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时代的脉搏》教学设计
第七课时代的脉搏

阮咸饮酒更是不顾廉耻,他每次与宗人共饮,总是以大盆 盛酒 , 大家围坐在酒盆四周用手捧酒喝。猪群来饮酒,不但不 赶,阮咸还凑上去猪一齐饮酒。
魏文帝司马昭欲为其子求婚于阮籍之女,阮籍借醉60天, 使司马昭没有机会开口,逐作罢。
第三单元——第七课
时代的脉搏
社会思潮、时尚与美术的发展
丰都二中 任亚林
教学目标: 把握美术作品与社会背景之
间的关系; 理解美术形式变化得以发生
的社会因素,从物质的、观念的 角度了解美术;
通过欣赏分析,使同学们能 从更多角度来鉴别、评价美术作 品。
一、社会思潮嬗变中的中国美术
“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 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 酒。
印度有8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印度有12%的居民信奉伊 斯兰教。印度有2.3%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印度有1.9%的 居民信奉锡克教。
全世界来说: 广义基督徒共19亿6599万,占世界人口的33.15%。 回教(伊斯兰教)有11亿7933万,占世界人口的19.89%。印度教 有7亿6742万,占世界人口的12.94%。佛教有3亿5688万,占 世界人口的6.02%。部落宗教有2亿4416万,占总人口4.12%。 没有信仰的有7亿7667万,占13.10%
代代的中华儿女,
他是我们精神上的
父亲!
三、社会思潮与西方美术
/photo/up
画名:大宫女 画家:安格尔 [法国] 此画约于1814年完成,为91×162厘米。现藏巴黎卢浮宫。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三单元 第七课 时代的脉搏 教案

《美术鉴赏》湖南美术出版社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第七课时代的脉搏——社会思潮、时尚与美术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1)把握美术作品与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2)理解美术形式变化得以发生的社会因素,从物质、观念的角度了解美术;(3)通过欣赏分析,能从更多角度鉴别、评价美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过程:了解概念欣赏作品实践操作走马观花分组讨论思考赏析小结(2)方法:自主学习、感知分析、协作交流、表达展示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审美判断能力,关注文化与生活,尊重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多元文化。
学情分析由于本课教学内容涉及到许多作品形式之外的知识,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需要他们更多地借助以往的知识储备和日常经验。
教学时通过示范,启发、引导学生逐渐调动他们各方面的知识,进而使他们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自觉地寻找美术作品与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教学重点:不同时期美术作品所反映的社会运动与社会思潮。
教学难点:如何从美术作品的手法中发现其背后的社会因素,并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观念和风气。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多媒体设备,课件,书本,实物投影仪等相关设施的检查。
(二)导入新课(2分钟)由微博上的一条帖子分享导入,以趣味性的内容引起学生关注,并提出问题:“审美是遗传的吗?如若不是会受什么影响呢?希望大家在本课找到答案。
”导入新课。
(三)认定目标(1分钟)我们本课就来学习一下“第七课时代的脉搏——社会思潮、时尚与美术的发展”(四)教学新授1、理清概念,为赏画活动打基础(5分钟)(1)抽象认识: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屏幕给出参考之意。
社会思潮:在人类社会中经常会出现某种思想流行的现象,这就是社会思潮。
时尚:所谓时,乃时间,当下;尚,则有崇尚之意。
(2)具象认识:学生将具体的作品与相应的社会思潮一一对应,形成具象认识。
2、“来,赏赏画吧”(15分钟)(1)《一辈子第一回》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赏析问题一:老人拿着什么?她的表情怎样?她在干什么?反映怎样的社会思潮?问题二:这件作品有无光影、明暗,与传统中国画的区别是什么?又反映怎样的社会思潮?结合相关资料,学生进行问题解答。
7时代的脉搏(教案)

7时代的脉搏(教案)章节一:了解7时代目标:学生能够了解7时代的背景和特点。
内容:介绍7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学生听讲并提问。
章节二:7时代的艺术特点目标:学生能够理解7时代的艺术特点。
内容:介绍7时代的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形式的特点。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相关艺术作品,学生观察并讨论。
章节三:7时代的科技发展目标:学生能够了解7时代的科技发展情况。
内容:介绍7时代的数学、医学、天文学等科技领域的成就。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学生听讲并提问。
章节四:7时代的重要人物目标:学生能够了解7时代的重要人物及其贡献。
内容:介绍7时代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重要人物的事迹。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学生听讲并提问。
章节五:7时代的遗产目标:学生能够了解7时代的遗产对后世的影响。
内容:介绍7时代的文化遗产和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学生听讲并讨论。
章节六:7时代的文学成就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7时代的文学成就及其影响。
内容:分析7时代的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探讨其主题、风格和审美。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代表性文学作品,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章节七:7时代的社会生活目标:学生能够了解7时代的社会生活状况。
内容:介绍7时代的日常生活、习俗、服饰、建筑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学生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进行观察和讨论。
章节八:7时代的宗教信仰目标:学生能够理解7时代的宗教信仰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内容:探讨7时代的宗教观念、信仰习俗以及宗教对文化、政治的影响。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或小组讨论来深入理解。
章节九:7时代的思想观念目标:学生能够掌握7时代的主要思想观念。
内容:分析7时代的哲学、伦理、政治等方面的思想观念。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辩论来加深理解。
章节十:7时代的遗产在现代社会的体现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7时代的遗产在现代社会的体现和价值。
时代的脉搏教案

2、你认同她们的观点吗?他们的抗议会带来什么结果?
学生展示,教师点评
四、《大批判》版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990年王广义
根据王广义的作品,团队合作,创意出我的大批判,并说出创作意图
张晓刚岳敏君的艺术
教师总结:艺术家往往是一个时代最敏感的温度计,他们敏感的发现与极具个性的表达,使我们能更真实的、更诗意的感受时代的脉搏。
T
方法&策略
反思&评价
1、门神和抗战门神的欣赏
2、欣赏杨之光的作品《一辈子第一回》
3、古代人物作品欣赏
了解传统中国文化发展脉络
5、西方和当代美术作品的欣赏
6、创意大比拼
6、课外拓展
欣赏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
2
3
5
3
2
3
5
3
8
3
3
初步感知时代的变化对美术发展的影响。
学生感受、回答
教师总结:时代的变化影响美术内容和形式的变化。
作品
朝代
造型特点
社会
思潮
审美
意趣
女史箴图
竹林七贤
簪花仕女图
晋祠侍女像
牡丹亭插图
金钗插图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理想化---写实----写意
1、欣赏西方500年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头像。播放视频
2、教师先展示作品,拓展内容,讲解要点.
3、团队合作学习
,然后学生讨论并回答。
一、《雅典学院》壁画1510-1511年意大利拉斐尔
课题:时代的脉搏
1课时
目标:1、认识美术与社会思潮之间的互动关系,了解美术作品反映或表现社会思潮、运动的不同方式和特点。2、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根据形式分析等方法来理解它们所反映的社会观念和风气。3、通过对当代艺术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
高中美术 时代的脉搏(精品教案)

高中美术时代的脉搏(精品教案)除了明显的格式错误,没有发现有问题的段落。
以下是小幅度改写后的文章:教学设计方案课题:时代的脉搏——社会思潮、时尚与美术的发展授课教师:______授课时间:2018年4月27日授课地点:___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欣赏中西方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发展与社会思潮及时代的变迁密不可分。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认识美术,了解问题,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获得鉴赏要素,扬长补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当代现实的身边的美的事物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点:美术作品与社会发展思潮之间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难点:加强对美术作品与社会发展思潮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教法与学法:启发引导、欣赏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教材、教学视频、课件PPT、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帝王肖像画、___肖像画、___肖像画,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表达看到这些画作的第一感受。
二、教学探究(35分钟)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比较分析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和社会发展思潮之间的联系和变化,引导学生获得鉴赏要素,扬长补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新课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教学探究,让学生深入了解美术与社会发展思潮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改写后的文章格式更加清晰,语言表达也更加简洁明了。
同时,删除了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带有强烈的政治宣传色彩。
传统门神形象多为历史名将、神仙等,而《抗战门神》则是解放军战士,强调了新时代的英雄形象和革命精神。
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时代精神的转变。
二)自助研究能力的培养自助研究能力是学生研究的重要能力之一,它是指学生能够独立地获取和利用研究资源,自主地进行研究活动,提高研究效果和研究质量。
3.7《时代的脉博》

3.7《时代的脉搏》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把握美术作品与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理解美术形式变化得以发生的社会因素,从物质的、观念的角度了解美术;通过欣赏分析,使学生能从更多角度来鉴别、评价美术作品。
二、教学内容美术所反映出的社会运动与社会思潮;社会变迁对于美术风格、形式的影响;如何从美术作品的表现手法中发现其背后的社会因素。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课前准备教师:教材、多媒体或幻灯器材、相关图片学生:教材、纸、笔五、教学程序一、导入欣赏三幅《门神》,比较分析:1.门神是用来干什么的?2.《抗战门神》与传统门神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什么不同?点出本课主题“美术与社会思潮”。
二、作品欣赏观赏《一辈子第一回》和《大批判》。
比较分析:1.它们表现了怎样的内容?2.分别跟什么样的社会思潮相联系?(按:前者表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劳动者翻身做主,参与选举活动,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后者把工农兵形象跟现代商业广告并置在一起,反映了政治和商业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学生可能对《大批判》所使用的“文革”时期“工农兵”图像不太了解,教师可以做必要的提示,最好找几张“文革”时期的类似图像来对比。
此外要注意画面的形式特征。
教师最好回忆和参考一下第二单元第6课《从传统到现代》和第三单元第10课《通俗的浪潮》的相关内容。
)三、分组讨论第一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第二组:《麦积山雕塑》第三组:《牡丹亭·还魂记》插图讨论:它们分别是什么时候的作品?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思潮?四、集体讨论完成“思考与交流”和“活动建议”。
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全班分为两大组,分别完成这两个练习;也可以全班一起,依次完成。
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补充、点评。
五、比较分析出示作品《梦露》和《大宫女》,分析:1.从内容和主题上看,它们分别表现了什么时候的思潮和观念?2.它们的表现方式有什么区别?跟传统美术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按:这两件作品的作者都是美国的,安迪·沃霍尔表现的是20世纪50~60年代流行文化中的电影明星;游击队女孩是一个匿名的艺术家团体,她们的作品呈现出强烈的女权主义思想,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思潮的反映。
第七课《时代的脉搏》教学设计

课题:时代的脉搏一、导入欣赏三幅《门神》,比较分析:问:你见过传统的门神吗?传统的门神一般的的是哪些人物形象?(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PPT)1、门神的由来问:老百姓贴门神的目的是什么?门神一般是农历新年人们贴于门上的一种年画。
作为道教和汉族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人们都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目的是用来驱邪辟灾,保家佑宅,祈求平安等等,是汉族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
2、门神形象的变迁刚才我们所看到的是传统的门神,然而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许多人家里门上的门神不再是唐代的名将,而是新四军、解放军的形象,我们把他奉为《抗战门神》(PPT展示),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当外敌入侵时,中国抗日军人无疑成了中国百姓眼中的打鬼门神,他们认为解放军比古代的秦叔宝、尉迟恭还厉害,也从心里发出:只有解放军才是新社会强有力的缔造者和保卫者!他们由心底摒弃了对旧社会的眷念,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的变革中来。
3、《抗战门神》与传统门神在内容和意义上有什么不同?(PPT展示传统门神和抗战门神做对比图)传统年画与抗日战争时期年画的比较,非常深刻地说明了社会思潮在美术作品上留下的印记。
传统年画最重要的功用是祛邪、祈福,大多色彩鲜艳,具有装饰性的美感;而1945年的抗战年画则寄托了人民对抗战胜利的渴望,手法上融入现代木刻技巧,以套色黑白版画为主。
这,就是由时代的变迁而引发的社会思潮的发展从而带来的艺术上的变革。
二、作品欣赏A、美术与新中国观赏《一辈子第一回》和《大批判》。
比较分析:提问:它们表现了怎样的内容?分别跟什么样的社会思潮相联系?(看书理解回答)●杨之光《一辈子第一回》与王广义《大批判》的并列深刻地体现出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化形态的巨大转变,以及两者对艺术的不同追求。
●前者表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劳动者翻身做主,参与选举活动,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并力图将西方素描造型因素引入传统中国画水墨人物。
●后者把工农兵形象跟现代商业广告并置在一起,反映了政治和商业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高中美术_第七课 时代的脉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时代的脉搏——社会思潮、时尚与中国美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目标: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对美术作品的影响。
了解社会思潮的变动对美术作品的影响。
2.技能目标:欣赏一幅美术作品,要想理解其中的含义必须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
3.情感目标:感受绘画美术作品带给我的反思,了解一代艺术家的民族精神,继承并发展我国民族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社会思潮对美术作品的影响教学难点:结合历史欣赏美术作品。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实践,学生自主学习、欣赏、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相关图片资料、视频资料、实践器具。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请欣赏这四幅国画,考虑三个问题1、画中的人物出自哪个朝代? 2、能体会到当时的社会时尚吗? 3、通过画面上的人和物你能体会到当时的社会盛况吗?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唐代政治稳定、社会欣欣向荣,知识分子的思想开始从高压下解放,获得相对自由的权利。
与国外的文化交流频繁,带来各种新鲜血液,文化艺术十分繁荣。
唐玄宗“开元盛世”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达到顶峰状态,当时是全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这一系列的因素让当代绘画出现了多头并进、争奇斗艳的盛世状况。
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时代的脉搏——社会思潮、时尚与中国美术》。
二)、新授内容:一、唐代绘画的内容和艺术特点1、多头并进争奇斗艳。
内容包括:政治礼教宣传,宗教宣传,宫廷贵族玩赏,山野隐逸。
艺术特色:恢弘大气的形象,坚实而明快的线条,辉煌而灿烂的色彩。
【看图片】2、唐代佛教绘画的特点:(1、)内容以经变画为主(“经变”把佛经的文字内容用绘画形式很直观的表达出来。
主要描绘佛经所记载的佛国天堂净土的景象; (2、)经变画不反应苦难主题,而是表现光明,反应国富民强,欣欣向荣的时代精神。
【看图片】学生讨论三分钟后让两个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1、色彩富丽堂皇【2、】从构图上看出佛坐在画面中央,当众说法,周围有宝树高楼,一派珠光宝气,极其辉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时代的脉搏
一、导入
欣赏三幅《门神》,比较分析:
问:你见过传统的门神吗?传统的门神一般的的是哪些人物形象?
(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PPT)
1、门神的由来
问:老百姓贴门神的目的是什么?
门神一般是农历新年人们贴于门上的一种年画。
作为道教和汉族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人们都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目的是用来驱邪辟灾,保家佑宅,祈求平安等等,是汉族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
2、门神形象的变迁
刚才我们所看到的是传统的门神,然而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许多人家里门上的门神不再是唐代的名将,而是新四军、解放军的形象,我们把他奉为《抗战门神》(PPT展示),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
当外敌入侵时,中国抗日军人无疑成了中国百姓眼中的打鬼门神,他们认为解放军比古代的秦叔宝、尉迟恭还厉害,也从心里发出:只有解放军才是新社会强有力的缔造者和保卫者!他们由心底摒弃了对旧社会的眷念,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的变革中来。
3、《抗战门神》与传统门神在内容和意义上有什么不同?
(PPT展示传统门神和抗战门神做对比图)
传统年画与抗日战争时期年画的比较,非常深刻地说明了社会思潮在美术作品上留下的印记。
传统年画最重要的功用是祛邪、祈福,大多色彩鲜艳,具有装饰性的美感;而1945年的抗战年画则寄托了人民对抗战胜利的渴望,手法上融入现代木刻技巧,以套色黑白版画为主。
这,就是由时代的变迁而引发的社会思潮的发展从而带来的艺术上的变革。
二、作品欣赏
A、美术与新中国
观赏《一辈子第一回》和《大批判》。
比较分析:
提问:它们表现了怎样的内容?分别跟什么样的社会思潮相联系?
(看书理解回答)
●杨之光《一辈子第一回》与王广义《大批判》的并列深刻地体现出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化形态的巨大转变,以及两者对艺术的不同追求。
●前者表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劳动者翻身做主,参与选举活动,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并力图将西方素描造型因素引入传统中国画水墨人物。
●后者把工农兵形象跟现代商业广告并置在一起,反映了政治和商业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这件作品中运用的工农兵标志在20世纪70年代是非常严肃的题材,而20世纪90年代可以随意挪用,正是时代风气变化的体现。
而后者则借鉴了西方波普艺术的表现手法。
B、社会思潮嬗变中的中国美术
每一种社会思潮都是跟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
(1)书上为大家介绍了“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现代”因社会变革而带来的不同的美术思潮,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这些作品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思潮?
①《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东晋墓葬习俗)
面对社会的不断变化,一些文人士大夫,开始远离政治,谈论抽象的玄理,追求自我放纵。
南朝大墓中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描绘了悠游林下的隐士,他们是当时人心目中理想的士人,不受任何束缚,可以完全自由地表现自己。
②《麦积山雕塑》(北魏佛教思想)
南朝汉族文化对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北魏的孝文帝推行了一场汉化运动,用汉字,穿汉人服装,上层贵族学习汉族文人的气质,这立即反映在他们雕凿的佛像上。
这和最初流入我国的佛教人物形象相比有很大的差异,差异在哪里呢?(PPT对比)
佛像穿着南朝汉人的宽大衣服,像南朝的士人一样清瘦。
“秀骨清象,褒衣博带”,正是北朝学习南朝所带来的审美观点的形象概括。
③《牡丹亭·还魂记》插图。
纵观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有的作品中很直接地可以看出社会思潮的变化,
而有的作品则是间接地折射。
师讲解故事大意:
汤显祖《牡丹亭》中的木版插图就很曲折地反映了明代社会对个人价值的追求,故事的主角是追求个人幸福,向往爱情自由的女性。
明代晚期这一类故事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广泛流行。
说明了这种思想的普及程度。
师总结:《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麦积山佛教造像、《牡丹亭·还魂记》木刻插图则分别是东晋墓葬习俗、北魏佛教思想与明代市民文化在美术上的体现。
只有把它们放在各自的社会情景中才能够准确地理解它们的含义与价值。
C、社会思潮与西方美术
接下来我们将踏出国门,去看看西方的美术家是怎么将社会思潮通过美术作品展现出来。
讲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及欧洲艺术史上著名的“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于14世纪,最先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达到顶峰,它给欧洲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
提问:什么是文艺复兴?
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提问:为什么会发起文艺复兴运动?
我们都知道,在过去人们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的时候,宗教就是人类心目中最崇高的信仰。
而统治者们就利用这一信仰来压迫人民。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智慧和文化在提高,生产力也随之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就提出了要以人为中心,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才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激发了人们的艺术灵感和创造力。
比如:(PPT展示《雅典学院》)
(1)《雅典学院》(意大利)拉斐尔2.79×6.172米
提问:画面中的人物都是些什么人?你们知道书上例举的这几个主要人物形象的原型都是按照谁来画的呢?画家这样画的目的是什么,他想表达什么?
拉斐尔他在《雅典学院》这幅作品当中把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50多位思想家与科学家的聚会安排在一个有拱门的大厅内,拉斐尔企图以回忆历史上黄金时代的形式,以表彰了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寄托了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整个场景深远广阔,大气恢弘。
他们自由的、热烈的讨论着,好像在举行什么庆典,整个画面洋溢着百家争鸣的气氛,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精华。
拉斐尔对画面中的每一个人物的性格和所长都进行了精心的思考,其阵容之可观,只有米开朗基罗的天顶画才可以与它媲美。
而当的拉斐尔只有26岁。
画面两边是音乐之神阿波罗和智慧女神雅典娜的雕像。
画面正中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两个人一个指天,一个指地,他们的手势分别代表着各自的学说。
在他们的周围还有各种姿态的学者和科学家们,也都用特定的姿态表明他们的身份和学说。
既暗示了人文主义思潮在文艺复兴的最终胜利,也暗示了人文主义思想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密切联系。
其中拉斐尔还把他自己也画进了画面中,这是当时很多画家喜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只是拉斐尔给自己留的位置太少了。
更有意思的是,图中前方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的形象就是以年轻时的米开朗基罗画的;事实上画面中的许多形象,都与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形象颇有联系。
比如:画面正中间的亚里士多德正是以画家“米开朗基罗”为范本画的,而旁边的柏拉图和毕达格里斯都是参照“达芬奇”画的。
提问:他为什么要参照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的形象来画呢?
他们都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后来人们把拉斐尔、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并称为“文艺复兴三杰”。
当时的文艺复兴运动所迸发出来的艺术文明火花照亮了当时整个欧洲大陆!
(2)《梦露》(PPT展示)
提问:从内容和主题上看,它表现了什么时候的思潮和观念?跟传统美术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师:这件作品的作者是美国的安迪.沃霍尔,画面表现的是20世纪50~60年代流行文化中的电影明星“梦露”,这幅画是当时兴起的大众流行文化思潮的代表作。
他们的表现方式是挪用了已经存在的图像,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加工。
跟传统美术相比,他们的个性更加鲜明。
就好比之前我们很流行的十字绣一样,这是一种大众流行文化。
如今出现的动漫、网游都是社会发展的新思潮所带来的新艺术门类,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三、学生实践
请同学们尝试用Q版人物画法,画一个你喜欢的人,可以是父母、老师、朋友,也可以是电影明星。
四、评价与总结
今天这堂课,是一节以欣赏和分析为主的美术鉴赏课。
我们了解了美术与新中国的发展,学习了中西美术的社会思潮。
也了解到美术作品可以从侧面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它与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密不可分。
因为,对社会思潮的了解,能够推进文明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而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同样也使社会的风貌更加全面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你们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弄潮儿,期待你们将来的精彩表现!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积极努力配合力,为你们点赞!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