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创新创业融入教学全过程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难点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难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一环,然而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难点。
本文将通过分析性论述结构,举例说明具体操作方法,分析性循序推理论点,并给出实践导向结论,同时对问题进行进一步阐释,为读者提供更多深入相关信息和扩展内容。
一、教育资源不足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难点之一。
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丰富的资源支持,包括资金、导师、实验设备等,然而现实情况中,这些资源通常有限。
例如,某大学开设了创业实践课程,但由于资金不足,无法为学生提供启动资金。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与企业、投资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同时,学校可以鼓励导师参与创新创业项目,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和资源支持。
二、创新创业导向不明确是另一个难点。
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但很多大学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中。
举例来说,某大学的创新创业课程只注重教授理论知识,而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将创新创业融入到教学全过程中,例如通过项目实践、实习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创业过程,锻炼实践能力。
三、缺乏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难点之一。
许多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的意识,认为就业是唯一的选择。
此外,创新能力也是很多大学生的短板。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教育,例如开设创新创业导论课程,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分享经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同时,学校还可以提供创新创业培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面临着资源不足、创新创业导向不明确以及缺乏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等难点。
解决这些难点需要学校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明确创新创业导向,并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文章结尾处不需要给到参考文献来源以及出处。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作者:宋楠楠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40期摘要:我国社会在飞速发展过程中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专业教育所涉及到的知识领域是非常全面的,在开展专业教育的同时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地对创业教学理念进行落实。
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培养出具有很高创业潜力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0-0236-02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学生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一直是我国高度重视的教育内容,针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相关政策文献也相继推出,这就需要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将教学内容的制定与创新意识进行有效的衔接,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此同时,加强学生创业技能的实践,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教育体系的融合1.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教学全程。
大学生教育的开展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除了扎实的专业操作能力外,还要能够在遇到问题时,理智的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已经成熟,学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的进行思考,这就需要让学生走出校门[1]。
实训教学就是为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服务的,刚进入大学学习的这一阶段可以通过对校内外专业知识的了解和认识进行实习,对专业的工作性质和内容有一个具体的认知;大二的学习阶段,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综合性实训,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通过其他专业知识,强化本专业技能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充分的运用;大三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以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为主,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大四就可以让学生进到企业实训基地进行工作,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1. 引言1.1 引言而专业课程教学则是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获取职业素养的关键。
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融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更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具备更多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
本文将探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具体实践方式、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途径,以及成功案例和评价效果等方面,希望能够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2. 正文2.1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的重要性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是当代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专业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需要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
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融合起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创造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更具竞争力。
有机融合可以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重视员工具备的创新创业能力。
通过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学生难以保持学习的热情。
而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学习,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对于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个人职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积极影响。
我们应当认识到这种融合的重要性,并积极推动相关教育改革措施的实施。
深化“三全育人”构建高校一体化创新创业育人体系

深化 三全育人 构建高校一体化创新创业育人体系齐冬雪,刘㊀宁(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长春130033)摘㊀要: 三全育人 已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焦点之一㊂该文以探索高校一体化创新创业育人体系为主线,旨在拓展构建 三全育人 的改革途径㊂首先,分析了当前构建创新创业育人体系存在的问题㊂其次,提出了将创新创业育人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的策略,以切实提高教师在创新创业育人方面的水平和能力,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创新创业教学制度的完善工作㊂最后,强调在实践中不断寻找适合中国高校发展的路径,深入总结前期经验,并将 三全育人 与创新创业深度融合,以促进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真正解决就业难和难就业问题㊂关键词: 三全育人 ;创新创业;深入改革;体制机制中图分类号:G642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doi :10.14031/ki.njwx.2024.03.042Deepen the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to Build an Integrated Innovation and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QI Dongxue,LIU Ning(Changchun Polytechnic,Changchun 130033,China)Abstract :Abstract: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focus of education work.This papertakes the exploration of the integrate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the main line,aiming to expand the reform path of building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Firstly,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are analyzed.Secondly,the strategy of integrat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proposed,so a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evel and ability of educators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and strengthen the improve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eaching system in a targeted manner.Finally,it is emphasized to constontly look for paths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in practice,deeply summarize the early experience,and deeply integrates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with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o as to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uly solve the problem of difficult employment and em-ployment.Keywords :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in -depth reform;system and mechanism基金项目:2022年度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22ZCY309);2022年度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1422XJ04)作者简介:齐冬雪(1986 ),女,吉林双辽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等工作㊂0㊀引言在高校进一步深化 三全育人 的大背景下,应以现实目标为依托,避免让改革变得空虚化和形式化[1]㊂为了响应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呼声,以 三全育人 为核心关注点,探索高校一体化创新创业育人体系为主线,深入分析了当前构建创新创业育人体系所面临的问题,包括对创新创业育人理念的片面和不够深入的理解㊁组织协同机制的不健全㊁双创教育目标统一性的缺陷等㊂最终,本文提出了将创新创业育人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实现 三全育人 与创新创业的深度融合,旨在有效提升教师在创新创业育人方面的水平和能力,有针对性地完善创新创业教学制度,同时在实践中持续寻找适合中国高校的发展道路[2]㊂1㊀深化 三全育人 ,构建高校一体化创新创业育人体系必要性㊀㊀1.1㊀ 三全育人 发展状态随着 三全育人 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实践的深入探索,深化 三全育人 改革已成为迫切任务[3]㊂当前,全国各高校正积极推进 三全育人 改革工作,其成效逐渐显现,具体表现为职责明确㊁机制健全㊁全面改革深入㊂尽管思想教育学㊁哲学等不同专业领域的学者在 三全育人 的职责界定上尚未达成一致,但跨学科和多元化的研讨活动也从不同角度全面阐释了这一理念研究的现实意义,使 三全育人 的职责定位更加精细和准确[4]㊂事实上, 三全育人 本身构建了一个自洽的科学育人体系,通过协同机制建设,已经形成了 1+1大于2 的协同效应㊂通过全员㊁全过程㊁全方位的育人方式,三者紧密相联,协同发挥作用,思政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从根本上改变了育人工作中出发点与目标之间差距巨大的不良现状㊂根据目前的调研成果,可以明确 三全育人 已经全面渗透到高校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使思想政治工作要素得以全面覆盖㊂1.2㊀ 三全育人 拓展方向就 三全育人 的推进进展而言,部分高校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但距离科学㊁全面㊁深入的目标仍存在显著差距,因此需要持续不断地探索和深化研究㊂例如, 三全育人 的目标需要更加精确定位,其针对性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态圈层需要更为优化,而育人手段中的重复和空白也需要积极整顿和填充㊂因此, 三全育人 的机制建设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㊂通过对 三全育人 体制的建设研究,仍然存在 治标不治本 的问题,机制的建立往往局限于政策文件的样板化和复制,缺乏必要的创新和创造精神㊂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5]㊂首先,需要深刻理解 三全育人 的精神实质,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对该政策进行科学解读和贯彻执行㊂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以 为党育人㊁为国育才 为根本主线,强调统筹安排导向意识,以应对新时代的新要求和新特点,实现制度化和常态化,逐步打造全面育人的新模式㊂其次,需要提升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理念㊂协同与配合是贯彻 十年树木㊁百年树人 理念的重要基础,也是推进教育体系和教育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着力点㊂因此, 三全育人 改革必须在协同与配合这一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㊂最后,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和科技手段㊂积极探索大数据分析㊁ 互联网+ ㊁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在获取 三全育人 信息和效果评估方面的应用,建立智能数据平台,以改进 三全育人 的评价机制㊂2㊀高校一体化创新创业育人体系现状剖析㊀㊀创新创业育人体系的建设,是应对 大众创业㊁万众创新 时代呼声的一项关键任务㊂各高校积极响应,深入推进现代教育特色化㊁系统化㊁综合化的重要举措㊂这一体系的建设不仅有助于高校跟进社会发展步伐,确保毕业生迅速适应社会,是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的关键路径,同时也是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全方位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㊂然而,在构建育人体系的过程中,各高校难免面临一些问题㊂通过深入分析,可以为探索体系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经验借鉴[6]㊂2.1㊀对创新创业育人的理解相对片面㊁不够深入有些高校对创新创业育人的理解仍然相对片面,没有深入到根本层面㊂部分院校仅仅设置了创新创业的理论课程或讲授课程,认为教育仅仅是传授传统知识,淡化了创新创业内涵对毕业生职业发展的影响㊂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教育的唯一作用就是帮助学生迅速就业,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方面的潜力㊂同时,由于一些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还比较浅显,导致对该领域的解读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培养效果大打折扣[7]㊂许多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只选择了部分有创业意向或特定专业的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指导和拓展活动,这导致了解读的局限性和受众的狭窄性,削弱了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作用㊂2.2㊀组织协同不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科目,不能仅仅由一个教研组完成㊂它需要不同科室㊁各个专业和所有学生的共同参与,才能构建完整㊁系统的教育体系㊂然而,在顶层设计㊁教研团队和专业建设方面,一些高校还存在问题㊂在顶层设计方面,管理团队的不一致和日常工作职能的不协调,导致教学安排的不一致㊁目标不明确,以及相互推卸责任的不良现象㊂在教研团队方面,许多高校仍然习惯性地选择本校教师承担创新创业教育的授课工作,很少聘请社会领域相关的专家或从业人员来授课,导致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㊂这也意味着教育的视角相对狭窄,可操作性不强,实际效果不够理想㊂在专业建设方面,许多高校在课程研发过程中没有将创新创业与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专业融合,未能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最大潜力㊂2.3㊀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统一性存在缺陷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存在一些目标统一性的缺陷㊂首先,许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相对肤浅,导致其对教育目标模糊不清㊂教师对授课目标的定义多种多样,更多地是基于经验和传统的方法,这样的传授方式可能会加剧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模糊性㊁局限性和分歧性㊂另外,一些高校将考试分数作为教育成果的主要衡量标准,学生也因此过于功利化看待创新创业教育㊂另一方面,许多高校常常忽略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㊁爱好和专业特长㊂相反,推崇统一的授课内容和集体活动,大规模开展各种比赛等㊂这导致评奖活动成为教育成果的主要体现形式,学生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参加比赛前的准备㊁比赛中的竞技,甚至是比赛后的评奖㊂这种做法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难以获得实质性的提升㊂3㊀构建高校一体化创新创业育人培养体系创新需要深厚的知识积累和深远的文化沉淀,这是探索的根本动力㊂因此,要构建一体化创新创业育人体系,高校必须着重加强毕业生的精神层面㊁知识结构㊁职业潜力和综合素养,实现全方位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㊂通过对 三全育人 取得的成就㊁深化改革的方向㊁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以及相关问题的综合分析㊂在 三全育人 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构建高校一体化创新创业育人体系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授课和专业设置㊂应在创新创业的目标和任务推动下,彻底打破传统观念,大胆创新,切实构建一个融合了 点面结合 和 聚焦发力 的创新创业育人体系㊂3.1㊀在全过程育人方面,构建创新创业育人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的教育体系3.1.1㊀全过程育人贯通整个学习阶段在全过程育人方面,贯穿整个学习阶段,特别关注大学生学习㊁成长和成才三个关键环节㊂深入研究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不同阶段的特点和身心发展问题显得尤为重要㊂全过程育人的成果主要在精神动力㊁素质能力和思维方式三个层面得以体现㊂精神动力涵盖了意识的理念和意识形态,指导着学生的行动和实践㊂精神动力是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内在潜能的关键因素,能够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创新是推动发展的规律,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正确的人生观㊁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创新精神㊁奋斗精神和工匠精神的自觉性,确保学生具备用正确的思想看待问题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㊂3.1.2㊀文化素质是行动能力的内在支撑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特别需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㊂只有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创新能力,才能使知识在素质教育中发生有益的化学反应㊂同时,也要注重挖掘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爱好,以专业知识为核心,融入文化素养元素,以确保全过程的创新创业育人体系在学生中生根发芽㊂思维方式在引导行动方向上具有关键作用㊂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是培养健康思维方式的重要方面,也是启动创新创业的第一步㊂这种能力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激发强烈的创新动力㊂批判性思维也同样重要,学生不应盲目崇拜权威,而应勇敢地开拓前进,不断在创新的道路上前行㊂在思维的深处,灵感迸发,解决难题,展现自主学习和终身实践的能力,真正激发学生独立思考㊁辩证思考和勇于创新的潜力㊂3.2㊀在全员育人方面,提高教师创新创业育人的水平和能力一方面,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教师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毕业生在这一领域的成果和发展㊂与此同时,负责通识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的教师也应提高对创新创业育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展开更广泛的思考㊂创新创业体系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教育结构,背后蕴含着一种教育理念和模式㊂因此,高校各部门需要通力合作,确保全体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有深刻而准确的理解,与 三全育人 的全员育人理念相一致㊂为此,有必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师创新创业培训,以提高构建创新创业育人体系的时效性㊂另一方面,校内和校外的专职和兼职教师结合导师制度也是全员育人在创新创业体系建设中的关键组成部分㊂各高校应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学生兴趣,积极与校外兼职教师或相关社会组织合作,引入校外专业人士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弥补学生对社会认识的不足,避免在启蒙阶段的学习与实际应用脱节㊂3.3㊀在全方位育人方面,加强针对创新创业教学制度的完善工作教学制度的顶层设计直接影响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否能够满足全方位育人的整体需求㊂在课程设置方面,必须灵活安排和部署创新创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合理设置相关创新创业学分,建立科学的学分转换体制㊂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评价,应建立高校特有的创新创业评价体系,一个完整的育人体系需要包括前期实践教育和全程评价机制,这两者缺一不可㊂在教师方面,同样需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校内外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项目育人,提高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营造校内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㊂3.4㊀推进 三全育人 ,构建高校一体化创新创业育人体系预期成效站在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和学院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将聚焦在师生两个主体,着眼于德和技两个维度,以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为核心,以改革课程㊁文化㊁实践三大载体为中心,巧妙地融合各方面的育人元素,全方位㊁深入地推动 三全育人 整合改革,以实现人才培养的倍增效果㊂聚焦于促进贯通㊁强化协同㊁提供动力和实现成果等方面,围绕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倾力构建多维协同机制,深入探索内生驱动的 三全育人 一体化模式㊂在育人机制㊁理念和方式等方面持续深化改革,使 三全育人 综合改革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逐步塑造为人人育人㊁事事育人㊁时时育人和处处育人的良性发展新格局㊂面对新形势㊁新要求和新挑战,高校将进一步凸显 育人主题 功能,构建全员育人平台支撑体系㊂将突出领导干部的育人表率作用,强调思政课教师的理论育人工作,将辅导员队伍融入育人体系,注重专业教师的职业育人使命,强化教辅人员的管理育人职责,以及工勤人员的服务育人角色㊂这些示范作用将引领高校更高地树立思想理念的政治站位,加大工作力度,真正将 三全育人 综合改革引向深入㊂3.4.1㊀聚焦教师能力提升,实现全员育人倍增效应秉持 教师 第一资源理念,学院聚焦职业院校教师德育㊁教学㊁职业技术三种核心能力,助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㊂立德为先,构建育人责任意识长效机制㊂扎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教职工的头脑,引导教师成为为党育人㊁为国育才的 四有 教师,成为塑造学生品格㊁品行和品味的教育工作者㊂教学为要,搭建教学能力成长平台,搭建帮带平台㊁培训平台㊁创新平台;技能为本,助推高水平 双师型 队伍建设,产教融合㊁校企共育,构建双向双惠互通互利的 双师型 培养机制㊂3.4.2㊀聚焦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倍增效应聚焦核心能力,打造课程育人阵地,学院全力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同步同频,优化课程设置,聚焦学生人文修养㊁创新能力㊁工匠精神等素质,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优化课程育人体系;聚焦核心价值,打造活动育人阵地聚焦创新发展,打造实践育人阵地,通过产教融合㊁赛教融合㊁科创融合,共同提升科研㊁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㊂4㊀结论在 三全育人 的框架下,逐步构建一体化创新创业育人体系需要通过实践不断寻找适合中国高校的路径㊂深入总结之前的经验,将 三全育人 与 创新创业 紧密融合,相信这一融合将带来预期的成果,推动着育人事业不断向前发展㊂这一综合改革也将有助于促进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真正解决就业难和难就业的问题㊂参考文献:[1]㊀ 三全育人 视域下 三创+思政 协同育人课程体系构建研究[C]//香港新世纪文化出版社.Proceedingsof2022the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ientific and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Educational Developmen.,2022:3.[2]㊀王西阁.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难点与突破:以 三全育人 为视角[J].枣庄学院学报,2022,39(6):85-90.[3]㊀苏栋,苏烜. 三全育人 视阈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22,954(2):56-58.[4]㊀李小霞. 三全育人 体系下新时代大学生农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评‘大学生农村创业指导与实践“[J].灌溉排水学报,2022,41(2):155.[5]㊀孙玉晶,杜劲,冯益华. 新工科 背景下高校 三全育人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7):86-89. [6]㊀王怡坤. 三全育人 视域下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机制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4):97-99.[7]㊀毛海燕,阎芳,王向珩. 三全育人 理念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探究[J].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19,40(3):57-60.(04)。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途径

提供场所、设备和资金支持,鼓励学生参与创 新项目。
创业孵化器建设
提供创业培训、项目孵化、融资对接等服务, 帮助学生实现创业梦想。
专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
针对专业特点,建立实训基地,如工程训练中心、艺术工作室等。
校外实践基地拓展
校企合作实践基地
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共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 创新创业精神。
跨学科选修课程推广
跨学科课程设置
开设跨学科选修课程,如创意设计、 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让学生拓宽 知识面,培养创新创业思维。
交叉学科项目
鼓励学生参与交叉学科项目,如文理 交叉、工农交叉等,让学生在多学科 背景下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提升创新 创业能力。
04
融合途径二:实践平台 搭建
校内实践基地建设
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与宣传
1 2
创新创业成果收集与整理
定期收集和整理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包括创意 作品、创业项目等。
创新创业成果展示
通过展览、演示等形式,展示学生的创新创业成 果,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业动力。
3
创新创业成果宣传
利用校园媒体、社会媒体等渠道,宣传和推广学 生的创新创业成果,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 名度。
跨学科合作
促进不同专业教师之间的 合作与交流,激发创新创 业灵感,共同研发创新课 程。
企业导师引入机制完善
企业导师选聘
从行业领军企业选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行业资 源的导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导师匹配制度
建立学生与企业导师的双向选择机制,确保导师 的专业领域与学生的创新创业方向相契合。
企业导师培训
创新型国家建设需求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要求高等教育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 融合。
“三全育人”视阈下“逐级递进式”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摘 要】本文针对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开发不足、没有全方位培养人才等问题,提出构建“三全育人”视阈下“逐级递进式”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体系,论述具体的构建策略:调整课程教学目标,坚持创新创业教育全覆盖;外引内培,优化教学团队,全方位贯彻落实课程目标;逐级构建层次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全面提升育人质量;促进课程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多元化教学评价,促使学生获得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三全育人 创新创业课程 教学体系 逐级递进式【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7-0164-03随着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育人目标。
创新人才的需求推动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引领我国人才培养范式发生了深刻变革。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
”《意见》对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职院校应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之根本,改革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覆盖到全员、贯穿全过程,以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三全育人”与创新创业教育“三全育人”,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培育。
该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之根本,以人为出发点,以育为中心、以全为重点,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统一,是以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重视。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许多学校和机构纷纷设计并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本文将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为题,探讨该课程的设计原则、教学内容以及实施方法。
1.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课程内容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包括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尝试新想法、挑战传统观念的勇气。
(2)融入实践学习: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应该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项目、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创新创业的过程,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跨学科融合:创新创业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因此课程设计应倡导跨学科融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
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涵盖以下方面:(1)创新意识培养:通过案例分析、游戏化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2)创新创业过程:介绍创新创业的基本流程和步骤,包括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商业模式创新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全过程。
(3)团队合作与沟通:创新创业往往需要团队合作,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通过分组项目、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技巧。
(4)创新创业资源:介绍创新创业所需的资源,包括资金、人力、技术等,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获取和利用创新创业资源。
3.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方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应采取多种方法,包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
(1)理论讲解:通过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
(2)案例分析:以成功的创新创业案例为例,分析其成功因素和失败原因,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学习经验和教训,提高他们对创新创业的认识。
(整理)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陕西盛华高新技术学校: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报北京6月2日讯(记者柴葳)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国务院刚刚召开的全国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今天,教育部在京召开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对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出席会议并讲话。
袁贵仁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是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意义十分重大。
要牢固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由“两张皮”向有机融合的转变,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由单纯面向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向全体学生的转变,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贡献度。
袁贵仁强调,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要认真抓好六项重点任务。
一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要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开展人才培养观念主题大讨论,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二是推进协同育人。
要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协同,推进高校与高校,高校与政府、社会间的协同,推进学科专业间的协同,建立结构调整、多样合作、交叉培养新机制。
三是强化创新创业实践。
要加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广泛搭建实习实训平台,办好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
目前重点是办好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四是改革教学管理制度。
要建立个性化培养教学管理制度,推行休学创新创业,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改革学生学业考核评价办法。
五是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
要坚持全员参加、专兼结合,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提交作品考核方式
4、在线考试
融入《大学语文》教学
3教学方法
多样性
1、小组研讨法 2、开放性实验教学法 3、研究型教学法
4、任务驱动法
融入《大学语文》教学
4考试形式 多样化
如:会展141《大学语文》考查课测试题
每人5分钟,抽签的方式随机抽取3种类型题目现场 表达,分别有朗诵题、常识题、思考回答题
1、演讲方式 2、团队合作能力和专业技能
三 融入《大学语文》教学
2网络教学
(感谢狄主任的创新教学的启迪,何主任的勇于学习的示范) 1、新版QQ,答疑讨论、课程作业和在线测试、投票等。
资源建设
三 融入《大学语文》教学
2网络教学 资源建设
2、对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进行跟踪、评价与管理 如开课前对学生大学语文的接受和喜爱篇目调查 ,建立大学语文交流群。 课下,即时了解学生的上课感受和建议,即时调整 改进教学。
1.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有何不同?
2.你认为当代大学生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过程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谈谈你对“培育”与 “践行”两个方面的认识。
他们身上相同的特质
1.气质亲和、沉稳、乐于助人(招生、卷闸门小故事) 2.目标明确、团队建设(志同道合的伙伴) 3、持之以恒、刻苦研究
二、总体认知(1 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
将创新创业融入教育教学
——从大学语文层面谈起
演说纲目
一现实缘起 • 我院成功案例
二总体认知 • 创新创业的本质和要求 三融入教学 • 以大学语文为例
创新 创业 融入 教育 教学
一现实缘起(1.学子携手创办“爱途”婚礼策划)
我院创业学子
人物: 2015级新生: 钟飞 毕业学校:合肥17中 2015级新生 :喻想 毕业学校:合肥32中
三、融入《大学语文》教学
3教学方 法多样性
1培养学生 学习兴趣 4考试形式 多样化
2网络教学 资源建设
三 融入《大学语文》教学
1培养学生
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创作能力。(大学 语文授课方式丰富活泼,从朗诵到作诗到情 景表演)
三 融入《大学语文》教学
1培养学生
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创作能力。(大学 语文授课方式丰富活泼,从朗诵到作诗到情 景表演)
创新创业教育
创业基本素质 开创性个性
创新
创业 意识 创新 创业
创 业 能 力 的 锻 炼
人才
精神
能力
创新思维的培养
2 创新创业类人才的类别
1、以经贸系
2、以信息系
为代表
3、以艺术系 为代表
为代表
三类 创新 创业 类人 才 创新发明 类人才
“互联网+” 类人才
创意类 人才
3 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做好每一次的评比、总结和推广,特别是创新、创意、创业细 节和能力的点评总结。
2、培养学生的环境认知能力
实习实训基地,订单培养,仿真实验室,动漫工作室,沙盘实验 室,电子商务办公室,市场营销实验室。
3、引导学生认知当今企业及行业现状,了解创业机会。
A将实验室、教室、宿舍作为创业场所。(真实问题、具体项目) B合作院校(财贸友好学校,双创联盟平台,大门口绿海大学生 创新创业中心,星青年体验中心)
项目:“爱途”—— 飞同凡想 高端婚礼策 划
现实缘起(2.学子荣获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我院学生 创业明星
人物:王浩哲 崔旭东 项目: 安卓 ROM分发与推 广 获奖: 团队金 奖 、10000元 创业基金。
1.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有何不同?
2.你认为当代大学生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过程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谈谈你对“培育”与 “践行”两个方面的认识。
1.身体素质 2. 心理素质(诚信、激情、眼光、胆量、 坚毅、沉稳、务实、乐观…) 3、知识素质 (一专多能,政策、法律、经济、管理…)
4、竞争意识 5、团队意识
(创业者人际资源:
第一是同学资源
第二是职业资源 、开展创新创业竞赛(职业技能大赛、全国英语竞赛、 经典诵读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