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旅游资源开发
庐山旅游资源调查

庐山旅游资源调查庐山地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独特而丰富。
自然旅游资源的‘山、水、峰、洞’、气象和气候景观独具风韵,山以险、峻、秀、美的集成性享誉国内;水以湖、江、瀑布共存为内在美,峰以山为基,有独具形象化的韵律;洞则与‘仙’同在。
庐山气候的旅游价值体现在亚热带与温带在垂直空间的并存,人体对温度的感受是一方面,植物的变化具有直观性是另一方面。
气象的旅游功能主要为云的景观:云海、‘乱云飞渡’、雾弥万物。
庐山的自然旅游资源处在边开放、边投资建设中,资源利用方向以自然为主。
人文旅游资源概括为历史古迹、历史建筑、政治风云、科学秘密。
历史遗迹,近代现代的保存尚好。
古代的除白鹿洞书院、东林寺、观音桥、能仁寺等留存至今外,皆毁于日寇侵华战争中,且由日军炮火所为,实不能不让人痛心和愤慨。
目前,已有多处部分或者全部维修或者重建。
近代人文旅游资源以国民党、共产党两党包括领袖人物的活动点和住处享誉世界,独一无二。
近代西方国家、东方国家不同建筑风格的数百座名人别墅留下了灿烂的建筑文化,也是外国侵略中国的真实写照。
庐山作为旅游目的地,部分自然和人文资源已经开发用于旅游,应该还有自然的、人文的、历史的、近代的资源有待开发。
庐山文化历史悠久。
自公元前126年,司马迁南登庐山始,历代名人就络绎不绝登临庐山采幽索奇,例如,陶渊明、谢灵运、李白、李渤、白居易、苏东坡、沈周、唐寅、王守仁、徐霞客、紫霞真人、康有为、石涛、许从龙、康熙大帝。
近代,西方国家英国、法国、荷兰等国殖民者曾在庐山活动,美国将军马歇尔曾多次到庐山与蒋介石会面,蒋介石及其国民政府高级官员,毛泽东及其中共的高级领导人,都曾为庐山的自然风光所倾倒,留下了不可胜数的诗篇、题记、名画、碑刻、轶文趣事,汇集成了庐山灿烂的文化景观。
庐山地区自然旅游资源由地貌、水体、气候、生物等自然要素组成,是天然赋存的。
山俊庐山是一座由近期断裂作用而抬升的断块山,挺拔于江湖平原之上,气势雄伟,景色秀丽。
庐山旅游资源调研报告题目

庐山旅游资源调研报告题目庐山旅游资源调研报告摘要:庐山作为中国四大名山之一,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国内外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本报告通过调研和分析,探讨了庐山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为庐山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建议。
一、引言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是中国四大名山之一,因其秀丽的山水景观而闻名于世。
庐山的山峰险峻,溪流潺潺,风景如画,吸引了无数游客的光顾。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庐山的旅游资源也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二、庐山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优势1. 自然景观丰富多样:庐山以奇峰怪石、瀑布溪谷为特色,这些自然景观能够给游客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2. 文化历史底蕴深厚:庐山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拥有许多文化古迹和历史遗址,如庐山道教文化、庐山佛教文化等,这些文化资源为庐山的旅游提供了独特的魅力。
3. 交通便利:庐山位于江西省的主要交通枢纽,交通便利,使得游客更加方便快捷地到达庐山。
4. 优质的旅游服务:庐山的旅游设施完善,酒店、民宿等住宿设施丰富,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旅游体验。
三、庐山旅游资源存在的问题1. 开发过度:由于庐山的美丽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因此有些景区存在开发过度的问题,导致环境破坏和景区服务质量下降。
2. 旅游消费不平衡:庐山有些高端旅游资源较为集中,导致旅游消费不平衡,一些中低收入游客难以负担高昂的旅游费用。
3. 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由于庐山的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自然风光上,导致部分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特色和创新。
四、庐山旅游资源的发展方向1. 加强生态保护:庐山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规划开发,避免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
2.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大对旅游服务人员培训的力度,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3. 多元化旅游产品开发:除了自然景观,庐山还可以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如庐山道教文化、庐山佛教文化等,给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旅游选择。
庐山策划方案

庐山策划方案1. 引言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是中国最著名的名山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名山之一。
庐山以其壮丽的山水景观而闻名于世,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探险者。
本文将提供一个庐山的策划方案,旨在提升庐山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2. 目标本策划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多种手段和策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庐山旅游,并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具体目标如下:•提升庐山的知名度,打造国内外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增加庐山旅游的收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旅游体验,满足游客的需求。
3. 措施和策略3.1 建设旅游基础设施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游客需求,庐山需要建设更多的旅游基础设施。
这包括酒店、休闲设施、交通网络等。
可以通过与各大酒店集团合作,引进更多高品质的酒店,提供各种不同档次的住宿选择。
同时,庐山需要优化交通网络,提供更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例如增加直达航班、修建高速公路等。
3.2 推广庐山文化庐山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来推广和宣传。
可以举办庐山文化节、庐山艺术展等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庐山体验庐山文化。
同时,庐山可以与各大媒体或旅游机构合作,制作宣传片或纪录片,展示庐山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3.3 开发旅游项目为了提供更多元化的旅游体验,庐山可以开发多种旅游项目。
可以建设更多的观光点、景点,如玉皇顶、江湖漂流等。
此外,庐山还可以开展一些特色体验项目,如庐山茶道体验、庐山民俗游等。
这些项目可以吸引不同类型的游客,提供更多元化的旅游选择。
3.4 提供优质服务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庐山需要提供优质的服务。
可以通过培训员工,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素质。
同时,庐山还可以引进先进的科技设备,如自助导游系统、智能导览等,提供更好的导览和服务体验。
4. 营销策略为了提升庐山的知名度和吸引更多的游客,庐山需要采取有效的营销策略。
具体策略如下:•在各大旅游网站和社交媒体上进行宣传和推广,增加庐山的曝光度。
•与旅行社或在线旅游平台合作,推出优惠套餐和特价活动,吸引更多游客选择庐山作为旅游目的地。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以庐山为例》教学设计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以庐山为例》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本节课是《旅游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03年版课标中要求:“1.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2.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在2017年版的课标中要求:“1.举例说明某种旅游资源的成因和价值;2.结合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对比新旧课标,可以发现无论是旧版课标还是新版课标,都十分重视结合具体的旅游资源,评价其开发的条件。
本条课标的行为动词是评价,属于高阶思维,要求学生必须基于价值判断和评价标准对具体的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后,得出一定结论。
二、学情分析旅游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本节课之前,进行全班调查时,本班百分之百的同学都有过旅游活动,少部分同学甚至出游的半径超过了1000km,对他们而言,什么叫旅游,旅游中进行哪些活动,旅游景点可能有哪些问题,都可以根据自身的体验说出很多,同学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但是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来看,旅游资源开发是指将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的过程,它包括设计、制作或建造、营销、运营、消费后服务等环节。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是指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旅游商品的外在条件。
从本概念的定义来看,旅游资源开发的主体应该是“政府”或者“开发商”,但是学生们在旅游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却是“游客”。
这是本节课在活动设计中教师需要尤其注意的一点:如何将学生以“游客”视角获得的感性经验,运用于“开发商”视角下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教学中。
三、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旅游地理》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第二节,从全书角度来看,本章内容一方面承接上一章,在学习完旅游的三大要素后,重点学习旅游资源;另一方面也为接下来旅游景观的欣赏做铺垫——要想欣赏旅游资源,首先得了解旅游资源。
从章内角度来看,本节是“旅游资源”这一章的第二节内容,学生已经了解了什么是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分为哪几类,旅游资源有什么特点。
庐山调研报告

庐山调研报告庐山调研报告一、引言庐山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为了更好地了解庐山的状况和问题,我们组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
本报告将分析我们的调研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我们的调研目的是了解庐山的生态环境状况、旅游开发情况以及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我们通过访谈庐山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观察庐山的风景和游客的行为,以及查阅相关数据和文献来收集信息。
三、庐山生态环境状况庐山作为江西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据我们了解,庐山的森林覆盖率较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旅游开发的影响,部分地区的森林资源破坏较为严重,植被退化的情况较为普遍。
其次,生态保护意识相对薄弱,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存在乱扔垃圾、破坏植物等不文明行为。
我们建议加强生态教育,规范游客行为,加强对庐山的保护。
四、庐山旅游开发情况庐山以其秀丽的山水景色吸引了大批游客,旅游业也成为当地的重要支柱产业。
但是,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旅游资源集中开发,部分地区的负荷过重,导致环境破坏和景点过度开发的问题。
其次,旅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地方存在价格欺诈和服务不周的情况。
我们建议加强对旅游开发的规划和管理,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游客的满意度。
五、庐山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庐山的旅游业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一些好处,如增加了就业机会和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旅游业发展导致了土地使用冲突和消耗性消费的增加。
其次,旅游业带来的人口流动给当地社会公共服务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我们建议加强对当地居民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六、结论和建议通过我们的调研,我们发现庐山既有一定的优势,也面临一些问题。
为了实现庐山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强生态保护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
第二,加强旅游业的规划和管理,合理分配旅游资源。
庐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庐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Original Message --------------目录前言第一章旅游业发展背景条件分析一、庐山基本概况二、旅游业发展的分析第二章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规划一、旅游资源特色评价二、自然景观资源类型与特征三、人文景观资源分类与评价四、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第三章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开发规划一、国内客源市场分析二、客源市场的开发规划三、出境旅游方案设想第四章旅游业发展战略规划一、指导思想二、旅游业定位三、总体发展目标四、分阶段发展规划五、发展思路及战略构想第五章旅游形象策划与促销一、旅游形象定位二、视觉形象(VI)设计三、行为形象(BI)设计四、促销策略第六章旅游产品开发与线路设计一、旅游产品开发现状二、旅游产品开发策略三、旅游产品开发规划四、旅游线路设计第七章旅游功能分区与景区规划一、旅游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二、庐山旅游功能分区三、庐山旅游区与发展规划四、庐山各分区建设规划第八章旅游产业要素设计规划一、旅游宾馆饭店发展规划二、旅行社发展规划三、旅游商品开发规划四、旅游娱乐发展规划五、旅游餐饮发展规划第九章旅游交通发展规划一、旅游交通现状二、旅游交通发展战略三、旅游交通发展规划第十章旅游发展的支持体系规划一、旅游发展环境保护规划二、防灾减灾工作规划三、旅游国土资源管理规划四、旅游企业的发展规划五、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六、人文环境建设规划第十一章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保障规划一、旅游发展的政治与政府管理保障二、旅游发展的政策与法制保障三、创造多元化的旅游发展投融资机制四、完善和强化旅游行业管理体系五、整顿和规划旅游市场秩序附录:江西省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关于印发《庐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通知前言一、规划编制指导思想以庐山管理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为总揽,在把握国内外社会经济总体发展趋势、旅游发展态势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国家、省、市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部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资源开发为依托,产品创新为突破,全面提升庐山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和区域竞争力;坚持旅游资源保护、开发与环境建设紧密结合的原则,实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大旅游,培育大产业,加快旅游创新工作;实施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旅游业发展战略,在规划期内把庐山建设成为令境内外游客向往的地方。
庐山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

庐山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之一。
庐山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成为了中国旅游业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庐山旅游产业也在不断壮大,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庐山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
首先,庐山的自然风光是其最大的特色和优势。
庐山属于南方丘陵山地,地势险峻,山峰耸立,溪流飞瀑,有着丰富的石脉地缝层和陆相古生物化石资源,被誉为“天下名山”。
庐山的自然景观包括瀑布、秀丽的湖泊、奇特的石峰、茂密的森林等,形成了独特的风景。
未来,庐山旅游产业在保护好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开发更多的旅游线路和景区,吸引更多的游客。
比如,可以开发更多的徒步线路,为喜欢户外运动的游客提供更多的选择;可以开发更多的水上项目,如划船、野钓等;可以开发更多的自然生态景区,为喜欢大自然的游客提供更多的观赏点。
其次,庐山还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庐山是中国古代文化名山之一,自古就有不少文人墨客到庐山游玩。
庐山周边还有大量的历史文化古迹,如庐山道教的庐山宝藏院、庐山佛教的庐山古佛寺、庐山世界文化遗产始信寺以及明朝的庐山瓷器窑址等。
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为庐山的旅游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未来,可以通过加强对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打造更多的红色旅游线路,吸引更多的游客。
此外,可以在庐山周边建设更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包括文学创作基地、摄影基地、音乐创作基地等,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提升庐山旅游的文化内涵。
第三,庐山旅游业的发展还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推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庐山旅游业可以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等手段提升游客体验。
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开发更多的在线预订、在线导览等服务,方便游客的出行安排。
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更加逼真的旅游体验,如虚拟登山、虚拟探险等。
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游客的兴趣爱好,个性化推荐旅游线路和景点。
庐山旅游资源调研报告心得

庐山旅游资源调研报告心得庐山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为了更好地了解庐山的旅游资源,我进行了一次调研。
通过这次调研,我对庐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体验了其独特的魅力。
首先,庐山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庐山位于江西省的九江市,地处江南丘陵地带。
山上碧绿的森林,清澈的溪流和瀑布,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庐山还拥有众多的景点,如卧龙谷、五老峰等。
这些景点都展示了庐山独特的自然风光,使人流连忘返。
我在调研中参观了五老峰,山上的景色确实令人赞叹不已。
站在山顶上,可以俯瞰整个庐山风光,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云雾缭绕,美不胜收。
除了自然资源,庐山还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
庐山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其秀丽的山川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我参观了庐山道教文化区,在那里了解了庐山道教的发展历程和文化精髓。
庐山是中国重要的道教圣地之一,吸引了许多信徒和游客。
我还参观了庐山文化艺术中心,在那里欣赏了精彩的表演。
庐山的文化和艺术活动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调研中,我还了解到庐山有丰富的旅游设施和便利的交通网络。
庐山有着完善的旅游服务,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住宿选择和餐饮服务。
无论是高档酒店还是民宿,游客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
庐山的交通也十分便利,有火车、汽车和飞机等多种交通方式可供选择。
我乘坐高铁从上海到达九江,再乘坐公交车前往庐山。
整个交通过程非常顺利,让我更加方便地游览庐山。
综上所述,庐山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通过调研,我深刻体验了庐山的独特魅力。
庐山的山水美景、丰富的文化和艺术活动,以及完善的旅游设施和便利的交通网络,都让我对庐山的印象深刻。
我相信,庐山将继续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探索和享受。
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庐山将继续发展壮大,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庐山旅游经济开发摘要:深度开发庐山文化资源旅游、修学资源旅游、建筑博览旅游和地理水文资源旅游,彰显文化品味,盘活传统工艺;做大山水文章,奏响司机之歌,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
一.庐山基本概况
(一)位置与范围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紧临鄱阳湖和长江,“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庐山海拔1474米,山体面积280平方米,山体面积280平方公里,以雄、奇、险、秀闻名。
1982年国务院批准庐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冬联合国批准庐山为“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自然条件
庐山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巍峨峨的孤立形山系。
它经过漫长复杂的地质运动:早在震旦纪就在浅海底开始沉积,经过“吕梁运动”慢慢升高露出水面受到锉磨,后下沉淹没汪洋海水继得洗礼,直至白垩纪时发生“燕山运动”,掀起“褶皱”波涛重新露出水面,断块续升,定型山的骨架,又经长期积雪覆盖,到四世纪末地球变暖,再经更强烈的冰川剥蚀,因而造就了崔嵬孤突,峥嵘潇洒,雄俊诡异,刻切剧烈。
庐山地形走向,东西伸张,南北收缩,像片枇杷树叶。
东临高垄,西接赛阳,南濒黄龙山麓,北靠莲花。
由于庐山所处在亚热带地方,土质潮湿肥沃,气候湿润,有利各种植物发
育。
因此,在这广袤的300平方公里土地中,生长植物3000多种。
概括说来,山上山下植物分布有亚热带竹林,有热带常绿阔叶林,有温带落叶阔叶林,有寒带针叶林,以及一般灌木林、混交林,同时夹杂野花野草。
形成竹木茂盛,花草芬芳,郁郁葱葱,好个植物荟萃之所以成为胜地,也与植被的功绩分不开。
如此茂林修竹,不愧为幽雅翠境。
庐山气候温适,夏天凉爽,冬天也不太冷,这是庐山又一优越条件。
节令特色:春迟、夏短、秋早、冬长。
庐山气温适度。
一至于四季,庐山顶端因处高空地带,加上江环湖绕,湿润气流在前进中受到山地阻挡,易于兴云作雨。
所以,庐山雨量丰沛,全年平均降雨量1917毫米,年平均有雨日达168天。
庐山云雾较多,全年平均有雾日达192天。
更奇异的是庐山云雾常年此出彼没和变化莫测,给庐山增添了妙景。
庐山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在雨量丰沛条件下,有多达90多座峰岭的庐山,因地壳运动和冰川剥蚀的巧琢,有的峰岭夹峙峡谷自然形成陡壁深壑,峭崖渊涧,构成众多的瀑床,加上水源四季不断,形成数量众多景观壮美的瀑布,此为庐山一奇。
可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历史沿革
公元前126年司马迁在他的《史记·河渠书》中首载“庐山”,并记录秦始皇、汉武帝南巡时“浮江而下”、“过彭蠡,祀其名山川”以来,庐山在国家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唐玄宗建太平宫于庐山,并御书“九天使者之殿”匾。
南唐中主李璟在庐山隐居读书,登基后舍宅为寺取名开先。
南唐后李煜又建圆通寺。
宋太祖赐白鹿洞书院国子监印本《九经》,敕书院为“白鹿国学”。
又赐额开先寺“开先华藏”。
明太祖朱元璋封庐山为“庐岳”,“爵以尊号,禄以秩祀”。
明太祖、成祖、宣宗又三次分别为天池寺敕额。
清太祖赐开先寺御书《般若心经》等。
庐山历代发生的重大的的文化演变、政治事件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古代至近代,庐山曾经有三个时期体现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著名学者胡适1928年指出:庐山有三处古迹代表三大趋势:慧远的东林,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世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牯岭,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3年夏,周恩来两度上庐山与蒋介石谈判,提出了著名的《中共中央国共合作宣言》,促成了国共合作抗日,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之一的中国战场。
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有关抗日战争的重要讲话。
1959、1961、1970年,中共中央在庐山举行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影响的三次会议。
庐山和中国历史,特别是现代历史紧密相连。
它与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思想、信仰、事件和人物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为世界瞩目。
二.庐山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发展成就
旅游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总体运行良好
1.国内国际人气向旺
2.商品市场销售旺盛
3.固定资产投资略有回落
4.预算内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支出增加
5.金融形势继续保持平稳
6.职工工资明显增长
7社会各项事业同步发展
(二)未来发展战略
1. 深度开发文化资源旅游。
文化是庐山之灵魂。
自古以来庐山就是众多社会名流的舞台,这些历史名人使庐山深藏文化的底蕴。
庐山作为“文化景观”类型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其特就是其文化的“价值”。
因此,庐山文化旅游应以其文化资源为核心,开发出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
(1)开发诗文旅游。
自东晋以来有150余位诗人相继登山,留下的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有4000余首,使庐山成为中国田园诗的诞生地和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
通过开发诗文旅游,可以大大丰富庐山旅游的内涵和特色,扩大庐山的影响力。
(2)开发山水画旅游。
庐山是中国山水画的发祥地,有顾恺之创作的中国绘画史上第一幅独立存在的山水画《庐山图》和“东林寺莲社十八高贤”之一的宗炳所撰的《画山水序》前者形成了“传神说”后者形成了“畅神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篇中国山水画论。
通过开发可以使游客更高境界的领略庐山的美。
(3)开发宗教文化旅游。
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六教相继在此生根发芽,形成了“一山藏六教”的局面。
其三大名寺(东林寺、西林寺、大林寺)和五大丛林(海会寺、秀峰寺、万杉寺、栖归贤寺、归宗寺)在海内外久负盛名。
有全国佛教第二中心的东林寺和道教福地洞天的仙人洞。
历史上有寺庙360所,道观200 余处,教堂13座,这使得其成为南方的宗教中心。
宗教文化在庐山文化中的独特地位是极为显著的。
宗教文化旅游应该成为庐山具有特色和相当潜力的开发项目。
(4)开发石刻文化旅游。
石刻是庐山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存和庐山文化的精髓。
据估计,庐山有摩崖石刻900余处、300多块碑刻。
数十万字的摩崖石刻和石碑,蔚为壮观,草、篆俱全,楷、隶、堪称一部书法字典,是庐山文化的缩影。
它们用优美的线条,分明的棱角,富有变化的方块,诠释着艺术的真谛。
因此,石刻文化旅游能使游人领略庐山之美,了解其深层文化。
(5)开发田园文化旅游。
陶渊明诗文所展现的一幅幅平和的田园风光,把中国古代农村的自给自足、淳朴无争的特点加以艺术美化。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国民内心深度还期待着真诚、平和和自然。
田园文化生活正顺应这一内心期望,可以建立田园文化旅游。
2. 开发修学资源旅游。
庐山是宋明理学的教育之所。
有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有朱熹弘扬“理学”的千颐之所濂溪书院,年学府、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白鹿洞书院。
宋明理学在此开创发扬,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进程。
还有众多的名士草堂,如白居易草堂、李白读书堂、陶渊明故居等,这些是旅游者进行修学的好去处。
3. 深度开发建筑博览旅游。
建筑是庐山的又一特色。
庐山的别墅可称得上“世界别墅建筑艺术博物馆”现存别墅636幢,有16个国家的建筑风格,总建筑面积17.46万平方米。
可根据不同国家的建筑风格,开发会议式、家庭式的旅游项目。
同时历代在庐山修建的寺院、亭台祠、楼阁几十处,它们置身于青山秀水间,游客可以通过建筑所固有的线、体及其面、相互组合的构成,来认识它们的变化与统一,领受它们各自所蕴含的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
这些是游客鉴赏建筑文化的极好去处。
4. 深度开发地理水文资源旅游。
庐山有着丰富的地质资源。
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冈岭26座,壑谷20个,岩洞16个、怪石33处、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
著名三叠泉瀑布世称“庐山第一奇观”它因三级跌水而得名,总落差达600余米. 是我国落差最大的瀑布。
有保存完整的第四纪冰川遗迹26 处,是保存冰川遗迹较为典型的山体。
附近有喀斯特溶洞地貌的龙宫洞、狮子洞、涌泉洞。
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地质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参考文献
1.汪国权,苏茂,方淳. 庐山旅游全书[M ]. 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4: 292 31.
2.郭代习,熊大薇庐山旅游经济开发的几点思考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
3.漆晗东计斌陈伯云浅谈庐山旅游经济的深度开发经济论坛 200
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