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电高分子1
高分子物理课程电子教案

高分子物理课程电子教案第一章:高分子物理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高分子的基本概念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特点理解高分子物理的研究内容和方法1.2 教学内容高分子的定义和基本概念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特点高分子物理的研究内容和方法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关系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结合实例和案例分析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特点通过实验演示高分子物理的研究方法和原理1.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课后作业和练习题实验报告和分析第二章:高分子链的结构与运动2.1 教学目标了解高分子链的结构特点掌握高分子链的运动方式和动力学行为理解高分子链的构象和统计分布2.2 教学内容高分子链的结构特点和构象高分子链的运动方式和动力学行为高分子链的统计分布和相变现象2.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结合数学模型和物理图像分析高分子链的运动行为通过实验观察高分子链的构象变化和相变现象2.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课后作业和练习题实验报告和分析第三章: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3.1 教学目标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特点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和断裂行为理解高分子材料的粘弹性行为和疲劳性能3.2 教学内容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特点和测试方法高分子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和断裂行为高分子材料的粘弹性行为和疲劳性能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结合实验数据和图像分析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特点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理解高分子材料的粘弹性行为和疲劳性能3.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课后作业和练习题实验报告和分析第四章:高分子材料的热性能4.1 教学目标了解高分子材料的热性能特点掌握高分子材料的熔融行为和热稳定性理解高分子材料的热膨胀和导热性能4.2 教学内容高分子材料的热性能特点和测试方法高分子材料的熔融行为和热稳定性高分子材料的热膨胀和导热性能4.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结合实验数据和图像分析高分子材料的热性能特点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理解高分子材料的热膨胀和导热性能课堂提问和讨论课后作业和练习题实验报告和分析第五章:高分子材料的电性能5.1 教学目标了解高分子材料的电性能特点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导电性和绝缘性理解高分子材料的电荷注入和电荷传输5.2 教学内容高分子材料的电性能特点和测试方法高分子材料的导电性和绝缘性高分子材料的电荷注入和电荷传输5.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结合实验数据和图像分析高分子材料的电性能特点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理解高分子材料的电荷注入和电荷传输5.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课后作业和练习题实验报告和分析第六章:高分子材料的溶液性质了解高分子材料在溶液中的溶解行为掌握高分子材料的溶液性质和溶液模型理解高分子材料溶液的相行为和溶液理论6.2 教学内容高分子材料在溶液中的溶解行为和相行为高分子材料的溶液性质和溶液模型高分子材料溶液的粘度和流变性质6.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结合实验数据和图像分析高分子材料的溶液性质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理解高分子材料溶液的粘度和流变性质6.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课后作业和练习题实验报告和分析第七章:高分子材料的界面性质7.1 教学目标了解高分子材料在不同界面上的行为掌握高分子材料界面性质的表征方法理解高分子材料在界面上的相互作用和功能化7.2 教学内容高分子材料在不同界面上的行为和相互作用高分子材料界面性质的表征方法和技术高分子材料界面功能化和应用7.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结合实验数据和图像分析高分子材料界面的性质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理解高分子材料界面的功能化和应用7.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课后作业和练习题实验报告和分析第八章:高分子材料的光学性能8.1 教学目标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光学性能特点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光吸收和发射行为理解高分子材料的光化学反应和光物理过程8.2 教学内容高分子材料的光学性能特点和测试方法高分子材料的光吸收和发射行为高分子材料的光化学反应和光物理过程8.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结合实验数据和图像分析高分子材料的光学性能特点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理解高分子材料的光化学反应和光物理过程8.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课后作业和练习题实验报告和分析第九章:高分子材料的环境稳定性和可持续性9.1 教学目标了解高分子材料的环境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重要性掌握高分子材料的环境稳定性和降解行为理解高分子材料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影响评估9.2 教学内容高分子材料的环境稳定性和降解行为高分子材料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影响评估高分子材料的生物降解和回收利用9.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结合实验数据和图像分析高分子材料的环境稳定性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理解高分子材料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影响评估9.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课后作业和练习题实验报告和分析第十章: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和未来发展10.1 教学目标了解高分子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功能化和智能化理解高分子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10.2 教学内容高分子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实例高分子材料的功能化和智能化技术高分子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10.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结合实例和案例分析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和功能化通过讨论和思考题引导学生理解高分子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10.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课后作业和练习题思考题和研究报告重点和难点解析1. 高分子链的结构与运动:理解高分子链的结构特点,掌握高分子链的运动方式和动力学行为,以及高分子链的统计分布和构象。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板书]缩聚反应的特点:
1、缩聚反应的单体往往是具有双官能团(如—OH、—COOH、—NH2、—X及活泼氢原子等)或多官能团的小分子;
2、缩聚反应生成聚合物的同时,还有小分子副产物(如H2O、NH3、HCl等)生成;
单体名称
单体结构简式聚合物乙烯来自CH2=CH2丙烯
CH2=CHCH3
氯乙烯
CH2=CHCl
丙烯腈
CH2=CHCN
丙烯酸
CH2=CHCOOH
醋酸乙烯酯
CH3COOCH=CH2
丁二烯
CH2=CH—CH=CH2
乙炔
HC≡CH
[学生讨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述能进行加聚反应的单体,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特征?加聚反应的特点是什么?
[讲] 和 ,方法是:在寻找单体是时,先看它的链节结构,分析它是通过哪一类有机化学反应缩合的;然后根据缩合反应中断键和成键的特点,逆向分析寻找单体。
[投影小结]缩聚反应小结:
(1)方括号外侧写链节余下的端基原子(或端基原子团)
(2)由一种单体缩聚时,生成小分子的物质的量应为(n-1)
(3)由两种单体缩聚时,生成小分子的物质的量应为(2n-1)
第五章 第一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1)
教学
目
的
知识能
能举例说明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过程
了解高分子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掌握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原理,人类是可以通过有机合成不断合成原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从而为不断提高人类生活水平提供物质基础。
人教版初中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五章《合成高分子》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下列塑料的合成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与其它三种不同的是A.聚乙炔塑料B.聚氯乙烯塑料C.酚醛塑料D.聚苯乙烯塑料答案:C【分析】根据加聚和缩聚反应的特点进行判断反应类型,或者用生成物的种类判断,或者用单体的官能团判断能发生的反应类型。
解析:A.聚乙炔是由乙炔发生加聚反应合成;B.聚氯乙烯塑料是由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合成;C.酚醛塑料是由苯酚和甲醛发生缩聚反应合成;D.聚苯乙烯塑料是由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合成;故不同的反应类型是缩聚反应,故选答案C。
【点睛】根据反应单体的官能团判断反应类型。
2.乳酸的结构简式为,在一定条件下,得到聚乳酸(PL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mol乳酸分子与Na充分反应,可产生1molH2B.PLA的链节为C.PLA可以被微生物降解为CO2和H2O,是公认的环保材料D.PLA通常是在乳酸杆菌作用下由淀粉发酵转化为乳酸,再将乳酸加聚制得答案:D解析:A.由乳酸的结构简式可知,1mol乳酸含有1mol羧基和1mol羟基,故1mol乳酸分子与Na充分反应,可产生1molH2,A正确;B.乳酸生成聚乳酸是发生酯化反应缩聚而成,酯化反应的机理为酸脱羟基醇脱氢,故PLA的链节为,B正确;C.PLA为聚乳酸,分子中含有C、H、O三种元素,含酯基,故可先降解为乳酸,再可以被微生物降解为CO2和H2O,是公认的环保材料,C正确;D.PLA通常是在乳酸杆菌作用下由淀粉发酵转化为乳酸,乳酸形成聚乳酸是缩聚反应,而不是加聚反应,D错误;故答案为: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聚碳酸酯可通过缩聚反应制得B.合成高聚物的单体一共有三种C.的单体不能发生银镜反应D.1 mol最多与7 mol H2加成答案:A解析:A.聚碳酸酯可通过缩聚反应制得,A正确;B.合成高聚物的单体一共有2种,单体为:CH2=CH-CH=CH2和,故B错误;C.合成酚醛树脂的单体为苯酚和甲醛,甲醛能发生银镜反应,C错误;D.1 mol,一个链节与7 个H2发生加成,1mol中含有n mol链节,需要7n mol H2,D错误;故选A。
功能高分子导电高分子

第五章 导电高分子
1.3.2 复合型导电高分子 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是在本身不具备导电性的 高分子材料中掺混入大量导电物质,如炭黑、金 属粉、箔等,通过分散复合、层积复合、表面复 合等方法构成的复合材料,其中以分散复合最为 常用。
第五章 导电高分子
与结构型导电高分子不同,在复合型导电高分 子中,高分子材料本身并不具备导电性,只充当了 粘合剂的角色。导电性是通过混合在其中的导电性 的物质如炭黑、金属粉末等获得的。由于它们制备 方便,有较强的实用性,因此在结构型导电高分子 尚有许多技术问题没有解决的今天,人们对它们有 着极大的兴趣。复合型导电高分子用作导电橡胶、 导电涂料、导电粘合剂、电磁波屏蔽材料和抗静电 材料,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导电高分子 (Conducting Polymers)
本章主要内容
一、前言 二、导电高聚物的定义,分类 三、导电高聚物的导电机理
四、导电高聚物的应用
一、前言
1
2 3
绝缘体
半导体 导体 超导体
< 10-10
按电学性能分类
10-10~102
>102
4
电导率 , s/cm (西门子/厘米) 通常,聚合物材料属于绝缘体范畴。
座右铭:去冒险吧
麦克迪尔米德小传 (Alan G. MacDiarmid,1929~)
1927年生于新西兰。 曾就读于新西兰大学、美国 威斯康星大学以及英国剑桥 大学。 1955年开始在宾夕法尼亚大 学任教。 1973年开始研究导电高分子 2000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发表过六百多篇学术论文 拥有二十项专利技术
2、导电高分子的发现
1970’s
1971 1862 1916 1957 1967 1968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第5章第2节 通用高分子材料练习下学期(解析版)

第五章合成高分子第二节高分子材料第1课时通用高分子材料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油脂和维生素均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 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并称三大有机合成材料C. 糖类的组成均可表示为,且均有甜味D. 葡萄糖溶液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答案】B【解析】A.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错误;B.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并称三大有机合成材料,正确;C.部分糖的组成不能用表示,淀粉和纤维素没有甜味,错误;D.葡萄糖溶液不属于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错误。
故选B。
2.以现代石油化工为基础的三大合成材料是合成氨塑料合成盐酸合成橡胶合成尿素合成纤维合成洗涤剂A. B. C. D.【答案】B【解析】略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烃分子中所含碳氢键数目一定为偶数B. 塑料、橡胶和纤维都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C. 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其褪色原理相同D. 淀粉、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答案】A【解析】A.烃分子中的氢原子个数一定为偶数,烃分子中所含碳氢键数目一定为偶数,A项正确;B.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都是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而天然橡胶、天然纤维不是合成高分子材料,B项错误;C.烯烃使溴水褪色的原理是加成反应,苯使溴水褪色的原理是萃取,二者原理不同,C项错误;D.葡萄糖为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D项错误。
故选A。
4.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铜和铁都是热和电的良导体B. 棉纱和蚕丝都属于合成纤维C. 玻璃和光导纤维都是硅酸盐材料D. 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都可制成食品保鲜膜【答案】A【解析】A、金属的通性为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铜和铁均为金属单质,故A正确;B、棉纱的成分主要为纤维素,蚕丝的成分为蛋白质,故B错误;C、玻璃是三大传统硅酸盐产品之一,光导纤维的成分为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不属于硅酸盐,故C错误;D、聚乙烯可以做食品保鲜膜,聚氯乙烯在较高温度下,如50度左右就会慢慢地分解出有害气体,5.有机化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5教案:第5章 第2节 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Word版含答案

第二节 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1.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基本性质,体会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2.了解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重点)3.进一步熟练掌握高分子单体与高分子之间的互推技能、加聚、缩聚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塑料[基础·初探]1.高分子材料的分类 高 分 子 材 料⎩⎪⎪⎪⎨⎪⎪⎪⎧按性质和用途⎩⎪⎨⎪⎧合成高分子材料,如三大合成材料、黏合剂等功能高分子材料,如医用高分子 材料等复合材料,如玻璃钢按碳骨架结构⎩⎪⎨⎪⎧线型高分子支链型高分子体型高分子按受热时性状⎩⎪⎨⎪⎧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热固性高分子材料2.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线型高分子体型(网状)高分子结构分子中的原子以共价键相互联结,构成一条很长的卷曲状态的“链”分子链与分子链之间还有许多共价键交联起来,形成三维空间的网状结构溶解性 能缓慢溶解于适当溶剂很难溶解,但往往有一定程度的胀大性能具有热塑性,无固定熔点具有热固性,受热不熔化特性强度大、可拉丝、吹薄膜、绝缘性好强度大、绝缘性好,有可塑性常见物质聚乙烯、聚氯乙烯、天然橡胶酚醛树脂、硫化橡胶3.塑料(1)成分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即合成树脂。
(2)分类(3)几种常见的塑料名称结构简式单体性能用途聚乙烯CH2—CH2CH2===CH2机械强度好、电绝缘性好、耐化学腐蚀、质轻、无毒、耐油性差、易老化饮料纸盒涂层、导线绝缘层、薄膜、包装桶等聚氯乙烯CH2===CHCl机械强度好、电绝缘性好、耐化学腐蚀、耐水、有毒排水管、凉鞋、雨衣、化工厂容器贮槽酚醛塑料绝缘性好、耐热、抗酸可作电工器材、汽车部件、涂料、日常用品等有机玻璃透光性好、质轻、耐水、耐酸、耐碱、抗霉、易加工、耐磨性较差可制飞机、汽车用玻璃、光学仪器、医疗器械等高压聚乙烯低压聚乙烯合成条件150 MPa~300 MPa,170 ℃~200 ℃,引发剂低压,催化剂高分子链较短较长相对分子质量较低较高密度较低较高1.关于塑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聚乙烯塑料的单体是乙烯,所以聚乙烯塑料是纯净物B.塑料不都是经过人工合成制成的C.酚醛树脂塑料可以用作绝缘和隔热材料D.只有热塑性高分子材料才可能是塑料2.食品保鲜膜按材质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等。
高中化学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第二节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课件新人教版选修

刷基础
2.下列有关线型高分子和体型高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线型高分子是由许多链节相互连接成链状,通常不具有或很少具有支链,而体型高分 子则是长链跟长链之间产生交联 B.线型高分子通常具有热塑性,而体型高分子通常具有热固性 C.线型高分子可在适当溶剂中溶解,而体型高分子通常很难溶解在任何溶剂中 D.体型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比线型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
解析
线型结构的聚乙烯加热可熔融,是热塑性材料,A项正确;用氨水催化生成的酚醛树脂为网 状结构,一般不被任何溶剂溶解,B项正确;加入交联剂会生成具有网状结构的树脂,可提 高其性能,C项正确;合成洗涤剂不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三大合成材料还包括合成橡胶,D 项错误。
第二节 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刷基础
13.关于下列三种常见高分子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解析 尼龙-66是HOOC(CH2)4COOH和H2N(CH2)6NH2通过成肽反应缩聚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分子中含有肽键,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故C错误。
第二节 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刷基础
8.近年来,由于石油价格不断上涨,以煤为原料制备一些化工产品的前景又被看好。如 图是以烃A为原料生产人造羊毛的合成路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合成人造羊毛的反应属于缩聚反应 B.A生成C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C.A生成D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D.烃A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解析
第二节 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刷基础
题型3 合成橡胶
9.[河北秦皇岛一中2018高二月考]橡胶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一般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
橡胶两类。丁苯橡胶是合成橡胶的一种,其结构简式为
解析
A项,酚醛树脂是苯酚和甲醛缩聚得到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不符合题意;B项,二氧化硅 是无机化合物,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符合题意;C项,聚酯纤维是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 缩聚得到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不符合题意;D项,聚丙烯酸钠是丙烯酸用氢氧化钠中和后 聚合得到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聚合物的电性能及导电高分子材料

3、频率
频率和温度与力学松弛相似: T升高, 增大
ε0 ε
T1 T2
ε∞
T2 > T1
ω2 >ω1
ε
ω1
ω2
lg
δ
T1
lg
T2
δ
ω1
ω2
ωmax
ω′max
(a)ω
Tmax
T′max
(b) T
图10-2介电系数和介电损耗与频率(a)及温度(b)的关系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应用
(1)聚合物作电工绝缘材料、电缆包皮、护套或 电容器介质材料:介电损耗越小越好。否则,不仅 消耗较多电能,还会引起材料本身发热,加速材料 老化破坏,引发事故。
(2)需要利用介电损耗进行聚合物高频干燥、塑 料薄膜高频焊接或大型聚合物制件高频热处理时, 则要求材料有较大的值。
高分子的极性
键的极性用键矩表示。分子极性用偶极矩表示,偶极矩 等于分子中所有键矩的矢量和。偶极矩(μ)的单位是德拜 (D)。μ越大,极性越大。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高分子的极性
高分子的极性:一方面同化学键的极性有关,另一方面 要受分子结构对称性的限制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影响聚合物介电性能的因素
高分子材料的介电性能首先与材料的极性有关。这 是因为在几种介质极化形式中,偶极子的取向极化 偶极矩最大,影响最显著。 决定聚合物介电损耗大小的内在因素: ①分子极性大小和极性基团的密度 ② 极性基团的可动性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2
CH
CH2
CH
CH2
高温焦化
脱氢
C C
CH
C C
CH C C N
33
N
将溴代基团引入聚丙烯腈,可制得易于热裂 解环化的共聚丙烯腈。这种溴代基团在热裂 解时起催化作用,加速聚丙烯腈的环化,提 高热裂解产物的得率。 聚乙烯醇、聚酰亚胺经热裂解后都可得到类 似的导电高分子
●共轭聚合物的掺杂浓度可以很高,最高可达每个链
节0.1个掺杂剂分子。 ● 随掺杂量的增加,电导率可由半导体区增至金属
前者有气相掺杂、液相掺 杂、电化学掺杂、光引发 掺杂等
化学法 掺杂的方法 物理法
离子注入法等
掺杂剂有很多种类型,下面是一些主要品种。
21
(1) 电子受体 卤素:Cl2,Br2,I2,ICl,ICI3,IBr,IF5 路易氏酸:PF5,As,SbF5,BF3,BCI3,BBr3, SO3 质子酸:HF,HCl,HNO3,H2SO4,HCIO4, FSO3H,ClSO3H,CFSO3H 过渡金属卤化物:TaF5,WFs,BiF5,TiCl4,ZrCl4, MoCl5,FeCl3 过渡金属化合物:AgClO3,AgBF4,H2IrCl6, La(NO3)3,Ce(NO3)3 有机化合物;四氰基乙烯(TCNE),四氰代二次甲 基苯醌(TCNQ),四氯对苯醌、二氯二氰代苯醌 (DDQ)
第五章 导电高分子
1. 概述 1.1 导电高分子的基本概念
发现掺杂聚乙炔具有金 属导电特性。打破了高 分子仅为绝缘体的传统 观念,而且为低维固体 电子学和分子电子学的 建立打下基础,而具有 重要的科学意义。上述 三位科学家因此分享 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
黑格小传 麦克迪尔米德小传 白川英树小传
1
导电高分子
在聚乙炔中添加碘或五氧化砷等电子受体, 由于聚乙炔的π电子向受体转移,电导率 可增至104Ω-1· cm-1,达到金属导电的水 平。另一方面,由于聚乙炔的电子亲和力 很大,也可以从作为电子给体的碱金属接 受电子而使电导率上升。这种因添加了电 子受体或电子给体而提高电导率的方法称 为“掺杂”。
例如:
20
22
(2) 电子给体 碱金属:Li,Na,K,Rb,Cs。 电化学掺杂剂:R4N+,R4P+(R= CH3,C6H5等)。 如果用Px表示共轭聚合物,P表示共轭聚合物的基本 结构单元(如聚乙炔分子链中的-CH=),A和D 分别表示电子受体和电子给予体,则掺杂可用下述 电荷转移反应式来表示:
23
电子受体或电子给体分别接受或给出一个电子变成负 离子A-或正离子D+,但共轭聚合物中每个链节(P)却 仅有y(y≤0.1)个电子发生了迁移。这种部分电荷转移 是共轭聚合物出现高导电性的极重要因素。从图5—3、 图5—4可见,当聚乙炔中掺杂剂含量y从0增加到0.01时, 其电导率增加了7个数量级,电导活化能则急剧下降。
29
图5—6 电导率与掺杂剂量的关系
30
若将掺杂后的聚 乙炔暴露在空气 中,其电导率随 时间的延长而明 显下降
例如电导率为104Ω-1· cm-1的聚乙炔, 在空气中存放一个月,电导率降至 103Ω-1· cm-1。但若在聚乙炔表面涂 上一层聚对二甲苯,则电导率的降 低程度可大大减缓。
聚乙炔是高度共轭的刚性聚合物,不溶不熔, 加工十分困难,也是限制其应用的—个因素。 可溶性导电聚乙炔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9
技术问题
大多数结构型导电高分子在空气中不
稳定,导电性随时间明显衰减。导电 高分子的加工性往往不够好,也限制 了它们的应用
10
1.3.2 复合型导电高分子
具有超导性的金属和合金,都 只有在超低温度下或超高压力 是在本身不具备导电性的高分子材料中掺混入 下才能转变为超导体。因此, 大量导电物质,如炭黑、金属粉、箔等,通过分 研制具有较高临界超导温度的 散复合、层积复合、表面复合等方法构成的复合 超导体是人们关切的研究课题。 材料,其中以分散复合最为常用。
I NqS
v E
(5—5)
而载流子的迁移速度ν通常与外加电场强度E成正比:
(5—6)
式中,比例常数μ为载流子的迁移率,是单位场强下 载流子的迁移速度,单位为(cm2· V-1· s-1)
5
由:
I G V
S G d
( 5 —2 ) ( 5 —4 ) ( 5 —5 ) ( 5 —6 )
无阻共轭:指共轭链 分子轨道上不存在 “缺陷”,整个共轭 链的π电子离城不受响。 因此,这类聚合物是 较好的导电材料或半 导体材料。
17
第五章 导电高分子
聚烷基乙炔 σ=10-15~10-10Ω-1· cm-1
R R R R R
脱氯化氢PVC σ=10-12~10-9Ω-1· cm-1
Cl Cl
18
聚乙炔 顺式:σ=10-7Ω-1· cm-1 反式:σ=10-3Ω-1· cm-1 聚苯撑 σ=10-3Ω-1· cm-1 聚并苯
CH
CH
CH
CH
σ=10-4Ω-1· cm-1
热解聚丙烯腈 σ=10-1Ω-1· cm-1
N
N
N
N
N
19
2.2.2 共轭聚合物的掺杂及导电性
共轭聚合物的能隙很小,电子亲和力很大,这表明它 容易与适当的电子受体或电子给体发生电荷转移。
4
其中高分子电解质是以离子传导为主,
其余三类聚合物都是以电子传导为主的。
14
2.1 共轭聚合物的电子导电 2.1.1 共轭体系的导电机理
共轭聚合物
是指分子主链中碳—碳单键 和双键交替排列的聚合物
典型代表是聚乙炔:-CH = CH- 由于分子中双键的π电子的非定域性,这类聚合 物大都表现出一定的导电性。
是由具有共轭π键的高 分子经化学或电化学 “掺杂”使其由绝缘体 转变为导体的一类高分 子材料
导电高分子结构特征
1:
高分子链
2:
由“掺杂”而引 入的一价对阴离 子(p型掺杂) 或对阳离子(n 型掺杂)。
导电高分子特点 1: 具有由于掺杂而带来 的金属特性(高电导 率)和半导体(p和n 型) 2: 具有高分子结构的可 分子设计性,可加工 性和密度小等特点。
24
第五章 导电高分子
图5—3 聚乙炔电导率与图 掺杂剂浓度的关系
5—4 聚乙炔电导活化能 与掺杂剂浓度的关系
25
2.2.3 典型的共轭聚合物
下面介绍几种典型的共轭聚合物。
聚乙炔
由乙炔在钛酸正丁酯—三乙基铝[Ti(OC4H9)—AlEt3] 为催化剂、甲苯为溶液的体系中催化聚合而成;当 催化剂浓度较高时,可制得固体聚乙炔。而催化剂 浓度较低时,可制得聚乙炔凝胶,这种凝胶可纺丝 制成纤维。 聚乙炔有顺式和反式两种异构体。在150℃左右加热 或用化学、电化学方法能将顺式聚乙炔转化成热力 学上更稳定的反式聚乙炔。
7
1.3 导电高分子的类型
按照材料的结构与组成,可分成导电高分子。
1.3.1 结构型导电高分子
结构型导电高分子本身具有“固有”的导电性,
由聚合物结构提供导电载流子(包括电子、离子 或空穴)。这类聚合物经掺杂后,电导率可大幅 度提高,其中有些甚至可达到金属的导电水平。
(5—7)
I NqS
v E
得:
Nq
n
当材料中存在n种载流子时,电导率可表示为:
N i qi i
i 1
(5—8)
6
由此可见,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是表征材料导电性的微观物理量。
表5—1 材料导电率范围
材料 绝缘体 半导体 导 体 超导体 电导率 /Ω1· cm-1 <10-10 10-10~102 102~108 >108 典 型 代 表 石英、聚乙烯、聚苯乙烯、 聚四氟乙烯 硅、锗、聚乙炔 汞、银、铜、石墨 铌(9.2 K)、铌铝锗合金 (23.3K)、聚氮硫(0.26 K)
34
3
材料的导电性是由于 物质内部存在的带电 粒子的移动引起的
带电粒子可以是正、 负离子,也可以是 电子或空穴,统称 为载流子
载流子在外加电 场作用下 沿电场 方向运动, 就形 成电流
材料导电性的 好坏
物质所含的载流 子数目及其运动 速度
4
假定在一截面积为S、长为l的长方体中,载流 子的浓度(单位体积中载流子数目)为N,每 个载流子所带的电荷量为q。载流子在外加电场 E作用下,沿电场方向运动速度(迁移速度) 为ν,则单位时间流过长方体的电流为:
12
2. 结构型导电高分子
电子导电 结构型导 电高分子 离子传导
许多情况下,高分子的导电是由这两种导电形
式共同引起的。如测得尼龙-66在120℃以上的 导电就是电子导电和离子导电的共同结果。
13
一般认为,四类聚合物具有导电性:
1 2 3
高分子电解质 共轭体系聚合物
电荷转移络合物
金属有机螯合物
31
聚苯硫醚(PPS)
聚苯硫醚是由二氯苯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与硫化钠 反应制得的。
n Cl Cl nNa2S S n 2nNaCl
PPS是一种具有较高热稳定性和优良耐化学腐蚀 性以及良好机械性能的热塑性材料,既可模塑, 又可溶于溶剂,加工性能良好。纯净的聚苯硫醚 是优良的绝缘体,电导率仅为10-15~10-16Ω1· cm-1。但经AsF5掺杂后,电导率可高达 2×102Ω-1· cm-1。
32
热解聚丙烯腈
本身具有较高导电性的材料,不经掺杂的电导率 就达10-1Ω-1· cm-1 由聚丙烯腈热解制得的导电纤维,称为黑色奥纶 (Black Orlon)。聚丙烯腈热解反应式为:
CH C
如果将上述产物进一步热裂解至氮 C C 完全消失,可得到电导率高达 10ΩN N N 1· cm-1的高抗张碳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