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 模块二 世界古、近代篇 专题五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精练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辅导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考情分析】本专题,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近年来新课程、旧课程高考均出现了大量试题,选择题、主观题均频繁出现,图文并茂的试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所在,往往与新航路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联系起来命题。
这一专题的高考试题,从题型上看,既有学科内的选择题、材料解析题,也有学科间的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对两次工业革命的考查主要是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工业革命的关系联系起来分析,尤其重视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结构、阶级结构、经济布局、大国崛起等内容的联袂考查,强调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
【知识交汇】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过程和影响1.含义:所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就是指在资本主义主导下,世界各地由原来相对隔绝的区域性市场发展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世界性市场。
其形成与发展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原因:(1)资本主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推动力。
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随着其产生、发展,原有的区域性市场不能满足其需求,这就必然促使资产阶级走向世界不断地开拓市场。
(2)殖民扩张与掠夺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16—18世纪的荷兰、法国、英国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使得非洲沿海岸、美洲大部、亚洲沿海地区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9世纪中期的英、法、美等国殖民扩张迫使亚洲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9世纪末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美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成为资本主义的附庸。
总之,殖民扩张使得世界各地逐步纳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
(3)两次工业革命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助推剂。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和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能力。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在英、法、美、德等国普及,这驱使资本主义工业国到世界各地抢占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以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
高考历史知识专题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③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史料实证]
1.“16世纪以后,我们能够在许多遥远的地区发现欧洲文化界历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开始的? 答案 新航路开辟。
答案
时期
核心考点
早期殖民扩张——荷、英崛起 (1)荷兰 ①特点: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如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东方香料贸易。 ②结果:17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号称“海上马车夫”; 17~18 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世纪 (2)英国 ①过程:17世纪,进行商业战争,打败对手荷兰;18世纪下半叶,确 立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②方式:殖民战争、海外贸易、政府鼓励海盗劫掠;以“三角贸易” 形式进行黑奴贸易。
解析
1 23
3.(立意:从文化的视角看早期殖民扩张)克里奥尔语是近代早期的帝国
退潮后遗留下来的废弃物,散布于世界各地。克里奥尔(Creole)一词原
意是“混合”,泛指世界上那些由葡萄牙语、英语、法语以及非洲语
言混合并简化而生成的语言。这种语言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欧洲工业革命纵深推进
B.欧洲国家加速商品输出
解析答案
命题猜想
1 23
1.(立意:多种史观评价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发现美洲……给欧洲人送
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
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
的过程。”这一评价体现的史观不包括( )
A.全球史观 C.文明史观
√B.革命史观
行业劳动生产率差异比较,1823~1829年间(华娄=100)
1 23
数据来源Li&Van Zanden(2012)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解析版)

(解析版)多角度审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1.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新航路的开辟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自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社会转型之路:新航路开辟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人类文明交流之路: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
4.殖民掠夺之路: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开始对外进行殖民扩张,以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与法国为代表;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最终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
5.人类思想震撼之路:新航路的开辟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直接冲击了神学理论,打击了教会的威信。
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1.对殖民者(1)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的全球贸易加速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为即将发生的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2.对殖民地(1)破坏性:是灾难,殖民掠夺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经济破坏和贫穷落后,是其在现代落伍的历史根源之一。
(2)建设性:殖民主义带来先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促进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3.对世界(1)大大拉开了东西方历史进程的差距。
(2)促进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强了世界各地区间经济联系,推动世界市场范围的扩展和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
多种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革命史观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反抗其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全球史观新航路开辟后,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促使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殖民扩张促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与拓展专题09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对西方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影响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由农业文明时代迈进工业文明时代,工业资本主义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
高三历史人民版必修二高考专题5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复习知识点提纲

专题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考点1 新航路开辟1、新航路开辟的条件:(1)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2)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和香料的渴望;(3)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4)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的热情;(5)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圆学说的流行;(6)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2、新航路开辟的过程①“地理大发现”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冲击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打击了教会的威信||。
②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③在欧洲社会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④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⑤揭开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序幕||,给美洲和非洲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考点2 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1、荷兰能够成为世界范围内殖民帝国的条件①地理位置优越||,濒临大西洋||,造船业和对外贸易十分发达||。
②1581年||,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2、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过程(1)英西战争: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西班牙失去海上霸主地位||,英国开始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2)组织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拓展殖民地||。
(英属东印度公司)(3)英荷战争:与荷兰进行三次战争||,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
17世纪末||,荷兰失去海上殖民霸权||。
★英荷战争的导火线(直接原因):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航海条例》内容: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若不是||,则没收船只和货物)(4)英法战争:通过七年战争夺得法国在北美的加拿大、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和印度的殖民地||。
18世纪中期||,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块二近代史部分专题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学案(考试必备)

专题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世界近代史►阶段一西方文明的兴起与发展——手工工场时期的资本主义从新航路的开辟到工业革命前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
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资产阶级将自己的活动范围向世界拓展,开辟了新航路,并向世界各地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推动了欧洲近代社会的发展。
►阶段二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扩展——工业革命时期的资本主义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初步确立;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民主化进程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完善。
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将人类历史推进到“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中国近代史►阶段一近代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
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而半殖民地特征体现最明显。
►阶段二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觉醒与探索是甲午战争后至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华民族的主旋律。
这一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这一过程既有民族危机的加深,半殖民地化的沉沦,也有自然经济加快解体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时期也是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舞台上异常活跃的时期。
►阶段三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革命确立了新的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最终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胜利。
考点一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1.新航路开辟——西班牙、葡萄牙崛起(1)根本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课件新人教

考点吃透 稳拿满 分
变式1 下图是1500年(明孝宗弘治十三年)世界各地的国内生产总值(或
地区生产总值)占比示意图,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新航路开辟后亚洲经济受冲击较小 B.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C.中国在当时世界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D.欧洲殖民者的势力已渗入亚洲地区
考点吃透 稳拿满 分
国和英国赶上并超过了西、葡两国。这一发展对于整个世界具有首要意
义。这里的“首要意义”是
()
A.确立了欧洲的霸主地位
B.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转型
C.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打破了各地间的孤立状态
考点吃透 稳拿满 分
[答案] B [解析] “欧洲的霸主地位”的确立始于新航路的开辟,葡、西是代表,故 A项错误;荷兰和英国分别以商业、工业立国,开启了近代化的潮流,故B项 正确;“资本的原始积累”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国家而言,对“整个世界” 则不是首要意义,故C项错误;各地间的孤立状态被打破则归功于新航路 的开辟,故D项错误。
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加强了世界各地之 间的联系,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线索三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爆发于英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伴随着 在世界范围内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殖民活动,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体系构建 宏观把 握
线索四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端于德国、美国,核心成果是电力、内燃机、新能
纪中期) 成为机器工业生产中心,亚、非、拉地区成为原料产
地和工业品倾销市场
考点吃透 稳拿满
分
(续
发展历 程
具体内容
表)
(1)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2)成就
①电力的广泛应用: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同时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课件新人教版20210215399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3)对 (社|会|主|义 )运动:工业革|命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 大对立阶级|| -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开展, 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经济根底和阶级||根底 . (4)对世|界格局: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确立了资 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西方殖民掠夺加强,殖民地人民更加贫困,东方附属于西方 . (5)对西方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的影响: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自由主义思想逐渐取代 了重商主义思想 . (6)对社会环境:工业时代的平民更加贫困,社会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出现了环境污染、 犯罪等新的社会问题等 .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1)(政|治):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东南沿海,一方面中|国被迫开始了保 卫国|家主权的斗争,如郑成功收复台湾;另一方面,推动清政府实行 "闭关锁国〞政策 . (2)经济:随着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原产于美洲的经济作物玉米、烟草、番薯等开始传 入中|国,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和经济结构 . (3)思想文化: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传教士也来到中|国,带来了西方一些先进的科技知 识等 .
断香料贸易
早期殖民扩张 (17—18世纪)
②结果:17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号称“海上马车夫 ”;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2)英国
①过程:17世纪,进行商业战争,打败对手;18世纪中期,确立了海上
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②方式:殖民战争、海外贸易、政府鼓励海盗劫掠;黑奴贸易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主干整合
考点二 两次工业革|命
发展历程
具体内容
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高频命题点突破模块二世界古近代篇专题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名师课件

影响
②有利于世界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1)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
推动了人类近代化的进程
(2)阶级结构: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 ③加强了世界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加速了世界
立的阶级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3)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消极影响: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
2.(2018河北唐山期末)亚当·斯密认为,一种事业若对社会有益,就 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就愈有利于 社会。这种观点 ( ) A.完全符合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B.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扩展 C.忽视了法制和道德的历史价值 D.成为当时工人运动的思想遵循
答案 B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垄断资产阶级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而材料中的自由 主义思想出现在工业革命时期,A项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A项错 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原有的重商主义经济政策不适应对外 原料积累和市场拓展的需求,自由主义适应了这种趋势,故B项正 确;材料牵涉的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并未牵涉对法制和道德的影 响,故C项错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主要是对资产阶级有利,故D项 错误。
考点 新航路 开辟
早期殖 民扩张
核心提示
拓展升华
(1)根本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区分工业革命前后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不同
(2)过程: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达·伽马开辟了由欧洲到达亚洲(印度)的 特点
航路;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1)工业革命前
(3)影响:引发欧洲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美 ①主要目的是获取巨额财富,进行资本原始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17世纪初,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明朝官员李之藻共同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最早的彩绘世界地图。
图中有五大洲、四大洋等地理信息,还绘有16艘船,8种海洋生物。
据此材料可以判断( )A.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B.新式交通工具蒸汽轮船广泛应用于航海C.中国人广泛接受了西方先进的绘图技术D.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海陆轮廓日渐清晰2.在19世纪之前的两千多年里,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主流是朝着相互分离的方向发展的,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汇合到16世纪才开始,西方的影响到19世纪才得以加强。
其主要原因是中西方缺乏( )A.文明交流的技术条件B.文明扩张的经济动力C.文明交流的历史基础D.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3.(2018安徽十校发展共享联盟联考)1492—1595年,仅西印度群岛就向西班牙输入金银20亿皮西塔(西班牙银币名),同时,西班牙每年要运出约1500万皮西塔的金银用于购买外国的商品。
葡萄牙的情况也是如此。
这一现象( )A.加快了本国资本原始积累B.开拓了更广阔的海外市场C.导致欧洲国家掀起价格革命D.推动了“三角贸易”的形成4.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
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
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
这些变化表明( )A.商业革命不断发展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C.价格革命来势汹汹D.世界市场基本形成5.(2018 湖北咸宁重点高中联考)《全球通史》中写道:“1600年至1763年期间,西北欧强国荷兰、法国和英国赶上并超过了西、葡两国。
这一发展对于整个世界具有首要意义。
”这里的“首要意义”是指( )A.确立了欧洲的霸主地位B.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转型C.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打破了各地间的孤立状态6.(2018豫西南部分示范性高中联考)在整个17世纪,荷兰在商业、海洋运输业、金融业各方面都占绝对优势,成为海上霸主。
到了18世纪,荷兰这个“海上马车夫”已被对手完全挤出了世界各海域。
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荷兰( )A.受到了各国的联合打压B.深受广大殖民地的抗争C.致力于与各国的争霸战D.忽视了国内工业的发展7.(2018山东临沂质检)“在铁路和轮船时代到来之前——从国外大量进口粮食的可能性非常有限,工业经济意味着主要由国内农业所提供的食物,必先大幅度地增产,此即农业革命。
”材料强调的是( )A.交通运输业的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前提B.农业进步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C.工业革命使英国农业生产率快速提升D.工业发展之后应首先注重粮食的生产8.(2018吉林吉林调研)18世纪前期和中期的英国,科学家主要是些实验家,并且多半是从实践中来的工程师、仪器制造者和工匠。
伯明翰的太阳学会、曼彻斯特的曼彻斯特学会纷纷涌现,会员都是些注重实用的人。
他们组织科学团体,建立自己的学校,广泛吸收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研究更加普及,科学学术活动日趋高涨。
英国的这些变化( )A.为英国工业革命准备了人才基础B.发明机器成为社会生产的必然趋势C.奠定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历史地位D.开始了英国教育领域的近代化进程9.(2018湖南怀化期末)1815年英国政府为了保护土地贵族的利益,通过了《谷物法》,规定对谷物的进口实行限制或禁止,以保证谷物的价格水平。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国内开始反对《谷物法》甚至出现了“反谷物法同盟”。
这一变化主要说明( )A.英国谷物价格超过世界平均水平B.英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动C.英国国内谷物出现供过于求现象D.英国“世界工厂”地位开始确立10.(2018河南郑州一模)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中产阶级发起了服装改革的潮流,男子的服装变得十分简洁,典型的男装是西装外套和马甲,黑色、灰色或深蓝色的裤子。
20世纪初,妇女中广泛流行短裙和女士长裤。
这一时期的服饰变化( )A.反映了妇女地位的下降B.适应了生产领域的变革C.缩小了男女间的贫富差距D.强化了服装的装饰作用11.(2018黑龙江哈尔滨质检)一本书中指出: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的大部分科学进步不是像在17世纪那样来自牛津、剑桥和伦敦,而是来自利兹、格拉斯哥、爱丁堡、曼彻斯特,尤其是伯明翰。
这反映出( )A.工业革命是科学革命的根源B.19世纪科学革命的中心发生转移C.工业革命推动科学革命深入开展D.科学进步是工业革命的必要前提12.(2018湖北荆州质检)下图名为《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骑自行车的妇女》,图中的现象可以说明( )A.工业革命增强妇女经济和社会的独立B.宪章运动促进了男女平等观念的产生C.女王执政提高英国上层妇女社会地位D.议会改革有利于中下层妇女参政议政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52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45年秋天,马铃薯晚疫病首次渡过大西洋,袭击了爱尔兰,致使当年农民一无所获。
马铃薯在1846年再度绝收,而饥荒持续着。
对抗饥饿的办法显然是从国外进口谷物,以缓解爱尔兰的困境。
问题是根据当时的法律,这些进口物品必须被课以沉重的进口税。
当时所谓的《谷物法》,便是一场长期论辩的核心。
贵族阶层的地主希望保留这些限制谷物进口的法案,而由工业家所领导的反对联盟,则要求废除它们。
随着爱尔兰的饥荒造成重大危机,最终马铃薯决定了这场论辩的胜负。
经过1846年5月的一场表决,《谷物法》被废除了。
——摘编自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材料二维多利亚王朝早期,当时人们广泛认为中产阶级正在取得胜利。
人们说1846年废除《谷物法》削弱了土地贵族政治经济的支柱。
马克思和恩格斯甚至在1850年说:“唯一残留下来的贵族属资产阶级。
”作为统治阶级的英国贵族的丧钟真的敲响了么?从长远来看,是没有疑问的。
不过在贵族得以延长其统治和以自己的世界观教育其继承者以前,丧钟尚未敲响。
权力是和平过渡的,其回报是上流集团的新成员们在时间上给以宽限,并接受贵族的许多价值观念。
双方的敌对情绪开始淡化。
1846年以后,地主们的利益不再那么明显地与工业或者资本相对立。
大地主的收益越来越多地来自铁路、运河、矿山和在城市的财产。
英国历史上乐于将新财富并入原有财富的模式,在18世纪晚期被地域上和宗教上孤立的工业财富的爆炸性增长破坏了,这时又完全恢复起来。
实业家的孩子允许成为上层阶级一分子的代价是放弃相对孤立的一个世纪里形成的、面向生产的文化。
——摘编自马丁·维纳《英国文化与工业精神的衰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废除《谷物法》的社会背景。
(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废除《谷物法》的历史作用及废除过程中表现出的政治智慧。
(12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从今天的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
汉代在徐闻县南七里(今广东省徐闻县),置左右侯官。
汉武帝时有外国使者来进献,汉武帝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绸出海远航,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奇石、异物等。
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远达波斯湾、红海和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
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管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参与海外贸易。
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陶瓷品、茶叶等,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二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18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
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
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
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描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最野蛮、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
(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在推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
(10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丝绸之路架构的市场与19世纪中期的世界市场的区别。
(10分)答案精解精析一、选择题1.D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A项错误;新式交通工具蒸汽轮船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与材料所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C项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以得出,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海陆轮廓日渐清晰,故D项正确。
2.B 由所学可知,16世纪以前,东西方均属于自然经济状态,不利于扩张,故B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3.C 据材料“西班牙每年要运出约1500万皮西塔的金银用于购买外国的商品。
葡萄牙的情况也是如此”可知,西班牙等国从拉美运回的黄金、白银又通过贸易方式流出,没有加快本国资本原始积累,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获取大量金银,并购买大量外国商品,没有体现欧洲国家开拓了更广阔的海外市场,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大量金银流入欧洲,造成欧洲金银价格下降,物价上涨,即引起价格革命,故C项正确;三角贸易是西班牙、葡萄牙等国通过贩卖黑奴获得巨额利润的贸易,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4.A 荷兰将茶叶从中国经过爪哇运往欧洲,反映商品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虽然价格变化较大,但总的来说这是商业革命的表现之一,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耕织分离,谈不上自然经济解体,故B项错误;价格革命是指欧洲物价猛涨,故C项错误;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在19世纪中后期,故D项错误。
5.B 欧洲霸主地位的确立始于新航路的开辟,葡、西是代表,故A项错误;1600—1763年期间,荷兰、法国和英国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启了近代化的潮流,故B项正确;“原始积累”只是推动近社会转型的手段之一,与B项相比,C项并不是首要意义,故C项错误;“打破了各地间的孤立状态”应归功于新航路开辟,故D项错误。
6.D “在整个17世纪,荷兰在商业、海洋运输业、金融业各方面都占绝对优势”,这些方面没有工业方面的基础,所以在以后的竞争中受制于人,故D项正确。
7.B 材料“在铁路和轮船时代到来之前……工业经济意味着主要由国内农业所提供的食物,必先大幅度地增产”强调的是交通运输业革命之前的工业革命的情况,故A项错误;据材料“在铁路和轮船时代到来之前……工业经济意味着主要由国内农业所提供的食物,必先大幅度地增产,此即农业革命”并结合史实可知,英国通过圈地运动实现农业大幅度增产,从而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英国农业发展为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非工业革命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故C、D两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