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中间接头检查测温记录测温
测温记录表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测温记录表
时间
温度
时间
温度
时间
温度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输电设备红外检测技术管理标准1

输电设备红外检测技术管理标准1 总则本规范规定了电气设备红外检测和诊断工作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要求及过热缺陷的判别方法。
适用于输电设备的红外检测工作。
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电压等级输电线路中具有电流、电压致热效应或其他致热效应的设备,包括导线耐张跳线压接管、并沟线夹、安普线夹、预绞丝、导线中间接头、电缆接头及电缆环流等。
3 定义3.1 相对温差:两个对应测点之间的温差与其中较热点的温升之比的百分数。
Δt =(τ1-τ2)/τ1=(T1-T2)/(T1-T)式中:τ1和T1——发热点的温升和温度;τ2和T2——正常相所对应点的温升和温度;T——环境参照体的温度。
3.2 环境温度参照体用来采集环境温度的物体叫环境温度参照体。
它不一定具有当时的真实环境温度,但具有与被测物相似的物理属性,并与被测物处于相似的环境之中。
3.3 一般检测一般检测对环境的要求比较低,应用红外检测仪器对被检测设备进行大面积扫描,主要检测电流致热引起的发热,用于监测设备的整体发热状况。
3.4精确检测对检测的环境要求较高,特别要消除风速和其他热辐射的影响,主要检测电压致热引起的内部缺陷,用于对设备的故障的精确判断。
3.5电压致热设备:电压作用引起的设备的发热。
3.6电流致热设备电流作用引起的设备的发热。
3.7便携式红外热像仪仪器性能指标较高,操作简便,像素丰富,图像稳定,需使用仪器目镜,具有较高的温度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分析软件丰富,适合对设备的精确检测。
3.8手持式红外热像仪仪器性能指标满足要求,操作简单,图像稳定、清晰,适合对设备的一般检测。
4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范的条文。
本规范实施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1022-1999《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5 红外工作的管理职责红外检测工作应纳入各级技术监督和输变电运行的管理范围,并实行分层管理,各负其职。
温度检查记录

0~100
PT100
350
350
500
108.95
合格
注:1.开关型号、报警/连锁动作、调节阀确认栏填正常或不正常.2.LL L H HH M等报警/连锁实测值可填入其他栏,例:M1.25.调试结果填合格或不合格
备注:
建设/监理单位
总承包单位
施工单位
专业工程师:
日期:年月日
专业工程师:
日期:年月日
施工单位
专业工程师:
日期:年月日
专业工程师:
日期:年月日
调校人:
质量检查员:
专业工程师:
日期:年月日
SH/T3543—G618
测温仪表检查记录
工程名称:建元焦炉煤气制26万吨/年乙二醇项目
单元名称:加氢A单元(00904A)
标准仪表名称/编号/精度
环境温度:23℃
名称
位号
型号
生产厂家
出厂编号
精确度(级)
绝缘(MΩ)
导通电阻(Ω)
检查结果
设计
实测
多点热电偶
TZE-33004
工业1级
0~450
K
/
/
500
/
合格
以下空白
注:1.开关型号、报警/连锁动作、调节阀确认栏填正常或不正常.2.LL L H HH M等报警/连锁实测值可填入其他栏,例:M1.25.调试结果填合格或不合格
备注:
建设/监理单位
总承包单位
位号
型号
生产厂家
出厂编号
精确度(级)
测量范围(℃)
分度号
套管长度(mm)
绝缘(MΩ)
导通电阻(Ω)
检查结果
设计
设备测温管理制度

设备测温管理制度一、为了使电气设备在正常发热范围内安全运行,及时发现设备隐患,防患于未然,杜绝因设备发热造成停电事故,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测温类型:计划普测、重点测温。
三、测温周期 .(1). 计划普测:变电和出线电缆头(首段)每季不少于一次。
线路和出线电缆头(末端)接头每半年不少于一次;(2). 重点测温:根据运行方式和设备变化安排测温时间,按以下原则掌握:a. 长期大负荷的设备应增加测温次数。
b. 设备负荷有明显增大时,根据需要安排测温。
c. 设备存在异常情况,需要进一步分析鉴定。
d. 上级有明确要求时,如:保电等。
e. 新建、改扩建的电气设备在其带负荷后应进行一次测温,大修或试验后的设备必要时。
f. 遇有较大范围设备停电(如变压器、母线停电等),酌情安排对将要停电设备进行测温。
四、测温范围1. 所有一次设备导流裸露接头、所内二次重点设备接头、长期运行的主变风冷回路接头等。
2. 具备测量设备内部温度条件的,应对设备内部进行测温。
如:避雷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耦合电容器、设备套管等。
五、测温时,应按以下要求进行设备接点测温工作。
1、测温用红外成像仪应专人专柜妥善保存于阴凉干燥处,按值移交,定期对红外成像仪进行检查,不得随意拆动,确保测温数据准确。
2、测温工作必须由部门组织,由专责人操作测温仪进行测温。
3、设备接点测温规定时间为每季度末28日前进行。
4、设备接点测温主要针对电气设备上各个连接处、铜铝过渡处、负荷密集点等容易发热的地方,点测时应从各方位进行,确定温度最高点。
5、测温过程中应保持与带电设备和安全距离不得超过《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所规定安全距离的规定。
6、测温过程中如果发现有超过当地环境温度30摄氏度以上的设备部件时,应将此发热部件定为设备缺陷,记入《变电设备缺陷记录本》中,并按有关要求上报部门、生产部、调度,并由生产部及时安排处理。
7、如果使用中的红外成像仪发生故障,而值班人员又无法处理,不能正常测温时,应将此情况及时报生产部设备主管。
电缆状态评价表

1)试验频率: 30HZ-300HZ
2)试验电压:2U0 3)加压时间:5min
1)推荐使用 45HZ-65HZ 使用频率
2)耐压前后测量绝缘 电阻
接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电阻
4年
测试
不大于 10Ω
电缆线路诊断性试验项目表 28
诊断性试 验项目
要求
说明
相位检查
与电网相位一致
电缆外护 套、内衬层 绝缘电阻
测试
铜屏蔽层 电阻和导 体电阻比 (RP/RX)
电缆井 环境
电缆管 沟环境
实际情况酌情扣分
满足设计要求;
一般要求电缆接
头采用防火涂料 进行表面阻燃处 理;相邻电缆上
措施不完善扣 20 分无措施扣 40 分
绕包阻燃带或刷
防火涂料
中间头无明显破 中间头有明显破损痕迹扣 40
损
分其他视实际情况酌情扣分
Kt= M3=m3KfKt=
部件评价:
连接牢固,接地 良好。引下线截
5
价报告
2)根据电缆线路状态评价评分表进行电缆线路状态评价
3)填写切实可行的班组检修建议
6
卷面要求
卷面整洁、格式正确不零乱、所写字迹清晰
7
合计
满分
扣分标准
扣分原因 扣分 得分
1)未进行电缆本体评价评分扣 5 分 5 2)评价评分不正确每项扣 1 分
1)未进行电缆终端评价评分扣 5 分 5 2)评价评分不正确每项扣 1 分
14
3.1
相位检查
与电网相位一致
1)未进行相位检查扣 3 分 3 2)未判断相位检查是否正确扣 1 分
3.2
电缆外护套、内衬层绝 缘电阻测试
高压配电室电气设备巡视检查制度

五、高压配电室电气设备巡视检查制度一、电气设备的巡视检查制度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值班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处理,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配电室的值班和维修人员,应每两小时对设备巡视一次,巡视时只许在遮栏外面,不得对设备进行任何工作,平时可单独一人巡视。
雷雨天气应增加巡视次数,且应由两人以上参加巡视。
三、对电抗器、带电发热器件、大电流导线连接部分要在安全测试距离以外进行巡视、测温,并做好记录。
四、在过负荷的情况下,除及时向调度汇报外,还应增加检查次数,时刻观察设备运行情况,并做好记录。
五、每次接班前应认真对继电保护装置及微机监测系统进行检查,发现异常应及时排除。
六、直流系统应检查其绝缘电阻是否良好,监测系统工作是否正常,一般情况下不准停直流电源。
六、红外线测温制度一、时间要求:每周动力车间、维修车间应对所属电气设备及导线重要连接点进行一次测温。
二、测温对象1、对高、低压配电室运行设备的高、低压配电柜所有刀闸接触处,断路器和螺丝连接处应进行测温。
2、对所有运行中的高压电机进、出线端, 星形点进行测温。
3、对运行中的变压器的高、低压侧导线连接处及箱体进行测温。
4、对所有100KW以上电动机的电缆头、中间头进行测温。
二、测温标准1、变压器上层油温一般应在85℃以下,对强迫油循环水冷却的变压器为75℃,变压器必须在其允许的温度范围内运行。
2、电缆头及电力电缆温度超过65℃,不能长期运行。
3、刀闸接触处及接触器,空气开关连接处,温度不得超过70℃,否则不能长期运行,需作处理。
三、记录检查中发现超过或接近上述规定温度时,应该记录日期、地点、并应及时处理。
七、自动化程序管理制度一、P LC程序软件属于公司财产,原程序软件正本(或副本)应由设备科资料室保管,任何个人、班组不得私自保存,如发现个人私自保存发现一次罚款200元,丢失原程序及相关软件者处于1000元以上的罚款。
二、P LC程序要求相对的稳定,任何人不得随意修改。
大容量电气线路接点测温记录

鲁 DQ—29
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 环境温度 测试地点 测试工具 测试回路(部位) 施工单位
南通建筑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线路电气试验
℃
监理(建设)单位 试验日期 测试品种 测试日期 电流(A) 设计温度(℃) 测试温度(℃) 导线口/母线口/开关口
地下配电室 远红外摇表测试仪
测试时间
地下配电室1#柜A相母线 地下配电室1#柜B相母线 地下配电室1#柜C相母线
10:00 10:00 10:00
640 645 645
60 60 60
55 55 55
测 试 结 论
设备在设计计算负荷运行情况下,对母线与电缆的连接结点进行抽测,温升值稳 定,且不大于设定值,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规定。
施工单位 试验人: 专业质量检查员: 项目专业技术(质量)负责人:
监理(建设)单位 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量监督总站监制
电力电缆接头运行温度的测量与监视

电力电缆接头运行温度的测量与监视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电力领域愈加关注,其中电缆接头的运行温度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直接影响。
因此,应针对电力电缆接头的运行温度进行有效测量与监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电缆接头的运行温度是决定电缆运行可靠性的重要参数,在电力系统中,经常采用测温元件对接头部位进行测量,以便及时掌握接头温度,采取相应措施。
对于有分支的电缆线路,各分支的电缆接头往往不在同一地点,这样各分支电缆接头的温度就不可能实时地反映到主电缆上来。
为弥补这一不足,应在每一分支电缆接头安装温度计,以便及时掌握各分支接头的运行温度。
故此文章对电力电缆接头运行温度的测量与监视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电力;电缆接头;运行温度;测量与监视引言:随着城市电网改造的不断推进,电力电缆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
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电缆接头安装工艺不过关或人为因素等原因,导致电缆接头接触不良,造成电缆故障,严重时会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
为保证电力电缆安全运行,对电力电缆接头的运行温度进行监视十分必要。
但目前在实际运行中,对于电力电缆接头温度监视的方法多停留在经验阶段,缺乏理论依据和测试手段。
因此,建立科学、可行的监测方法对于指导实际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温度监测原理在电力电缆运行过程中,其运行温度主要是由电缆本身的温度和电缆接头的温度决定的。
由此可以设计出一种基于热平衡原理的电缆接头温度在线监测系统。
当电缆接头两端接点加热时,电缆绝缘层中会产生局部高温,热平衡条件下,如果在此温度下电流I不变,则其运行电流I与负荷电流I相等;若在此温度下电流I不变,则其运行电压U与负荷电压U相等;若在此温度下电流I不变,则其运行电流I与负荷电流I不相等。
根据这一原理,利用热敏电阻(PT1000)在一定范围内可测的电缆接头温度,从而实现对电力电缆接头运行温度的监测。
二、电力电缆接头运行温度的测量与监视方式(一)确定测温地点1、每隔三米在每一分支电缆接头处安装温度计,且距离不超过1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