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
常用热力单位换算表

常用热力单位换算表一、热量单位换算1、常用热量单位介绍A、焦耳(J)、千焦(KJ)、吉焦(GJ),工程计算广为采用,国际单位制。
热力计算、热计量、热量化验等实际操作中常见,国家标准及图表、线图查询等规范性技术文件中主要表达的单位。
但是,其他导出单位及工程习惯相互交织,使得这种单位在今天热力计算中不是很方便。
B、瓦特(W)、千瓦(KW)、兆瓦(MW),工程导出单位,是供热工程常用单位,如热水锅炉热容量:7MW、14MW、29MW、56MW...等,习惯上常说到的10t、20t、40t、80t...等锅炉,相当于同类容量蒸汽锅炉的设计出力.工程上热水锅炉和换热站热计量仪表、暖通供热设计计算、估算、供热指标等,广泛采用。
C、卡(car)、千卡(Kcal)...,已经淘汰的热量单位,但是工程中还在使用,特别是大量的技术书籍,例如煤的标准发热量7000Kcal。
2、基本计算公式1W=0.86Kcal,1KW=860Kcal,1Kcal=1.163W;1t饱和蒸汽=0.7MW=700KW=2.5GJ=60万Kcal;1kg标煤=7000Kcal=29300KJ=29.3MJ=0.0293GJ=8141W=8.141KW;1GJ=1000MJ;1MJ=1000KJ;1KJ=1000J1Kcal=4.1868KJ 1W=3.6J(热工当量,不是物理关系,但热力计算常用)3、常用单位换算4、制冷机热量换算1美国冷吨=3024千卡/小时(kcal/h)=3.517千瓦(KW)1日本冷吨=3320千卡/小时(kcal/h)=3.861千瓦(KW)1冷吨就是使1吨0℃的水在24小时内变为0℃的冰所需要的制冷量。
)1马力(或1匹马功率)=735.5瓦(W)=0.7355千瓦(KW)1千卡/小时(kcal/h)=1.163瓦(W)二、压力单位换算1、1Mpa=1000Kpa;1Kpa=1000pa2、1标准大气压=0.1Mp=1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1公斤压力=100Kpa=1bar1mmHg = 13.6mmH20 = 133.32 Pa(帕)1 mmH20=10Pa(帕)1KPa=1000Pa=100mmH20(毫米水柱)1bar=1000mbar1mbar=0.1kpa=100pa三、广州迪森蒸汽锅炉常用参数表(参照锅炉样本)四、各系统优势1、控制系统1)全部采用弱电信号控制,安全可靠。
KJ法

KJ法KJ法的创始人是东京工人教授、人文学家川喜田二郎,KJ是他的姓名的英文缩写。
他在多年的野外考察中总结出一套科学发现的方法,即把乍看上去根本不想收集的大量事实如实地捕捉下来,通过对这些事实进行有机的组合和归纳,发现问题的全貌,建立假说或创立新学说。
后来他把这套方法与头脑风暴法相结合,发展成包括提出设想和整理设想两种功能的方法。
这就是KJ法。
这一方法自1964年发表以来,作为一种有效的创造技法很快得以推广,成为日本最流行的一种方法。
KJ法的主要特点是在比较分类的基础上由综合求创新。
在对卡片进行综合整理时,既可由个人进行,也可以集体讨论。
KJ法的实施步骤1.准备主持人和与会者4~7人。
准备好黑板、粉笔、卡片、大张白纸、文具。
2.头脑风暴法会议主持人请与会者提出30-50条设想,将设想依次写到黑板上。
3.制做卡片主持人同与会者商量,将提出的设想概括2-3行的短句,写到卡片上。
每人写一套。
这些卡片称为“基础卡片”。
4.分成小组让与会者按自己的思路各自进行卡片分组,把内容在某点上相同的卡片归在一起,并加一个适当的标题,用绿色笔写在一张卡片上,称为“小组标题卡”。
不能归类的卡片,每张自成一组。
5.并成中组将每个人所写的小组标题卡和自成一组的卡片都放在一起。
经与会者共同讨论,将内容相似的小组卡片归在一起,再给一个适当标题,用黄色笔写在一张卡片上,称为“中组标题卡”。
不能归类的自成一组。
6.归成大组经讨论再把中组标题卡和自成一组的卡片中内容相似的归纳成大组,加一个适当的标题,用红色笔写在一张卡片上,称为“大组标题卡”。
7.编排卡片将所有分门别类的卡片,以其隶属关系,按适当的空间位置贴到事先准备好的大纸上,并用线条把彼此有联系的连结起来。
如编排后发现不了有何联系,可以重新分组和排列,直到找到联系。
8.确定方案将卡片分类后,就能分别地暗示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显示出最佳设想。
经会上讨论或会后专家评判确定方案或最佳设想。
KJ分析法(亲和图法)

KJ分析法(亲和图法)目录把大量收集到的事实、意见或构思等语言资料,按其相互亲和性(相近性)归纳整理这些资料,使问题明确起来,求得统一认识和协调工作,以利于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又称KJ法。
就是针对某一问题,充分收集各种经验、知识、想法和意见等语言、文字资料,通过A型图解进行汇总,并按其相互亲和性归纳整理这些资料,使问题明确起来,求得统一认识,以利于解决的一种方法。
KJ(亲和图)法的核心是头脑风暴法,是根据结果去找原因。
我们在一次品质分析会上,关于近段时间品质合格率下降原因的检讨。
要求大家具体分析品质下降的原因,再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因为品质下降的原因较复杂,大家都保持沉默,一度使会议限入僵局。
后来主持人引导大家,大家可以提出自己的每一个想法,现不要求具体分析,只是把想法记录在案,这样会议的讨论才得以热烈的进行。
会后,再组织人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排查。
这样不仅会议得到正常进行,而且也找出了品质下降的原因和改进措施。
KJ(亲和图)法还可用于生产效率和企业财务分析等。
KJ(亲和图)法为日本川喜田二朗所创,KJ分析法的工具是A型图解(A型图解只适用于需要时间研究解决的问题,不适用于要立即解决的简单问题),是将收集到的资料和信息,根据它们之间的相近性分类综合分析的一种方法,又称卡片法。
KJ分析法是一种创造性思考问题的方法。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部分,人类的思维行为受大脑左边部分的支配,是理性的,不是创造性的。
如果抑制左脑的功能,有意识的使人脑右脑活跃起来,就可以进行创造性的思考,KJ分析法正是基于以上原理来分析解决问题。
二、适用范围于掌握各种问题重点,想出改善对策;于市场调查和预测;于企业方针,目标的判定及推展;于研究开发,效率的提高;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三、亲和图特点混淆的状态中,采集语言资料,将其整合以便发现问题;破现状,产生新思想;握问题本质,让有关人员明确认识;体活动,对每个人的意见都采纳,提高全员参与意识;四、亲和图类型个人亲和图主要由一人来进行,重点放在资料的组织上。
kj是千焦还是大卡

kj是千焦还是大卡
1、热量的计量单位和换算
能量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J),1000焦=1千焦(KJ)。
这个热量单位通常在包装食物的营养成分表都可以看到。
日常摄入热量的单位一般用“卡路里”来计算,简称卡,1千卡=1000卡(也称为1大卡)。
千焦和千卡的换算关系是:1000千焦=238.9大卡,1 大卡(千卡)=4.18千焦(KJ),一般千焦换算成大卡可以直接除以4.18来计算如果要粗略计算热量,直接除以4即可。
这里建议全部把单位换算成大卡(千卡),方便计算。
平时我们所使用的加工食物,都有标注热量,其实很好计算,以全脂牛奶为例,100ml的能量是271千焦,所以一瓶250ml的牛奶,热量是:271KJ/100ML×2.5=677.5KJ,677.5÷4.18≈162大卡。
掌握了这个计算公式之后,一些有标注热量的包装食品就可以计算出来了。
KJ法

KJ法意义又称A型图解法、亲和图法(Affinity Diagram);KJ法是日本川喜二郎提出的。
“KJ”二字取的是川喜(KAWAJI)英文名字的第一个字母。
这一方法是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用一定的方式来整理思路、抓住思想实质、找出解决问题新途径的方法。
KJ法不同于统计方法(参见表1),统计方法强调一切用数据说话,而KJ法则主要靠用事实说话、靠“灵感”发现新思想、解决新问题。
KJ法认为许多新思想、新理论,往往是灵机一动、突然发现。
但应指出,统计方法和KJ法的共同点,都是从事实出发,重视根据事实考虑问题。
KJ法与统计方法的不同点常用于以下情况(1) 认识新事物(新问题、新办法)。
(2) 整理归纳思想。
(3) 从现实出发,采取措施,打破现状。
(4) 提出新理论,进行根本改造,“脱胎换骨”。
(5) 促进协调,统一思想。
(6) 贯彻上级方针,使上级的方针变成下属的主动行为。
川喜认为,按照KJ法去做,至少可以锻炼人的思考能力。
工作步骤(1) 确定对象(或用途)。
KJ法适用于解决那种非解决不可,且又允许用一定时间去解决的问题。
对于要求迅速解决、“急于求成”的问题,不宜用KJ法。
(2) 收集语言、文字资料。
收集时,要尊重事实,找出原始思想(“活思想”、“思想火花)。
收集这种资料的方法有三种:①直接观察法,即到现场去看、听、摸,吸取感性认识,从中得到某种启发,立即记下来。
②面谈阅览法,即通过与有关人谈话、开会、访问,查阅文献、集体BS法(Brain Storming“头脑风暴“法)来收集资料。
集体BS法,类似于中国的开“诸葛亮会”,“眉头一皱,计从心来”。
③个人思考法(个人BS法),即通过个人自我回忆,总结经验来获得资料。
通常,应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对以上收集资料的方法进行适当选择,参见表2。
(3)把所有收集到的资料,包括“思想火花”,都写成卡片。
(4)整理卡片。
对于这些杂乱无章的卡片,不是按照已有的理论和分类方法来整理,而是把自己感到相似的归并在一起,逐步整理出新的思路来。
KJ法介绍

KJ法介绍
KJ法是由日本学者川喜田二郎(KAWAKITASIRO)于1970年前后研究开发并加以推广的一种质量管理方法。
KJ法又称为KJ法A型图解(也称亲和图法:affinity diagram)。
所谓KJ法,就是针对某一问题,充分收集各种经验、知识、想法和意见等语言、文字资料,通过A型图解进行汇总,并按其相互亲和性归纳整理这些资料,使问题明确起来,求得统一认识和协调工作,以利于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KJ法的主要用途:
1. 归纳思想、认识事物:对未知的事物或领域,虚心收集实际资料、并从杂乱无章的资料中整理出事物的相互关系和脉络,就某件事情达成共识;
2. 打破现状:哲学家康德说过:经验是不可靠的。
在旧有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成见,常常成为阻力,妨碍事物的发展;前人的思想或理论体系,可能成为束缚。
要求进步,必须打破现状。
旧有的概念体系一经破坏、崩溃,思想观念又处于混乱状态,这时,需要用KJ法再次归纳整理思想。
3. 计划组织:不同观点的人们集中在一起,很难统一意见。
最好能由相互理解的人员组成计划小组。
为着共同的目标,小组成员提出自己的经验、意见和想法,然后将这些资料编成卡片并利用A型图解进行整理。
4. 贯彻方针:向下级贯彻管理人员的想法和方针,靠强迫命令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A型图可以帮助人们进行讨论,集思广益,从而将方针自然地贯彻下去。
在KJ法的使用过程中,资料的收集是致关重要的一环。
语言文字资料收集的方法将随A型图解的用途与目的的不同而异。
KJ法 PPT

第一步,他注意听科员间的谈话,并把有关工作中问题的
片言只语分别记到卡片上,每个卡片记一条。
第二
步,将这些卡片中同类内容的卡片编成组。
第三步,
将各组卡片暗示出来的对策加以归纳集中,就能进一步抓
住更潜在的关键性问题。
科长拟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又进一步 征求乐于改进的科员的意见,再次做了 修改之后,最后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加以 试行,结果科员们皆大欢喜。
四、KJ法的实施步骤
准备
头脑风暴 法会议
制作卡片
归成大组
并成中组
分成小组
编排卡片
确定解决 方案
五、KJ法的用途
1.用于认识事实 2.用于形成构思 3.用于打破现状
4.用于彻底更新 5.用于筹划组织工作 6.用于彻底贯彻方针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
六、对KJ法的评价
优点:解决问题过程可以促进团队学习,开
三、KJ法的运用范围
1.常用于以下生产管理活动中: ①迅速掌握未知领域的实际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②对于难以理出头绪的事情进行归纳整理,提出明确的方针 ③通过管理者和员工的一起讨论和研究,有效地贯彻和落实 企业的方针政策。 ④成员间互相启发,相互了解,促进了为共同的目的的有效 合作。
2.在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KJ法是寻找质量问题的重要工具: ①制订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方针和目标。 ②制订发展新产品的方针、目标和计划。 ③用于产品市场和用户的质量调查。 ④促进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开展。 ⑤协调各部门的意见,共同推进全面质量管理。 ⑥调查协作厂的质量保证活动状况。
拓视野,突破部门藩篱,并获得整体的观点, 有助于减轻内部矛盾,并将精力集中于解决问 题,而不是内部耗损。
KJ法

KJ法KJ法又称A型图解法、亲和图法(Affinity Diagram)目录[隐藏]∙ 1 KJ法的概念∙ 2 KJ法的来源∙ 3 KJ法的运用范围∙ 4 KJ法的实施步骤∙ 5 KJ法的应用流程∙ 6 KJ法与统计方法、SQC法∙7 KJ法具有民主集体决策的深刻意义[1]∙8 KJ法案例分析o8.1 案例一:日本某公司o8.2 案例二:艾比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研究[2]o8.3 案例三:梁立凡的KJ法实际应用[3]∙9 相关链接∙10 参考文献[编辑]KJ法的概念KJ法是将未知的问题、未曾接触过领域的问题的相关事实、意见或设想之类的语言文字资料收集起来,并利用其内在的相互关系作成归类合并图,以便从复杂的现象中整理出思路,抓住实质,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的一种方法。
KJ法所用的工具是A型图解。
而A型图解就是把收集到的某一特定主题的大量事实、意见或构思语言资料,根据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分类综合的一种方法。
把人们的不同意见、想法和经验,不加取舍与选择地统统收集起来,并利用这些资料间的相互关系予以归类整理,有利于打破现状,进行创造性思维,从而采取协同行动,求得问题的解决。
[编辑]KJ法的来源KJ法的创始人是东京工人教授、人文学家川喜田二郎,KJ是他的姓名的英文缩写。
川喜田二郎在多年的野外考察中总结出一套科学发现的方法,即把乍看上去根本不想收集的大量事实如实地捕捉下来,通过对这些事实进行有机的组合和归纳,发现问题的全貌,建立假说或创立新学说。
后来他把这套方法与头脑风暴法相结合,发展成包括提出设想和整理设想两种功能的方法。
这就是KJ法。
这一方法自1964年发表以来,作为一种有效的创造技法很快得以推广,成为日本最流行的一种方法。
KJ法的主要特点是在比较分类的基础上由综合求创新。
在对卡片进行综合整理时,既可由个人进行,也可以集体讨论。
[编辑]KJ法的运用范围KJ法的应用范围很广,常用于以下生产管理活动中:①迅速掌握未知领域的实际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溶解度法(适用于水-盐系统) 测定不同温度下与固相成平衡的溶液的组成
c d
e
2.溶解度法 在不同温度下测定盐的溶解度,根据大量实 验数据,绘制出水-盐的T-x图。
温度 t / ℃ 0 液相组成 w[(NH4)2SO4] 0 0.167 0.286 0.375 0.384 0.411 0.422 0.438 0.458 0.479 0.498 0.518 固相 冰 冰 冰 冰 冰+ (NH4)2SO4 (NH4)2SO4 (NH4)2SO4 (NH4)2SO4 (NH4)2SO4 (NH4)2SO4 (NH4)2SO4 (NH4)2SO4
最多可直接从熔体 (重w)中得到纯 固体(NH4)SO4:
L 冰+溶液 B
0.2
y
x W’ A 固体
0.6 0.8 1
z
c
B
W 'A ws w AC
233 A 0
0.4
H2O
(NH4)2SO4的质量分数
(NH4)2SO4
(NH4)2SO4- H2O的相图
§6-10 生成化合物的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
0.25
§6-10 固态互溶系统的相图
一、固态完全互溶系统
固溶体(固态溶液):
固态物质以分子 形态相互混合而成
枝晶偏析 退火 淬火
Cu(A) Ni(B)
具有最高与最低熔点的相图
二、固态部分互溶系统
(1)系统有一低共熔点
a b Sα—B溶于A的固溶体 Sβ—A溶于B的固溶体 a
b
三相平衡线: α+β→L
二组分系统液-固相图
二组分凝聚系统 (系统内不存在气相,只有液相与固相)
p影响小,
F C P 1 2 P 1 3 P
Pmin = 1, Fmax = 2, T—x 相图
液—固平衡相图
一、固态不互溶凝聚系统液—固平衡相图
1)具有低共熔点的固 态不互溶凝聚系统
2)生成化合物的固 态不互溶凝聚系统
两种物质还有可能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稳定化合物。
一、生成稳定化合物的系统
P
t
A(s)+l l+C(s)
R
d
l
L1
l+C(s)
P、Q点为纯物质A、B的 熔点 R点为稳定化合物C的相 合熔点 F=1-2+1=0
Q l+B(s)
A(s)+C(s)
C(s)+B(s)
L2 B
L1点为A-C低共熔点
L2点为B-C低共熔点
R
l
பைடு நூலகம்
S=3,R=1 C=3-1=2
l+C(s)
L1
A(s)+C(s) Q l+B(s) C(s)+B(s)
L2 B
A
C
xB
特点:液态完全互溶,固态完全不互溶,生成 一个稳定化合物,有两个低共熔点。
一、生成稳定化合物的系统
稳定化合物无论在固态或液态均能稳定存在。熔化 时,其固态和液态有相同的组成。这类化合物也称 一致熔融(congruent melting point)的化合物。
不同温度下 (NH4)2SO4在 水中的溶解 度
-5.45 -11 -18 -19.05 0 10 30 50 70 90 108.90(沸点)
2.溶解度法
373 353 333 313
N
p$
溶液(单相)
O S 硫酸铵固+溶液 Q
T/K
293 273 253
L 冰+溶液 B
0.2
y
x W’ A
0.4
液相与B(s)同时消失
A
C
B
b
生成C(s)
点、线、面
二、生成不稳定化合物
小 结
二组分凝聚系统液-固相图
1、相图及其特征 2、计算和应用 杠杆规则 绘出冷却曲线 描述相变化情况 三类最基本相图
1、生成简单低共熔混合物 点: t*A ,t*B ,E
t*B
l+B(s)
t*A
l
t℃ A(s)+l
S1
铅垂线对应纯物质,F=1 线:斜线为凝固点降低曲线 F=1 水平线为三相线,F=0 上方 液相区 面:中间 液-固两相平衡区 下方 固-固两相平衡区
E
A(s)+B(s)
S2
A
xB
B
2.生成稳定化合物系统
t*A
R
A(s)+l l+C(s)
l
点: t*A ,t*B ,E
铅垂线对应纯物质,F=1 线:斜线为凝固点降低曲线 F=1
l+C(s)
t℃
E
水平线为三相线,F=0 t*B
l+B(s)
E
A(s)+C(s)
E B
C(s)+B(s)
上方 液相区 面:中间 液-固两相平衡区 下方 固-固两相平衡区
一、相图分析
低共熔过程:
L A(s) B(s)
低共熔点(eutectic point) : 液相能够存在的最低温 度,也是两个固相能够同 时熔化的最低温度。 低共熔混合物
一、相图分析
3)面:
L: 液相区,F=2 L+SA: 液固平衡区, F=1 L+SB : 液固平衡区,F=1 SA+SB :固相区,F=1
二、生成不稳定化合物
不稳定化合物仅存在于固态、不能存在于 液态。将化合物加热,则不到熔点就会分解为
一个固态和一个液态。由于液态组成和固态组
成不同, 所以这类化合物也称为不一致熔融
(incongruent melting point)化合物。
三相线 转熔过程
C(s) l B(s)
F 0
转熔温度(peritectic tempreture): 不稳定化合物分解对应的温度。
t
l
a
b
A(s)+l
L’
l+C(s)
l+B(s)
P、Q点为纯物质A、B的熔点 S1’点为不稳定化合物C的不相合熔点 F=1-2+1=0 Q L点为A-C低共熔点 S2’ L’ S1’ S2’为三相平衡线,对 应温度为转熔温度,F=0 a 液相降温
P
S1’
S1
L
A(s)+C(s)
S2
C(s)+B(s) 开始析出B(s)
S’
冷却过程: c→d B(s) 析出 →e nL/nS=eS’/eL’ →f l→A(s)+B(s) 过f点:液相消失
杠杆规则的应用
ws 固相臂 xy wl 液相臂 xz
373 353 333 313
N
p$
O S 硫酸铵固+溶液 Q
w s xy w yz
溶液(单相)
T/K
293 273 253
P
t
A(s)+l l+C(s)
R
l
l
L1
l+C(s)
t℃ A(s)+l t*A
Q
l+B(s)
t*B
L’
l+C(s) l+B(s)
S1’
C(s)+B(s)
S2’
A(s)+C(s)
S1
A
E
A(s)+C(s)
S2
C B
C(s)+B(s)
L2
A
C xB
B
xB
一、生成稳定化合物的系统
P
t
A(s)+l l+C(s)
A
C
xB
两个具有低共熔点的固态不互溶系统相图的组合 左边为A-C系统相图右边为C-B系统相图
一、生成稳定化合物的系统
dd R
A(s)+l l+C(s)
P
d
l c c’
t
L1
l+C(s)
A(s)+C(s) Q l+B(s) C(s)+B(s)
L2
B
A
C
xB
二、生成不稳定化合物
d
l
e
t℃ A(s)+l t*A S1 A E
L’
l+C(s)
l+B(s)
O1
S1’
Oe
特点:液态完全互溶,固 态完全不互溶,生 成一个不稳定化合 t*B 物,有一个低共熔 点和一个转熔点。 S2’ 不稳定化合物: 在固态稳定存在,液态 分解为另一固态与组成 不同的液态
S
2
A(s)+C(s)
C(s)+B(s)
xB
C
B
CaF (A) CaCl (B) 相图 2 2
-8℃
HAc
w(C6H6)
64%
C6H6
①
t℃
②
-8℃
③ ④
① 单一液相区 F=2-1+1=2 ② Hac(s) + l F=1 ③ C6H6(s)+ l F=1 ④ Hac(s) + C6H6(s) F=1
HAc
w(C6H6)
64% 75% C H 6 6
对于含苯75%溶液,系统点在低共熔点右侧,首先析出的固体为苯 析出最多的苯是在溶液降温无限接近于最低共熔温度-8℃时, 由杠杆规则得 m(l) m(苯) m(苯) + m(l) = 100g
则温度将随时间而均匀地改变,即在T-t 曲线上呈
一条直线,若系统内有相变化,则因放出相变热,
使系统温度变化不均匀,在T-t 图上有转折或水平 线段,由此判断系统是否有相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