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六微专题2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二)(附答案)

2020届高考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二)(附答案)

2020届高考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二)(附答案)第Ⅰ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遵循“均财节用”的理财原则和“量入为出”的财税法则,并对财税官员进行十分严格的监督和考核。

这些举措A.适应了社会形势的需要B.反映了财税制度的成熟C.说明了监督制度的改变D.体现了商品经济的繁荣25.图是关于秦汉时期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

该图客观上反映了该时期()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C.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D.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26.下表为不同史籍中对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的历史叙述。

叙述出处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

若将要务分任《清圣祖实录》于人,则断不可行。

所以无论巨细,联必躬自断制。

《清世宗实录》联自朝至夕,凝坐殿室,披览各处章奏,目不停视,手不停批,训谕诸臣,日不下数千百言。

今联虽逾六袠,而精力强盛如常,不惮万几之劳勚。

尝欲俟《清高宗实录》八旬以后,春秋渐高……或可稍安颐养。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A.勤于政事保证了三帝意志的完全贯彻B.勤政作风预示着封建王朝的衰落C.批阅奏章是三帝处理政务的主要方式D.乾纲独断是盛世三帝的政治传统27.下表反映的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

这种状况()年限1年以下1—2年2—5年5—10年10—15年15—20年20年以上阁臣数(人)30 37 42 2512114占比(%)18.63 22.98 26.09 15.53 7.45 6.83 2.49 A.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B.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膨胀C.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D.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28.史景迁在《追寻现代中国》一书中曾写到:“在清朝面临的新技术中,铁路是最棘手的”,“很多中国人认为铁路会破坏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还使道路和运河工人失业改变业已形成的市场模式”。

这说明()A.西学传入导致民族工业破产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传统观念阻碍近代化的发展D.国内市场走向开放29.1922年,梁启超认为,楚国在春秋战国以前属于南方的蛮夷之邦,之后才逐渐融入华夏。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六微专题1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六微专题1

1.时间:19世纪70年代。 2.含义: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 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3.方式: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宪法,设立议会,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4.特征:选举和议会立法;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 5.理论来源: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想。 6.影响:(1)否定君主专制;(2)调节、缓和矛盾,稳定统治秩序;(3)扩展到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 7.进步性:(1)跟封建专制相比,它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2)议员选举 产生,代表民意;(3)多数通过原则,保证法律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4)政党政治竞争,加强政党之 间的监督和制约。
(3)工业革命使社会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同时也促进 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真题 扫描
ZHENTI SAOMIAO
专题6 近代西方文明的发展——工业革命 至十月革命前夕
考点分类
考点内容
常考点(高频)
法德代议制
冷考点 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考查情况
8.局限性:(1)行政权扩张,代表民意的议会立法权削弱。(2)政党始终代表一定集团的利益。
知识 整合
ZHISHI ZHENGHE
考点3 ▶ 马克思主义诞生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专题6 近代西方文明的发展——工业革命 至十月革命前夕
(1)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 (2)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并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 义社会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促使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兴起,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 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精品推荐】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课件)热考题型解读第2部分 第1讲 1

【精品推荐】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课件)热考题型解读第2部分 第1讲 1

题型三 因果、目的类选择题
• 【题型综述】 • 1.从知识、能力立意上看,因果、目的类选择题是考查历
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考查考生对历史现象原因、 目的、结果、影响的理解、判断和认识能力。
• 2.从命题设计意图来看,此类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表 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结果,备选项列出原因(由结果推导出 原因),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目的、为了、旨在、 意在” 等,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
• 2.从命题设计意图来看,“反映、体现”所体现的现象不 是表面的,而是深层次的,考查的不是现象而是本质。一般 来说“反映”多用于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 容的理解,“体现”多用于结论型选择题,考查学生获取历 史结论或寻找支撑题干结论史实的能力。 试题考查的不仅是
对材料的正确解读,而且是在此基础上对某一历史现象、历 史问题的深层次理解。
• D.唐代繁荣盛行奢靡风气
• 解析 “图纹题材趋于缠枝窜绕花卉、花鸟、连钱、神仙人物 故事、八卦、商标铭号为主”体现了装饰的个性化,与市民 阶层价值取向有关,故选B项;材料比较了唐宋镜子的装饰 图,没有发展情况的描述,不能体现其盛衰,排除A项;材 料无法体现其生产来源是官营还是民营,排除C项;“唐代 铜镜质量上乘,厚重大气,纹饰富贵端庄”是一种装饰手法, 不能与奢靡风气直接关联,排除D项。
• 解析 通过题干中巴黎公社“规定公职人员必须是社会公仆和 勤务员,只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报酬”,可知其政治理念 是廉洁的政府,故选A项;巴黎公社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 权,但“一切为工人服务”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巴 黎公社仅仅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并没有 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政权,排除C项;题干与民主原则无关, 排除D项。

【2020】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仿真模拟试卷二 含答案

【2020】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仿真模拟试卷二 含答案
16.邓小平在1978年曾说:“社会主义要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二十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这句话从本质上说明了( )
A.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
B.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C.要从根本上变革社会主义制度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搞了二十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说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故A项正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体现题干的“从本质上说明”,故B项错误;邓小平主张改革,不是变革社会主义制度,是变革不适应生产力方面的环节,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信息,故D项错误.。
3.某学者在点评君主们执政心法时说道:“摆起面孔说教,满口仁义道德;放开手脚行事,一派杂霸之术.。”君主“得其心法”始于( )
A.东周B.西汉
C.北魏D.南宋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中“仁义道德”“一派杂霸之术”可知是指汉代儒学外儒内法的特点,确立儒学独尊地位是在西汉时期,故选B项.。
4.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上述规定反映了( )
18.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如果你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选择以下哪部著作作为参考( )
A.《资本论》B.《共产党宣言》
C.《法兰西内战》D.《德意志意识形态》
答案 D
解析 《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故D项正确.。
14.票证是鲜活的历史.。下图能反映出当时中国( )
①社会上崇尚勤俭节约 ②日用物资比较匮乏 ③生活必需品定量供给 ④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课件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课件

作 田庄既有田庄主对田庄内的劳动者进行残酷剥削,作为割据势力的政治支柱和 用 经济基础的一面,也有适应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经济进步的一面
知识 整合
ZHISHI ZHENGHE
考点4 ▶ 古代的小农经济与政治、思想、科技的关系
1.与政治:小农经济影响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小农经济需要 一个专制集权的制度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 生产和再生产;新兴地主阶级也需要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保护 其土地私有制。 2.与思想: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从而形成重视家庭和 谐、邻里和睦的伦理观念和“重男轻女”的尊卑思想。 3.与科技:一方面,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多集中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农学、 天文历法、数学等领域,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等特点;另一方面,小农经济发 展的缓慢性也决定了古代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技。
立了数十处盐官和铁官,使盐铁经营真正纳入了国家工商管理体制
作用
解决了国家的财政问题,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
知识 整合
ZHISHI ZHENGHE
考点3 ▶ 地主田庄经济
概 念
田庄是汉代社会地主阶级经营地产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它以大土地所有制为 基础,以劳役地租或实物地租为剥削形态,有着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是能够自 给自足进行生产、生活的经济实体
考点分类
真题 扫描
ZHENTI SAOMIAO
考点内容
考查情况
常考点 (高频)
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轮考点(轮 流)
大地主田庄经济
2018·全国文综Ⅱ,25 2015·全国文综Ⅰ,24
2016·全国文综Ⅰ,25
真题 扫描
1.(2016·全国文综Ⅰ,25)
ZHENTI SAOMIAO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
土地制 隋朝和唐朝前期继续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保证了农民得到土地,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 度的变 的恢复。但唐朝后期,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土地兼并愈演愈烈,以国家掌握大量荒地为前
化 提的均田制崩溃,地主庄园经济迅速发展
在均田制基础上,隋唐政府也沿用了北魏的租调制,并发展为租庸调制(租即田租,调为户税, 纳绢代役为庸),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荒地的 赋税制 开垦,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随着唐朝后期均田制的破坏,唐朝政府开始以两税法代替租 度的变 庸调制,由征收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金钱为主,依据土地和资产划分 化 户等,一年分两次征税。这不仅拓宽了征税的广度,增加了财政收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 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同时简化了税目和手续。这对于解放生产力、促进当时社会经 济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知识 整合
ZHISHI ZHENGHE
考点4 ▶ 宋代商业领域的新变化
(1)商品交易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坊市”制、“日中为市、日落而散”的规定逐步消失,草市、 夜市更加普遍。 (2)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可以读书并参加科举考试,考中可以做官。 (3)城镇大量涌现,城市经济职能增强,出现“四大商业名镇”。 (4)纸币出现:北宋的“交子”,南宋的“会子”。 (5)商税成为政府重要的财源。 (6)宋代手工业部门已有很强的商标、广告意识。
知识 整合
ZHISHI ZHENGHE
考点3 ▶ 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定义: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主与 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
2.过程
战国时期
租佃方式产生
汉代 宋代
租佃现象比较普遍

2020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训练 汉代儒学

2020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训练  汉代儒学

汉代儒学一、选择题1.歌谣:“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

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

”这一典故反映了西汉初年盛行( )A.墨家学说B.法家学说C.黄老之学D.大一统思想2.西汉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在《春秋繁露》中提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②目的是劝说汉代皇帝要行仁政③带有浓厚的迷信思想④儒家思想维护着君主统治A. ①②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3.吕思勉指出:“汉代注释与阐述儒家经典的经学作为一门正统学问,成为知识分子关注的焦点。

如郑玄遍注群经,号称最博学的人。

而其经说,支离破碎,于理决不可通,以及自相矛盾之处,都不知凡已。

此等风气既盛,治经者遂变为无脑筋之徒,虽有耳目之思,都用诸琐屑无关大体之处。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脱离社会现实 B.儒家正统思想逐渐走向僵化C.儒家教化逐渐普及 D.儒学成为功名利禄的敲门砖4.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丞相计21人,22人次,考其出身地域,其中齐鲁人合计7人,8人次。

这段材料客观上反映出了( )A.地方豪强地主势力不断壮大 B.儒学的政治影响力显著增加C.察举成为人才选拔主要途径 D.黄河下游成为政治文化中心5.即位之初,汉武帝虽然遭受挫折,但在选取贤良方正时,留意收揽儒生,授以官职。

同时,鼓励学者研读儒家典籍,使五经传习更有系统。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汉武帝彻底摆脱了汉初的“无为”治国思想B.儒家思想符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的地位得到加强D.儒家思想只符合西汉国家统一的发展需要6.董仲舒认为,天是有道德属性的人格神,人是上天按照自己面貌创造出来的,天人之间通过五行之气等中介互相感应。

这种思想即( )A.君权神授 B.天人合一C.三纲五常 D.顺应自然7.尊儒兴教,将教育、考试、选官三者结合起来,是汉武帝时代的大创造。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二)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二)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二)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广东茂名一模)《逸周书》对于节气和物候的认识和记录已经成熟,如:“雨水之日,獭祭鱼,又五日,鸿雁来,又五日,草木萌动。

獭不祭鱼,国多盗贼,鸿雁不来,远人不服,草木不萌动,果蔬不熟。

"先秦时期的节气观念发展源于( )A.适时耕种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B.古代天文历法知识的不断丰富C.农业科技水平制约农业经营活动D.诸子百家都强调时间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先秦时期节气观念发展的原因在于农业生产的需要,故选A项。

先秦时期节气观念的发展体现了古代天文历法知识的不断丰富,而不是“源于”,排除B项;先秦时期农业科技水平低下,制约农业经营活动,但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诸子百家不一定都强调时间的重要性,排除D项。

2.(2019·广东二模)先秦史籍和文物铭文在记载周公旦主政西周期间进行“东征”等大事时,多称周公为“王”,但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及其后的史籍中却记述为“周公代成王摄政”。

这反映出( )A.中央集权的发展B.儒家影响的扩大C.贵族政治的衰落D.宗法制度的瓦解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周公为成王之臣,先秦与西汉以来史料对周公称呼从王到公的变化,反映出西汉以来,史书记载注重君臣称呼之别,这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表现,故选B项.材料强调对周公称呼的变化,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贵族权力,排除C项;材料强调儒家思想影响下,注重君臣之别,体现不出宗法制的瓦解,排除D项.3.(2019·河北唐山一中冲刺)下表为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学校入学资格统计表。

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知识分子参政规模不断扩大B.科举制度促进教育发展C.社会等级秩序日益走向瓦解D.理学正统地位渐趋确立答案B解析从统计表看出,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学校入学资格由官员子弟逐步放宽到庶人子弟,这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庶人子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因此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发展,故选B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题 扫描
ZHENTI SAOMIAO
专题6 近代西方文明的发展——工业革命 至十月革命前夕
考点分类
考点内容
常考点(高频)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 界市场的形成
近代的科学技术
轮考点(轮流) 近代的文学艺术
考查情况 2018·全国文综Ⅰ,34 2018·全国文综Ⅱ,41(2)
2019·全国文综Ⅰ,34
2019·全国文综Ⅲ,33 2018·全国文综Ⅱ,34
知识 整合
ZHISHI ZHENGHE
考点3 ▶ 工业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专题6 近代西方文明的发展——工业革命 至十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使人口大 量向城市流动。工业化的发展使英国经济的重心迅速向拥有丰富煤铁资源的西北 地区转移。 (4)促使社会思想转型:工业化和法国大革命两种力量联合在一起,促进了1815年以 后各类新学说的产生与发展,在1848年的欧洲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促使社会形态转型:工业革命后,经济形态上,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城市化进程 加快;政治形态上,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而社会改革进一步 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意识形态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社会 主义的诞生。
(3)对外关系上:积极进行海外扩张,参与殖民掠夺,先后打败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等 欧洲强国。到18世纪下半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 了条件。
(4)思想上:16世纪英国进行了“国教”改革,建立了民族宗教;早期启蒙思想家最早在英国 出现,如托马斯·霍布斯、洛克等人,推动了英国代议制民主制度的建立;牛顿创立经典 力学体系,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
国际政治格局
西欧成为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英国确立 世界霸权,逐渐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
格局
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 文学艺术
武力扩张;商品输出;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初步形成
现实主义文学、绘画、音乐
法德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英美日益完善代议制 国际工人运动呈现出新特点;列宁主义诞生
真题 扫描
ZHENTI SAOMIAO
专题6 近代西方文明的发展——工业革命 至十月革命前夕
PART 02
知识整合
专题6 近代西方文明的发展——工业革命 至十月革命前夕
微专题2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
的形成以及近代的科学技术
与文学艺术
真题扫描
史学前沿
考点1 ▶
知识 整合
ZHISHI ZHENGHE
工业革命前英国社会的剧烈变革
专题6 近代西方文明的发展——工业革命 至十月革命前夕
(1)经济上:圈地运动及海外殖民扩张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商品 市场,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英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 (2)政治上: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知识 整合
ZHISHI ZHENGHE
考点2 ▶ 从通史视角审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专题6 近代西方文明的发展——工业革命 至十月革命前夕
比较项 社会结构
第一次工业革命
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 级两大对立阶级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了国家政权
政治制度
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确立、巩固
知识 整合
专题6 近代西方文明的发展——工业革命 至十月革命前夕
ZHISHI ZHENGHE
考点4 ▶ 工业革命与思想、文学和影视艺术发展的关系
1.思想方面: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欧社会贫富分化现象日益明显, 形成一股空想社会主义思潮;19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资本主义制 度的弊端日益暴露,马克思主义诞生;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2.文学艺术 (1)文学方面,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尖锐,促使 现实主义文学出现。 (2)绘画艺术方面,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并借助工业革命的光与色研究成果,现实主义 绘画和印象画派出现。 (3)音乐方面,浪漫主义音乐盛行,出现了阵容庞大的交响乐团和气势恢宏的歌剧, 等等。
知识 整合
专题6 近代西方文明的发展——工业革命 至十月革命前夕
ZHISHI ZHENGHE
考点4 ▶ 工业革命与思想、文学和影视艺术发展的关系
3.影视艺术:19世纪末,电学、光学、化学、机械学等学科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电 视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社会的巨大变化、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和商业利润的驱动 是影视艺术发展的动力;19世纪末,电影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下产生的,它满足 了人们感性娱乐和精神需求的文化;20世纪20年代,电视艺术诞生。
美、德等工业强国冲击了英国的霸权,但欧洲仍为 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
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最终形成
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
知识 整合
ZHISHI ZHENGHE
考点3 ▶ 工业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专题6 近代西方文明的发展——工业革命 至十月革命前夕
(1)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化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 巨大革新,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面临着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转变。而 且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从竞争走向合作,从国内合作走向国际协调,也是生产方 式变革的重要方面。 (2)促使工业现代化转型:工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 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
考点5 ▶
知识 整合
ZHISHI ZHENGHE
近代科技与思想解放的关系
专题6 近代西方文明的发展——工业革命 至十月革命前夕
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及启蒙运动倡导的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思想,把人们从宗 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激发了人们对宇宙、自然和人自身的探究,为近代科学的发展 提供了思想条件。
2.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提供了直接的物质条件,促使 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从牛顿力学体系到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反映了人们对世 界认识的不断深化,达尔文进化论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神学,两次工业革命促使人们 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