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它对环境的影响
微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它们是如何在环境中影响我们的?

微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它们是如何在环境中影响我们的?微生物是世界上最小和最简单的生物,但是它们对人类和整个生态系统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
微生物存在于各种环境中,如水、土壤、气体和生物体内。
它们具有广泛的功能,在很多方面为我们的生活做出了贡献。
本文将讨论微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及其在环境中的影响。
一、微生物在人类健康方面的重要性1. 微生物在人体内的作用微生物是人体内的一种常见生物群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它们对人们的健康和免疫系统的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肠道内的微生物可以帮助人体分解食物、吸收营养物质,并维持肠道内平衡的微生态环境;而对于女性而言,阴道内的微生物则能够防止有害细菌的繁殖和防止感染。
同时,一些细菌还能够产生有益物质,例如抗生素、激素等。
2. 微生物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微生物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例如,通过使用微生物的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制造出各种生物制剂,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和传染病等。
此外,微生物还可用于制造抗生素、疫苗和生物材料等。
二、微生物在环境中的重要性1. 微生物对土壤的重要性土壤中微生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对农业和生态系统的维持和发展非常重要。
微生物可通过分解有机物、循环元素、形成固氮等过程,有效地促进土壤质量的提高。
例如,细菌可以将氨转化成硝酸盐,为植物提供营养;真菌能够分解重质有机物质,产生一些营养素,如磷和氮等,为植物提供养分。
2. 微生物对水环境的影响水中的微生物可以转化有机质,并影响全球碳循环和氮循环等生态系统过程。
另外,微生物对水有着多项生态学和环境保护意义。
例如,微生物能够生存并繁殖在污水中,通过吸收和转化污染物质的方式,净化废水,实现废水的再利用。
此外,水环境中的微生物还能够监测环境污染程度,为环境安全做贡献。
三、微生物对食品行业的重要性微生物在食品行业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可以生产发酵食品,如酸奶、酒、面包等。
发酵能改变食品的味道、气味和营养成分,如提高食品中维生素的含量、分解不利于人体消化吸收的抗营养物质。
举例说明微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举例说明微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种关系:
1. 分解和循环营养物质:微生物是分解和循环有机物质的关键生物。
比如,它们可以将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等有机物质分解成更小的分子,释放出碳、氮、磷等营养物质,使它们回到生态系统中,支持其他生物的生长和发展。
2. 形成土壤结构:微生物可以分泌粘性物质,将土壤粘结在一起,形成更好的土壤结构。
这有助于提高土壤的通气性、保水性和抗侵蚀性。
3. 控制病原体:微生物可以抑制其他病原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减少病原体的数量。
例如,某些细菌可以产生抗生素,杀死或抑制其他有害微生物的生长。
4. 影响气候:微生物可以通过代谢过程产生大量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和氧气等。
这些气体可以影响大气的化学成分和温度,从而对气候产生影响。
5. 污染清理:一些微生物可以降解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如石油和其他化学污染物。
它们将这些化学物质分解成无毒的分子,从而清理污染的土壤和水。
综上所述,微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
尽管微生物的体积很小,但它们对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一、微生物的生态功能1. 生物分解小节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了重要的分解功能。
它们可以分解有机废弃物、植物残渣和动物尸体,将这些有机物质分解为无机物质并释放出能量。
这个过程被称为生物分解,有助于保持环境的平衡。
例如,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落叶和植物残渣,将其转化为有机质和养分,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
2. 氮循环小节微生物在氮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氨或亚硝酸盐,并通过硝化作用形成硝酸盐。
同时,它们还可以将植物和动物的废物中的氨解除氨化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这个过程被称为硝化和脱氮作用,有助于维持氮循环的平衡。
3. 光合作用小节微生物中的一些细菌能够进行光合作用,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释放出氧气。
这些微生物被称为光合细菌,它们在深海等没有光照的湿地环境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光合作用不仅提供了光合细菌所在环境中微生物的生存需求,还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氧气,维持了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二、微生物的环境修复作用1. 油污修复小节由于石油开采和交通事故等原因,环境中经常出现油污。
微生物具有降解石油的能力,可以分解石油中的碳氢化合物,将其转化为无毒的无机物质。
这种微生物降解石油的过程被称为生物降解,它可以修复油污环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损害。
2. 污水处理小节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废物和细菌,需要通过处理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废物和细菌,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这个过程被称为生物处理,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水质得到改善。
三、微生物的维持生态平衡作用1. 微生物的竞争作用小节微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谈谈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谈谈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微生物,是指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无机体。
它们生活在环境中的各种角落,不仅是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体,更是最基础的生态环节之一。
微生物的存在与繁衍,对整个生态系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微生物不仅维持着生物圈中所有生命的生存,也对地球的大气、水、土壤、环境污染等等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方面探讨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一)微生物对大气的影响微生物对大气的影响不仅来自它们的生命过程,更源自它们产生的代谢产物。
微生物中大多数存在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等,都会影响大气中的温室效应。
其中,甲烷是一种强烈的温室气体,微生物中生产甲烷的菌株种类很多,包括甲烷菌、细菌、短梗菌等。
甲烷是一种有机气体,自然界中也存在相应的降解菌株。
但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甲烷排放量直线上升,导致大气中温室效应更加严峻。
(二)微生物对水的影响水环境中广泛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在水中生活着的微生物种类丰富,涵盖了单细胞和多细胞生物。
微生物在水中的代谢作用和产生的各种矿物质,对水体生物和环境污染具有巨大的影响。
其中,微生物从污泥中分解有机物、氨氮等,可降低水中的营养盐含量,对水体的防止富营养化和减缓水光合作用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水中的微生物也会因为受到污染,产生抗性与多样性,从而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和吸收能力有不同的贡献。
(三)微生物对土壤的影响土壤微生物是非常丰富和多样化的,由细菌、真菌、放线菌、阿米巴、叶绿体等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
它们在根际生态系统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菌株众多,可以为植物提供有机物质、氮素、钾、磷等养分,帮助植物生长。
另外,微生物能够针对特定的有机化合物或无机物进行解毒、降解和转化,促进了土壤环境的减轻,维持和协调整个生态系统平衡。
(四)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污染物的转化和降解两个方面。
微生物种类丰富,可以针对多种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对回收环保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生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微生物生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础、最古老的生命形式之一,其在自然环境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微生物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布、数量、相互作用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的学科。
微生物生态系统是由微生物群体、宿主生物和环境组成的复杂系统。
微生物在环境中与其他生物群体相互作用,对环境的质量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微生物群体的分布和数量微生物是自然界中速生速灭的生物,其数量和分布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
微生物栖息的地方包括土壤、水体、陆地和海洋以及各种宿主生物。
微生物数量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生物的细胞数量通常是以每升水或每克土壤中的细胞数计算的,范围为10至1000亿个细胞。
微生物数量越大,生态系统就越复杂和丰富。
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它们之间存在着竞争和合作。
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微生物在土壤中与根系相互作用,维持生机。
微生物通过共生生物作用,在土壤中与根系相互作用,形成一种高效的脱钾和脱磷能力。
微生物的生长和其他生物群体的生长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微生物所释放的营养物质对其他生物的生长的影响。
三、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许多重要过程的关键因素。
它们通过分解、腐败和能量传递等过程,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功能。
具体地说,微生物通过分解死亡植物和动物的有机物质,将其中的营养物质还原为无机盐,为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微生物在土壤中通过光合作用和硝化作用,将氮元素还原为无机氮,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营养。
微生物还通过生产大量的有机物质,例如酸、酶和黏合剂,改变土壤的物理特性,从而保护和丰富了土壤。
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不仅限于土壤中,它们在水体和大气中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功能和作用。
微生物在水体中通过脱氮作用和溶氧作用,维持水体中的氮循环和氧循环。
在大气中,微生物负责氮和碳的循环,其中一些微生物能够通过氧化作用将甲烷氧化为二氧化碳,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
微生物对环境的作用和生态效应

微生物对环境的作用和生态效应微生物是一类在环境中高度活跃的微小生物体。
它们可以生存在各种环境中,包括空气、水、表层土壤、深层土壤和水泥建筑物等等。
它们的生命活动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至关重要。
微生物对环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微生物对于土壤的贡献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多样性非常大。
微生物在土壤中起到了很多至关重要的功能。
它们可以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有机质、肥料和污染物,从而维护着土壤肥力;它们还可以在土壤中形成氮循环和磷循环,帮助植物吸收养分;它们还能改善土壤机械性能,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等等。
因此,微生物实际上是土壤的“调理师”。
二、微生物对于水资源的贡献微生物在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可以降解或去除污染物,从而保护水源,维持水质;微生物还能参与水中的循环过程,帮助恢复自然水循环;同时,许多微生物还被用于制备食品、饮料及工业材料等。
因此,微生物在水资源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三、微生物对于大气的贡献微生物可以在大气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它们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将大气中的杂质、细菌等进行过滤,并可以为植物提供全天候的营养。
同时,它们可以分解或利用有害气体,在大气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保洁作用,从而保护和维持大气环境的健康。
微生物对于人类甚至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人类使用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极其丰富的物种为饲料、食品工业、医药等方面带来了重要的价值,但是在这些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风险,例如病毒、细菌等可能对人体带来健康隐患。
我们需要不断地研究微生物的作用,及其适当管理,从而保持生态平衡,维持健康和繁荣。
综上所述,微生物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比以前更加注重微生物的研究,从而促进地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努力和贡献。
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及控制

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及控制微生物是一种极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生物,它们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个生态系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微生物在环境中造成很多有益的作用,但也会给环境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为了更好地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科学家们对微生物的生长、活动和演化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不断寻找控制微生物带来负面影响的方法。
微生物对环境的有益作用微生物在环境中有着重要的生态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有益的分解作用微生物能够分解污染物和生物质,使环境中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逐渐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进一步释放出大量的矿质元素,促进环境的循环利用。
这种分解作用不仅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食品和饲料工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贡献。
二、有益的固氮作用一些微生物可以通过固氮作用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可以被植物利用的氨、硝酸盐等形式,促进植物生长,维持自然界的氮平衡,从而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有益的产生作用微生物是生命之源,也是产生生命必需物质的重要来源。
它们可以分解生物质,释放出大量的营养物质,促进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发展。
控制微生物的负面影响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生长繁殖会给环境造成很多负面影响。
为了更好地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我们需要针对微生物的特性和环境条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化解微生物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一、防止微生物的繁殖有些微生物虽然起到环境中的分解作用,但是过度繁殖也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我们可以通过环境的改变来限制微生物繁殖,比如增加环境中的氧气浓度、增加温度等条件,使微生物无法继续繁殖。
二、通过化学的方式来控制微生物的生长我们可以使用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药品,对微生物进行有效地控制。
但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化学药品的副作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性比较大,不可过度使用。
三、通过生物的方式来控制微生物的生长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生物学的手段来控制微生物的繁殖,在环境中增加一些有益的微生物,使其竞争微生物资源,抑制其繁殖。
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与修复

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与修复微生物是指肉眼无法看到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虽小,却在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作用,又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同时,通过利用微生物进行环境修复,可以有效减轻环境污染的程度。
本文将从以上三个方面来探讨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与修复。
一、微生物对环境的正面影响1. 自然循环微生物参与了自然物质的循环,如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等。
它们能够分解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无机物质,为环境中的其他生物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
微生物在分解腐殖质的过程中,还能促进土壤酸碱平衡,维持良好的土壤结构。
2. 生态平衡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例如,细菌可以与根系共生,形成共生固氮作用,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氨,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
此外,微生物通过控制其他有害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3. 有益于人类微生物在医学、农业等领域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比如,制药工业中利用微生物合成抗生素、激素和抗癌药物,为医学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农业生产上,微生物可以制造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生物修复剂等,提高农作物产量,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微生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1. 疾病传播某些微生物可以作为病原体,引起人类和动物的传染病。
例如,细菌和病毒可以通过食物、水和空气传播,引发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
此外,有些微生物还会引起作物病害,造成农作物减产,给农业生产带来损失。
2. 环境污染微生物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例如,有些细菌和真菌可以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产生臭味和有毒物质。
此外,过度使用农药和抗生素也会导致微生物耐药性的增强,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风险。
三、利用微生物进行环境修复1. 生物降解微生物具有降解有机物质的能力,可以应用于土壤修复、废水处理和油污清除等方面。
通过注入适当的微生物菌种,可以促进有机物的降解和转化,还原污染物的浓度,达到环境修复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与它对环境的影响
摘要:在整个食物链中微生物对死亡的生物和被生物排出的有机物进行分解,死亡的生物和被生物排出的有机物相当分散能量和可用性较小,无法被大型生物使用,所以微生物对食物链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微生物自然环境
当前,由于环境污染,生态资源遭到破坏,农产品质量不断下降,残留污染物所带来的“瓜不甜、果不香、菜无味”等致病致癌物质的增多,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存,食品安全已成为日常生活中头等大事。
怎样生产出无污染无毒副作用的绿色无公害食品,已成为各方探讨的焦点。
传统种养殖方式受到新的挑战,微生物技术的应用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是时代的选择和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微生物是一类形体微小的单细胞或个体结构比较简单的多细胞,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中体积微小(小于1nm)结构简单、种类繁多的微小生物的统称,泛指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
分为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非细胞结构型微生物【、微生物的发现与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微生物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即经验微生物学时期(16世纪以前、实验微生物学时期(17-19世纪)和现代微生物学时期(20世纪以后)】。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一直与微生物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公元前三世纪时人们就感受到它们的存在并不知不觉的利用它们,我国悠久的酒文化的传承就是微生物的功劳。
随着
列文虎克第一台显微镜的面世,科学家的观察为微生物的存在提供了有力依据。
19世纪是近代微生物发展非常迅速的时期,法国科学家巴斯德首次指出细菌与人类生活、生命的关系,奠定了微生物学的理论基础,被称为现代微生物学之父。
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生物化学、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电子显微镜的问世,使微生物学研究从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新技术的运用使人们更加了解微生物,在新的领域有了更加广泛的运用。
微生物是把双刃剑微生物如同是一把双刃剑一样,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
极大的便利并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但是,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有时也是毁灭性的。
所以我们把它分为微生物分有益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
微生物对人类有益的方面
微生物能够维系自然界的生物链和新陈代谢微生物在生物链和物质循环中,也就是生态系统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微生物作为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最大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是整个生物圈中维持生态平衡不可缺少的部分。
,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是眼看不见,手摸不着,有生命的微小生物,只有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到。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每时每刻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研究和应用微生物技术有助于消除环境污染,增进人类健康。
还有土壤中还有一种叫中庸微生物,中庸微生物是墙头草,没有立场和观点,当有益微生物占主导地位时,它即转变为有益微生物。
EM、AM、CM等有效微生物均属有益微生物,是动植物和土壤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是土壤中的卫士和工程师,它们不断地分解着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如化肥的残留物质,农药的残毒及不能被植物根系直接吸收利用的其它物质。
没有微生物的不断增值和分解,动植物就很难生存。
Em有效微生物是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20世纪80年代初期研制的一种新型高科技复合微生物菌剂,由五科十属80多种有益微生物经过仔细筛选复合而成。
主要有光合菌、酵母菌、乳酸菌等,光合菌以土壤接受的光和热为能源,以根系的有机物或有害气体(硫化氢)为食饵,产生氨基酸、核酸等代谢物,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这些代谢物既可以直接被植物吸收,又可作为其它微生物繁殖活动的基质,提高植物的固氮能力。
乳酸菌有很强的杀菌力,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加剧有机物的腐败分解,减轻连作病害发生。
酵母菌分泌激素,能促进根系生长和细胞分裂,还可以为其它微生物繁殖提供所需的基食。
放线菌产生抗生素物质能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在和光合菌共生的条件下,放线菌的杀菌功效成倍提高,丝状菌对土壤中酯的生成有良好的作用,并有分解消除恶臭的效果。
光合菌、酵母菌、乳酸菌、放线菌等有益微生物在应用过程中各自发挥着自身作用,光合菌在其中起主导作用,是其它微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它们形成共存共荣的关系,抑制有害菌,增加有益菌,改善土壤环境,创造有利于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物质,阻碍抑制病害的发生。
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取决于土壤中的有
机物质的含量和肥沃状况,有机质越多,微生物繁殖越快,土壤越肥沃,植物越健壮,根系病害越少。
微生物技术在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广泛应用,应用面积最大的有巴西、泰国、日本、朝鲜等。
巴西用EM生物制剂治理了湖水的污染,朝鲜五分之四的农田应用EM生物技术解决了粮食问题。
我国已有三十多个省市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在研究和应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辛德惠先生指出:“生物技术在提高农业、牧业、林业、水产业的生产能力,治理环境,创造优化新环境,人的保健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潜力,EM技术必将对我国高产、优质、低耗、高效地发展农业、净化环境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方面做出难以估量的贡献!
1.常规现代农业的现状
1.1 长期以来,依赖化肥、激素,而且用量不断增加,有机肥用量逐年减少,污染严重。
据世农组织统计1950-1985年的35年世界化肥用量增加8.29倍,而谷物增产仅1.68倍,我国每年化肥总用量4000万吨,用量增长幅度很大,而谷物增产由原来每公斤化肥挽回20公斤粮食下降到现在每公斤化肥只能挽回45公斤粮食。
据有关资料报导我国氮肥的单季利用率仅30%,磷肥利用率10-20%,钾肥利用率35-50%,大部分挥发和随水流失,污染了江河湖泊和地下水。
氮磷钾比例不当造成土壤板结,保墒保肥能力降低,从而造成作物徒长,落花落果和耐贮性下降等。
另外还造成烧根、熏叶以及硝酸盐、亚硝酸盐等致病致癌物质在农产品中的积累。
有机肥用量逐年减少,1979年有机肥利用率40.5%,而到1997年有机肥利用率仅为19.6%。
19年间有机肥利用率下降21.9%。
专家指出,以生物肥料、生物有机肥和叶面肥为代表的新型肥料,其发展前景相当广阔。
1.2 滥用农药、抗生素等,农药残留不断增加。
我国每年农药总用量达50万吨,农药大量应用的结果杀伤了大量的天敌和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增多,病原菌增加,导致病害越来越重。
同时,由于杀伤了天敌,使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目前有360多种害虫对60多种农药产生了抗性。
病虫害越重,农药的喷洒次数和用量越增加,(有些菜农不吃自己种的菜)这样,农产品的残留不断上升,据科技人员从上市蔬菜中检查,1977年农药残留为36%,1998年上升为44%,1999年上升为54%,22年农药残留增加18%,和1977年相
比农药残留增加50%。
1.3 农产品质量下降,“瓜不甜、果不香、菜无味”是农药残留所致,现代疾病也越来越多。
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家通过广泛研究,发现抗生素在人体内的积累和抗药性的增加将会对人类的健康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不断增加,特别是叶菜类,硝酸盐,亚硝酸盐又是致癌物质,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农业的恶性循环直接制约着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农药化肥抗生素时代之后,将是一个崭新的微生物制剂应用时代,杨振宁先生曾说:“二十一世纪是微生物世纪”。
EM生物技术不仅是一种微生物,也不是只有某几种特定的微生物,而是将许多种类的有用微生物作为一个功能群体来应用。
微生物的作用很多,总结起来可有一下几点:
有害的作用:1.导致传染病的流行。
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
2.有些微生物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
当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们可用来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
(这点相当于上面所说的做为分解者)
3.微生物能够致病,能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
有益的作用:1.很多菌种的次级代谢产物是对人类疾病非常有用的抗生素。
如绿色丝状菌产生的青霉素。
2.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及各种酶制剂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等,并且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称为环保微生物。
3.由于微生物生长周期短,繁殖迅速等特点,被用于遗传育种上,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处了上面所说的之外,实际上还有很多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
【1】沈萍微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余丽人类与微生物云南保山;保安师专学报,2005年3月第24卷第2期
【3】王舰平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广东;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2011年10月【4】刘志恒现代微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