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人类学民族学理论流派复习资料详细整理

人类学民族学理论流派复习资料详细整理
认为人类的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渐地发展?全世界所有的文化都要经历这种循序进化的阶段?而造成这种普遍2人类心智的一致性决定了文化进化的普同性?3文化的异同所反映的不过是文化所处的进化阶段的的差4文化的异同被赋予了时间意义?人类的差异被理解成了他们所性的最终原因是在于人类心理的一致性
不同阶段的标志。 亲属称谓制度�人类学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摩尔根率先进行研究。摩尔根将所有的亲属称 谓分为两种基本形式�“类分式”和“叙述式”�原始民族所采用类分式�文明民族多采用叙 述式。类分式就是那位对亲属称谓不进行逐个区别�而是分为若干类别�不论被称呼的人与 自身的亲疏关系如何�凡属同一类别的人即以统一亲属称谓笼统称之。叙述式就是在对一些 基本血亲使用专用名称的基础上�对一些远亲使用基本名称的组合来称呼。类分式又具体分 为马来亚式和“图兰尼亚式”两种�叙述式的典型代表则为雅利安式。摩尔根认为每一种亲 属称谓制度或形式�都是某种婚姻和家庭形式的反映�人类家庭形态经历了一系列的历史演 进�与之相应的亲属称谓制度也有一个进化的过程�那就是从类分式发展到叙述式�从马来 亚式到图兰尼亚式再到雅利安式。 美国人类学家默多克则主要依据平辈亲属的称谓将世界上所有民族使用的亲属称谓制度归 纳为了六类�每类都用该类的一个典型的民族名称来命名�夏威夷式、爱斯基摩式、易洛魁 式、克罗式、奥马哈式、苏丹式。 弗雷泽�英国著名人类学家�首创了“社会人类学 ”这一术语�这个词几乎成为了英国人 类学的代名词。代表作《金枝》�主要思想为关于人类智力发展连续性和进步性的理论。他 弗雷泽也同其他进化论者一样�把原始人的诸多文化现象单纯归结为人纯理性活动的产物� 他认为人类智力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有普遍意义的阶段�即巫术阶段、宗教阶段、和科学阶段� 巫术试图操纵自然力量�在巫术阶段�人类没有灵魂和神的观念�而是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 人类能够通过巫术行为呼风唤雨、杀死敌人、取得收获等。宗教阶段�把超自然的力量归于 精灵和神�进行崇拜活动�包括理论和世界两部分�信仰和努力邀宠与取悦的行为�。科学 阶段�认识到自然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弗雷泽进一步研究了图腾崇拜的功能和起源�其功能是使人们结合成社会集团�以便能集体 行动并形成责任感。

体质人类学期末复习资料(精华版)

体质人类学期末复习资料(精华版)

体质人类学期末复习资料(精华版)体质人类学期末复习资料(精华版)一、概念题:1.体质人类学:是将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种,研究其体质形态、身体结构及其生物学的变异和进化,以阐述人类的起源、人种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2.布鲁门巴赫:德国人类学家,他创立了颅骨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被称为“体质人类学之父”。

3.林耐:瑞典人类学家,他建立了生物的分类系统,把人与蝙蝠、狐猴、猿猴都归为一类,称之为灵长目;同时,他还在灵长目中划分出了智人属,而其中又再分为四个人种。

4.人体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下肢伸直,两足并立。

5.法兰克福平面/耳眼平面:是由左右侧耳门上点和左侧眶下点位于一个水平面所决定的。

6.能人:今大约250万年前,人类进入了“能人阶段”.生活在大约160-250万年前的能人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简单的石器。

在埃塞俄比亚古纳(Gona)地点已发现250万年前的石器,是迄今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工具。

到目前为止,可靠的化石证据显示能人之前的人类化石仅发现于非洲7.尼安德特人:距今大约20-3万年生活在欧洲和近东地区的古人类。

尼安德特人已经能够制造使用复杂的工具、具有狩猎、丧葬等习俗。

也有学者将尼安德特人归入古老型智人。

二、思考题:1、体质人类学的定义?体质人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体质人类学是将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种,研究其体质形态、身体结构及其生物学的变异和进化,以阐述人类的起源、人种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体质人类学是兼跨自然和历史科学的学科。

它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体形态学、生物进化论、灵长类学、古人类学、人种学。

2.什么是人?人与猿的界限,60年代以前,古人类学界一般以能否制造工具作为划分人与古猿的界限;研究发现:制造工具不是人类独有的能力,黑猩猩也会制造工具;古人类学界逐渐放弃以能否制造工具来区分古猿与最早的人,改而采用另外的标志作为划分人与猿的界限:习惯性两腿直立行走。

(完整)当代民族学人类学理论复习

(完整)当代民族学人类学理论复习

名词解释:❖1、结构主义人类学:20th40’s~50’s,在反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口号下,兴起的人类学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列维——斯特劳斯。

该派主张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和人类的所有行为,都可以从隐藏行为的背后的层次去寻找根源,这个所要寻找的层次就是结构。

它是一种基本的关系,反映的是文化意识形态在内涵上的对立统一。

结构主义主张象征系统决定论,通过对人类象征符号的分析和概括,可以认识决定人类行为的东西,即人类行为由文化的深层结构决定。

❖2、列维-斯特劳斯:法兰西学院荣誉退休教授,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人类学家,与马凌诺斯基并称为结构功能主义之父.代表作《忧郁的热带》、《野性的思维》、《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结构人类学》❖3、新进化论学派:二战结束后,以怀特、斯图尔德为代表的一些人类学家重提、修正和改进文化进化论学说,创立了新进化论学派。

该学派在原有进化论基础上,把更多的自然科学的概念和方法引入其中,对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动力和路线进行更全面的描述,整体性的民族志研究作为研究基础,对不同生态和社会体系下的文化变迁的路线作出了新的探索,在这些探索中隐含了对不同文化的人性一致性的怀疑。

❖4、怀特:美国知名人类学家,文化进化理论、社会—文化进化论以及新进化论的代表人。

他对创建密歇根大学人类学系发挥了关键作用.于1964年任美国人类学协会主席。

对人类学的贡献,第一是复兴进化论;第二是澄清文化的概念。

代表作《文化的科学》、《文化的进化》.❖5、斯图尔德:新进化论学派代表人物,多线进化论的提倡者.1921年入加州伯克利分校,选修过克娄伯、罗维的课程,一年后转入康奈尔大学,那时该校还没有人类学系,于是1925年大学毕业后又回到伯克利分校,并进入人类学研究所,1929年获得该校博士学位,毕业后到密歇根大学任教,1930年转任犹他大学,1933年又到伯克利分校任讲师。

1935年进入史密森研究院,后来于1943年在该院建立了文化人类学研究所;1946年前往哥伦比亚大学,接替林顿退休后留下的位置;1952年他受聘为伊利诺伊大学研究教授。

文化人类学的复习重点

文化人类学的复习重点

《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总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文化人类学学科发展的基本轨迹,了解文化概念与文化的基本特质,及各个不同学派的理论与方法,尤其是重要代表人物的理论主张;同时,批评地吸收各派的理论方法,注重国外理论对国内学者学术成果的影响,即外国的理论如何应用中国的研究实践,从而,达到对理论方法的掌握。

第一章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要点:1、什么是人类学及文化人类学。

2、什么是文化。

3、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

4、该学科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5、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体质和社会文化的学科,研究社会文化的部分叫文化人类学,研究体质的部分叫体质人类学。

文化是渗透有人类意识的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这里的意识指:人类为生存长期同自然同社会斗争的经验积累)。

人类不同人群的交往始于人类社会的早期,但人类学的产生发展和欧洲烈强以掠夺财富的活动分不开。

“殖民地人的管理和教育”、制定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政策、不同族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全人类的根本利益(生存与发展)服务,都离不开人类学理论的应用。

社会学研究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行为的一门学问,而这些关系与行为背后的指导因素却是一系列的文化观念。

两门学科是对人类生存系统“软环境”的不同侧面的研究。

一个注重具体的行为(社会学),一个注重抽象的理念(文化人类学)。

第二章进化论在人类学的地位教学要点:1、文化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2、文化进化论的思想基础。

3、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4、进化论对人类学的主要贡献。

5、各个学界对进化论的评批观点。

6、进化论对我国学界的影响及建国以来的建树。

进化论学派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索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人类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发展。

全世界所有的文化都要经历这种循序进化的阶段,造成这种普遍性的最终原因在于人类心理的一致性。

18世纪欧洲社会思想家有关学说的影响,人类学学科本身思想脉络的影响及生物进化论的影响是文化进化论的思想基础。

人类学基础知识

人类学基础知识

人类学基础知识人类学是一门关注人类的学科,它研究人类的起源、演化、文化、社会结构、生物学及语言发展等方面。

这门学科提供了深入了解人类的方式, 并且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人类学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对这门学科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人类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人类学(Anthropology)源于希腊语,“Anthropos”指的是“人类”,“logos”则是“学科”的意思。

因此,人类学可被理解为“人类的研究”。

人类学主要包括四个子学科:物理人类学、文化人类学、考古学和语言人类学。

1. 物理人类学:研究人类与其他物种的异同之处,涵盖了人类的生物学特征、进化以及遗传等方面。

2. 文化人类学:关注不同文化和社会群体之间的相似和差异。

文化人类学家致力于了解人类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思考和相互交往。

3. 考古学:通过研究人类物质文化遗留下来的痕迹,揭示人类的过去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考古学家通过挖掘遗址、研究古代建筑、工艺品和遗物等,还原古代文明的面貌。

4. 语言人类学:研究人类语言的产生、发展和使用。

语言人类学家研究语言的语法结构、语音学、语义学等,并探索不同语言背后的文化含义。

二、人类学的重要概念在深入了解人类学之前,有几个重要的概念需要了解:1. 文化:文化是人类独有的社会学习系统,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习俗、语言等。

通过文化,人类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并传递和积累知识。

2. 社会结构:指人类社会中不同个体之间的联系和组织方式。

社会结构包括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家庭等各个层面的组织形式。

3. 婚姻与亲属关系:研究人类社会中的婚姻制度及亲属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社会组织和文化的影响。

不同文化中的婚姻和亲属制度差异巨大。

4. 社会学习:研究人类如何通过观察、模仿和交流等方式获得和传递知识,以及如何在社会中适应和学习生存技能和文化价值观。

三、人类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不仅仅适用于学术界,还能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应用:1. 公共政策与发展:人类学研究可以为政府和机构的决策提供有关人类社会、文化和环境的深入了解。

第一章 人类学方法

第一章  人类学方法

《人类学方法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田野工作: 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通过直接观察、访谈、居住体验等参与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

2.参与观察: 研究者生活于研究对象中间,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密切交往来了解调查对象的文化形貌及其内部深层次的理由。

为达到真正的参与观察,研究者要与研究对象同生活、同劳作,学习他们的语言,参与他们的仪式,走访他们的家庭。

透过参与观察,研究者得以观察研究者对象是否“言为心声”。

3.跨文化比较: 指的是从世界各地不同的民族志报告中抽样,把抽样的资料作统计分析,藉以说明或验证假说,探究人类行为的共同性及文化差异性,并从中发现某种规律或通则。

4.HRAF(人类关系区域档案): 他从1930年起从事跨文化比较研究,并于是1937年在美国耶鲁大学人类学系成立了一个跨文化研究机构,在人类学家默多克的领导下,先后收集了800多个不同时期人类社会有关地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民族志资料,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地区,进行项目分类,并制成档案,于1949年建立了“人类关系区域档案”(HRAF)5.主位研究:即站在被调查对象的角度,用他们自身的观点去解释他们的文化。

6.客位研究:即站在局外立场,用调查者所持的一般观点去解释所看到的文化。

7.PRA(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调查方法:是一套快速收集村庄资源状况、发展现状、农户意愿,并评估其发展途径的田野调查工具。

它的宗旨是要通过外来者的协调作用,鼓励唤醒当地社会的参与意识,把发言权、分析权、决策权交给当地人,促使他们加深对自身、社区及环境条件的理解,与发展工作者一道制定出合适的行动计划并付诸于实施。

8.“深描” ,就是从极简单的动作或话语着手,追寻它所隐含的无限社会内容,提示其多层内涵,进而展示文化符号意义结构的复杂社会基础和含义。

9.实验民族志把人类学研究者的田野工作过程作为民族志实验的中心内容和描述的重要对象,并同时强调给予被研究者自己解说机会的重要性;注重对文化的阐释;珍视民族志的文学性,注重修辞、讲究文本的想象力和艺术性;采用“对话”与“多声道”的撰写取向技法。

文化人类学复习资料(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文化人类学复习资料(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文化人类学复习资料概述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的学科,涵盖了人类的社会结构、价值观、习俗、语言等方面。

本文档为大学期末复习资料,旨在帮助复习文化人类学相关知识。

主要内容本文档包含了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文化人类学概述: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定义、发展历史、研究方法等基本概念。

2.人类文化的特征:探讨人类文化的共性特征,包括符号系统、社会规范、文化传播等。

3.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框架:介绍几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如功能主义、结构主义、符号学等,以及各自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4.文化变迁与文化接触:探讨文化变迁的原因与影响因素,以及不同文化接触形式下的文化交流与冲突。

5.性别与文化:讨论性别在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以及性别角色的建构和变化。

6.文化人类学与社会问题:分析文化人类学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并以具体案例说明。

7.当代文化人类学的发展方向:介绍当前文化人类学的新兴研究领域和方法,如视觉人类学、数字人类学等。

学习资料以下是一些推荐的学习资料,供复习时参考:•《文化人类学导论》(作者: 康拉德·费利斯)•《文化人类学精粹》(作者: William A. Haviland)•《文化与社会:人类的方式》(作者:Richard H. Robbins)复习方法针对不同的复习需求,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整体复习:阅读教材和复习资料,了解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重点复习:根据自己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将重要知识点进行重点复习,可制作思维导图、总结概念等。

3.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对理论框架和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4.练习题: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注意事项在考试前的最后阶段,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1.时间规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保证每个知识点都有足够的复习时间。

2.复习方法:根据个人习惯和效果,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如整理笔记、小组讨论等。

3.健康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高质量的饮食,保持身心健康状态。

文化人类学复习资料

文化人类学复习资料

文化人类学复习资料第一章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名词解释:民族中心主义,文化相对主义,文化整体观民族中心主义:也叫“我族中心主义”,是以自己文化为标准来衡量和评价其他文化,认为只有自己的文化是自然的、正常的和优秀的,自己的文化高于其他一切文化的思想。

---------- 文化沙文主义---------种族主义文化相对主义:主张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而且一切文化的价值都是相对的、平等的,但这种“平等”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而全盘赞同或接受某一人群的所思所为,而是将文化行为放入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对待。

--------是非不分的虚无主义文化整体观:首先指的是人类学家们在研究一种人类行为时,必须研究与该行为有关的其他方面的行为,即多角度、多方位地研究人类经验的众多方面。

其次,文化人类学家在比较各民族文化时,注意的是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传递给下一代的。

再就是文化人类学所研究的人无论从地域还是从时间的角度看,都比其他学科广阔。

简答:1.简述文化人类学的学科观文化整体观;文化相对观;文化普同观;文化适应观;文化整合观2.简述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1).田野调查法,也称为田野工作,是一种对一个社会及其生活方式亲身从事的长期性的调查和体会工作。

是文化人类学家了解人类行为和收集文化资料最常采用的基本方法。

(2).背景分析法,也称社区关系研究法,人类学家在解释某一独特群体的行为时,往往会把该行为与更广阔的背景联系起来进行研究。

也就是用背景构架来解释这些文化现象的来龙去脉。

(3).跨文化比较法,也称为交叉文化研究法、泛文化研究法等,指的是从世界各地不同的民族志报告中抽样,把抽样的资料作统计分析,藉以说明或验证假说,探究人类行为的共同性及文化的差异性,并从中发现某种规律或通则。

(4).主位与客位研究法,主位研究法也称为自观研究法,即站在局内人的立场对待所研究的文化;客位研究法也称为他观研究法,即站在局外人的立场对待所研究的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学作为一门反思性的学科,它的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通过对各种不同文化的审视,达到对把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当做全人类一般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反思与批评;2,通过揭示我们对各种文化世界、包括我们自己的文化进行分析的努力中所固有的弱点,来打破既有观点的稳固地位,达到对知识获得一般性规律的反思与批评;3,通过对人与自然界关系的重新定位,达到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评。

古典进化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概述:古典进化论一般又叫做文化进化论,它是人类学的第一个理论(或流派)。

古典进化论以研究社会与文化的进化为目标,注重人类文化一致性的研究,是资本主义发展到高峰时期的乐观主义的表现,表达出强烈的欧洲文化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念。

思想渊源:1、18世纪欧洲社会思想家有关学说的影响2、人类学本身思想脉络的影响。

3、生物进化论的影响。

泰勒及其思想泰勒是英国第一位人类学教授。

他的著作有:《人类早期历史和文明的发展研究》(1965)、《原始文化》(1871)和《人类学》(1881),代表作:《原始文化》。

他给“文化”下了一个著名的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他主要运用文化遗留分析法和比较法。

文化遗存分析法:现实生活中的儿童游戏,民间俗语,荒谬的习惯,他认为可能跟古代文化的某一阶段有关系,它们是原始野蛮人的遗留物。

泰勒的研究逻辑是:由于古代社会的文化遗留在现实的文化当中,所以对遗留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历史发展的进程。

因此,文化遗留可以视为“文明进步全过程的路标”。

摩尔根及其思想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是古典进化论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研究人类社会进化问题。

主要著作有《易洛魁联盟》(1851)、《人类家庭的血亲和姻亲制度》(1871年),《古代社会》(1877)等,代表作为《古代社会》。

摩尔根用了哪些观点来支撑他的人类社会经历了“蒙昧——野蛮——文明”的思想的?泰勒而言,摩尔根对人类社会经过“蒙昧—野蛮—文明”三阶段进行了更为系统的论证,这种系统性表现在他用四根重要的支柱支撑了社会进化论大夏。

第一根支柱是生产技术发展阶段论。

摩尔根以生产技术发展水平来对原始社会进行分期。

第二根支柱是家庭(家族)发展阶段论。

摩尔根首创了亲属制度的研究,他从亲属称谓的角度来分析和推论家族制度的早期类型与历史发展。

第三根支柱是氏族理论。

这一理论的意义在于帮助他建立了社会政治制度从原始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序列,这个序列就是“以性为基础的社会组织—氏族—包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

第四根支柱是财产观念发展阶段论。

摩尔根建立了原始社会的三种继承法。

博厄斯的学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人类学家博厄斯为首的历史特殊论派是一种以历史特殊论为基本理论核心、以文化区为研究方法、以文化相对主义为研究态度而建立起来的人类学理论。

博厄斯反对宏观人类文化史的建构,而重视并强调微观的具体的文化史研究。

博厄斯认为传播以及人类文化普遍进化规律都不能用来解释世界各地许多相似的文化现象,因为各种文化是各个社会独特的产物,文化现象的相似性实际上都有其各自发展的历史线索和特殊的原因。

要理解或解释某一特定的文化,最正确的做法就是重建该文化走过的独特道路。

即构建该文化的历史。

博厄斯认为传播以及人类文化普遍进化规律都不能用来解释世界各地许多相似的文化现象,因为各种文化是各个社会独特的产物,文化现象的相似性实际上都有其各自发展的历史线索和特殊的原因。

要理解或解释某一特定的文化,最正确的做法就是重建该文化走过的独特道路。

即构建该文化的历史。

文化相对论:首先,作为一种文化理论,文化相对论强调环境和历史对于一种具体的特殊的文化形成的影响;其次,作为一种文化态度,文化相对论认为各民族文化的价值是平等的,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衡量文化的标准是相对的;再次,作为一种文化策略,文化相对论对欧洲文化中心主义起到了颠覆的作用。

它看到了文化的特殊性、民族性的一面,主张对所有人类社会文化差异性给予基本尊重,它强调内部观察的角度,假设文化与社会是封闭的自足的系统,它声称有的文化价值体系都具有有效地平等性。

传播学派西方民族学学派之一。

一译“播化学派”。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形成于德国。

其创始人为民族学家R.F.格雷布纳。

属于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还有W.福伊和B.安克曼。

当时,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资产阶级学术思想转向反动。

为了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相对抗,在西方民族学界亦开始出现反对进化学派的浪潮。

传播学派即是在此浪潮中产生的第一个反进化论的学派。

其基本理论是直接与“进化论”相对立的“传播论”。

这一理论是在地理学家F.拉策尔“人类地理学派”观点的影响下形成的。

文化区文化区,有某种共同文化属性的人群所占据的地区,在政治、社会或经济方面具有独特的统一体功能的空间单位。

文化区的英文名称亦可写作。

(一)概念:文化事物或文化现象和文化系统覆盖的地区。

某些特定的文化事物的组合,就构成了文化综合体,若干个具有一定联系的文化综合体就组成了文化系统,它所分布的地区就是文化区。

(二)特点:1.文化区的范围有大有小,一个文化区的重要性与它的范围大小无必然联系。

2.文化区边界有实有虚,甚至发生重叠。

3.文化区不一定与自然区重合。

(三)分类:1. 政治文化区:例如国家,行政区经济文化区:反映经济活动类型的文化区,例如农业区,工业区。

2. 文化地区、文化亚区、文化副区文化生态学用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态理论研究文化产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文化生态学是一门将生态学的方法运用于文化学研究的新兴交叉学科,是研究文化的存在和发展的资源,环境,状态,及规律的科学。

文化生态学主张从人、自然、社会、文化的各种变量的交互作用中研究文化产生、发展的规律,用以寻求不同民族文化发展的特殊形貌和模式。

结构主义人类学:结构主义人类学的创始人是法国著名人类学家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它的主要任务是用建立模式的方法分析、说明和揭示这种真正的结构,并揭示人类的思维结构。

结构主义人类学的核心概念是“结构”,基本方法是“结构分析”。

他认为结构是指在某个较大的统一体中,各个部分的配置或相互之间的组合。

象征人类学:象征的概念:象征是人类用具体事物表达抽象概念、表达社会情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一种特殊符号方式。

象征和意义的联系:无论什么物体、行为、事件、语言,成为某种意义之媒介物的即象征。

但是象征只有在不同文化场合才能成立而不能在同一文化场合构成,因此,意义并不内在于象征,象征与意义的结合,并非原本事实。

解释人类学:格尔兹:美国解释人类学家的代表人物,全名克利福德·格尔茲,主要著作有:《文化的解释》、《地方性知识》、《尼加拉:19世纪巴厘的剧场国家》等。

在这些著作中,最鲜明地体现着解释理论的是《文化的解释》。

主要观点:一,“深描说”“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我把文化看做这些网,因而认为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探索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索意义的阐释性科学。

我追求的阐释,阐释表面上神秘莫测的社会表达方式”。

深描:是指人类行为作出意义的解释。

人类学家要探索文化的根源,对意义的解释要进行深究,找到比较深层的解释。

民族志要尽量深描,理清意义的结构。

格尔兹对巴厘岛“斗鸡”这一“深层的游戏”的意义的文化解释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格尔兹对巴厘岛斗鸡的游戏的文化解释有几个方面:1、斗鸡的意义不是为了在赌博中获得利益,而是为了获得某种象征地位的意义2、斗鸡的功能并不是如功能学派所讲的为了强化社会生活的某种结构或规则,而只存在着展示社会生活、解释社会生活的意义。

3、斗鸡揭示了巴厘岛平时社会生活中被掩盖起来的那一部分亲属关系1、亲属关系:是因血缘和姻缘而产生的社会关系。

血亲还可以分为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前者是指生育自己的和自己生育的上下各代亲属;后者是指彼此间具有间接的血缘联系,除直系血亲以外的亲属。

亲属称谓制度人类的亲属关系表现在语言里就是人类学上所说的亲属称谓制度。

这是社会人类学家用来标明亲属关系的一套称呼系统,它勾勒的是社会关系。

作用:第一,把特定种类的人分类归入单一特定部署;第二,把不同种类的人分为不同的部署。

一般说来,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亲属的地位相类似,那他们就属于同一称谓。

6种类型:爱斯基摩型、苏丹型、易洛魁型、夏威夷型、克劳型用图例表示出核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用文字加以说明核心家庭:指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子女既指有血缘关系的,也包括有正式收养关系的。

丁克家庭也叫核心家庭。

图见书第137页。

家庭的功能有哪些?家庭的基本功能如下:1:经济功能、2:性功能、3:生育功能、4:赡养和抚养功能、5:教育功能、6:情感交流功能、7:休闲娱乐功能、8:生产消费功能家庭的类型:1、核心家庭:指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子女既指有血缘关系的,也包括有正式收养关系的。

丁克家庭也叫核心家庭。

2、扩大家庭:两个或两个以上核心家庭可以经由血缘、姻缘或收养等方面的关系而组成一个扩大家庭。

(1)一夫多妻家庭(2)主干家庭(3)联合家庭继嗣群:丹尼尔·克雷格认为,继嗣就是把人们的身体和精神的某个方面在后代中保存下来,可见继嗣是表示永垂不朽的一种象征形式。

而所谓“继嗣群”,通常是指根据继嗣原则组成的一群共同的祖先遗传下来的血亲。

现实存在的有社会意义的继嗣群都是根据某种特定的继嗣规则,强调了与一部分亲属的联系,而不考虑跟另一部分亲属的关系。

规则:1、单系继嗣规则:指用父亲一方或母亲一方的亲子联结来确定个人的责任权利的规则。

2、双系继嗣规则:按照双边继嗣或两可继嗣方式来确定一个人的责任权利的规则3、双重继嗣规则:按照同时从父母双方计算继嗣关系来确定个人的责任权利的规则形式:1、世系群:由有血缘关系的亲戚组成的共同继嗣群2、氏族:是非共同的继嗣群,是扩大了的世系群3、联族:是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氏族的单系继嗣群,其包含的氏族在想象上有关系4、半偶族:经济学与经济人类学的区别(见课本159~161)人类历史上有哪些经济类型1,采集与狩猎,采集狩猎者组成群体的方式部分决定取决于他们赖以生存的坏境。

2,园艺式农业,主要依靠的是人类对小块园地垦殖所获得的食物。

3,畜牧业,由捕猎变为养殖。

4,精耕农业,妇女的地位普遍变低,成为经济生产的配角且被降到家务劳动中去了。

5,工业,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更为巨大的变化;但就世界观而言,仅是农业社会的继承。

交换体系:1、互惠性交换:是指双方互惠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包括:概化互惠、平衡互惠、负性互惠)交换的动机并不是赢利,而是为了社会责任,有些互惠性交换还是为了在此过程中赢得声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