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结构抗浮因素与预防技术措施
地下室结构抗浮因素与预防技术措施

地下室结构抗浮因素与预防技术措施摘要: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对影响地下室抗浮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工程实践提出解决抗浮技术措施,以解决地下结构物的抗浮问题。
关键词:地下室;抗浮;预防技术1. 影响地下室结构上浮因素1.1 抗浮水位的影响与选取建筑设防水位的确定对建筑物的安全和投资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水头差,黄志仑《关于地下建筑物的地下水扬力问题分析》中认为水头差为地下水位与基础底面的差值。
如高层楼房:假设其基础底面位于潜水层下h 处,由于水头差的存在,必然会有渗透,经过若干年,渗流将达到稳定。
假定原地面水位不变,若干年后的水头差应小于h,基础底面所受浮力就要减小。
而对于临时性构筑物如基坑工程,一般基坑开挖时采用支挡和隔水措施,基坑内外因水头差而形成渗流,水头差就更难确定。
在地面下数十米的深度内,存在多层地下水,其水头高差选择更要仔细研究,要确保安全情况下的经济合理。
1.2 地下室上部结构荷载取值对于于上部结构重力G,应结合具体情况考虑:当地下室面积与上部主体结构面积相等时,可比较地下室水浮力与建筑总荷重的关系,判断是否可能发生上浮。
但当上部主体建筑有裙房时,采用地下室总荷重只能计算到裙房的楼层;当地下室面积大于上部主体建筑±0.00 层面积,或按裙房楼层比较浮力与建筑物总荷重,浮力大于建筑物总荷重时,应以竖向受力构件为单元分析浮力的平衡状态,特别是边柱、角柱和上部没有压重的单元;对于地下室层数较多而地上层数不多之建筑物,应慎重验算地下水之浮力作用,在验算建筑物抗浮能力时,应不考虑活载。
论文代写1.3 地下室刚度对于高层建筑下的地下室结构,传统设计方法将底板上的高层主楼、低层裙房和纯地下车库分别与地下水浮力进行比较计算,而实际上诸多设计人员仅用建筑物基底的平均荷载(基底平均反力)与浮力比较来决定考虑结构上浮问题。
对于无上部结构地下室底板在水浮力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对筏板基础,如地基较均匀,基础底板刚度大,一般采用倒置的倒楼盖计算;如基础底板刚度较小,常按弹性地基梁计算,水浮力的影响较大。
地下室抗浮方案(二)2024

地下室抗浮方案(二)引言概述:地下室抗浮方案是指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考虑地下室浮动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本文中,我们将继续讨论地下室抗浮方案的相关内容,探讨如何有效解决地下室浮动问题,并为设计制定合理可行的抗浮方案提供参考。
正文内容:一、优化地下室结构设计1. 通过增加地下室底板厚度,提高底板的刚度。
2. 应选择适当的材料,如高强度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以增加地下室结构的承载能力。
3. 尽量减少地下室底板和墙体的开口,以增加结构稳定性。
二、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1. 普遍采用地下室防渗透层的技术,如塑料薄膜包覆、防水涂层等。
2. 地下室外墙和底板之间的渗漏问题应得到重视,采用隔水膜等防水材料进行处理。
3. 在地下室防水时,应避免开挖过程中施工布置不当引起的渗水问题。
三、考虑地下室排水系统1. 地下室排水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地下室排水的需求,避免积水和湿度过高。
2. 可考虑设置排水管道、排水沟、排水泵等设施,确保地下室排水顺畅。
3. 进行合理的坡度设计,以确保排水系统的有效性。
四、加强地下室固结处理1. 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如增加地下室的抗浮重量,通过加重地下室的前墙、底板等。
2. 合理使用地下室周边的地基土层,增加地下室的固结效果。
3. 进行有效的地基处理,如灌浆、加固地基等,以提高地下室的固结性能。
五、进行地下室监测与维护1. 地下室建成后,应进行地下室浮动监测,及时掌握地下室固结状况。
2. 建立健全的维护体系,定期检查地下室结构的稳定性和防水性能。
3. 针对地下室存在的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维修和加固措施。
总结:地下室抗浮方案的有效实施对于确保地下室的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优化地下室结构设计、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考虑地下室排水系统、加强地下室固结处理以及进行地下室监测与维护,可以有效地解决地下室浮动问题。
在地下室设计和施工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制定合理可行的抗浮方案,以确保地下室的安全与稳定性。
地下室底板抗浮措施(一)

地下室底板抗浮措施(一)引言概述:地下室底板抗浮措施是在地下室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地下室底板的抗浮设计是为了防止地下室土体和水压力的作用下底板浮起或变形,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本文将从地下室底板的材料选择、底板结构设计、降低水压力等角度,阐述地下室底板抗浮措施的具体内容。
正文:一、材料选择1. 底板基础材料的选择:应选择具有较高强度和稳定性的混凝土材料。
2. 底板防水材料的选择:应选择具有良好防水性能的材料,如高强度防水卷材等。
3. 底板保温材料的选择:应选用具有良好保温性能和抗压强度的材料,如聚苯板等。
二、底板结构设计1. 底板厚度的设计:应根据地下室的使用功能、土体条件和地下水位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厚度设计。
2. 底板钢筋布置: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钢筋的布置,以提高底板的抗拉强度。
3. 底板施工缝的设计:应合理设置底板的施工缝,以减少底板的收缩和温度变形。
三、降低水压力1. 底板防渗漏措施:应进行严密的防渗漏处理,如铺设防水层、加固承载层等。
2. 底板排水系统设计:应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保证水从地下室底板迅速排出。
3. 地下室附加水压的考虑:在设计中要考虑地下室附近可能存在的附加水压,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四、环境因素考虑1. 土体密实度的检测:要对地下室周围土体的密实度进行检测,确保土体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2. 地下水位的监测:应进行地下水位的监测,及时采取措施保持地下水位稳定。
3. 地下室通风系统设计:应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保持地下室的适宜环境。
五、其他相关措施1. 底板预应力设计:根据地下室结构和负荷情况,考虑进行底板的预应力设计。
2. 底板防辐射处理:根据需要,对地下室底板进行防辐射处理,确保使用安全。
3. 底板施工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底板施工质量,避免施工缺陷导致底板抗浮性能下降。
总结:地下室底板抗浮措施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工程条件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降低水压力,考虑环境因素,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补充。
地下室防浮预控措施

地下室防浮预控措施
为了有效预防地下室浮动和降低潜在的风险,我们建议采取以下防浮预控措施:
1. 设计及施工阶段:
- 在地下室的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地下水位、土壤属性和地下室结构等因素,以确定适当的抗浮控制措施。
- 地下室施工期间,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确保地下室结构牢固稳定。
2. 排水系统:
- 地下室内部和周围的排水系统应设计合理,并配备足够的排水设施。
- 定期检查和清理地下室排水系统,以确保其畅通有效。
3. 浸润水管理:
- 控制地下室周围的浸润水,避免过多的水分渗透到地下室内部。
可以考虑采用合适的排水系统、防水涂料或其他防水措施。
- 定期检查地下室墙体和地板,修复任何潜在的渗漏问题。
4. 基坑排水:
- 在地下室施工之前,应进行基坑排水工程并保持持续运行,以降低地下水位。
- 监测基坑排水系统的运行状况,及时修复任何故障。
5. 特殊措施:
- 针对某些特定地区或特殊地质条件,可能需要采取额外的防浮预控措施。
请根据实际情况咨询专业工程师。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地下室的安全性,并减少地下室浮动带来的潜在风险。
在实施之前,请务必与相关专业人员协商和确认,以确保措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请注意,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的防浮预控措施应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进行制定。
地下室抗浮方案

地下室抗浮方案地下室抗浮方案是在建筑中常见的安全设计措施,旨在防止地下室在水压力的作用下浮起。
本文将介绍地下室抗浮方案的原理、常见方法以及相关案例,以深入探讨地下室抗浮方案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一、地下室抗浮原理地下室抗浮是基于阿基米德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排斥掉的液体的重力。
当地下室周围的水位上升时,土壤中的孔隙水压力也随之增加,导致地下室受到往上推的力,从而引起地下室浮起的风险。
因此,地下室抗浮方案的关键在于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地下室充分抵抗浮力,保持稳定。
二、常见地下室抗浮方法1. 地下室重物压盖法该方法通过在地下室顶部设置重物,如混凝土或钢材,来增加地下室的自重,抵抗浮力。
重物的选取需要考虑到地下室的结构承载能力和抗浮需求,以确保地下室不会因此而受到过大的压力。
2. 地下室排水系统合理设计和维护地下室的排水系统,是防止孔隙水积聚和增加水压力的重要措施。
这包括将地下室周围的排水管道与雨水排水系统相连,以及设置有效的排水装置,如泵站和通风设备,确保地下室能够及时排除积水。
3. 桩基承载抗浮法该方法通过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减小地下室受到的浮力。
利用桩基的承载力来抵抗浮力,可以采用不同类型的桩基,如钢筋混凝土桩、钢管桩等,根据地下室的深度和地质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桩基方案。
三、地下室抗浮方案的实际应用1. 某商业综合体地下车库项目该项目采用地下室重物压盖法和地下室排水系统相结合的抗浮方案。
在地下室顶部设置了大型的混凝土覆盖物,以增加地下室的自重,并确保地下室与上部建筑物的结构相连。
同时,地下室排水系统通过合理布置排水管道和安装泵站,及时将积聚的水排除出去,保持地下室的稳定。
2. 某住宅小区地下室项目该项目选择桩基承载抗浮法作为地下室抗浮方案。
根据地质勘测结果,采用了带有增强灌注桩的基础设计,以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通过将桩基与地下室结构相连,形成一个整体,有效地抵抗了地下室的浮力。
防止地下室上浮的措施

防止地下室上浮的措施在建筑工程中,地下室上浮是一个较为常见且严重的问题。
地下室上浮可能会导致结构损坏、墙体开裂、防水层破坏等一系列严重后果,给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功能带来极大的威胁。
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地下室上浮至关重要。
一、地下室上浮的原因要想有效地防止地下室上浮,首先需要了解其产生的原因。
地下室上浮主要是由于地下水的浮力超过了地下室结构的自重和上部荷载之和。
1、地下水位上升在一些地区,地下水位可能会因为季节性降水、附近水源的补给、地下管道渗漏等原因而上升。
当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对地下室产生的浮力就可能导致上浮。
2、施工期间降水措施不当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降水不及时或不充分,导致地下水位没有降低到足够的深度,地下室在建造过程中就可能受到浮力的作用。
3、设计失误设计时对地下室的抗浮能力估计不足,比如结构自重计算不准确、上部荷载考虑不全面等,都可能导致地下室在地下水浮力作用下上浮。
4、回填土质量问题回填土的质量和压实度不足,无法有效地增加地下室的重量,从而降低抗浮能力。
二、防止地下室上浮的措施1、增加地下室结构自重这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方法。
可以通过增加地下室顶板、底板和墙体的厚度,或者采用密度较大的建筑材料,如混凝土中添加重骨料等,来增加结构的自重。
这样可以使地下室的自重和上部荷载之和大于地下水产生的浮力,从而防止上浮。
2、增加上部荷载在地下室顶板上增加覆土厚度、增加永久性的重物(如设备、水箱等),或者在建筑物顶部增加重量,都可以增加作用在地下室上的竖向荷载,以抵抗地下水的浮力。
3、抗浮桩或抗浮锚杆抗浮桩和抗浮锚杆是通过将地下室结构与深层稳定的土层或岩层连接起来,利用桩或锚杆的抗拔力来抵抗地下水的浮力。
抗浮桩一般采用灌注桩或预制桩,抗浮锚杆则是通过锚杆的锚固作用提供抗拔力。
在设计和施工抗浮桩或抗浮锚杆时,需要根据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地下室结构的尺寸和重量等因素,合理确定桩或锚杆的数量、长度、直径和间距等参数。
地下室抗浮方案

地下室抗浮方案地下室抗浮方案1. 引言在设计和建造地下室时,抗浮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程问题。
地下室的抗浮方案需要考虑地下水位、土壤条件、建筑结构等多个因素。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最新最全的地下室抗浮方案,以供参考。
2. 地下室抗浮原理地下室抗浮原理是通过增加地下室的自重,降低浮力,从而保证建筑的稳定性。
常见的地下室抗浮方式包括增加地下室的重量、降低地下室的浮力以及减小地下室与周围土壤的水压差。
2.1 增加地下室重量通过增加地下室的重量可以有效地提高地下室的抗浮能力。
增加地下室重量的方法包括增加地下室结构的混凝土厚度、增加建筑物的荷载和增加地下室内的地下水储存量等。
2.2 降低地下室浮力地下室的浮力主要来自于地下水对地下室底板的浮力作用。
降低地下室浮力的方法包括设置防浮板、提高地下室底板的抗浮能力和降低地下水位等。
2.3 减小水压差减小地下室与周围土壤的水压差可以有效地提高地下室的抗浮能力。
减小水压差的方法包括设置防水层、增加排水设施和提高地下室结构的密封性等。
3. 地下室抗浮方案设计3.1 地下室结构设计地下室结构的设计应考虑抗浮要求,并根据土壤条件和地下水位确定地下室底板的厚度和强度。
地下室结构设计应符合当地的建筑设计规范和抗震要求。
3.2 地下室防浮方案设计根据地下室结构和浮力大小,设计相应的防浮措施。
常见的防浮措施包括设置防浮板、增加地下室底板的抗浮能力和降低地下水位等。
设计防浮方案时应考虑与地下室结构的协调性和施工难度。
3.3 地下室排水方案设计地下室的排水方案设计应考虑地下水位和地下室周围的排水情况。
合理设置排水设施,保证地下室内外的水压差,提高地下室的抗浮能力。
4. 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附件一:地下室结构设计图纸附件二:地下室抗浮方案设计图纸附件三:地下室排水方案设计图纸附件四:其他相关文档5. 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5.1 抗浮:指地下室在地下水位变化和土壤水分含量变化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建筑物稳定的能力。
地下室抗浮力控制措施

地下室抗浮力控制措施.txt地下室抗浮力控制措施概述地下室的抗浮力控制对于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介绍一些常见的地下室抗浮力控制措施,以帮助设计师、工程师和建筑师在地下室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措施。
1. 抗浮力基本原理地下室抗浮力控制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抵抗地下水的浮力。
浮力是指地下水对地下结构施加的向上推力,可能导致地下室上浮或结构破坏。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2. 地下室防水地下室防水是地下室抗浮力控制的核心。
通过使用合适的防水材料和技术,可以预防地下水进入地下室,减少浮力产生的影响。
常见的防水措施包括外墙防水、地板防水和防水层的正确安装。
3. 排水系统一个有效的排水系统对于地下室抗浮力控制至关重要。
它能够及时将地下水从地下室中排除,减少地下水对地下结构的浮力。
排水系统应包括地下室内部和周围土壤的排水管道,确保地下水得到合理的引导和处理。
4. 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确保地下室抗浮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地基进行加固和改造,可以增加地下室的稳定性和抗浮力能力。
常见的地基处理措施包括地基加固、灌浆和基槽的建设等。
5. 结构设计合理的地下室结构设计也是抗浮力控制的关键之一。
通过采用适当的结构形式和加强措施,可以增强地下室的稳定性和抗浮力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地下室的重量、布局、连接方式以及适当的增强结构元素的使用。
6. 监测与维护地下室抗浮力控制措施的有效性需要定期进行监测与维护。
定期检查地下室的防水层、排水系统和结构状态,及时修复和加固,以保持其良好的抗浮力性能。
结论采取适当的措施和策略可以有效地控制地下室的浮力,确保地下室的稳定和安全。
通过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合理考虑抗浮力问题,可以避免出现地下室上浮或结构受损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1. 地下室抗浮力设计指南,___,20XX年。
2. 地下室结构设计手册,___,20XX年。
以上为地下室抗浮力控制措施的简要介绍,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室结构抗浮因素与预防技术措施摘要: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对影响地下室抗浮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工程实践提出解决抗浮技术措施,以解决地下结构物的抗浮问题。
【关键词】地下室;抗浮;预防技术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years of the worked the practice,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basementanti_floating,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measures to solve anti-uplift technology,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underground structures engineer.【key words 】the basement; Anti-uplift; Prevention technology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影响地下室结构上浮因素1.1抗浮水位的影响与选取建筑设防水位的确定对建筑物的安全和投资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水头差,黄志仑《关于地下建筑物的地下水扬力问题分析》中认为水头差为地下水位与基础底面的差值。
如高层楼房:假设其基础底面位于潜水层下h 处,由于水头差的存在,必然会有渗透,经过若干年,渗流将达到稳定。
假定原地面水位不变,若干年后的水头差应小于h,基础底面所受浮力就要减小。
而对于临时性构筑物如基坑工程,一般基坑开挖时采用支挡和隔水措施,基坑内外因水头差而形成渗流,水头差就更难确定。
在地面下数十米的深度内,存在多层地下水,其水头高差选择更要仔细研究,要确保安全情况下的经济合理。
1.2地下室上部结构荷载取值对于于上部结构重力G,应结合具体情况考虑:当地下室面积与上部主体结构面积相等时,可比较地下室水浮力与建筑总荷重的关系,判断是否可能发生上浮。
但当上部主体建筑有裙房时,采用地下室总荷重只能计算到裙房的楼层;当地下室面积大于上部主体建筑±0.00 层面积,或按裙房楼层比较浮力与建筑物总荷重,浮力大于建筑物总荷重时,应以竖向受力构件为单元分析浮力的平衡状态,特别是边柱、角柱和上部没有压重的单元;对于地下室层数较多而地上层数不多之建筑物,应慎重验算地下水之浮力作用,在验算建筑物抗浮能力时,应不考虑活载。
1.3地下室刚度对于高层建筑下的地下室结构,传统设计方法将底板上的高层主楼、低层裙房和纯地下车库分别与地下水浮力进行比较计算,而实际上诸多设计人员仅用建筑物基底的平均荷载(基底平均反力)与浮力比较来决定考虑结构上浮问题。
对于无上部结构地下室底板在水浮力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对筏板基础,如地基较均匀,基础底板刚度大,一般采用倒置的倒楼盖计算;如基础底板刚度较小,常按弹性地基梁计算,水浮力的影响较大。
基础在上部荷载作用下,产生盆形沉降的情况下,基底应力产生重分布。
边柱有较大的超荷载,而内柱有不同程度的卸载,即出现“架桥”作用。
2地下室抗浮的常用措施2.1配重抗浮配重抗浮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在底板上部设低等级混凝土压重;二是设较厚的钢筋砼底板;三是在底板下部设低等级砼挂重。
一、二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可靠,当构筑物的自身重度与浮力相差不大时,应尽量采用配重抗浮,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小,投产后亦没有管理成本。
但构筑物的自身重度与浮力相差较大时,因配重部分厚度增大及挖土排水、抗弯的增大,将会增加工程量使土建造价提高;如采用底板下设砼挂重的方法,壁板的弯矩值小,底板的钢筋用量也不会增加,但底板和挂重部分砼须用钢筋连接,施工比较麻烦,特别地下水对钢筋砼具有侵蚀性时,设挂重的方法须谨慎。
2.2锚固抗浮锚固抗浮可分为锚杆和抗拔桩抗浮两类。
锚杆抗浮:锚杆是在底板和板下土层之间的拉杆,当底板下有坚硬土层且深度不大时,设锚杆不失为一种即简便又经济的方法;锚杆抗浮要注意:一是当构筑物内无水时,锚杆处于受拉状态,当构筑物满水时,锚杆又处于受压状态,锚杆有可能受到反复拉压的作用;二是锚杆的施工需有专门的机械,施工前要进行试验,同时,较细的锚杆在施工时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控制钢筋偏移,如何使灌浆饱满、如何避免断杆等都是施工难题;三是当地下水有侵蚀性对锚杆的耐久性要求提高,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适用性。
本文工程实例将重点介绍锚杆抗浮的施工。
抗拔桩抗浮:抗拔桩利用桩侧摩阻力和自身重度来抵抗浮力,桩型可采用灌注桩或预制桩,桩径一般为400mm,桩距和桩长应通过计算确定,桩距不宜过大,否则会增加底板厚度,桩端最好能伸入相对较硬的土层。
抗拔桩也有拉压受力问题,但其施工较简单,耐久性亦比锚杆容易得到保证。
2.3摩擦抗浮法摩擦抗浮法土壤与地下结构物间存在摩擦力,这种力量也可以抵抗地下结构物的上浮。
该力的大小依土壤的侧压力及各土层的摩擦情况而定。
但是这种侧压力的大小很难准确确定,可靠度不高,如需采用,其设计的安全系数应当提高,并且要在地下结构物有相当的位移后,才能真正地起动这种摩擦力。
可配合将地下结构物的底板向外延伸而形成翼板,由翼板承托覆土以抵抗上浮力。
但在实际工程中,对规模较大的地下结构物由于受场地及开挖土方造价限制,很少采用此法作抗浮措施。
3工程实例3.1工程概况某酒店,建筑面积5.8万m2,地下两层,地上十一层,框架结构。
单层地下室面积9800 m2,其中约3000 m2为没有上部塔楼的纯地下室,无覆土。
地质报告提供的地下水位为-1.500m。
地下二层底板板面标高-9.65m,底板厚300mm,采用φ500PHC静压管桩桩基础。
该工程于2009年底主体施工完毕,进入装修阶段,没有进行上浮稳定验算即停止降水。
2010年2月进入雨季后,发现纯地下室部分上浮,最大上浮量达到195mm。
后经多方讨论计算决定采用预应力锚杆抗浮措施进行加固,但目前,土中抗浮锚杆的设计、施工和检测尚无明确的规范标准,主要参考《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90,因此施工的过程检测及控制将成为重点。
3.2锚杆的设计与试验锚杆设计抗浮力经计算,工程单位面积上水浮力标准值为42kN/m2,覆土、顶底板和墙柱等结构自重标准值为33kN/m2,结构自重抗浮力分项系数取0.9,则单位面积上设计抗浮力标准值为12.3kN/m2。
考虑抗浮锚杆间距为3.0m,梅花形布置,则单根锚杆的抗浮力设计值为111kN。
取三根锚杆发生破坏前的荷载作为极限荷载,其平均值240kN作为抗拔锚杆的极限承载力,抗拔承载力设计值取为120kN大于111KN。
3.3施工工艺测量定位→锚索编号→成孔→洗孔、下锚索→注浆→张拉、锁定→质量检验。
3.4施工技术分析成孔的水平方向偏差不大于50mm,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钻具直径为Φ168mm;钻孔深度应超出设计深度不少于0.5m。
为了保证孔内泥浆较彻底洗净,在清水洗孔后应采用高压空气洗孔。
高压气管应伸至孔底,气管底端封死,底部500mm范围内布置4~5排出气孔,底部气管的直径应在Φ10mm以上。
洗孔时,应从孔底洗起,慢慢来回转动出气管,并缓慢拔出气管,气管拔出的同时应通过注浆管从孔底注入水泥浆,水泥浆的水灰比为1.5:1,比重为1.3~1.4之间。
气管的拔出速度应控制在1m/min之内,每根锚索洗孔时间不小于10min。
下索时,应防止锚索扭压弯曲,且预留张拉长度不得小于1.5m。
同时注浆管应随锚索下放。
锚杆注浆采用两次注浆工艺。
第一次注浆为常压注浆,从孔底开始注浆,待浆液流至孔口结束。
一次注浆边灌注边拔管,保证注浆管的管头插入浆液口以下不小于1m,实际注浆量应大于理论注浆量,即充盈系数不得小于1.0。
第二次采用高压注浆,范围为强风化岩,注浆压力不小于2.5MPa;在第一次注浆体初凝之后进行,并采用注浆压力控制(压力达到5MPa后,稳压注浆2min)。
二次注浆管采用φ15铁管,管底注浆范围内每间距750周圈各钻3φ5孔后用工程胶布封牢,管底部封死。
注浆水泥采用PO425R硅酸盐水泥,第一次水灰比为0.4:1,二次注浆水灰比为0.6~0.7:1。
张拉、锁定:锚杆张拉锁定在注浆体强度达到30MPa、锚头混凝土达设计强度80%后进行后进行,锚具为OVM锚具,用YC-100型穿芯式千斤顶、电动油泵加荷锁定。
用油压表的读数换算成张拉压力进行锁定控制。
锚杆检测:采用抗拉试验检测承载力,同一条件下,试验数量不少于锚杆总数的10%。
最后选择10根锚索进行试验,在各自最大试验荷载作用下,锚头位移相对稳定,未出现异常现象。
锚索在各自极限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变形值满足《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规范中“锚杆(索)在各自极限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变形值均大于自由段长度变形计算值的80%”,“且均小于自由段长度与1/2锚固段长度之和的弹性变形计算值”的要求。
4结束语地下建筑物的抗浮设计关系到结构使用年限内的安全问题,应根据工程地质资料、施工条件、地下情况进行周密计算、精心施工,尤其注意施工阶段的抗浮问题。
本工程经抗浮加固后,经历了几次大暴雨和雨季的考验,没有上浮,抗浮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1]许录明抗浮锚杆在郑州市中孚广场工程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界2005年(04)[2]贾金青陈进杰. 大型地下建筑抗浮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技术[J]. 建筑技术2002,(05)[3]刘冬柏地下室抗浮设计中的几个问题讨论《中外建筑》2010年0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