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十年发皇太后册宝八首
孝静成皇后简介

孝静成皇后简介孝静成皇后简介孝静成皇后怎么死的博尔济吉特·宁,生于1812年6月19日(嘉庆十七年五月十一日),刑部员外郎花郎阿之女。
原为蒙古科尔沁左右翼(在今中国内蒙古通辽市境内)人,死后抬入满洲正黄旗。
初入宫为静贵人,十四年为贵妃,二十年为静皇贵妃。
文宗即位尊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
1855年(咸丰五年七月)太妃病笃,尊为康慈皇太后,8月21日(七月初九日)崩,享年四十四岁。
孝静成皇后简介中文名称博尔济吉特氏别名康慈皇太后国籍中国(清朝)民族蒙古族出生地科尔沁左右翼出生日期 1812年6月19日逝世日期 1855年8月21日职业道光帝妃子、咸丰帝养母子奕纲、奕继、皇六子恭亲王奕訢女寿恩固伦-公主配偶清宣宗道光皇帝新觉罗·旻宁谥号孝静成皇后坟墓慕东陵史籍记载《清史稿·列传·后妃》记载如下: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刑部员外郎花良阿女。
后事宣宗为静贵人。
累进静皇贵妃。
孝全皇后崩,文宗方十岁,妃抚育有恩。
文宗即位,尊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居寿康宫。
咸丰五年七月,太妃病笃,尊为康慈皇太后。
越九日庚午,崩,年四十四。
上谥,曰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不系宣宗谥,不祔庙。
葬慕陵东,曰慕东陵。
穆宗即位,祔庙,加谥。
光绪、宣统累加谥,曰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抚圣成皇后。
子三:奕纲、奕继、奕?。
女一,下嫁景寿。
孝静旗籍根据孝静成皇后的姓氏和旗籍,她往往被认为出自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的母家。
实际上,孝静虽与孝庄文皇后同姓,同族,却并非出自同一家族。
孝庄文皇后全族早在清初便归于上三旗,孝静却出身下五旗,父亲仅为一名从五品员外郎。
自明朝后,"员外郎"逐渐成为一个虚职,有钱人只要捐银子,就可以换个员外郎来做,所以也就给了大家员外等同于富人的感觉。
道光帝在世时所封的三个皇后皆出身显贵:孝穆成皇后为一等子爵(正一品)、户部尚书(正一品)、赠三等公(超品)布颜达赉女。
孝慎成皇后,为康熙帝母舅家佟国纲玄孙,世袭三等承恩公、追封一等公舒明阿女。
含有睿字的诗句

含有睿字的诗句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含有睿字的诗句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含有睿字的诗句1,睿哲玄览,都兹洛宫。
——张衡《东京赋》圣明;明智2,《石淙》李显三阳本是标灵纪,二室由来独擅名。
霞衣霞锦千般状,云峰云岫百重生。
水炫珠光遇泉客,岩悬石镜厌山精。
永愿乾坤符睿算,长居膝下属欢情。
3,《行次成皋,途经先圣擒建德之所,缅思功业,》李隆基有隋政昏虐,群雄已交争。
先圣按剑起,叱咤风云生。
饮马河洛竭,作气嵩华惊。
克敌睿图就,擒俘帝道亨。
顾惭嗣宝历,恭承天下平。
幸过翦鲸地,感慕神且英。
4,《唐享昊天乐•第四》武则天巍巍睿业广,赫赫圣基隆。
菲德承先顾,祯符萃眇躬。
铭开武岩侧,图荐洛川中。
微诚讵幽感,景命忽昭融。
有怀惭紫极,无以谢玄穹。
5,《唐明堂乐章•迎送王公》武则天千官肃事,万国朝宗。
载延百辟,爰集三宫。
君臣德合,鱼水斯同。
睿图方水,周历长隆。
6,《唐大飨拜洛乐章•拜洛》武则天菲躬承睿顾,薄德忝坤仪。
乾乾遵后命,翼翼奉先规。
抚俗勤虽切,还淳化尚亏。
未能弘至道,何以契明祇。
7,《九月九日上幸慈恩寺,登浮图,群臣上菊花寿》上官昭容帝里重阳节,香园万乘来。
却邪萸入佩,献寿菊传杯。
塔类承天涌,门疑待佛开。
睿词悬日月,长得仰昭回。
8,《奉和麟德殿宴百僚应制》鲍君徽睿泽先寰海,功成殿武韶。
戈鋋清外垒,文物盛中朝。
圣祚山河固,宸章日月昭。
玉筵鸾鹄集,仙管凤凰调。
御柳新低绿,宫莺乍啭娇。
愿将亿兆庆,千祀奉神尧。
9,《奉和圣制登太行山中言志应制》苏颋北山东入海,驰道上连天。
顺动三光注,登临万象悬。
俯观河内邑,平指洛阳川。
按跸夷关险,张旗亘井泉。
晓岩中警柝,春事下搜田。
德重周王问,歌轻汉后传。
宸游铺令典,睿思起芳年。
愿以封书奏,回銮禅肃然。
10,《奉和圣制漕桥东送新除岳牧》苏颋宝贤不遗俊,台阁尽鹓鸾。
未若调人切,其如简帝难。
上才膺出典,中旨念分官。
特以专城贵,深惟列郡安。
政行思务本,风靡属胜残。
《旧唐书·李光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李光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旧唐书·李光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旧唐书·李光弼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原文:李光弼幼持节行,善骑射,能读班氏《汉书》。
少从戎,严毅有大略,起家左卫郎。
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
前此,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
及是,诏众以兵付光弼。
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
会使者互,拜众御史中丞。
光弼曰:“众有罪,已前系,今但斩侍御史。
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
”使者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徇,威震三军。
至德二载,思明、希德率高秀岩、牛廷价将兵十万攻光弼,时锐兵悉赴朔方,而麾下卒不满万,众议培城以守,光弼曰:“城环四十里,贼至治之,徒疲吾人。
”乃彻民屋为摞石车,车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辄数十人死,贼伤十二。
思明为飞搂,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遣穴地颓之。
思明宴城下,倡优居台上靳指天子,光弼遣人隧地禽取之。
思明大骇,徙牙帐远去,军中皆视地后行。
又潜沟营地,将沈其军,乃阳约降。
互期,以甲士守陴,遣裨校出,若送款者,思明大悦。
俄而贼数千没于堑,城上鼓噪,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
思明畏败,乃去,留希德攻太原。
光弼出敢死士搏贼,斩首七万级,希德委资粮遁走。
初,贼至,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
困解,阅三昔乃归私寝。
收清夷、横野等军。
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
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
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
”观军容使鱼朝恩固谓不可。
既而思明来援,光弼拒贼,战尤力,杀略大当。
会诸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太原。
帝贷诸将罪。
(节选自引《旧唐书•李光弼传》)译文:李光弼年幼即有良好的节操和品行,擅长骑马射箭,能通读班固的《汉书》。
年轻时即从军,严谨刚毅有大智谋,从左卫郎做起。
李光弼率领景城、河间兵马五千进入太原。
这之前,节度使王承业政务松弛混乱;侍御史崔众主持太原军务,经常轻慢王承业,李光弼向来为此不平。
宋史·宁宗一(本纪)·卷三十七(2)原文-翻译

宋史·宁宗一(本纪)·卷三十七(2)原文|翻译二月丁巳朔,诏两淮诸州劝民垦辟荒田。
壬戌,诏嗣秀王伯圭赞拜不名。
癸亥,以久雨,释大理、三衙、临安府、两浙路杖以下囚。
丁卯,诏帅臣、监司岁终考察郡守臧否以闻。
戊寅,以右正言李沐言,罢赵汝愚为观文殿大学士、知福州。
己卯,雨土。
以余端礼兼参知政事。
庚辰,兵部侍郎章颖以党赵汝愚罢。
甲申,谢深甫等再劾汝愚,诏与宫观。
三月丙戌朔,日有食之。
庚寅,太白经天。
辛亥,诏四川岁发西兵诣行在,如旧制。
癸丑,命侍从、台谏、两省集议江南沿江诸州行铁钱利害。
甲寅,国子祭酒李祥、博士杨简以党赵汝愚罢。
夏四月丁巳,太府寺丞吕祖俭坐上疏留赵汝愚及论不当黜朱熹、彭龟年等,忤韩侂胄,送韶州安置。
己未,以余端礼为右丞相,京镗知枢密院事,郑侨参知政事,谢深甫签书枢密院事。
庚申,太学生杨宏中等六人以上书留赵汝愚、章颖、李祥、杨简,请黜李沐,诏宏中等各送五百里外编管。
中书舍人邓驲上疏救之,不听。
戊辰,临安大疫,出内帑钱为贫民医药、棺敛费及赐诸军疫死者家。
五月戊子,吕祖俭改送吉州安置。
戊戌,诏戒百官朋比。
丙午,诏诸路提举司置广惠仓,修胎养令。
辛亥,减大理、三衙、临安府杂犯死罪以下囚,释杖以下。
六月丁巳,复留正观文殿大学士,充醴泉观使。
右正言刘德秀请考核真伪,以辨邪正。
己未,遣汪义端贺金主生辰。
庚午,诏三衙、江上诸军主帅、将佐,初除举自代一人,岁荐所知二人。
癸酉,以韩侂胄为保宁军节度使、提举万寿观。
秋七月壬辰,加周必大少傅。
丁酉,落赵汝愚观文殿大学士,罢宫观。
己亥,太白昼见。
八月己巳,诏内外诸军主帅条奏武备边防之策以闻。
九月壬午朔,蠲临安府水灾贫民赋。
乙酉,以久雨,决系囚。
丙戌,灾惑入太微。
甲辰,遣黄艾使金贺正旦。
己酉,蠲台、严、湖三州被灾民丁绢。
冬十月己卯,诏三省、枢密院条上合教诸军例。
乙丑,升秀州为嘉兴府,舒州为安庆府,嘉州为嘉定府,英州为英德府。
戊辰,金遣吴鼎枢来贺瑞庆节。
【别光知道赵匡胤(南宋上)】宋光宗赵敦(三)

宋光宗赵敦(三)史料记载宋史本纪第三十六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讳惇,孝宗第三子也。
母曰成穆皇后郭氏。
绍兴十七年九月乙丑,生于藩邸。
二十年赐今名,授右监门卫率府副率,转荣州刺史。
孝宗即位,拜镇洮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恭王。
及庄文太子薨,孝宗以帝英武类己,欲立为太子,而以其非次,迟之。
乾道六年七月,太史奏:木、火合宿,主册太子,当有赦。
是时,虞允文相,因请蚤建储贰。
孝宗曰:「朕久有此意,事亦素定。
但恐储位既正,人性易骄,即自纵逸,不勤于学,浸有失德。
朕所以未建者,更欲其练历庶务,通知古今,庶无后悔尔。
」七年正月丙子朔,孝宗上两宫尊号册、宝,礼成。
丞相允文复以请,孝宗曰:「朕既立太子,即令亲王出镇外藩,卿宜讨论前代典礼。
」允文寻以闻。
二月癸丑,乃立帝为皇太子,庆王恺为雄武、保宁军节度使、判宁国府,进封魏王。
三月丁酉,受皇太子册。
四月甲子,命判临安府,寻领尹事。
帝之为恭王,与讲官商较前代,时出意表,讲官自以为不及。
逮尹临安,究心民政,周知情伪。
孝宗数称之,且语丞相赵雄曰:「太子资质甚美,每遣人来问安,朕必戒以留意问学。
」淳熙十四年十月乙亥,高宗崩。
十一月己亥,百官大祥毕,孝宗手诏:「皇太子可令参决庶务,以内东门司为议事堂。
」十五年二月戊戌,帝始赴议事堂,自是,间日与辅臣公裳系鞋相见,内外除擢,自馆职、部刺史以上乃以闻。
九月乙巳,又诏:「每遇朝殿,令皇太子侍立。
」十一月,丞相周必大乞去,孝宗谕曰:「朕比年病倦,欲传位太子,卿须少留。
」会陈康伯家以绍兴传位御札来上,十二月壬申,孝宗遣中使密持赐必大,因令讨论典礼,既又密以禅意谕参知政事留正。
十六年正月辛亥,两府奏事,孝宗谕以倦勤,欲禅位皇太子,退就休养,以毕高宗三年之制。
因令必大进呈诏草。
二月壬戌,孝宗吉服御紫宸殿,行内禅礼,应奉官以次称贺。
内侍固请帝坐,帝固辞。
内侍扶掖至七八,乃微坐,复兴。
次丞相率百僚称贺,礼毕,枢密院官升殿奏事,帝立听。
中国古代帝后玺印制度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古代帝后玺印制度研究姓名: 刘振河张铭心指导教师:院系所: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专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完成日期: 年月摘要在我国玺印发展史中,帝后玺印在玺印制度中代表着最高等级。
由于它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因此,在我国玺印艺术宝库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从秦统一中国之后,就制定了皇帝玺制度。
此后,在历经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制度中,帝后玺印制度不断的发展、变革和完善,并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
然而到目前为止, 无论是在探讨我国玺印史过程中涉及帝后玺印的内容,还是对帝后玺印实体的考证和个别问题的研究,都未对我国古代帝后玺印做全面、系统的梳理和研究。
通过对我国古代帝后玺印的全面、系统的梳理, 来探讨我国古代帝后玺印制度的特点,这对于今后我们研究我国的玺印制度、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及皇后册封制度等礼仪制度有着很大的帮助,具有一定得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本文所研究的“帝后玺印”,主要是指行使行政权力的皇帝印章及册封皇后的印章。
其中帝后闲章、尊号谥号印章不在本文研究范围之内。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对我国古代帝后玺锘度进行探讨。
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是对帝后玺印制度的先行相关研究做一个简要的回顾和介绍,并指明本文研究的具体方向。
第二章主要是对帝后玺印资料的整理与考证,其中包括文献记载帝后玺印资料以及传世及出土帝后玺实物资料的整理和考证。
第三章主要是对我们古代帝后玺印制度进行探讨。
根据我国历代帝后玺印的特点,分为五个章节:第一节、先秦时期;第二节、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第三节、隋唐五代时期;第四节、宋辽金元时期;第五节、明清时期。
探讨每个时期帝后玺印的名称、质地、尺寸、数量、使用及管理制度的特点,并尝试分析各时期制度发生变革的原因、前后之间关系以及影响。
第四章结论部分,是对我国古代帝后玺印制度的特点及对玺印制度史研究的价值等进行分析。
本文研究的价值是多层次的。
首先,玺印制度是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水与孝道的诗句

关于风水的诗八宅:排山掌上起三元甲子诀排山掌上起,从寅数到狗。
一年轮一位,不用亥子丑。
又,野马跳涧诀:野马跳涧走,从寅数到狗。
一年轮一位,不用亥子丑。
上元甲子一宫连,中元起巽下兑间。
上五中二下八女,男逆女顺是根源。
又,捷诀:一四七宫男起布,五二八宫女顺推。
男五寄二女寄八,甲子周轮本命寻。
按:男五中寄坤,女五中寄艮。
游年歌:乾六天五祸绝延生,坎五天生延绝祸六。
艮六绝祸生延天五,震延生祸绝五天六。
巽天五六祸生绝延,离六五绝延祸生天。
坤天延绝生祸五六,兑生祸延绝六五天。
又,归藏诀:一世祸害二世医,天延四鬼五生气,游魂六煞归绝命,伏位上爻道天机。
星煞:生气辅弼亥卯未,延年绝命巳酉丑。
天医禄存四土宫,六煞应在申子辰。
震巽坎离为东四,坤乾艮兑西四位。
兴废年:生气辅弼亥卯未,延年绝命巳酉丑。
天医禄存并五鬼,吉凶俱应寅午戌。
六煞不外申子辰,九星加处细排论。
东四宅诀:震巽坎离是一家,西四宅爻莫犯他。
若还一气修成象,子孙兴旺定荣华。
西四宅诀:乾坤艮兑四宅同,东西卦爻不可逢。
误将他象混一屋,人口伤亡祸必重。
九星生旺方位:贪狼居北主荣昌,巨门到火子孙强。
武曲最宜临土位,各居本位亦生祥。
惟有六煞文曲水,中央受制不为殃。
九星吉凶歌:伏位天乙无祸殃,延年生气主吉祥。
五鬼廉贞凶要见,定伤人口有灾殃。
六煞文曲壬癸水,见伤六畜有惊惶。
绝命定伤人共口,祸害临之定不良。
此是九星灾殃诀,后学广览细推详。
贪狼生气加官禄,武曲延年寿命长。
辅弼伏位万事吉,巨门天乙财宝乡。
廉贞五鬼人多病,破军绝命罹灾殃。
禄存祸害共人口,文曲六煞女不良。
关于孝道的诗1、以其所以养,孝道亦何有宋·楼钥《攻媿斋》2、孝隐二十年,复与志利疏宋·李廌《邃经堂》3、孝友怀宗族,谦恭接里闾宋·虞俦《杨仲才挽诗》4、新阡缘孝感,挥涕望高冈宋·陈宓《挽吴太夫人》5、缅思孝皇朝,内外真弘治明·何允泓《孔侍郎镛》6、潭潭大府忠孝家宋·喻良能《安抚开府史丞相诞辰》7、磓发千年日长白,孝武秦王听不得唐·李贺《官街鼓》8、兄佐诸侯幕,愚居孝子庐宋·强至《别希鲁回马上口占》9、始知至孝无间断,以圣人所见墙羹宋·舒邦佐《著存亭》10、肃雍孝享,登配环极隋·佚名《皇祐观享明堂六首其一》11、天旋俄制跸,孝享属严禋唐·苏味道《奉和受图温洛应制》12、昔有梁孝王,风流歌吹台现代·陈独秀《感怀二十首其一》13、猗欤大孝,四海其承隋·佚名《熙宁皇太后册宝三首其一》14、辍棹江头谒孝娥,断碑枯柏尚嵯峨宋·释及浦《谒曹娥庙》15、唯时火德君道明,粤南祝融孝所生宋·梅尧臣《赠陈孝子庸》16、白帝败归思孝直,端知难抗魏元成宋·陈造《孔明二首其一》17、典册褒崇极,庭闱孝养深宋·韩彦质《高宗皇帝挽祠三首其一》18、已闻淝水返朱序,亦说汉庭怜孝章宋·释善珍《送林南恩入京》19、县民但可观此意,休羡江边孝女碑宋·梅尧臣《余令之会稽新昌》。
方成培“一声叶一字非乐”说之考辩——以《香研居词尘》二则为楔兼谈“一字一音”记谱法

在中国各类传统记谱法体系中,宋代俗字谱的“一字一音”记 谱方式一直受到不同领域研究者们的关注。这其中以姜夔的《白 石道人歌》中的那17首带有俗字标记的词调音乐乐谱最具代表 性,因而自清朝起就已经有大量相关的乐律理论研究、谱字符号 的分析和转译编译曲谱呈现于众。就前辈学者们已获得的各类成 果来看,大家普遍认为虽然《白石道人歌》的谱面上也有部分装饰 性音型的标记,但其一词字对应一唱音的基本谱面形态是确定无 疑的。在诸多研究成果中,比较早的对词调音乐进行本体形态研 究的,可见清朝时方成培所著《香研居词尘》一书,作者在书中明 确提出了“一声叶一字非乐”的观点。而究竟词调音乐在实际演唱 中是否是一字对应一音?毕竟以现代的审美方式来看,这种记谱 方式若真的依谱呈现,似乎显得其音响效果和音乐风格尤为清淡 甚至太过于简朴了。且众所周知的,词调音乐是自唐朝伊始,发展 至宋朝到达高峰。而宋朝,尤其是姜夔所在的南宋是正是大量以 娱乐化为倾向的城市音乐体裁不断涌现的时期。在这样的音乐环 境中,这种一字对应一音的音乐风格似乎显得格外特殊。那么究 竟是词调音乐的艺术特点确是如此,还是俗字谱并不能真实反映 出该音乐的实际形态?以《香研居词尘》中的二则论述为引来探讨 该论题。
一、“一声叶一字非乐”说的提出与考辩 该书作者方成培是清朝乾隆时人,长期以来潜心于音乐理论 的研究,特别是在唐宋燕乐领域多有建树。由于唐宋时期遗留下 来的燕乐研究相关著述本就为数不多,加之经过不同的版本更迭 多有佚失和纰漏。而方成培《香研居词尘》一书涉及非常广泛,兼 有宫调理论、器乐、词调音乐、戏曲、记谱法等音乐本体理论研究, 也有针对部分音乐体裁、表演理论、音乐人的评论等。作者在此书 中除了个人论述、分析推理以外,还大量引用了例如《乐府杂录》 《梦溪笔谈》和朱载堉、朱熹对于音乐的论述等作为佐证,既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