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人类学复习资料
考古学史必读复习材料 (1)

考古学史一.外国考古学史的分期:1.考古学的萌芽期(文艺复兴——19世纪40年代)2.考古学的形成与发展(19世纪40年代——20世纪20年代)3.考古学的成熟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4.考古学发展的新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考古学的萌芽期(文艺复兴——19世纪40年代)(1)欧洲古物学的兴起早期古物学和史前学兴起的原因:(第一位古物学家巴比伦的末代君主那波尼德)1.对自己祖先的兴趣2.对地面景物和地下挖出的古代遗存的兴趣3.对现代未开化的土著人群的兴趣4.对人类及其文化的兴趣古物学和考古学的区别:古物学的工作【中世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艺复兴: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1.对古典世界古物的收集(1)15世纪末,罗马出现收藏古物的风潮。
罗马教皇首开古物收藏之风。
16—17世纪达到高潮。
18世纪,收藏艺术品的风气在意大利渐渐衰退(2)拿破仑远征埃及(对地中海世界最大规模的一次考察)2.对欧洲蛮族古迹的调查和描述(1)英国人约翰奥布里调查巨石阵群,认为是宗教礼仪活动场所或凯特尔巫师的神庙。
被称为“英国第一位考古学家”(2)英国人威廉斯塔克里(1718-1725)对巨石阵进行考察,对当时的田野调查产生了很大影响,但仅限于考察,不算作真正的田野发掘3.石器与人骨的发现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发现过石器,但无法与古人类联系起来有学者提出将石器与已经绝灭的动物化石相联系(2)美洲的调查与发掘A.印第安人的起源1537年前后,欧洲人意识到印第安人与自己是同类的人1590年提出印第安人从白令海峡来到美洲1648年提出印第安人与蒙古人种相似B.民族学调查(无文献记载)西班牙人兰达主教在玛雅地区的调查卡萨斯主教以民族学方法比较了印第安文化和古希腊文化,认为它们处在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印第安文化可能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文化(这一观点有文化进化思想的萌芽)C.对古迹的实地考察北美的蛇形土丘遗址考察,曾进行过绝对测年,1839年,体质人类学家比对出土人骨认为土丘建造者和当地印第安人属于同一人种D.调查与发掘方法的出现1784年,美国第三届总统杰弗逊为了搞清土丘的性质,采用打探沟的方法对土丘进行发掘。
考古学复习

考古学复习第一章考古学绪论4.地层学:要做好发掘工作,首先必须懂得地层学。
“地层”这一名称是从地质学借用的。
在人类居住的地点,通常都会通过人类的各种活动,在原来天然形成的“生土”上堆积起一层。
“熟土”,其中往往夹杂人类无意或有意遗弃的各种器物及其残余,故称“文化层”。
如果后一代的人类居住在同一地点,又会在已有的“文化层”上堆积另一“文化层”。
由于长期延续,文化层越堆越厚,层次越来越多。
如果没有经过扰乱,上层的年代必然比下层的年代为晚。
这样,文化层的堆积便构成了这一居住址的编年历史。
5.类型学:考古类型学是通过对遗存形态的分类排比,研究遗存演化序列的学说。
它认为一部分人类制品的形态是沿着一定轨道渐变的。
对形态渐变的物品进行类型学研究,是研究遗存相对年代和文化传承交流的重要途径。
类型学分析的基本手段——分类排序:我们把渐变器物的演化规律称为演变规则,把类型学分析的对象按照可能的演变规则进行排队称为排序,排序所得每一列由早向晚变化的结果称为序列。
类型学分析就是通过反复分类排序来达到寻找器物演变规律的目的。
类型学研究首先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
在类型学分类的体系中,“类”、“型”、“式”是近年固定下来的3个基本概念。
一般的类型学研究是先把对象分成“类”,“类”下分“型”,“型”下分“式”。
可见类是第一级分类概念,型是第二级分类概念,式是第三级分类概念。
6.考古学对历史研究的作用:补史证史7.考古学文化:代表同一时代的,集中于一定地域的,有一定地方性特征的古代人类遗存共同体。
一种考古学文化,一般由若干性质、特征、年代相同的遗址组成,它们应属于古代某一特定的社会集团部落、部落联盟、民族等。
8.三期说:1819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Thomen)提出了著名的“三期说”,是近代考古学发展的基础。
他将丹麦史前时代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他首先将上述三段分期用于古物陈列,并与1836年所著《北方古物指南》中介绍了这种陈列方法,对所藏文物进行论述,引导观众去参观丹麦的国家博物馆。
考古学:考古学必看考点

考古学:考古学必看考点1、问答题解释叠压、打破、生土、熟土、间歇层、倒装层?正确答案:—个堆积积压于另一个堆积的现象叫“叠压”。
沟穴类遗迹在形成时破坏原先的堆积,这种现象叫“打破”。
遗址中未有人类活动前天然堆积的土层(江南博哥)叫“生土”。
当人类居住或进行其它长期活动时,会在地表大面积形成新的土层,其中夹杂人们有意抛弃的垃圾和无意失落的物品,叫“熟土”。
在熟土层之间出现不含有任何人工遗物的自然堆积层,叫“间歇层”。
原在上面的堆积物首先到达低处,而原在底部的堆积物最后到达低处,这样在低处形成一种倒置的分层堆积,称为“倒装地层”。
2、问答题前八后五正确答案:商朝在灭夏统一天下前,都城曾八次迁徙,商汤灭夏建立商朝之后又有五次迁都,至到盘庚迁殷之后商朝都城才固定下来。
成汤建国后迁徙情况是:汤居亳,仲丁迁隞,河亶甲迁相,祖乙迁耿,南庚迁奄,盘庚迁殷。
3、问答题传统考古学断代方法主要有哪几种?正确答案:(1)地层学在考古上的运用,成为目前确定某些遗存相对早晚关系最有效、最可靠的途径;(2)利用类型学原理,能够追寻出古代遗存的演变序列和年代关系;(3)与文献记载结合,可以了解某些遗存的绝对年代;(4)有的文化遗存本身标明有建造或制作年代,则为考古工作者提供了珍贵的断代依据;(5)通过对文化因素的分析、比较,也可判断某些遗存的大致年代。
4、名词解释碳-14测年正确答案:凡以碳水化合物为养料的生物机体中都含有碳-14同位素。
因为生物体中的碳-14一方面按5730±40年衰变,同时吸收补充,所以其浓度与当时大气中碳-14的浓度平衡。
但生物体一旦死亡,就只衰变不补充了。
这样只要测出生物体中碳-14的浓度的减少程度,就知道它的死亡年代了。
这可用来测定5万年以内的死亡生物的年代。
5、问答题简述考古学文化年度确定的方法。
正确答案:考古学文化年代的判断,有两种方法,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
所谓相对年代,是指遗迹、遗物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亦即文化遗存先后时序的年代。
考古人类学复习资料讲解

考古学研究选择、填空、判断:1.19世纪末日本学者从中国古代吕大临《考古图》的书名得到启发,译名考古学2.英国考古学家皮戈特将考古学定义为一门研究垃圾的科学3.总体而言,考古学可以分为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两段4.我国的历史考古学始于秦汉5.中国考古学之父是李济6.当代科学考古学的目标大致分为三个方面:研究文化历史、重建人类的生活方式和阐明社会演变的规律7.认识人类古老性的三个阶段:神学或神话解释阶段、哲学解释阶段和科学解释阶段8.均变论的代表人物:赫顿、赖尔,而赖尔的著作《地质学原理》是均变论与灾变论的斗争转折点9.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出版,为人类古老性的确立扫除了最后的障碍10.1784年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对其庄园内土墩的发掘是考古学史上的第一次科学发掘11.金石学到宋代达到鼎盛期12.金石学的基本功能:考订、文章、艺术13.创造出一种不求助文字记载的年代学方法是考古学区别于古物学的主要标志之一14.丹麦哥本哈根国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的著作《北方考古指南》确立了三期论,汤姆森的三期论核心定义立足于切割工具与武器,并从墓葬和窖藏这些封闭状态出土器物的共生关系来建立相对的年代早晚15.沃尔塞于1849年出版的《丹麦远古古物》为三期论提供了考古学实物证据16.石器时代被英国史前学家卢伯克爵士分为新、旧石器时代17.类型学代表人物:汤姆森、皮特•里弗斯、约翰•伊文思、蒙特柳斯、弗林德斯•皮特里爵士,其中英国埃及学家弗林德斯•皮特里爵士创立了序列断代法,英国考古学家惠勒爵士发明了著名的布方系统,称为惠勒的方格18.原生堆积:未受重大扰动的堆积,次生堆积:堆积的地层受到水流的搬运的堆积19.埃及的重大考古发现:罗塞达碑、书吏坐像、图坦卡蒙陵墓,罗塞达碑的文字解读最后由法国学者商博良完成,英国埃及学家皮特里为埃及考古学带来科学方法论变革,赖斯纳对赫特普赫若斯陵墓以及卡特对图坦卡蒙陵墓的发掘标志埃及考古学最后的成熟20.对玛雅遗址的科学研究始于1883年英国学者艾尔弗雷德•莫兹利21.1903年刘鹗出版了中国第一部研究甲骨文的著作《铁云藏龟》22.世界考古学转向的三个原因:欧洲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涨、欧洲19世纪下半叶的工业化发展导致的地下文物大量出土、人文地理学和人类学的研究23.考古学研究转向对民族和人类群体的研究与德国考古学家古斯塔夫•科西纳的工作有关,古斯塔夫•科西纳是第一个明确提出考古学文化概念的人,也是第一个用考古学文化来研究区域文化历史的人24.真正将考古学文化概念普及的是英国考古学家戈登•柴尔德25.文化历史考古学最重要的分析概念或单位是考古学文化26.丹尼尔的世界考古学的四个重要变化:史前考古学成为世界性的学科;美洲考古学空前繁荣;科学技术方法成为考古学家的辅助手段,并且成绩不俗;原始时期和历史时期的考古学得到发展和确立,历史学和考古学受益匪浅27.美国化学家威拉德•利比发明并于1949年公布了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技术(简称碳十四方法)28.美国民族学家和考古学家朱利安•斯图尔特提出了文化生态学的理论29.后过程考古学的三个学科领域:象征考古学、结构考古学和马克思主义考古学30.调查方式可以分为地面调查和航空勘探两种31.地面调查分为非系统调查和系统调查32.用航空摄影来进行考古调查是在20世纪初开始实践的,1906年英国中尉夏普对巨石阵的航拍是空中考古勘探的最早范例,20世纪80年代,航拍和其他遥感技术也被引用到中国考古勘探中来,航照一般分为垂直和倾斜两种33.高空遥感一般是从地球资源卫星和航天飞船上拍摄和扫描地球34.中国地下探测工具:洛阳铲、地震方法、声学方法、电阻探测、电磁探测和金属探测35.研究设计:通读P11636.小型垂直发掘一般挖探坑,较大型的是挖探沟37.考古学家一般用探方和隔梁来控制垂直剖面的框架38.科学考古发掘过程是垂直发掘和水平发掘的完美结合39.发掘记录包括:平面图、剖面图、三维记录和摄影40.墓葬:通读P123第三段41.考古断代方法分为相对断代和绝对测年42.相对断代手段是最早被发明用来推断古代遗存年代的方法43.文化改造:人类活动对遗址层位或堆积造成的扰动44.自然改造:自然原因对遗址造成的扰动45.皮特•里弗斯是第一位用类型学方法来研究器物演变的英国考古学家46.相对断代的方法:地层学、类型学、交叉断代、更新世地质年代、动物群、孢粉分析、含氟量与黑曜石水合法47.绝对断代的方法:历史纪年、树木年轮与纹泥、放射性碳测年、钾氩法、古地磁法、铀系法48.树木年轮年代学最早是在20世纪初由美国天文学家道格拉斯发展起来的49.1949年威拉德•利比发明放射性碳断代方法,它的半衰期为5730+/-40年,极限范围为7.5万年50.钾氩法是一种利用矿物质中的钾40衰变为氩40的原理来进行断代的方法,适用于有频繁火山活动地区的遗址测年51.铀系法适用于富含碳酸钙的岩石52.打制石器分为石核工具与石片工具53.使用最广、采用最早的打片方法是锤击法或称直接打击法54.钻孔的三种方法:敲琢法、钻孔法、管钻法55.微痕分析法最早为苏联考古学家西蒙诺夫采用,分为高倍法与低倍法56.对制作陶器的原料必须进行仔细的选择和加工,一般包括以黏土为主的塑性原料和以石英沙等羼和料为辅的惰性原料57.陶器制作方式分为手制、模制和轮制58.手制陶器分为捏塑法、泥片贴筑法和泥条筑成法59.在具体的观察和分析中,陶器研究又可分为形制分析和功能分析60.形制分析可以根据陶器风格的历时变迁进行年代学分析,又可以从地理区域的分布特点来了解群体的分布、交流和贸易等状况61.功能分析是为了了解器物的用途,进而复原史前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形态62.在各种金属中,铜是最早被利用的63.浮选法的运用被称为史前考古学资料数据采集的一场革命64.埋藏学包括两方面研究:观察死亡不久的动物尸体向化石状态的转化过程;运用观察结果来解释考古发现的骨骼材料65.食谱的研究对象:碳同位素、氮同位素、锶、古尸、粪便、牙齿和器物残渍66.农业起源的四个原因:气候变迁、哺乳动物大量绝灭、海平面上升和人口增加67.古人口学主要从骨骼遗存来分析人口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平均年龄和寿命68.分子人类学家主要研究线粒体DNA69.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提出一种三阶段依次递进的文化发展模式,即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70.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萨林斯和塞维斯建立起一种直线发展序列,来表示游群、部落、酋邦和国家的社会发展模式71.伦福儒和巴恩提出了交换和贸易的三种形式,即互惠交换、再分配和市场贸易名词解释:1.考古学: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
考古学复习重点

考古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文化遗存:既人工遗物,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活动中留下来的带有人类活动痕迹的各种各样的遗物和遗迹现象,包括制成品和非制成品。
在人工制品中除完整器物外,废弃品和特殊物品及其附著物也应予以重视。
2、考古地层学:又叫考古层位学,是以地层理论来指导考古调查发掘的一门学问,研究古代遗存中地层的叠压打破关系。
3、考古类型学:或称为标型学、器物形态学,它是通过对考古遗存的心态对比,以探求其变化规律逻辑发展序列和相互时空关系,是考古学的基本方法。
4、考古年代学:考古学研究中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求证或检测古代遗迹和遗物年代的科学。
考古学中的年代包括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
前者指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和遗存在时间上相对早晚关系,后者则以确切的纪年给出时间顺序。
5、考古学文化:指分布于一定区域,存在于一定时间,具有共同特征的文化遗存总和,是特定文化遗存的共存关系。
它反映了人类活动遗存的类别或不同群体的区分与联系,以及由它表述的人们共同体的历史演变过程。
6、文化遗存分析法:分析出一个考古学遗存内部所包含的不同文化因素的组成情况,以认识其文化属性.即确定它在考古学文化谱系中的位置。
7、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它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正经补史的目的。
二、简答、论述:1、关于人类起源:自从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后,多数人相信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现代人和现代猿有着共同的祖先。
据目前所拥有的化石材料而言,人类的发祥地很可能在非洲,特别是东非地区。
“东非人”及“能人”的发现。
经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现代人的前进进化。
“走出非洲”说。
直立是前人从人缘共祖主干上分离的形态学标志。
2、旧石器工业: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中每天都在选石、制造和使用石器,我们把这个过程和包含的文化行为称为旧石器工业。
主要包含石器原料与选料、石器制作技术与石器类型、石器使用功能。
考古学复习资料

考古学复习资料考古学复习资料汇编第一章:考古学概论1.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
”(1986年《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2.中国近代考古学开始的标志是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在仰韶村遗址的发掘。
1926年,中国人开始自己独立主持考古发掘工地(李济在山西夏县西阴村的发掘)。
3. 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实物遗存,或简称遗存。
所谓“遗存”就是过去遗留下来的、能够反映人类活动的实物。
(遗存包括:遗迹、遗物、人本身遗存、与人类生存发展有关的自然遗物、用自然科学技术手段经实验室分析处理得到的资料和信息)4.遗物是指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与其生成环境分离的、形体一般较小且可移动的各类物品。
5.遗迹是指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与其生成环境连为一体、不可移动的各类固定设施或迹象。
6.自然遗存:是指非人工原因形成的、但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类实物遗存。
7.遗址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连续分布的一群遗存,我们通常称它为遗址。
遗址内包含遗迹、遗物和非人工遗存。
8.微遗存肉眼无法观察,包括人工遗存和自然遗存,如石器微痕、微量元素、遗传基因等。
9.金石学与考古学的关系:金石学的发展扩大为近代考古学的产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金石学不等于近代考古学。
原因是:一、金石学的研究对象为传世的青铜器、石刻等古物及其上面的文字,非发掘品。
近代考古学俗称锄头考古,主要依靠田野发掘获取研究资料。
二、金石学偏重于有文字的古物的著录和考据,而考古学则对一切发掘出土的遗物都要进行分析、研究。
比如植物遗存、动物骨骼等。
三、金石学不是建立在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之上,研究的只是孤立的表面现象,研究目的为补经证史。
而考古学有严密的理论和方法论,研究的目的除了复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还要透过现象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10文献及其局限性:1、文献记载的时间范围有限,无法涉及史前历史。
2、文献记载的内容不够详细、完备。
考古学概论考试复习总结学习资料.doc

1.考古学基本概念:考古学是通过调查、发掘、分析和研究与过去人类行为和生活有关的物质遗存,来达到认识人类古代历史和文化发展过程与规律的目的的一门学科。
2.文化遗存(人类行为的直接产物):生态遗存(人类行为的派生物、相关物);遗迹和遗物 1). 遗物:史前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各种具有可移动性的器物。
旧石器时代的遗物应有各类打制石器、骨器和竹、木器等。
但竹、器易于腐坏,很难保存至今。
故旧石器就成为旧石器时代考古的最主要的遗物。
新石器时代的遗物种类大大增加,有磨制石器、玉器、陶器、骨器和少量的铜器等。
2) .遗迹:史前人类活动遗留下的不可移动性的遗存。
3). 遗址:指古代某一社群居民日常居住、生活范围内遗留的连续分布的遗迹、遗物集合体。
旧石器时代遗址一般规模较小,遗迹的种类较少,多以居址为中心。
旧石器时代遗址可分为两类:居址类型和非居址类型 .3.4-1 叠压关系:是指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文化堆积自上而下依次叠压而形成的地层关系,在这一地层关系中,叠压者及其包含物要晚于被叠压者。
4.4-2 打破关系:指的是晚期人类活动的遗迹打破早期的地层或遗迹而形成的地层关系。
在这一地层关系中,作为打破者的年代要晚于被打破者,打破者之中包含的遗物的年代一般也应晚于被打破者。
5.4-3 共存关系:每一地层或遗迹单位(如一座墓葬、一座窖穴、一座房基等)中包含的各种遗物,构成了共存关系。
6.何为考古遗存?手工制品 ( 石器、陶器等 ) 遗存 ( 房址、墓葬、寺庙等 ) 自然遗存 ( 植物、动物骨骼等 )7.考古学的分支学科:按地区:“欧洲考古学”、“埃及考古学”、“中国考古学”和“日本考古学”等;时间: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汉唐考古、宋元明清考古;内容:环境考古、气候考古、农业考古、科技考古、水文地震考古、民族考古、边疆考古、航空考古、水下考古、美术考古、宗教考古、钱币学、古文字学、铭刻学。
8. 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考古学与地质学:考古地层学是借用地质地层、从地质学中引进的。
考古人类学

4、考古中的人类学研究
(1)、考古学文化。这一概念由英国考古学家柴尔德在《欧洲文明之黎明》 一书中首次确立。其内涵是:将含有相同或相似器物组合合并在一起,建立 一种与人类学中的文化概念相似的单位。此时,考古学家开始致力于构建考 古文化的时空架构。其研究的主旋律是文化史的重建。 (2)、功能与聚落考古。在英国,功能主义学派影响考古学。考古学家在建 构文化史的同时,开始初步对遗存功能作解释与分析。而在美国,功能主义 方法对考古资料阐释的最彻底、最明确。一些学者试图对文化所依存的自然 环境进行复原,将其视为理解文化、研究文化功能的出发点。①、1948年泰 勒—文化功能—引入考古—主张将具体文化视为系统,从保存在考古资料中 的各种信息来探索功能关系。这样不仅使个别器物意义变得重要,而且有可 能从整体上把史前文化作为一种系统复原。②、20世纪40年代,威利主要是 对聚落形态进行研究,并将其与同时期的遗址,墓葬、庙址等系统作为复原 当地社会和政治结构的依据。其观点——对聚落形态的描述提供了考古文化 功能性解释的一个战略性出发点。 结论:聚落考古成为对史前社会展开综合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考古人类学
1、考古学 2、考古学分 3、考古史 4、考古中的人类学研究(主要是西方的相关 研究) 5、中国的考古学研究与人类学研究的碰撞
1、考古学
在美英学术传统中,它是人类学四大分支学科之一。但是 在欧洲大陆的学术传统下,考古学是广义历史学的组成部 分,可分为史前考古(研究文字系统出现之前的社会=旧 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历史考古学(研究集中在有 文字记载以来的社会)
(6)、反思“真正的过去”。20世纪八九十年代,怀疑主义危机生 发,从而使考古学认为从民族志获得的知识不可能适用于考古学。因 为考古资料并非是稳定和一成不变的,是生物、地质等各种因素共同 作用的结果,因此不存在人类学所追求的真正的过去,我们也不可能 了解真正的过去。 (7)、民族(族群)考古学。20世纪60年代以后,它专门对现存社 会进行考古研究的分支。其方法——用民族志、类比分析法。主要是 从现代社会的民族志资料中去寻求解释,理解过去事件和过程的方法, 但是民族考古学的目的是研究在物质文化遗产存在 与当代族群进化 过程的关系中,帮助考古学家揭示当代民族的行为与考古遗存之间的 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古学研究选择、填空、判断:19世纪末日本学者从中国古代吕大临《考古图》的书名得到启发,译名考古学英国考古学家皮戈特将考古学定义为一门研究垃圾的科学总体而言,考古学可以分为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两段我国的历史考古学始于秦汉中国考古学之父是李济当代科学考古学的目标大致分为三个方面:研究文化历史、重建人类的生活方式和阐明社会演变的规律认识人类古老性的三个阶段:神学或神话解释阶段、哲学解释阶段和科学解释阶段均变论的代表人物:赫顿、赖尔,而赖尔的著作《地质学原理》是均变论与灾变论的斗争转折点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出版,为人类古老性的确立扫除了最后的障碍1784年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对其庄园内土墩的发掘是考古学史上的第一次科学发掘金石学到宋代达到鼎盛期金石学的基本功能:考订、文章、艺术创造出一种不求助文字记载的年代学方法是考古学区别于古物学的主要标志之一丹麦哥本哈根国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的著作《北方考古指南》确立了三期论,汤姆森的三期论核心定义立足于切割工具与武器,并从墓葬和窖藏这些封闭状态出土器物的共生关系来建立相对的年代早晚沃尔塞于1849年出版的《丹麦远古古物》为三期论提供了考古学实物证据石器时代被英国史前学家卢伯克爵士分为新、旧石器时代类型学代表人物:汤姆森、皮特•里弗斯、约翰•伊文思、蒙特柳斯、弗林德斯•皮特里爵士,其中英国埃及学家弗林德斯•皮特里爵士创立了序列断代法,英国考古学家惠勒爵士发明了著名的布方系统,称为惠勒的方格原生堆积:未受重大扰动的堆积,次生堆积:堆积的地层受到水流的搬运的堆积埃及的重大考古发现:罗塞达碑、书吏坐像、图坦卡蒙陵墓,罗塞达碑的文字解读最后由法国学者商博良完成,英国埃及学家皮特里为埃及考古学带来科学方法论变革,赖斯纳对赫特普赫若斯陵墓以及卡特对图坦卡蒙陵墓的发掘标志埃及考古学最后的成熟对玛雅遗址的科学研究始于1883年英国学者艾尔弗雷德•莫兹利1903年刘鹗出版了中国第一部研究甲骨文的著作《铁云藏龟》世界考古学转向的三个原因:欧洲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涨、欧洲19世纪下半叶的工业化发展导致的地下文物大量出土、人文地理学和人类学的研究考古学研究转向对民族和人类群体的研究与德国考古学家古斯塔夫•科西纳的工作有关,古斯塔夫•科西纳是第一个明确提出考古学文化概念的人,也是第一个用考古学文化来研究区域文化历史的人真正将考古学文化概念普及的是英国考古学家戈登•柴尔德文化历史考古学最重要的分析概念或单位是考古学文化丹尼尔的世界考古学的四个重要变化:史前考古学成为世界性的学科;美洲考古学空前繁荣;科学技术方法成为考古学家的辅助手段,并且成绩不俗;原始时期和历史时期的考古学得到发展和确立,历史学和考古学受益匪浅美国化学家威拉德•利比发明并于1949年公布了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技术(简称碳十四方法)美国民族学家和考古学家朱利安•斯图尔特提出了文化生态学的理论后过程考古学的三个学科领域:象征考古学、结构考古学和马克思主义考古学调查方式可以分为地面调查和航空勘探两种地面调查分为非系统调查和系统调查用航空摄影来进行考古调查是在20世纪初开始实践的,1906年英国中尉夏普对巨石阵的航拍是空中考古勘探的最早范例,20世纪80年代,航拍和其他遥感技术也被引用到中国考古勘探中来,航照一般分为垂直和倾斜两种高空遥感一般是从地球资源卫星和航天飞船上拍摄和扫描地球中国地下探测工具:洛阳铲、地震方法、声学方法、电阻探测、电磁探测和金属探测研究设计:通读P116小型垂直发掘一般挖探坑,较大型的是挖探沟考古学家一般用探方和隔梁来控制垂直剖面的框架科学考古发掘过程是垂直发掘和水平发掘的完美结合发掘记录包括:平面图、剖面图、三维记录和摄影墓葬:通读P123第三段考古断代方法分为相对断代和绝对测年相对断代手段是最早被发明用来推断古代遗存年代的方法文化改造:人类活动对遗址层位或堆积造成的扰动自然改造:自然原因对遗址造成的扰动皮特•里弗斯是第一位用类型学方法来研究器物演变的英国考古学家相对断代的方法:地层学、类型学、交叉断代、更新世地质年代、动物群、孢粉分析、含氟量与黑曜石水合法绝对断代的方法:历史纪年、树木年轮与纹泥、放射性碳测年、钾氩法、古地磁法、铀系法树木年轮年代学最早是在20世纪初由美国天文学家道格拉斯发展起来的1949年威拉德•利比发明放射性碳断代方法,它的半衰期为5730+/-40年,极限范围为7.5万年钾氩法是一种利用矿物质中的钾40衰变为氩40的原理来进行断代的方法,适用于有频繁火山活动地区的遗址测年铀系法适用于富含碳酸钙的岩石打制石器分为石核工具与石片工具使用最广、采用最早的打片方法是锤击法或称直接打击法钻孔的三种方法:敲琢法、钻孔法、管钻法微痕分析法最早为苏联考古学家西蒙诺夫采用,分为高倍法与低倍法对制作陶器的原料必须进行仔细的选择和加工,一般包括以黏土为主的塑性原料和以石英沙等羼和料为辅的惰性原料陶器制作方式分为手制、模制和轮制手制陶器分为捏塑法、泥片贴筑法和泥条筑成法在具体的观察和分析中,陶器研究又可分为形制分析和功能分析形制分析可以根据陶器风格的历时变迁进行年代学分析,又可以从地理区域的分布特点来了解群体的分布、交流和贸易等状况功能分析是为了了解器物的用途,进而复原史前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形态在各种金属中,铜是最早被利用的浮选法的运用被称为史前考古学资料数据采集的一场革命埋藏学包括两方面研究:观察死亡不久的动物尸体向化石状态的转化过程;运用观察结果来解释考古发现的骨骼材料食谱的研究对象:碳同位素、氮同位素、锶、古尸、粪便、牙齿和器物残渍农业起源的四个原因:气候变迁、哺乳动物大量绝灭、海平面上升和人口增加古人口学主要从骨骼遗存来分析人口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平均年龄和寿命分子人类学家主要研究线粒体DNA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提出一种三阶段依次递进的文化发展模式,即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萨林斯和塞维斯建立起一种直线发展序列,来表示游群、部落、酋邦和国家的社会发展模式伦福儒和巴恩提出了交换和贸易的三种形式,即互惠交换、再分配和市场贸易名词解释:考古学: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
金石学:我国古代文物研究的一门学科,主要关注青铜器和碑刻铭文,其基本方法偏重著录与考证,主要为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
地层学:源自地质学原理,用来分析一处遗址垂直剖面上依次叠压的一系列层位。
由于没有扰动的地层具有下部地层比上部地层古老的规律,因此可以用来确定不同地层中文化遗存年代的相对早晚,并建立考古学文化的年代序列。
三期论:利用不同材质的工具先后发展的次序来建立相对断代的方法,每个阶段分别以主要使用石器、铜器和铁器为特点。
这一方法的确立被认为是科学考古学诞生的标志。
新考古学: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方法,认为考古学不应该停留在材料上的描述和编年上,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之间应该建立起明确的科学体系,像自然科学一样对研究的问题提出假设,并通过考古研究来予以严格检验,并为社会文化演变做出通则性阐释。
新考古学基本与过程考古学相当。
进化考古学:19世纪用进化论来研究和解释考古材料的方法,将人类技术、工具和文化看作是直线累进的过程。
20世纪下半叶,它是指这样一种学派,即将文化演变看作是由类似于生物进化的一种过程所造就的。
非系统调查:又称非概率性调查,程序比较简单,一般是沿途仔细观察地表情况,采集和观察人工制品,记录其位置和其他相关遗迹。
常用于植被茂密或地面条件非常独特而无法做系统调查的地区。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在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并在80和90年代广泛应用于考古学勘探、登记和分析的一种技术。
这是利用电脑技术与地理、遥感、测绘、统计、规划、管理学和制图学等学科交叉的产物,大大提高了遥感和田野勘探材料的应用潜力。
研究设计:在明确问题导向的考古研究中,根据科学方法安排研究路径,从调查、发掘、采样一直到室内分析,引导整个研究过程向预期目标前进的一种系统计划。
相对断代:根据时代相对早晚所确定的年代序列,比如根据地层学、古生物学以及器物类型学的早晚次序排列所建立的年代学。
根据年代并不知道某种器物或遗址的绝对年龄。
绝对年代:根据测年技术如放射性碳方法或根据固定的年历来确定年代,以直接的年龄长短来表述。
交叉断代:这是一种比较经典的相对断代技术,是用已知年代的器物,如钱币或陶器类型对出土这些器物的遗址进行断代。
在交叉断代中,一些寿命很短的贸易品特别适合做非常精致的交叉断代,而陶器和石器由于使用时间长短不一、易于仿制及传播速度的间隔,在断代上不够准确。
钾氩法:钾氩法是一种利用矿物质中钾40衰变成氩40的原理来进行断代的方法,地质学家用这种技术来测定上起20亿年、下至40万年的岩石年龄,因此比较适合于最古老的考古遗址的断代。
微痕分析法:微痕分析法采用显微镜观察和实验手段来观察石器的刃缘,以了解工具的用途,这目前是打制石器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浮选法:一种通过水来筛选发掘土壤的办法,以便分选和获取各种微小生态遗存和文化遗物。
埋藏学:研究从有机体死亡后到其被发现的过程中,人类活动和其他自然动力对其保存状态的改造过程。
古病理学:古病理学则是从古代人类和动物遗骸来了解疾病的一门学科,最早出现在1910年,主要关注考古遗址出土人骨的非正常变异。
聚落考古学:通过从个别遗址到整个区域的人类居址形态来研究古代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人地关系、文化关系以及社会结构的变迁。
遗址域分析:是通过了解遗址和聚落内包含物的所有成分以及它们的来源,以研究一个遗址和聚落周边被居民所开发的程度和范围。
公共考古学:是指政府出于公众利益对考古学进行管理,向公众宣传考古学为未来而保存过去的意义,鼓励公民积极参与考古活动与文化遗产保护,其内容包括抢救性考古、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学知识的普及与教育等。
垂直发掘:垂直发掘是通过局部探测遗址来了解考古沉积的厚度、年代、范围和文化内涵的一种方式。
垂直发掘提供的信息比较有限,只是作为对遗址的勘探,以获得大致的了解,是正式发掘必不可少的入手工作。
简答、论述题:一、考古学目标(P17)研究文化历史:文化历史学的知识来自于对考古遗址、器物、房屋和其他相关遗存的研究。
重建人类的生活方式;阐释社会演变的规律。
二、关于考古学学科定位(P13)三、区分原生堆积与次生堆积:未受重大扰动的堆积被称为“原生堆积”;如果堆积的地层受到水流的搬运,那么这种地层就叫“次生堆积”。
四、为什么在均变论之前不可能有真正的考古学:考古学分为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在均变论诞生之前的“灾变论”禁锢了人类的古老性;均变论的观点认识人类古老性;考古学对人类产生的历史的定年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