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心对称(教案)

合集下载

中心对称教案

中心对称教案

中心对称教案教案标题:中心对称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中心对称以及其特点。

2. 辨认和绘制具有中心对称的图形。

3. 运用中心对称进行问题求解。

教学重点:1. 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和特点。

2. 能够辨认和绘制具有中心对称的图形。

3. 运用中心对称进行问题求解。

教学准备:1. 教师:投影仪、白板、彩色笔、中心对称图形卡片。

2. 学生:铅笔、纸张、彩色笔。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一些中心对称的图形,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形的特点。

2. 教师提问学生,什么是中心对称?有哪些具体的特点?讲解与示范(10分钟):1. 教师通过白板或投影仪,给学生展示一些具有中心对称的图形,并讲解中心对称的概念和特点。

2. 教师通过示范,教学生如何绘制具有中心对称的图形,包括使用对称轴等重要步骤和注意事项。

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学生分组合作,每组分发一些中心对称图形卡片,并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对称轴,并用彩色笔标记出来。

2. 学生练习使用对称轴完成中心对称图形的绘制,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与中心对称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并给出解答。

例:某个图形有几条对称轴?你能找到一个具有多个对称轴的图形吗?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中心对称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2. 教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肯定和建议。

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练习册上与中心对称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并检查答案。

2. 提醒学生复习今天所学的知识,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中心对称的概念,设计一些与中心对称相关的创作活动,如绘制自己喜欢的中心对称图案、制作中心对称的折纸作品等,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练习和解答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并给予直接反馈。

2. 对学生完成的练习册作业进行评分并回馈。

中心对称教案

中心对称教案

中心对称教案教学目标:1. 学会理解和描述中心对称的概念。

2. 学习绘制中心对称图形。

3. 学会通过中心对称操作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具有中心对称性质。

4.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描述中心对称的概念。

2. 学会通过中心对称操作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具有中心对称性质。

教学难点:1. 学会绘制中心对称图形。

2. 通过中心对称操作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具有中心对称性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中心对称的图形,并制作对称轴模型,以便演示。

2. 学生各自准备一张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10分钟)1. 教师用对称轴模型向学生介绍中心对称的概念。

2. 教师展示一些中心对称的图形,并让学生观察和讨论这些图形的特点。

二、讲解和练习(20分钟)1. 教师向学生讲解绘制中心对称图形的方法,以正方形为例。

2. 学生跟着教师的示范,用铅笔在纸上练习绘制中心对称正方形。

3.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绘制中心对称三角形和圆形,并分享自己的作品。

三、发现规律(15分钟)1. 教师让学生观察所绘制的图形,并讨论它们的特点和相似之处。

2. 学生通过比较和分析,总结绘制中心对称图形的规律和方法。

四、巩固练习(15分钟)1. 教师让学生继续绘制其他中心对称图形,如五角星、爱心等。

2. 学生交换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五、拓展应用(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由图形组成的图案,并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具有中心对称性质。

2. 学生利用中心对称操作判断和绘制其他具有中心对称性质的图案。

六、小结回顾(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知、讲解和练习、发现规律、巩固练习、拓展应用和小结回顾的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方法。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能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和合作。

但是,课堂时间较短,学生的练习时间较少,可以增加练习的时间,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心对称的技能。

中心对称图教案

中心对称图教案

中心对称图教案教案标题:中心对称图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并能够辨别中心对称图形;2. 能够绘制中心对称图形,并能够描述其特征;3. 运用中心对称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或黑板;2. 中心对称图形的实例图片;3. 画纸、铅笔、彩色笔等绘图工具;4. 练习题和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投影仪或黑板展示中心对称图形的实例图片,并询问学生是否注意到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2. 引导学生思考中心对称的概念,解释中心对称图形是指可以通过某个点将图形分成两部分,使得两部分完全重合。

探究:1. 让学生在纸上绘制一个简单的图形,然后找出一个点,使得图形关于这个点中心对称;2.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他们绘制的中心对称图形的特征,如对称轴的位置、对称部分的形状等;3. 引导学生思考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如对称图形的任意两点与中心的连线相等、对称图形的内角和外角相等等。

拓展:1. 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绘制中心对称图形,并描述其特征;2. 让学生互相交换绘制的图形,找出其中的对称轴并互相检查;3. 引导学生思考中心对称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对称的建筑、对称的花朵等。

巩固:1. 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中心对称的概念解决问题,如找出一个点使得图案关于这个点中心对称;2. 分组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并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法和答案;3. 对学生的解决方法和答案进行讨论和总结。

结束:1. 总结中心对称的概念和特征;2. 强调中心对称在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应用;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中心对称的图形。

教学扩展:1.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如中心对称图形的旋转性质;2. 引导学生通过使用计算机软件或在线绘图工具绘制中心对称图形;3.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中心对称图形,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2. 收集学生练习题和解决问题的答案,评估他们对中心对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技能。

中心对称教案人教版

中心对称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中心对称优秀教案第一章:中心对称的概念与性质1.1 中心对称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如旋转门、蝴蝶翅膀等。

引入中心对称的概念,解释图形的每一点关于一个固定点对称。

1.2 中心对称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引导学生发现中心对称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都经过同一个点,即对称中心。

引导学生得出中心对称图形中,对应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

第二章:中心对称图形的判定2.1 判定中心对称图形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总结判定中心对称图形的方法。

强调中心对称图形的两个关键要素:对称中心和对应点距离相等。

2.2 应用判定中心对称图形给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为中心对称图形。

引导学生运用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中心对称与坐标系3.1 坐标系中的中心对称引导学生回顾坐标系的定义和基本知识。

引入坐标系中的中心对称概念,解释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3.2 中心对称在坐标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中心对称在坐标系中的应用。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中心对称的知识解决。

第四章:中心对称与几何变换4.1 中心对称与平移引导学生回顾平移的定义和基本知识。

解释中心对称与平移的关系,得出中心对称图形经过平移后仍为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4.2 中心对称与旋转引导学生回顾旋转的定义和基本知识。

解释中心对称与旋转的关系,得出中心对称图形经过旋转后仍为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第五章:中心对称图形的应用5.1 中心对称图形在设计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中心对称图形在设计中的应用,如图案设计、建筑设计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中心对称图形进行创意设计。

5.2 中心对称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中心对称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标志、家具设计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中心对称图形解决问题。

第六章:中心对称与其他几何图形的联系6.1 中心对称与轴对称的联系与区别引导学生回顾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中心对称教案人教版

中心对称教案人教版

中心对称优秀教案人教版第一章:中心对称的概念介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心对称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中心对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心对称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这两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

2. 中心对称的特点:中心对称图形具有对称性,即对称轴上的任意一点关于对称中心都有对应点,且对应点到对称中心的距离相等。

教学步骤:1. 引入中心对称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中心对称现象。

2. 讲解中心对称的定义和特点,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

3.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中心对称的知识解决问题。

第二章: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探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中心对称图形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中心对称图形具有对称性,对称轴上的任意一点关于对称中心都有对应点,且对应点到对称中心的距离相等。

2. 中心对称图形与坐标系的关系:中心对称图形在坐标系中,对称中心的坐标为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复习中心对称的概念。

2. 讲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3.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第三章:中心对称图形的画法与识别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如何画中心对称图形。

2. 培养学生识别中心对称图形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心对称图形的画法:以对称中心为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根据图形的特点进行作图。

2. 中心对称图形的识别:观察图形是否具有对称性,对称轴上的任意一点是否关于对称中心都有对应点,且对应点到对称中心的距离相等。

教学步骤:1. 讲解中心对称图形的画法,通过示例让学生学会如何画中心对称图形。

2. 讲解中心对称图形的识别方法,通过示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识别中心对称图形。

3.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中心对称图形的画法和识别方法解决问题。

中心对称教案范文

中心对称教案范文

中心对称教案范文教案名称:中心对称教学目标:1.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能够辨别图形是否具有中心对称性。

2.能够画出具有中心对称的图形。

3.运用中心对称的概念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

2.学生能够辨别图形是否具有中心对称性。

3.学生能够画出具有中心对称的图形。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运用中心对称的概念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板书:中心对称的定义。

2.几何工具:直尺、铅笔、图钉、线、片3.打印的图形示例。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引入中心对称的概念:小明站在镜子前,他的左手对应着镜子中的右手,他的右手对应着镜子中的左手。

请问,这是一种什么对称关系?(学生回答“左右对称”)那么,在一个点处,把一个物体的两部分同时翻转,并使这两部分重合,这种对称又叫什么?(学生回答“中心对称”)2.板书:中心对称的定义。

中心对称是指把一个物体的两部分同时翻转,并使这两部分重合的对称性。

3.出示中心对称的相关图形,让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中心对称的规律。

Step 2:讨论和练习1.出示几个图形,让学生观察并判断图形是否具有中心对称性。

引导学生找出图形的中心对称轴。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练习,给出一些没有中心对称性的图形,让学生尝试添加中心对称轴使其具有中心对称性,并互相给予反馈和指导。

3.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思路和策略。

Step 3:拓展应用1.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具有中心对称性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特点。

2.学生任选一个具有中心对称性的物体,尝试画出它的中心对称轴,并验证物体是否具有中心对称性。

3.提供一些具有中心对称性的图形,让学生设计并画出它们的中心对称轴。

Step 4:反思总结1.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2.教师进行总结,强调中心对称的概念以及应用。

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找出自己身边具有中心对称性的物体,画出它们的中心对称轴,并简单描述图形的特点。

高中数学中心对称教案

高中数学中心对称教案

高中数学中心对称教案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能够进行中心对称的判断和作图,并能够应用中心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中心对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教学难点:中心对称的证明和实际问题应用
教学内容:
1. 中心对称的定义和性质
2. 中心对称的判断和作图
3. 中心对称的性质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几何图形和实物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对称性质,并导入中心对称的概念。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中心对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中心对称的特点和判断方法。

2. 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中心对称的判断和作图。

三、练习(20分钟)
1. 让学生进行中心对称的简单练习,巩固基本概念和作图技巧。

2. 设计一些需要应用中心对称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中心对称进行解答。

四、拓展(10分钟)
1. 引导学生探讨中心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展示相关例子。

2.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更深入理解中心对称的意义和作用。

五、总结(5分钟)
对中心对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六、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运用中心对称的知识进行相关题目练习,并思考中心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掌握中心对称的概念和应用技巧,但在中心对称的证明和更复杂问题的解决上还存在难度。

在后续教学中,需要多加练习和引导,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心对称的原理和应用方式。

《中心对称》教学设计

《中心对称》教学设计

《中心对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中心对称是旋转变换的特殊形式,所以已经学过的轴对称变换和旋转的概念及性质,为本节课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扫清了学习障碍,本节课的知识也为即将研究的中心对称图形、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旋转的基础上,从旋转变换引入中心对称的,学生在学习旋转的过程中,已经充分体验了观察、测量、旋转画图等活动,经历了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性质的过程,获得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具备了一定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对称点等概念;2、掌握中心对称的性质。

数学思考经历发现中心对称性质的探究过程,体验猜想、类比等数学思想,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

解决问题1、应用中心对称的概念及性质,解决实际问题2、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真谛。

情感态度感受数学的对称美,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中心对称的概念及性质并利用中心对称的性质作图。

难点:准确理解概念及性质,利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五、辅助工具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来配合教学,就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培养学生数学直觉能力。

六、教学过程活动一复习引入问题引入(幻灯片展示)活动二创设情景,探索新知.1、探究问题,形成概念(结合幻灯片)利用多媒体演示2组图片的运动过程,并提出如下问题:观察下面的2组图形,看一看各组中2个图形的形状、大小是否相同?怎样将一个图形旋转得到另一个图形?(很自然的从旋转变换的角度引入本节课题:中心对称。

)接下来从具体图案中抽象出两个三角形进一步提出问题:1、把其中一个图案绕点O旋转180°,你有什么发现?2、线段AA’,BB’相交于点O,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3、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完成63页探究:旋转三角板,画关于点O对称的两个三角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4 中心对称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图形关于某一点中心对称的意义;掌握中心对称的概念;知道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
2.知道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并会用基本性质画已知图形关于某一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3.能找到两个成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

教学重点:
1.掌握中心对称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2.会用基本性质画已知图形关于某一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教学难点:
寻找两个成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

教学过程:
一. 探究问题,引入新课
1.下列图形哪些是旋转对称图形?哪些是中心对称图形?
2.思考:
(1)如图,△ABC是中心对称图形吗?
(2)如果将△ABC绕着点O旋转180°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图1 图2
二. 探究新知,归纳性质
1. (PPT演示后)中心对称的意义:
中心对称的概念:
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180°后,和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叫做这两个图形关于这点对称,也叫做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中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思考: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是什么?
说一说:
请说出图2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

量一量:
测量每一组对应点与对称中心的连线段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动手操作,讨论、归纳)
2. 中心对称基本性质: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
(1)联结对称点的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
(2)对称中心平分每一组对应点的连线段;
(3)这两个图形形状大小不变。

三. 应用新知,形成技能
1. 游戏:
假设教室中每一名同学的前、后、左、右的距离都相等,指定1名同学作为对称中心点O,另1名同学为已知点A,寻找点A关于对称中心的对称点;再寻找点B、点C的对称点;A、B、C三个同学手拉手,另三个同学手拉手,变成两个三角形关于对称中心对称。

(学生借助投影作出相应图形)

讲台
2. 例题
画出四边形ABCD关于点O的中心对称的图形。

3. 应用
如图,找出下列图中的对称中心。

归纳:
寻找两个图形对称中心的方法:两组对应线段的交点即对称中心。

四. 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1. 中心对称的概念
2. 中心对称基本性质
3. 寻找两个图形对称中心的方法
五. 作业布置,巩固深化
1. 教材:P104练习11.4
2. 练习册:P64习题1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