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00字三篇

合集下载

《海上钢琴师》600字优秀观后感5篇

《海上钢琴师》600字优秀观后感5篇

《海上钢琴师》600字优秀观后感5篇故事是从这艘船上讲起,也是在那里结束。

1900,故事的主人翁,他是被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好心人的收养好像也不能改变他在这个世界里的孤儿主角。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海上钢琴师》优秀观后感(一)电影讲述了一个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传奇故事。

影片的主人公1900的存在似乎归之于大海。

严格讲是属于那艘能承载两千人的维多利亚号巨轮。

是浩瀚的大海给了他灵感,让他无师自通地成为出色的钢琴师,88个琴键在他的手中似水般流淌,令前来挑战的爵士乐鼻祖谢利也目瞪口呆;也是深邃的大海教会他对世界细微而深入的观察。

1900是个天生的钢琴家,也是个天生的思想者,他不是害怕世界的陌生而不踏上陆地的,因为一个连死亡时都能面带笑容悠然自得讲着左右手笑话的人是不会害怕任何事情的。

他是在追求生活存在的好处,大海、维多利亚号就是他的世界,钢琴就是他的人生,离开这任何一项,他将无法正常呼吸,1900告别时曾说过,我的世界就是在这艘船上,我能够用88个键弹奏像大海一样无限宽广的音乐,在那里我能看到天边的尽头。

没有尽头的世界毕竟比不了船上那样简单的生活。

换句话讲,1900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吧。

六吨半的TNT埋葬了伟大而又无人知晓的1900。

他的朋友小号手迈尔斯曾说过:你其实只需一小步,就上岸了!这一小步始终没有踏出。

一个连死都不怕的人,竟不敢冒险,这也是我看了片子后情绪久久不能平静、为之惋惜之所在。

如果从非艺术的角度讲,1900人生的价值不应这样地消尽,他就应出此刻另一条船上,或是冲破心中的樊篱,到岸上给更多的人带去美的享受,这样人生也许会更加光鲜夺目!《海上钢琴师》最经典的地方就应是它的配乐。

剧情与音乐配合的天衣无缝。

空阔的舞厅里钢琴随着海浪飘动,琴技比试时的激烈弹奏,感情到来时的迷惑,不需要剩余的对白,音乐足以完美演绎出其中的精髓。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600字5篇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600字5篇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600字5篇电影《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600字1有人说,这是一个悲剧.而我却以为,没有比这更好的结局了.如果_00下了船,不外乎两种结局.一是彻底地被这个肮脏的世界同化;二是迷失了挚爱的方面.郁郁而终.而无论是哪一种,远没有死去幸福.惟有海洋这般广大的胸怀方可容得下他惊世绝艳的才华.即使陆地上有大把大把的金钱,有形形色色的美人,有灯红酒绿的生活,_00却不属于那里.不属于一个地方的人硬是待在那里,这才是个悲剧.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没有人可以说水里和地上哪个更好,鱼属于水,人属于地,只是适合不适合的问题.与MA_道别的时候,_00说:〝原谅我,我的朋友,我不下船了〞,不是不想下,而是他不知下了船该如何活下去.记得他决定下船的那一幕:_00在舷梯上站了很久,最后把帽子扔进大海,人却很坚定地走回了船.他不是没尝试过,终不能战胜他的内心,只因那里太纯净.他说他看到无数条街道,却不知道路该往哪里走.看到这里,应无人再指责他的懦弱了.所谓〝不懦弱〞的人们会在这个肮脏的世界上很圆滑地活着,他们或是有钱,或是有权,或是两者兼而有之.然而他们终究无法纯粹地活,因为爱而活._00的〝懦弱〞令他保全了一颗完整而干净的心,令他的音乐永远流淌着纯净的气息.影片的末尾,_00对MA_说:〝两条右臂能弹出什么音乐,希望天堂有钢琴.〞我想,_00终是不属于人间,即使在这里,他获得过无数掌声.然而,他需要的不是这些.如果可以的话,他宁愿一个人,一架钢琴,就这样一直弹下去.天使不应在人间.正如_00最终选择与船一起炸毁,如此,海上会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曾经有个天才的钢琴师,他的音乐令所有人为之折服,他始终没有离开过大海,然而他的心却已到达了世界的每个角落.电影《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600字2一个人,没有父母,没有名字,没有任何能证明他存在的法律文件.他在婴儿时期被遗弃在一条叫〝维珍尼亚号〞的蒸汽船上,然后一生在船上度过,不曾踏上过陆地一步.他的职业是〝维珍尼亚号〞上的钢琴师.当〝维珍尼亚号〞废弃的时候,好友前来的劝解未能改变他与船共存亡,同船一起在海面上毁灭的决定.记录了他曾活在这个世界的唯一痕迹,是一张他弹奏的唱片模版.当然,唱片中的琴声绝大多数人听不到,即使听到也不知道琴声的另一边是谁.音乐,是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不用解释,就能打动人们的心弦.与生俱来的天赋,造就了这位海上钢琴师.他是一位天才,一位在钢琴领域才华横溢的天才.而一场震耳欲聋的爆炸场面,不仅仅让我们震惊和深感遗憾,也使世界失去了一份奇迹.天妒英才,用在这位海上钢琴师的身上,我不知道合适与否?但人们总说上帝是公平的,他拿走你些什么,总会还给你些什么,就当关上了一扇门时,他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如此看来,上帝也是方圆有度的.小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告诉我们〝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天赋.〞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很重要,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还要重要.〞至今为止,我们可以十分确定我们都还不是天才!我们没有如这位海上钢琴师般的天赋,但很庆幸的是我们有一个健全的身心.〝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知道88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它并不是无限的,而音乐,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对!〞他喜欢做他能轻松应对的事,他觉得陆地上的太多的未知他无法应对,会使他崩溃.他选择了怯步,停下的踏向陆地的步伐,为心灵加上了一把枷锁.回忆一下,爱迪生为人类开启电灯时代做了多少次的尝试!生命因尝试而勇敢,人生因尝试而更加富有意义.这位钢琴师没有让音乐离开他的身边,未能用自己的琴音点亮别人的世界.如果多一点尝试,多一份勇敢,也许他就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不一样的世界.一声轰响,巨大的火花在海上开放,他带着他尚未奏完的乐曲飞升至天堂.故事到此完结了,但我们生活还在继续.疲惫的奔波于这个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世界,拷问自己灵魂的深处,我们为了什么而活,我们怎么活,又是什么支撑着自己,我们是否能像这位钢琴师做到忠于自己的价值观,不被利益所左右呢?虽然很遗憾,但不得不说,这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艺术家,他有着真正艺术家所拥有的高贵的自尊.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坚持了不该坚持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或坚持,或放弃,如当我们取舍有道,则常足!电影《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600字3主角_00是一个被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被一个好心的黑人烧炉工老丹尼收养了.可惜好景不长,在一次意外中,老丹尼不幸死亡,七岁大的_00再度成为孤儿.当美国警察上船搜查欲将他带往州立孤儿院时,他躲了起来.直到几天后的深夜中,人们才发现,_00满身煤灰地在钢琴上弹奏着不知名的美妙音乐!原来,从小被钢琴所吸引的_00凭借过人的天赋无师自通练就了一身高超技艺.他的天才琴技令当时最负盛名的爵士钢琴家都甘拜下风.但由于对红尘世俗的戒备和对陆地的恐惧,_00坚持不下船,哪怕是遇到了自己一见钟情的女孩.一次次地放弃机会与犹豫导致他对陆地.对城市越发恐慌.畏惧,乃至终生没下过船,直至船被炸毁的那一刻.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是_00的一生.不敢下船,只因为害怕陆地与城市;不肯让人刻碟发行世界,只因为不想让自己的音乐离开自己.作为音乐天才的_00的种.种举动令我们十分不理解.但这一切又是有迹可循的._00从小被人教育,除了那艘船上的人,其他人都是坏人,因此,_00对陆地充满好奇的同时又不得不对陆地心存戒意,以不大友好的目光去审视船上的游客;美国警察上船搜寻幼年的他时的跋扈,杰瑞钢琴师的自傲粗鲁及对他的不屑,三等舱美洲人偷人衣服.伪装成一等舱欧洲移民寻求艳遇的行径等,都令他对世俗越发恐惧.同时,_00想尽一切去了解陆地.世俗的本质意义.他对〝未来〞太过注重,想要因果,要尽头的执着,使他想不开也放不开.其实死,对于_00来说,未必是件坏事,或许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解脱吧.感慨天才钢琴师的选择.不过,如果_00能下船,有勇气去追求,也许,又是另一番光景,甚至成就一段不同的人生.我们该做的,是珍惜当下,把握机遇,不惧未来.电影《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600字4电影结束了,黑白字幕缓缓划过,我却不忍关掉视频窗口.凄婉的小号声,声声切入心中,悠扬,却沉甸甸地压在胸上.心中的忧伤像是浓茶,久久不散.我不肯失掉这珍贵的悲哀,把时间条拉回他在虚空中演奏的一刻.他,被遗弃在船上,被锅炉工养大,他叫〝丹尼·布德曼·TD·莱蒙·_00〞.他是天生的钢琴才子,在船的舞厅里,他在风暴中与钢琴起舞,他在音乐会上用音乐描述人心,他是钢琴的灵魂.然而,他被环境束缚在船上,尽管世界从他身边经过,他却不敢走进这个世界.他一生都没有离开他所生活的〝弗吉尼亚号〞.他也曾爱慕那位平凡但出尘的姑娘,却因自卑和怯懦失之交臂;他也曾想下船找她,却在舷梯上望着无边的世界迟疑回返;他也有一位真正走进他内心的朋友,却拒绝与他下船而选择死亡.如他所说:〝世界是一架拥有百万琴键的钢琴,那是上帝的钢琴.仅仅是街道,就有上千条,你怎么选择其中的一条?怎么选择一个女人,一栋房子,一块地,一个人生?我无所适从,只能选择一种方法死去.〞于是,战争结束后,他留在船上,在无声的演奏中和破旧残废的船——他的世界一起爆炸殆尽.一架钢琴,琴键是始,琴键是终.幸福是他心中的远方,生活的梦想始终存在,可他一生畏缩至死.究其原因,是因为他所缺失的与命运抗争的尊严和信心,使他习惯了孤独,他的〝不做〞使他的幸福成为了一个永远存于心中的悲剧.看罢,我不由得想到远方,想到自己.我也像_00,默默问自己:〝活着到底为了什么?〞但内心还未告诉我答案.尽管我也像其他人一样学习着,努力着,可我是否只是简单地为活着而活着,心中却没有那样一个自由与诗意的远方呢?还是,尽管我心中有这样的一个远方,却因理想与懒惰的矛盾而踌躇不行呢?电影《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600字5好几天不上线,昨日一来就看到朋友推荐我一部好片子《海上钢琴师》.实话说,我平时不大看电影,外国的更是不轻易碰触,因为感觉他们总喜欢把诸如灾难,暴力,诡异这些东西在视听上大肆渲染罢了,没什么看头,相较之下,我还是更容易接受一些轻柔和缓,温情浪漫的东西,无论是艺术还是生活.只因《海上钢琴师》是她推荐的,随即寻找打开,直接进入画面,二十分钟后,我在心里笑着说:这家伙,你怎么知道我会喜欢,居然不早告诉!是啊,展现在面前的,绝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分明就是一部浪漫而悠长的史诗,它不是看完之后的唏嘘叹息或捧腹大笑,它是直击灵魂的……影片全部的情节是在一艘弗吉尼亚号的海船上一一展开的,主人公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角色,婴儿的他被船上的铲煤工在高等舱的餐厅里发现,被取了个长长的名字,因为当时是新世纪的第一天,所以_00就被铲煤工顺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里,于是,他就叫_00了.从此后,_00在船上度过了他的一生,一辈子都没有下过弗吉尼亚号.八岁时,船上的人们无意间听到一段奇妙的音乐,一个天才钢琴家诞生了,他就是_00.他的曲子从来没有章法,就如他的内心世界一样,根本不存在什么规则,标准之类的东西,他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妈妈〞,不知道除海上以外的任何市井之事,但他知道音乐,他演奏的简直是仙乐.别人无法进入他的世界,而他却可以〝看〞到遥远的城市,看到那里的大雾,松涛,甚至行走着的人们的表情,他用自己独有的内心世界感知一切,他以音乐的形式传递,抒发.他的乐曲是天籁,一如他的灵魂样纯洁,干净.别人也曾劝他下船,甚至也有爱情的火花在他心中微燃,但终究没有与这些相融.因为他的音乐他的生命是在船上,在大海上.三十多年来,他以自己的方式感知和传递着他内心的安静,清明和洁净,这是一个何等的境界,这是一个何等的向往.当时无论是下等的工人,黑人,还是贵族白人都向往自由,向往美好的生活,而影片中多次以幻觉的形式出现的美国自由女神,和_00的音乐也正契合了这样一种向往和追求,我把它解读为一种灵魂的诉求.尘世间的人们,每每被俗务俗事所困所缠,常常逃不出自己编织的种.种藩篱,然而,这些东西与一个博大的胸怀,与天地之宽广比起来算的了什么.许多的人,许多的我们身边我们周围普普通通的人,他们往往有着特别的人格魅力,他们在用最原始最本初的内心书写者人生,他们朴素恬淡,但他们,富有.就像_00一样,战争也好,诱惑也罢,似乎与他都没有任何关系,他只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的世界神奇浪漫.他的世界恬淡安宁,这就够了电影《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600字。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电影《海上钢琴师》是托尔纳托雷执导的一部关于大海、人生、钢琴的浪漫主义影片,《海上钢琴师》的无穷魅力源于它对爵士钢琴艺术和爵士文化的展现。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方便大家学习。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1“我永远无法放弃这艘船,不过幸好,我可以放弃我的生命……”当1900徘徊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时,他以这样的选择告诉观众人生的意义绝不是取决于生命的长度。

也许人们需要通过戏剧来得到惊喜,来感受悲伤,来体会感动,托纳托雷导演也正是利用了观众的这一心理巧妙地塑造了1900这一悲情人物。

1900的朴实,儒雅,洗尽铅华在这个时代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人们似乎能够在这种纯诚、洁白的单纯背后找到久违的遗憾,就让眼泪尽情地洗礼早已失落在物质和世俗背后的那片纯情森林。

在1900抑郁的眉宇间,在舒缓阴凉的背景音乐当中,那种无处不在的沧桑与孤独慢慢的侵蚀你的内心,让你在黑暗中无处可逃。

然而最后,镜头中的Max在街道的尽头消失,无论是现实还是虚幻,影片在孤独平淡的音乐声中结束,1900也只能作为一个故事,活在Max和观众的幻想当中。

或许他不该属于这个浮华的岁月,这个渴求的时代,一个没有出生证明本来就不复存在的角色,赋予观众无穷的想象空间,最终也为影片的孤独落寞打上了长长的省略号。

当一个鲜活的生命赋予了情感与奇迹之后,便开始渲染出让观众共鸣的氛围。

不经世事却又洞穿一切的1900,用善良的微笑,倔强的生活态度,演绎了不懈的追求。

他的生命中只有自己喜爱的钢琴,永远懵懂迷茫的爱情,和那看不清的未来:“陆地?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

”生于船或许并不意味着要死于船,但1900却全然固执己见,让观众含泪离席,却似乎在劝慰世人:找到自己真正的所属吧,人生如此短暂! 琴键是有尽头的,然而人生是没有尽头的,当1900极度挣扎着说出:“The end?Please?You please just show me where it ends”的时候,似乎我们已经看到了他的未来,却又不能看见自己的未来,于是无边的寂寞和惆怅悠然而生,让开始的期待变成同情,到最后也由衷的支持1900的选择,就让他与维珍尼亚号一起埋在没有尽头的大海吧,这或许比选择一个女人,一间屋子,一块地或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更能诠释生命的意义。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精选15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精选15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精选15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在音乐上一直是个“白痴”,但是,这并不会成为我理解本片的障碍。

甚至有的时候还会随着音乐的节奏而动,或许,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就像1900从没接触过钢琴却会演奏出如此美妙的音乐一样。

生在海上,长在海上,死在海上,这就是1900的一生。

他从未离开过船半步,从未踏上陆地,虽然,爱情的力量曾经让他心动……但是,他最终选择了回来,回到这属于他的甲板上,因为他不属于这世界,这世界不属于他。

当看到1900走到楼梯一半又回来时,我悬着的.一颗心放下了。

说真的,我还是很高兴的。

世界不属于她的,又何必勉强呢?船上他很孤独,但起码他还有钢琴,还有一个演绎自己心中音乐的环境。

当他一踏上陆地,他或许将更孤独。

钢琴还有,没错,但,那是上帝的。

多走几步,到陆地上去,他或许真的会像他朋友所说的那样获得成功,因为他有那么好的天赋。

但他选择“浪费”上帝的礼物,因为,那是……。

很好的一部电影,看完后感触颇深,奈何笔拙,只能将内心的感受表达至此……《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在跟我姐一起看《海上钢琴师》,看到1900不肯下船,准备随船一起炸毁的时候,我姐一直在旁边叨叨:“闭嘴吧你!不要再说了!”然后转过头来跟我说,“是朋友就应该把他打晕拉下船,那个小号怎么不动手呢?”我在旁边吓得不敢说话,默默点头。

然后她又问我:“你能理解他吗?我感觉他有病!”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理解,但是在那样的情况下,我只能说:不理解不理解,我也觉得他心理有问题……1900说,陆地太大了,而他的世界只有船头到船尾的距离。

一条条街道没有尽头,是从小在船上长大的1900所掌握不了的.未来。

他能在88个有限的琴键上弹奏出无限的音符,但是在陆地上,只有上帝才有能力在这里演奏,他不能,他看不到尽头。

有限的数字都可以组合成无限的可能,更何况是由无限去产生无限?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不到万不得已,相信没有人会完全脱离之前生活的圈子,重新开始,用自己不了解的方式继续生活。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篇)当看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现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思绪纷飞却不知从何整理的。

《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令人欲罢不能却欲言又止的电影。

也许多年之后,人们会忘记那场惊艳的钢琴决斗,会忘记他心爱的女孩就住在莫特街27号,会忘记……但在维吉尼亚号残骸中他与麦克斯最后的对白,眼神中所流露出的孤独、决绝而温柔,始终会出没在心底,带来生息。

这个故事的开头到结尾,始终是以倒叙的手法由迈克斯陈述而来的。

所以,有人说,迈克斯和1900其实就是“一个人”,因为除了迈克斯,没有人能作证,我们并不知道1900的故事是否真的存在。

所以,1900代表的是某种境界,是和外界纷扰不一样的存在状态。

对于这样的结尾,我一开始感到的是惋惜和同情:为什么不能试着上岸迎接新的人生呢?为什么不能在喧嚣繁闹的世界中找到另外的一面美好呢?为什么非要以死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捍卫一生的梦想呢?对于这部电影,有很多不同的角度和主题。

当然,如果一部电影只能从单一的角度去分析,就不算一部经典之作。

从追求梦想的角度来看,当时的人们都朝着美国梦不断努力,世界充满了欲望、利益和关系的纷争,甚至很多人拼搏多年依然没有获得想要的成功,最终走向穷途末路。

迈克斯为了生计可以把陪伴多年的小号卖掉,为了生存他放弃了自己的梦想;而1900一生都留在了船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了梦想他可以放弃一切,甚至于面对死亡,他依然无所畏惧。

不完美才是生命的常态,如果结尾没有这么悲剧性的一幕,这部影片就没有了升华的价值,在我看来,它反映了很多现实世界与理想主义的东西。

如果1900走出了大船,拥有了和平常人一样的家庭和财富,也许他就无法弹奏出在大船上那种纯净、自然的音乐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五篇600字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五篇600字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五篇600字《海上钢琴师》是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主演的剧情片,于1998年10月28日在意大利上映。

该片改编自亚利桑德罗·巴里克文学剧本《1900:独白》,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成为钢琴大师的传奇故事。

该片4K修复版于20__年11月15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曾有人言,美国电影善于创造奇迹。

如果说《阿甘正传》是巧合的奇迹,漫威英雄是热血的奇迹,那《海上钢琴师》便是诗意的奇迹。

何为《海上钢琴师》的奇迹?这世界上天才千千万万,难得的是美好逝去时对我们心灵的直击与触动:遗憾的味道,遗忘的音符。

当我看1900,我看到了什么?孩子般的执拗,还是骨子里漂泊一生的孤独。

仿佛跨越了古典之殇,他是再世嵇康。

“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公元263年,嵇康为司马昭所害。

身为魏晋琴师,嵇康对那些传世久远、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法不以为然,正如1900所说:“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

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将至。

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

”不幸的是,嵇康与1900那卓越的才华和逍遥的处世风格,都终为他们的谢幕埋下了祸根。

“他”要过一架琴,在高高的刑台上,面对成千上万前来为他送行的人们,弹奏了最后的《广陵散》,铮铮的琴声铺天盖地,弹进众人心里,弹毕,嵇康从容地引头就戮,时年叁十九岁。

“他”以心为弦,以身为琴键,坐在布满灰尘的车间,不吃不喝也高贵得像个王子。

承担他的是汹涌与平静共存的美丽神秘大海,面对不可挽回的命运,一张破碎的碟盘唤醒往昔,奏鸣,在大爆炸中,1900向死而生,没有太多人难过,但没有人会高兴。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600字五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600字五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600字五篇《海上钢琴师》很经典的一出电影,是一定该看的,只在自己的世界里坚持自己的人。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00字好几天不上线,昨日一来就看到朋友推荐我一部好片子《海上钢琴师》。

实话说,我平时不大看电影,外国的更是不轻易碰触,因为感觉他们总喜欢把诸如灾难,暴力,诡异这些东西在视听上大肆渲染罢了,没什么看头,相较之下,我还是更容易接受一些轻柔和缓,温情浪漫的东西,无论是艺术还是生活。

只因《海上钢琴师》是她推荐的,随即寻找打开,直接进入画面,二十分钟后,我在心里笑着说:这家伙,你怎么知道我会喜欢,居然不早告诉!是啊,展现在面前的,绝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分明就是一部浪漫而悠长的史诗,它不是看完之后的唏嘘叹息或捧腹大笑,它是直击灵魂的……影片全部的情节是在一艘弗吉尼亚号的海船上一一展开的,主人公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角色,婴儿的他被船上的铲煤工在高等舱的餐厅里发现,被取了个长长的名字,因为当时是新世纪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铲煤工顺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里,于是,他就叫1900了。

从此后,1900在船上度过了他的一生,一辈子都没有下过弗吉尼亚号。

八岁时,船上的人们无意间听到一段奇妙的音乐,一个天才钢琴家诞生了,他就是1900。

他的曲子从来没有章法,就如他的内心世界一样,根本不存在什么规则,标准之类的东西,他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妈妈”,不知道除海上以外的任何市井之事,但他知道音乐,他演奏的简直是仙乐。

别人无法进入他的世界,而他却可以“看”到遥远的城市,看到那里的大雾,松涛,甚至行走着的人们的表情,他用自己独有的内心世界感知一切,他以音乐的形式传递,抒发。

他的乐曲是天籁,一如他的灵魂样纯洁,干净。

别人也曾劝他下船,甚至也有爱情的火花在他心中微燃,但终究没有与这些相融。

因为他的音乐他的生命是在船上,在大海上。

三十多年来,他以自己的方式感知和传递着他内心的安静,清明和洁净,这是一个何等的境界,这是一个何等的向往。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精选15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精选15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精选15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在看完《海上钢琴师》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1900这个人物,毫无疑问是:纯洁。

他在海上出生,在海上成长,一生都没有上岸。

没有国籍,没有接受过教育,就连名字,在常人看来也有些奇怪。

但就是这样一个,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现实。

电影中最吸引人的,一定是男主角那令人惊叹的钢琴技巧。

尽管没有接受过任何钢琴教育,但当他第一次坐着钢琴前,就注定他是一个最伟大的音乐家。

他对于音乐的天赋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他的音乐有一种特殊的魔力,朋友晕船的良药,传达欢乐的手段,证明自己的方法。

1900与小号手聊天,当他们看见小偷时,钢琴的音乐也变得断断续续,模仿着小偷的形态;当他们猜想老妇女是一个谋害亲夫而得到万贯家财的人时,钢琴的音乐是一种怪怪的音响,充满着阴险,他的音乐总是能生动的表现各式各样人的心理特征。

无论是在上层人士聚会的头等舱还是下等人聚会的末等舱,1900弹奏的钢琴音乐总能使各种各样的人得到快乐,而且音乐大多为即兴成分,都是有感而发得到的。

每次的演奏,都能体现出1900独特的性格:无拘无束的抛开乐队的个人演奏,与爵士乐鼻祖JellyRollMorton的飙琴时说出“自取其辱”的自信,对于女孩弹奏的痴情,以至于最后炸船时依然不愿离开的固执。

每一次弹琴都融入到剧情发展之中,表现出1900与众不同的特点,同时也成为了影片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

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不能给他安全感。

即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试图上岸去寻找她,陌生而又复杂的大陆还是让他放弃了这个想法。

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即使唯一的好朋友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心甘情愿的陪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永远沉入海底。

面对死亡的他能够如此从容镇定,微笑着离开人世。

我最喜欢1900最后说的一段话:“我看不见,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得见!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有88个键,是的,错不了,这并不是无限的,但音乐是无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00字三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00字三篇
导语:一个人的一生总在行走中,有的人就是终其一生都在漂泊各地。

然而在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却终其一生都未离开过他出生,长大的那条船……下面就由励志故事网的小编为大家这个整理的一些关于这部电影的读后感,希望你们能喜欢!
【第一篇】
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觉是孤独,真孤独。

可是1900真的孤独吗?后来的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他不孤独,他有满满的用之不尽的音乐的灵感,有无数的才华和无数的流动的音符。

他其实不孤独,他让我们孤独,没有天才的华丽没有天生的不俗没有特立独行的资本,没有充盈的内在没有在这个世界得到认可和满足,所以我们孤独;我们从1900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卑微自我的缺乏自我的飘忽,所以我们孤独。

作为这世上存在的一个人,我们从出生到死亡都被冠以各种各样的称号和身份。

出生的时候父母为我们取了一生的代号即名字,我们要上户口登记注册,等到十八岁了要去办理身份证;我们在学校是学生,工作了又要评职称,我们被别人
介绍时是某人的子女父母朋友同事,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我呢?当这些东西都被去除之后,我们还是我们吗?我们还能找到自己吗?1900是一个没有出生证明的孩子,他不属于哪个国家也没有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名字,如果他死了你在任何资料中找不到他存在的痕迹,可能也没有多少人记得他的存在,他也没有一座存放他遗体的墓穴,但是他却实实在在地存在过,真真实实地活过,他用什么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呢?我一直觉得1900的一生是存在主义思想的体现,他藐视规则,藐视这个社会认可的规则,他害怕上岸其实是拒绝上岸,藐视上岸。

他重自身的存在大于外界对自身的认可,他可以轻易打败爵士乐的开山祖师并对他表示鄙夷,他可以靠他的才华赚取无数的名利但是他拒绝音乐与自身的分离,他可以用音乐去探究所有人的心灵,可以在音乐里去旅行,可以寻觅到自己的爱情,但是他没有常人那样去要去追,他轻轻地将这些丢进了大海,他将迈向陆地的脚收回。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确定的。

绝对自由的人也是烦恼和无所依靠的孤独者。

人虽然有选择的自由,但他面对的未来的生活却是混沌而没有目标的。

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来,他只知道人生的真实的终结就是死亡。

死亡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对于个人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所以存在主义者都是悲观者,在他们眼里,人生是一场悲剧。

1900的人生不可避免是一场悲剧,是他自己能预料到的悲剧。

“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

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

上了岸,何去何从?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的选择我无所适从。

漫漫无尽,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崩溃?那样的日子怎样过?我无法遗弃这艘船,宁可遗弃自己的生命。


我喜欢闭上眼睛,反反复复地听1900帮助好友克服晕船时弹奏的钢琴曲,想象着自己也正坐在那艘船上,随着海浪起伏摇摆。

那时的音乐是可以将人吞噬的,让你忘乎所以让你自由自在,让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又让你无比清晰的感受到存在的快感。

你能感受到飞翔,能感受到旋转,能感受到跳跃,就想初春的远行,夏日的冲浪。

这里只有美好,只有存在的美好,我以为这就是生活,有活生生的美好存在。

后来我才知道生活的大多数时候其实是孤独的,是我们心里无处安放的孤独,不被这个世界所认可的孤独。

1900是孤独的,所以他选择一辈子不上岸,和那座海上浮城共生共死,而我们呢?我们没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让我们来安放我们的孤独,让我们来逃避自己不喜欢的一切,所以我们比1900更孤独更可怜。

很多时候,这个世界再繁华再喧闹,我都只是一个人仿佛置
身孤岛,这时我那么孤独但却没有一座安放它的城市。

这个城市越来越鄙弃孤独,它不允许你孤独它不给你时间孤独,它让你觉得孤独是可耻的,它要让你融入外面喧嚣的海洋恋爱的洪流,它要你和别人一样,上岸,走同一条路,一条望不到尽头的路。

你拒绝融入,那么你就要承受双重的孤独,外在的内在的,所以你更孤独。

而融入,那是一辈子都不会快乐的旅程,你踏着陆地是那样的轻飘飘,你感受不到你的存在,你还是孤独,无处安放的孤独。

【第二篇】
在这个时光飞逝的岁月里,我有着一颗飘荡的灵魂,我将人生看成一种漂流。

然而很多时候,我总会发问自己,漂过岁月之河——家是什么?
家是一只船
看《海上钢琴师》,名叫“1900”的主人翁对于这艘船的爱恋与不舍,就是一种对家的眷恋。

生于斯,长于斯,家赋予我们生命以及生命里的一切,这艘船同样赋予他人生的全部价值和情感。

对于1900——一个孤儿——他的全部世界就是这艘船,这里就是他的家——他的全部快乐、悲伤、梦幻、激情。

可以说他对于这艘船的感情比任何一个人来的都更深沉、更灼热,这艘船载着他穿过漫长的岁月。

家是温暖的港湾
家太平凡,每天对着的都是那一抹蓝,不停地飘着。

然而远航的水手都知道,当海平线上出现港口朦胧的影子时,他们的心跳是欢快的。

在人生的航行中,我们需要冒险,也需要休憩,家就是最好的温暖港湾。

他在船上,可以随心所欲地弹奏美妙的乐曲,想到哪里弹到哪里。

人们在他欢快的琴声中度过一次次难忘的旅程,而他一如这艘船上的主人,用自己的热情迎来送往,不知疲倦,他的内心深处一直被温暖包围着。

片中最后一段,有主人翁的一段独白,他说他不走,不是因为他站在船板上看到的那些建筑让他感到畏惧,而是因为他看不到世界的尽头。

是啊,钢琴的键有始有终,船的甲板有始有终,他可以用有限的键盘奏出无限的乐曲,他可以驾驭这种“有限”,在这里,他就是他。

而这个世界呢,没有开始,没有结束。

错综复杂的街道,星罗棋布的高楼大厦,有太多的路可以选择,他没有办法去驾驭,驾驭他的人生、他的情感、他的音乐。

他只能选择自己可以选择的、可以驾驭的方式生活,这种方式与世无争,平静自如,不受功名利禄的纷扰。

如果一种生活方式,他无法驾驭,他宁可不要!他呆在了海上,选择了家。

家是永远的岸
家是永远的岸。

作为一个普通人,或早或迟,都需要一个家。

记得奥运会经典语录里就有菲尔普斯获奖之后的一句:“我要找妈妈!”妈妈就代表着一个家。

不论成功与否,家都是倦鸟归巢、落叶归根的最佳场所。

当船要被拆卸、炸毁的时候,他依旧没有登上岸,他是属于那里的,那里才是他的家,那里有他魂牵梦萦的永远的岸。

他赤条条被人抛到了海上,就注定了他的家在那里。

油轮天地里的那份独有的情感,让他觉得无论外边的世界多么纷扰,家,才是一个默默护佑着自己也铭记着自己生命的岸,才是他登上世界的岸。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

【第三篇】
好几天不上线,昨日一来就看到朋友推荐我一部好片子《海上钢琴师》。

实话说,我平时不大看电影,外国的更是不轻易碰触,因为感觉他们总喜欢把诸如灾难,暴力,诡异这些东西在视听上大肆渲染罢了,没什么看头,相较之下,我还是更容易接受一些轻柔和缓,温情浪漫的东西,无论是艺术还是生活。

只因《海上钢琴师》是她推荐的,随即寻找打开,直接进入画面,二十分钟后,我在心里笑着说:这家伙,你怎么知道我会喜欢,居然不早告诉!是啊,展现在面前的,绝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分明就是一部浪漫而悠长的史诗,它不是看完之后的唏嘘叹息或捧腹大笑,它是直击灵魂的……
影片全部的情节是在一艘弗吉尼亚号的海船上一一展开的,主人公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角色,婴儿的他被船上的铲煤工在高等舱的餐厅里发现,被取了个长长的名字,因为当时是新世纪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铲煤工顺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里,于是,他就叫1900了。

从此后,1900在船上度过了他的一生,一辈子都没有下过弗吉尼亚号。

八岁时,船上的人们无意间听到一段奇妙的音乐,一个天才钢琴家诞生了,他就是1900。

他的曲子从来没有章法,就如他的内心世界一样,根本不存在什么规则,标准之类的东西,他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妈妈”,不知道除海上以外的任何市井之事,但他知道音乐,他演奏的简直是仙乐。

别人无法进入他的世界,而他却可以“看”到遥远的城市,看到那里的大雾,松涛,甚至行走着的人们的表情,他用自己独有的内心世界感知一切,他以音乐的形式传递,抒发。

他的乐曲是天籁,一如他的灵魂样纯洁,干净。

别人也曾劝他下船,甚至也有爱情的火花在他心中微燃,但终究没有与这些相融。

因为他的音乐他的生命是在船上,在大海上。

三十多年来,他以自己的方式感知和传递着他内心的安静,清明和洁净,这是一个何等的境界,这是一个何等的向往。

当时无论是下等的工人,黑人,还是贵族白人都向往自由,向往美好的生活,而影片中多次以幻觉的形式出现的美国自由女神,和1900的音乐也正契合了这样一种向往和追求,
我把它解读为一种灵魂的诉求。

尘世间的人们,每每被俗务俗事所困所缠,常常逃不出自己编织的种种藩篱,然而,这些东西与一个博大的胸怀,与天地之宽广比起来算的了什么。

许多的人,许多的我们身边我们周围普普通通的人,他们往往有着特别的人格魅力,他们在用最原始最本初的内心书写者人生,他们朴素恬淡,但他们,富有。

就像1900一样,战争也好,诱惑也罢,似乎与他都没有任何关系,他只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的世界神奇浪漫。

他的世界恬淡安宁,这就够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