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季学期新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15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2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天游峰的扫路人-(2)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采用组块的方法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学具预习要求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教学评价一、导入新课:1、最让你敬佩的人是谁?2、作家章武,他却对一位偶然相遇的普普通通的扫路人敬佩不已!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要求:(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
4、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生字多音字:削、褪、色炯:字形,不要多横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教学评价三、再读课文:1、速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2、作者心目中的扫路人是怎么样的老人?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你是怎么样体会到的?作记号、写体会3、板书:这是一位------------老人。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并谈出自己的体会。
1、速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2、作者心目中的扫路人是怎么样的老人?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你是怎么样体会到的?学生作记号、写体会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训练,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扫路人乐观开朗、自信豁达的生活态度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
重点难点通过朗读训练,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学具预习要求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教学评价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精读课文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收获。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
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1)你对老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节约、精神)文中还有一段老人的外貌描写,请同学们找一找。
△“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1)你从这段外貌描写中,你又读出了什么?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教学评价(3)这两处都是外貌描写,作者为什么不放在一起呢?△“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天游峰的扫路人 苏教版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语言、外貌、环境等描写,突出天游峰的扫路人这一人物形象特点。
2.借景抒情,借文中笑声的写法,迁移至30年后的扫地声,突现人物主旨。
教学重难点:借景抒情,借文中笑声的写法,迁移至30年后的扫地声,突现人物主旨。
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
2.上一节课词语学得怎么样,我请同学读读看,写了什么?一根银丝、飘飘悠悠、层层叠叠、顶天立地(天游峰)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游客)轻轻松松、自在悠闲、充满自信、豁达开朗(谁?)二、解读“天游峰”:1.打开书本,课文几处写了天游峰?(2处)把2处写天游峰的句子。
找对2处的举手。
2.出示第一处的句子:“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1)读读句子,体会到什么,1个字概括。
险(板书)(2)再请一位读,其他同学想一想,你从哪里读出险?(3)这个句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的?比喻、夸张。
(4)再读,通过你的读,把天游峰的险读出来。
(5)你把天游峰的险,读得淋漓尽致,老师奖励你看一张图。
3.出示第二处的句子:“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1)读读这个句子,你的脑中又闪现出哪个字?高(板书)(2)指名读,通过你的读,把天游峰的高读出来。
(3)这个句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的?列数字。
(4)我们看图。
这就是上山的石阶,多么高!(5)这么高这么险的天游峰,游客们有的登上去了,有的不敢登,还有的留在了半山腰。
你们现在就是天游峰的游客,老师准备采访你?(6)采访:①这位游客,你千里迢迢来到武夷山,怎么不登一登天游峰呢?②游客你好!人们常说“无限风光在险峰”,你怎么登了一半,就下山来了?不觉得遗憾吗?评价:你欣赏到了天游峰一半的风姿。
③这位游客,你真了不起!能登上峰顶,累不累?难怪你大汗淋漓,汗水湿透了衣衫。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5天游峰的扫路人(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天游峰的特点,感受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及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3.通过朗读,体会描写天游峰的句子在描写上的特点。
4.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尝试习作。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及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三、教具准备: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单教师:多媒体课件、课文中插图、设计制作课(二)与天游峰对话,感受高与险。
1.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两个自然段描写了天游峰?(指名说:2和7)下面我们来看课本中是怎么描写天游峰的?首先请同学们来看自学指导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2和7自然段,用“——”画出文中描写天游峰的语句,想想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可以在旁边作批注。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主学习。
下面我找同学来说一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天游峰的什么特点?我们先来交流第2小节。
(1)交流第2小节①“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从哪看出高?“九百多级”我们一层教学楼有25级阶梯,九百多级,相当于40层楼那么高,在这儿作者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作用是:写出了石梯多,也突出了天游峰的高。
谁能读出它的高?还有谁也想说这一节?从哪看出高?②作者把石梯比作什么?丝有什么特点?丝被风一吹会怎么样?你能把这种飘飘悠悠的感觉读出来吗?还不够害怕,你这是站在铁丝上呢?看,(出示课件)这就是天游峰。
师突出“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再指名读)指名读。
(齐读)③武夷山的天游峰就是这样的险峻,难怪作者说,这天游峰是武夷山的——师引读。
谁再来读一下,要能读出天游峰的险。
苏教版六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第十五课天游峰的扫路人精品教案

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感受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法指导
学法:读文、质疑、解疑;教法:引导点拨、启发、小组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补充(课堂随记)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有波澜壮阔的长江,有风景秀丽的庐山,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板书:天游峰)还要带大家去认识一个人 。(板书:扫路人)
㈡阅读。
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1、文中破折号所起的作用是( )。
A、表示语意的转折。 B、表示强调,说明前文。
C、表示语意递进。 D、表示语气的延长。
2、从、、等词语,可以看出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险峰。
⑵交流,板书:勤劳朴实
⑶指导有感情朗读。
2、出示句子:“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⑴你从这段中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你是从那些词语中体会的。
⑵交流,板书:勤劳善良 精神饱满
⑶指导有感情朗读。
3、齐读两处描写外貌的语句,记住这勤劳朴实,精神饱满的老人。
㈢、交流汇报:动作描写。
㈤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升华。
1、你觉得老人是个怎样的人?(请学生上黑板写出形容老人的词语)
2、学完这篇课文,大家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老人说,想对作者说,想对自己说。请你拿起笔,写下心中最想说的话。写完后指名读。
四、课堂目标检测。
㈠本文讲述了一位老人已有高龄,他每天早晨,傍晚。他早该退休了,可他觉得实在离不开这里:他喝的是,吃的是,呼吸的是,而且还有作伴。这是一位的老人,作者从内心他。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2苏教版(最新整理)

15、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2 苏教版16、17、18、编辑整理:19、20、21、22、23、尊敬的读者朋友们:24、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2 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25、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2 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26、27、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文中的主要词语。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 2、小黑板。
3、课文录音磁带.【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游览著名的风景区——武夷山,去欣赏那天游峰的险峻,在途中,我们还会认识一位老人呢!板书:天游峰的扫路人二、检查预习情况1、生字词。
出示:攀登精瘦运动鞋气喘吁吁瘦削眉毛慈善宿鸟2、指名朗读课文(可分小节读)。
提问:课文主要写什么?3、理清文章脉络。
这篇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来写天游峰的扫路人的?三、精读课文第一段.1、听读第一自然段。
(播放磁带)听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一些什么?板书:天游峰2、齐读第一自然段。
3、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奇峰?你知道吗?请你用笔把有关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
4、说话练习.5、文章怎样来写天游峰的险?出示: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15.天游峰的扫路人》(苏教版)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训练,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中品味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重难点】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难点:能通过朗读,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图片、音乐播放器【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问: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武夷山的第一险峰。
它是?(生答天游峰)我们认识了一位老人,他是?(生答扫路人)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师板书:天游峰的扫路人)2、齐读课题。
2、设悬念:天游峰上这么多优美的风景作者不去描写,却唯独对一位扫路人情有独钟,他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呢?让我们走进文中,去认识一下这位老人。
二、出示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熟读、反复读、品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接近”扫路人,积淀情感(一)1、出示自读提示,请同学朗读课文并找出描写老人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做上不同的标记,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独特的感受。
(1)同位互相交流,争取找全找准(2)指2到3名同学读出描写外貌语句(相机更正字音)(3)多媒体出示老人图片和描写老人外貌语句,全班齐读(4)你“读”出一个怎样的老人来?哪些词语给你了提示(褪色—质朴慈善—慈祥炯炯有神—健康有精神)(5)小结:这是一位(慈善、朴实、健康、有精气神)的老人3、文中还有几处描写老人动作的语句,哪位同学读一读?(1)着重讲解老人沏茶动作并出示图片(2)通过沏茶动作认识了一个(热情好客)的老人(3)齐读,读出老人的热情来四、聆听对话茶热,情更热;茶浓,情更浓;茶香,情更真,一杯飘香的热茶将两个陌生人的心灵拉在了一起,让我们走近他们身边去聆听他们的对话。
再次朗读课文并找出作者与老人一共几次对话,并标画出来。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2(苏教版)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训练,理解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通过品读能体会到扫路人朴实的外表、平淡的话语、爽朗的笑声中所蕴含的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2、课文中写景对人物品质的衬托作用。
教学用具:小黑板、挂图、录音机教学用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启发谈活,揭题设疑(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许多名山风景秀丽。
你能说说你曾游览过的名山秀景吗?游览之后又有什么感受呢?(2)看了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你想知道些什么?天游峰的扫路人有什么特点呢?大家能从他身上受到什么启发呢?2、自读课文(1)提出读书要求。
①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在读通顺的基础上注意流利,要有速度。
③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和不理解的地方,并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3、检查自读效果(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纠正读音。
(3)答疑解难。
①对于不懂的词语,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当时情境理解。
②对于涉及句意、中心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书,对课文语言进行充分感知、理解。
有的可以在讲读课文时解决。
(4)理清课文脉胳。
①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
②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2)二(3)三(4-12)4、分段读课文5、教学生字,指导书写(说说“攀、瘦、鞋、吁”这4个字是什么结构。
(2)重点指导写好“瘦”,笔画多,间架结构较繁复,要指导学生看清字形。
(3)指导学生描红,把这4个字写紧凑。
6、作业(1)读好课文。
(2)抄写好生字词。
第二课时1、复习温故(1)自读课文,天游峰扫路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文中哪些语句是描写老人语言的?请你朗读给大家听。
2、精读课文(1)精读课文第一段。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5课《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篇散文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我”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现了我对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的赞美与深深敬爱之情。
课文通过形象的比喻,具体的数据,侧面的烘托,把天游峰的“高”与“险”表现出来,反衬扫路老人的特点。
此外,还通过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现扫路老人的性格。
课文语言优雅朴素,富含哲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学习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能仿照课文描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乐观、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尊敬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乐观、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培养学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尊敬之情。
三、教学准备:安排学生课前预习,查找天游峰的相关资料,完成第一课时的内容(学习生字词,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游峰是怎样的山峰。
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想。
今天,老师想听听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呢。
2、学生举手回答:科学家、画家、医生、运动员•······师:非常棒,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远大理想。
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做这种工作呢?(出示:扫路人)3、指名说说想不想,并陈述理由。
4、师:可能有人不愿意做这种工作,因为在大家眼里,这是一种比较平凡的工作,(板书:平凡),可在作家章武的眼里,扫路人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3.通过朗读训练,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
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朗读能力。
2.理解老人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
3.学习外貌描写,知道外貌描写要抓住特点,反映性格或品质。
分课时教学重点:
理解老人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
教具准备:
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1.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险峰。
(板书:天游峰)
过渡: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天游峰的险峻
多媒体:句子(板书:天游峰:险峰九百多级游客: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2.作者在险峻的天游峰上认识了一位扫路人,(板书:扫路人)这位老人每天清扫着九百多级的台阶。
当同学们学到这时,大家有许多的想法,一位老人每天清扫着九百多级的台阶,我们简直不感相信,但他的确这样做了,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一辈子在这座山上清扫路面,难道他就没有一点儿厌倦吗?为什么老人能有如此的力量,是什么使他这样精力充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
去好好认识认识这位——(板书:的)(读题)天游峰的扫路人。
)
二、继续学习新课
1.自由读课文,自己去认识一下这位老人,再介绍给大家。
2.出示图片,学生介绍老人。
(由总体到局部按顺序介绍)
3.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老人的外貌,找出来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对于老人外貌的描写为什么要分开写呢?这样写会不会显得写作没顺序?
多媒体:仔细打量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读到这你会有什么疑问?
是什么吸引了作者,使他要仔细打量老人?
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体会。
指导读好第6节、第7节。
扫路人的工作累吗?再次朗读天游峰的险峻。
他为何说“不累”?老人是如何说的?指名读。
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老人对山的喜爱之情)
读出“轻轻松松、自在悠闲”的语气。
老人说的轻松自在,而作者却不禁倒抽了一口气,他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引读)读到这,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两段,感悟作者对扫路人的佩服。
将第6自然段与第7自然段进行对比朗读,进一步感知理解,体会扫路人乐观、开朗、攀登不止的精神,并提高认识,明白:只有爱一份事业,才会从中乐此不疲。
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老人那份开朗、自信,看出他对山的深厚感情?找找有关语句读一读。
听到这,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引读)30年后,我再来看您!”
多媒体出示,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组织读议,启发思考:“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30年后,他们能相聚吗?
老人怎么说的?老人的话说明了什么?(老人有一颗对生活满自信、开朗、豁达的心)
4.小结:作者对老人的崇敬之情从内心升起,他深深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你能读出作者的心情吗?
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联系人物的性格特点,指导学生用自信、爽朗的语气来读,现出老人的精神风貌。
)
5.总结全文
6.四人小组分角色读全文。
填空:本文讲述了一位老人已有()岁人,他每天早晨(),傍晚()。
他早该退休了,可他觉得实在离不开这里:他喝的是(),吃的是(),呼吸的是(),而且还有()作伴。
这是一位()的老人,作者从内心()他。
三、作业设计:
多媒体显示练笔要求:
“30年后,作家章武又一次来到武夷山,看到那银丝一样的阶梯……”
根据上面文字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四、板书设计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险峰
游客望而却步半途而废
扫路人不累扫上去扫下来
开朗自信
时间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