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训练之四通 假 字学生版
小学习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小学习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小学习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需要,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等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如何。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
(《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高考文言文常见通假字汇编及练习答案版

高考文言文常见通假字汇编及练习1.一尊还酹江月。
(尊,通“樽”,酒杯。
)2.虽有槁暴。
(有,通“又”。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见识。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通“性”,天性。
)5.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
)6.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7. 举酒属客。
(属,通:“嘱”,劝酒。
)8.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
9.山川相缪。
(缪,通“缭”,盘绕,围绕。
)10.须臾成五采。
(采,通“彩”。
)11.多平方,少圜。
(圜,通“圆”。
)12.鼓瑟希。
(希,通“稀”,稀疏。
)13.莫春者,春服既成。
(莫,通“暮”。
)14.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说,通“悦”,高兴。
)15.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刑,通“型”,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
)16. 盖亦反其本矣。
(盖,通“盍”,何不。
)17.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涂,通“途”,道路。
)1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
)19. 砉然向然。
(向,通“响”。
)20.技盖至此乎?(盖,通“盍”,何,怎么。
)21.批大郤。
(郤,通“隙”,空隙。
)2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23.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24.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据守。
内,通“纳”,接纳。
)25. 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26.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倍,通“背”,违背,背弃。
)27.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28.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戮,通“勠”。
)29.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嫌隙,隔阂。
)30.遂散六国之从。
(从,通“纵”。
)31.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藉,通“借”。
)32.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裁,通“才”。
)33.翼日进宰。
(翼,通“翌”。
)34.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文言文练习四(八下2)

文言文练习四(八下2)班级姓名分数一、通假字1、下见小潭2、政通人和,百废具兴3、属余作文以记之4、恶能无纪5、都护铁衣冷难著6、突兀见此屋7、玉盘珍羞直万钱二、古今异义1、乃记之而去古:今: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古:今: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古:今:4、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古:今:5、土膏微润古:今:6、恶能无纪古:今:7、今安在古:今:8、瀚海阑干百丈冰古:今:三、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2、下见小潭方位名词作状语,()3、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4、日光下彻方位名词作状语,()5、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6、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7、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8、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词作状语,()9、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10、杂然而前陈者方位名词作状语,()11、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1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形容词作动词,()13、泉而茗者,儡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名词作动词,()四、一词多义然: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娟然如拭()见:下见小潭()明灭可见()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来而从者()清: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差:参差披拂()其岸势犬牙差互()夫:予观夫巴陵胜状()未几,夫齁声起()观: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极: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此乐何极()去:去国还乡()西蜀之去东海()开:连月不开()旁开小窗()乐:山水之乐()太守之乐其乐()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溪而渔()乍:波色乍明()乍出于匣也()偕:宠辱偕忘()偕数友出东直()时:冻风时作()于时冰皮始解()始:冰皮始解()髻鬟之始掠()五、重点字词1、佁然不动2、俶尔远逝3、往来翕忽4、以其境过清5、乃记之而去6、隶而从者7、醉翁之意不在酒8、薄暮冥冥9、锦鳞游泳10、此乐何极11、把酒临风1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13、或异二者之为1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15、不以物喜16、微斯人17、吾谁与归1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9、属予作文以记之20、云归而岩穴暝21、伛偻提携22、太守宴也23、于时冰皮始解24、山峦为晴雪所洗25、不能以游堕事26、此地适与予近六、重点语句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5、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7、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8、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9、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中学文言文通假汇总

中学文言文通假汇总为了增加对通假字的了解,我对中学文言文中的通假字进行了汇总,如下:(内容可能并不全面)初中部分:七年级:1、项为之强“强”(jiāng)通“僵”《闲情记趣》2、不亦说乎“说”(yuè)通“悦”《〈论语〉十则》3、诲女知之乎“女”(rǔ)通“汝”《〈论语〉十则》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通“智”《〈论语〉十则》5、一切乌有“乌”(wū)同“无”《山市》6、裁如星点“裁”(cái)同“才”《山市》7、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陈太丘与友期行》七年级(下册)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 通“攀”《伤仲永》9、贤于材人远矣“材”(cái) 通“才”《伤仲永》10、对镜帖花黄“帖”(tiē) 通“贴”《木兰诗》11、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tú)《孙权劝学》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 通“耶”《孙权劝学》13、孰为汝多“知”(zhì) 通“智”《两小儿辩日》14、满坐寂然“坐”(zuò) 通“座”《口技》15、止有剩骨“止”(zhǐ) 通“只”《狼》八年级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邀请。
《桃花源记》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核舟记》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核舟记》4、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
《核舟记》5、虞山王毅叔远甫。
“甫”,通“父”,男子美称,多赋予字之后。
《核舟记》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通“拣”,挑选。
《核舟记》7、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通“举”。
《大道之行也》8、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大道之行也》9、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通“层”。
《望岳》10、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高中文言文常用通假字汇总

高中文言文常用通假字汇总高中文言文中常用通假字举例。
比如,“案”与“按”同音,但意义不同,前者是审查、调查的动词,“板”与“版”同音,但前者是指字版,后者是指印刷书籍的版本。
另外,“暴”既可以表示晒干的意思,也可以表示显露、暴露的意思。
同样,“倍”可以表示背叛、忘记,而“被”则表示覆盖在肩背上。
此外,“不”既可以表示否定的副词,也可以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而“雠”则表示仇敌、仇人,“从”则表示联合抗秦,“当”则表示抵挡,“度”则表示渡过、越过,“反”则表示返回,“奉”则表示捧着东西两手托着,“缶”则是盛酒浆的瓦器,“拂”则表示辅弼,“父”则是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干”则表示岸,“函胡”则是形容词,表示模糊不清,“曷”则是疑问代词,表示什么,“衡”则是与纵相对的横,“华”则是植物的繁殖器官,“皇”则是恐惧、惊慌的形容词,“火”则是古代军队的组织,“简”则是挑选的动词,“见”则是暴露、露出来的动词,“景”则是影子的意思,“具”则是全、都的副词。
通假字是指在古代汉语中,有些字形虽然不同,但读音相同或相近,因此可以互相替换使用。
例如,“坐”可以通“座”,“反”可以通“返”。
在古代文学中,通假字被广泛使用。
例如,在《郑人买履》中,有“先自度其坐,而置之其左”这句话,其中“坐”通“座”,意为先试试鞋子大小,然后放在左边。
通假字的使用不仅限于文学作品,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例如,“畔”可以通“叛”,意为离开原来的位置,或者“唱”可以通“倡”,意为发起或提出。
虽然通假字在汉语中被广泛使用,但也需要注意其使用的上下文和语境。
在《论语》中有“XXX以为,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中“知”通“智”,意为聪明或智慧,而“行无过”则是指行为无过错之处。
因此,在使用通假字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和文化背景进行理解和运用。
取”和“娶”是同音异义词,“免”和“娩”也是同音异义词,“政”和“征”也是同音异义词。
在古代,生育和政治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这些同音异义词经常被用来表达不同的含义。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小学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汇总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高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汇录(整理版)

中学文言文常见通假字汇录A案:同“按”,审察,察看。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B罢:通“疲”,疲劳。
“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暴:同“曝”,晒;暴露,显露。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桮:同“杯”,酒器。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倍:通“背”,背叛,忘记。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被:同“披”。
①穿着。
“将军身披坚执锐”②披散。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辟:通“避”,躲避。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辟:通“僻”,行为不正。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弊:通“敝”。
①困顿,失败。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②疲惫,衰败。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不:同“否”。
“或师焉,或不焉”“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C材:同“才”,才能。
“食之不能尽其材”裁:通“才”,刚刚。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仓:同“苍”,黑色。
“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藏:同“脏”脏腑。
“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钞:同“抄”,抄写。
“道中手自钞录”陈:通“阵”。
①战阵。
“勿击堂堂之陈”②布阵。
“陈而待敌”雠:同“仇”,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绌:通“黜”,罢免官职。
“屈平既绌”从:同“纵”。
与“横”相对,合纵,联合抗秦。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厝:同“措”,放置。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错:同“措”,放。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D党:通“倘”,倘若,偶然。
“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道:同“导’,引导。
“故善者困之,其次利道之”得:通“德”,恩惠,感恩。
“所识穷乏者得我钦?”度:同“渡”,渡过,越过。
“一夜飞度镜湖月”队:通“坠,坠落。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堕:通“隳”,毁弃。
“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E而:通“尔”,你的。
“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某所,而母立于兹”尔:同“耳”,罢了。
初二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

初二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一、通假字积累- “便要还家”中“要”通“邀”,邀请。
- “日光下澈”中“澈”通“彻”,穿过,透。
二、古今异义词-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例如“阡陌交通”。
-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 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今义:男子的配偶。
- 小生- 古义:年轻人。
如“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三、一词多义1. 之- 忘路之远近(助词,的)- 渔人甚异之(代词,指代桃花林的美景)- 具答之(代词,指代桃花源中人的问题)- 处处志之(助词,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 乃记之而去(代词,指代小石潭的景色)- 心乐之(代词,指代水声)- 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之(往,到)2. 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全石以为底(当作)-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四、重点实词解释- 缘溪行(沿着)- 落英缤纷(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欲穷其林(尽,走到尽头)-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 篁竹(竹林)- 水尤清冽(格外;清凉)- 全石以为底(整块)- 卷石底以出(弯曲)五、特殊句式1. 省略句- (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
(省略主语和宾语)- (我)以其境过清,(我)不可久居。
(省略主语)2. 倒装句- 全石以为底(应为“以全石为底”,宾语前置)六、重点句子翻译-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翻译:(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翻译:(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翻译: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翻译: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训练之四
通假字(学生版)
『学习目标』
掌握通假字和本字的关系,认识通假字在高考备考中的地位,熟记100左右个常用通假字,能在文言中迅速找出通假字,按要求作完后面的练习一、二、三。
『学习内容』
1.什么是通假字:
通假字就是古人在写书时临时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字形有关或字形相近的字来代替某个字。
例如,《史记·项羽本纪》:“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本来应该用早字,可是写书的人却用了个蚤,前者习惯上叫本字,后者习惯上叫通假字。
当然,古籍中的通假字都是约定俗成的,不是任何一个字都可以随便写通假字的。
通假字问题也是文言文里的一种重要的文字现象,阅读文言文时必须加以注意。
不过,中学文言文教学习惯上也把“古今字”也纳入“通假字”中。
2.通假字和本字的关系:
(1)通假字是本字的一部分如:
善——缮生——性尊——樽坐——座(2)通假字和本字的一部分相同,字形相近如:说——悦振——震没——殁被——披(3)通假字和本字字形不同,但读音相同如:蚤——早衡——横颁——斑倍——背(4)通假字和本字字形不同,但读音相近如:要——邀有——又贾——价乡——向(5)通假字和本字字形不同,读音也不同如:罢——疲适——谪冯-----凭
3.通假字在高考语文卷中的呈现:
通假字的理解与句意关系甚大,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所以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的译句
中时有出现。
例如:
①属我贫困往见优孟——“属”通“嘱”(05全国卷)
②又少年好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要”通“邀”(05湖北卷)
③文字刻画颇精于今日俗本,而脱缪尤多——“缪”通“谬”(05湖南卷)
④余甚或焉——“或”通“惑”(06福建卷)
⑤或至涂尔反——“涂”通“途”,“反”通“返”(01上海春招)
『学习资料』
《金榜1号·附录》314——318页《附录8:中学文言通假字汇释》
要反复读,记住例句。
『练习材料』
练习一:
1. 《金榜1号》108页“备考精练”1、2、3、4题。
练习二:在下列各通假字的破折号后面写上本字
辨——要——善——复——列——益——受——禽——孰——文——戒——
傍——生——具——奉——趣——采——暴——共——敝——坐——闵——冥——
说——说——盖——
纫——摩——虚——没——
否——案——陈——翼——
涂——振——衡——惠——
已——已——句——乡——
辨——倍——阙——而——
寤——裁——识——道——
颁——止——支——指——
于——信——锡——无——
失——畔——距——得——
唱——曾————甫华——
员——弟——垂——正——
练习三:下列各字在古汉语中经常用哪个通假字来代替现——汝——纵——纳——债——娶——值——樽——猝——智——悬——嘱——影——暮——否——非——返——避——腰——披——欤——无——疲——耶——馈——赈——早——又——
练习四:指出下列各文段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 曲突徙薪(《汉书·霍光传》)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旁有积薪。
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然不应。
俄尔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②,余各以功次③坐,而不录④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宾邪?”主人乃寤而请之。
【注释】①直突:笔直的烟囱。
②上行:上座。
③功次:功劳的等级。
④录:记住,指邀请。
文中的通假字有:
2. 贾某经商
贾某,贾人也,唱文明经商,店中之物皆为地道,封识彰明,略无阙损。
有贾县于上,虽希物亦不昂其直。
凡膺品,皆不之售。
故乡人说而趣之。
尝属其子曰:“君子爱财,取之以道,岂可倍义邪!”妻卒然病,寻没。
期年,媒人盈廷,一一谢之,逝不复取。
邻人有不善生计者,责台高筑,要至家,受以致富术,翼日,出金曰:“予佐女贾”。
河水暴益,决堤毁田,捐赀财以兴水利,乡人得之。
---------- 文中的通假字有:
练习五:下列各组文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1)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茅屋》)
(2)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白雪歌》)(4)原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
(5)手裁举,则又超乎而跃。
(《促织》)
(6)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廉颇》)
(7)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涉》)
(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孟子》)
A(1)(3)(5)(6)B(2)(3)(4)(7)
C(1)(3)(6)(8)D(3)(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