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_启蒙运动_教案正式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设计第7课启蒙运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设计第7课启蒙运动
2.教学内容:
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启蒙运动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五、作业布置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巩固学生对启蒙运动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启蒙运动的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并分析这些主张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3)理解启蒙运动的核心观念,如理性、自由、平等、民主等。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通过阅读、分析史料,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思想的概括和归纳能力。
(2)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案例分析:分析启蒙运动中的典型事件、人物,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能力。
(3)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2.方法方面:教授以下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比较法: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启蒙思想,了重人类文明成果的情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课启蒙运动,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具备以下基础知识和能力:
1.知识层面:学生已学习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历史事件,对欧洲历史背景有一定了解,为学习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2.教学内容:
(1)伏尔泰:强调理性、批判教会、主张言论自由、宗教宽容等。
(2)卢梭:提倡社会契约论、主张人民主权、强调教育的作用等。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七课《启蒙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七课《启蒙运动》教学设计
3.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它为什么能够在18世纪的欧洲兴起?它有哪些主要内容?这些问题将引导我们进入今天的新课——《启蒙运动》。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启蒙运动的背景,如科学革命、宗教改革等,为学生理解启蒙运动的兴起奠定基础。
2.教师详细讲解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如理性主义、自由平等、人权、法治等,并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史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
(3)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体会启蒙运动的价值,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通过引用现实生活中与启蒙运动相关的事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力。
2.难点:理解启蒙运动中各种思想观点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引导学生将启蒙运动的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启蒙运动的思想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启蒙运动中的重要思想家和观点,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和合作能力,给予及时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第7课 启蒙运动教案

第7课 启蒙运动教案

第七课启蒙运动(授课人: 王萍)★三维目标(一)知识目标1、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性质和内容2、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影响(二)能力目标通过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从而提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

通过对伏尔泰、孟得斯鸠、卢梭等人观点的分析,训练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上上形态的反映”同时让学生学习启蒙思想家追求真理的精神★教学重点:1、启蒙运动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2、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教学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比较法★教学课时:2课时(80分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3分钟)利用巴黎的标志图片,引出巴黎先贤祠,讲述伏尔泰的故事,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个建筑,你们会想到法国的哪个城市呢?(巴黎)巴黎,一座闻名于世的繁华大都市,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而去巴黎的游客一定不会忘记去观看这个被视为巴黎标志的埃菲尔铁塔,但是,除了铁塔外,还有一处地方是所有去巴黎的游客都不可忽视的,那就是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先贤祠。

先贤祠 (le Pantheon)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

古朴的建筑,浓厚的文化氛围,非凡的事迹,涤荡着来这里参观的每一个人。

栖身于先贤祠不是件容易的事,它的条件非常苛刻。

许多享誉世界的伟人,如巴尔扎克、莫泊桑、笛卡尔,至今仍不得入其门。

即便是有幸入室的伟人、通常也很难觅到一个宽敞的位置。

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

而在整个墓群的最中心,最显眼的位置,有这么一个墓室,里面耸立着一座巨大的雕像,他右手捏着鹅毛笔,左手拿着一卷纸,昂首目视虚空,似乎是在写作的间隙中沉思。

旁边的棺木上镌刻着金字,上面写着这么一句话:“他是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他使人类理性迅速发展,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这是谁呢?这是历史上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7课《启蒙运动》实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7课《启蒙运动》实用教学设计
2.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简要回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历史事件,为学生介绍启蒙运动的发生背景。
3.利用多媒体展示启蒙运动时期的社会风貌、代表人物等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启蒙运动的历史场景。
4.通过导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按照时间线索,讲解启蒙运动的发展过程,强调启蒙运动的核心观念:理性、自由、平等、人权等。
2.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使其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客观、公正地分析,避免盲目从众。
3.激发学生对自由、平等、人权等价值观的认同,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4.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识到我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吸收和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5.培养学生热爱历史、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强化重点、难点知识。
4.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概括启蒙运动的核心观念、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3.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启蒙运动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4.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拓展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选取一个启蒙运动代表人物,总结其思想观点,并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体现理性思考。
b.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

第7课 启蒙运动 教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7课 启蒙运动 教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特权。......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探究】:在19世纪末中国出现了维新思想,然而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方面远不及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为什么?康有为和孙中山各选泽的社会学说结果如何,原因是什么?
(3)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实质:17C-18C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问题一】启蒙运动的核心:“理性”如何理解?
【材料一】所谓理性精神,是指人运用思维才智,借助于清晰的概念和正确的逻辑推理,并依靠观察、实 验、分析、比较、综合、检验等规范、系统的方法,去认识、理解和把握宇宙自然、人类社会以及人自身的思维能力与思维活动的过程。---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
教学过程:
环 节
内 容
梳理教材
抛出问题材料阅读
梳理教材
材料阅读理解
探究讨论
阅读材料并讨论
归纳总结
课后作业探究
17-18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却愈加受到封建专制的阻碍,这一时期的资产阶级提出了反封建的、完整的思想体系。

人教版必修3第7课《启蒙运动》教案.docx

人教版必修3第7课《启蒙运动》教案.docx

人教版必修 3 第 7 课《启蒙运动》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 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性质和内容;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影响过程与方法 :分析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认识其性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得斯鸠、卢梭等人观点的分析,训练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从而提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17~18 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但是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于是反对封建专制和反对教权主义的斗争成为了时代的要求,一场思想上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首先在英国兴起。

②18 世纪的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出现了如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他们崇尚理性,号召人们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③在法国的影响下,欧洲大陆很多国家都兴起了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并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及启蒙运动的影响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学法指导:材料分析法、对比法等【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展示先贤祠图片。

巴黎,一座闻名于世的繁华大都市,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而去巴黎的游客无不被一座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先贤祠所震撼。

古朴的建筑,浓厚的文化氛围,非凡的事迹,涤荡着来这里参观的每一个人。

至 2002 年 11 月,共有 70 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

人教版必修三第七课启蒙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第七课启蒙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第七课启蒙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旨在使学生了解启蒙运动的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掌握启蒙运动对现代西方政治、哲学、文化等领域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了解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包括宗教改革、科学革命等因素对启蒙运动的影响。
2.掌握主要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卢梭、康德等人的主要观点,并能够分析其思想内涵。
作业提交时间:请同学们在下周三之前,将作业提交至教师指定的邮箱或平台。
注意事项:
1.作业要注重质量,切勿抄袭、应付,务必做到观点明确、论述严谨。
2.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如有疑问,可随时与教师沟通,寻求帮助。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4.作业成绩将作为期末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请同学们务必重视。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练习题:
1.选择题:测试学生对启蒙运动核心价值观的掌握程度。
2.简答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3.案例分析题:提供与启蒙运动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4.小组讨论题:针对课堂讨论的主题,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的讨论成果。
4.提醒学生关注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阅读作业:请同学们阅读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康德等人的原著或相关介绍文章,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思想,加深对启蒙运动的理解。
2.写作作业: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启蒙运动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为主题,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能够体现学生对启蒙运动及其影响的认识。

第7课_启蒙运动(教案)

第7课_启蒙运动(教案)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7课启蒙运动【课程标准】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考试说明】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主要观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启蒙运动的社会影响。

【知识梳理】启蒙运动的含义:一、兴起的原因:1、经济: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2、阶级:新兴阶级力量壮大3、科学:科学的发展,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4、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

二、兴起的概况:1、进程:英国(兴起)→(高潮)→世界(进一步发展)2、核心(旗帜):(含义:)3.内容:4、斗争矛头:和天主教会5、性质:6、主要思想家:探究一:启蒙运动为什么发源于英国?为什么高潮又出现在18世纪的法国?探究二: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有哪些异同点?四、启蒙运动的社会影响:1、性质: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2、对欧洲的影响: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冲击着欧洲的;②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传播了思想;3、对世界的影响:①极大了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的斗争;(如美国独立战争、拉美独立运动,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②启蒙思想成为人们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探究三: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不同,分析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弘扬人文精神的?探究四:对比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想与欧洲的启蒙运动?1.(2011年天津)“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A. 孟德斯鸠B. 伏尔泰C. 卢梭D. 康德2.(2011年四川)狄德罗《百科全书》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

”此言体现的主张有①个人自由②权利平等③联邦共和④主权在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2010年上海)“……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以上省略的内容应是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 D.空想社会主义4.(2011年上海)17 ~18世纪,欧洲兴起了新一轮思想解放运动,法国人引领了时代潮流,涌现出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狄德罗等杰出思想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启蒙运动
昌都一高姜新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理性、启蒙运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康德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2)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分析启蒙思想的巨大影响;
(3)认识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反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用表格法掌握启蒙运动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运用比较法加深对启蒙思想家观点共性和个性的认识。

(3)运用比较法对比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上和形态上的反映”;
(2)学习启蒙思想家追求真理的精神,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与抱负;
(3)通过法国启蒙思想产生的巨大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从而提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但是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于是反对封建专制和反对教权主义的斗争成为了时代的要求,一场思想上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首先在英国兴起。

②18世纪的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出现了如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他们崇尚理性,号召人们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③在法国的影响下,欧洲大陆很多国家都兴起了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并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课时:1课时
★学情分析:
本课为必修课内容,授课班级为高二文科班学生,基础较好,因此在难度上略有增加,以适合文科班授课的要求。

考虑到做为早上第一节课,适当增加趣味性,以吸引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课件展示关于伏尔泰的小故事,由此导入新课)
1、启蒙运动的概念:
教师讲解:
启蒙——源于对英语“enlightenment”的翻译,其原始意义为“点亮、照亮”之意。

启蒙运动——17—18世纪在欧洲掀起的一场规模宏大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

2、启蒙运动兴起的条件:(插入影音资料,学生观看后结合教材进行总结)
提示:存在决定意识: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总结:
①思想: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②科学: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

③经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④阶级:资产阶级的壮大。

⑤政治:封建统治与资本主义发展矛盾的尖锐
3、启蒙运动的概况:(课件总结)
1、启蒙运动的核心: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理性:所谓理性即人的思考和判断。

它强调凡事要以人的思维去判断,而不依赖天意或神的旨意,其目的都是为了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2、主要内容:
(师生互动,共同总结)
一“用” 用理性主义批判封建主义
二“批” 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
三“追” 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
四“灭” 消灭封建王权、贵族特权、等级制度和教会权威
3、性质: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4.过程:
(1)为什么发源于英国?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总结:
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最发达,在此经济基础之上,英国最早出现启蒙运动;
17世纪中期,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启蒙思想由此产生了。

(2)法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
第一、法国是欧洲各国中封建统治最顽固、最反动的堡垒,是封建制度的最高典型,法国社会中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之间的矛盾特别尖锐,而封建制度的危机又空前严重,这就为启蒙运动的出现提供了社会基础;
第二、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加强,形成了一批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文化教养的新兴阶级的代表,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阶级基础;
第三,教权势力的顽固和疯狂,迫使新兴阶级的思想家抛开宗教外衣,投向公开的理性宣传,而近代科学的兴起和英国革命的成功,则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从而使法国的启蒙运动成为欧洲之中心。

5、启蒙运动的主要实践者
①伏尔泰:启蒙运动的领袖
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思想主张:
①猛烈抨击天主教会②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③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③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孟德斯鸠:法的精神
代表作:《论法的精神》
思想主张:
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②认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影响:孟德斯鸠的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首先实践:美国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③卢梭:社会契约
代表作:《社会契约论》
思想主张:
①“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②社会契约;
④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④德国的启蒙思想家:康德—人非工具
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
思想主张:
①主权在民,相信自由、平等的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人非工具,强调人的重要性。

③坚持人应该自律,所有的自由和平等都只能是在法律范围内的。

插入表格进行总结比较:光芒四射的启蒙思想
探究一:归纳启蒙思想家们的思想主张及异同点
启蒙思想家继承人文精神—尊重人和人的意愿、如“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

启蒙思想家发展人文精神—按照自己的意愿建立理想社会,如“思维着的悟性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理性。

人权去反对神权;民主去反对专制;科学去反对迷信;自由平等去反对禁锢、特权。

启蒙运动的影响
过渡:这场思想的启蒙运动,她确实领导着全世界的人们走进了一个理性时代,大大推动了世界各国资本主义的进步与发展。

因此,18世纪的欧洲,是一个狂飙突进的欧洲。

伏尔泰“天赋人权”的口号一出,便如暴风雨般刮遍了大西洋两岸。

在美洲她激起了那场惊天动地的美国独立战争,孕育出了一个“美利坚合众国”;而在欧洲,它引发了一场为“自由平等”而战的法国大革命;200年后,这句话更由孙中山先生传到了中国,惊醒了我们这头古老的东方睡狮!
归纳:法国大革命
思想解放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民族解放
从对欧洲影响来看
(1)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解放思想,冲击封建统治,是资产阶级政权思想基
础。

(2)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准备。

从对世界影响来看
(1)鼓舞殖半殖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

(2)成为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教学设计的反思
本课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图示、图表、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问题,以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真正贯彻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避免对思想家的教条式的分析,而是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感受其思想,或提供材料形式,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掌握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和教材内容有紧密联系的图片资料,揭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还要精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真正理解重点和难点,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