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三历史总复习世界古代史专题复习资料(精品)
高三历史通史复习纲要:世界古代史

中 国 史
时世 代界
史
工 业 文
世 界 史
明 时 代
中 国 史
信 息 文
世 界 史
明中
时国
代史
一先秦、秦汉 二魏晋、隋唐、宋元 三明清前期
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中国与古代雅典社会制度的不 同
2、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比较 3、宋元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和16世纪西 方商业革命的比较
一工场手工业时期 二工业革命时期
(一)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二)甲午中日战争后的 中国 (三)五四运动后的中国
(一)二战前的世界文明 (二)二战后的世界文明
(一)新中国成立到改革 开放前 (二)改革开放新时期
1、古代中国与古代雅典社会制 度的不同 2、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 的比较
3、宋元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和16 世纪西方商业革命的比较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
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
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
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
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 非法砍伐他
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
罗马( )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家国同构 血缘纽带稳固
政治 小国寡民;人民主权与轮 大国众
勇于进取、探索,重视自 强调忠君,注重社会,
文化
由平等,解放个性
压制个性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 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 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 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 应是,罗马法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2021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古代史知识梳理提纲(精编)

2021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古代史知识梳理提纲(精编)一、上古人类文明(一)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九上第2课)1、金字塔:(1)地点:尼罗河流域。
(非洲)(2)概况:古埃及法老(国王)的陵墓。
(胡夫金字塔是最大的金字塔)(3)意义:金字塔建筑的科学性和高超的技术,表现出古埃及人令人惊叹的智慧。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
2、《汉谟拉比法典》:(1)地点: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新月沃地,今伊拉克一带)(2)概况:公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兴起。
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
(3)目的: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4)内容: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5)意义: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刻在黑色石柱)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1)地点: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亚洲)(2)内容: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3)“种姓制度”是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
(二)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九上第4课)1、(以克里特和迈锡尼为中心的古老文明被称为爱琴文明,爱琴文明是希腊历史的开始)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2、雅典的民主政治:(1)公元前594年,梭伦进行改革,建立了民主政治。
(2)顶峰: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①内容:没有国王,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是掌握国家权力的最重要机构。
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各级官职向公民开放,有选举产生;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决策机构。
(伯里克利还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公元前5世纪,希腊进入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面繁荣时期,奴隶制充分发展;工商贸易兴盛,是当时地中海地区最繁荣的城邦,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
2021年高考历史——世界史

世界史世界古代史(远古—1500年前后)1.古代雅典(1)经济:农业经济与工商业的特征及经济孕育出的文明特征。
(2)政治:民主政治,典型特征是城邦民主。
(3)文化:神本主义与人文精神。
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先哲,自我的哲学认识与实践。
2.古代罗马(1)经济:工商业经济发达。
(2)政治:共和国贵族与平民斗争、对外扩张。
(3)法治:习惯法与自然法;成文法;公民法与万民法。
3.中世纪:神权统治,神权高于世俗权力;领主经济政治;市民阶层;出现近代化文化的运动。
[史实定位]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和近代文明的孕育主题1:西方文明的摇篮1.古代希腊(前8—前4世纪)(1)政治领域①希腊城邦,小国寡民。
②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③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
④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代”。
(2)经济领域①天然良港众多,航海和海外贸易的条件得天独厚。
②工商业发达。
③手工业、农业与市场联系紧密。
(3)文化领域①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究的主题。
②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③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等。
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2.古代罗马(前9—15世纪)(1)政治领域①《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
②罗马共和国时期,以公民法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
③罗马帝国时期使用万民法,6世纪,汇编《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2)经济领域①古代罗马不断扩张,版图拓展,国际交往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发展。
②古代罗马贸易、高利贷等引发众多经济和民事纠纷。
(3)文化领域①古代罗马建筑成就突出。
②罗马法精神中的自然法精神、私法精神和人文精神是古代罗马的重要思想成就。
主题2:中世纪的后期(14—16世纪)(1)政治方面:中世纪即将结束,世俗政权与天主教神权实行联合封建统治。
(2)经济方面:西欧地中海沿岸、尼德兰产生了最早的资本主义的萌芽;城市开始复兴繁荣,出现了许多独立的工商业城市。
高考复习:世界古代史专题

世界古代史【学习任务】1.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做出的贡献。
2.通过做题巩固记忆,理解加深知识的深化【知识梳理】一、世界文明古国多元发展的特点1.古代西亚文明两河流域文明经历了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文明的兴衰更替,这种更替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是在客观上刺激了国家职能的健全与发展,促使了两河流域从分散走向统一。
古代两河流域创造了以楔形文字、神话史诗和《汉谟拉比法典》为代表的文明成果。
2.古代埃及文明古埃及法老作为神权的象征,王权神圣,权威至上。
宗教是古埃及文明的核心,古埃及人执着于来世信仰,对死后生活关心,每一个埃及人都设法在生前并尽早开始建造装饰坟墓,期待来世美好生活。
古代埃及创造了以象形文字和太阳历为代表的文明成果。
3.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印度是宗教国家,从印度人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到宗教对他们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延续下来,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佛教的产生与传播成为古代印度文明具有代表性的文明成果。
4.古代希腊文明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理性主义盛行,商业经济发达。
古代希腊文明被称为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其思想文化是人类文明中的重要精神财富。
【突破重难点】世界文明古国发展的多元化特点1.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古代文明发展的多元格局(1)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
古代东方地域特征为大河文明,经济上体现为农耕经济发达,政治上多实行中央集权;古代希腊罗马的地域特征为海洋文明,经济上体现为海外贸易发达,政治上体现为民主化、法律制度化。
(2)古代世界基本处于各地区独立发展的区域文明阶段。
2021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古代史知识必考重点知识梳理汇编(精华版)

2021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古代史知识必考重点知识梳理汇编(精华版)1.古代埃及金字塔(1)世界四大古代文明:①古代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约公元前3500年。
②古代西亚文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两河流域),约公元前3500年。
③古代印度文明: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约公元前2500年起。
④古代中国文明: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约公元前2100年起。
四大古代文明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共同特点:都位于温带或亚热带,阳光充足,气候温暖,适合农作物生长;都地处大河流域,有充足的水资源,河水泛滥后流入肥沃的土地,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条件。
(2)埃及金字塔:①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古埃及国王权利的象征,世界古代奇迹之一,最早的一座至少在公元前2700年。
②金字塔的影响(意义):金字塔是古埃及人高超的建筑艺术和独特审美情趣的体现;一方面体现了古埃及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另一方面也成为法老专制统治的见证。
2.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构成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第一等级婆罗门为掌管宗教的祭司;第二等级刹帝利是掌有军政大权的贵族;第三等级吠舍是指那些从事农、牧、工商业的普通雅利安人;第四等级首陀罗是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绝大多数是非雅利安人,世代从事各种低贱的职业,有的甚至沦为更为低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实质:保护奴隶主贵族特权,特别是婆罗门的特殊地位。
3.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的民主政治(1)形成:在雅典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形成,经梭伦改革,在伯利克里时代达到极盛。
(2)表现:①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以抽签的方式产生;②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由公民组成的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③雅典的每个公民都有机会通过抽签的形式成为陪审法庭的陪审员、五百人会议的议员、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④国家为担任公职、参与政治事务的公民发放津贴。
(3)影响:(局限)①雅典民主政治所体现的平等和公正等民主原则,仅适用于雅典的男性成年公民,众多妇女和外邦人无权享受这种民主;(积极)②在盛行专制的古代社会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③创造了希腊文明中的大部分辉煌。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梳理:专题四 世界古代史——古代希腊罗马

专题四世界古代史——古代希腊罗马【阶段特征】古希腊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政治: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古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其蕴含的法律观念具有永恒的价值。
经济:奴隶制商品经济发达。
思想文化: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对外关系:对外扩张,航海和海外贸易发达。
【具体史实】 1.古代希腊Ⅰ.民主形成的条件:1、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2、小国寡民的城邦,公民有较多机会直接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
3、高素质的希腊公民Ⅱ.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⒈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
①经济上,梭伦颁布“解负令”,使那些因贵族盘剥而沦为债务奴隶的人重获自由,并实行一系列措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②政治上,他按财产多寡将雅典自由民分为4个等级,收入最少的第四等级不享有担任政府官职和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利。
由4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设立雅典最高法院——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
⒉克利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⒊伯里克利执政时代:公元前443年至公元前429年,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Ⅲ.民主政治主要表现在:①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②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由民众组成的“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③“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国家最高权力;④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Ⅳ.雅典民主制的原则: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世界古代史复习材料.doc

世界古代史复习材料第一学习主题史前时期的人类第1课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1、人类的直系祖先:是生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
在距今二三百万年前,古猿进化成“完全形成的人”,称为“猿人”。
晚期智人的化石在亚、非、欧洲均有发现。
亚洲有中国的山顶洞人,非洲有阿尔及利亚的阿尔法卢人,欧洲有法国的克罗马农人。
2、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三大人种,即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3、父系氏族后期,由于私有财产和阶级的产生,氏族开始瓦解,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国家也随之产生。
埃及、两河流域、虫国、印度和希腊的克里特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期的国家和地区。
第二学习主题古代亚非文明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一、神奇的金字塔:埃及地处非洲北部,尼罗河流经全境。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
80余座金字塔至今仍屹立在尼罗河下游的吉萨一带。
胡夫金字塔是最大的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
二、汉谟拉比法典(由汉谟拉比制定)1、古代西亚的两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是上古文明的摇篮之一。
而18世纪, 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2、《汉谟拉比法典》:A、目的: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
B、内容:(a)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b)序言和结语宣扬王权神授,诅咒不服从法律的人;(c)正文共282条,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
C、意义: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三、古代印度种姓制度1、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主要有印度河和恒河。
2、种姓制度:古代印度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叫做种姓制度。
它把居民从高到低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宗教祭祀,享有崇高地位;第二等级刹帝利:充当武士,掌管军、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是一般平民,以农、牧、工、商为职业,多数人无政治权利;第四等级首陀罗: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和沦落的雅利安人,主要从事低贱的职业。
202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复习提纲(精品)

202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复习提纲(精品)政治方面一、政治制度(一)奴隶社会时期1.夏朝:前 2070 年夏朝建立。
家天下,王位世袭制,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2.商朝:内外服制度,神权色彩,国王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3.西周:(1)分封制:<1>目的:巩固西周统治;<2>对象:同姓亲族(晋卫鲁燕)、功臣(齐)、姻亲、先代贵族(宋);<3>作用:范围不断扩大,疆域广大的国家;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等级序列(“周王=诸侯-卿大夫=士”)(2)宗法制:<1>目的:解决矛盾;<2>核心:嫡长子继承制;(3)礼乐制(4)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表现,礼乐制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二)春秋战国:奴隶制瓦解(宗法分封制瓦解),封建社会逐渐形成。
选官:军功爵。
(三)封建社会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前 221 年秦朝建立确立)特点:皇权高度集中(1)中央:皇帝制:皇权至上,皇帝独尊,“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a.职能:丞相: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1.秦朝内容三公九卿制: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集,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处理军务b.特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2)地方:郡县制:特点,官员有皇帝任命,不能世袭中央:中外朝(中朝为亲臣近臣—决策机构;三公九卿成为执行机构—外朝)2.西汉:汉初施行郡国并行制(导致诸侯国威胁中央,并最终引发七国之乱地方:汉武帝:施行推恩令,削弱地方诸侯国,设置刺史,监察地方中央:三省六部制:(1)职能: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2)评价: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3.唐代: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地方:设置节度使,结果引发安史之乱,导致唐亡后形成了五代十国的局面(1)职能:中书门下:宰相的办事机构,行政(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中央:二府三司相权);枢密院:军政,调兵权;三司:财政4.北宋(2)特点:相权一分为三政治:文臣出任知州,设通判,监察地方地方经济:地方转运使(各州除自留小部分财赋其余由转运使运往京师开封或其他指定地方)军事:设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兵司),掌管统兵权5.元代:中央实行一省制,设中书省;地方上设行省:6.明朝:明太祖:废丞相,亲掌六部,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专制皇权达到新的高度清初: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军事)7.清朝雍正:军机处(地位:跪奏笔录,上传下达)专制皇权顶峰8.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作用:积极: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②有利于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③有利于国家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从事大规模经济建设,促进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史•古代部分【阶段特征】西方文明的源头,为人类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留下了宝贵的遗(1)经济:古希腊、罗马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工商业高度发达,形成了灿烂的海洋文明。
(2)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所建立的民主原则与民主经验成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的渊源。
古罗马逐步建立起系统的法律体系和和法律原则,对其统治起到有力的维系作用,对欧美法律的发展以及民主进程影响深远。
公民有较高参政意识。
(3)思想:古希腊出现了最早的人文主义思想,以人为本的精神,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渊源。
一、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一、希腊政治形成的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地扼亚、非、欧三洲要冲。
有利于吸取亚非文明。
2、三面环海:海岸曲折、港湾众多。
影响:有利于海外贸易,海外殖民活动等。
3、气候:地中海式气候。
经济作物发达。
(葡萄、橄榄)4、地形:多山,平原少。
经济上:不利于农耕,商品经济发达。
政治上:城邦林立。
二、希腊政治形态——城邦1、城邦的含义:即城市国家,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一些村落。
2、城邦的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治,政治民主。
商品经济发达。
思想文化异常繁荣。
3、城邦的影响:(1)激发了公民的积极性,为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环境。
(2)成为联系各城邦关系的纽带。
(联系包括:相同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共同的遵守和信仰阿波罗神庙的神谕、共同参加奥林匹亚竞技会等)(3)创造出异常繁荣的思想文化。
三、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公民1、条件:祖籍本邦、拥有一定财产、自备武器作战、成年男性。
2、权利及义务:(1)权利:有权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城邦行政与司法事务等。
(2)义务:保卫城邦、建设家园等。
3、公民的基本要求:(1)重视公民的参政素质的培养。
书写、修辞、演讲、音乐和体育等方面的系统训练。
(2)珍视自由、平等;蔑视权威、个性张扬等。
(3)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四、知识拓展:1、古代希腊与古代中国比较二、雅典民主政治一、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过程1、背景(1)平贵矛盾突出。
(表现在:富有的工商业者与贵族、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2)梭伦当选为执政官。
(3)外患:萨拉米危机(导火线)2、奠基——索伦改革BC594(1)内容:经济上:颁布解负令:取消债务奴隶;鼓励发展工商业等。
政治上:A.按财产多少把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规定不同等级享有的政治权利;B.规定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C.从四个血缘部落各选一百人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D.设立最高法院——陪审法庭。
(2)特点:公平、中立、法制。
(3)性质:奴隶主的民主政治改革。
(4)评价: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和工商业者的权利,贵族势力受到一定的限制,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奠定了雅典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
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化解社会矛盾。
3、确立——克里斯提尼改革 BC506(1)内容:(政治上)A.以十个地域行政区取代原来的四个血缘部落;b.抽签组成五百人会议,并对所有公民开放;C.组成十将军委员会;D.陶片放逐法(以民主来对抗民主的敌人)。
(2)评价:打破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雅典国家最终形成;雅典民主制度的正式确立。
4、“黄金时代”——伯里克利改革 BC443-429(1)背景:①进入古典时代。
(希波战争的胜利)②雇工贫农地位提高、工商业民主派活跃等。
③民主派领袖伯里克利连任首席将军。
(2)内容:扩大民主制①扩大公民参政范围:除十将军外,所有官职向所有的公民开放,并。
②权利明晰,分权色彩: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会议——公民大会常设机构、陪审法庭——最高司法机关、十将军委员会——最高军政机关。
③制定津贴制度。
目的是鼓励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是民主政治的一个保障。
④选举公平:官职以抽签方式产生;轮流坐庄。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①人民主权:体现在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被选举权等权利以及各机构内部实行的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等。
雅典政治向全体公民开放,官职逐渐不受财产和门第的限制。
②“轮番而治”:“五百人会议”经过抽签选举产生,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
③权力制约:体现在公民集体对官吏的监督和制约。
“五百人会议”这一具有立法、行政和司法职能的权力机构,受到“公民大会”,也受到由人民直接广泛参与的“陪审法庭”的制约。
陶片放逐法也制约着官员的特权。
④法律至上:雅典严格实行法治,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雅典人视宪法为最高法律,神圣不可侵犯。
⑤公民意识(多数人服从少数人):关心雅典、参与政治、轮番执政是雅典人心目中神圣的事。
城邦至上、政治为本成为雅典人的共识。
三、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评价)1、失:(1)范围:对广大奴隶专政的基础上, 奴隶、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之外。
(2)性质: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小国寡民的城邦。
(3)方式: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可能导致。
(4)后果:沦为个人争夺权利的工具;“成也民主,败也民主”。
2、得:(1)于雅典: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的高度繁盛。
激发了公民自由、开拓精神,铸就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
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
(2)于后世: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为后世民主政治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选举制、任期制、会议制、比例代表制、分权制衡、法治)【饕餮盛宴】1.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
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
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B.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2.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这些宣誓旨在( )A.限制权力滥用B.防止官员腐败C.培育权利观念D.增强责任意识3.公元前427年,希腊小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达。
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将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处死,妇女儿童罚作奴隶。
第二天,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
据此可知,在古代( )A.希腊小邦缺乏政治自主权B.公民决定雅典城邦重大决策C.大邦争霸阻碍了希腊统一D.雅典公民大会有时违背民意4.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
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5.(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2)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据此可知,梭伦( )A.反对奴隶制度B.主张权利平等C.抨击贫富差别D.具有人文精神6.梭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抽签选举绝大多数国家官职,就是先由各大行政单位(当时称部落)投票预选出各官职的候选人,然后再进行二级选举,在候选人之间差额抽签产生各级公职人员。
以执政官为例,当选人数与候选人数比例为1:3。
这一选举法( )A.维护了贵族统治地位B.完善了权力运行机制C.未采用财产资格限制D.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7.(2018.4·浙江高考·16)卓尔不群的雅典,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影响深远。
限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其民主制的“得”与“失”表现明显。
下列项中属于其“失”的是( )①公职选举②众多妇女和外邦人不享有公民权③民众组成陪审法庭④城邦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的基础上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8.(2018·北京高考·20)民主选举是古代雅典政治的特色。
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
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
雅典的这些举措( )A.引发了贫富之间的对立B.说明其文化事业不发达C.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D.实现了绝对平等的理念9.(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2)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
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10.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
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
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11.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
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
由此可见( )A.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B.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C.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D.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12.公元前406年,雅典取得阿基纽西海战胜利,但也造成了数千士兵因船破沉没溺水身亡。
在随后的公民大会上,指挥这次战役的6位将军被指控救援不力,在没有听取6位将军个人申辩的情况下,就将他们判处死刑。
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公民大会掌握城邦司法权B.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至上权威C.被告人没有法庭申辩权利D.军队与公民大会之间存在冲突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一)背景①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高峰②希腊工商业的发展③平民地位的提高④个人主义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二)代表人物及认识1、智者学派:以普罗塔戈拉为代表(1)观点: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标准,人是万物的尺度(核心)含义:a.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b.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是由人制定的;c.时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人们不该强求一律。
(2)特点:①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尖锐地批判传统,敢于创新;②言论内容和辩论方式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③注重实利,以逻辑方法作为辩论工具(3)评价:积极:进一步突破神灵束缚,转而从人的角度理解解释世界,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是西方人文精神滥觞。
消极:否定了制度、法律、道德对人的行为的绝对缚束,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容易造成主观的随意性和极端的个人主义。
2、苏格拉底的智慧:伦理道德(1)提出背景:A.智者学派过分重视人的主观作用,追求功利,忽视了道德B.(2)主要观点:①提倡“认识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