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检测标准、检测方法
水质检测方法

水质检测方法水质检测是指对水体中的各种物质和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以确定水质的优劣程度。
水质检测方法的选择对于保障饮用水安全、环境保护以及工业生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水质检测方法。
一、物理检测方法。
1. 温度检测,水温对水质有一定影响,高温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低温则可能影响水中生物的生长。
因此,检测水温对于水质的评估具有一定的意义。
2. pH值检测,水体的酸碱度对水质有着重要的影响,pH值在7以下为酸性,7以上为碱性。
一般来说,饮用水的pH值应在6.5-8.5之间。
3. 溶解氧检测,溶解氧是水中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对于湖泊、河流等水域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检测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对于评估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化学检测方法。
1. 总氮检测,总氮是水体中的一种重要污染物,它来源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
检测水体中的总氮含量可以评估水质的优劣程度。
2. 总磷检测,总磷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检测水体中的总磷含量对于保护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3. 重金属检测,重金属是水体中的一种常见污染物,它对人体健康和水生生物都具有一定的毒性。
因此,检测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对于评估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三、生物学检测方法。
1. 浮游生物检测,浮游生物是水体中的一种重要生物群落,它对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因此,对水体中的浮游生物进行检测可以评估水质的优劣程度。
2. 水生态系统检测,水生态系统对水质具有重要的调节和净化作用,对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底栖动物等进行检测可以评估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以上介绍了一些常用的水质检测方法,不同的方法可以相互结合,综合评估水质的优劣程度。
在实际的水质监测工作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水质检测工作的开展对于保障饮用水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本文介绍的内容能够对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水质检测的常见方法与标准

水质检测的常见方法与标准水质检测是评估和监测水体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水质检测的常见方法与标准,并分步骤详细列出。
1. 水质检测的意义:-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 水质检测能够发现水中存在的污染物,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水资源。
- 水质检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评估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2. 常见的水质检测方法:- 物理方法:包括浑浊度、颜色、温度、气味等的检测。
常用的仪器包括浊度计、色度计、温度计等。
- 化学方法:通过检测水中化学物质的含量来评估水质。
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pH值、溶解氧、总硬度、重金属等。
常用的仪器有pH计、溶解氧仪、电导仪等。
- 生物学方法:通过检测水中生物指标来评估水质。
常见的指标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
常用的仪器有显微镜、生物显微镜等。
3. 水质检测的步骤:- 选择适当的样品点: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样品点,例如饮用水源、河流、湖泊等。
- 采样: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水样的采集。
避免污染和混杂,并确保采样器具的洁净。
- 处理样品:根据检测项目的不同,对采集的水样进行处理,例如过滤、酸碱调节等。
- 进行检测:按照不同的检测方法使用相应的仪器进行结果测量。
- 数据分析与评估:根据测量结果对水质进行分析评估,判断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 结果报告:将检测结果整理成报告,清晰明了地向相关部门或用户反馈。
4. 水质检测的标准:- 国际标准:例如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饮用水质量准则》、国际水源保护联合会(IWRM)制定的水质标准等。
- 国家标准:各国政府制定的水质标准,例如中国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美国的《环境保护局水质标准》等。
- 地方标准:根据当地水资源的特点和需求,地方政府或机构可以制定适用于本地的水质标准。
综上所述,水质检测是确保水体质量的重要手段,涉及到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多个方面。
水质监测项目和检测方法

水质监测项目和检测方法水质监测是为了保护水资源和人类健康而进行的活动,主要目的是分析和评估水体中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参数。
水质监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微生物与寄生虫、重金属、营养物质以及水体的pH值、溶解氧、浊度等指标。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质监测项目及其检测方法。
1.有毒有害物质:-化学物质:如重金属(铅、汞、镉等)和有机污染物(农药、工业废物等),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检测设备进行分析。
-环境激素:如内分泌干扰物和药物残留物,可通过液质联用仪(LC-MS/MS)等设备进行检测。
-毒性评估:可以通过短期急性毒性试验(LC50试验)、长期慢性毒性试验等生物学方法进行评估。
2.微生物与寄生虫:-总菌落计数:采用平板计数法,将水样在特定培养基上培养并计数。
-大肠杆菌群:通过内部、外部指标(如总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的检测,可以评估水体受粪便污染的程度。
-寄生虫卵囊:通过膜过滤法、浓缩法和染色识别法等进行检测。
3.重金属:-铅、汞、镉、铬等重金属:可以使用原子吸收光谱(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仪器进行检测。
4.营养物质:-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等:可通过分光光度计、荧光分析仪等设备进行监测。
5.水体的pH值、溶解氧、浊度等指标:-pH值:可通过玻璃电极或化学试剂进行测定。
-溶解氧:可以使用溶解氧仪、滴定法等进行测定。
-浊度:利用涡旋式浊度计等设备进行测定。
除了上述项目外,还可以进行水中特定物质的检测,如有机磷农药、氨、铜等。
此外,还有一些辅助项目,如水体温度、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等指标的监测。
水质监测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监测项目和目的。
常用的水质检测方法包括物理测定法、化学测定法和生物学测定法。
物理测定法:通过仪器测量水体的温度、pH值、溶解氧、浊度等物理参数。
采用这些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水体的基本信息。
化学测定法:通过对水样进行化学反应,使用分光光度计、荧光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仪器对特定化学物质进行测定。
水质检验方法和相关标准

水质检验方法和相关标准
水质检验是指对水体中各种物质的含量、性质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测和分析,以评价水质是否达到相关标准和要求。
水质检验方法和相关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总大肠菌群检测:检测水体中的总大肠菌群数量,是评价水体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发酵管法、荧光法、PCR法等。
2. 氨氮检测:检测水中氨氮的含量,是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水杨酸法等。
3. 总磷检测:检测水中总磷的含量,是评价水体营养盐含量和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钼酸铵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
4. 化学需氧量(COD)检测:检测水样中的有机污染物含量,是评价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密闭燃烧法、紫外吸收法等。
5. 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检测:检测水中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的含量,是评价水体营养盐含量和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水杨酸法等。
以上标准和方法只是其中一部分,不同的水质检测项
目和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实际检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标准,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用水质检测方法

常用水质检测方法水质检测是评估水体质量的重要手段,常用的水质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指标检测、化学指标检测和生物指标检测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常用的水质检测方法。
物理指标检测:1.温度检测:通过测量水体的温度可以了解水体的热力性质及环境变化情况。
2.pH值检测:pH值是表示水体酸碱性的指标,可通过pH试纸、酸碱度计等测定仪器检测。
3.浊度检测:浊度是衡量水体中颗粒物质含量的指标,通常通过浊度计来测定。
4.溶解氧检测:溶解氧是衡量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指标,可以采用溶解氧仪等仪器进行测定。
化学指标检测:1.总固体含量检测:通过蒸发水样、干燥后称重的方法,可以测定水体中总溶解性固体的含量。
2.化学需氧量(COD)检测:COD是衡量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指标,可以通过化学分析仪器测定。
3.氨氮检测:通过测定水样中氨氮的含量来判断水体中有机负荷的水平。
4.水中金属元素检测:可以通过原子吸收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仪器来测定。
生物指标检测:1.生物学监测:可以通过观察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种类、数量及其生态学特征来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
2.生物化学检测:通过测定水体中的生化指标,如叶绿素含量、藻类生长的速率等来评估水体的质量。
3.水中细菌检测:可以通过培养方法、蛋白质核酸技术等手段检测水体中的细菌数量及种类。
此外,现代科技也为水质检测提供了一些新方法,如荧光光谱、红外光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等。
这些技术不仅仅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还能够快速进行大量样品的检测。
综上所述,常用的水质检测方法包括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指标等。
这些方法能够全面评估水体的状况,帮助我们了解和控制水体的质量,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水质检测方法标准

水质检测方法标准一.水质检测概述水质检测是对水样品进行分析和测试以确定其化学、物理性质及其中是否存在有害物质的过程。
水质检测的目的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环境保护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本节将介绍水质检测方法标准的重要性和一般检测流程。
二.常见水质参数测试方法1. pH值检测pH值是衡量水中酸碱性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检测方法有玻璃电极法、指示剂法和电化学法。
其中,玻璃电极法是最常使用的方法,通过测量电极之间的电势差来确定水样的pH值。
2. 溶解氧检测溶解氧是水中重要的生物学指标,对水生生物和化学反应过程有很大影响。
溶解氧检测可采用摄氏-氧化物法、电化学法等。
摄氏-氧化物法通过测量水样中氧化还原能力来间接测定溶解氧。
而电化学法则通过电极与水中溶解氧发生反应,测量电流来确定溶解氧浓度。
3. 水温检测水温是水体物理性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着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化学反应等。
测量水温可采用电子温度计等电子设备,通过接触水体进行温度的测量。
4. 浑浊度检测浑浊度是测量水中非溶解物质含量的指标。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悬浮物计数法、光散射法和光吸收法。
其中,悬浮物计数法通过显微镜观察和计数悬浮物颗粒来确定浑浊度。
5. 化学需氧量检测化学需氧量是测量水中有机物氧化所需要的氧气量,是衡量水体有机物含量和污染程度的指标。
常见的检测方法有闭瓶法、石墨消解法和分光光度法。
闭瓶法通过测量溶液中溶解氧的减少来计算化学需氧量。
6. 总磷检测总磷是测量水中无机、有机磷的总和,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检测方法有酶促发光法、分子荧光法和原子吸收法。
其中,酶促发光法是一种灵敏且快速的检测方法,通过测量荧光信号来确定总磷浓度。
7. 重金属检测重金属是水体中的常见污染物之一,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具有潜在风险。
重金属的检测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化学法和荧光法等。
其中,原子吸收光谱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原子吸收光谱仪测量样品中特定金属元素的浓度。
水质监测方法标准

水质监测方法标准水是生命之源,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障水质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各行业必须严格执行水质监测方法标准。
本文将从采样、检测和评估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揭示水质监测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
一、采样方法标准1. 采样位置选择采样位置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地理条件、污染源分布和流动特征等因素。
优先选择距污染源远、水流稳定的位置,以保证采样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2. 采样工具准备采样前需准备好洁净的采样工具,如玻璃瓶、不锈钢采样器等,并对其进行反复清洗和漂洗,以避免采样过程中的污染。
3. 采样方法(1)定点采样:在已确定的采样位置进行定期采样,并根据需要进行频次抽样,以获取一定时期内该位置水质的变化情况。
(2)流动采样:根据水流速度和取样时间确定取样量,利用取样器在水流中匀速采集水样,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二、检测方法标准1. 检测项目选择检测项目的选择应基于水质监测目的和所关注的主要污染物。
常见的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悬浮物、有机物、重金属、细菌和农药等。
2. 检测设备准备根据不同的检测项目,准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如光谱仪、电化学分析仪、气相色谱仪等,并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校准状态。
3. 检测方法(1)理化参数检测:采用标准方法和仪器设备,按规定操作程序进行检测,包括pH值测定、溶解氧测定、浊度测定等。
(2)微生物检测:采用培养基培养、快速菌种测定、蛋白质分析等方法,对水样中的微生物进行数量和种类的分析。
三、评估标准1. 水质评价指标水质评价指标是根据不同用途的水体所确定的一系列水质指标,如饮用水标准、生态水质标准等。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相应的评价指标进行水质评估。
2. 评价方法根据评价指标,采用不同的定量方法进行评价。
例如,根据饮用水标准,比较水样中各项指标与标准限值的差异,以判断是否符合饮用水标准。
3. 结果解释根据评价结果,对水质进行分类,如优、良、中、差等,以便于汇总和表达。
水质检测方法及参数对照

水质检测方法及参数对照水质检测是评估水体是否适合特定用途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收集水样品、测量水样品中特定化学物质或物理性质的浓度或水质参数,然后与特定标准进行对比以确定水质的质量。
1.pH值检测:pH值是衡量水的酸碱度的指标,通常使用酸碱滴定法或pH电极法进行测量。
pH值的合理范围是6.5-8.52. 溶解氧检测:溶解氧是水中可以支持生物生存的重要物质,通常使用溶解氧仪或溶解氧电极法进行测量。
溶解氧的标准浓度应该在5-10 mg/L之间。
3. 高锰酸盐指数检测:高锰酸盐指数反映了水体中的有机物和化学需氧量的含量,通常使用高锰酸钾滴定法进行测量。
高锰酸盐指数的标准浓度不应超过1.0 mg/L。
4. 氨氮检测:氨氮是水体中的一种重要污染物,通常使用尿素酶法或还原蒸馏法进行测量。
氨氮的标准浓度应低于0.15 mg/L。
5.总大肠菌群检测:总大肠菌群是水体中常见的细菌群体,通常使用MPN法进行测量。
合格的水体中不应含有总大肠菌群。
6.铜、铅、镉、汞等重金属检测:重金属对生物和环境都有很大的危害,通常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进行测量。
各种重金属的浓度应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
7.有机物检测:有机物通常通过化学分析或气相色谱法进行检测。
合格的水体中应该不含有害的有机物。
8.浊度检测:浊度是衡量水体中悬浮微粒数量的指标,通常使用浑浊度计或浑浊度传感器进行测量。
浊度的标准浓度由具体应用要求决定。
9.温度检测:水样温度对水的化学和生物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并且可以影响采样和检测的准确性。
温度的标准范围根据具体应用要求确定。
以上是常见的水质检测方法及参数对照。
对于不同的应用需求,还可能需要其他特定的检测方法和参数。
此外,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收集水样品并进行分析时还需要遵循严格的采样和实验室操作规程。
因此,在进行水质检测时应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实施日期HJ/T338-2007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2007-2-1HJ/T341-2007水质汞的测定冷原子荧光法(试行)2007-5-1 HJ/T342-2007水质硫酸盐的测定铬酸钡分光光度法(试行)2007-5-1 HJ/T343-2007水质氯化物的测定硝酸汞滴定法(试行)2007-5-1 HJ/T344-2007水质锰的测定甲醛肟分光光度法(试行)2007-5-1 HJ/T345-2007水质铁的测定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试行)2007-5-1 HJ/T346-2007水质硝酸盐氮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试行)2007-5-1 HJ/T347-2007水质粪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试行)2007-5-1 HJ/T191-2005紫外(UV)吸收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2005-11-1 HJ/T195-2005水质氨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2006-1-1 HJ/T196-2005水质凯氏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2006-1-1 HJ/T197-2005水质亚硝酸盐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2006-1-1 HJ/T198-2005水质硝酸盐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2006-1-1 HJ/T199-2005水质总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2006-1-1 HJ/T200-2005水质硫化物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2006-1-1 HJ/T164-200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2004-12-9 HJ/T132-2003高氯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2004-1-1 HJ/T96-2003pH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 HJ/T97-2003电导率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HJ/T98-2003浊度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HJ/T99-2003溶解氧(DO)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HJ/T100-2003高锰酸盐指数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HJ/T101-2003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HJ/T102-2003总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HJ/T103-2003总磷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HJ/T104-2003总有机碳(TOC)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HJ/T86-2002水质生化需氧量(BOD)的测定微生物传感器快速测定法2002-7-1HJ/T91-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2003-1-1HJ/T92-2002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2003-1-1HJ/T70-2001高氯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氯气校正法2001-12-1HJ/T71-2001水质总有机碳的测定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2002-1-1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
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HJ/T72-2001水质邻苯二甲酸二甲(二丁、二辛)酯的测定液相色谱法2002-1-1HJ/T73-2001水质丙烯睛的测定气相色谱法2002-1-1HJ/T74-2001水质氯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2002-1-1HJ/T83-2001水质可吸附有机卤素(AOX)的测定离子色谱法2002-4-1HJ/T84-2001水质无机阴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2002-4-1HJ/T58-2000水质铍的测定铬箐R分光光度法2001-3-1HJ/T59-2000水质铍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01-3-1HJ/T60-2000水质硫化物的测定碘量法2001-3-1HJ/T49-1999水质硼的测定姜黄素分光光度法2000-1-1HJ/T50-1999水质三氯乙醛的测定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2000-1-1HJ/T51-1999水质全盐量的测定重量法2000-1-1HJ/T52-1999水质河流采样技术指导2000-1-1GB17378.1-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一部分:总则1999-1-1GB/T17130-1997水质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顶空气相色普法1998-5-1GB/T17132-1997环境甲基汞的测定气相色谱法1998-5-1GB/T17133-1997水质硫化物的测定直接显色分光光度法1998-5-1GB/T16488-1996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1997-1-1GB/T16489-1996水质硫化物的测定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1997-1-1HJ/T15-1996超声波明渠污水流量计1996-7-22GB/T15440-1995环境中有机污染物遗传毒性检测的样品前处理规范1995-8-1GB/T15441-1995水质急性毒性的测定发光细菌法1995-8-1GB/T15503-1995水质钒的测定钽试剂(BPHA)萃取分光光度法1995-8-1GB/T15504-1995水质二氧化碳的测定二乙胺乙酸铜分光光度法1995-8-1GB/T15505-1995水质硒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995-8-1GB/T15506-1995水质钡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995-8-1GB/T15507-1995水质阱的测定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1995-8-1GB/T15959-1995水质可吸附有机卤素(AOX)的测定微库仑法1996-8-1GB/T14204-93水质烷基汞的测定气相色谱法1993-12-1GB/T14375-93水质一甲基肼的测定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1993-12-1GB/T14376-93水质偏二甲基肼的测定氨基亚铁氰化钠分光光度法1993-12-1GB/T14377-93水质三乙胺的测定溴酚蓝分光光度法1993-12-1GB/T14378-93水质二乙烯烷三胺的测定水杨醛分光光度法1993-12-1GB/T14552-93水和土壤质量有机磷农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1994-1-15GB/T14581-93水质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1994-4-1GB/T14671-93水质钡的测定电位滴定法1994-5-1GB/T14672-93水质吡啶的测定气相色谱法1994-5-1GB/T14673-93水质钒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994-5-1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
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GB/T13898-92水质铁(Ⅱ、Ⅲ)氰络合物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993-9-1GB/T13896-92水质铅的测定示波极普法1993-9-1GB/T13897-92水质硫氰酸盐的测定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1993-9-1GB/T13899-92水质铁(Ⅱ、Ⅲ)氰络合物的测定三氯化铁分光光度法1993-9-1GB/T13900-92水质黑索金的测定分光光度法1993-9-1GB/T13901-92水质二硝基甲苯示波极谱法1993-9-1GB/T13902-92水质硝化甘油的测定示波极谱法1993-9-1GB/T13903-92水质梯恩梯的测定1993-9-1GB/T13904-92水质梯恩梯、黑索金、地恩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1993-9-1GB/T13905-92水质梯恩梯的测定亚硫酸钠分光光度法1993-9-1GB/T12990-91水质微型生物群落监测PFU法1992-4-1GB/T12997-91水质采样方案设计规定1992-3-1GB/T12998-91水质采样技术指导1992-3-1GB/T12999-91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1992-3-1GB/T13192-91水质有机磷农药的测定气相色普谱法1992-6-1GB/T13193-91水质总有机碳(TOC)的测定非色散红外线吸收法1992-6-1GB/T13194-91水质硝基苯、硝基甲苯、硝基氯苯、二硝基甲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1992-6-1 GB/T13195-91水质水温的测定温度计或颠倒温度计测定法1992-6-1GB/T13196-91水质硫酸盐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992-6-1GB/T13197-91水质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1992-6-1GB/T13198-91水质六种特定多环芳烃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1992-6-1GB/T13199-91水质阴离子洗涤剂测定电位滴定法1992-6-1GB/T13266-91水质物质对蚤类(大型蚤)急性毒性测定方法1992-8-1GB/T13267-91水质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急性毒性测定方法1992-8-1GB/T13200-91水质浊度的测定1992-6-1GB/T11889-89水质苯胺类化合物的测定N-(1-萘基)乙二胺偶氮分光光度法1990-7-1 GB/T11890-89水质苯系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1990-7-1GB/T11891-89水质凯氏氮的测定1990-7-1GB/T11892-89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1990-7-1GB/T11893-89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1990-7-1GB/T11894-89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1990-7-1GB/T11895-89水质苯并(a)芘的测定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1990-7-1GB/T11896-89水质氯化物的测定硝酸银滴定法1990-7-1GB/T11897-89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N,N-二乙基-1,4-苯二胺滴定法1990-7-1GB/T11898-89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1990-7-1 GB/T11899-89水质硫酸盐的测定重量法1990-7-1GB/T11900-89水质痕量砷的测定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1990-7-1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
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GB/T11901-89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1990-7-1GB/T11902-89水质硒的测定2,3-二氨基萘荧光法1990-7-1GB/T11903-89水质色度的测定1990-7-1GB/T11904-89水质钾和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990-7-1GB/T11905-89水质钙和镁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990-7-1GB/T11906-89水质锰的测定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1990-7-1GB/T11907-89水质银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990-7-1GB/T11908-89水质银的测定镉试剂2B分光光度法1990-7-1GB/T11909-89水质银的测定3,5-Br2-PADAP分光光度法1990-7-1GB/T11910-89水质镍的测定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1990-7-1GB/T11911-89水质铁、锰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990-7-1GB/T11912-89水质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990-7-1GB/T11913-89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电化学探头法1990-7-1GB/T11914-89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1990-7-1GB/T8972-88水质五氯酚的测定气相色谱法1988-8-1GB/T9803-88水质五氯酚的测定藏红T分光光度法1988-12-1GB/T7466-87水质总铬的测定1987-8-1GB/T7467-87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1987-8-1GB/T7468-87水质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987-8-1GB/T7469-87水质总汞的测定高锰酸钾-过硫酸钾消解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1987-8-1GB/T7470-87水质铅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1987-8-1GB/T7471-87水质镉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1987-8-1GB/T7472-87水质锌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1987-8-1GB/T7473-87水质铜的测定2,9-二甲基-1,10-菲罗啉分光光度法1987-8-1GB/T7474-87水质铜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1987-8-1GB/T7475-87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987-8-1GB/T7476-87水质钙的测定EDTA滴定法1987-8-1GB/T7477-87水质钙和镁总量的测定EDTA滴定法1987-8-1GB/T7478-87水质铵的测定蒸馏和滴定法1987-8-1GB/T7479-87水质铵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1987-8-1GB/T7480-87水质硝酸盐氮的测定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1987-8-1GB/T7481-87水质铵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1987-8-1GB/T7482-87水质氟化物的测定茜素磺酸锆目视比色法1987-8-1GB/T7483-87水质氟化物的测定氟试剂分光光度法1987-8-1GB/T7484-87水质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1987-8-1GB/T7485-87水质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1987-8-1GB/T7486-87水质氰化物的测定第一部分总氰化物的测定1987-8-1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