular micro-en vironment where the microorganisms actually a re functioning, but with the broader-scale effects of microbial presence and activities.
Numbers, types and activity,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Microscopic, chemical, enzymatic and molecular techniques are used in these studies.生物生态学(microbial ecology):
13
(2).附着于表面上的有机物的化学信息,诱导 微生物向它定向移动进而以其一端附着在表 面上。
(3).吸附在表面上的微生物分泌出胞外聚合 物,菌体与物体表面粘着在一起,形成牢固 吸附层。
表面吸附的微生物数往往比水体中高几十倍 到几百倍。
2021/4/9
14
3.寡营养
自然界营养水平往往只有1mgC/L-10mgC /L或更低,与培养基中的有机物水平约 1gC/L-10gC/L相比是很低的。所以在自 然状态下生活的微生物常处于营养贫乏的 状况
而形成复杂的微生物区系(microflora)。
2021/4/9
2024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二章完整版

contents
目录
• 微生物基本概念与特点 • 微生物代谢与遗传基础 • 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应用 • 微生物实验室检测方法与评价指标 • 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 • 环境工程领域其他相关知识点拓展
01 微生物基本概念与特点
微生物定义及分类
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是一类体型微小、结构简单、 肉眼难以直接观察到的生物群体的总 称。
03
利用微生物的修复功能,对受到污染的土壤、水体等进行生物
修复,恢复其生态功能。
微生物生长繁殖条件
营养物质
微生物生长需要碳源、氮源、无机盐等营养 物质。
pH值
微生物生长环境的酸碱度对其生长繁殖有重 要影响。
温度
不同微生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一般分为低 温、中温、高温微生物。
氧气
根据对氧气的需求,微生物可分为好氧、厌 氧和兼性微生物。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定义:指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直接和间接的利益。 •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包括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动态性等。 • 具体指标:包括供给服务指标(如食物生产、水资源供给等)、调节服务指标(如气候调节、水文调节等)、
支持服务指标(如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持等)和文化服务指标(如景观美学、休闲娱乐等)。 • 评估方法:包括价值量评估法、物质量评估法和能值评估法等。
生物滤池构造
由填料层、布气系统、排水系统等组成,填料上附着生长微生物。
影响因素
填料种类、湿度、温度、pH值等条件影响生物滤池的净化效果。
土壤修复中微生物接种和强化技术
微生物接种技术
向受污染土壤中投加具有特定降解能力的微生物,提高污 染物的降解速率。
微生物学概论pdf

微生物学专业(理学硕士、博士) 微生物功能蛋白 植物病理学专业(农学硕士、博士) 植物病原物相互作用 分子植物病理学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一门极其活跃、生命力强 大的学科,既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
微生物学的 发展,促进了生命的自我复制、生命进化,生命分子 构成等重大理论研究。
生命科学的许多重大研究成果 都是以微生物为研究材料的。
由于微生物学的许多重 大发现,包括质粒载体、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反 转录酶等,才导致了DNA 重组技术和遗传工程的出 现,使整个生命科学翻开了新的一页。
微生物学在生 命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 了巨大贡献,在生命科学的发展中起着先锋和奠基的 双重作用。
本课程为植物保护专业微生物方向的专业必 修课。
通过学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 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传染免疫、分 类鉴定以及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多 样性,以及在工、农、医等方面的应用,使学生 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生命活动规 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今 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微生物学的教学环节主要采用课堂讲 授方式授课,辅以辅导答疑和考试。
同时 开设实验课,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 实 验 技 术 。
做 到 课 堂 讲 授 与 实 验 操作 并 重,以保证教学质量。
总学时:88; 授课:58; 实验:30 教 材: 李阜棣,胡正嘉《微生物学》(第六版) 中国农业出版社 参 考 书: 周德庆《微生物学》(第二版)1绪论 原核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 病毒 微生物营养 微生物营养、代谢 微生物生长 微生物遗传与变异 微生物遗传与变异 微生物生态、应用 微生物传染与免疫 微生物进化、分类鉴定4 8 6 8 2 4 4 4 2 8 4 2王振中 卓侃 王新荣 阮小蕾 王新荣 王新荣 王新荣 王新荣 王新荣 王新荣 王新荣 王新荣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 科学。
环境微生物学

病毒蛋白质作用:构成病毒结构、增殖过程、病 毒的侵染
(1)结构功能 衣壳蛋白包在病毒核酸外面构成病毒 的基本结构──核衣壳保护着病毒核酸免遭破坏; (2)吸附 牢固附着在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上; (3)破坏宿主细胞膜与细胞壁 如噬菌体的溶菌酶与 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
8
2.病毒核酸: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 RNA)。 植物病毒:绝大多数含RNA,少数含DNA。 动物病毒:一部分含DNA,一部分含RNA。 细菌病毒:则普遍含DNA,含RNA的为数极少。 真菌病毒:绝大多数含RNA,是否有含DNA的真菌 病毒还不清楚。
2
二、病毒的分类
根据寄主划分为6种病毒 • 动物病毒:人类病毒(300余种)
脊椎动物病毒(931种) 昆虫病毒(1671种)
• 植物病毒:600余种 • 真菌病毒:100余种 • 细菌病毒:2850余种 • 放线菌病毒: • 藻类病毒 根据核酸分类: 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 单链或双链
3
第二节 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第一节 病毒的一般特征及分类
一、定义和特点:是一类比较原始的、有生命特 征的、能够自我复制和严格活细胞内寄生的非细 胞生物类群。
非细胞型+专性寄生+微生物=病毒
1
❖形体极其微小,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一 般都可通过细菌滤器; ❖没有细胞构造: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 核以及各种细胞器,在宿主体外无生命特征,故也称 分子生物; ❖其主要成分仅是核酸和蛋白质两种; ❖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RNA; ❖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合成系统; ❖在宿主细胞协助下,通过核酸的复制和核酸蛋白装配 的形式进行增殖,不存在个体生长和二均等分裂等细胞 繁殖方式;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四版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四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和应用的学科,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微生物在水、土壤、空气等环境中的分布、生态功能和应用技术等。
本书是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第四版,旨在全面介绍这一领域的基础和发展,为读者深入了解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提供全面的理论基础和技术知识。
第一章是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概论,介绍了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的广泛分布和重要作用。
微生物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和代谢功能,可以降解各种有机物,参与循环过程,修复环境等。
微生物也是环境中的重要污染源和致病因子,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行为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第二章到第四章依次介绍了微生物在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空气环境中的分布和生态功能。
水是生命之源,微生物在水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包括有机物降解、氮循环、磷循环等过程。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对土壤的形成、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参与有机质降解、养分循环、土壤修复等过程。
空气中的微生物对人类健康和大气成分具有重要影响,包括微生物气溶胶的分布和来源、大气降解和转化等。
第五章到第七章介绍了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技术,包括微生物资源的发掘和利用、环境微生物的监测和评价、微生物在环境修复和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等。
微生物资源是环境工程领域的重要资源,可以用于生物降解、生物修复、生物处理等方面。
环境微生物的监测评价和应用技术也是环境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可以为环境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第八章到第十章介绍了微生物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和环境微生物学的发展前景。
了解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评价微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方式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可以为环境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微生物学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领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包括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微生物对环境影响的评价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 光能自养:光能为能源,二氧化碳或碳酸 盐为碳源,光合作用。如藻类、蓝细菌、 绿色和紫色硫细菌。 • 光能异养:光能为能源,有机物为碳源。 紫色非硫细菌。 • 化能自养:还原态无机物为能源,二氧化 碳或碳酸盐为碳源。如硝化细菌、硫化细 菌、铁细菌、氢细菌。 • 化能异养:有机物为能源和碳源。绝大多 数细菌和放线菌、几乎全部真菌和原生动 物。
微生物能量的产生 • • • • • • • • A+B=C+D Keq=([C][D])/([A][B]) ΔG=-RTlgKeq Keq:热力学平衡常数 ΔG:自由能 R:通用气体常数 T:绝对温度 ΔG<0,释放能量,自发反应;ΔG>0,吸 收能量,非自发反应。
2H2O+CO2 C6H12O6+6O2 NH3+O2 KNO2+O2 H2S+O2 S+O2+H2O
• 方法一: • μ=(ln(5.5×108)-ln(1.5×105))/(8.2-4.2)=2.0(h-1) • 方法二: • 线性回归分析
4.85165E8 1.78482E8
lnX=1.95t+5.20 R=0.933 N=5 P=0.021<0.05
细胞 数量( CFU/mL)
6.566E7 2.4155E7 8.88611E6 3.26902E6 1.2026E6 442413.39201 162754.79142 4 5 6 7 8 9
细菌细胞的结构
细菌黏液层和荚膜
黏液层:疏松的碳水化合物层 荚膜:坚韧的蛋白质层
带鞭毛的土壤细菌的SEM图像
细菌的细胞膜
细菌的细胞壁
细菌遗传信息的传递:接合,转导,转化
接合(Conjugation): 通过两个完整菌体细 胞直接接触,将供体 菌DNA片段(包括质 粒)带入受体菌中, 从而使受体菌获得供 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 的过程。
时 间( h)
时间(h) 0 4 6 8 10 12 16 20 24 28
培养细胞数 (CFU/mL) 1.2×104 1.5×104 1.0×105 6.2×106 8.8×108 3.7×109 3.9×109 6.1×109 3.4×109 9.2×108
细菌接种量对降解的影响
• 细菌对菲的降解:加入环糊精以增加菲的溶解
病毒的结构:遗传物 质和蛋白外壳(衣壳)
A.裸露的二十面体 B.有包膜的二十面体 C.裸露的螺旋形 D.有包膜的螺旋形 E.复杂毒粒 病毒核酸:单链或双链 DNA或RNA;1.7到大于 200kb范围,组成4到 200个基因。超过70% 的动植物感染都是由 RNA病毒引起的。
病毒侵染细菌的TEM图片2来自3 真菌• 真菌的重要作用:通过菌根对植物产生有 益影响;真菌病原体对人类和植物产生不 利影响;酵母菌是重要的工业微生物;产 生抗生素;在有机物循环和生物修复中发 挥重要作用。
• 真菌的生活方式:异养,除酵母菌都是好氧,可降解较复杂的有机分 子。 • 分类多样性:运动真菌,与原生动物和藻类类似的微生物;接合菌, 如一些菌根真菌;子囊菌,如酵母菌和霉菌;担子菌,如蘑菇。 • 真菌的大小和外形:有的单个细胞干重不到1pg,有的大型真菌单个 细胞的菌丝能覆盖数公顷。环境中霉菌的菌丝直径可达10~50μm,长 数mm。 • 真菌细胞的结构:真核生物,有真核和特殊细胞器,比如细胞核、内 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液泡。没有鞭毛等细胞表面附属 物。细胞壁坚硬。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基本特征的比较
2.1病毒
• 病毒的特征:专性的细胞内寄生物,需要宿主细胞来维持它们的生长 和复制。在宿主细胞外可以存活,但不能增殖。 • 病毒的发现:引起作物和人类疾病,如天花病毒,狂犬病病毒,烟草 花叶病毒。 • 环境中的噬菌体:细菌的病毒(噬菌体)在河流、湖泊、海水和土壤 等未经污染的自然环境中,总量高达108个/mL。 • 噬菌体的环境学意义:噬菌体对天然细菌种群和遗传物质在种群间的 转移有很大影响。噬菌体数量与细菌存在相关性,环境和宿主因素影 响病毒的生存力和感染力。噬菌体是微生物食物网的重要参与者。噬 菌体在供体细菌内增殖,并将遗传物质转导到受体细菌中。
细菌遗传信息的传递
转化(Transformation):受体菌直接吸
转导(Transduction):通过噬菌体的介导, 将供体菌DNA片段带入受体菌中,从而使受 体菌获得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
收来自供体菌的游离DNA片段,并整合到 自己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供体菌的部分 遗传性状的过程。
利用16S rRNA基因进行细菌分类
食物链与病毒
浮游食物链模型与碳循 环
初级生产者固碳量为 100%,6%~26%的碳通 过病毒进入环境,成为 溶解性有机碳(DOC)。
环境中的病毒
植物病毒:主要经济作物的病 毒,如烟草花叶病毒; 致病的人类病毒:如脊髓灰质 炎病毒,腺病毒,HIV,疱疹病 毒,牛痘病毒; 噬菌体:MS2噬菌体,T4噬菌 体; 类病毒:以自由核酸形式存在, 没有蛋白外壳,是植物的病原 体; 朊病毒:蛋白质分子,导致神 经变异性疾病,如“疯牛病”。
2.5 原生动物
有些可以肉眼看到。 • 原生动物的种类:鞭毛虫;变形虫;孢子虫;纤毛虫。 • 原生动物的营养:光能自养;光能异养;化能异养。可自由生活,也可寄 生生活。 • 原生动物的生态学:参与食物链,控制细菌数量,影响物质的分解。某些 情况下,原生动物甚至吃掉浮游植物产量的50~100%,并且吞噬其他原生动 物 、病毒和高分子化合物。通过絮凝和摄食去除颗粒和减少细菌,在废水 处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活性污泥中浓度5×104个/mL。 • 致病原生动物:痢疾阿米巴,弓形虫,隐孢子虫,疟原虫,贾第虫,微孢 子虫。
• 原生动物的结构特征:单细胞真核生物,没有细胞壁,大小在2μm到几厘米,
原生动物
• (A) 肠细胞被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感染 • (B) 草履虫,属于纤毛虫(Ciliophora) • (C) Ameoba radiosa,属于变形虫(Sarcodina)
钟虫:水体自净程度高,废水生物处理效果 好的指示生物。
朊病毒二级结构
病毒生长周期的步骤:吸附, 侵入,复制,成熟,释放
1.吸附 2.侵入 3.脱壳 4.DNA转录为早期mRNA 5.早期mRNA翻译为早期蛋白质 6.病毒DNA复制 7.DNA转录为晚期mRNA 8.mRNA翻译为晚期蛋白质 9.毒粒的装配 10.释放
2.2 细菌
• 细菌的大小和形态:大多数细菌细胞直径0.5~1μm,长1~2 μm,形成 菌落。特定类型细菌小到0.3 μm(超微细菌),或大到5 μm。土壤中 1010个/g土壤。 • 细菌的类型:革兰氏阴性,革兰氏阳性,无细胞壁(支原体),细胞 壁无肽聚糖(古菌)。 • 细菌的形态:球菌,杆菌,螺旋细菌。 • 细菌细胞的结构:细胞被膜(细胞壁、细胞膜、糖被),细胞原生质 (核糖体、拟核等),细胞附器(鞭毛、菌毛)。 • 细菌的质粒:细菌中染色体之外的小片断DNA,编码特殊的性质(重 金属抗性、抗生素抗性、有机物降解等),一般对细菌的生存非必需。 一般10~1000kb。 • 细菌的代谢:自养/异养,光能/化学能,好氧/厌氧/兼性厌氧
X X 0e
t
ln X ln X 0 t
lg X lg X 0 t lg e lg X 0 0.4343t
X:细胞数量或细胞质量 t:时间 μ:比生长速率常数
计算比增长速率
• 以水杨酸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对假单胞菌进 行纯培养,记录数据如下。已知对数期为 4.2小时至8.2小时之间,计算比增长速率。
2.4藻类
好氧真核生物,单细胞或多细胞, 可进行光合作用。 能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和藻华、赤潮。 有些藻类能产生毒素,使鱼和无脊 椎动物死亡,使人类中毒。 (A) 水绵(Spirogyra),单细胞绿藻, 长度10至100微米。 (B) Champlain湖的藻华。 (C) 红藻(Rhodophyta),海洋藻类。
计算比增长速率
时间/h 0 1.2 2.2 3.2 4.2 5.2 6.2 7.2 8.2 细胞数/ (CFU/ml) 22000 22000 22000 22000 150000 1.50E+07 8.10E+07 3.20E+08 5.50E+08 时间/h 9.2 10.2 11.2 12.2 13.2 17.2 32.2 60.2 84.2 细胞数/ (CFU/ml) 8.00E+08 1.00E+09 1.70E+09 2.10E+09 2.30E+09 2.50E+09 6.30E+09 3.80E+09 1.90E+09
除草剂2,4-D的矿化作用
连续运行生物反应器:一 个长期连续运行的开放系 统,连续不断地输入营养 物质和基质,同时不断排 出含有细胞、代谢物、废 物和未利用营养物和基质 的流体,又叫恒化器。通 过控制流速维持恒定的基 质浓度,连续调控pH、 温度和O2水平,控制细胞 生长速率,使特定微生物 产品产量最大化。
1.通用引物与16S rRNA退 火; 2.通过PCR合成引物之间的 DNA序列; 3.测定2中得到的DNA的序 列; 4.将得到的序列与已知的序 列进行比较,确定细菌种 类。
微生物细胞的成分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 • • • • 水 碳源:有机碳源,无机碳源 氮源:单质氮,有机氮,无机氮 能源:光能,化学能 无机盐:大量元素,P、S、K、Na、Ca、 Mg、Fe;微量元素,Cu、Zn、Mn、Mo、 Co。
真菌细胞壁结构
真菌的细胞壁很坚硬, 完全不同于原核细胞 的细胞壁,由厚的几 丁质或纤维素内层和 薄的糖蛋白外层组成。
真菌
• (A) Pilobolus kleinii 接合菌类,属于霉菌 • (B) Dictyophora indusiata 蘑菇 • (C)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啤酒酵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