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启蒙运动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3精品教学设计7:第7课 启蒙运动教案

第7课启蒙运动【教学目标】了解启蒙运动的兴起背景、性质,知道杰出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理解启蒙运动对于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以及启蒙运动的重大影响;运用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方法,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史料,去领悟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通过总结启蒙运动时期主要思想家的主张,培养归纳和比较的能力;感受启蒙运动中先进思想对于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不同材料的呈现,深刻理解杰出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难点:全方位分析启蒙运动的影响【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展示法国先贤祠的相关图片。
[教师讲解]: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介绍法国的一个著名景点,我们来看几张图片。
介绍先贤祠的相关内容:先贤祠位于法国巴黎,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目前先贤祠中共安葬着72位对法兰西作出特殊贡献的人。
在先贤祠的地宫里,伏尔泰和卢梭安葬在整个墓群最中心、最显赫的位置,棺木高大、精美。
我们可以看到伏尔泰的棺木上镌刻着一段金字,它写的是:“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他拓展了人类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为什么会用这样一段话来描述伏尔泰呢?隔着走廊,与伏尔泰相对而立,是卢梭的棺木。
他的棺木外形被设计成为乡村小寺庙模样,从正面看,庙门微微开启,从门缝里伸出一只手来,手中擎着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
这又有什么意味呢?[教师过渡]:伏尔泰和卢梭对于法兰西做出了什么样的伟大贡献?为什么他们能够受到法国人乃至全世界的如此尊敬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启蒙运动》这一课,一起走进17、18世纪的欧洲,去聆听杰出启蒙思想家们的呐喊。
设计意图:以世界著名景点切入课题,便于引发学生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1、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教师过渡]:启蒙运动的英文名称是:The Enlightenment,原意是“使有光明”,有人把中世纪的欧洲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17、18世纪的欧洲为什么会产生启蒙运动呢?我们一起来看这几则材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设计第7课启蒙运动

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启蒙运动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五、作业布置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巩固学生对启蒙运动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启蒙运动的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并分析这些主张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3)理解启蒙运动的核心观念,如理性、自由、平等、民主等。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通过阅读、分析史料,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思想的概括和归纳能力。
(2)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案例分析:分析启蒙运动中的典型事件、人物,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能力。
(3)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2.方法方面:教授以下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比较法: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启蒙思想,了重人类文明成果的情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课启蒙运动,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具备以下基础知识和能力:
1.知识层面:学生已学习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历史事件,对欧洲历史背景有一定了解,为学习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2.教学内容:
(1)伏尔泰:强调理性、批判教会、主张言论自由、宗教宽容等。
(2)卢梭:提倡社会契约论、主张人民主权、强调教育的作用等。
《第7课 启蒙运动》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第7课启蒙运动教学设计【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欧洲启蒙运动的背景和概况(2)掌握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主张(3)通过史料阅读,培养学生提炼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比较,培养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丰富图片和史料资源,扩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2)引导学生用运用表格分析法归纳总结启蒙运动代表人物的主张;(3)运用比较法总结启蒙思想家的共性,进而从整体上对启蒙运动进行把握;(4)通过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理解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强化法治观念;(2)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但启蒙思具有超越时间、地域、民族的价值,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对于促进人类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可以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
【教学重难点】重点:启蒙运动思想家的观点及启蒙运动的影响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比较【教学设计】导入新课直击高考,展示2016年全国各省市关于启蒙运动的高考题,引导学生归纳高考热点问题,进而把握考试方向,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效率。
推进新课一、理性时代的到来(一)什么是启蒙运动展示史料:马克思和恩格斯: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特别是法国唯物主义,不仅是反对现存政治制度的斗争,同时是反对现存宗教和神学的斗争。
康德认为,“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归纳启蒙运动的含义:定义: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以理性主义(核心)为指导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批判对象)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实质)。
《第7课 启蒙运动》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

第7课启蒙运动●一.学习目标1、了解欧洲启蒙运动的背景和影响,掌握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2、通过对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和重大影响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
●二学习重点: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及背景学习难点:启蒙运动的影响及启蒙运动如何继承和发展了人文精神●三.学习流程探究一:启蒙思想家及观点材料一:教皇是“魔鬼一样的骗子”,是“两足禽兽”,教士和主教是“卑鄙的流氓”。
天主教的历史就是反人类的犯罪史,是人类理性的敌人,历史前进的障碍,“罪恶的根源”。
——伏尔泰材料二:以下便是英国法制所达到的地步:给予每个人以天赋的权利,差不多在(其他)所有的君主政府里,他们这些权利是被剥夺的。
——伏尔泰材料三: 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伏尔泰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则一切便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材料二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被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
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材料一: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
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
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
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
—卢梭材料二:“据我的阐述,我们可以断言,在自然状态中,不平等差不多是不存在的。
由于人类能力的发展和人类智慧的进步,不平等才获得了它的力量并成长起来,由于私有制和法律的建立,不平等最终变得根深蒂固而成为合法的了。
启蒙运动教案

启蒙运动教案第一篇:启蒙运动教案第7课《启蒙运动》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欧洲启蒙运动的背景和特点,掌握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2、通过阅读启蒙运动思想家的言论材料,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异同,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的能力。
3、通过对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和重大影响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和教材内容有紧密联系的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还要精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真正理解重点和难点,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问题探究,体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学习的方略;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蒙思想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精华积淀之所在,更是近代资产阶级为之奋斗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仅属于其个人和那个时代,更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
所以,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1.培养人文意识,强化法治观念。
2.关注社会进步,培养坚强的意志,树立科学精神,敢于怀疑,勇于创新,不断追求真理。
3.领悟先进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汲取启蒙思想精华,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异同【教具准备】教师课前收集好相关资料,完成多媒体课件;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做好预习工作。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教师:在18世纪60年代,法国邮政局收到了一封怪信,为什么说它奇怪呢?因为在信封的收件人姓名处是这样写的:寄给诗人之王、人民的哲学家、欧洲的守护神、祖国的喉舌、国王的史学家、英雄的歌颂者、艺术的守护者........宗教狂的对头、被压迫者的救星、穷人的靠山等17个称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课.启蒙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3.组织学生进行史料搜集、整理和分析,提高他们的历史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4.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启蒙运动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对你有何启示?”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人性化的语言,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历史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五、案例亮点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如:“请同学们概括一下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并谈谈它们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2.教师进行点评,强调启蒙运动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如:“启蒙运动的思想观念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应该继续弘扬理性、自由、平等等价值观。”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如:“请同学们结合课余时间,阅读与启蒙运动相关的书籍或文章,写一篇读后感,下节课分享。”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启发式教学”为导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掌握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启蒙运动对现代社会的意义,提高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图片、文献等多媒体资料,为学生展现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史料搜集、整理和分析的任务。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7课《启蒙运动》配套教学设计

2.提问:“为什么在18世纪末,法国会发生这样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思考问题的答案。
3.引入启蒙运动的概念,简要介绍启蒙运动在18世纪欧洲的兴起及其对法国大革命等历史事件的影响。
4.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9.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法国大革命等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件背后的思想根源。
2.讲解启蒙运动背景:
(1)介绍18世纪欧洲社会状况,分析封建专制、教会权威对思想界的束缚;
(2)介绍启蒙运动的兴起及其意义。
3.分析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5.通过课后作业和小论文的撰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法国大革命等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件背后的思想根源,引出启蒙运动。
2.讲解启蒙运动背景:分析18世纪欧洲社会状况,引导学生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3.讲解启蒙运动代表人物及其主张: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思想家的观点。
2.问答题: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a.请简述启蒙运动的背景及意义。
b.请阐述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c.请分析启蒙运动对法国大革命等历史事件的影响。
3.案例分析:请学生选取一个启蒙运动时期的典型事件,如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分析事件中的启蒙思想元素,并撰写一篇案例分析报告。
3.讨论题:让学生结合现实问题,思考启蒙运动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7课《启蒙运动》实用优秀教学案例

1.讲解启蒙运动的背景,如欧洲封建势力的束缚、科技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等,让学生了解启蒙运动的历史根源。
2.详细阐述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如理性、自由、平等等,并通过举例、讲解等方法,让学生对这些思想有深入的理解。
3.介绍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如伏尔泰、卢梭、洛克等,分析他们的思想主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爱国主义情操。
3.通过对启蒙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思想解放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
4.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包容多元价值的全球观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使他们在历史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自信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形成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关注启蒙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如封建势力的束缚、科技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等,让学生思考这些因素如何促进了启蒙运动的产生。
2.通过对启蒙运动核心思想的探讨,让学生思考这些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如理性、自由、平等等。
3.引导学生关注启蒙运动对后世的影响,如推动了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让学生思考启蒙运动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运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结合多媒体展示、课外实践活动等,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引导学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析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启蒙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 理性、启蒙运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康德及启蒙运动的影响;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分析启蒙思想的巨大影响;认识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反作用。
1. 指导学生用表格法掌握启蒙运动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主张;2.运用比较法加深对启蒙思想家观点共性与个性的认识;3. 运用比较法对比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上和形态上的反映”。
2. 学习启蒙思想家追求真理的精神,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与抱负。
3. 通过法国启蒙思想产生的巨大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从而提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
重点与难点重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以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讲述、比较法和应用史料分析法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历史史实的比较,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以及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注重通过指导学生研习史料,运用史料为证据,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和辨伪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教具准备教师课前收集好相关资料,完成多媒体课件;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做好预习工作。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分钟)(由旧知识导入新知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不断壮大,但是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
当时,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反对教权主义的斗争已经成为了时代的要求,一些思想家崇尚理性,号召人们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于是一场思想上的启蒙运动兴起。
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新课教师: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的第30页,第7课、启蒙运动。
请同学们现在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理性时代的到来。
分别找出什么是启蒙运动,何谓理性?第7课启蒙运动(板书)一、理性时代的到来(板书)教师提问:好了,同学们,在看完课文后,我们先请一位同学来回答,什么是启蒙,什么是启蒙运动,以及何为理性。
学生回答:课本中对启蒙运动和理性的解释教师提问:很好,大家回答的非常正确,那么大家知不知道启蒙运动的为什么会发生呢?谁能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理解回答一下?理性时代的到来(即启蒙运动)的背景(板书)学生回答:从思想文化和经济方面作答(回答不全面)---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板书学生说的内容教师提问:对,请坐,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有哪位同学可以补充一下?学生回答:从阶级方面作答。
---板书说的内容老师: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述三个原因中哪一个是根本原因呢?学生:经济原因(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也是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板书)老师:从教材中我们得知启蒙运动最早出现在英国,高潮是在法国,刚刚我们已经知道了启蒙运动在法国发生的原因,启蒙运动在法国进行以后,日益崛起的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展开了激烈斗争,于是就涌现出了一大批思想家,大家在书上找出来他们是谁?学生: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老师:对,这些思想家呢,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于是这就发展了人文主义,他们所呼吁的思想就是本节课的核心思想,也就是理性主义。
核心:理性主义(板书)老师:什么是理性呢,刚刚上课的时候我已经介绍过,请同学们理解这个名词,有助于以后做题。
说到理性主义,大家还记不记得人文主义哪场运动的核心思想吗?学生:文艺复兴老师:很好,文艺复兴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做题的过程中会经常出现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作比较的题,大家课后整理一下这两次运动的异同点。
最好做成表格的形式,以便理解和记忆。
那么了解了这些之后,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到底具体有那些思想呢?接下来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第二个部分的内容:伟大的启蒙思想家。
请同学们用两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
在浏览的过程中找出这些启蒙思想家各自的主张。
(过渡语)二、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板书)老师提问:同学们,请用2分钟的时间浏览教材的第二部分,然后回答法国启蒙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2分钟后学生回答:法国卓越的启蒙思想家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另外还有百科全书派。
(板书)老师:首先介绍一下伏尔泰。
A.伏尔泰:启蒙运动的领袖(板书)课件展示:伏尔泰的图像。
老师:首先介绍伏尔泰。
展示伏尔泰的生平(播放幻灯片),并请一个同学站起来念一念。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
原名弗朗索瓦•马里•阿鲁埃。
1694年11月21日生于巴黎一中产阶级家庭。
1704~1717年在耶稣会创办的路易大王中学读书,毕业后从事文学写作,曾用讽刺诗抨击封建专横统治,因触犯王室贵族两次入巴士底狱。
1718年发表第1部悲剧《奥狄浦斯王》一举成名,从此用伏尔泰笔名。
1726~1729年旅居英国,结交上层文人和政治家,考察政治制度,深受牛顿、洛克的科学、哲学思想影响。
回国后宣传英国社会制度与自由思想,1734年他的《哲学书简》曾被取缔焚毁,于是远离巴黎,在锡雷村居住15年,潜心著述。
40年代起受到朝廷重视。
1745年被委任法兰西史官,1746年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沙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都同他通信论学。
伏尔泰思想反映上层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既反对特权等级,又主张保留君主制;既宣扬自由主义,又害怕人民革命;既反对宗教迷信,又强调宗教的必要性。
1778年2月回到阔别28年之久的巴黎,受到热烈欢迎,人们称他为“卡拉的救星”。
伏尔泰于同年5月30日病逝。
老师:伏尔泰的生平介绍完了,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两则材料。
播放幻灯片,同学们,请大家阅读屏幕上的两则材料,并从中总结出伏尔泰的主要观点。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材料一:“教皇是‘魔鬼一样的骗子’,是‘两足禽兽’,教士和主教是‘卑鄙的流氓’。
”“天主教的历史就是反人类的犯罪史,是人类理性的敌人,历史前进的障碍,‘罪恶的根源’。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保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
——《伏尔泰语录》伏尔泰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屡遭王公贵族的迫害,但又屡次得到王公贵族的厚爱;他死时,统治者不准把他葬在巴黎,然而,大革命时期,人们又把他的遗骨请回巴黎的先贤祠,并且为他参加葬礼的人数达到10余万人。
两分钟后老师问:有哪位同学想好了,站起来回答一下。
同学回答: ………(基本上正确)老师总结:主要观点:①抨击天主教会;②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③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④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板书)老师:以上就是伏尔泰的思想主张。
大家课后最好记一下,这些知识点在选择题中经常出现。
那他的代表作是什么呢?学生 :…………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板书)老师:伏尔泰信奉自然权利说,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
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
过渡:这些主张在当时都是插向封建统治思想体系的利剑!它宣告了黑暗时代的结束和理性时代的开始!为此做出重大贡献的伟人还有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人。
他们否定了原来的神学世界观以后,他们提出了“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社会契约”等等新的国家运作方案。
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运用他们自己的智力去重新认识、判断和理解社会、构思社会。
这就是所谓的“理性”。
也就是说这次思想解放运动把西方的人为精神大大推进到了“理性时代”,启蒙思想中闪耀着美丽的“理性之光”,这也是与文艺复兴相比较,最重大的进步!老师:展示孟德斯鸠的图片,副孟德斯鸠的一句名言:绝对的权力将导致绝对的腐败。
——孟德斯鸠(播放幻灯片)老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孟德斯鸠的情况。
首先看一下他的简介。
B.孟德斯鸠(板书)生平简介:孟德斯鸠(1689—1755)出生于法国波尔多市附近的拉勃烈德城堡一个达官显贵之家。
自幼受过良好教育。
19岁时获法学学士学位,出任律师。
1814年开始担任波尔多法院顾问。
1716年,继承了波尔多法院院长职务(他的祖父、伯父一直占有这个职务),并获男爵封号。
孟德斯鸠博学多才,对法学、史学、哲学和自然科学都有很深的造诣,曾经撰写过许多有关论文。
1721年孟德斯鸠化名“彼尔•马多”发表了名著《波斯人信札》。
1726年,他出卖了世袭的波尔多法院院长职务,迁居巴黎,专心于写作和研究。
他漫游了欧洲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国待了两年多,考察了英国的政治制度,认真学习了早期启蒙思想家的著作,还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731年回到法国后,潜心著述。
1734年发表《罗马盛衰原因论》,利用古罗马的历史资料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
1748年,他最重要的著作《论法的精神》发表。
1755年,他在旅途中染病去世(播放幻灯片)老师:展示材料。
让同学们阅读材料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盂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思考:材料中的原则指什么?形成了什么政治学说?孟德斯鸠希望建立的政体是什么?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 ………老师:原则:权利相互制衡政治学说:三权分立政体:君主立宪作用: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老师:三权分立是他的政治学说,那么三权是指哪三权呢?学生: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老师:至于这三权具体是怎么运作的呢,这个问题就留给你们课下去查一下,下次上课的时候我们再说。
好了,这些基本上就是孟德斯鸠的观点了,大家从书上找出他的其他的观点。
学生:………老师:很好。
现在请一位同学系统的把这些观点说一下。
学生:①反对君主专制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③三权分立,君主立宪④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板书)老师课堂设问:那么,他的观点主要体现在哪部著作中?提示:《论法的精神》。
老师:论法的精神也就是他的代表作品,他的很多观点呢,也体现在这本书中。
过渡:综上我们了解了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一些情况,那么还有一位人物,那就是?学生:卢梭。
老师:好,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卢梭。
首先看一下他的简介。
C.卢梭:(板书)课件展示:卢梭的图像副生平简介: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