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
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现象解释

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现象解释----------------公有资源人人都在倡导保护环境,可为什么空气污染,水质恶化等问题依旧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城市道路为什总是拥挤不堪能够采取哪些可行的办法为什么大多数高速公路旁都有垃圾,而人们自家的院子里却很少有为什么有的生物(例如黄牛)能够得以延续,而有的(大象)却濒危灭绝了呢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其中蕴涵的经济学思想也是非常丰富的。
上述几个现象与微观经济学中的“公有资源”相关理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谈及公有资源,不得不提一个经典的寓言----“公有地悲剧”故事讲的是一个小镇上的许多人靠养羊为为生,大部分时间里羊在镇周围的草场上吃草,这块地被称为镇公有地。
没有一个家庭拥有土地。
相反的,镇里的居民集体拥有这块土地,允许所有的居民在这块土地上放羊。
集体所有权很好的发挥作用,因为这块草场很大。
只要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有良好草场的土地,镇公有地就不是一种竞争性物品,而且,允许居民们在操场上免费放羊也没有引起问题,镇上的每一个人都很幸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镇上的人口增加,镇公有地草场上的羊也在增加。
而由于羊的数量日益增加,而土地是有限的,土地开始失去自我养护的能力。
最后,土地上放牧的羊的数量如此之多,以至于土地上寸草不生。
由于公有地上没有草,养羊不可能了,而且,该镇曾经的羊毛业也消失了。
许多家庭失去了生活得来源。
是什么原因引起这种悲剧的呢实际上,公有地悲剧产生的原因是外部性。
当一个家庭的羊群在共有地上吃草时,他降低了其他家庭可以得到的土地的质量。
由于人们在决定自己有多少羊时并不考虑这种负外部性,结果使羊的数量过多。
如果牧羊人可以共同行动的话,他们就应该使羊群的繁殖数目减少在公有地可以承受的规模,但没有一个家庭有减少自己羊群规模的激励。
从公有地悲剧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当一个人用公有资源时,他减少了其他人对这种公有资源的享有。
由于这种负外部性,公有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
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

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
在日常生活中,微观经济学无处不在。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决策和行为,而这些个体经济单位可以是家庭、企业、市场等。
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和理论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消费、生产和交易行为。
首先,微观经济学影响着我们的消费决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做出购买决策,比如买什么样的食物、衣服、电子产品等。
微观经济学告诉我们,消费者会根据产品的价格、质量、个人偏好等因素来做出购买决策。
此外,微观经济学还告诉我们,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这也会影响我们的消费决策。
比如,当某种商品供应过剩时,价格往往会下降,这可能会促使我们增加购买这种商品的数量。
其次,微观经济学也影响着我们的生产决策。
对于一些有创业意向的人来说,微观经济学可以帮助他们分析市场需求,预测产品的销售情况,从而做出是否投入生产的决策。
对于已经在生产领域工作的人来说,微观经济学也可以帮助他们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最后,微观经济学也影响着我们的交易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交易,比如买卖商品、签订合同等。
微观经济学告诉我们,交易双方可以通过协商来达成双赢的交易,从而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此外,微观经济学还告诉我们,市场价格的形成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这也会影响着我们的交易行为。
总之,微观经济学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消费、生产和交易行为。
了解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和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日常生活中的经济问题,从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经济生活。
微观经济学原理

微观经济学原理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系统中个体行为和市场交互的经济学分支。
它通过分析个体决策和市场机制来解释经济现象和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原理包括供需关系、边际效益、个体理性选择和市场效率等。
供需关系是指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给量取决于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需求量取决于消费者偏好和收入水平。
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变化会导致价格的变动。
边际效益原理认为,人们在做出决策时考虑的是每个额外单位的效益和成本。
当额外的效益大于额外的成本时,人们会做出决策。
这个原理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在追求最大化效用时会作出权衡和妥协。
个体理性选择原理认为,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会根据成本、效益和偏好来做出决策。
个体是否参与交易取决于他们判断的成本与收益。
市场效率原理指的是市场能够实现资源的最有效配置,即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能够反映供需之间的平衡关系。
当市场达到均衡状态时,资源会自动分配到最具价值的用途,实现市场效率。
除了以上几个核心原理,微观经济学还涉及到其他概念和理论,如弹性、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等。
这些原理和概念帮助我
们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机制,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微观经济学原理有哪些

微观经济学原理有哪些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和市场的经济行为和决策的学科。
在微观经济学中,有一些基本原理是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微观经济学原理有哪些。
首先,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供求关系是指在市场中,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给方面,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供给量也会相应增加;需求方面,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需求量会相应增加。
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的形成和商品的分配。
其次,边际分析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原理之一。
边际分析是指在经济决策中,考虑一单位变动所带来的影响。
例如,边际成本是指生产一个额外单位产品所需要增加的成本,边际收益是指生产一个额外单位产品所带来的收益。
边际分析帮助我们理解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做出最优的决策。
再次,市场结构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的买卖双方的数量和规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等。
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影响市场价格和资源配置的效率。
此外,效用理论也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原理之一。
效用理论是研究人们在做出消费决策时,如何最大化自身的满足感。
边际效用递减是效用理论的核心概念,它指的是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一单位的边际效用会逐渐减少。
效用理论帮助我们理解消费者的选择行为和需求曲线的形成。
最后,外部性和公共物品是微观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原理。
外部性是指生产或消费活动对第三方造成的影响,它可能是正面的(正外部性)也可能是负面的(负外部性)。
公共物品是指不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商品,例如国防、环境保护等。
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存在会影响市场的效率,需要政府进行干预和调节。
综上所述,微观经济学原理涉及供求关系、边际分析、市场结构、效用理论、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内容。
了解和掌握这些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指导个体和市场做出更加理性和有效的决策。
微观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微观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1.人们面临权衡和边际考虑:个体在做出经济决策时需要权衡不同选择之间的利益与成本,并且考虑每个选择的边际效益。
2.机会成本:做出某个选择所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品,即为机会成本。
3.理性人假设:在经济决策中,个体通常会根据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进行选择。
4.边际效益递减:随着个体消费或生产的增加,对每个单位增量的边际效益会逐渐减少。
5.交易可以改善福利:通过交易和市场运作,个体可以获得比在自给自足的情况下更多的消费物品和服务。
6.市场的力量: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分配资源,通过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和数量。
7.政府的角色:在某些情况下,政府可能需要干预市场,修正市场失灵或提供公共产品。
8.效率与公平的权衡:经济系统需要平衡效率(资源最有效利用)和公平(资源分配的均衡性)两个目标。
9.刺激性法: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整经济活动,以达到稳定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的目标。
10.经济具有长期趋势:长期来看,经济会受到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和资源稀缺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形势会相应改变。
微观经济学基本内容

微观经济学基本内容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如个人、家庭、企业)的行为和决策的经济学分支。
它关注的是个体与市场的相互作用,以及个体如何在稀缺资源的限制下做出最优决策。
在微观经济学中,供求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供求关系描述了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当需求增加时,价格往往会上升,而供给增加时,价格往往会下降。
供求关系的理解有助于我们预测市场的变化和对策。
另一个重要概念是成本与效益分析。
个体在做出决策时,通常会考虑其所承担的成本与获得的效益。
成本可以是货币上的支出,也可以是时间、精力等非货币资源的投入。
效益则可以是个体从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满足感或利益。
在做出决策时,个体会权衡成本与效益,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案。
市场失灵也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常见的市场失灵包括垄断、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
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供应商,他们可以通过控制价格来获得超额利润。
外部性是指生产或消费活动对除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的其他人或社会产生的影响。
公共物品则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或服务,例如国防和环境保护。
微观经济学还研究了市场结构和市场竞争。
市场结构指的是市场上供应商和买家之间的关系,包括竞争程度、市场进入和退出的障碍等。
市场竞争是指多个供应商在市场上竞争,通过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来吸引顾客。
市场竞争有助于促进经济效率和创新。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以及市场的运作和机制。
通过对供求关系、成本与效益分析、市场失灵和市场竞争等方面的研究,微观经济学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个体经济行为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微观经济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微观经济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概述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决策和市场交互的学科,它探讨了人们在面对稀缺资源时是如何做出决策的。
尽管微观经济学常常被视为一门理论学科,但它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微观经济学原理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列举一些例子来说明。
需求与供给价格变动影响供需在市场经济中,供给和需求是决定价格和数量的主要因素。
当某个商品的需求增加时,供给相对不变,价格往往会上涨,反之亦然。
这个原理在购物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双11购物季节,许多商品的需求会急剧增加,商家普遍提高价格以迎合市场需求。
相反,在某些不受欢迎的时段购物,由于需求低迷,商家往往会降低价格以促销。
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效用递减是指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每个额外单位的消费对满足需求的效用递减。
这个原理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人们对同一种食物在吃了一段时间后会感到腻烦。
例如,一开始吃巧克力的时候,每块巧克力都非常美味,但当你吃了一盒巧克力后,由于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你的口味可能会感到疲倦,不再像一开始那样享受。
消费者选择约束选择约束选择是指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做出最优决策的原则。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面临这样的选择。
比如,周末有限的时间里,你可以选择看电影、锻炼、和朋友聚餐等不同的活动。
根据你的个人偏好和资源限制,你需要作出最佳选择,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你的需求。
替代成本替代成本是指为了获得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另一种东西的价值。
这个原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当你面临购买决策时,你必须考虑到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成本,以及你放弃的其他可能的选择。
例如,如果你决定购买一件新衣服,你必须考虑到这笔花费对于你购买其他物品或储蓄的机会成本。
市场结构垄断与竞争市场结构对于商品的价格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垄断市场中,一家公司控制着整个市场,因此可以通过提高价格来获得更高的利润。
相反,在竞争性市场中,存在许多卖家和买家,价格较低,质量较高。
日常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精选5篇)

日常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精选5篇)日常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范文第1篇【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数量分析思想;新挑战;进展趋势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共同构成了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重要是讨论经济资源的利用,包含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货币理论等,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讨论整个经济体系的进展与走向;而微观经济学则是讨论个体经济和活动,譬如独立的生产个体户如何合理调配资源,才略使得单位资源所制造的利益最大化或者独立的消费者个体如何利用有限的收入条件购买到更多实惠的产品。
讨论显示,微观经济学在进展过程中受数量分析思想的影响比较大,可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共同进展的。
1微观经济学数量分析思想概述微观经济学指的是以资源稀缺为前提,讨论个体或企业的资源调配方式,并分析这种调配方式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的讨论重要分成三个部分:经济部分、市场福利部分以及策略部分。
经济部分重要包含消费者经济理论以及企业经济理论;市场福利部分重要包含市场局部均衡理论、市场一般均衡理论以及社会福利理论;策略部分包含信息经济学、拍卖设计论、博弈概念论等。
所以,微观经济学从内容上更多地体现了数字化趋势,而非文字化趋势,尤其是对于高级的微观经济学,基本是用公式和方程来进行假设和结论。
方程公式相比几何语言虽然不足直白,但是其逻辑严谨性和推理应用性都比较强,得到的结论也精准牢靠、有理有据。
所以微观经济学在进展过程中所用到的讨论方法一直都是数量分析方法,数量分析思想早已经渐渐融入到微观经济学讨论当中[1]。
2微观经济学在现代碰到的新挑战微观经济学自建立进展到现在,理论已经特别丰富,其讨论的内容也很多而杂。
假如抽丝剥茧,微观经济学可以分为两个重要方面:(1)市场经济方面:微观经济学重要包含供求关系理论、市场势力分化和结构理论、市场核心理论、市场不确定性理论。
这个系统中的市场均衡理论、市场失灵理论等都是高级微观经济学的讨论范围。
(2)个体经济行为:从个体经济的角度来看,微观经济学重要包含消费者理论、企业经济理论、企业竞争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英文题目:The microeconomics in daily life2013 年 4 月中文摘要微观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而松散的名词,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充满着微观经济学现象。
本文主要通过几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带领大家发现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
首先,我们通过钻石和水所带给人的效用的对比,给大家展现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其次,将大学里常见的“占座”现象进行经济学分析,阐述了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合乎理性的人”,说明了“占座”是理性人的选择。
最后,将弹性系数运用到分析“谷贱伤农”现象,以及“薄利多销、多销不一定多得”的现象中去,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并且能学以致用。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边际效用递减;理性人;弹性系数ABSTRACTMicroeconomics is a content is quite broad and loose term, every second in our life is full of microeconomics. This article mainly through several common example of life lead you find life in microeconomics. First of all, we through the diamond and the comparison of water brings to people's utility, for everyone to show 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Second, we will analysis the common "seat" phenomenon in the university , which expounds the microeconomic analysis the basic premise of "rational man", illustrates the "seat" is the rational choice. Finally, the application of elastic coefficient to analysis "intervened" phenomenon, and the meager profit but high turnover, more pin is not necessarily more "phenomenon, so we can find the microeconomics in our daily life , and we also can put what we had learned to use.Key words: microeconomics;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Rational man; Modulus of elasticity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一.引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得眼睛。
同样,在我们身边不是缺少微观经济学,而是我们从来都没有在意。
在此,我会和大家一起分享几个生活中微观经济学的例子。
二.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现象及其所对应的微观经济学原理(一)钻石与水——边际效用递减规律①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婚礼是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对待婚礼,人们大都是怀有一颗向往的心,对待婚礼人们都是很认真。
当然在当今社会,是一个金钱的社会,大多数人在结婚的时候都会选择戒指来作为他们爱情的象征,而且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钻石戒指,因为钻石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物质,象征着他们爱情的坚贞。
正如一个广告词所说“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
但是钻石的价值也是不菲的,而相比于钻石水的价格就便宜多了,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那么,可否有人想过为什么对我们没有太大用处的钻石会卖那么贵,而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水却卖得那么便宜呢?这就是一个经济现象。
这个现象的原因在于,水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拥有的东西,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拥有大量的水,所以,再增加一单位水给我们带来的效用是很少的,而钻石,我们拥有的数量有限,所以增加一单位钻石给我们带来的效用是很大的。
而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由于钻石带给我们的边际效用比水带来的大,所以钻石卖的比水贵。
这也就满足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二)大学听课“占座”现象——理性人②的选择理性人的概念:“理性人”的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
这个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亦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活动都是力图以自己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①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②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自从上了大学,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就连最基本的座位都发生了变化,在以前上课大家都有自己固定的书桌椅子,无论什么时间去,你的位置都永远会在那里,但是在大学里,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如果你想上课好好听课,听得效率高一些,你就不得不去占座。
所以,占座这一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就司空见惯了。
当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时,理性人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的指定如果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既实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即是一项合理的制度。
在此,我们来分析一下占座这一理性人的选择。
占座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不论寒冬腊月,还是炎热酷暑,总会有那么些人积极的等在教学楼门口,等待大门打开的那一刻进去,找一个好的位置呢?这是因为占座你可以找到一个令你满意的座位,在主观上你可以得到满足。
同时在客观方面,你可以不必伸长脖子捕捉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可以不必戴上眼镜费神地辨认黑板上的板书,可以不必伸长耳朵害怕漏听了什么,而这一切都意味着当你和你的同学同样用心时,你比他们更好地集中精神,获得更高的听课效果,最终得到更优异的成绩,而这一切都仅仅是因为你积极地占了个好座位。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如果想要好座位,那么你就必须舍弃一些事情,为你的占座付出一定的代价。
你可能无法再在你那温暖的小被窝里再睡上一会,你可能不会悠闲地坐在那吃一顿早餐,这些都是你为了占座而付出的代价,但是同样你占了一个好座位,听了高效率的课,收益多多啊。
是否符合“理性人”假设关键在于代价与收益之间孰多孰少。
而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取得好的成绩对我们的意义是不言而明的,而你上述的代价,当你用积极的眼光看待时,它们完全可以压缩到很小,甚至可以变成负值,因为你每天早起可以有利于身体健康,吃饭浪费太多时间也是不必要的。
这样看来,你付出的代价就是很小的,而你因此得到的收益却是非常大的,你不仅在主观上得到满意,并且在客观上你也获得很大的收益。
所以,“占座”这一现象是一个理性人的选择。
(三)谷贱伤农,薄利多销、多销不一定多得——需求价格弹性③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因为我的家在农村,所以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在丰收的季节的农民的收入反而却下降了,这就是经济学里的一个经典的问题——“谷贱伤农”。
对于粮食来③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说,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粮食的产量,另一个是粮食的价格。
粮食所取得收入为产量与收入的乘积表示。
这两个因素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由一条价格需求曲线所决定的。
即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少。
在生活中,粮食是一种必须品,其弹性系数较小,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并不明显,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是增加的比例会小于价格的变化量。
原因在于,粮食的弹性系数小于一,因为对粮食的需求量是由人的生理需求决定。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粮食上的花费所占的比例已经越来越少了,这也就导致了人们对粮食价格变化的不敏感。
看到这一现象,我们也大致就可以理解上述问题了,当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时,农民就会竞相降价去卖掉手中的粮食。
而由于粮食的弹性系数很小,农民如果想把手中的粮食全部都卖掉的话,那么他们就会大幅度地降低价格,所降价格的的幅度一定会大于粮食产量增加的幅度。
这就出现了粮食产量增加却收入不增加的现象,这也正是经济学上的“谷贱伤农”现象。
接下来我们再来讲述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看见一些厂家为了促销一些产品会降低商品的价格,但是对于不同的商品这种做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对于弹性大于1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相反,提高价高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厂商的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因为,当弹性大于1时,厂商降价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大于价格的下降率。
这意味着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必定小于需求量增加所带来销售收入的增加量。
所以,降价最终带来的销售收入是增加的;反之。
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相反,提高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即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这是因为,厂商降价所引起的的需求量增加率小于价格的下降率。
这意味着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并不能全部抵消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
所以,降价最终使销售收入减少;反之。
而对于那些弹性系数为1的商品,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收入都没有影响。
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盲目的去为了促销降低商品价格,而是应该考虑商品的弹性再去对商品进行合适的处理,以获得更大的销售收入。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经济学的现象,所以,我们更应该练就一双火眼去发现它们。
同时,更应该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自己做一个好的理财,去真正地成为一个“理性人”。
参考文献:【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