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 RTK技术在像片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GPS-RTK技术在测量中的应用

GPS-RTK技术在测量中的应用

GPS-RTK技术在测量中的应用
GPS-RTK技术是一种高精度的实时定位技术,它结合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实时运动定位技术(RTK),可以在测量领域中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GPS-RTK技术的工作原理、优势及其在测量中的应用。

一、GPS-RTK技术的工作原理
GPS接收机:GPS接收机是GPS-RTK技术的核心部件,它可以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并计算出移动站的位置坐标。

数据链路:数据链路用于实现基站和移动站之间的实时差分校正数据传输,保证移动站的定位精度。

基站:基站是一个已知位置的固定站点,它可以测量自身位置,并将差分校正数据传输给移动站。

移动站:移动站是需要测量定位的目标站点,它通过接收基站发送的差分校正数据,实现高精度的实时定位测量。

GPS-RTK技术通过对卫星信号进行差分校正,可以实现厘米级别的高精度定位测量。

2. 实时性:GPS-RTK技术可以实现实时定位测量,适用于需要快速反应的现场工作。

3. 便捷性:GPS-RTK技术无需铺设大量的地面控制点,可以大大减少测量人员的工作量。

4. 多功能性:GPS-RTK技术可以实现单点定位、差分定位、动态定位等多种定位测量方式,适用于不同的测量需求。

1. 土地测量:GPS-RTK技术可以实现土地边界的精确定位,适用于土地测绘、地籍调查等领域。

GPS-RTK技术是一种高精度、实时性、便捷性、多功能性的定位测量技术,可以在土地测量、建筑测量、道路测量、水利测量、矿业测量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GPS-RTK技术将在测量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GPS RTK 技术在像控测量中的应用

GPS RTK 技术在像控测量中的应用

GPS RTK 技术在像控测量中的应用摘要:与传统控制测量比较,rtk在像控测量中具备着效率高,定位精度高,数据安全可靠等优点,且它的作业不受通视条件影响、单站测量控制范围广、操作简单,能有效减少了因地形复杂带来的繁重工作量。

本文先引出rtk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再介绍rtk 测量的相关规范,最后论述rtk技术的测量流程,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rtk技术;像控测量中图分类号:tm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引言:常规的gps测量方法,如静态、快速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而rtk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新曙光,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

本文结合生产实践经验,介绍rtk技术在像控测量中的应用,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人员带来有用的启示。

1.rtk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rtk(real 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测量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rtdgps)技术,它是测量技术发展里程中的一个突破,它由基准站接收机、数据链、流动站接收机三部分组成。

1.1rtk基本工作原理在已知高等级点上(基准站)安置1台接收机为参考站,对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和测站信息,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流动站,流动站gps接收机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解算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即基准站和流动站坐标差△x、△y、△h,加上基准坐标得到的每个点的wgs-84坐标,通过坐标转换参数得出流动站每个点的平面坐标x、y和海拔高h)。

1.2rtk测量的特点在gps静态测量中,不同坐标系的转换是在数据后处理进行的。

而对于rtk测量,要求实时得到测量点的平面坐标合正常高,则需要预先建立wgs-84坐标系与地方平面坐标系合高程系统的转换关系。

GPS-RTK技术在像控点联测中的应用分析

GPS-RTK技术在像控点联测中的应用分析

中的应用价值。 【  ̄ ] P . G SR K技术 ; T 在像控点联测
程变化较小 的地方 1 像控点 的联测 . 3 像控点联测 主要采用 G S 速静态 和实时动态( P T ) P快 G SR K 测量 。 第 一、二区块采用 G S快速静态 测量 。其余 区块采用实时 动态 G S P P R K测 量 。 T 1c s ) P 快速静态测量 快速静态 G S联测像 控点采用 6台 T ibe 8 0 P r l 5 0 双频 G S 收 m P接 机进行观测 。 点、 采用 边方式组 网, 0 区块最大边长 2 k 第 O 区 第 1 . m, 2 4 块最大边长 3 k 。联测的平面 、 .m 2 高程 起算点第 O 区块为 7 ( 1 点 一级
21 02年
第 2 期 3
0科教前沿 0
科技信息
G SR K技术在像控点联测中的应用分析 P— T
王 科 ( 宁夏伊 地集 团水 利水 电工 程有 限责 任公 司 宁夏
【 摘
银 川 7 0 2 ) 5 0 1
] P k K是 G S G St T P 测量技 术发展 中的一 个新 突破 , 以河 南濮 阳市 110 笔者 :00地形 图测绘项 目为例 , 了 RT 介绍 K在像控 点联测
显地物时, 均被视为点位落水, 当落水范围的大小和位置尚不影响立 选择 、 P T G SR K工作方式的选择 、基准站坐标的输入和基准站工作启
体模型连接时 . 按正常航线布点 ; 动等 。 5 航线两端上下像控点在 同一像对 内相互偏差不超 过半 条基线 . ) 流 动站首次观测前 .首先和基准 站一样建立项 目和坐标 系统管 规则 区域 网中间的像控点左右偏离不超过一条基线 : 理。 接着进行流动站 电台频率 的选择 、 P T G SR K工作方式的选择 、 流动 6旁 向重叠过小 , ) 相邻航线 的点不能公用 时, 进行 分别布点 , 两点 站工作启动 、 使用 R K流动站测量像控点等。 T 裂开 的距离均小于 lm c 在 采用 R K联测像 控点开始之前 . T 按计划首 先进行了测试检验 . 1 像控点 的选刺 . 2 测试检验共观测了基础控制点 1 个 。 8 有关 R K测试精度统计见下表1 T : 像 控点采 用一人刺点 , 一人检查 。 并对所选刺 点的像片影像 、 像片 表 1 R K测 试 精 度 T 条件进 行核 实 检核点数 检核点平面位置互差 检核点高程互差 选 刺的点应满 足的条件 为 : 1 )选择最 清楚 的刺点 目标点 .目标 点 的实地辨认 精度不 大 于 ( 最 ( ) 小() 均() 大c) 小c)平均c) 个) 大c 最 c 平 c 最 ( 最 ( I ( m m m m m m

浅谈GPS RTK测量技术的应用

浅谈GPS RTK测量技术的应用

浅谈GPS RTK测量技术的应用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GPS RTK测量技术,综述了该技术在控制测量、像控点测量、线路中线定线、建设用地测量等方面的应用,展望了GPS RTK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GPS RTK技术测量测绘应用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全天候、高精度、高效率、等特点已成功在大地测量、地形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资源勘查等测绘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与此同时,实时动态RTK(Real Time Kinematic)测量技术也日益成熟,其具有精度高、实时性和高效性等优点,RTK测量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1]。

1. GPS RTK技术概述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由三大子系统构成,即: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信号接受系统。

实时动态(RTK)测量系统,是GPS 测量技术与数据传输技术的结合,是GPS 测量技术中的一个新突破。

RTK技术的关键在于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RTK定位时要求基准站接收机实时地把观测数据及已知数据传输给流动站接收机,数据量比较大,一般都要求9600的波特率,这在无线电上不难实现。

通过实时计算的定位结果,便可监测基准站与用户站观测成果的质量和解算结果的收敛情况,实时地判定解算结果是否成功,从而减少冗余观测量,缩短观测时间[2]。

RTK测量系统一般由以下三部分组成:GPS 接收设备、数据传输设备、软件系统。

数据传输系统由基准站的发射电台与流动站的接收电台组成,它是实现实时动态测量的关键设备。

软件系统具有能够实时解算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的功能。

RTK 测量技术除具有GPS 测量的优点外,同时具有观测时间短,能实现坐标实时解算的优点,因此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RTK测量系统的开发成功,为GPS 测量工作的可靠性和高效率提供了保障,这对GPS测量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

2. GPS RTK技术的应用2.1控制测量为满足城市建成区和规划区测绘的需要,城市控制网具有控制面积大、精度高、使用频繁等特点,城市Ⅰ、Ⅱ、Ⅲ级导线大多位于地面,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这些点常被破坏,影响了工程测量的进度,如何快速精确地提供控制点,直接影响工作的效率。

GPS RTK技术在哈密11万地形图像片控制点测量中的应用.

GPS RTK技术在哈密11万地形图像片控制点测量中的应用.

GPS RTK技术在哈密1:1万地形图像片控制点测量中的应用摘要:哈密南湖戈壁滩由于特殊的地貌特点与其特有的气候条件,如按照常规测量方法测量像片控制点,对于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很大的阻碍和限制,GPSRTK技术推广利用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作业难度。

本文通过实际的案例详细剖析了RTK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像控点、RTK、平地、参数;1概述测区位于新疆哈密市区西南约120km处,地形主要由平地和丘陵两类组成,地表主要以戈壁滩为主,面积约2975km2,像控点布设按照设计要求,丘陵区采用区域网,平地区采用全野外,工作效率也很低,故在平地地区采用GPSRTK技术进行测量,其具有稳定、方便、快速、高效等特性,下面介绍此次GPSRTK技术在平地像控点测量中的应用。

2GPSRTK技术介绍 2.1RTK技术的工作原理RTK(GPS实时动态)测量技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依据的实时差分。

GPS测量技术,达到厘米级精度。

RTK 系统主要由一个参考站(即基准站)、若干个流动站、数据通讯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只要能够保持4颗以上卫星相位观测值和必要的几何图形,流动站可随时给出厘米级的结果。

2.2RTK测量误差源及参数 2.2.1RTK测量误差源。

(1)GPS卫星。

GPS系统本身误差源包括GPS卫星数、卫星图形、大气等状况,RTK在该方面的误差类似于GPS系统误差。

观测结果的误差也越大,解算的结果可靠性越低。

所以RTK的控制半径在5KM以内较适宜。

(2)RTK设备。

RTK设备品牌较多,精度高低、稳定性能也参差不齐。

对于设备本身所标定的精度而言,只能说明在理想状态下,仪器设备本身所能达到指标,而在实际工作中,仅能作为参考,其实际达到的精度,要在实际工作中予以验证——统计——确定。

(3)测量环境。

在观测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地形条件、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的传输条件、基准站的覆盖情况、路径效应、、电磁波(无线电、电力设施等)干扰等因素。

RTK技术及其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RTK技术及其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关 键词 :I L T K技 术 ;控 制测 量 ;应 用 中图分 类号 :T B 2 2
1概 述
文献 标识 码 :A 分 析
的相 位 图形 。 3 . 6 轨 道误 差 。
G P S 是利用 G P S 卫 星 导 航 系 统 来 进 行 全球 范 围 内 、全 方 位 、全 天 候 的 测 量 定 位 系 统。 我们 按 照 C P S提供 的坐 标 演 变 量 方 式 、精 度 、坐 标 的不 同可 以 将 其 分 为实 时差分 ( R T D) 、 实 时动 态 ( R T K) 、 动 态 后 处 理 、静 态 、厘米 级 、毫 米 级 等 多 种形 式 ,其 中 R T K技术 是 一 种 目前 正 在 被 大 量 应 用 的技 术 。R T K技 术 可 以有 效 地摆 脱外 业 返工 和后 处 理 负担 的 困扰 , 实 时动 态定位 技术 效率 高 , 工作 效率 强 , 目前 已经 被 广泛 地应 用 到 了工 程 测 量 、 勘 界与 拨地测 量 、地形 测量 、 房 产测 量 、 地 籍 测 量 、航 空摄 影 测 量 等 领 域 。本 文 就R T K技 术及 其 在 控制 测 量 中 的应 用进 行 探讨 。 2 R T K技 术 应 用 于各 种 控 制 测 量 的
2 - 2 缺点
R T K 技 术在 控制 测量 中应用 中 , 往 往 会 存 在 两 种误 差 ,第 一 种 误差 与距 离 有 关 ,主要 包 括 对 流 层 误 差 、电 离层 误 差 、轨 道误 差 。第 二 种 误 差 与测 站位 置有 关 ,包 括 气 象 因 素 、信 号 干 扰 、多 径 误差 、天 线相 位 中心变化 等 。 3 . 1电离 层误 差 。 对 于 电离 层 误 差 的影 响 可 以通 过 线 性组 合 L 2观测值 和 L 1 观测值。众所周 知 ,太 阳黑 子 活 动 与 电离 层 效 应 存 在 着 较 为 密切 的联 系 。 当太 阳黑 子 处 于 爆 发 状 态 时 , 电离 层 误 差影 响范 围可 以达 到 5 0 p p m;当太 阳黑子 处 于平静 状态 时 ,电 离层 误 差 影响 范 围可 以达 到小 于 5 p p m。 大 量 的 实 践 资料 表 明 ,在太 阳黑 子 处 于 爆 发状 态 的几 天 时间 内,静态 G P S和 R T K测 量 都 会 受 到严 重 的影 响 ,而 无 法 正 常进行 工作 。 3 . 2气象 因素 。 R T K技 术在 天气 气 候 出现较 大 变化 时也 很 容 易 出 现 观 测坐 标 变 化 的 问 题 , 所 以 ,笔 者建 议 不 应 该 在 气 象情 况恶 劣 的条件 下进 行 R T K测 量 。 3 - 3 多路 径误 差 。 R T K技 术 定 位 测 量 中,多 路 径误 差 是最 为严 重 、影 响 面最 大 的误 差 。 天 线 周 同 的环 境 直 接 决 定 了 多路 径 误 差 的 范 同 和 程度 。在 高 反 射 环 境 下 ,多 路 径 误 差最 高 可 以达 到 1 9 c m。我们 可 以通 过 采 用专 门 的滤波 器 、 采用 处理 数据新 技术 、 采 用 辅设 吸 收 电波 材 料 、采 用 扼 流 圈 天 线 、选 择 没 有 反 射 面 、地 形 开 阔 的点 位 等措 施来 削弱 多路 径误 差造 成 的影响 。

浅析GPS-RTK技术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浅析GPS-RTK技术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浅析GPS-RTK技术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摘要GPS全球定位在测绘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GPS定位技术需先建立高精度线路控制网,然后再分段加密线路导线,不仅精度高、施测方便,而且充分保证了线路导线点的可靠性。

GPS技术是测量技术革命性进步,特别是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效率高,精度也较高,其应用及开发的前景十分广阔。

简要阐述GPS-RTK的工作原理,结合管线测量工程的应用,介绍用GPS—RTK技术进行图根控制测量的方法,并对影响GPS-RTK测量精度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GPS技术;控制测量;应用实时动态定位(RTK)系统由基准站和流动站组成,建立无线数据通讯是实时动态测量的保证,其原理是取点位精度较高的首级控制点作为基准点,安置一台接收机作为参考站,对卫星进行连续观测,流动站上的接收机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接收基准站上的观测数据,计算机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计算显示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和测量精度。

这样用户就可以实时监测待测点的数据观测质量和基线解算结果的收敛情况,根据待测点的精度指标,确定观测时间,从而减少冗余观测,提高工作效率。

GPS定位技术是建立高精度线路控制网快速、有效的方法。

GPS-RTK技术以其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可实时提供三维坐标、操作简便等特点,在测量工作中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传统的地下管线普查控制测量主要采用导线网或附合导线的方法来布测,不仅费工费时,要求点间通视,而且精度分布不均匀,在外业不知精度如何。

采用常规的GPS静态测量、快速静态,精度虽高但效率较低,而且在外业测设过程中不能实时知道定位精度,如果测设完成后,回到内业处理后发现精度不合要求,还必须返测。

而采用RTK来进行控制测量,能够实时知道定位精度,如果点位精度满足要求,作业人员就可以停止观测,同时知道观测质量如何,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浅析GPS-RTK技术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浅析GPS-RTK技术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适用于图根控制测量。 此外 ,采用R K T 技术施测的图根点成果正确率只有9 %,这是多年 5 来 的经验 ,因为R K T 点位 的数据任然存在诸多因素的影响 ,比如无线电 的信号传播质量好坏 ,卫星信号的质量 ,点位附近电磁波 、电磁场等无 线 电信号的干扰等等 , 都会影响R K T 数据 的正确率 。为了提高R K T 数据 的正确率 ,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一般采用对 已知点检核比较 ,即用R K T 测 出己知控制点的坐标进行比较检核 ,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改正 。重测 比较 ,即每次初始化成功后 ,首先重测3 个左右 已测过的R K ̄或高等级 T, 控制点 ,确认无误后才进行R K I 。边长 比较 ,即在使用R K T  ̄量 J T 图根成 果进行细部测图过程 中,相互间通视的R K 利用全 坫仪进行边长测量 T 检查 , 出现 差错 及 时 纠正 。通过 这 种 方 法 ,可 以确保 我 们使 用 的R K T 图根数据10 0 %的正确。 4 结 束语 2 0年 ,在广州市6 测区地下管线普查 中,首次使用 3 05 6 台套 中海达 公 司生产的HD 80 50 N双频G s P —RT 接收机进行图根控制测量 ,经实测 K x l分 析 ,精 度 达 到要 求 。近 几 年 我 国利 用 G S R K 术进 行 图根 控  ̄g ,z P- T 技 制测量的项 目比较 多,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力求更广泛地采用该技 术 ,提高作业敦率 ,产生更大 的经济价值,推动测绘事业的发展。
1 3 2
应 用科 学
2 2 L 科0第期 0年 3 1 蟊
浅析GP - S RTK技术在控制测量 中的应用
董炳华 ,余达伟
(1 西省勘察设 计研 究院 ,江西南 昌 3 0 9 ;2南 昌高新T程咨询有限公司 ,江西南 昌 3 0 9 . 江 305 . 3 0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PS RTK技术在像片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摘要:通过与现有的方法的分析比较,论述了GPS RTK技术不仅可以满足像控点测量的精度要求,而且与常规方法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展示了RTK在航测中的广泛应用前景。

关键词:GPS RTK;像控点测量
一、概述
W市为了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需要测绘市区1:500和该市开发区1:1000地形图进行城市中长期设计规划,本课题组承担了该市测区全部的航空摄影测量外业控制测量任务,测区共需测设像控点400余个,测区面积约为80km2。

测区内市区建筑物较多,在经济开发区和郊区有村庄、池塘、树林等,测区地形以丘陵为主,山上树木茂盛,通视条件较差。

在测区内有1990年测量的三等控制点四十余个,但因城市发展和人为破坏,只有少数的控制点可以使用,大部分已经无法使用。

像控点采用ASHTECH Z-X型仪器进行测定,从测量结果来看,RTK
技术不仅可以满足像控点的精度要求,而且可以大量节省测量时间,与传统像控点测量方法相比显示了较大的优越性。

二、像片控制点的一般测量方法
测定像片控制点的平面坐标,通常采用的方法:①导线。

较长路线采用符合导线;短距离通常采用支导线法。

②线形锁。

③交会法。

当已知点为三个时,采用前方交会或侧方交会;已知点为四个是可以采用后方交会。

④引点法。

在通视条件受到限制时,可以采用引点的方法在通视较好的地方做一个过渡点。

高程控制点根据地形条件可以采用:①高程导线;②测图水准和经纬仪水准;③三角高程路线;④独立交会高程点。

上述传统的像控点测量方法在该市的实际测量中收到了诸多限制:
①高等级的控制点成果很少,采用传统测量方法实施困难极大;
②由于像控点大多都位于房顶和明显地物折角顶点等影像清晰的明显地物上,往往这些点的通视条件较差,施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辅助性工作,成本高;

工程时间要求紧,采用上述方法,一天只能测量5~6个点(依据在该市实际进行实测的情况),在困难地区有时只能测量3~4个点,根本无法如期完成测量任务;
④应用传统的测定方法,内业计算工作量较大,且出错率高,返工现象较严重。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171082),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WKL(02)0201)
作者简介:鲁铁定(1974- ),男,陕西富平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测量数据处理及GPS应用研究。

由于在该测区应用传统的像控点测定方法很难实施,所以,所有的像控点采用了GPS RTK技术,采用两台ASHTECH
Z-X双频GPS接收机实时动态测量模式进行。

三、RTK原理
GPS实时动态测量(Real-Time
Kinematic)简称RTK,具体作业方法是在已知点上设置一台GPS接收机作为基准站,并将一些必要的数据如基准站的坐标、高程、坐标转换参数等输入GPS控制手簿,一至多台GPS接收机设置为流动站。

基准站和流动站同时接收卫星信号,基准站将接收到的卫星信号通过基准站电台发送到流动站,流动站将接收到的卫星信号与基准站发来的信号传输到控制手簿进行实时差分及平差处理,实时得到本站的坐标和高程及其实测精度,并随时将实测精度和预设精度指标进行比较,一旦实测精度达到预设精度指标,手簿将提示测量人员是否接受该成果,接受后手簿将测得的坐标、高程及精度同时记录进手簿。

四、技术要点
1、基准站的选择
RTK定位测量中,流动站随着与基准站距离的增大,初始化的时间将会延长,精度将会降低,所以流动站与基准站之间的距离不能太大,一般不超过10km范围。

目前国际测绘领域的RTK,无论是单频和双频RTK系统,都采用UHF电台播发差分信号,为了接收到基准站发射的差分信号,要求基准站和流动站之间的天线必须“准光学通视”。

这在沙漠、戈壁、沙滩、岸边、平原等地区的几公里范围内,一般都能顺利进行RTK测量。

但在城区和丘陵地带则难以成功实施RTK测量。

为了提高各点到基准站的距离,应使其能准光学通视,在测量中,事先选择了测区均匀分布的6个已有国家坐标的四等点作为控制点,在其上设置基准站。

同时要考虑到基准站上的“净空”,即基准站上空无卫星信号的大面积遮掩和影响RTK数据链通讯的无线电干扰,以及提高基准站天线的架设高度。

2、坐标转换参数的求解
在测区像控点的测量中,要求采用的是国家北京54坐标系,因此在RTK作业时,流动站所得到的坐标应为高斯平面坐标。

求取转换参数的方法主要有①在有控制点的WGS-84坐标和国家北京54坐标时,根据两套坐标系统建立关系求得转换参数;②在测区已经进行了GPS控制测量,应用已求得的转换参数人工输入转换参数,从而进行两种坐标的转换;③采用地图投影的方式,即使用已知的投影方式来确定转换参数。

在使用②和③方法进行求取转换参数时,基准站的坐标必须放在已知点上,而且基准站的WGS-84坐标必须是已知的国家北京54坐标通过已知的转换参数和投影方式反算得到。

应用控制点求解转换参数时,可以有不同的作业方式:①基准站位于已知点上,该点的WGS-84坐标的获得可以采用已有的静态数据,直接将控制点的WGS-84坐标和北京54坐标输入手簿直接求取,或者也可以点采集的方式获取,此法是在无WGS-84坐标成果的情况下使用的一种方法,基准站的WGS -84坐标通过单点定位得到,再用流动站到控制点上去采集WGS-84坐标,然后再应用采集的数据进行转换参数的求取。

②当在某些特殊的地方,无合适的控制点坐标来设置基准站,可以采用基准站任意摆放的方式,即虚拟一个基准站的北京54坐标,基准站的WGS-84坐标直接测量手簿读取,然后流动站再到各个控制点上去采集WGS-84坐标,由于基准站的北京坐标是一个虚拟坐标,所以在求解转换参数时基准站不得参与转换参数的求解。

在求解转换参数时,要求控制点的个数在3个以上,此外,通过实际作业发现,利用远离作业区的控制点求解的转换参数,误差较大,所以在求解转换参数时,最好使用作业区附近的控制点来求解转换参数。

3、RTK作业前的检验
RTK测量的可靠性取决于数据链传输质量和流动站的观测环境,虽然RTK技术使用了较好的数据处理方法,但毕竟RTK使利用非常有限的数据量,而且实时处理难以消除由于卫星信号暂时遮掩、无线电传输错误所造成的误差。

对于每日施工前、设置新的基准站和接收机或控制器内的数据或参数更新后都要进行复测检核。

通过检验,一方面可以发现在基准站和流动站设置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检验RTK作业的精度情况是否可以满足像控点的精度指标。

在作业中RTK的检验可以采用测区内的高等级控制点,即在设置好基准站和流动站后,求解完转换参数,测定点的坐标前,将流动站放置到已有的未参与参数转换的控制点上进行比较,然后将测定坐标与已有的成果进行比较。

此外,为了提高像控点测定的可靠性,在检验时,尽量使检验点在该基准站作业范围
的边缘(一般距离基准站在5km左右)。

在控制点成果较少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前一次测定的结果与本次测量结果进行比较,以达到检验的目的。

通过在测定过程中的实际检验情况,与已有的高等级控制点的检验较差最大为5.49cm,高程较差最大值为7.2cm,均可以满足对像控点的精度要求。

4、RTK作业中注意的问题
在应用RTK测量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减少信号的干扰。

对于基准站而言,要避开在测站周围100-500m范围的UHF、VHF、TV和BP机发射台,避开用于航空导航的雷达装置等强电磁波辐射源。

②在进行RTK测量前,要登录相关网站查看太阳的活动信息,避开太阳黑子爆发活动期。

在太阳活动平静期,其影响小于5ppm,当太阳黑子爆发时,其影响可达到50ppm。

实践证明,在太阳黑子爆发期,不但RTK测量无法进行,即使静态GPS测量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③作业前,使用随机软件做好卫星星历的预报,应选择PDOP值小于5的情况下进行RTK测量,否则在野外测量中很难得到…固定解‟。

五、结论
1、
与传统像片控制测量相比,RTK技术不仅能达到像控点测量的精度要求,而且误差分布均匀,不存在误差的积累,完全可以满足1:500,1:1000航测成图的要求。

2、
通过20余天的实际测量结果来看,RTK技术用于像控点的测量,操作简便,灵活方便,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测量速度,而且能够大大减小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这在像控点测量中优为显著。

3、基准站的选择对于RTK测量非常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到流动站的施测精度和测量速度,应注意二者之间的“准光学通视”。

4、
应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坐标转换参数求解方法,参与坐标转换的已知点应在3个以上,且分布要均匀,做到在满足精度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少外业的工作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