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支架电液控制及工作面自动化技术综述
液压支架电液控制及工作面自动化技术综述

液压支架电液控制及工作面自动化技术综述第35卷第1l期煤炭科学技术2007年11月液压支架电液控制及工作面自动化技术综述李首滨,韦文术,牛剑峰(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地玛珂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北京100013)摘要:介绍了支架液压技术,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及工作面自动化技术发展历程,分析了各阶段技术发展特点,展望了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关键词:液压支架;电液控制;工作面;自动化中图分类号:TD355.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0253—2336(2007)11—0001—05 Statementonelectricandhydrauliccontrolofhydraulic poweredsupportandminingfaceautomationtechnologyLIShou-bin,WEIWen—shu,NIUJian-feng(Beijing~andiMarcoElectricandHydraulicControlSystemCompanyLtd.,TiandiSciencea ndTechnologyCo.Ltd.,Beijing100013,China)Abstract:Thepaperintroducedthedevelopmenthistoryofthehydraulicpoweredtechnology ofthehydraulicpoweredsuppo~,theelec—tricandhydrauliccontrolsystemofthehydraulicpoweredsuppo~andcoalminingfaceautom ationtechnology.Thepaperanalyzedthe technologydevelopmentfeaturesofeachstageandhadoutlookonthetechnologydevelopme nttendencyinthefuture.Keywords:hydraulicpoweredsuppofl;electricandhydrauliccontrol;coalminingface;auto mation1概述液压支架电液控制工作面自动化控制系统是工作面生产管理的必要手段,是提高工作面产量和工效的重要途径.工作面自动化控制系统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似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为核心,使用遥测技术,实现采煤机位置检测和液压支架跟随采煤机截割行进的移架自动控制,同时,实现工作面设备的监测监控综合管理.采用液压支架移架技术,采煤机截割高度自动控制技术和工作面信息网络系统,形成生产过程自动化.2液压支架电液控制及工作面自动化技术发展历程2.1支架液压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英国研制出第一套垛式支架以来,液压支架控制系统经历了手动本架控制,手动邻架液压控制,手动先导邻架液压控制和电液程序控制几个发展阶段.液压支架控制技术从单纯的机械,液压领域发展为机械,液压,电气,微电子,信息网络等领域紧密结合的自动化控制体系.液压控制技术作为该体系的基础,在各个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初期的液压支架控制功能数少,对移架速度要求低,液压系统流量较小,操纵阀采用转阀为典型结构.为了提高操作的安全性,液压支架的控制方式改进为邻架操作,相邻两架问操纵阀通过多根高压胶管连接.随着采煤机牵引速度的提高,对液压支架移架速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液压系统的流量不断增大,要求操纵阀等主要控制元件的过流能力进一步加强.为了减小大流量操纵阀的操作力矩,操纵阀设计采用先导控制结构,液压系统由直接控制发展为先导控制方式.相邻两架原有的操纵阀由多根高压胶管连接方式也逐渐被单根多芯胶管代替.同时,液压支架支护功能逐渐增多,液压系统的控制功能变得日益复杂.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100套液压支架以来,对支架液压控制系统的研究经历了消化吸收,合作开发到自主研制的过程,形成了具有独特优势的手动直接控制,手动邻架控制的液压系统及其全套液压元件.2.2液压支架电液控制技术早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就已将液压支架的遥1第35卷第ll期煤炭科学技术2007年l1月控技术列入研究计划,到20世纪80年代末至90 年代初,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由英国道梯公司首先研制出全工作面电液控制系统,紧随其后威斯特伐利亚与Marco公司合作研制出Pm2电液控制系统,并发展为现有的Pm4和Pm32两个独立的分支,各公司都在积极开展自己的电液控制系统,这个时期的电液控制系统特点是,系统功能简单,稳定性差,产品不断升级改造,逐步完善.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嵌入式系统的发展,涌现出多种新型材料,使电液控制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电液控制系统技术已经成熟,并逐步形成3种结构形式支架控制单元的电液控制系统,第一种结构形式的支架控制单元是由支架控制器,电磁驱动器和传感器等组成,第二种结构形式的支架控制单元是由支架控制器,人机界面,驱动器和传感器等组成,第三种结构形式的支架控制单元是由支架控制器和传感器等组成,3 种结构特点的电液控制系统并存发展,其中第一种结构特点的电液控制系统是我国支架电液控制的主流产品,市场占有率在85%以上.这个时期的电液控制系统基本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具有速度高,容量大,集成度高,并内嵌操作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我国自1997年引进第一套全工作面电液控制系统以来,电液控制系统的发展速度逐年增长,目前全国已有100多套电液控制系统,2005年以后, 电液控制系统的研制也日趋成熟,尤其是天地玛珂公司与德国Marco公司合作开发的产品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2.3工作面自动化技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煤矿工业向高效集约化生产迅猛发展,工作面自动化控制程度不断升级,高可靠性防爆工业控制计算机被应用到井下,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技术(国际上现有的Modb—us,Profibus,CC—Link)被成功运用到控制网络中,成熟的全自动刨煤机,采煤机综采工作控制技术实现了工作面的跟机自动化.我国煤矿工作面自动化控制技术刚刚起步,目前仅在进口装备的基础上实现部分自动化功能.自2001年,北京天地玛珂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已先后在兖州,神华,潞安,淮南等煤炭生产企业实现工作面自动化系统集成,工作面自动化集成控制,液压支架跟机自动化等功能.23液压支架电液控制及工作面自动化技术3.1支架液压控制技术(1)大流量液压系统.现有的高工作阻力液压支架的支护工作阻力为6000~10000kN,支护高度为2~5m,支架立柱缸径为250~380mm,推移缸径为160~200mm,推移行程为800~1000 mm.由于液压支架主要液压缸缸径的增大,为了提高移架速度,增大液压系统流量是必要的手段.另外,随着工作面长度不断增加,一些工作面长度超过300m,使得主管路的沿程阻力损失成为影响液压支架移架速度的主要因素.所以,主供,回液管路通径不断增大,并采用多路并联供,回液系统成为发展趋势.在大流量液压系统的发展方面,国内系统在泵站的额定流量和额定压力等技术参数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当,但国内液压系统在液压元件的合理匹配,能量的利用效率,负载平衡能力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对工作面液压系统,支架液压系统和液压元件的动态性能的理论分析和试验测试;主管路沿程阻力损失和元件的局部阻力损失分别对液压支架移架速度的影响程度的比较缺少定量分析;工作面液压系统对负载的动平衡能力缺少理论分析和先进的测试手段.(2)电液控换向阀.电液控换向阀是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它由电液先导阀和主阀组成.电液先导阀采用电磁铁为机一电转换装置,其特点是技术成熟,性能稳定可靠;主阀采用整体插装式结构,便于维护和更换.所有金属零件均采用不锈钢或铜合金等防锈耐腐蚀材料,使用寿命超过30000次,额定流量为400L/min.国外已有多种结构的电液控换向阀产品,以德国DBT公司为代表的金属一塑料密封,浮动回液阀座结构主阀和直动平面塑料密封的电磁先导阀;以德国Marco公司为代表的集金属一塑料密封,浮动回液阀座结构和差动功能阀芯于一体的插装式主阀和放大杠杆推动的陶瓷密封结构电磁先导阀;以美国JOY公司为代表的金属一塑料软密封滑阀结构的插装式直动控制主阀和直动式陶瓷密封结构电磁先导阀及以德国Tiefenbach公司为代表的金属一金属硬密封对顶结构的插装式主阀和放大杠杆交叉推动的陶瓷结构电磁先导阀.以上4种典型结构的电液控换向阀均已得到广泛应用,性能稳定.国内天地玛第35卷第11期煤炭科学技术2007年11月珂公司2005年研制完成的整体插装式电液控换向阀取得了安标证书,分别在伊泰集团宏景塔矿,兖矿集团济三矿,国投新集刘庄矿和西山集团杜儿坪矿使用.该阀采用整体插装式结构,并且全部选用不锈钢等防锈,防腐材料,电磁先导阀,主阀,精密过滤器,进液单向阀和回液单向阀集成于一体.与国外产品比较,在额定压力,额定流量,密封性能和产品可靠性方面均达到国外先进水平;结构设计的可加工性能较国外产品好,结构更加紧凑.在主阀阀芯的拆卸方面不及国外产品方便.另外,国产不锈钢材质未达到进口水平.(3)大流量辅助阀.DBT,Tiefenbach和JOY公司的大流量液控单向阀,大流量安全阀的额定流量能达到500L/min,额定压力能达到50MPa.国内天地玛珂公司的大流量液控单向阀在技术参数指标上已经达到国外先进产品的水平,但在瞬态冲击的理论分析和测试方式上,与国外有差距,在如何控制瞬态冲击方面缺少定量分析的依据;国内安全阀的最大额定流量为320L/min,压力为45MPa,与进口产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4)工作介质过滤系统.国外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工作介质拥有一套分级多层次过滤的完整过滤体系.从泵站输出的高压液体经过电动(或手动)控制反冲洗高压过滤站或者全液压控制射流反清洗高压过滤站过滤后,在进人每架液压支架前再通过手动或电动反冲洗过滤器进行过滤,保证支架液压元件工作介质的清洁,最后在电磁先导阀进液口配有精密的安全过滤器,用于过滤架内液压元件磨损产生的微小颗粒,保证电磁先导阀不被污染.过滤器采用全不锈钢滤芯,过滤精度在25 otm以上,滤芯能承受20MPa以上的压差.国内对工作介质过滤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2006年,天地玛珂公司已经研制出了电动和手动控制反冲洗高压过滤站以及手动反冲洗过滤器等产品,过滤器滤芯采用不锈钢材质,精度达到25otm.但国产滤网与德国进口滤网相比,从材质和生产工艺还有差距,国产滤芯只能承受10MPa以下压差.另外,国内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工作介质过滤及检测体系还没有建立,液压支架制造商和煤矿用户没有一个可以执行的标准,对工作介质清洁度的保持在认识上存在偏差,也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操作规程,往往由于液压支架出厂和井下安装调试初期,液压缸和管路系统清洁度达不到要求,造成过滤站和过滤器滤芯严重堵塞,击穿失效,导致液压阀,尤其是电磁先导阀损坏的现象.3.2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早期的支架电液控制系统是由单片机系统组成的计算机系统,由于当时处于单片机发展初期,控制系统具有的特点是速度慢,容量小,I/O少,芯片的集成度低,系统资源不足,一般需要使用外围芯片进行扩充,来满足用户需求.当时主要采用Z80和C51系列单片机进行电液控制系统的开发, 控制系统的时钟速度为4~8MHz,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的容量不大于64kB,系统主要采用485或非标准通信接口,操作软件普遍采用汇编语言完成,开发周期较长.进人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从速度, 容量和集成度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出现了嵌人式系统并不断发展,电液控制系统时钟速度可达22 MHz以上,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的容量都达到了512kB,CAN总线,以太网技术在电液控制系统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软件设计采用以C语言为主,汇编语言为辅,采用交叉汇编的方式进行编程,内嵌操作系统,采用抢先多任务调度方式进行多任务管理,提高了软件的实时性能,缩短了开发周期.随着新型的OLED显示材料的出现,控制系统也逐步采用了汉化的人机交互界面,随着功率驱动芯片技术,贴片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电液控制技术不断提高,电液控制系统已经成熟.3.3工作面自动化系统(1)自动化系统集成.将采煤机,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工作面三机通信控制系统,泵站控制系统,带式输送机通信控制系统及供电系统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本安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接人到矿井环网,实现各个子系统数据上传;实时在线监测工作面设备工况及故障并传输到工作面巷道和地面计算机;实现在地面调度指挥中心对综采工作面设备的远程监控以及各种数据的实时显示等;通过互联网络发布和OPCServer技术,实现非现场监测工作面生产情况..(2)自动化集中控制.将采煤机电控系统(随采煤机成套),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工作面三机通信控制系统,泵站控制系统(乳化液泵站和喷雾泵站),带式输送机通信控制系统及供电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并接人矿井自动化系统的以太网,实现带式输送机及工作面设备的集中控制,保护,第35卷第11期煤炭科学技术2007年11月闭锁,沿线通信等功能,确保各设备协调,连续,高效,安全运行.可以对带式输送机,工作面破碎,转载,前后部刮板输送机实现单点启停控制,联锁启停控制,闭锁,保护等功能;实现乳化液泵和喷雾泵的单点启停控制,自动化控制,保护等功能;实现工作面内运输能力和落煤量的自动匹配;实现根据煤仓仓位对生产设备的自动控制等. (3)以采煤机位置为依据的支架自动控制(跟机自动化).要实现液压支架跟随采煤机自动操作,首先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要获得采煤机运行的当前位置和牵引方向,通过2种方法获得采煤机位置即红外线法和与采煤机数据通信法,2种方法互为备用.其次,根据采煤工艺的要求编制程序,通过参数调整,在工作面不同位置不同区段支架控制器控制支架完成不同的工艺动作,如自动收护帮板,自动移架,自动伸护帮板,自动推刮板输送机,自动控制放顶煤,自动拉后部刮板输送机等.4液压支架电液控制及工作面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4.1支架液压控制技术(1)高工作阻力支架大流量液压系统的动态特性深入研究.国内对于强力支架大流量液压系统的设计,往往是以普通支架液压系统的设计经验为基础,结合国外大公司为样板的模式来完成的.由于对全工作面支架大流量液压系统的动态特性研究不充分,经常会出现局部控制回路或部分液压元件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要的情况.充分利用流体计算软件,对液压系统动态过程进行理论计算,为工作面主供,主回液压系统管路及其液压元件进行合理匹配,将液压系统从传统的经验设计转化为定量设计,是将来发展的方向.(2)乳化液泵站本安型电磁卸荷阀及多级泵源智能联动系统的建立.普通机械泵站卸荷阀由于受弹簧刚度的限制,造成其在卸荷阀工作过程中,系统压力波动范围较大,一般在5MPa左右.全工作面液压支架组成一个庞大的分布式液压系统,工作状况复杂,不同支架同时工作时关联性很强,往往造成主供液系统压力波动很大,有时会影响到支架动作的可靠性.研制一种压力波动范围在1MPa 以内的泵站本安型电磁卸荷阀,及以电磁卸荷阀为载体,多极泵源智能联动系统,即当主供液管路压4力降至某一点压力值时,启动另一台或多台泵源;当系统压力升高至某一压力区域时,关闭一台或多台泵源.这样不仅改善了主供液系统的压力波动状况,也有效利用了泵源.(3)高初撑力自动保证系统的研究.由于受大流量乳化液泵源工作压力的限制,液压支架初撑力和工作阻力相差太大.有些强力支架立柱安全阀调定压力在47MPa以上,而液压系统工作压力大多在28~30MPa,这样初撑力还不及工作阻力的2/3,不利于对顶板的有效支护.提高初撑力,研制高初撑力自动保证系统在国内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经验,但至今仍然没有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随着电液控制系统应用日趋成熟,如何利用电液系统控制方式的灵活性,研究出一套实用可靠使用方便的高初撑力自动保证系统也是支架液压技术的发展趋势.(4)支架液压系统污染控制及检测体系建立与研究.国产支架电液控制系统中因工作介质污染造成电磁先导阀损坏的比例远高于全套液压支架进口的电液控制系统.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内没有建立一套完整适合电液控制液压系统的污染控制及检测体系标准.现有标准不能满足电磁先导阀等高精密液压元件的使用要求.这样,在国内不同制造商之间不能按原装进口液压支架那样遵照同一标准体系,对所有液压缸,管路辅件,液压元件等装配环境进行统一要求.表现的直接后果是,国产支架安装初期电磁先导阀因介质污染损坏数量较多,经过一个多月更换后,电磁先导阀损坏数量明显减少,达到甚至少于全套进口液压支架的水平.另外,由于国内支架液压系统过滤体系及标准没有建立,加上工作介质,过滤芯性能以及过滤系统的检测,检修,维护不到位等原因的影响,造成短时间内过滤系统失效,电液控制系统工作状况受到极大的威胁.要改变以上状况,有必要对支架液压系统污染控制及检测体系进行研究,建立支架液压系统分级过滤体系,并制定过滤系统标准.4.2液压支架电液控制技术(1)支架控制器研究.支架控制器是电液控制系统的核心,其主要研究发展方向是解决薄煤层,放顶煤等特殊条件下的电液控制系统应用技术难题,采用遥控技术实现电液控制系统的远距离遥控操作,进一步增强工作面支架控制器的控制功能,使控制软件智能化,通信网络系统向国际现场第35卷第11期煤炭科学技术2007年11月总线标准靠拢,增强网络功能,提高网络速率和运行效率,并将支架控制器网络系统汇入矿井环网.(2)电液控制系统监控主机研究.与工作面的采煤机,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等其他设备之问实现接口,实现相互联动,协调工作,使工作面向无人自动化方向发展.(3)电源系统研究.进一步增加电源箱的输出功率,电源系统向大容量,智能开关型方向发展,减少电液控制系统使用电源箱的数量,同时为本安型监控主机的研究开发创造条件.(4)新型传感器研究.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研究开发新一代智能型传感器,进行煤岩分解传感器及其分析软件的研究,为放顶煤支架等应用提供技术条件.4.3工作面自动化技术从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员工劳动强度,保障安全生产的高度出发,实现工作面无人化生产是工作面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然而,实现工作面无人化生产还需要解决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如工作面采用的控制网络技术,无线接入技术,煤岩识别技术,适用不同采煤工艺的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自动控制技术等.5结语液压支架电液控制及工作面自动化技术是实现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技术,是实现高产高效工作面的必要条件,随着电液控制技术及工作面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国产液压支架电液控制及工作面自动化系统将有较大的发展.作者简允:李首滨(1968一),男,辽亍法库人,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煤矿综采工作面自动控制和监控系统的开发,技术支持,服务等工作,现任北京天地玛珂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收稿日期:2007—08—10;责任编辑:朱拴成北京天地玛珂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简介北京天地玛珂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是2001年7月成立的,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发起成立的上市公司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德国Marco系统分析与开发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以煤矿开采自动化控制技术及控制装备为发展战略方向的中德合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综采工作面自动化控制系统,液压支架用阀,综采工作面喷雾系统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产品生产销售和相关技术服务等业务.公司设有市场部,研发部,项目运行中心,生产部,质管部,财务部,综合部,维修中心,备件库等部门,现有员工148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者20人,大学本科学历者39人,大学专科学历者47人,中专学历者21人,高中及以下学历者21 人.公司的技术,业务和管理骨干人员大多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的科研人员转制而来,具有长期从事煤矿自动化,液压技术研究的专业基础,开发经验和丰富的煤矿现场实践经验.公司的主导产品PM31型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在引进德国Marco公司的成熟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煤矿的技术条件进行了改进提高,通过采取关键部件引进,逐步提高国产化率,按中国的法规通过"煤安标志"检验(已取得证书)并由中方技术人员进行系统设计配套,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等措施,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降低了系统的价格,使得该系统更适合我国的煤矿用户的实际需要.截至2007年10月,已有61套PM31型电液控制系统被全国各矿业(煤业)集团煤矿用户所选用,占国产液压支架装备电液控制系统市场的80%以上.为煤矿用户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公司以提供产品,系统设计配套,技术支持服务和项目承包等方式,坚持"精益求精,供电液控制系统精品;优质服务,树煤炭行业一流品牌"的质量方针,竭诚为煤矿用户服务,为我国的煤炭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北京天地玛珂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供稿)5。
液压支架“PM32电液控制系统”在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的应用

液压支架“ PM32 电液控制系统”在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的应用摘要:液压支架电液控系统的组成、控制模式、控制过程,液压支架电液控系统在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的生产过程中的主要优点关键词:设备组成;系统控制;优点前言: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是实现煤矿智能化高产高效的关键技术设备,目前国外液压支架电液控制技术已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控制功能不断扩大,对工作面条件的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可靠性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建新煤化公司4212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采用德国MARCO公司的PM32型电液控制系统,解决了传统综采工作面的机械手把阀组的系统模式,采用电液阀组由计算机程序控制的电子信号操作,使机械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1 PM32电液控制系统设备的组成、控制模式pm32电液控制系统包含控制器,传感器,液压主阀,上位机和供电系统,通过对液压支架,综采设备的就地和远程控制,实现综采工作面可视化,可控化,实现综采工作面综采设备管理,实现生产过程优化控制,实现综采工作面少人或无人值守自动化。
1.1电液控制系统的组成(1)标准配置在综采工作面上,每一个液压支架安装有1个控制器,3个常规传感器,和1个液压主阀。
工作面控制器之间由架间电缆连接在一起,采用总线技术,构成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工作面电液控制系统和上位机相连,构成生产过程控制系统(SCADA系统)。
电液控制系统传感器可以分为常规传感器和扩展传感器。
常规传感器有压力传感器,行程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扩展传感器有倾角传感器,磁场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振动传感器,采高传感器,外置报警灯,外置照明等。
(2)供电系统电液控制系统供电来自于12伏直流电源箱,电源箱供电通常采用井下照明电路。
电源箱供电电缆芯线直径不小于4mm²,保证电液系统供电正常。
电源箱的供电范围是90-250AV。
高于250V的供电电压或烧毁电源箱保险丝,低于90V的供电电压,因为系统保护原因,电源箱处于闭锁状态。
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发展及简介

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发展及简介[摘要]液压支架是煤矿开采的重要设备之一。
液压支架在煤矿开采过程中负责煤层的支撑和控制工作面的顶板,将采空区与作业区相隔离,避免矸石进入回采工作面。
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是目前煤矿支护设备的先进控制方式,是集机械、液压、电子、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等技术于一身,科技含量高,是煤矿综采的一项高科技产品。
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不仅可以自动控制液压支架的动作,而且可以实现邻架及异地控制液压支架,降低开采一线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一线工人的工作环境,保证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煤矿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正逐步应用到我国煤矿企业中。
电液控制系统的推广,使煤矿生产由机械化生产向自动化控制生产迈进。
不仅提高了煤矿生产效率,而且改善了煤矿生产的工作环境及安全条件。
1.电液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1.1国外电液控制系统发展为了便于井下开采实现自动化,改善工作环境,美国、德国等国家于20世纪70年代最先开始研制、开发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
电液控制系统在国外,80年代进入试运行阶段,90年代技术基本成熟,逐步应用于煤矿综采。
国外应用电液控制系统较多的有德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波兰等。
其中尤以德国、美国应用最为普及化,其各项技术指标也属领先地位。
德国采矿技术有限公司(DBT)生产的PM4控制器,德国玛坷公司(MARCO)生产的PM31、PM32控制器,美国JOY公司的RS20控制器装配了故障诊断预警装置,通过刮板输送机、采煤机等进行联动、实现远程操控。
1.2国内电液控制系统发展在我国,1991年北京煤机厂和郑州煤机厂首次研发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在井下工作面进行工业试验,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大批量生产。
1996年,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太原分院试制电液控制系统,进行了我国首家整套工作面生产实验。
2001年7月,北京天地玛珂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成立,北京天地玛珂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注册于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科技园,由央企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下属上市公司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德国玛珂系统分析与开发有限公司合资成立。
综采工作面自动化和液压支架电液控制

综采工作面自动化和液压支架电液控制作者:李文龙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第20期[摘要]电液控制系统的应(用使井下采煤实现了由机械化向自动化的变革,是煤矿 21 世纪的高新技术。
电液控制系统集监测与控制于一体,可实现在地面、在顺槽对工作面设备的运作与工况的自动控制与监测,使煤矿井下工作面的生产和管理产生根本性的变化。
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与德国玛珂系统分析与开发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天地玛珂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将致力于开发适用于中国市场的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大幅度降低产品价格,提高服务质量,以加速我国煤矿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液压支架;电液控制;自动化中图分类号:V4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0-0036-01引言液压支架是煤矿综采机械化采煤工作面支护设备,是综采的关键设备。
随着采煤技术的发展,各种先进技术逐渐应用于液压支架控制系统,形成了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自动化控制系统。
系统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以液压支架自动化控制为核心,利用液压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监测技术等实现了液压支架的自动循环控制,提高了液压支架移架速度,实现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自动控制,实时对支架、采煤机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完成了综采工作面的自动化管理。
1.综采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1.1 综采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结构。
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结构由支架控制器、人机操作面、压力传感器、行程传感器、角度传感器、红传感器、隔离耦合器、电源箱、连接器、电磁先阀、主阀、电源电缆、网络变换器、数据转换器主控计算机、地面计算机等组成。
综采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由3部分组成,分别是支架控制系统、采煤机位置检测系统、工作面通信网络。
其中,支架控制系统是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基础,而采煤机位置检测系统和网络通信管理系统则是其辅助。
支架控制系统控制支架的动作以及采集传感器数据,结合采煤机位置检测系统提供的采煤机位置信息,来实现支架跟机自动控制。
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概述

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概述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液压系统、执行机构、控制器以及传感器等。
液压系统由液压泵、液压阀、液压缸等部件组成,负责提供液压驱动力,使液压支架能够实现运动。
执行机构是液压支架的核心部分,通过液压油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实现支架的伸缩、抬升、倾斜等动作。
控制器是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大脑,负责接收和处理信号,并输出相应的控制指令,实现对液压支架的精确控制。
传感器则用于感知液压支架的姿态、位置和运动等信息,将其反馈给控制器,以实现对支架运动的闭环控制。
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控制器和传感器的配合,实现对液压系统的控制。
首先,传感器感知和采集液压支架的姿态、位置和运动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输给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息,通过分析和处理确定液压支架的运动方案,并输出相应的控制指令。
这些控制指令通过电气信号传输到液压系统的控制阀,控制阀根据控制指令的要求调整液压系统的工作状态,实现对液压支架的运动和控制。
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具有多种运动模式,常见的有定速模式、定位模式、示教模式等。
在定速模式下,液压支架以固定的速度运动,用于一些连续工作场合。
在定位模式下,液压支架通过控制阀控制腔的压力,在达到设定的压力上限或下限时停止运动,用于一些精确定位的任务。
在示教模式下,液压支架可以通过人工操作将其运动轨迹记录下来,然后在控制器的指令下,实现对液压支架的模拟运动。
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工程机械领域,它可以应用于挖掘机、装载机等设备上,实现对斗、臂等部件的运动和控制。
在航空航天领域,它可以应用于飞机机翼的折叠、起落架的伸缩等操作中,提高飞机的机动性能和适应性。
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它可以应用于输送带、机械臂等设备,实现对物料的运动和处理。
综上所述,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是一种利用液压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实现支架运动和控制的系统。
它具有结构简单、运动平稳、控制精度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自动化生产线等领域。
煤矿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

煤矿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摘要一种新型的煤矿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使液压支架与采煤机、刮板输送机联动,实现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的高效、安全、自动化生产。
关键词电液控制系统;支架控制器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是煤矿综采机械的关键设备,是综采工作面的支护设备的控制系统,为煤矿综采工作面上的采煤设备和人员支撑一个安全的工作空间,支护设备控制系统的智能性、可靠性、适应性影响着综合采煤的高效、安全。
目前,国内市场上使用的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有:德国DBT公司的PM4电液控系统、德国MACRO公司的PM31电液控系统、德国EEP公司的PR116电液控系统,国内神坤公司的电液控制系统、国内天玛的电液控制系统等。
这些电液控系统产品各有优缺点,相互间兼容性差,对电液控制系统的维护较复杂。
1 各电液控系统的特点EEP公司的PR116电液控制系统只由防爆电源和支架控制器、能量插头组成主干网终络。
架间电缆是10芯电缆,系统供电电源为单路单向供电,支架控制器的电能传递需要能量插头,电缆的种类较多,比如,其行程传感器连接电缆和压力传感器连接电缆就不能互换,增加了系统的维护难度。
DBT公司的PM4电液控系统由防爆电源、支架控制器、隔离耦合器和电源耦合器组成主干网络。
设备间采用 4 芯电缆连接,两根电源线、一根发送线、一根接收线。
相邻支架控制器采用RS232通信方式,为了使4芯的连接电缆的两个端口统一,要求其设备的左右两个通信接口不统一(比如,隔离耦合器的左右两个接口),一个接口的某芯为接收方式,则另一个接口的某芯则为发送方式,此设备连入系统时,其左右方向不能接错,增加了系统的连接复杂性。
MACRO公司的PM31电液控制系统的主干网络由防爆电源、支架控制器、隔离耦合器组成,另外需要总线提升器和网终终端器。
设备间采用 4 芯电缆连接,两根电源线、一根总线、一根级联线。
其两根通信线均为双向传输的,虽然其隔离耦合器的两个通信接口没有方向性,4芯电缆的两端也做成统一的。
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跟机自动化技术研究

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跟机自动化技术研究山东能源重装集团恒图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泰安市271222摘要:液压支架是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的关键装备之一,而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是提高液压支架支护效果,实现综采自动化的关键控制部件。
目前,国内电液控制系统通过了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产品,每年都有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投入应用,国内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市场份额占到70%,产品已日趋成熟,并不断发展,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在薄煤层、中厚煤层、厚煤层和放顶煤等综采工作面得到普遍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液压支架;跟机系统;自动化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作为,目前国内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在煤矿综采工作面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国内部分地质条件较好的煤矿已经成功实现跟机自动化.液压支架作为综采成套智能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高压乳化液的作用实现支护与推移等循环动作,为综采工作面提供支撑保护。
近年来,为了实现液压支架单架控制、成组控制和自动跟机控制,越来越多的煤炭生产企业引入了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而作为最能体现液压支架电液控系统自动化水平的关键技术,自动跟机控制能够极大地降低煤矿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综采工作面开采时的支护效率。
一、概述从工作面整体采煤的角度,将采煤机、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看成一个大型的整体设备,它们在结构上相互配套、动作上互相约束、位置上相互重叠。
跟机自动化就是大型设备由一个集中控制中心统一控制的方法,具体是指以采煤机的位置为依据,结合矿区地质条件选取合适的割煤工艺全截深双向割煤工艺、全截深单向割煤工艺、半截深割煤工艺,确定当采煤机运行到某台支架时,在采煤机后面采煤机运动方向为前的支架开始自动移架、推移刮板输送机、伸护帮板,在采煤机前面的支架开始收护帮板,做到自动控制与采煤工艺相结合,提高了工作面生产效率。
跟机自动化实现条件主要有:①准确的采煤机位置信号。
目前的电液控制系统一般采用红外线采煤机位置检测系统。
红外线发射器安装在采煤机的机身上,红外线接收器安装在液压支架上,红外发射器不断发送一定频率的固定编码的红外线信号,当采煤机运行时,不同液压支架上的接收器会接收到红外线信号,同时接收到信号的红外线接收器将此信号传送给支架控制器,支架控制器就可以确定出采煤机的具体位置。
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原理及应用

(3)承载恒阻阶段:随着顶板压力的进 一步增加,立柱下腔的液体压力越来越高 。由于安全阀的作用,支架的支撑力维持 在某一恒定数值上.
(4)降柱移架阶段:随工作面的推进,支 架需要前移。移架前 需要将支架的立柱 卸载收缩,使支架撤出支撑状态.
液压支架工作特性曲线 :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 标 表 示 支 撑 力 。 t0 、 t1 、 t2 、 t3 分 别 表 示 支 架 的 初 撑、增阻、恒阻和卸载降 柱、移架阶段.
电液控制系统的技术核心是,通过电液阀 将过去人工控制操作变为由计算机程序控 制的电子信号操作,液压支架不同位置的 传感器将工作环境和不同状态的信号传输 给计算机,计算机将根据不同的工作状态 和工艺的要求,对电液阀发出控制信号, 达到对工作面设备进行控制的目的。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德国、英国开始研究液压 支架电液控制技术。80年代中期进行了产品的井 下小批量实验。80年代末期开始在全工作面液压 支架上使用,并达到成熟和广泛运用的程度。在 地质条件较优越的美国和澳大利亚,其长壁采煤 工作面的液压支架几乎全部采用电液控制系统。
电液控制系统的功能
(1) 本架单动和降升移组合动作的控制。 (2) 双向单动和降移升组合动作邻架控制; (3) 双向多架单动和降移升组合动作的成组控制; (4) 双向采煤机位置和按键自动控制; (5) 全工作面支架立柱压力的自动检测和初撑力自
保升柱的自动控制; (6) 支架升柱、降柱、推溜、移架动作和系统通信
电液阀市场情况
当今的电液阀市场中,主要以德、美两国为主, 其中DBT、德国MARCO与美国JOY等公司的产 品在市场上有极高的占有率,以及蒂芬巴赫、 OHE 等。主要代表产品有:DBT的直动平面塑 料密封的电磁先导阀,德国MARCO的放大杠杆 推动的陶瓷密封结构电磁先导阀以及美国JOY公 司的直动式陶瓷密封结构电磁先导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5卷第ll期煤炭科学技术2007年11月”.........’......””...¨ (Ⅵ)_!j¨爆科赠晴50正.……“_I“-_I………I…I…液压支架电液控制及工作面自动化技术综述李首滨,韦文术,牛剑峰(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地玛珂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北京100013)摘要:介绍了支架液压技术、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及工作面自动化技术发展历程,分析了各阶段技术发展特点,展望了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关键词:液压支架;电液控制;工作面;自动化中图分类号:TD355.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0253—2336(2007)11一Oool一05StatementonelectricandhvdrauliccontrolofhvdrauUcpoweredsupportandmillingfaceautomationtechnoIogyUShou_bin,WEIWen—shu,NIUJian-feng(雎乒增‰脚肌瑚鼬m口耐晰如妇co咖f跏觚co叩叫删.m枷&妇腑甜以m^m勘盯cD删,&if增100013,傩Ew)Ab砒fact:Th。
PaPefinn刊uoedfhedeIrd叩fHe口£history硝出ehydrau】j。
畔刊fech胁logy。
fmehy£Ifa山j。
power划sl】pp。
n,ll】edec—t—c卸dhydlmuliccon州system“thehydrauli。
P0”ereds“Ppon蛐dcoalminiIlgface叫tomationkchnolog,r.卟8p8Pe。
胛aly2edthetechnolo盯developmentfeatures0f衄chst且旷andhadoutkkonthetechnologydevel叩menttende”cyin£hefut吼Keywords:hydmuli。
pdwered8upp。
“;elect—c卸dhyd他ulicconLml;codmini“gfae6;肌t0脚Li帅1概述液压支架电液控制工作面自动化控制系统是工作面生产管理的必要手段,是提高工作面产量和工效的重要途径。
工作面自动化控制系统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以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为核心,使用遥测技术,实现采煤机位置检测和液压支架跟随采煤机截割行进的移架自动控制,同时,实现工作面设备的监测监控综合管理。
采用液压支架移架技术、采煤机截割高度自动控制技术和工作面信息网络系统,形成生产过程自动化。
2液压支架电液控制及工作面自动化技术发展历程2.1支架液压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英国研制出第一套垛式支架以来,液压支架控制系统经历了手动本架控制、手动邻架液压控制、手动先导邻架液压控制和电液程序控制几个发展阶段。
液压支架控制技术从单纯的机械、液压领域发展为机械、液压、电气、微电子、信息网络等领域紧密结合的自动化控制体系。
液压控制技术作为该体系的基础,在各个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初期的液压支架控制功能数少,对移架速度要求低,液压系统流量较小,操纵阀采用转阀为典型结构。
为了提高操作的安全性,液压支架的控制方式改进为邻架操作,相邻两架问操纵阀通过多根高压胶管连接。
随着采煤机牵引速度的提高,对液压支架移架速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液压系统的流量不断增大,要求操纵阀等主要控韦1J元件的过流能力进一步加强。
为了减小大流量操纵阀的操作力矩,操纵阀设计采用先导控制结构,液压系统由直接控制发展为先导控制方式。
相邻两架原有的操纵阀由多根高压胶管连接方式也逐渐被单根多芯胶管代替。
同时,液压支架支护功能逐渐增多,液压系统的控制功能变得日益复杂。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100套液压支架以来,对支架液压控制系统的研究经历了消化吸收,合作开发到自主研制的过程,形成了具有独特优势的手动直接控制、手动邻架控制的液压系统及其全套液压元件。
2.2液压支架电液控制技术早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就已将液压支架的遥l 万方数据第35卷第11期煤炭科学技术2007年11月控技术列入研究计划,到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由英国道梯公司首先研制出全工作面电液控制系统,紧随其后威斯特伐利亚与Marco公司合作研制出PrIl2电液控制系统,并发展为现有的Pm4和Pfn32两个独立的分支,各公司都在积极开展自己的电液控制系统,这个时期的电液控制系统特点是,系统功能简单,稳定性差,产品不断升级改造,逐步完善。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嵌入式系统的发展,涌现出多种新型材料,使电液控制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电液控制系统技术已经成熟,并逐步形成3种结构形式支架控制单元的电液控制系统,第一种结构形式的支架控制单元是由支架控制器、电磁驱动器和传感器等组成,第二种结构形式的支架控制单元是由支架控制器、人机界面、驱动器和传感器等组成,第三种结构形式的支架控制单元是由支架控制器和传感器等组成,3种结构特点的电液控制系统并存发展,其中第一种结构特点的电液控制系统足我国支架电液控制的主流产品,市场占有率在85%以上。
这个时期的电液控制系统基本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具有速度高、容量大、集成度高,并内嵌操作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
我国自1997年引进第一套全工作面电液控制系统以来,电液控制系统的发展速度逐年增长,目前全国已有loo多套电液控制系统,2005年以后,电液控制系统的研制也日趋成熟,尤其是天地玛珂公司与德国Marco公司合作开发的产品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
2.3工作面自动化技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煤矿工业向高效集约化生产迅猛发展,工作面自动化控制程度不断升级,高可靠性防爆工业控制计算机被应用到井下,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技术(国际上现有的Modb-us,Pm砧us,Cc一Ⅱnk)被成功运用到控制刚络中,成熟的全自动刨煤机、采煤机综采工作控制技术实现了工作面的跟机自动化。
我国煤矿工作面自动化控制技术刚刚起步,目前仅在进口装备的基础上实现部分自动化功能。
自2001年,北京天地玛珂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已先后在兖州、神华、潞安、淮南等煤炭生产企业实现工作面自动化系统集成、工作面自动化集成控制、液压支架跟机自动化等功能。
23液压支架电液控制及工作面自动化技术3.1支架液压控制技术(1)大流量液压系统。
现有的高工作阻力液压支架的支护工作阻力为6000一10000kN,支护高度为2—5m,支架立柱缸径为250~380mm,推移缸径为160~200mm,推移行程为800~l000mm。
由于液压支架主要液压缸缸径的增大,为了提高移架速度,增大液压系统流量是必要的手段。
另外,随着工作面长度不断增加,一些工作面长度超过300m,使得主管路的沿程阻力损失成为影响液压支架移架速度的主要因素。
所以,主供、回液管路通径不断增大,并采用多路并联供、回液系统成为发展趋势。
在大流量液压系统的发展方面,国内系统在泵站的额定流量和额定压力等技术参数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当,但国内液压系统在液压元件的合理匹配、能量的利用效率、负载平衡能力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差距。
主要表现在:对工作面液压系统、支架液压系统和液压元件的动态性能的理论分析和试验测试;主管路沿程阻力损失和元件的局部阻力损失分别对液压支架移架速度的影响程度的比较缺少定量分析;工作面液压系统对负载的动平衡能力缺少理论分析和先进的测试手段。
(2)电液控换向阀。
电液控换向阀是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它由电液先导阀和主阀组成。
电液先导阀采用电磁铁为机一电转换装置,其特点是技术成熟,性能稳定可靠;主阀采用整体插装式结构,便于维护和更换。
所有金属零件.均采用不锈钢或铜合金等防锈耐腐蚀材料,使用寿命超过30000次,额定流量为400I/mjn。
国外已有多种结构的电液控换向阀产品,以德国DBT公司为代表的金属一塑料密封、浮动回液阀座结构主阀和直动平面塑料密封的电磁先导阀;以德国Marco公司为代表的集金属一塑料密封、浮动回液阀座结构和差动功能阀芯于一体的插装式主阀和放大杠杆推动的陶瓷密封结构电磁先导阀;以美国JOY公司为代表的金属一塑料软密封滑阀结构的插装式直动控制主阀和直动式陶瓷密封结构电磁先导阀及以德国Tiefenbach公司为代表的金属一金属硬密封埘顶结构的插装式主阀和放大杠杆交叉推动的陶瓷结构电磁先导阀。
以上4种典型结构的电液控换向阀均已得到广泛应用,性能稳定。
国内天地玛 万方数据第35卷籀11期煤炭科学技术2册7年11月珂公司2005年研制究成的整体插装式电液控换向阀取得了蜜标证书,分别在伊泰集团宏景塔矿、兖矿集团游兰矿、国投毅集荆庄矿襄西由集翻砖凡坪矿使用。
该阀采用整体插装式结构,并且全部选用不锈钢等防锈、防腐材料,电磁先导阀、主阀、精密过滤器、进渡单向阉和回液荤向阀集成予一体。
与量多}产箍昆较,程额定压为、额定流量,密封性能和产品可靠性方面均达到国外先进水平;结构漫计的可加工性能较围外产品好,结构更加紧凑。
在主阉瓣芯涎撰露方嚣不及国羚产晶方寝。
努外,国产不锈钢材质未达到进口水平。
(3)大流量辅助阀。
DBT,Tiefenbach和JoY公司懿犬滚量滚控慧淘阂、夫流量安全阕鹅额定瀛量能达弼500L,min,额定压力镌达到50MPa。
国内天地弼珂公司的犬流量液控紫向阀在技术参数指标上已经达到国外先进产品的水乎,但在鼹态冲击的理论分析帮测试方式上,与酗簿有差距,在船露控制瞬态冲击方面缺少定量分析的依据;刚内安全阔的最大额定流量为320L/min,压力为45MPa,与逶疆产品楣觅,怒有一定差挺。
(4)工作介质过滤系统。
国外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工作介质拥有一套分级多层次过滤的完整过滤髂系。
驮泵涎输出翦嶷压渡锋经过电动(或手动)控制反冲洗高压过滤站或者全液压控制射流反清洗高压过滤站过滤后,在进入每浆液压支架裁再避过手动或电动反1冲洗过滤器进行过滤,保证支架液压元停工作介质的涛漓,最后在嘏磁先导阀进液口酣有精密的安全过滤器,用于过滤架内液压元件黪损产生的微小颗粒,{聚证电磁先导阉不被污染。
避滤器采餍全不锈镪滤憝,莲滤耩崖在25“m以上。
滤芯能承受20MPa以上的压戆。
国内对工作介质过滤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2006年,天恁玛簿公霹已羟磷翡出了奄韵翻手委控鼹夏砖洗高压过滤站以及手动反冲洗过滤器等产品,过滤器滤芯采用不锈钢材质,精度达到25斗m。
但国产滤弼与德翻送强滤鼹粕魄,扶耪臻强生产工艺还有差距,国产滤芯只髓墩受loMP8戳下压曩。
另外,国内液腰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工作介质过滤及检测体系还没蠢建立,渡聪支架制造巍秘煤矿用户没有一个可以撬行静标准,对工作奔疆清洁度的缣撩在获识上存在偏差,也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操作规程,往往由于液压支架出厂和井下蜜装调试初期,液压越蠢罄麓系统清洁发达不虱要求,造或过滤楚蠡过滤器滤芯严重堵塞、击穿失效,导致液压阀,尤其是电磁先导阏损坏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