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合集下载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城市扩张导致大量农业用地和自 然景观转变为城市用地,改变了
土壤、植被和水文条件。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中建筑物和道路等大面积覆 盖,减少了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 射,导致城市地区温度高于周围
地区。
水资源消耗
城市人口密集,大量用水导致地 下水位下降,并对水体造成污染

交通发展的影响
道路建设
道路建设可能破坏自然景观,影响动植物栖息地 和生态平衡。
海洋酸化的影响
要点一
总结词
海洋酸化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另一个负面影响,对海洋生态 系统造成威胁。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海洋酸化是指海洋水体中溶解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 pH值下降的现象。这影响了珊瑚礁、贝类等生物的钙化过 程,破坏了海洋生态平衡。同时,海洋酸化还影响了鱼类 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对渔业资源造成威胁。
分类
根据性质和功能,自然地理要素可分 为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 五大类。
自然地理要素的重要性
维持生态平衡
反映地球演化历史
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共同维持着自然地理环境的生态平衡 。
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记录了地球的演 化历史,有助于科学家研究地球的演 变过程。
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
自然地理要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 要基础,其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 存环境和经济发展。
交通排放
汽车、火车和飞机等交通工具产生的废气可能对 空气造成污染,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土地占用
交通设施的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可能对 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04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的实例分析
CHAPTER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总结词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地退化 和生态环境恶化。

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问题。
三大问题产生原因和危害
问题 产生 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
燃烧矿物燃料,
臭氧层破坏
酸雨
燃烧矿物燃料, 制冷设备释放 排放二氧化碳、 氟氯烃化合物 排放二氧化硫 和氮氧化物 毁 林 影响农林渔业 破坏生态环境; 人体健康;破 生产,危及人 危害 坏生态环境和 体健康;腐蚀 经济结构的变化 农林牧渔生产 建筑物和文物 古迹

真核细胞生物出现以后,因为藻类的光合作用 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加速了自由氧在海洋和大 气中的积累,也使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大大减 弱,扩大和改善了生物的生存环境。
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 最初的生命 地球表层,由此揭开了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 出现在海洋 化进程的序幕。

地质年代与生物发展阶段关系对应表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化学演化
以前
生命出现
以后
生物演化
环境演化
生物进化对环境演变的影响主要有:

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出现和发展,使大量 的自由氧释放到环境中,改变了大气的性质, 促使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
被子植物中毒说
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
全球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古生代末期
60﹪以上的海生无脊 椎动物种类(如三叶 虫)灭绝,脊椎动物 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 的两栖类全部灭绝, 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中生代末期
恐龙灭绝, 50﹪ 以上的海生无脊椎 动物种类灭绝。
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地理ⅰ湘教版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练习带解析

地理ⅰ湘教版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练习带解析

地理ⅰ湘教版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练习带解析1、在生命出现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A、物理演化过程B、化学演化过程C、大气演化过程D、生物演化过程解析:选B。

在生命出现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

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最根本的作用是()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微生物的分解作用C、人类的主观改造作用D、动物的呼吸作用解析:选A。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促使物质和能量转换,使自然界的化学元素进行迁移,从而改造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加快了岩石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

据此回答3~4题。

3、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A、古生代、三叶虫B、中生代、恐龙C、新生代第三纪、哺乳类D、新生代第四纪、鱼类4、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A、湿热的草原地区B、温暖广阔的浅海C、湿热的森林地区D、干旱的陆地环境解析: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繁盛时期是中生代,恐龙是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

湿热的森林环境应是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

答案:3.B4.C读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图,完成5~6题。

5、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请判断在最近400年以来,人口的变化趋势为()A、人口增长速率出现明显降低的趋势B、全球每个国家的人口数量都一直处于不断的增长之中C、我国人口在最近400年间增长速率在加大D、在1650~1850年间,全球人口的增长速率较小,1850~1950年间,全球人口的增长速率出现较为明显的递增趋势6、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以下关于世界主要物种灭绝情况的描述,你认为合理的是()A、从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在最近几年,世界主要物种的灭绝速度出现明显的降低趋势B、在最近400年以来,世界鸟类物种的灭绝速度一直大于哺乳类物种的灭绝速度C、在最近400年以来,世界主要物种的灭绝速度明显加速D、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在最近400年间,我国主要哺乳类物种的灭绝速度明显减小解析:第5题,根据图中人口增长曲线的速率变化可以看出,选项D中所描述的是较为合理的。

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编制:吴彦伟审核:袁增强
(自主学习)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1.人类区别于其他地理要素的特点: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能够有意识地__________自然,并且能够有意识地提高这种___________的能力
2.表现: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_________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造成自然地理环境前所
未有的显著变化
3.要求: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_________,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______和______对自然
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_____________的关系
(巩固练习)
读“地质构造和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的地形是________。

(2)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

(3)A、B、C三地中可能找到喀斯特风景区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

(4)若B地发现有三叶虫、珊瑚化石,可以推测
当时的古地理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

(5)在A、B两地何处有可能找到恐龙化石?______地。

小结与反思:。

3.1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3.1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
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活动:读P66页内容,生命出现以前和以后的环境演化有何不同?
环 境 演 化
生命出现前: 化学演化(无机演化)
生命出现后: 生物演化(有机演化)
活动:读下图图,归纳生物进化规律。
石炭纪 古生代 泥盆纪 志留纪 侏 罗 纪 生 代 二叠纪 三叠纪
新 生 代
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出现灵长 类,第四纪出现了人类。本时代,地球上海 陆与地形与现代接近。
(二)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
读P68页,地质历史上两次最 重要的生物灭绝时期是?
►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 脊椎动物种类灭绝,脊椎动物中 的原始鱼类和两栖类全部灭绝。 ►中生代末期,50%以上的海 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盛极 一时的恐龙全部灭绝。
恐龙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类动物出现了,这些动物 属啮[niè]齿类食肉动物,可能以恐龙蛋为食。由于这种 小型动物缺乏天敌,越来越多,最终吃光了恐龙蛋。
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一)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读P68页,请你谈谈人与环境是什么关系。
产物

适应、改造
(二)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读P69页,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自然资源 的大规模开发 ►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__________ 显著变化 利用,使地理环境发生 __________. 有利影响 , ►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既有___________ 不利影响 也有____________. 活动:请你举出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不利影 响的例子。
自然地理环境的 整体性 自然地理要 素变化与环 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 境的差异性
自然地 理环境 的整体 性与差 异性

地理课件: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3

地理课件: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3

四、地磁变化说。现代生物学证明,某些生物的死亡与磁场有关。 对磁场比较敏感的生物,在地球磁场发生变化的时候,都可能导致
灭绝。由此推论,恐龙的灭绝可能与地球磁场的变化有关。
五、被子植物中毒说。恐龙年代末期,地球上的裸子植物逐渐消
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被子植物,这些植物中含有裸子植物中所
没有的毒素,形体巨大的恐龙食量奇大,摄入被子植物导致体内毒 素积累过多,终于被毒死了。 六、酸雨说。白垩纪末期可能下过强烈的酸雨,使土壤中包括锶
例:生物的出现对地理环境整体的影响 ②整体环境演变必定对某些要素产生影响 例:地理环境变化使某些物种灭绝
二、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以前 生命出现 以后 环境演化 生物演化 化学演化
思考
1.地球早期生物是如何对环境演化产生影响的? 生物出现前:地球是一个无氧环境;
生物出现后:向大气之中释放自由氧,特别是真核细胞生 物出现后,加速了自由氧的积累,地球演变为有氧环境。 总体说来:生物出现后,改变了大气成分结构,改善了生
思考: 1.上述材料是否可以说明中生代恐龙灭绝的原因? 2.你认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除了“陨星碰撞说”以外,关于恐龙灭绝的主要观点还有以下几
种:
一、气候变迁说。6500万年前,地球气候陡然变化,气温大幅下 降,造成大气含氧量下降,令恐龙无法生存。也有人认为,恐龙是 冷血动物,身上没有毛或保暖器官,无法适应地球气温的下降,都 被冻死了。
2.在林区修建旅游设施和道路→ 砍伐森林 → 水土流失。
3.上游地区用水量剧增→河流径流量 减少 →河流自净能力减低。
4.河沙开采过度→河床堤岸 坍塌 →河岸后退→水灾。
5.河流径流量减少 →海水 入侵 。 6.河口泥沙淤积→航道 变浅 。

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龙天玖

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龙天玖

被子植物
时代
裸子植物
时代 陆上孢子 植物时代
海生藻类
时代
原始生命体
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生物出现前:化学演化(无机演化) 生物出现后:生物演化(有机演化)
活动:生物演化历程(填表)
(二)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二)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
• 全球环境变迁——包含了气候变迁、陆地和海洋生物及生 产力的变化、大气中化学成分的改变、水资源变化及生态 系统的改变。
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1、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农业活动 工业活动 工程建设
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效应及产生的影响
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效应及产生的影响
大量使用 矿物燃料
砍伐森林 冰川 融化 海水 膨胀 海 平 面 上 升

大气 co2 增多
气 温 升 高
气 候 变 暖
4、防治: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研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发 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
水气输送

降水
海陆间大循环
内陆循环 ① ③
地表径流
海上循环 ① ③

蒸发

下渗

地下径流
生物灭绝
• 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1)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的两栖类全部 灭绝 (2)中生代末期——恐龙灭绝,50%以上无脊椎动 物灭绝
试思考生物灭绝的原因……
恐龙灭绝原因
陨星碰撞论 气候变迁论
大陆漂移论
假说
超新星爆发论
物种斗争论
造山运动论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 变化与环境变迁

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二)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
•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 模灭绝时期:古生代末期 、中生代末期
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 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脊 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两栖 类全部灭绝。
恐龙灭绝
中生代末期,5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 盛极一时的恐龙全部灭绝。
阅读教材P68, 《陨石:中生代恐龙灭绝的证据》:
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生物出现后
生物出现后:向大气之中释放自由氧,特别是 真核细胞生物出现后,加速了自由氧的积累,地球 演变为有氧环境。改变了大气成分结构,改善了生 物生存环境。
生物出现后: 有机进化即生物演化
海生藻类
动物孕育萌芽 时代
原始生命体
活动:若将地球46亿年的历史压缩为24小时,地球诞生于0时, 请你算出图中时间对应一天中什么时刻。
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人 (一)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孕育
改造
活动:请你谈谈人与环境是什么关系。
(二)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 的影响在不断地加大
四、地磁变化说。现代生物学证明,某些生物的死亡与 磁场有关。对磁场比较敏感的生物,在地球磁场发生变化的 时候,都可能导致灭绝。由此推论,恐龙的灭绝可能与地球 磁场的变化有关。
五、被子植物中毒说。恐龙年代末期,地球上的裸子植物 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被子植物,这些植物中含有裸 子植物中所没有的毒素,形体巨大的恐龙食量奇大,摄入被子 植物导致体内毒素积累过多,终于被毒死了。

地貌
全球降水、干湿状况变化
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变化Fra bibliotek(三)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尊重自然规律 ►防止过度开发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太 古 代
34亿年前的古细胞化石。(南非斯威士兰系 亿年前的古细胞化石。 南非斯威士兰系 亿年前的古细胞化石 南非斯威士兰系)
约在25亿年前,地球为广阔的海洋。 约在25亿年前,地球为广阔的海洋。几乎完全是淡 25亿年前 水的原始海水中溶入了大量的有机质,如氨基酸、 水的原始海水中溶入了大量的有机质,如氨基酸、核苷 酸等,在太阳及地球其它物理作用下, 酸等,在太阳及地球其它物理作用下,一些有机质形成 蛋白质。在随后的几亿年中,这些蛋白质越来越复杂, 蛋白质。在随后的几亿年中,这些蛋白质越来越复杂, 终于在34亿年前生命开始出现了。此时代, 34亿年前生命开始出现了 终于在34亿年前生命开始出现了。此时代,地球上岩浆 活动剧烈,火山喷发频繁。 活动剧烈,火山喷发频繁。
思考: 思考: 上述材料是否可以说明中生代恐龙灭绝的原因? 1、上述材料是否可以说明中生代恐龙灭绝的原因? 2、你认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你认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恐龙灭绝探讨 变迁说。6500万年前,地球气候陡然变化, 气候变迁说。6500万年前,地球气候陡然变化, 万年前 气温大幅下降,造成大气含氧量下降,令恐龙无法生存。 气温大幅下降,造成大气含氧量下降,令恐龙无法生存。 也有人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身上没有毛或保暖器官, 也有人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身上没有毛或保暖器官, 无法适应地球气温的下降,都被冻死了。 无法适应地球气温的下降,都被冻死了。 物种斗争说。恐龙年代末期, 二、物种斗争说。恐龙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类 动物出现了,这些动物属啮齿类食肉动物, 动物出现了,这些动物属啮齿类食肉动物,可能以恐龙蛋 为食。由于这种小型动物缺乏天敌,越来越多, 为食。由于这种小型动物缺乏天敌,越来越多,最终吃光 了恐龙蛋。 了恐龙蛋。
新 生 代
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 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出现灵长 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类,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本时代,地球上海陆与地形与现代接近。 本时代,地球上海陆与地形与现代接近。 第四纪出现了气候寒冷的时期——第四纪冰 第四纪出现了气候寒冷的时期 第四纪冰 期。
石炭纪 古生代 泥盆纪 二叠纪 三叠纪 志留纪 侏 罗 纪中 生 代
海 平 面 上 升
淹没 沿海 低地



地貌
全球降水、 全球降水、干湿状况变化 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变化
(三)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尊重自然规律 尊重自然规律 ►防止过度开发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防止过度开发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古 生 代
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海洋中出现了多种动物如三叶虫、 海洋中出现了多种动物如三叶虫、 珊瑚等,中期出现了脊椎动物— 珊瑚等,中期出现了脊椎动物 —鱼类,后期鱼类演化为两栖类。 鱼类, 鱼类 后期鱼类演化为两栖类。 陆地出现了大片植物, 陆地出现了大片植物,蕨类植物 繁生。此时代,地壳活动剧烈、 繁生。此时代,地壳活动剧烈、 陆地面积大大增加, 陆地面积大大增加,亚欧大陆和 北美大陆雏形基本形成。 北美大陆雏形基本形成。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地 球 发 展 初 期 阶 段
地球形成约在50亿到46亿年前。当时大地上火山遍地, 地球形成约在50亿到46亿年前。当时大地上火山遍地, 50亿到46亿年前 岩浆横流,环境之恶劣不在今日金星之下。 岩浆横流,环境之恶劣不在今日金星之下。但由于地球距 离太阳较金星远一些,且自转周期合理, 离太阳较金星远一些,且自转周期合理,这为生命的形成 奠定了基础。随着地球表面的不断冷却和水气的增加, 奠定了基础。随着地球表面的不断冷却和水气的增加,大 地开始出现了水,并逐渐汇集得越来越多。 地开始出现了水,并逐渐汇集得越来越多。
►中生代末期,50%以上的海 中生代末期,50%以上的海 中生代末期 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 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盛极 一时的恐龙全部灭绝。 一时的恐龙全部灭绝。
活动:请你谈谈地球上为什么会有两次动物大灭绝现象。 活动:请你谈谈地球上为什么会有两次动物大灭绝现象。
阅读教材P68, 阅读教材P68, 陨石:中生代恐龙灭绝的证据》: 《陨石:中生代恐龙灭绝的证据》:
6亿年前 亿年前 奥陶纪 寒武纪 白垩纪
46亿年前 亿年前
第三纪 新生代
活动: 、在元古代前后,地球表层发生演化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活动:1、在元古代前后,地球表层发生演化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2、通过上述学习,你能得出那些结论? 、通过上述学习,你能得出那些结论?
(二)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
►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 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 古生代末期 脊椎动物种类灭绝, 脊椎动物种类灭绝,脊椎动物中 的原始鱼类和两栖类全部灭绝。 的原始鱼类和两栖类全部灭绝。
五、被子植物中毒说。恐龙年代末期,地球上的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中毒说。恐龙年代末期, 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被子植物, 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被子植物,这些植物中含有裸 子植物中所没有的毒素,形体巨大的恐龙食量奇大,摄入被子 子植物中所没有的毒素,形体巨大的恐龙食量奇大, 植物导致体内毒素积累过多,终于被毒死了。 植物导致体内毒素积累过多,终于被毒死了。 六、酸雨说。白垩纪末期可能下过强烈的酸雨,使土壤中 酸雨说。白垩纪末期可能下过强烈的酸雨, 包括锶在内的微量元素被溶解, 包括锶在内的微量元素被溶解,恐龙通过饮水和食物直接或间 接地摄入锶,出现急性或慢性中毒,最后一批批死掉了。 接地摄入锶,出现急性或慢性中毒,最后一批批死掉了。
活动:请你举出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例子, 活动:请你举出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例子, 并讨论是有利的影响还是不利的影响。 并讨论是有利的影响还是不利的影响。
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效应及产生的影响
大量使用 矿物燃料 砍伐森林
大气
co2
增多
气 温 升 高 气
气 候 变 暖
冰川 融化 海水 膨胀 水
(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中 生 代
生物变化很大,爬行动物盛行,各种恐龙繁生,出现 生物变化很大,爬行动物盛行,各种恐龙繁生, 了始祖鸟。本时代中期裸子植物出现。 了始祖鸟。本时代中期裸子植物出现。 地球上大陆轮廓基本形成,环太平洋带地壳运动剧烈。 地球上大陆轮廓基本形成,环太平洋带地壳运动剧烈。
(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元 古 代
从距今34亿 18亿年前这漫长的16亿年中, 从距今34亿~18亿年前这漫长的16亿年中,原始原核细胞 34 亿年前这漫长的16亿年中 在不断地进化。从距今18亿年前到6亿年前,真核生物出现, 18亿年前到 在不断地进化。从距今18亿年前到6亿年前,真核生物出现, 从此地球进入了一个生命大发展的阶段。 从此地球进入了一个生命大发展的阶段。这时期的海洋生物主 要是蓝藻、红藻和绿藻,原生动物大概也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 要是蓝藻、红藻和绿藻,原生动物大概也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 到距今6亿年前时,已经有浮游动物、杯海绵和腔肠动物了。 到距今6亿年前时,已经有浮游动物、杯海绵和腔肠动物了。 元古代晚期出现了大片的陆地。 元古代晚期出现了大片的陆地。
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一)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孕育

改造
活动:请你谈谈人与环境是什么关系。 请你谈谈人与环境是什么关系。
(二)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的影响在不断地加大 ►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既有有利的方面, 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既有有利的方面, 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既有有利的方面 也有不利的方面
三、大陆漂移说。地质学研究证明,在恐龙生存的年代 大陆漂移说。地质学研究证明, 地球的大陆只有唯一一块, 地球的大陆只有唯一一块,即“泛古陆”。由于地壳变化, 泛古陆” 由于地壳变化, 这块大陆在侏罗纪发生的较大的分裂和漂移现象, 这块大陆在侏罗纪发生的较大的分裂和漂移现象,最终导致 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恐龙因此而灭绝。 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恐龙因此而灭绝。 四、地磁变化说。现代生物学证明,某些生物的死亡与 地磁变化说。现代生物学证明, 磁场有关。对磁场比较敏感的生物, 磁场有关。对磁场比较敏感的生物,在地球磁场发生变化的 时候,都可能导致灭绝。由此推论, 时候,都可能导致灭绝。由此推论,恐龙的灭绝可能与地球 磁场的变化有关。 磁场的变化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