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浙江高考《论语》题选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专题【22】论语(含解析)

专题22《论语》(2018·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5分)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子曰:“孰谓微生高①直?或乞醯②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论语·公冶长》)【注】①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
②醯(xī):醋。
1.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观。
(1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思想观点,两则材料都谈到了如何交朋友,说的是孔子的“择友观”。
答案:择友[:2.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4分)答:[:数理化][:【解析】本题考查对孔子思想的领会和分析,以理解分析为主。
答题时要紧扣材料,挖掘孔子评价的用意所在。
[:答案:第一问:醋是小物,有就说有,无就说无,微生高应据实相告。
而他却向邻居求讨,以应求者,用意委曲,并非正直之人,因此孔子认为微生高不直。
第二问: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为人处世要实事求是,要正直。
其目的在教诲弟子养成君子品格,于细微事不可不谨。
【评分标准】每问2分。
要点(1)要扣住孔子认为微生高不正直的原因;要点(2)要扣住自己的看法,需要有观点有分析。
附【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率?有人向他讨点醋,他(不直说没有,却暗地)到他邻居家里讨了点给人家。
”。
高考语文_押浙江卷第23题:名句默写(解析版)

押浙江卷第23题名句默写浙江卷名句默写采用根据上下文填空的形式命题,考核规定的篇目,采用选作的方式,注意背诵要求背诵的篇目。
古诗文默写内容一般为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平时要注意背诵,重视积累,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
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一、【2018年高考浙江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
(《论语》)(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报任安书》)(4)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5)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_。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______________。
(周邦彦《苏幕遮》)【答案】(1)不悱不发(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3)鸡豚狗彘之畜(4)无失其时(5)通古今之变(6)成一家之言(7)冰泉冷涩弦凝绝(8)凝绝不通声暂歇(9)侵晓窥檐语(10)一一风荷举【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古典诗文的识记,这种给出上句,填出下句,或给出下句填出上句的默写形式,比情景式默写的难度相对较小,要求较低。
2019年浙江卷语文高考试题(含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甘庸碌,不墨守成规,不畏挫.(cuō)折,以全部精力和才情奔向既定目标,赴汤蹈火,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与激荡在他内心的狷(juàn)介不羁之气是多么一致。
B.“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彤.(dān)云密布,朔.(shuò)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也许,《水浒传》中最美丽传情的文字就是雪了。
C.“历史”并非噱(xué)头,而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依托,一旦历史印记被急功近利的行为粗暴抹.(mǒ)去,“文化”气息将荡然无存,“名城”必然岌岌可危。
D.如果一个人能够用爱心拥抱世界,那么整个世界的灿烂和澄.(chéng)净都会水驻心中,即便身形赢.(léi)弱,也会因内心的丰盈而精神焕发、神采熠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5分)近两年,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可谓亮点突出。
该节目以博物馆为主题,以文物为线索,每件文物绑定一位与之气质相符的嘉宾,他们或娓娓道来....地讲述文物的历史,或扮成古人演绎..国宝故事,串联起国宝的前世今生。
近两年来,该节目收获了大量粉丝。
许多观众表示,从《国家宝藏》中看到了文化自信。
【甲】近期发布的《中国文化综艺白皮书》显示,在关于“文化综艺节目的什么要素最吸引你”的调查里,“精神内涵”“价值导向”成为受访者的首选,选择“节目创新性”的比例也接近六成。
【乙】白皮书还显示,相比娱乐综艺,观众对本土原创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满意度更高据此,不少业内人土认为,文化类综艺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丙】有导演认为:文化类综艺节目传达“硬知识”并不需要站在娱乐节目的对立面,而是....的形式,把“硬知识”软化,确保节目的文化表..需要借鉴娱乐节目,找到大众喜闻乐见达流畅而轻快。
2018—2020年《论语》高考真题

2018—2020年《论语》高考真题作者:来源:《大学·课外阅读》2021年第01期一、古诗文默写【2018年全国卷Ⅰ】《论语·为政》中“ ,”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2分)【2018年江苏卷】浴乎沂,,咏而归。
(《论语·先进》)(1分)【2018年浙江卷】不愤不启,。
,则不复也。
(《论语》)(2分)【2019年全国卷Ⅲ】《论语·子罕》中,孔子用“ ,”两句话阐明,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的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
(2分)【2019年江苏卷】道之以德,,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1分)【2019年浙江卷】其身正,;其身不正,。
(《论语》)(2分)【2020年全国卷Ⅲ】在《论语·述而》中孔子指出,即使吃粗劣的食物,枕着胳膊睡觉,也可以乐在其中;而“ ,”。
(2分)【2020年新高考卷Ⅰ】《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 ,”。
(2分)【2020年浙江卷】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论语》)(2分)二、阅读题【2018年北京卷】13.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问题。
(共5分)《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子路问:“闻斯①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②,故退之。
”[注] ①斯:就。
②兼人:勇于作为。
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2018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21-22题。
(共6分)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①,使②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注] ①才之美:美好的才华。
专题四 名篇名句默写

7.(2013·浙江高考)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
题)
(1)子曰:“志士仁人,
,
。”
(《论语》)
(2)时(王勃《滕王阁序》)
(3)
,百年多病独登
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4)有如此之势,
,
,以趋
于亡。
(苏洵《六国论》)
(5)
,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
地多做分析比较,做到既知其形,又知其义。
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解析:(1)“幽”易与同音字“忧”混;(2)“繁”易与同音字 “烦”混。其实这些同音字的意义根本不同,只要联系语境, 就可以区别开来。
解析:所填写诗句中的“蠡”“豗”“砯”“酹”都属于难 记难写的生僻字,应当特别注意。
答案:(1)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 (2)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3)人间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二)区分同音异义字
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字在名篇名句中大量存在,这是命题者
“设伏”的热点,平时复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字,有意识
,
。(杜甫《登高》) 解析:(1)“唯”易与同音字“惟”混;(2)“常、作”易与同
音字“长、做”混。 答案:(1)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2)万里悲秋常
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四)区分形近异义字
形近字在名篇名句中也比较常见,再加上读音又大多相
同或相近,对学生有很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因此在答题时
(一)意义还原法
2019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论语〉选读》复习指导课件-PPT课件

2.师:过;商:不及。我同意孔子的评价。原 因:中庸之道。(过于简单,没有应有的分析) 3.师过于拘泥,商不能为贤者。赞同。因为当 时的行势,这两人都不能称之为贤人,只有孔子。 (前面把问题复杂化;后面把问题简单化,等于 没回答) 4.孔子认为做事应适当,太过和太不足都不好, 所以认为师和商一样。我赞同孔子的观点。为人 处事应适当得体,否则其结果都一样,无论是过 火了,还是懒得做,都得不到应有效果。(回答 不到位,理解不准确)
2009年浙江卷
(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 也。” 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 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 不悱 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 析。(3分)
复习策略
探究题具有拓展性,但须告诫学生拓展要以文本为 依据,不可随兴发飙。 探究题答题具有论辩性,要先总说自己的观点,再 分说理由,理由的说明要结合文本内容来阐释。 7.不要忽视了每篇课文后的那道探究题,很有重 新疏理的必要。 8.根据你的研究,有选择地覃研十课中的重点难 点段落,引领学生沿着字词句的意思走向孔子的 思想天空,做到一能懂二能释三能评。
1.审题不清楚,答题不规范 2.不能充分利用题干中的所有信息 3.解题思路混乱 4.理解、把握不全面、不准确 5.以文解文,没有分析 6.文字表达不通顺
二、《论语》默写题例题分析及练习 1.《论语》中谈到启发式教育,有一条重要的 原则,就是“ , 。举一隅不以三 隅反,则不复也。”(《诲人不倦》) 省考试院第一次例卷题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夫仁者, , 。能近取譬,可谓人 之方也已。(《仁者爱人》)(孔子主张实践 “仁爱”时不妨从小处着手,能以自身作比方 去类推别人,所以孔子说:) 省考试院第二次例卷题(测试卷题) 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019浙江高考《论语》题选

2013浙江高考复习:《论语》选读(精选试题)一、(2012·绍兴模拟)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5分)(1)原思之为宰①,与之粟九百,辞(原思嫌多咯)。
子曰:“毋!以为②尔邻里乡党乎!”(《论语·雍也》)【注】①原思:孔子的弟子。
为宰:在孔子家中任总管,当在孔子为鲁司寇时。
②为:给。
(2)子华①使②于齐,冉子为其(指赤之母)母请粟。
子曰:“与之釜③。
”请益。
曰:“与之庾④。
”冉子与之(赤母)五秉⑤。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子应该接济困难户而不是让富人更多)”(《论语·雍也》)【注】①子华:即公西赤。
②使:为孔子出使。
③釜:六斗四升。
④庾:二斗四升。
⑤秉:一百六十斗。
1.“毋!以为尔邻里乡党乎”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人格品质?(1分)2.结合选文,请简要评析孔子对待财富分配问题的态度。
(4分)【解析】第1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儒家主张“仁爱”,孔子反对原思的做法,主张“以为尔邻里乡党”,恰好表现了他的仁爱之心。
第2题考查对儒家思想的分析评价,答题时立足选段内容,还要知人论世,联系孔子的思想。
答案:1.公正无私、仁爱。
2.孔子对财富分配的态度是合情合礼的,合乎他的义利观。
孔子认为,公西赤家境富有,不应该多给;而给原思的是他的劳动所得,合乎礼义(是“以其道得之”也)。
孔子还认为财富应该“周急不继富”,体现了他的仁爱思想。
可见孔子在财富分配问题上是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遵守礼义(与孔子提出的“均无贫”之“均”――“各得其分”(朱熹释)是一脉相承的,“各得其分”也即是一种符合礼义的财物分配形式),充满辩证。
二、(2012·金华模拟)阅读下面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5分)甲: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2019年全国高考自选模块试题及解析-浙江卷

2019年全国高考自选模块试题及解析-浙江卷自选模块试题题号:01课目:语文“《论语》选读”模块〔10分〕阅读下面旳材料,然后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假设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材料二: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八佾》〕材料三: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论语•季氏》〕材料四: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1〕依照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孔子旳教学特色。
〔2〕依照上述材料,归纳学习《诗经》旳意义。
题号:02课目:语文“外国小说观赏”模块〔10分〕阅读下面旳小说,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彩票[德国]沃尔夫•冈哈尔姆尤利乌斯是个画家,而且是一个专门不错旳画家。
他画欢乐旳世界,因为他自己确实是一个欢乐旳人。
只是没人买他旳画,因此他想起来会有点伤感,但只是一会。
“玩玩足球彩票吧!”他旳朋友们劝他,“只花2马克便可赢专门多钱!”因此尤利乌斯花2马克买了一张彩票,并真旳中了彩!他赚了50万马克。
“你瞧!”朋友说,“你多走运啊!现在你还经常画画吗?”“我现在就只画支票上旳数字!”尤利乌斯笑到。
尤利乌斯买了一栋别墅并对它进行一番装修。
他专门有品位。
买了许多好东西,阿富汗地毯,维也纳橱柜,佛罗伦萨小桌,迈森瓷器,还有古老旳威尼斯吊灯。
尤利乌斯专门中意地坐了下来,他点燃一支香烟静静旳享受他旳幸福。
突然他感到好孤单,便想去看看朋友。
他把烟往地上一扔,在原来那个石头做旳画室里他经常如此做,然后他就出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浙江高考复习:《论语》选读(精选试题)一、(2012·绍兴模拟)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5分)(1)原思之为宰①,与之粟九百,辞(原思嫌多咯)。
子曰:“毋!以为②尔邻里乡党乎!”(《论语·雍也》)【注】①原思:孔子的弟子。
为宰:在孔子家中任总管,当在孔子为鲁司寇时。
②为:给。
(2)子华①使②于齐,冉子为其(指赤之母)母请粟。
子曰:“与之釜③。
”请益。
曰:“与之庾④。
”冉子与之(赤母)五秉⑤。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子应该接济困难户而不是让富人更多)”(《论语·雍也》)【注】①子华:即公西赤。
②使:为孔子出使。
③釜:六斗四升。
④庾:二斗四升。
⑤秉:一百六十斗。
1.“毋!以为尔邻里乡党乎”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人格品质?(1分)2.结合选文,请简要评析孔子对待财富分配问题的态度。
(4分)【解析】第1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儒家主张“仁爱”,孔子反对原思的做法,主张“以为尔邻里乡党”,恰好表现了他的仁爱之心。
第2题考查对儒家思想的分析评价,答题时立足选段内容,还要知人论世,联系孔子的思想。
答案:1.公正无私、仁爱。
2.孔子对财富分配的态度是合情合礼的,合乎他的义利观。
孔子认为,公西赤家境富有,不应该多给;而给原思的是他的劳动所得,合乎礼义(是“以其道得之”也)。
孔子还认为财富应该“周急不继富”,体现了他的仁爱思想。
可见孔子在财富分配问题上是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遵守礼义(与孔子提出的“均无贫”之“均”――“各得其分”(朱熹释)是一脉相承的,“各得其分”也即是一种符合礼义的财物分配形式),充满辩证。
二、(2012·金华模拟)阅读下面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5分)甲: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乙: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江泽民1.甲则文字中体现了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哪些基本手段?(2分)2.结合甲、乙两则文字,你觉得儒家的德治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德治一样吗?(3分)【解析】第1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概括(基础理解层级),需锁定关键词句,由“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富之”“教之”可知。
第2题考查对文化经典的批判继承,答题时要领会儒家“德治”思想的精髓,并能联系社会现实,进行深入分析。
答案:1.正己、爱民、富民、教民。
2.不一样。
①德治的内容不同。
儒家的德治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地主阶级道德为基本内容的;今天的德治是以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为基本内容的。
②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前者是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后者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是为维护社会主义的稳定和发展服务的。
三、(2012·杭州仿真)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题。
(5分)(一)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二)隆(尊崇)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
敬让之道也。
故以(之)奉宗庙则敬,以(之)入朝廷则贵贱有位,以(之)处室家则父子亲、兄弟和,以(之)处乡里则长幼有序。
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此之谓也。
(《礼记·经解》)1.第(一)则材料中,“和为贵”所强调的儒家重要思想是:。
(1分)2.结合第(二)则材料,简述儒家对“礼”的作用的理解。
(4分)答案:1.中庸2.儒家认为,礼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等级制度,使“贵贱有位”“长幼有序”,从而利于管理,社会稳定。
礼还可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父子亲、兄弟和”,人们各安其分,从而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后问题。
(5分)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
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胡氏曰:“许昌靳裁之有言曰:‘士之品大概有三: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富贵而已者,则亦无所不至矣。
’志于富贵,即孔子所谓鄙夫也。
”(朱熹《论语集注》)注:胡氏:胡寅,一说指其父胡安国,或其弟胡宏。
南宋大儒。
靳裁之:胡安国之师,南宋大儒(1)鄙夫“患得患失”的根本原因和严重后果分别是什么?(2分)(2)根据上面的文字,概括儒家的价值观并作简要评析。
(3)答案:(1)根本原因是志于富贵(“耻恶衣恶食”,以切兼以功利为主);严重后果是“无所不至”,即什么干事都做。
(补释:鄙夫的人生不以德为重,而以利益为重。
他所患的是得与失。
他的全部所作所为的出发点,是私欲,他的目标是名利。
因此道德与他无关,如果能守一守道德,也是伪装。
在关键之时,他会不加掩饰、不受任何道德制约地攫取私利。
得不到时想方设法得到,得到了想方设法来维护,为了维护就会不择手段,这就是孔子所讲的“无所不至矣”。
)(2)儒家的价值观是“志于道,而不志于富贵”。
A.倡导安贫乐道,这对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其积极意义。
B.鄙视“志于富贵”,反对“耻恶衣恶食”,但并不等于简单地鄙视富贵。
C.孔子强调“安贫乐道”,最终是为了“事君”,这和现实道德要求为人民服务,有本质区别。
五、(2012·温州二模)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题。
(5分)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
此俱出父母之怀衽①,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
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也,而况无父子之泽②乎?(《韩非子》)【注】①怀衽:怀抱。
②泽:恩惠。
1.从上述两段文字中,分别概括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
(2分)2.对这两种“义利观”进行简要评析。
(3分)【解析】这两道题考查对人物观点的概括和评价。
答题时先要在文中找到相关表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见孔子只是排斥“不义之利”,而“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则表明韩非子只重利。
分析评价时,观点要有针对性,体现思辨色彩。
答案:1.孔子:重义并不排斥利。
韩非子:只重利完全排斥义。
2.孔子注重义,但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主张见利思义(获利应以守义为前提),反对见利忘义。
/ 韩非子认为每个人都是为了追逐利,君臣父子之间只有利,没有义。
/ 理想的义利观应该是义利统一的,孔子的观点应该提倡;韩非子的观点是功利主义的,否定了道德和文化教育,使人们争名夺利,给社会带来危害,不足取。
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后问题。
(5分)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眸子不能掩其恶。
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简要概括孔子和孟子的“察人观”。
(1分)(2)对这两种“察人观”作简要的评析。
(4分)答案:(1)孔子主张通过一个人的行为、经历、习惯、兴趣来察人。
孟子主张通过一个人的眼睛或眼神变化来察人。
(2)孔子察人注重行动,判断客观;但需与对象长期全面深入地交往,有一定难度。
/孟子察人注重精神,简单易行;但观人者需要丰富的经验和见识,且容易失之于武断。
/ 两者各有侧重,各有长处和不足,应互相补充。
七、(2011·台州调研)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5分)甲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译:国家政治符合大道的时候要以贫穷与卑微为可耻;国家政治符合大道的时候要以富有与高位为可耻。
)”1.(1)文中哪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富贵观?(1分)(2)请简要分析孔子的富贵观。
(2分)乙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不应该争强好胜,应该与世无争,只有这样,才能与别人和谐相处。
孔子的观点不符合现代社会崇尚竞争的潮流。
2.上面这则文字对孔子这句话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2分)【解析】回答第1题第(1)问时容易遗漏前半句“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所以,审清题意再作答,才会使答案全面。
第1题的第(2)问及第2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要求平时重视培养认真研读教材文本的习惯。
分条深入作答是得高分的关键。
答案:1.(1)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2)①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
②不符合道义的富贵荣华,坚决不予接受。
2.不正确。
孔子提出的“矜而不争”,并不是不要竞争,而是认为君子要有“仁德”之心,强调不争强好胜,与人交往时不斤斤计较,不为私利与他人争执,更不要一味追名逐利。
这个观点与现代社会的竞争要求不仅不矛盾,反而能促进社会的良性竞争。
八、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1)~(3)题。
甲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1)有若认为实践“仁”的根本是什么?(2)结合第二段文字,简要分析孔子对“孝”的主张。
答案:(1)孝悌。
(2)为长辈效劳,做些事情;有好吃好喝的,请长辈享用,这些还不是孝的全部。
对长辈的孝应发自内心,表现在心中。
比如在父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神色态度。
九、阅读甲、乙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5分)甲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1.(1)概括孔子中庸之道的内涵。
(1分)(2)结合子贡和孔子的对话背景,简要分析孔子中庸思想的精神实质。
(2分)乙《论语》的精髓为后人学习、借鉴,被誉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良策。
对于执政者而言,应该对天下人一视同仁,而不应以是非善恶定天下,只要执政者正确地引导,天下人就会去恶向善,所以天下人不必拘泥于明确的是非善恶观念。
2.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是非善恶”观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2分)【解析】这两道题都是从文化层面进行考查的,第1题考查概括归纳能力,第2题考查对文化经典的解读和批判继承,属于评价层面。
第1题的第(1)问难度不大,考生比较容易从甲选段中的“过犹不及”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