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寒夜》之关于责任的论述
《寒夜》全书解读

《寒夜》全书解读《寒夜》是现代文学家巴金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创作于1946年底,出版于1947年。
以下是对《寒夜》全书的解读:1.背景与主题:小说以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为背景,围绕汪文宣、曾树生、汪母之间的矛盾展开故事情节。
小说深刻地揭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的命运,揭露了病态社会的黑暗腐败,为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发出了痛苦的呼声。
2.人物塑造:汪文宣是小说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为了家庭和生活而努力奋斗。
然而,在现实的压力下,他的性格逐渐变得懦弱和消极。
曾树生则是汪文宣的妻子,她有着自己的追求和理想,但在家庭和现实的压力下,她也不得不做出妥协和牺牲。
汪母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妇女,她有着强烈的家庭观念和责任心,但也存在着一些落后的观念和行为。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得小说更加生动和真实。
3.艺术特色:小说在心理描写、性格刻画、环境渲染等方面都别具一格,富有新意。
作者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剖析,展现了他们复杂的情感和心路历程。
同时,小说还通过对环境氛围的生动刻画,营造了一种沉重、压抑的氛围,使得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人物所经历的苦难和挣扎。
4.社会意义:小说通过对一个小家庭的生活和命运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问题。
它揭示了抗战时期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以及小人物在社会底层所遭受的苦难和压迫。
同时,小说也呼吁人们应该关注社会问题,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和命运,为他们争取更多的权益和福祉。
总的来说,《寒夜》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小说。
通过对一个小家庭的生活和命运的描写,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问题,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同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以及面对现实时所做出的选择和牺牲。
浅谈巴金的《寒夜》

导语:《寒夜》讲述的是一个苦难的故事。
为了与之相呼应,巴金的小说语言选择的是一种忧伤与哀婉的语调。
这种语调是深刻表达苦难现实的语言基调,也是巴金在叙述语言上的一种自然选择。
内容提要《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曾连载于《文艺复兴》(1946年2卷1-6期)。
几十年过去了,其魅力丝毫未减。
是一部颇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作品。
本文试从人物形象、叙述策略、思想内涵三个方面,对《寒夜》的成功之处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评论,从而使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寒夜》所蕴含的独特。
文章结构如下:一、《寒夜》的人物形象。
二、《寒夜》的叙述策略。
三、《寒夜》的思想内涵。
论巴金的《寒夜》《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一生中的颠峰之作。
曾连载于《文艺复兴》(1946年2卷1-6期)。
《寒夜》体现了作家的人格与人生态度。
巴金的伟大之处不仅仅体现于他正直伟岸的人格力量,还在于他用艺术手段成功地揭示了人类“软弱”的灵魂。
对于一位小说家来说,这更了不起! 巴金是带着自己的审美意识进行深刻的艺术反思的:他剖析着自己,同时也在剖析着人类的灵魂——“我是人类苦难的歌手!”而《寒夜》正是“人类苦难”曲中最动人也是最令人痛苦的一章。
《寒夜》成功之处在于平实、朴素的现实主义文风。
在本文将从人物形象、叙述策略、思想内涵三个方面浅谈自己对《寒夜》的理解。
一、《寒夜》的人物形象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少不了成功的人物形象,而何谓成功的人物形象?那种好就好得不得了,坏就坏得不得了,好坏两极背反写人物的方法是简单的,低层次的,而由此刻画出的人物也绝对不是受观众喜爱的丰满的人物形象。
写人应当写真实的人,写具有复杂性格的人。
当然复杂性不等于多元性,而是在规定性前提下具有的复杂性,这是符合文艺辩证法的。
《寒夜》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更加尊重人物的客观真实性,不再对人物作简单的情感判断,人物性格更加丰富复杂。
正如作者所说,《寒夜》中的“三个人都不是正面人物,也都不是反面人物;每个人有是也有非”。
巴金寒夜读后感

巴金寒夜读后感《寒夜》是中国作家巴金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此作品是作者以自身亲历的经历为基础,描述了中国传统封建社会中妇女的痛苦遭遇和奋斗历程,以及他们对解放的渴望和追求。
通过对寒夜的阅读,我深受启发,对于女性权益和社会进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小说的背景设定在20世纪初的中国北方小城镇,主要围绕着女主人公寒夜展开。
她是一个聪明、勇敢、坚强的女孩,在封建社会的束缚下,她经历了无尽的痛苦和挣扎。
小说通过寒夜的视角,展现了当时女性所经受的各种不公和压迫,如包办婚姻、家庭暴力等,使得读者可以深入体会到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虐待和剥削。
然而,寒夜并不是一个被动接受命运的女子。
在面对困境和压力时,她选择了反抗和奋斗。
她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摆脱了封建社会的束缚,走上了一条寻求自由和尊严的道路。
她在婚姻和家庭中,用自己的勇敢和坚持,打破了传统的束缚,选择了与她真心喜欢的人结合。
她在社会中,通过坚持不懈、不畏艰难,在众多女性中崭露头角,成为独立自主的女性代表。
在小说中,巴金通过寒夜的经历,同时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的困境和社会进步的路径。
他通过寒夜这一形象,表达了对女性权益的关切和呼吁。
他让读者看到了女性在家庭、婚姻和社会中遭受的不公,引起读者对社会道德和道义的思考。
通过重点描写女性的纠葛和痛苦,他激起了读者对社会公正和平等的渴望。
此外,小说中描写了寒夜与其他女性的沟通和合作。
她积极参与女性的组织,为女性权益而战斗。
她与其他女性一起努力,为改善女性地位而奋斗。
这种联合和合作的力量,展现了女性的团结和智慧,在小说中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寒夜的读后感,我认识到女性的独立和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益不应该受到任何形式的束缚和压迫。
封建社会的残酷和不公也给我们敲响警钟,家庭暴力和女性剥削一直是我们需要认真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总体而言,巴金的《寒夜》通过寒夜这一形象的演绎,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女性解放的重要性。
同时,它也鼓舞着读者,让我们以寒夜为榜样,不断追求独立自主的人生,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爱的涅檠——巴金《寒夜》中汪文宣为爱牺牲的潜文本

《 家》宏伟 的家庭 与社 会的全景式 的画卷 开阔。相反 ,寒 《
夜》 似乎更追求 对人物心 理和情 感的开 掘和追 寻 , 中人 文
物的生活和想法都切人平凡 , 感人至深 。这 种浓重的感情 基调冲淡了作 品对 社会 的理性 的批判 。 人们在阅读时产生 的同情 、 怜悯 、 伤感 等情绪 与作 者所 期待 的愤 怒与控 诉产 生了矛盾 , 导致 了不 同阅读 结果的 出现 。正 如夏 志清在阅
人物塑造的用笔之 曲, 顾虑之 深。 比较而言 , 相 汪文宣 的形
不合 理的社会 制度我提 出了控诉 ( ’ c s) J8 ue ……我是 在控 c 诉那 个一 天天烂下去 的使善 良人受 苦的制度 ……” 而在
《 创作 回忆录》 巴金明确说 : 写《 中, “ 我 寒夜 》 就是 为了控诉
中图 分 类 号 : 0 . 1 66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8 8 ( 0 0 — 1 9 0 1 0 — 8 1 2 1 3 0 — 2 0) 3
系的设置 , 当是另有深 意的。 应
《 寒夜 》 全书 3 节 , 男主人公 汪文宣 的就 有 2 节 , 1 写 1 直接 以“ 字开头的就 占了 l 。《 他” 4节 寒夜》 是以在 1 8 年挪威文译本序 ” 91
中, 巴金提到 :我心 中充 满愤 怒… …我要控诉 ……对 那个 “
期, 一些作 家对 曾树 生 的态 度发生 了转变 , 为她敢 于抗 认 争 , “ 出了“ 四” 她 喊 五 时代觉醒 的一代女性 在 4 0年代 的社 会 困境里 的呼声 。” 同一个人 物形 象会给人带来 差异 如此 之大 的感 受 , 除去时 代观念 的变化 , 可见 巴金 对 曾树生 也
浅谈巴金《寒夜》的艺术成就论文稿

试论巴金小说《寒夜》的艺术成就目录一引言 (4)二故事情节的历史性 (4)(一)故事情节的历史背景 (4)(二)故事情节艺术的真实 (4)三人物形象的特征及启示性 (5)(一)汪文宣——不幸的主人公 (5)(二)曾树生——追求自我的现代女性 (6)(三)汪母——可怜、可悲的女人 (6)(四)人物形象的启示性 (6)四艺术手法的多样性 (7)(一)出色的心理描写 (7)(二)纯熟的意识流手法 (7)(三)巧妙地修辞运用 (8)(四)完整的行文结构 (8)五结论 (9)六参考文献 (9)试论巴金小说《寒夜》的艺术成就石俊豪安徽师范大学摘要:巴金是表现旧中国小知识分子苦难命运杰出的艺术大师,其代表作《寒夜》更是一部不朽的杰作。
本文致力于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手法三个方面探究作品不凡的艺术成就。
作者把对小人物的同情和批判交融在一系列典型性很高的情节里,表现得如同真实生活一样朴实而复杂。
使三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深入人心。
作者在情节处理、人物内心世界描摹、行文结构等方面运用多样化艺术手法,风格朴素自然、深沉严肃。
寄寓了作者对人民的无限热爱,他希望人们走出“寒夜”,解放身心束缚,获得自由。
《寒夜》以其伟大的悲剧艺术令我们为之动容,它在充分体现巴金创作寄托的社会人生理想外,也使这部作品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学的最高艺术水平。
Abstract:Ba Jin is the performance of old Chinese little intellectuals suffering destiny outstanding masters of the art,the representative of "cold night" is a monumental masterpiece. This paper is dedicated to the research worksof extraordinary artistic achievement from three aspects the plot, characters, artistic techniques. The author put the minor characters in sympathy and criticism of blend in a series oftypical very high in the plot, behave like real life as simpleand complex. The three distinct characters stand vividly revealed on the paper, win support among the people.Author in the circumstances, the inner world of charactersdepiction, structure of this paper as the use of diversified artistic style, simple and natural, deep and serious. As the author of infinite love for the people, he wants people to get out of the "cold", liberating bound, free. "Cold night" with itsgreat tragedy art makes us deeply, it fully embodied in thecreation of Ba Jin sustenance ideal of society and life, but also makes the works represent the highest level of art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关键词:懦弱;个性;战争;破灭;悲剧Keywords: weak; personality; war; burst; tragedy一引言长篇小说《寒夜》是最能代表巴金小说后期创作风格与水平的一部长篇力作。
巴金寒夜读后感精选3篇范文

巴金寒夜读后感精选3篇范文巴金写《寒夜》显然是在控诉当时的旧社会、旧制度,是为生活在水生火热战争年代,穷困潦倒的人叫冤喊屈。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欢迎阅读和分享。
巴金寒夜读后感篇1在读《寒夜》的时候,有种读巴金的《家》的感觉,从头到尾,给你一种阴郁,沉闷,压制的感觉了。
除了小说你那浓浓的母爱和夫妻之间那不时感动的爱情,剩下的,确实只能是“寒夜”了——抗战胜利前——经济萧条——难以为生的寒夜。
觉得主人公汪文宣,他母亲汪母,他妻子曾树生。
三个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一个等边三角形。
本来,我们知道,一个三角形,它的稳固性是最高的。
但是,当其中一个角不牢固的话,这个三角形也就不稳固了。
小说中汪母和妻曾树生的关系就是动了三角形的角——不稳固了。
在读小说,有点不明白为什么这样。
过后想想,是否是传统和进步小资产阶级。
汪母是一个传统的女人,她深爱自己的儿子,爱得有点入骨。
她痛恶儿媳那种小资产阶级的作风,早出晚归,参加舞会,交男朋友,是深深的厌恶,巴不得她离开。
而曾树生,她接受过高等教育,在经济上独立,甚至能支持难以维持的家,她追求浪漫,参加舞会,都不假。
这注定了这两个女人之间的斗争,可是她们也都是爱汪文宣的,因此她们的战斗往往为了汪文宣而达成和解。
而主角汪文宣,所谓的“大好人”,事实上,确实是一个好人,在出版社一个小小的校对职员。
无疑,这样的人生在这个时代,是一个悲剧,尤其是在困难的,人情稀薄的社会。
这里没有多少同情,得了肺病被同事们疏远,甚至同事集体写信要他别去上班,怕传染给他们。
除了钟老,和差不多唯一的好人钟老是唯一的朋友,可是两个人最后都双双病死。
汪文宣给人的整个感觉就是软弱,缺乏鲜明的个性,事事谦让,没有心机。
他夹在自己的母亲和妻子之间是相当难做的,他爱他的母亲,同时也深爱他的妻子。
在她们每次争吵的时候,他都在母亲面前替妻子说话,在妻子面前替母亲说话。
到最后他重病在床,她们还争吵的时候,他深痛欲绝。
最后曾树生离开这个家,随银行牵到了兰州,还有她的男朋友银行的陈经理,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
巴金的寒夜读后感

巴金的寒夜读后感《寒夜》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一部小说,它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而闻名。
小说以19世纪法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充满欲望、贪婪和背叛的世界,展现了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黑暗。
读完《寒夜》,我深受触动,对人性和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说以主人公路易斯的命运为线索,展现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
路易斯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年轻人,他为了追求财富和地位,不择手段地投机倒把,最终陷入了无法自拔的泥淖。
他的贪婪和欲望让他失去了良知和道德底线,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惨命运。
通过路易斯的故事,巴尔扎克深刻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和欲望的毁灭力,警示人们不要被贪婪和欲望所蒙蔽,要珍惜良知和道德,追求真正的幸福。
除了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小说还通过描写19世纪法国社会的种种黑暗现象,展现了社会的丑陋和不公。
在小说中,巴尔扎克生动地描绘了当时法国社会的贫富分化、官僚腐败、道德沦丧等问题,让人深感震撼。
他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呼吁改变社会的不公和黑暗。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命运和遭遇让人深受触动,让人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总的来说,巴尔扎克的《寒夜》是一部充满人性洞察和社会批判的优秀小说,它通过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让人深受触动,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刻体会到了贪婪和欲望的毁灭力,也对社会的黑暗和不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部优秀的小说,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关注社会的问题,追求真正的幸福。
从《家》到《寒夜》看巴金小说

从《家》到《寒夜》品巴金小说——巴金小说的文本叙事的转变杨柳秀摘要:《家》和《寒夜》是巴金先生的两部重要的长篇小说,这两部小说创作期间相隔十多年。
可以说,两部作品都隐含着作者鲜明的“我有话说”的意念化创作倾向。
同时,两部作品都选择了写“家”(不管是大家族还是小家庭)及其家中一些关系进行叙事。
外在的时代思想思潮必将对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五四新思潮及无政府主义激进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巴金在作品中大力揭露了封建家长专制对青年人的迫害与压制,向封建主义黑暗腐朽的社会进行反复的控诉。
这这种现代叙事则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着转变。
从《家》到《寒夜》,是巴金对人生社会深入认识的过程,也是他孜孜不倦,踩下一个个艺术脚印,锤炼其叙事风格的过程。
本文通过对这两部小说的分析,适当结合其他作品,对巴金小说的文本叙事的演变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巴金小说、《家》、《寒夜》、叙事转变20世纪初期的中国现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先后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家族制度,封建、迂腐的旧的大家族也收到了现代知识分子的猛烈抨击。
而巴金先生在接受了新思想的洗礼之后,毅然决然地走出了封建黑暗的旧家庭,用他的笔墨来对黑暗腐朽的社会和封建制度进行控诉。
从巴金的小说来看,不难发现,巴金小说对家庭题材的偏爱,《灭亡》、《激流三部曲》、《憩园》、《寒夜》等作品都充分的展示了这一特点。
然而在巴老一生的文学创作中,他的小说的现代文本叙事、创作思想也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行这转变和突破。
一:“五四”社会思潮后小说启蒙叙事的转变“无论是出于启蒙理念本身的矛盾与冲突,还是由于启蒙理想在历史实践中不断引发的现实困境,现代小说的启蒙叙事总是在展开与深化启蒙主题的同时强化着其感情特征。
”“观看下来,中国现代小说的文本世界里既可以看到叙事者的精神与现实之间的紧张,也能够发现启蒙题旨内部所产生的犹疑与反省。
”小说话语既抱着重建文化新理想的意愿,也不时生起汇入历史实践之中的先是冲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责任
巴金的《寒夜》是一部沉思的文学,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悲剧杰作,其突出特色就是成功地塑造了典型意义的悲剧形象:汪文宣、汪母和曾树生。
小说的主人公汪文宣和曾树生是大学同学,两人同样有着“教育救国”的理想,但在社会现实及家庭矛盾的压力下,理想破灭了,留下来的只是悲剧。
其造成悲剧的原因除了当时动乱的社会以外,还有一部分,我认为是三个人都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
其中汪文宣最值得一提。
在这篇小说中,最应该批评的,我认为是汪文宣,这仅是从我的角度来看,冷酷的世道和艰辛的生活将他扭曲了一懦弱的人。
为了保住工作,他唯唯诺诺,给别人低头哈腰。
在家里,面对妻子与母亲之间的矛盾,他一直妥协、妥协、再妥协。
他被妻子称为“老好人”。
也正因他成了“老好人”,妻子才选择了离开。
作为丈夫,他没有给妻子一个稳定的生活,没有承担起养家的责任,儿子的学费与生活费反而要靠其妻子曾树生去赚。
汪母一直对曾树生有敌意,曾书生的新思想与汪母的封建旧思想之间,是根本无法同时存在的矛盾,两人因为不同的思想,长期以来必然产生许多的摩擦与矛盾。
他在这些摩擦与矛盾出现时,一直束手无策,或者说啊从来不想办法去缓和这种矛盾,一直以来都是眼睁睁看着母亲与妻子争吵,说服自己不去劝说的理由永远是“他们都是为我好,他们都是爱我的”。
曾树生后来因无法忍受曾母,离家出走,而汪文宣却听从母亲的话不去找自己的妻子。
我没有说我汪文宣是一个没有责任感的
人,但他也绝对没有尽到一个丈夫的应尽的基本责任,他不仅给不了曾树生一个稳定的生活,还让自己的妻子一直忍受他母亲的冷眼,让自己母亲挖苦、排斥妻子,自己却没有尝试想任何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自己的妻子一直忍受委屈,作为丈夫,他必然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导致家庭破败。
所以承担相应的责任,对我们每一个人尤为重要。
责任是指分内应该做的事。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辛勤的“园丁”要浇灌“祖国的花朵”,年轻的儿女要瞻仰年迈的父母,这都是一种责任。
我们每一人都应该对自己,对家庭,甚至对社会承担一份应尽的责任。
责任不分大小,不分轻重。
梁启超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负着一种未来的责任,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就注定了我们要承担的,不可推卸的某种责任”,英国王王子查理说:“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那就是责任”。
由此可以看出,责任对我们来说有多重要。
尽我们应尽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我们人生价值观的一种好的体现与提升。
汪文宣不仅没有尽到一个丈夫的责任,也没有尽到一个儿子应尽的责任。
汪母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下等老妈子”,为他们做饭,洗衣服,后来还通过给别人洗衣服来赚钱,这多少让人有些心酸。
我并不反感汪文宣,但作为一个儿子和丈夫,他的确是做的很不称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兴之,匹夫有责”。
尽好自己应尽的责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便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至少我们不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