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史

合集下载

世界古代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古代史以下是世界古代史按知识点整理的概要,供参考。

1.史前和早期文明-人类起源和早期人类生活方式-石器时代和农业革命-早期城市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河谷文明、古中国-早期美洲文明:玛雅文明、印加帝国2.青铜时代和城邦文明-文艺复兴时期:古希腊、古罗马-阿凡达时代:波斯帝国、古印度公国、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千年帝国:中国秦朝和汉朝、罗马帝国3.中世纪和宗教影响-暴力时代:日耳曼民族的入侵、西罗马帝国的崩溃-克尔特文明和亚瑟王时代的英国-基督教的起源和教会的分裂-古代伊斯兰帝国4.亚洲和非洲的古代文明-中国的三国时期和唐朝、宋朝-日本的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非洲的古埃及和亚述帝国5.欧洲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封建主义和骑士文化-十字军东征和圣经国家-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6.欧洲的大发现和殖民时代-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探险家-哥伦布时代和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英国和法国的殖民扩张7.古代亚洲和非洲的交流和征服-蒙古帝国和世界帝国的形成-东西非洲的贸易和古代非洲王国-东亚的征服与统一:元朝、明朝、大明帝国8.文化和思想的变革-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宗教和新教的兴起-科学革命和启蒙时代的思想家9.古代美洲和大航海时代-美洲文明的衰落和西班牙的征服-大航海时代和欧洲的海上帝国-科隆布、麦哲伦和其他探险家10.亚洲和非洲的现代化-东亚的变革:明朝末期和清朝的兴起、日本的近代化-19世纪的中国和印度的割地-非洲的殖民化和非洲独立运动总结:世界古代史涵盖了人类的起源和早期文明、文化和思想的变革、大航海时代以及亚洲和非洲的现代化等重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古代史,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明的兴衰变迁,以及全球历史的发展和相互影响。

历史知识点总结_世界古代史

历史知识点总结_世界古代史

历史知识点总结_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史是指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的远古时期、古代时期和中世纪时期,涵盖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古代国家的兴衰和各种文化的交汇融合。

下面将主要以欧洲、亚洲和非洲为主线,总结世界古代史的主要知识点。

1.旧石器时代(公元前200万年-公元前8000年)旧石器时代是人类社会历史的最早阶段,人类开始使用简单的石器,并从采集生活向狩猎生活过渡。

2.新石器时代(公元前8000年-公元前3000年)新石器时代的出现标志着农业的兴起和定居生活的形成。

人们开始种植作物和驯化动物,出现了氏族社会的模式。

3.古埃及文明(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30年)古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在尼罗河沿岸,人们建立了庞大的国家,实行王权制度,建造金字塔和著名的人工运河。

4.古希腊文明(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是世界文明的摇篮,以城邦制度为特点。

古希腊产生了许多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5.古罗马文明(公元前8世纪-公元5世纪)古罗马文明继承了古希腊文明的传统,并通过征服扩张建立了广阔的帝国。

罗马法和拉丁文对欧洲有深远影响。

6.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中国的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一个重要的时期。

兵器发达、思想多样,诸子百家的学说兴起,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7.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05年-公元前30年)托勒密王朝在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建立,其控制的埃及帝国为地中海地区的力量。

库菲(Alexandria)是当时的文化中心,拥有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灯塔。

8.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中国西汉和东汉时代的统称为汉朝。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经济繁荣,文化进步,丝绸之路的开辟,开创了与世界交流的新纪元。

9.西罗马帝国(公元27年-476年)西罗马帝国是古代罗马帝国的西部分,由罗马帝国瓜分后的剩余领土组成。

由于种种原因,西罗马帝国在476年被日尔曼人推翻,标志着古代罗马帝国的终结。

九年级上册历史《世界古代史》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历史《世界古代史》知识点

世界古代史综述世界古代史发展趋势: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东西方文明在和平交往中伴随着暴力冲突,东西方文明猛烈地碰撞、交融。

(1)政治: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等大河文明先后步入奴隶制社会;5世纪中后期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法兰克王国的改革促进了封建制度在西欧的确立;古希腊、古罗马开创了民主政治和法制的先河,成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法制制度的源头。

(2)经济:大河文明孕育出发达的农耕经济,海洋文明孕育出发达的商品经济;9世纪西欧庄园经济兴起,促进了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3)文明交流: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等加强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先后诞生并向外传播;阿拉伯人在文明交流中扮演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

世界古代史核心考点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概述】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佛教等,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知识要点】1.古埃及位于非洲尼罗河流域,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2.古巴比伦王国位于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3.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恒河流域,古代印度雅利安人将社会分成四个等级,称为“种姓制度”,分别是婆罗门(掌管祭祀)、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

在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种姓制度各等级世代相袭,贵贱分明。

4.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提倡众生平等,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313世界古代史考点

313世界古代史考点

313世界古代史考点【一、313世界古代史概述】313世界古代史主要涵盖了从人类文明起源至公元5世纪的世界历史。

这段历史中,众多文明兴起又衰落,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从地域上看,主要包括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地的古代文明。

在我国,313世界古代史是历史学科的重要考试内容,旨在考查学生对古代历史事件、人物、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二、主要考点分析】1.古代文明起源:这一部分主要考查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包括早期人类社会、农耕文明、城市文明等。

如:古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等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2.古代帝国与王朝:考查各个文明的帝国与王朝时期,如罗马帝国、波斯帝国、汉朝、唐朝等。

重点关注帝国的兴衰、重要皇帝的统治特点、疆域扩张等。

3.宗教与文化:研究古代文明的宗教信仰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如古埃及的宗教、希腊罗马神话、基督教的诞生与发展等。

4.战争与征服:分析历史上的重要战争与征服事件,如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汉朝反击匈奴、罗马帝国的扩张等。

5.科学与技术:关注古代科技的发展与成就,如古希腊的哲学、数学、医学等方面的贡献,以及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等。

【三、备考策略与建议】1.强化基础知识:对313世界古代史的主要内容要有系统、全面的了解,牢记重要历史事件、人物、时间、地点等基本信息。

2.比较分析:将不同文明的相同历史阶段进行对比,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3.关注学术动态:了解世界古代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观点,为自己的备考提供更多参考。

4.做题巩固:通过刷题、模拟考试等方法,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找出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5.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整理学习笔记,梳理重点内容,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方便记忆和复习。

总之,313世界古代史考试要求我们对历史事件、人物、思想、文化等方面有较深入的了解。

通过以上备考策略,相信同学们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世界古代史全部

世界古代史全部

世界古代史全部1.文艺复兴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开始于意大利,并扩展到其他欧洲国家。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的萌芽,新兴资产阶级为反映自身的利益,求得发展,日益要求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

文艺复兴就是这种斗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

许多知识分子以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武器,猛烈冲击封建意识形态,建立人文主义的世界观。

表面上这种新文化仿佛是古典文化的复兴,因此历史上把这中文化运动称为文艺复兴运动,实质上也是一种创新,它为资产阶级服务,但是却把人民从封建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在当时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

它既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其主要内容有: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主张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3.奴隶贸易十六至十九世纪欧洲殖民主义者将非洲黑人掠往美洲作为奴隶的肮脏买卖交易。

美洲大陆“发现”以后,大批印第安人被欧洲殖民强盗虐杀,为了弥补美洲劳动力不足,欧洲殖民主义者从非洲掠贩黑人充当奴隶。

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法美等国先后参与奴隶贸易。

十六至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被贩卖到美洲的黑人共约一千五百万,加猎奴和贩卖途中死去的人数,非洲损失的人口约在六千万到一亿。

奴隶贸易给欧洲和美洲殖民国家带来了巨额财富,成为欧美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之一。

但却将亿万非洲黑人抛向死亡的深渊或置于奴隶制枷锁之下。

4.教皇子午线1493年5月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仲裁下,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殖民地的分界线。

规定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德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并把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都划归西班牙,以东的一切土地归葡萄牙。

1494年,西葡两国又缔结托德西拉斯条约,把这条线向东移动270里格。

当时西班牙人认为自己在这个条约中占了便宜,相信到印度去的航路是在西方。

但实际上这条分界限使得葡萄牙人取得了绕道非洲到印度去的航路上所有据点。

世界古代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古代史一、史前时期的人类1.南方古猿是人类的始祖。

距今约三四万年前的晚期智人,已经是现代意义上的人类。

目前世界上主要有黄种人、黑种人和白种人三大人种。

一些学者认为种族的形成主要是自然环境的影响。

二、上古人类文明2.大河流域的文明:①约公元前3100年,埃及形成了统一的国家。

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金字塔,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

②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成立,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制定的一部著名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

法典的实质是保护奴隶主利益的法典。

③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构成了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3.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而罗马基本保持了希腊文明的特点,希腊和罗马文明共同构成了地中海文明。

4.在希腊城邦中,最著名的是雅典,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

经过梭伦改革,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

雅典的民主政治的体现:p.955.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年-公元前146年):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爆发的战争。

公元前31年,罗马的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

三、古亚欧文明6.大化改新公元646年,日本统治者进行的改革“大化改新”的性质:它是日本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为主要内容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内容:实行“班田收授法“,由国家将天下公田班给公民;实行租庸调制,统一租税;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意义: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7.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开始传教,在麦加建成了历史上第一个阿拉伯国家。

8.法兰克的查理·马特进行改革,把土地有条件地分封给贵族。

在这种分封的基础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次序: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

拜占廷帝国衰亡的原因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的素丹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古老的拜占廷帝国灭亡。

世界古代史时间

世界古代史时间

时间事件
公元前3500 古埃及文明诞生古巴比伦文明诞生
公元前3000 古埃及统一;象形文字楔形文字
公元前2500 印度河文明诞生
公元前18世纪两河流域统一;汉谟拉比法典
公元前8世纪雅典城邦建立罗马城建立
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古印度)
公元前509年(前6世纪末)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5世纪中希波战争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改革(古希腊的雅典)
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东征
公元前3—2世纪罗马共和国称霸地中海
公元前73年(前1世纪前期)斯巴达克起义(罗马共和国晚期)公元前49年凯撒独裁
公元前27年(前1世纪末)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
公元1世纪基督教建立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社会灭亡)
7世纪初610年穆罕默德麦加创伊斯兰教
622年穆罕默德从麦加出走麦地那(伊斯兰教教历元年)
630年征服麦加(麦加称为圣地)
632年阿拉伯半岛统一
7世纪中期大化改新(日本)
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改革(法兰克王国)15世纪中期(1453)拜占庭帝国灭亡。

(完整版)世界古代史阶段特征

(完整版)世界古代史阶段特征

(完整版)世界古代史阶段特征
1. 旧石器时代(约250万年前-公元前6000年)
- 人类开始使用石器工具,狩猎和采集为主要生活方式
- 居住在洞穴或简陋的临时住所中
- 没有文字和定居点的概念
2. 新石器时代(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3000年)
- 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
- 发展了陶瓷制作和纺织技术
- 出现了定居点和早期城市文化
3. 文明的诞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500年)
- 各地出现了最早的城市文明,如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和古中国
- 出现了文字和文学作品
- 发展了中央集权国家和宗教体系
4. 古代帝国时期(公元前500年-公元500年)
- 出现了古希腊、古罗马等大型帝国
- 发展了哲学和科学
- 出现了征服与争霸的战争
5. 中世纪(公元500年-公元1500年)
- 教在欧洲传播并成为主导宗教
- 封建制度和领地拥有形成
- 兴起,并在欧洲、亚洲和非洲扩张
6. 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公元1500年-公元1700年)
- 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开始,推动了文化和艺术的发展
- 欧洲开始进行大规模航海探险,并建立殖民地
- 科学革命带来了新的科学思想
以上是世界古代史阶段特征的简要概述。

请注意,此文档以简洁的语言呈现,并不对内容进行详细总结。

参考资料:
- The World Encyclopedia of Archaeology
- 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古代史部分【通史综述】公元前8--前5世纪,在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与贵族奴隶主的矛盾不断激化的情况下,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在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继续打击贵族特权、完善民主结构及鼓励公民参政的等措施的推动下,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它铸造了雅典的辉煌,为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6世纪以来,在罗马平民反对贵族专权的斗争中,在罗马扩张导致的不同民族的矛盾尖锐以及经济社会纠纷日益增多的过程中,罗马法经历了由习惯法到成文法、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由零散到形成体系的不断完善的过程。

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帝国统治,为近代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立法产生了影响。

公元前5世纪,在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繁荣的背景下,智者运动兴起,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充分肯定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苏格拉底更关注人的伦理道德,提出了“认识你自己”和“美德即知识”。

雅典的人文精神成为西方文明之根,为近代人文主义的复兴及成熟奠定了基础。

专题: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专题概览】本专题主要讲述古代希腊、罗马在民主和法制方面对世界政治文明的贡献以及西方历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古代希腊的辉煌成就集中体现在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和文化的巨大成就。

以雅典为发表的希腊民主政治制度,经历了梭伦、克利斯提尼和伯里克利三次改革,民主制度得以不断丰富和完善。

古代罗马的成就集中体现在博大而缜密的法律制度。

罗马法历经习惯法、成文法、公民法和万民法的发展历程,适时不断调整演变,使之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并形成法律体系,其蕴含的自然法理念具有永恒的意义。

古希腊民主制度和罗马法制是西方政治文明的基础,对西方乃至当今世界民主政治都产生深远影响,但也存在着不足。

古希腊时期,智者学派以及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使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古希腊哲学研究从自然科学向关注人和社会的方面转变,西方人文精神产生。

【通史坐标】第一讲:雅典民主政治和古罗马法律基准考点一:雅典民主政治【基础梳理知识整合】古希腊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的城邦是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

雅典民主经历了梭伦改革的奠基、克利斯提尼改革的确立、伯利克里改革的鼎盛时期,具有主权在民、轮番而治和法律至上的特点。

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陪审法庭)是雅典民主政体特征的充分体现,创造了辉煌的希腊文明。

雅典民主是一种原始的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范围狭小,只适合成年男性公民。

1.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蔚蓝色的希腊自然地理环境①地处地中海东部,扼欧、亚、非三洲要冲②无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开阔平原,山岭沟壑将陆地隔成小块③海洋资源条件得天独厚影响①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促进希腊进行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及其他经济和文化交往活动②使古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和平等互利的观念,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充满活力的城市国家建立公元前8世纪左右特点①保持小国寡民的规模,珍视独立自治②城邦是孕育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③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繁荣的思想文化希腊的公民地位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组成通常由一个城邦的成年男子组成权力有资格参加各种公共活动,参与城邦行政与司法事务素质①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不屈从于权威②善于从事政治和文化艺术活动,追求智慧与平等,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2.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1)政治上:易于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有利于建立公民直接参与的民主政治。

(2)经济上:海岸线曲折,众多优良港湾,为工商业者航海贸易提供了便利条件。

(3)价值观上:商品经济要求以平等作为交换原则,有助于古希腊人平等观念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建立。

(4)民族精神上:古希腊人到海外建立殖民地的动力,造就了古希腊勇于开拓进取、善于求索的民族精神。

3.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1)含义: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一些村落的国家形态(2)特点:小国寡民;即独立自治,又交往频繁;文化保持认同(3)影响:①政治:公民有较多机会直接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王权衰微,有利于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

②经济:是各种商品集散地,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③文化:是希腊的文化中心,创造出富含民主意识与科学精神的城邦文化。

3.西方民主政治在古代希腊产生的历史条件:(1)开放性的较发达的商品经济。

(2)独立自治、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

(3)较高政治文化素质的公民。

(4)杰出政治家的改革。

4.推动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三次重大改革改革背景内容特点、影响梭伦改革雅典新兴的工商业者阶层要求发展城邦民主政治,促进工商业繁荣①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

②实行一系列措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③按财产多寡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并设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等民主机构。

①特点:不迁就贵族不偏袒平民的中立政策②影响:a.进步性: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b.局限性:中庸执政,未能彻底化解社会矛盾,未彻底打破贵族政治。

克利斯提尼改革①组成以地域为基础的十个行政选区,并以抽签方式组成“五百人会议”。

②由10个选区中各选一人组成“十将军委员会”。

③制定“陶片放逐法”。

④实行一系列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措施。

a.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雅典国家最终形成。

b.使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标志着雅典民主的确立。

伯里克利改革希波战争的胜利,伯里克利连任首席将军①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以抽签方式产生。

②“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③“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

④陪审法庭负责审理全国大部分案件。

⑤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贵族的政治权力被削弱,伯里克利执政时代被称为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5.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1)局限性:①民主范围:公民权利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的基础之上,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排除在民主权利之外②民主性质: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于小国寡民的城邦,是奴隶主的民主政治。

③参政方式:存在体制缺陷,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方式,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2)进步性:①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国家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②开创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

注意:1.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人民主权即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轮番而治就是“轮流统治与被统治”。

2.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民主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是遥不可及的,它与现代民主是不同的。

3.雅典居民比例:右图【核心探究主题升华】1.雅典民主政治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局限: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

两大特征: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三个阶段:梭伦改革奠基础,克利斯提尼确立,伯利克里时期达高峰。

四大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十将军委员会、陪审法庭(民众法庭)。

2.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及职权(1)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2)五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在公民大会休会期间为大会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

(3)陪审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也由民众法庭终审。

3.雅典民主机构比较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民众法庭) 性质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司法机关职能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司法监察;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也由民众法庭终审4.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1)主权在民、轮番而治①雅典民主制是小国寡民的民主制。

享有民主权利的公民为成年男性公民。

②雅典民主制是直接民主。

雅典在国家结构上,实行公民大会制度和民众法庭制度,雅典政治向全体公民开放,除十将军外,所有官职不受财产和门第的限制,表现为“轮番而治”。

(2)权力制约:城邦的公民集体对官吏监督和制约。

“陶片放逐法”是权力制约的民主形式。

(3)公民意识:由于任用官职不再受财产和门第的限制,统一的公民集体形成了。

城邦至上、政治为本,成为雅典人的共识。

5.雅典民主制发展的五大特征:(1)人民主权:体现在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被选举权等权利以及各机构内部实行的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等。

雅典政治向全体公民开放,官职逐渐不受财产和门第的限制。

(2)“轮番而治”:雅典“五百人会议”经过抽签选举产生,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

(3)权力制约:体现在公民集体对官吏的监督和制约。

“五百人会议”这一具有立法、行政和司法职能的权力机构,受到“公民大会”,也受到由人民直接广泛参与的“陪审法庭”的制约。

陶片放逐法也制约着官员的特权。

(4)法律至上:雅典严格实行法治,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雅典人视宪法为最高法律,神圣不可侵犯。

(5)公民意识:关心雅典、参与政治、轮番执政是雅典人心目中神圣的事。

城邦至上、政治为本成为雅典人的共识。

6.雅典民主政治认识上的六个误区:(1)从民主运作形式上看: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不可误认为直接民主是最理想和完美无缺的运作方式。

(2)从局限性上看: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不能说成是全体雅典男性居民的民主。

(3)从实质上看:雅典民主政治实质上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的专政,不可误认为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专政。

(4)从影响上看: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不可误认为其为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提供了完备的体系。

(5)对于“陶片放逐法”:不宜夸大其维护民主政治的积极作用,还应看到它极易成为排除异己、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使持有不同政治观点的政治家被流放,不利于国家经济和政治的健康发展。

(6)关注两个概念的区别:“人民主权”指主权归属,主要表现为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公民陪审法庭等机构;“轮番而治”指管理形式,主要表现是选举制、任期制等民主运作方式。

7.民主政治对重要作用:(1)发扬集体智慧,使政治决策考虑的更全面,更准确。

(2)协调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矛盾和意见,维护国家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3)有效防止暴政和节制官员腐败(4)维护公民的基本人权、自由、个性和创造性,促进经济文化的繁荣等8.古希腊民主政治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区别与联系:古希腊民主政治近代西方民主政治阶级性质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治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实现方式平民与贵族长期斗争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民主形式直接民主间接民主民主范围局限于城邦公民在资产阶级范围内不断扩大两者关系古希腊民主政治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都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准考点二:罗马法【基础梳理知识整合】1.古代罗马法经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是平民与贵族长期斗争的结果,而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则是罗马疆域不断扩大和统治地区民族众多、经济发展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