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梳理
新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语文科目在高中阶段的考试形式和内容都出现了一系列变化。
为了更好地应对新高考的要求,学生们需要合理准备,掌握一些必备的语文知识点。
本文将对新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学生高效备考。
以下内容根据新高考语文科目的考点和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
一、文言文知识点1. 文言文基本功:学生需要熟练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知识、古代汉字的识别和运用能力,包括句式、成语、修辞手法等。
2. 文言文阅读: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文言文经典文本,掌握古代文化、历史、思想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二、现代文与文学知识点1. 现代文基础知识:学生需要熟悉现代语言文字的用法、基本词汇和句式结构等,以提高对现代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文学作品鉴赏:学生需要掌握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内容、主题、结构和表达手法等,培养对文学作品的评价和分析能力。
3. 文学常识:学生需要了解一些文学史、文学流派、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等,以增加对文学文化的了解和总结。
三、阅读理解与写作1. 阅读理解的技巧:学生需要掌握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快速阅读、提取关键信息、推理判断等,以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性和效率。
2. 写作表达的技巧:学生需要学习各类文体的写作技巧,包括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以提高写作表达的清晰度和逻辑性。
四、修辞与表达技巧1. 修辞手法:学生需要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用法,包括比喻、夸张、反问等,以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语言表达技巧:学生需要学习不同语境下的语言表达技巧,包括修辞设备的使用、字词的选择和句子结构的调整等,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鲜活性。
总结:通过对新高考语文科目的必备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明确学生备考的重点和方向。
在学习文言文方面,学生需要牢固掌握基本功,理解与运用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对于现代文与文学方面,学生需要了解现代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和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1. 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中的文言文阅读主要涉及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文献等,考生需要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的理解和应用技巧。
同时,也需要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主题内容。
2.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考试的重点,要求考生阅读并理解现代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社会科学类文章等。
考生需要注意文章的主题思想,人物性格塑造,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
3. 古诗词鉴赏:高考语文中古诗词鉴赏是一个重要的考点,要求考生对古代诗词的背景、作者、意境等有一定的认识,并能从中把握诗词的意象、抒情和表达手法。
4. 作文技巧:作文是高考语文中的必考题目,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包括选取材料、构思思路、组织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
5. 文学常识:高考语文中还会出现一些关于文学常识的考点,考生需要了解一些文学流派、名著作者、文学理论等相关知识,以便对相关题目有所回答。
6.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等。
考生需要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7. 名著导读:高考语文中会涉及一些经典名著的导读题目,考生需要熟悉一些名著的内容、人物、故事情节等,以便在考试中能够灵活运用。
8. 句子成分分析:考生需要掌握句子成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能够准确地分析句子成分的结构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9.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高考语文中常见的题型,要求考生理解并把握所读文章的主旨大意、细节信息及作者观点等。
10. 写作规范:高考语文中对写作的规范要求较高,考生需要注意书写工整、语言准确、逻辑清晰等方面的要求。
11. 典故引用:高考语文中会涉及到一些典故引用的题目,考生需要熟悉一些典故的来源、内容和所蕴含的意义,以便在考试中理解并运用。
12. 语法知识:语法是语文学科的基础,考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如句子的成分、语法关系、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等。
13. 现代汉语运用:考生需要熟悉一些现代汉语的用法和表达方式,如常用短语、俚语、口语等。
高考语文知识点梳理

高考语文知识点梳理一、诗歌鉴赏1. 诗的韵律和格律:包括平仄、押韵、对仗等。
2. 诗的意象与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3. 诗的体裁与流派:古体诗、近体诗、民间诗等。
4. 诗的风格与主题:婉约、豪放、山水、爱国等。
5. 名篇欣赏与名家作品:杜甫、白居易、李白、苏轼等名家作品的赏析与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与鉴赏1. 古代诸子百家:儒、道、墨、法、阴阳家等各种学派的思想内容与文本阅读。
2. 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文学作品的赏析与阅读。
3. 文言文阅读技巧:熟练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句型和篇章结构。
4. 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历史事件、传统节日、经典典故等文化常识的了解与运用。
三、现代文阅读与鉴赏1. 现代散文与小说:熟悉常见作家的作品,如鲁迅、郭沫若、林语堂等。
2. 新闻媒体与时事评论:掌握新闻报道与时事评论的基本写作特点与技巧。
3. 广告与公告:了解广告语言的特点,分析广告宣传的策略与效果。
4. 人物形象与情感描写: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建构以及写实与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5. 修辞手法与文体特征:对比、排比、运用对话、夸张、悬念等修辞手法和不同文体的特征。
四、阅读与表达能力1. 阅读理解:培养灵活运用推理、归纳、概括等阅读方法。
2. 写作素材积累:广泛阅读各类文章,积累写作素材与相关背景知识。
3. 作文技巧与命题分析:熟悉不同题材作文的写作要求与常见命题形式。
4. 文学常识与创作技巧:了解文学史、文学流派与创作技巧,提高写作的格调与水平。
5. 口语表达与辩论技巧:培养自信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辩论和演讲的说服力。
五、语言文字知识1. 词汇理解:掌握常见词义、词性、词义辨析和词语搭配。
2. 语法分析与运用:掌握句子成分、句型、语态和语法错误的改正等语法知识。
3. 短语与固定搭配:熟悉各类短语和固定搭配的用法和意义。
4. 表达清晰与连贯:认识段落结构,合理使用过渡词和标点符号。
新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高考已经在各地陆续实施。
相较于传统的高考制度,新高考不仅改变了考试的形式,也调整了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
作为其中一门重要科目,语文在新高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下面将对新高考语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新高考。
一、阅读理解阅读理解一直是语文考试中的重点。
在新高考中,阅读理解依然是占比较大的题型之一。
针对新高考,阅读理解题目在形式和内容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要想在新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点非常重要:1.1 理解文章主旨:在阅读文章之前,可以先通读一遍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
然后再仔细阅读每个段落,理解每个细节的含义和作用。
1.2 掌握语篇结构:在阅读长篇文章时,要注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1.3 抓住关键词: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抓住关键词,特别是一些限定词和逻辑词。
这些词语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文章的细节和推理出答案。
1.4 注意阅读题目的要求:不同的题目对于阅读理解的要求不同,有的要求找出事实细节,有的要求推理判断,有的要求作者观点等等。
做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并正确理解题目的要求。
二、作文写作新高考对于作文写作有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命题作文仍然保留,但是扩展了写作题材,涵盖了人文、社会、科技等多个领域。
要想在作文写作中脱颖而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2.1 丰富的词汇与句式:写作中运用丰富多样的词汇和句式可以提高文章的表达能力。
通过积累常用的高级词汇和灵活运用各种句式,可以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和表现力。
2.2 合理的段落结构:文章的段落结构要清晰合理。
一般来说,一个段落包含一个中心思想,并且有明确的导入句和总结句。
段落之间的过渡要流畅自然。
2.3 逻辑思维与论证能力:写作时要善于运用逻辑思维,合理地组织文章的结构和论证过程。
通过引用事实、举例说明和合理的推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高三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

高三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1. 古代文学常识古代文学常识是高考语文考试中必考的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家及其作品,以及古代文学的特点和意义。
例如,了解古代文学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了解元曲的代表作品《西游记》、《南京大屠杀》等。
2. 现代文学常识现代文学常识也是高考语文考试的必考知识点。
考生需要了解现代文学的特点、代表作家及其作品,以及现代文学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例如,了解鲁迅的代表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等,了解余华的代表作品《活着》等。
3. 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也是高考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古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包括诗的体裁、意象的理解、意境的把握等。
例如,了解唐代的代表诗人杜甫、李白的作品,了解宋代的代表诗人苏轼、李清照的作品。
4.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高考语文考试的常见题型。
考生需要通过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把握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意图。
在阅读理解中,还会涉及到材料的分析和推理,考察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5. 语言表达与修辞手法语言表达与修辞手法也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必考内容。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用法和效果,并能够灵活运用到文章写作中。
例如,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6. 作文作文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点内容,也是考生综合语文素养的体现。
作文要求考生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作文中,考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合理的论述和阐述,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总结:高三语文高考必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古代文学常识、现代文学常识、古诗词鉴赏、阅读理解、语言表达与修辞手法以及作文。
考生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积累,掌握这些知识和技巧,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以应对高考语文考试的挑战。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6篇)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一、名词活用。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如上所示,名词一般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如若它处在了谓语或状语的位置,则必活用。
要么名词活用为动词,要么活用为使动或意动。
文言文中的使动,其实就是现代汉语中的兼语句;文言文中的意动,其实就是一种主语以宾语怎么样的句式。
(1)左右欲刃相如。
(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以上四个例句都是名词处在了谓语的位置,它首先必须活用为动词。
例(1)、(4)分别活用为用刀杀、把鼎当作把玉当作把金子当作把珍珠当作。
但(2)、(3)却不能直接翻译为称王他、当作宾客他的父亲,而必须翻译为使他称王、以他的父亲为宾客。
(5)君为我呼之入,吾得兄事之。
(6)(愚公等人)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以上两例名词都处在了状语的位置,而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能做状语的,所以如果名词处在谓语的前面,它不是做主语,就是活用为状语。
(5)、(6)两例分别译作像对待兄长那样、用箕畚。
(7)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
所字结构,所的后面一般跟动词,起着改变词性的作用,如说是动词,而所说则指所说的话,变成了名词。
(7)中的罾本意是渔网,是名词。
所以此处应活用为动词捕捉。
二、动词活用。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动词一般处于谓语的位置,有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之分,及物动词和现代汉语一样,可以带宾语,而不及物动词现代汉语中不能带宾语,文言文中如若带了宾语,则一般活用为使动或为动。
同时,现代汉语中动词不能处于宾语的位置,文言文中如若处于宾语的位置,则须活用为名词。
(8)项伯杀人,臣活之。
(9)曹军方连船舰,可烧而走(之)也。
(10)等死,死国可乎(《陈涉起义》)(8)、(9)两句,现代汉语中没有活了他、逃跑了他这种说法,都属于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都应活用为使动:使活了下来、使逃跑。
(10)不能译为死了国家而应活用为为动为而死。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
1. 文言文经典句型:
- 《红楼梦》:林黛玉的“黛玉葬花”和贾宝玉的“葬花诗”等著
名句子;
- 《西游记》:孙悟空的“十万火急”和“水帘洞”等著名句子;
- 《水浒传》:宋江的“英雄泪”和“忠肝义胆”等著名句子。
2. 古代文学作品:
- 《红楼梦》:描写了宁府和荣府两个家族的兴衰变迁,引发
人们对世态炎凉的思考;
- 《西游记》:讲述了孙悟空等四位主要角色西行取经的故事,代表了中国古代的神魔小说;
- 《水浒传》:描写了108位好汉脱胎于山僧的悲壮故事,塑
造了江湖英雄形象。
3. 古诗词: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抒发了对舍弟早逝的思念之情;
- 李白的《静夜思》:描绘了一个人在月下静思的情景;
- 苏轼的《水调歌头》:表达了对故国离别之痛苦。
4. 现代文学作品:
- 鲁迅的《狂人日记》:通过主人公的自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扭曲;
- 郭敬明的《小时代》:讲述了四个女孩的友情与成长故事,反映了社会现实与青春迷茫的矛盾;
- 余华的《活着》:描绘了三十年的中国历史变迁中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经历,道出了人性的善恶与残酷。
以上是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的一部分,每个知识点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为高考取得好成绩做好准备。
高考语文知识必背知识点

高考语文知识必背知识点一、文学常识在高考语文中,文学常识是必备的基础知识。
包括了各个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品、著名的作家以及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等等。
各个时期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也是需要了解的。
例如近现代文学时期的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流派的特点,以及鲁迅、韩寒等作家的代表作品。
二、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高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考点,需要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特点和运用场景。
比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以及常见的修辞手法错用的情况。
三、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掌握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作家和主题。
例如《红楼梦》、辛弃疾的词等等。
同时也要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如诗词的格律和韵律等。
四、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涵盖了二十世纪以后的文学作品,需要熟悉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作家及其思想。
比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余华的《活着》等。
同时还要了解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的区别和特点,如现代文学对社会现实的反映等。
五、诗歌鉴赏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中的重要部分,需要熟悉不同体裁、不同时期的诗歌,包括古诗、近代诗等。
熟悉诗歌的韵律、意象及其与时代背景的关联是必不可少的。
六、阅读与鉴赏阅读与鉴赏是高考语文的核心能力,需要熟悉各类文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包括小说、散文、议论文等不同类型的文章。
同时还需要培养对文本的深入思考和分析能力,包括理解作者意图、把握文本的核心思想等。
七、修辞语言高考语文中经常会出现修辞语言的分析题,需要掌握修辞语言的类型和特点。
如比喻、借代、排比等等。
同时对于修辞语言的运用要有清晰的认识,考虑作者选择修辞语言的目的和效果。
八、写作技巧写作技巧是高考语文中的关键要点,需要掌握不同类型的写作技巧。
包括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不同类型的写作。
同时还需要培养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文章的写作水平。
以上是高考语文中必备的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能够更好地应对高考语文考试,取得理想的成绩。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语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梳理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梳理一:古诗词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3.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郑愁予《错误》)
4.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5.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
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6.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朱自清《荷塘月色》)
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8.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10.今其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3.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14.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触龙说赵太后》)
15.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1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1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8.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9.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0.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
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梳理二:文学常识
1. 吴强与《养马的人》登上《堡垒》,观看东方的《红日》,在兴奋中,《他高高举起雪亮的小马枪》。
2. 徐迟是《我们这时代的人》,在《庆功宴》上,面对《地质之光》,提出了《哥德尼赫猜想》。
3. 茅盾在《子夜》里到《林家铺子》去养《春蚕》,《春蚕》蛀《蚀》了白杨树,茅盾便写了篇《白杨礼赞》。
4. 闻一多先生的手中擎着一支《红烛》,照亮了《死水》。
5. 老舍与《骆驼祥子》是《四世同堂》,他俩一起到《龙须沟》的《茶馆》里喝茶。
6. 赵树理到《三里湾》《登记》,去听《李有才板话》,板话说的是《李家庄变迁》。
7. 艾青在《春天》完成了到《南美州的旅行》,在《海岬上》看
见《宝石的红星》,他唱起了光的赞歌》,经过《大西洋》,《在浪尖上》捉住一条《黑鳗》,他高兴了,著《欢呼集》,唱起《归来的歌》,又写出《彩色的诗》。
8. 郭小川在《团泊洼的秋天》,唱着《秋歌》,与《平原老人》一道《投入火热的斗争》,他们穿过了《甘蔗林——青纱帐》,《鹏程万里》,经过《昆仑行》到了《雪与山谷》的《月下集》,歌唱《将军三部曲》和《两都颂》。
9. 杜鹏程与《年青的朋友》《在和平的日子里》,踏上《光辉的里程》,为了《保卫延安》,留下《历史的脚步声》。
10. 曲波在《林海雪原》的《山呼海啸》中,奏响《狂飙曲》,树起《戎萼碑》。
11. 冰心是个《超人》,她站在《春水边》上,面对满天的《繁星》,《笑》了。
她把感想写了本《小说集》,《寄小读者》。
12. 但丁经《地狱》、《炼狱》到《天堂》,一路上奏响《神曲》,歌唱《新生》。
13. 伏尔泰是个《天真汉》,他介绍《老实人》《查第格》与《奥
尔良少女》结了婚。
14. 司汤达在《巴马修道院》讲《红与黑》和《红与白》。
15. 左拉在《妇女乐园》,因为《金钱》的《萌芽》,与《娜娜》的关系《崩溃》了。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梳理三:成语
1.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2.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3.青梅竹马: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
4.休戚相关: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
5.置若罔闻:不可用于视觉方面。
6.筚路蓝缕:只能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
7.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其他东西多。
8.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朋友之间不可用。
9.三令五申:用于上级对下级。
10.络绎不绝:用于人、马、车、船。
11.挥洒自如:用于写作、画画的运笔,不可用于举止风度。
12.豁然开朗:不能用来形容人的性格。
13.不可磨灭:与痕迹、印象、功绩、事业、道理等搭配,若与情感、友谊搭配则错。
14.人老珠黄:只用于形容妇女。
15.巧夺天工: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而不能用来形容天然的精巧。
16.循序渐进:只用于学习、工作。
17.如履薄冰:用于人的心绪,不能用于环境。
18.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19.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20.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
表示事有可为,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21.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22.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23.沁人心脾:形容诗歌或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24.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25.别出心裁:形容构思、设计等独创一格。
看过"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梳理"的还看了:
1.高中语文必修5知识点总结
2.高中语文必修重点默写句子总结
3.高中语文必修1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