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7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附录 A本附录仅提供我国抗震设防区各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的中心地区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时所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
注:本附录一般把“设计地震第一、二、三组”简称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A.0.1 首都和直辖市1 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0g:北京(除昌平门头沟外的 11 个市辖区),平谷,大兴,延庆,宁河,汉沽。
2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5g:密云,怀柔,昌平,门头沟,天津(除汉沽、大港外的 12 个市辖区),蓟县,宝坻,静海。
3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大港,上海(除金山外的 15 个市辖区),南汇,奉贤4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崇明,金山,重庆(14 个市辖区),巫山,奉节,云阳,忠县,丰都,长寿,壁山,合川,铜梁,大足,荣昌,永川,江津,綦江,南川,黔江,石柱,巫溪*注:1 首都和直辖市的全部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一组;2 上标 * 指该城镇的中心位于本设防区和较低设防区的分界线,下同。
A.0.2 河北省1 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0g:第一组:廊坊(2 个市辖区)唐山(5 个市辖区),三河,大厂,香河,丰南,丰润,怀来,涿鹿2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5g:第一组:邯郸(4 个市辖区)邯郸县,文安,任丘,河间,大城,,涿州,高碑店,涞水,固安,永清,玉田迁,安卢,龙滦县,滦南,唐海,乐亭,宣化,蔚县,阳原,成安,磁县,临漳,大名,宁晋,下花园3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第一组:石家庄(6 个市辖区),保定(3 个市辖区),张家口(4 个市辖区),沧州(2 个市辖区),衡水邢台(2 个市辖区),霸州,雄县,易县,沧县,张北,万全,怀安,兴隆,迁西,抚宁昌,黎青县,献县,广宗,平乡,鸡泽,隆尧,新河,曲周,肥乡,馆陶,广平,高邑,内丘,邢台县,赵县,武安,涉县,赤城,涞源,定兴,容城,徐水,安新,高阳,博野,蠡县,肃宁,深泽,安平,饶阳,魏县,藁城,栾城,晋州,深州,武强,辛集,冀州,任县,柏乡,巨鹿,南和,沙河,临城,泊头,永年,崇礼,南宫*第二组:秦皇岛(海港、北戴河),清苑,遵化,安国4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第一组:正定,围场,尚义,灵寿,无极,平山,鹿泉,井陉,元氏,南皮,吴桥,景县,东光第二组:承德(除鹰手营子外的 2 个市辖区),隆化,承德县,宽城,青龙,阜平,满城,顺平,唐县,望都,曲阳,定州,行唐,赞皇,黄骅,海兴孟村盐山,阜城,故城,清河,山海关,沽源,新乐,武邑,枣强,威县第三组:丰宁,滦平,鹰手营子,平泉,临西,邱县A.0.3 山西省1 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0g:第一组:太原(6 个市辖区),临汾,忻州,祁县,平遥,古县,代县,原平,定襄,阳曲,太谷,介休,灵石,汾西,霍州,洪洞,襄汾,晋中,浮山,永济,清徐2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5g:第一组:大同(4 个市辖区),朔州(朔城区),大同县,怀仁,浑源,广灵,应县,山阴,灵丘,繁峙,五台,古交,交城,文水,汾阳,曲沃,孝义,侯马,新绛,稷山,绛县,河津,闻喜,翼城,万荣,临猗,夏县,运城,芮城,平陆,沁源*,宁武*3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第一组:长治(2 个市辖区),阳泉(3 个市辖区),长治县,阳高,天镇,左云,右玉,神池,寿阳,昔阳,安泽,乡宁,垣曲,沁水,平定,和顺,黎城,潞城,壶关第二组:平顺,榆社,武乡,娄烦,交口,隰县,蒲县,吉县,静乐,盂县,沁县,陵川,平鲁4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第二组:偏关,河曲,保德,兴县,临县,方山,柳林第三组:晋城,离石,左权,襄垣,屯留,长子,高平,阳城,泽州,五寨,岢岚,岚县,中阳,石楼,永和,大宁A.0.4 内蒙自治区1 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30g:第一组:土默特右旗,达拉特旗*2 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0g:第一组:包头(除白云矿区外的 5 个市辖区),呼和浩特(4 个市辖区),土默特左旗,乌海(3 个市辖区),杭锦后旗,磴口,宁城,托克托*3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5g:第一组:喀喇沁旗,五原,乌拉特前旗,临河,固阳,武川,凉城,和林格尔,赤峰(红山*,元宝山区)第二组:阿拉善左旗4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第一组:集宁,清水河,开鲁,傲汉旗,乌特拉后旗,卓资,察右前旗,丰镇,扎兰屯,乌特拉中旗,赤峰(松山区),通辽*第三组:东胜准格尔旗5 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第一组: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莫力达瓦旗,阿荣旗,扎赉特旗,翁牛特旗,兴和,商都,察右后旗,科左中旗,科左后旗,奈曼旗,库伦旗,乌审旗,苏尼特右旗第二组: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阿拉善右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白云第三组:伊金霍洛旗,杭锦旗,四王子旗,察右中旗A.0.5 辽宁省1 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0g:普兰店,东港2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5g:营口(4 个市辖区),丹东(3 个市辖区),海城,大石桥,瓦房店,盖州,金州3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沈阳(9 个市辖区),鞍山(4 个市辖区),大连(除金州外的 5 个市辖区),朝阳(2 个市辖区),辽阳(5 个市辖区),抚顺(除顺城外的 3 个市辖区),铁岭(2 个市辖区),盘锦(2 个市辖区),盘山,朝阳县,辽阳县,岫岩,铁岭县,凌源,北票,建平,开原,抚顺县,灯塔,台安,大洼,辽中4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本溪(4 个市辖区),阜新(5 个市辖区),锦州(3 个市辖区),葫芦岛(3 个市辖区),昌图,西丰,法库,彰武,铁法,阜新县,康平,新民,黑山,北宁,义县,喀喇沁,凌海,兴城,绥中,建昌,宽甸,凤城,庄河,长海,顺城注:全省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的设计地震分组,除兴城、绥中、建昌、南票为第二组外,均为第一组。
地震对建筑物的危害

地震对建筑物的危害建物倒塌的原因1。
老旧建筑物防震力不够。
2。
一,二楼挑高,造成载重不足3。
结构支柱水平撑持力不够。
4。
建筑物基础有特殊状况。
5。
使用维护不当。
6。
结构不平衡,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力不足。
7。
采长向无墙设计,耐震度较差。
8。
建物盖在松软的土地或地质敏感区。
9。
底部楼层无足够梁柱支撑的开放空间。
大部分的地震都是因断层移位引起的,这种活动断层,会在某特定的时间错动,,建筑物应避开这些地质危险区。
在起造建筑物时,要避免地质不良的区域,如断层带,新生地,冲积层,悬崖,坡地,河岸,沼泽,池塘等回填土,考量其地层特性,因其和地震强度有密切关系。
墙,柱,梁,板是建筑物的骨骼,绝对不可任意改变。
常见的防震建筑技术有:强化混凝土墙和支柱,加深地基和接头,加强建物防震功能,在大地震时,摇晃的结构体压力,可从横梁转移到直柱,使居民安全无虑。
地震的强烈程度用震级表示,震级是根据震源地壳断层错动处释放出的能量来确定的。
国际上普遍应用里氏震级。
受地震影响地区的地面和各类物受地震影响的程度称为地震烈度。
震中震源正上方的地面处的地震烈度量大;离它越远,影响越小,烈度也越低。
中国把地震烈度分为12度来表示。
在1~6度时,一般的物不受损失或损失很小;而在10~12度时,对物的破坏性甚大,即使采用重大防震措施,也难确保的防震措施主要应用于6~10度地区。
各国都编制有本国的地震烈度区划图。
区划图上所标明的烈度为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今后一定时期内,一般场合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
防震设计所采用的烈度称为设防烈度。
中国《工业与民用抗震设计规范》TJ11―78的修订本以下简称《规范》,适用于设防烈度为6~10度地区的防震设计。
《规范》规定:物的设防烈度,一般按基本烈度并根据物的重要性酌情增减一度。
一般要求物的防震设计应尽量符合下列要求:①选择对防震有利的场地和地基;②合理规划,避免地震时发生次生灾害如火灾、爆炸等;③选择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防震物体型简单,重量、刚度对称和均匀分布,避免立面、平面上的突然变化和不规则形状;④保证物自重,降低其重心位置;⑥不作或少作地震时易倒、易脱落的装饰物,对女儿墙、挑檐等应采取加固措施;⑦在设计中提出保证施工设计的要求而采用较复杂平面,则各部分刚度不一,连接部位应力集中,容易遭受破坏,须用防震缝将物断开,分为若干独立单元。
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78

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 11-78主编单位: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基本建筑委员会实行日期:1 9 9 7 年 8 月 1 日关于颁发《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通知(78)建发设字第468号在唐山地震后,我委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对原《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74进行了修订,并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修订后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78为全国通用设计规范,自一九七九年八月一日起实行。
各单位在实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补良和修改之处,请将意见及有关资料交我委建筑科学研究院,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由我委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
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一九七八年十月二十一日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一九七六年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的要求,由我院会同有关设计、施工、科研和高等院校等单位,共同对原《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74(试行)进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贯彻执行“地震工作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领导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的三结合,总结了海城、唐山地震宏观经验,最后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这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修改了建筑物设计烈度的确定原则,补充了地基液化的条文,调整了结构影响系数,并对各类建筑物的抗震柢措施作为一些修改和补充。
在修过程中,我们虽做了一些工作,但限于条件,尚不少问题待今后进一步调查研究和科学试验解决。
因此,请各单位在实行中结合工程实际,加强抗震科研,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建筑科学研究院一九七八年七月主要符号荷载和内力Q0--结构底部剪力(即总水平地震荷载)M0--结构底部弯矩Qi--高度Hi省截面的地震剪力或第i层楼层的地震剪力Mi--高度Hi处截面的地震弯矩Pi--质点i的水平地震荷震Pji--结构j振型质点i的水平地震荷载q--楼层单位长度上的水平地震荷载W--产生地震荷载的建筑物总重量Wi、Wk--分别为集中于质点i、k的重量Qcj--多层内框架第i层每根中柱及壁柱或外墙承受的地震剪力Q--墙体承受的地震剪力S--水平地震荷载产生的结构内力Si--结构j振型水平地震荷载产生的结构内力(弯矩、剪力或轴向力)计算系数ψ--地基土容许承载力的调整系数α--地震影响系数α1--相应于结构基本周期T1的地震影响系数α值αj--相应于结构j振型自振周期Tj的地震影响系数α值αmnz--地震影响系数α的最大值C--结构影响系数υ--独立烟囱底部剪力修正系数 ξ--截面剪应力不均匀系数 η--单层厂房高低跨交接处以上柱各截面弯矩和剪力修正系数 γj--结构j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k--楼层地震剪力分配系数K--安全系数几何特征ds--饱和砂土所处深度dw--室外地面到地下水位的距离Hj、Hk--分别为质点j、k的高度H--结构重心高度H--结构高度L--抗震墙间距L1--山墙或横墙间距B--房屋宽度B1--厂房总跨度ld--按受拉考虑的锚固(搭接)长度H0--柱子净高h--柱截面高度δ--作用于集中抟点上的单位水平力在该点引起Xji--结构j振型质点i的相对水平位移D--烟囱简身1/2高度处截面的外直侄e0--偏心距A--墙体水平截面面积y--截面形心到纵向力所在方向截面边缘的距离材料指标和应力σ0--砖砌体平均压应力Rj--砖砌体主拉应力强度Rτ--验算抗震强度时砖砌体抗剪强度[R]--地基土容许承载力[R]'--调整后的地基土容许承载力其他N63.5--标准贯入锤击数N'--饱和砂土所处深度为ds,室外地面到地下水位距离为dw时,砂土液化临界贯入锤击数N'--当ds=3米,dw=2米时,砂土液化临界贯入锤击数g--重力加速度T--结构自振周期T1--结构基本周期Tj--结构j振型周期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贯彻执行地震工作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使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经抗震设防后,在遭遇相当于设计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的损坏不致使人民生命和重要生产设备遭受危害,建筑物不需修理或经一般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特制订本规范。
安全避难间在建筑抗震防火中的应用-国住人居版

国住人居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国住人居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3.国内情况
原因:
农村多采用自建的砌体结构房屋(砖房),材料强度低, 并且缺乏构造柱、圈梁、拉结钢筋等抗震构造措施,造成 房屋整体性差,延性差。 结构冗余度不足或缺少多道抗震防线;
建筑设计追求高、大空间和不规则体型导致严重破坏;
国住人居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1.关于地震逃生
从古至今, 地震灾害一直困扰着人类, 每次大地震都给
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由于形成地震的原因十分复杂,截 至目前, 我们仍然无法准确预报地震的发生, 这也给我们防 御地震灾害带来了难度。尽管如此,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 的进步, 我们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高,地震
1.关于地震逃生
开发地震预警系统地区的特点是:地震发生频繁;有较
强的经济实力;设防区域小,预警价值高,因此对于是否 需要地震预警系统,科学界内仍未能形成一致的看法。支 持的学者认为这是一个很棒的想法,可以减少地震灾害的 损伤;不支持的学者认为这套系统成本高昂、功能有限,
前途并不光明。
综上所述,地震发生时逃生的时间很短,人们的逃生行为 也收到多因素的影响,在大震来临时迅速撤离建筑物在大 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能的。我们只有保证建筑物抵御抗震的 能力,才能确保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3.国内情况
2001年,《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增加了楼层最小剪力系数强制性要求;结构规则性定义具体化; 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要求; 隔震和消能减震;非结构构件的 抗震要求;增加了对结构材料及施工的要求,提出了对建筑 物设置地震反应观测系统的要求等。
2008年,《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001(2008
建筑抗震设计标准规范修改版

建筑抗震设计标准规范修改版绪言2. 抗震规范出台的背景及历史回顾3. 新规范调整内容说明4.执行新规范的响应措施- 2 - 1.绪言地震是地壳运动的结果,是一种自然现象。
一次地震的大小取决于释放的能量,用震级来表示;而地震烈度则是反映地面建筑所受到的损坏程度,同一级地震,震源越浅,距离震中越近,烈度越高,随着地震波的衰减,烈度逐渐降低。
基于这样的规律,建筑抗震设计用抗震设防烈度或者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作为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的关系如下表: 抗震设防烈度 6 7 8 9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 0.10(0.15)g 0.20(0.30) 0.40g 注:g 为重力加速度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西亚的印度板块向亚欧大陆板块运动挤压,形成了被称之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和天山山脉;而东部处于活跃的环太平洋构造带上,从东南亚到台湾直至日本列岛,都是地震频发的地区。
这样的地壳运动背景,决定了我国防震减灾的严重性和必要性,仅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7 级以上的地震就发生了多次,特别是邢台地震(1966),唐山地震(1976),和最近的汶川地震(2008),都发生在人口稠密区,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所以,建筑的抗震设计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制订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措施,力求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
这其中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地震的提前预测,我国在1975 年曾成功的对海城大地震做出了准确的预报,但这只是一个特例,以目前的科学水平,要对每次破坏性地震做出预报不大可能,采取被动性的防御,例如避开建筑抗震危险地段,在地基基础设计中采取措施,加强建筑物的- 3 - 结构强度等,仍是目前主要的应对手段,这些办法措施和相关规定,在抗震设计规范中都有具体的体现。
为了使建筑抗震设计有章可循,国家地震局颁布了我国不同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分区,最早的版本发布于1957 年,经过多次调整修改,目前执行的是第四版《中国地震动峰值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包括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动反映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给出了我国约2500 个行政城镇的地震基本烈度(动峰值加速度)和特征周期,这些基本参数是根据不同地区历史上记载发生的地震,结合区域构造活动情况,按照超越概率统计分析得出的,是全国各类工程抗震设计的基本标准。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

确定后续使用年限
A类建筑抗震鉴定
B类建筑抗震鉴定
鉴定过关
通过
通过
第一级鉴定 未通过
第二级鉴定
抗震措施鉴定
抗震承载力验算
未
通 过
通过 抗震能力综合评定
未通过
未通过
采取措施
鉴定过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不同后续使用年限建筑的抗震设防目标(1.0.1) 后续使用年限50年的现有建筑,具有与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相同的设防目标;后续使 用年限少于50年的现有建筑,在遭遇同样的地震影响时,其 损坏程度略大于按后续使用年限50年的建筑。
1995
2009
11+3
11+7
25(144) 36(292)
24
21
78 以前,烈度提高 所有现有建筑
⑵粘贴钢板加固(6.3.10) ⑶粘贴碳纤维布加固(6.3.11) ⑷消能减震加固技术进行了原则性规定(6.3.16) ⑸增设支撑加固(6.3.15) ⑹楼盖现浇层加固(7.3.3、7.3.4)
GB50023 抗震鉴定标准 1995 版与 2009 版的比较
项目 章、附录
节(条) 强制性条文 适用范围 设防目标 烈度分档 检查手段 验算要求 衡量指标 鉴定结论
一、标准修订背景
1. 标准实施已十多年,期间一些相关标准已进行了修订 2. 汶川地震后,地震灾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房屋抗震鉴定
工作,依据什么标准进行鉴定成为当务之急 3.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启动,现有中小学校舍如何鉴定 4. 标准应体现近年来出现的新的成熟的技术与方法 5. 原标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标准修订过程
⑷A类砌体房屋中属重点设防类的,在第一级鉴定中增 加了对构造柱设置的鉴定内容(5.2.4),不符合要求时需对 综合抗震能力予以折减(5.2.14)。
建筑抗震规范

建筑抗震规范1 总则1.0.1 为贯彻预防为主的地震工作方针,减轻构筑物的地震破坏程度,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制订本规范。
1.0.2 按本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构筑物,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一般不致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但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一度的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或导致重大经济损失的严重破坏。
1.0.3 本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至9度地区的构筑物抗震设计。
设防烈度为10度地区和行业有特殊要求的构筑物抗震设计,应进行专门研究并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1.0.4 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现行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规定的地震基本烈度;对做过抗震设防区划的地区或厂矿,可按经批准的抗震设防区划确认的设防烈度或抗震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计。
1.0.5 构筑物应按其重要性分为下列四类:甲类构筑物——特别重要或有特殊要求的构筑物,遇地震破坏会导致极严重后果;乙类构筑物——重要的构筑物,遇地震破坏会导致人员大量伤亡、严重次生灾害、重要厂矿较长期中断生产等严重后果;丙类构筑物——除甲、乙、丁类以外的构筑物;丁类构筑物——次要的构筑物,遇地震破坏不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经济损失。
1.0.6 各类构筑物的抗震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0.6.1 甲类构筑物的地震作用,应按专门研究的抗震设计地震动参数计算;其它各类构筑物的地震作用,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计算,但设防烈度为6度时,除本规范另有规定者外,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1.0.6.2 甲类构筑物,应采取特殊的抗震措施;乙类构筑物可按设防烈度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措施,但设防烈度为9度时可适当提高;丙类构筑物应按设防烈度采取抗震措施;丁类构筑物可按设防烈度降低一度采取抗震措施,但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宜降低。
注:①本规范将“设防烈度”简称为“烈度”;“烈度为6度、7度、8度、9度”简称为“6度、7度、8度、9度”;②本规范中有关降低一度采取抗震措施的规定,当有多种有利因素时,仅降低一次。
化工建、构筑物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化工建、构筑物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化工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标准1. 引言地震是自然界常见的灾害之一,对建筑物的破坏常常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场地土一般分为下列三类:
Ⅰ类 稳定岩石;
Ⅱ类 除Ⅰ、Ⅲ类场地上外的一般稳定土;
Ⅲ类 饱和松砂、软塑至流塑的轻亚粘土、淤泥和淤泥质土、冲填土以及其它松软的人 工填土等。
岩石和土的鉴别指标应按现行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执行。
计算系数
ψ--地基土容许承载力的调整系数 α--地震影响系数 α1--相应于结构基本周期 T1 的地震影响系数 α 值 αj--相应于结构 j 振型自振周期 Tj 的地震影响系数 α 值 αmnz--地震影响系数 α 的最大值 C--结构影响系数 υ--独立烟囱底部剪力修正系数 ξ--截面剪应力不均匀系数 η--单层厂房高低 跨交接处以上柱各截面弯矩和剪力修正系数 γj--结构 j 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 k--楼层地震剪力分配系数 K--安全系数
-4-
第一章 总 则
第 1 条 为了贯彻执行地震工作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使工 业与民用建筑物经抗震设防后,在遭遇相当于设计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的损坏不 致使人民生命和重要生产设备遭受危害,建筑物不需修理或经一般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特制订本规范。
第 2 条 本规范适用于设计烈度为 7 度至 9 度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包括房屋和构筑物); 有特殊抗震要求的建筑物或设计烈度高于 9 度的建筑物,应进行专门研究设计。
对建筑物抗震有利的地段,一般是属于Ⅰ类场地上或开阔平坦、坚实均匀的Ⅱ类场地土 等地段。
对建筑物抗震不利的地段,一般是属于Ⅲ类场地土、条状突出的山脊、高耸孤立的山丘、 非岩质(其中包括胶结不良的第三系沉积)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地基持力层在平面 分布上软硬不均(如故河道、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及半填半挖地基等)、非发震 断裂与发震断裂带交汇的附近等地段。
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TJ 11-78 主编单位: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建筑科学研究院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基本建筑委员会 实行日期:1 9 7 9 年 8 月 1 日
关于颁发《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通知 (78)建发设字第 468 号 在唐山地震后,我委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对原《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TJ11-74 进行了修订,并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修订后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 规范》TJ11-78 为全国通用设计规范,自一九七九年八月一日起实行。 各单位在实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补良和修改之处,请将意见及有关资料交我委建筑科 学研究院,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由我委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
五、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并使结构和联结部分具有较好的延性。
六、不做或少做地震时易倒、易脱落的门脸、装饰物、女儿墙、 檐等。
七、减轻建筑物自重,降低其重心位置。
八、在设计中提出保证施工质量的要求。
-5-
第二章 场地和地基
第一节 场 地
第 5 条 选择建筑物的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掌握地震活动情况和工程地质的有关 资料,对场地作出综合评价。应尽量选择对建筑物抗震有利的地段,避开不利的地段, 并不宜在危险的地段进行建设。
第一节 场地----------------------------------------------------------------------------------6 第二节 地基----------------------------------------------------------------------------------6 第三章 地震荷载和结构抗震强度验算----------------------------------------------------8 第一节 地震荷载----------------------------------------------------------------------------8 第二节 荷载组合和强度验算原则------------------------------------------------------14 第四章 抗震构造措施------------------------------------------------------------------------15 第一节 多层砖房---------------------------------------------------------------------------15 第二节 底层全框架和多层内框架房屋------------------------------------------------20 第三节 空旷砖房和单砖柱厂房---------------------------------------------------------21 第四节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24 第五节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28 第六节 木柱承重房屋---------------------------------------------------------------------32 第七节 灰土墙承重房屋------------------------------------------------------------------33 第八节 砖烟囱、水塔---------------------------------------------------------------------33 附录一 基本周期的近似公式---------------------------------------------------------------36 附录二 钢筋混凝土屋盖的单层厂考虑空间作用时地震荷载的确定---------------38 附录三 多层房屋地震剪力的分配---------------------------------------------------------39 附录四 砖结构的抗震强度验算------------------------------------------------------------41 附录五 名词解释------------------------------------------------------------------------------42 附录六 本规范用词说明-------------------------------------------------------------------年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的要求,由我院会同有关设计、施工、科 研和高等院校等单位,共同对原《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74(试行)进行 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贯彻执行“地震工作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领导干部、工人和技 术人员的三结合,总结了海城、唐山地震宏观经验,最后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这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修改了建筑物设计烈度的确定原则,补充了地基液化的 条文,调整了结构影响系数,并对各类建筑物的抗震柢措施作为一些修改和补充。 在修过程中,我们虽做了一些工作,但限于条件,尚不少问题待今后进一步调查研究和 科学试验解决。因此,请各单位在实行中结合工程实际,加强抗震科研,认真总结经验, 注意积累资料,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第 6 条 当建筑物场地为Ⅰ类场土且设计烈度为 8 度和 9 度时,建筑物的抗震构造措施 可按设计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设计,但地震荷载仍应按原设计烈度计算。
第二节 地 基
第 7 条 天然地基按容许承载力方法进行抗震强度验算时,可参照现行的《工业与民用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验算,但应采用本规范第 22 条的组合荷载,并将地基土容许 承载力按下式进行调整:
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建筑科学研究院 一九七八年七月
-2-
主要符号
荷载和内力 Q0--结构底部剪力(即总水平地震荷载) M0--结构底部弯矩 Qi--高度 Hi 省截面的地震剪力或第 i 层楼层的地震剪力 Mi--高度 Hi 处截面的地震弯矩 Pi--质点 i 的水平地震荷震 Pji--结构 j 振型质点 i 的水平地震荷载 q--楼层单位长度上的水平地震荷载 W--产生地震荷载的建筑物总重量 Wi、Wk--分别为集中于质点 i、k 的重量 Qcj--多层内框架第 i 层每根中柱及壁柱或外墙承受的地震剪力 Q--墙体承受的地震剪力 S--水平地震荷载产生的结构内力 Si--结构 j 振型水平地震荷载产生的结构内力(弯矩、剪力或轴向力)
几何特征
ds--饱和砂土所处深度 dw--室外地面到地下水位的距离 Hj、Hk--分别为质点 j、k 的高度
-3-
H--结构重心高度 H--结构高度 L--抗震墙间距 L1--山墙或横墙间距 B--房屋宽度 B1--厂房总跨度 ld--按受拉考虑的锚固(搭接)长度 H0--柱子净高 h--柱截面高度 δ--作用于集中抟点上的单位水平力在该点引起 Xji--结构 j 振型质点 i 的相对水平位移 D--烟囱简身 1/2 高度处截面的外直侄 e0--偏心距 A--墙体水平截面面积 y--截面形心到纵向力所在方向截面边缘的距离
材料指标和应力
σ0--砖砌体平均压应力 Rj--砖砌体主拉应力强度 Rτ--验算抗震强度时砖砌体抗剪强度 [R]--地基土容许承载力 [R]'--调整后的地基土容许承载力
其他
N63.5--标准贯入锤击数 N'--饱和砂土所处深度为 ds,室外地面到地下水位距离为 dw 时,砂土液化临界贯入锤 击数 N'--当 ds=3 米,dw=2 米时,砂土液化临界贯入锤击数 g--重力加速度 T--结构自振周期 T1--结构基本周期 Tj--结构 j 振型周期
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 一九七八年十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