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语文——论语探究题解题指导共48页文档

合集下载

浙江省高考模拟试卷《论语》探究题答案

浙江省高考模拟试卷《论语》探究题答案

2009年浙江省高考模拟试卷《论语》探究题答案一、2009年浙江省高考《考试说明》中样卷参考答案:赞成桀溺的观点:①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

②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

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然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

二、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0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3.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2分,两处错扣1分,三处错扣2分)4.孔子否定管仲“知礼”,是指管仲超越了一个臣子的本分,也像国君一样建“三归”、“反坫”、“塞门”(国君享有的建筑),在孔子看来,是违背了“礼”的等级。

但是孔子不否定管仲是个“仁者”,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匡正天下,使华夏民族免于衰落。

由此看来,孔子的“仁”是以大的原则为前提,即保证国家稳定、百姓安生,不能违背此原则。

而具体则应从小事做起,落实到个人的一切行为中。

(3分)三、金华一中2009年2月高三年级语文测试题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形象的比喻表述安贫乐道的思想;“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自己乐以忘忧的心境。

6.言之成理即可。

四、浙江省桐庐中学2009届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7.把实行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的确责任重大;为之奋斗一生,的确路途遥远。

这正所谓任重道远。

这样的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这样的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人生,是值得我们学习并终生追求的。

五、浙江六校联考语文试卷8.“长幼之节”指老人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出来拜见子路;“君臣之义”指有才能的人应出仕辅佐君王。

9.“道”指儒家的政治主张,如施行仁义,恢复周礼等。

“道之不行”的原因是有才能应该出仕以推行自己的道义,如今,有才能的人却只想保持自己的高洁,而不愿意出仕辅佐君王来推行道义。

论语选读探究题解题思路简述ppt 人教课标版

论语选读探究题解题思路简述ppt 人教课标版

基础理解型
问题二:丈人对孔子持什么态度?
可能答案: 1.认为孔子是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的人,不配做夫子; 2.认为孔子过于看重当官,为国出力; 3.与其知其不可而为之,不如明哲保身。 出现问题: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参考答案:对孔子等不参加劳动却热衷于政治 而去周游列国表示不满和讽刺。 解题技巧:理解题意,规范答题。
分析评价型解题思路
是什么
分析评价
为什么 怎么样
思路总结
要掌握孔子主要思想以及先秦诸子的基本观点 及其优缺点,并有条理地阐发自己的观点。 通过实战练习,掌握相关题型及解题方法。 基础理解:理解文本内容,理解孔子思想。 对比分析:亮出观点,分析观点,总结观点。 分析评价:分析思想,评价意义。
实战演练
参考答案
1.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2分,两处错扣1分,三处错扣2分) 2.孔子否定管仲“知礼”,是指管仲超越了一个臣子的本 分,也像国君一样建“三归”、“反坫”、“塞门”(国君享 有的建筑),在孔子看来,是违背了“礼”的等级。但是孔子 不否定管仲是个“仁者”,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 侯,匡正天下,使华夏民族免于衰落。 由此看来,孔子的“仁”是以大的原则为前提,即保证国 家稳定、百姓安生,不能违背此原则。而具体则应从小事做起, 落实到个人的一切行为中。(3分)
基础理解型
问题三:孔子对他又持什么态度?
可能答案: 虽然意见不一,但是对丈人十分尊敬…… 出现问题:理解把握中心不准确。 参考答案:对丈人那种逃避现实“洁其身而乱大 伦”的处事态度,给予批评。 解题技巧:理解文本重点。
基础理解型
“荷蓧丈人”对待子路为何先前语含讥讽,后来 则热情款待了呢?请简要分析。 看到子路面对自己的批评与不理睬反而表现出 恭恭敬敬的样子,丈人改变了自己的态度,邀请子 路留宿其家,并杀鸡为黍,见其二子。 丈人这样做是有意让子路看看隐者恬淡宁静的 田园生活以及全家团圆的温馨场景,行“不言之 教”,想现身说法改变子路周游入世的观点。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七章 如何准确分析解答《论语》选读题问题诊断与突破学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七章 如何准确分析解答《论语》选读题问题诊断与突破学案

学案28如何准确分析解答《论语》选读题学案略语《〈论语〉选读》进入浙江教材,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从《论语》中提炼考题,已成为浙江高考语文命题的亮点之一。

考生在二轮复习时,必须完全掌握《〈论语〉选读》十个章节的内容,该背的背,对《论语》中所有儒家思想要做出总结。

另外,随着复习的深入,不妨利用高考题、模拟题做一诊断,了解情况,然后明确最新考向,熟悉题型,掌握方法,答题时做到观点鲜明、语言通顺、评析到位。

这样,我们既品读了经典,也提升了应试能力。

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2)题。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请指出孔子的学习观与子夏的学习观。

孔子的学习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夏的学习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夏的学习观与孔子的学习观有何异同?试加以评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孔子的学习观:先德后文,德文并举。

子夏的学习观:重在德行,以德为学。

(2)在学习上,都重视德行修养。

孔子认为在实践仁德、行有余力的基础上,再去学习文献礼乐文化,体现了孔子以德为先、德文兼修的学习思想;而子夏的学习观则是对孔子学习观的一种补充,一种强调,认为一个人只要能实行“孝”“忠”“信”等伦理道德,就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修身就是学习。

从两人的学习观上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传统教育非常重视道德教育,这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有很大的启示价值。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浙江高考语文——论语探究题解题指导

浙江高考语文——论语探究题解题指导

第一课
• 《为政以德》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 孔子认识到足民的重要性,他有足民的思
想;他也强调教民,主张以德治国,他对 礼的关注最多。 • (孔子的德治思想:富民、教民、爱民、 举贤、正己)
第二课 克 己 复 礼
• “仁”和“礼”的关系是怎样的? • 孔子的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不仅
讲制度、讲规范,还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 行这些规范;孔子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 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 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 博爱。(孝悌、节信等)
做夫子; • 2.认为孔子过于看重当官,为国出力; • 3.与其知其不可而为之,不如明哲保身。 • 出现问题: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 参考答案:对孔子等不参加劳动却热衷于政治而去周游 列国表示不满和讽刺。
• 解题技巧:理解题意,规范答题。
• 问题三:孔子对他又持什么态度? • 可能答案: • 虽然意见不一,但是对丈人十分尊敬…… • 出现问题:理解把握中心不准确。
第四课 知其不可而为之
•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对后世有什么 影响?
•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为正义而战,在所不惜; • 重视保存实力,不做无谓牺牲。
• 孔子的仁爱观是怎样的?
• 孔子的仁爱观是以孝悌为根本的,主张在 “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孔子还主张 志士仁人应该杀身成仁,但孔子的仁的高 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 维护王权、安定百姓 ,孔子更看重大节大 信。
注意两点:1 对待管仲上
2 比较墨子的兼爱
第六课君子之风
• 君子必须具备哪些道德素养?儒家是怎么 看待“义”和“利”的?
• 走正道、守道德、有仁爱、有才艺;安贫 乐道,重义重德,不患得患失。

浙江省高考《论语》选读部分模拟试题 (2)

浙江省高考《论语》选读部分模拟试题 (2)

浙江《<论语>选读》练习精选(一)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为政以德》)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为政以德》)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克己复礼》)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

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1分)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

(3分)(二)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为政以德》)选文中画线词语“均无贫”中的“均”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4分)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克己复礼》)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你认为齐景公真正理解孔子的话了吗?(3分)2、为什么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分)(四)阅读《论语》中的有关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4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徳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2020】历年浙江高考论语题研究

【2020】历年浙江高考论语题研究
⑷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 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 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论语·尧曰》)
⑸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 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 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
【2018】1.第一则材料中“梦见周公”的含义是什么?(2分)
【2019】“夫子自道”在句中意思是_____。子贡认为孔子的“我无能”是___ 的说
法。(2分)
题型:基本是填空题 特点:送分题。简明,基本都是课文观点识记,课文内容理解。 要点:看准题目、读懂材料,熟悉文本。
第二题
【2009】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3分) 【2011】引《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一句话,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3分) 【2011】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201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3分) 【2013】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3分) 【2014】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4分)
【2015】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3分) 【2016】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为政”思想。(4分) 【2017】一说“吾与女,弗如也”中的“与”为连词,可断为“吾与女弗如也 ”。根据这样断句,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4分) 【2018】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4分) 【2019】尧、舜是孔子、孟子推崇的“仁者”,按孔子说法,应该“不忧”; 按孟子说法,却又会“忧”。根据材料,简述孔子、孟子这么说的原因。(4分)

【经典文档】浙江高考《论语》题汇编

【经典文档】浙江高考《论语》题汇编

浙江论语高考题【2009 年6 月】(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 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 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24.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 1 分)(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3 分)25.默写题:(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

(《论语》)〖评分参考〗24. (1)举一反三(2)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

评析:略。

25.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010 年6 月】(三)(4 分)24.《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

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4 分)“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朋党论》)2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选3小题)(1)谨庠序之教,,。

(《孟子》)〖评分参考〗2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

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25. (1)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2011 年 6 月( 三)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 题。

(5 分)子曰: “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

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韩非子》)【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

②用:使。

《2021届浙江高考《论语》复习之《君子之风》高频考点与配套试题》课件(48张PPT)

《2021届浙江高考《论语》复习之《君子之风》高频考点与配套试题》课件(48张PPT)

2.“鄙夫”的心理与危害(17.15) (1)“鄙夫”代表的人物
朱熹注释本章引用胡氏之论曰:“士之品大概有三:志于道德 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志 于富贵者而已者,则亦无所不至矣。 “鄙夫”是哪种人?——
志于富贵的人(耻恶衣恶食) (2)“鄙夫”的心理——
患得
(①比较了得到之后的付出和收获,认为不合算而患得;②对 得到以后的责任有畏难情绪,害怕不能胜任而患得。);患失。
不能忘情于一己衣食的美恶,不会为天下后世的大公献 身。 ④孔子的“道”——
安贫乐道(苦修苦行) ⑤孔子的考验人的方法——
用比较考验弟子 《论语·子罕》:“子曰:‘衣敝缊(yùn)袍,与衣狐貉 (mó)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穿着破旧的丝棉袍 子,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是可耻的,大概只 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由吧。)
(2)脱贫乐道——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
【试题6】 (1)安贫乐道与脱贫乐道,你选择哪个?请阐明理由。 (1)我选择脱贫乐道: ①安贫乐道,是因为心中有了仁义,有了道义,才能够安于贫 困。这是为了精神的追求而不在意物质生活的窘迫的崇高思想。
【3】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1)在孔门众多弟子中,颜渊以什么著称?(2分) 答:
(1)以安贫乐道、好学的德行著称(“安贫乐道”和“好学” 各1分) (2)孔子认为颜渊之死对他而言,简直是老天要了他的“命”。 孔子为什么这么说?(2分) 答:
(2)表现了孔子对颜渊之死的极度痛惜(1分)。因为颜渊是 孔子所赞赏的贤人(君子)的典型代表(1分)。
②功利主义的作用—— 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
③功利主义的危害—— 把人们追求势利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