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南方地区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八下南方地区七年级地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下南方地区七年级地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下南方地区地理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七年级课型新授课课时 1 课题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能够在地图上找出南方地区的界线,指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方法。

情感态
度价值

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点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特征。

2.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

教学
难点
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教材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内容。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基础知识,在前两章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和具有北方特色的东北三省、黄土高原等地区。

本章内容是学习第七章南方地区的基础,对学生更好的把握中国地理差异有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读图讨论
教学
准备
课本、课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观看视频《最美中国——江南水乡》。

二、目标引领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5分钟时间,快速阅读课本P44~48,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部分,构筑知识体系。

学生回答、师生互动。

情境导入,有利于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
学生看图回答。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七章南方地区复习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依图描述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了解四大地形区的地形特征,认识地形的复杂性。

识记主要河湖。

2.阅读图文资料,知道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3.了解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学生活情况。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和地理分析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农业学生产、居民学生活等内容,使学生初步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理念。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1.南方地区的范围、地形特点、气候特点2.南方地区的农业特色和主要农产品。

难点:认识四大地形区的特点,分析与之相适应的气候、农业学生产和居民学生活情况。

【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分析区域内各地理要素间的关系,认识人地关系的整体性。

2.引导学生作比较,认识区域差异,加深对本区区域特征的认识。

3.查找南方四大地形区地形特点和南方人民饮食的的相关资料。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南方地区的景观图片、挂图学生:复习上册课本我国的地形、气候和农业的知识【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一:教师(多媒体展示桂林山水、南方地区的茶园、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田、都江堰图片):依据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成四大地理区域,大家还记得是哪四大地理区域吗?学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教师:这几幅图片反映的是哪个区域的景观?学生:南方地区。

教师:南方地区山清水秀,河湖众多,稻田成片,渔业发达,和咱们北方地区的景观大不相同。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都进南方地区。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自然环境。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四大地理区域,很自然地过渡到南方地区,再配合展示几幅反映南方景观的图片,使学生倍感亲切,激发起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效果较好。

导入二:教师(播放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歌曲《我的祖国》视频):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南方地区7.4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南方地区7.4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省》第1课时教案领土,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

观察台湾在祖国国土中的位置。

讨论搜集到的证据。

2.互动交流:(1)展示台湾与祖国的位置和轮廓,进行解说。

形成今天的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但在地质结构上仍与福建省是相连接的。

总结: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地缘关系(2)从血缘关系上看,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多为来自广东和福建两省移民的后代,“土著”高山族等约占2%,据考证,高山族是我国古代越人的一支,根在大陆浙江绍兴一带,其许多风俗习惯及原始的宗教崇拜与古越人极其相似。

长期以来,台湾和福建等省的人们都共同信奉妈祖。

总结: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血缘关系(3)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渊源3.归纳整理——从不同的角度正式(2)展示台湾的信仰和台湾人的祖籍:(3)展示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资料,证明自古以来,台湾就是祖国的一部分。

3.整理与交流:从地理证据、到历史证据、再到文化证据,充分说明台湾是祖国的领土。

4.自主活动与交流总结:台湾省北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4.定位置说范围展示台湾省地图:引导学生完成:请在图中圈出福建省、台湾海峡、太平洋、东海、南海、钓鱼岛、赤尾屿、火烧岛、澎湖列岛。

展示祖国不可分割的部分——钓鱼岛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5.利用比例尺量算基隆-福州,高雄-厦门之间的实地距离?热带水果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2)小组合作:结合农作物分布图和地形图、气候图,分析自然环境与农业分布的关系。

(3)归纳展示:台湾山脉——铁、铜、锰等金属;5.合作交流与展示讨论:思维与归纳:分析台湾物产丰富、景色优美的自然原因。

(1)台湾因物产丰富而享有盛誉,请你解释它们的含义。

(2)为什么台湾有那么多的美称?说说这些美称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

人教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教案

人教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教案
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4.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5.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师总结: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最热平均气温为28~30℃,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受季风影响,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注意:这部分知识是对中国气候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注意引导这些知识时一定要结合我国气温与降水图以及分布规律来进行,以达到让学生融会贯通的目的。
课 题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执教日期
执教班级

教学目标
1.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2.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3.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
学生:(读图)四川盆地海拔200~500米左右;云贵高原海拔1000~2000米左右;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200米以下;东南丘陵海拔200~500米左右。
学生:(看图思考得出结论)四川盆地比较温暖,因为盆地北面有高山阻挡。
学生:秦岭、大巴山。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西双版纳北部的高山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寒潮。而同纬度的广州北面没有高大山脉的阻挡,所以仍能受到寒潮影响。

第七章南方地区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设计集合(整理)

第七章南方地区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设计集合(整理)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学习目标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特征。

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了解红土地的成因。

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了解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

学习重点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特征。

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

学习难点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课堂学(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出示南方地区的图片,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红土地香蕉园水田桂林山水(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点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1.位置范围南方地区位于一以南,以东,南临。

2.地形南方地区地形,东西差异明显。

西部以和为主,东部交错分布着、习和,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和。

3.气候(1)南方地区大部分位于纬度地区,属于带和带。

(2)南方地区最热月气温在之间,最冷月气温在以上。

受的影响,降水丰富,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气候。

本区的气候特征。

(3)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覆盖着(植被类型)。

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

知识点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1.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1)地形条件:平原地区,,,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和。

(2)气候条件:南方地区气候,发展农业的条件优越,耕地多为。

2.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及其分布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油料作物是,主要水果有、、;除此之外,南方的农作物还有、、、等。

3.合作交流莲藕、椰子、竹笋是南方地区的三种常见食材。

根据下面的资料,完成连线,并解释原因。

(三)展示交流,自主构建(1)疑点、难点、分歧点(2)知识归纳总结你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了吗?你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快来大显身手吧!(四)巩固训探究一、单项选择题练,拓展提高1.有关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B.一月份0℃等温线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D.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2.南方地区的地形特点是()A.山地和丘陵为主B.平原和盆地为主C.盆地和高原为主D.平原、盆地、高原和丘陵交错分布3.我国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诗中写道:“……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最新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7第七章 南方地区》精品教案 (1)

最新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7第七章 南方地区》精品教案 (1)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2.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

3.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教学方法比较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前一节,我们了解到利用地形、气候等综合指标,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谁能说出这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名称?答:略。

我们所划分出的区域是:两个区域间差异性较强,区域内则具有更多的共同性。

今天我们来具体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这些特点。

板书:第三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讲授新课]大屏幕显示投影图:图5.9: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在图中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提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地形的第几级阶梯上?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

请同学们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分别是什么?北方地区:高原、平原、山地。

南方地区: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教师在总结南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时,用鼠标在地图上说明其地形位置和大致范围)在大屏幕图中找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等地,分别说出其位于南方地区或北方地区。

(提问)哈尔滨、北京——北方地区;武汉、广州——南方地区。

同学们请看课本第7页图5.9中四地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填表(大屏幕显示,逐个比较,依次显示)区域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年降水量(较多/较少)季节分配南方地区7月接近30℃1月 0℃以上较多较均匀北方地区7月 25℃左右1月 0℃以下较少主要集中在7~8月季节变化明显板书:北方地区降水较少最冷月均温低于0℃南方地区降水较多最冷月均温高于0℃活动1:(课文第8页活动第1题)归纳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状况,并填写下表。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七章《南方地区》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七章《南方地区》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七章《南方地区》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七章《南方地区》主要介绍了我国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

本章内容涉及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水系、生物资源、农业、工业、城市和民族文化等方面。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我国南方地区的整体情况,增强对国家地理差异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分析地理现象和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针对本章内容,学生需要进一步掌握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提高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学会分析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分析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水系、生物资源、农业、工业、城市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国家地理差异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区发展的思想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

2.难点:分析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理解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南方地区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地理现象和问题。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分析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达到理解南方地区地理特征的目的。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南方地区地理特征的思考题和练习题。

3.准备好用于小组讨论的案例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南方地区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南方地区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让学生对南方地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方地区教学设计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2、在地形图上识别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其地形特征;3、运用气候统计图表归纳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4、用事例说明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明确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难点:举例说出南方地区的气候与地形对农业的影响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准备:教师搜集素材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置情景:主人公小明旁白:大家好,我是来自东北的小明,我是一名中学生,我最大的爱好就是旅游。

我现在特别想趁着寒假去一个地方:我国的南方地区。

那里真的是太美了,树木常绿,山清水秀,河湖密布,红色的土地上生长着绿油油的茶树。

我还在网上找到了美丽的照片,和大家分享一下。

(课件展示我国南方地区的大好河山),大家是不是也想去啊,下面就请同学们帮助我实现这次南方之旅吧!桂林山水常绿阔叶林一望无际的麦田绿油油的茶树【设计意图:用学生感兴趣的旅游形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不由自主的跟着小明一起步入课堂。

】模块一:想一想小明的疑惑:出门旅游前,在网上查阅相关的信息,知道了南方的土地类型和我们完全不一样,我们是黑土地和黄土地,而南方确是红土地,为什么呢?这个问题有点难度,老师来帮助小明解决疑惑。

课件展示红土地的成因:由于南方地处亚热带,这里的气候环境高温多雨,风化壳中的钾、钠、钙、镁等活泼的元素,很容易被雨水溶入而带走,而那些铁、铝之类的不活泼元素,随水流的渗透,会沉淀在土壤中。

再进一步氧化时,红色的氧化铁和褐色的氧化铝就会在土壤中渲染。

又由于土壤中氧化铁的含量大于氧化铝,所以红的色彩占了上风,但因受氧化铝的影响,红中略带灰色,成为砖红色,土壤也就成为名副其实的红土了。

红土是一种酸性土壤,板结,贫瘠,一般不宜种植农作物,必须经过改造—增加土壤中的碱性元素和有机物质,才可以使红土转变为耕作土。

另一种方法,就是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适宜在酸性土中生长的植物进行栽培,如茶叶等。

小明豁然开朗:知道了为什么南方的土壤是红色的,而且还生长着绿油油的茶树。

【设计意图:利用主人公小明的疑惑去探究教材的难点:南方的红土地,使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有趣味性,更容易让同学们接受。

】模块二:找一找小明出发了:小明要准备出发了,出门旅游必备的就是地图,小明要明确自己去的地方在哪里,范围有多大,刚才老师已经帮助小明解决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交给同学们了。

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图7.3南方地区的地形,小组成员共同确定南方地区的具体位置,并在图中做相应的标记,一会请小组成员汇报。

小组汇报:课件展示教材图7.3南方地区的地形,小组成员在白板上(没有白板的学校也可以直接使用投影仪直接展示同学们的教材)圈划南方地区的界线,其他小组提出问题并进行改正。

最后由一小组的成员进行总结汇报:小组总结:从图中可以看出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同学们真棒,通过你们的介绍,小明知道了南方地区到底在哪,小明马上出发了。

【设计意图:用帮助小明的方式来学习南方地区的位置,大大提高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并且使同学们在白板上圈画,提高学生们准确把握地理位置的能力。

】模块三:看一看俯瞰南方:小明终于背上了行囊踏上了前往南方的飞机,在飞机上俯瞰大地真的是一种奇妙的享受。

很快,小明发现地面上的景象发生了变化,地形变得很复杂,而且东西差异还特别大,他知道他已经在南方地区的上空了,由于在飞机上,所以看不清地面上到底都是什么地形区,那只好请同学们帮忙看一看了。

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图7.3南方地区的地形,请小组成员共同总结南方地区的地形特点,东西部的差异,并且圈画出具体的地形区。

完成后小组汇报。

小组汇报:课件展示教材图7.3南方地区的地形,小组成员在白板上圈画出东西部具体的地形区,其他小组成员改正补充,并总结。

师生总结:从图上可以看出,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主要地形区以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为主,东部主要以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及一些低山为主,沿长江有江汉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分布。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其中的两个重要地形区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感受一下那里的风光,请同学阅读P46的阅读材料。

课件展示图片,更直观的感受一下地形的东西差异。

西部的云贵高原中部的江汉平原东部的低山、丘陵【设计意图:同学们通过不断的读图,并且不断的展示自己,及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模块四:读一读感受南方:飞机终于在上海降落了,小明下飞机的第一感觉就是:自己穿多了,这里好温暖啊!小明开始了旅程,发现这里的植物还都是绿油油的,哎呀,真是太美了!感慨的同时小明在想:南方的气候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相信小明的这个问题同学们一定能够帮助解决,那我们行动吧!多媒体展示图片:中国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同学们读图回答:中国南方地区的气候以什么气候为主。

(这个知识点属于复习知识,同学们很容易回答)学们回答: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小组合作学习:这两种气候的特点是什么呢?这是帮助小明的关键一步。

请同学们结合阅读这两种气候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来说说他们的气候特点。

小组汇报后师生共同总结:通过读图得知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南方地区最冷月的气温也在0°C以上,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在28~30°C,所以,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成为本区的主要特征。

教师讲述:通过以上分析,南方的水热非常充足,所以这里的植被四季常绿,并且还形成了独特的适合茶树生长的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地形差异对气候的影响:南方地区由于内部地形的差异,使得其内部的一些地区气候也有小的差异,下面请同学们结合P46的活动,认识一下南方地区的地形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小组共同完成活动。

课堂小结: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明已经顺利的到达了南方地区,在了解它自然环境之后,小明又发现南方分布着好多水田,所以打算下一阶段重点的看一看南方的农业,为了更好的帮助小明请同学们做好预习。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温故知新:请两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南方地区的范围图,其余的同学用空白纸描画,并且在图上填绘上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包括:界线、主要的地形区。

选择其中一幅画得最好的作为教师本节课讲课的板图。

【设计意图: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情境导入:在上节课我们帮助小明来到了美丽的南方地区,我们看完了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也感受完了它的湿热的气候。

小明发现南方在寒冷的冬季也有绿油油的稻田,小明特别兴奋,今天就让我们陪同小明一起去了解一下南方地区的农业和南方人民的生活。

【设计意图:继续上节课的情境,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模块四:走一走,尝一尝教师讲述:我们都知道北方地区的耕地主要以旱田为主,通过我们的观察发现南方地区主要是以水田为主,请同学们结合学过的知识告诉小明南方为什么以水田为主。

学生回答:南方的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湿热,水热条件非常优越,适合喜热喜湿的水稻生长,所以成为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小明的困惑:小明发现,南方地区不光平原地区有成片的稻田分布,在山区也有水田的分布,请同学们帮助小明分析分析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在平原地区,由于地势很低平,降水丰富,河湖密布,灌溉条件非常好,所以水田连片。

小组合作:山区的水田主要分布在哪里啊?陡坡能修建梯田么,为什么?小组汇报结果:师生总结:山区的水田主要分布在河谷和缓坡,陡坡不能修建梯田,易造成水土流失。

教师讲述:说到南方的梯田,那是我们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人们因地制宜,随山势修筑层层叠叠的梯田,蔚为壮观,请同学们与老师一起来欣赏南方的梯田。

多媒体展示:【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

所以,又名哈尼梯田。

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

2013年(癸巳年)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哈尼梯田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5处世界遗产,使中国超越西班牙成第二大世界遗产国,仅次于意大利。

】云南元阳梯田那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元阳梯田。

多媒体播放视频:“中国自然景观精选,精致的大地雕塑云南哈尼梯田”看视频,谈感受:看完视频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吧!(学生自由发言,主要引导学生知道想要生存,人类必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教师讲述:看完梯田小明和我们一样惊讶,惊讶人们的智慧,也感叹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

那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田地、走进作物区,看看南方地区都生长着哪些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请同学们读图7.7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的分布图,说说主要的农作物和农产品。

学生看图回答:这里主要种植水稻,也种植小麦、棉花、油菜等。

除此之外,还盛产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我们爱吃的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教师讲述:同学们找的非常准确,相信很多同学还没有见过这些植物,好心的小明为他们拍了照片发给我们请我们一同欣赏。

多媒体展示图片教师讲述:看着图片都想去亲自去摘,我想小明一定玩得非常开心,小明想:为什么在我们北方就看不到这些植物呢?同学们帮忙想一想学生回答:南方的湿热的自然环境适合这些作物的生长。

教师讲述:独特的自然环境不光影响农业生产,对于人们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说日常饮食上就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说:北方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所以北方人们喜食面食,南方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所以南方人们喜食大米。

不光如此,在人们日常的主要食材也有很大的区别。

下面就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南方地区的一些食材。

学生回答:畅所欲言图片欣赏:多媒体展示南方常见的食材教师讲述:当然,还有好多好多我们北方也能吃到但是主产于的南方的食材,同学们有兴趣的可以课后看看《舌尖上的中国》,非常值得一看的美食节目,通过这个节目会让你了解更多的南方食材,了解南方的饮食文化。

课堂小结:转眼间,我们陪着小明已经完成了南方之旅。

在这趟旅行中我们收获了很多,请同学们课后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要真实,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