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提纲(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提纲(新人教版)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

☆在桌上撒些碎纸屑,敲打桌子时纸屑会跳动。

说明桌子发声时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能在液体中传播的事实:水中的鱼,被岸上人说话的声音吓跑。

声能在液体中传播的实验:在水槽中盛入适量的水,两只手分别拿两块石头在水中相互撞击,我们可以听到撞击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速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V固> V液> 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 0.29s(当时空气15℃)。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当时空气15℃)。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 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测距离: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

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 vt。

☆测声速的方法:站在高大建筑物远处,大喊一声。

记下喊话到听到回声的时间t,测出喊话人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s。

即可算出空气中的声速v,v= 。

例题:一个同学向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经过3s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多少米?(声速按340m/S计算)解:V = 340m/st = 3 SS = vt = ×340m/S ×3s = 510 m答:枯井的深度大约是510 m.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八年级上册期中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期中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期中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打开物理的大门一、物理学的进步之阶①哥白尼与其日心说体系②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的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

③牛顿建立了牛顿三大定律和发现万有引力。

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二、科学探究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⑤分析与论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1、机械运动: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参照物:即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不动的物体不存在。

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结论,所以我们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东西。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米,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米。

刻度尺是最基本的测量工具,秒表是测量时间最基本工具。

光年是以光速走一年的长度。

1km=103 m , 1m=10dm=102cm=103mm=106um=109nm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us错误时可以避免的。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并记下单位。

我们可以通过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方法减小测量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

页数与张数不是同一概念。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存在一定的偏差。

第三节快与慢在物理学中,用速度,即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为:v=s/t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的,写作“米/秒”,读作“米每秒”,可用符号“m/s”或“m*s-1”,速度的单位还常用“千米/时”。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第一章声现象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秒以上。

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间等级的划分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第二章光现象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V,中为2/3V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5、光线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理解: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8、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光滑平面)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即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中垂线。

八年级下册物理期中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物理期中复习提纲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复习提纲一、物体的质量1、定义: 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 ,常用单位: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 一个苹果约 150 一头大象约 6 一只鸡约2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 , ,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⑴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 、 、 ,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 ,也可用 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 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 上,把游码放在 。

③“调”:调节天平 使指针指在 ,这时 。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 盘里,用 向 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 ,直到 。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二、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方法:A 、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少实验误差)B 、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 法)三、物质的密度1、定义: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 ,常用单位 。

这两个单位比较: 单位大。

单位换算关系:1g/cm 3= kg/m 3 1kg/m 3= g/cm 34、水的密度为 1.0×103kg/m 3,读作 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 。

5、理解密度公式 ⑴ 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 与 V 成 比;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 、 、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 、 、 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 ,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

⑵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 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 比。

ρ m V = V m ρ = V m ρ = ρ m V =6、图象:左图所示:ρ甲 ρ乙7、测体积——量筒(量杯)⑴ 用途:测量 (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中复习全册7-10单元知识点提纲(含期中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中复习全册7-10单元知识点提纲(含期中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7-12单元知识点提纲第七单元运动和力第1节力一、力的介绍:1、定义:物体(施力物体)对物体(受力物体)的作用。

2、表示:用字母F表示力。

3、单位:牛顿/牛,符号:N4、注解:①2个鸡蛋重约1N,中学生重约500N;②力不能独立与物体而单独存在,必须至少要两物体;③可以不接触(如重力);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作用效果:①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注解:①形变包括形状和体积的改变,形变可以是很明显的,也可以是非常微小的。

②运动状态改变包括:(a) 速度大小发生改变(b) 运动方向发生改变(c) 两者同时发生改变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两个完全相同的力必须是三要素完全相同,缺一不可。

)2、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理解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对出现的!第2节弹力一、弹性形变塑性形变1、弹性: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此形变称之弹性形变。

2、塑性: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此形变称之塑性形变。

二、弹力1、定义:当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2、产生条件:①必须接触;②发生形变(即相互挤压)3、弹力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4、常见弹力: 拉力、压力、支持力、推力等。

三、弹簧测力计1、弹簧测力计认识:①结构:略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大小成正比。

2、弹簧测力的正确使用:第3节重力一、万有引力宇宙中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大到天体,小至灰尘,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即万有引力。

二、重力1、定义:地面及其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符号:G 单位:N3、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是受重力。

三、重力的三要素1、重力的大小:①定性: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期中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期中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期中知识重点(复习纲要 )经历了半学期的努力奋战,查验学习成就的时辰就要到了,期中考试考察的不单是同学们对知识点的掌握还考察学生的灵巧运用能力,我们一同来经过这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期中知识重点提高一下自己的解题速率和能力吧!《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流传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全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喊声源。

2、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介质都能流传声音,真空不可以传声。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流传。

3、声音在介质中流传的快慢用声速来表示,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流传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相关,还跟介质的温度相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声音在空气中流传的最慢,在液体中流传的较快,在固体中流传的最快。

4、回声是因为声音在流传过程中碰到阻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如何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流传门路:外界传来的声音惹起鼓膜振动,这类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余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在声音传达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散发生阻碍(比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破坏),人都会失掉听觉。

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2、声音经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惹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掉听觉的人能够骨传导来听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一样,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辰、强弱及其余特点也就不一样。

这些差别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正是因为双耳效应,人们能够正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向,听到的声音是立体声。

三、声音的特征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音调高低跟发声体振动频率相关系,频次越高音调越高;频次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 振动的次数叫频次,物体振动越快,频次越高。

频次的单位为赫兹 (赫 Hz) ,物体在 1s 的时间里假如振动100 次,频率就是 100Hz 。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中考后再巩固提纲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中考后再巩固提纲

八年级上册期中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

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初二物理期中复习提纲

初二物理期中复习提纲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2、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 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5、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

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中复习知识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测量1.测量: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长度的单位: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长度单位从大到小: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单位换算:1Km = 310mm=610nm10um=910m 1m=10dm =210cm=34.正确使用刻度尺(1)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分度值(三看)。

(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放正,不能歪斜,零刻度线对齐物体一侧。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⑤多次测量取平均值(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

①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②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5.误差测得的数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做误差。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消除的,而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

6、特殊方法测量(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2)曲直法:如测硬币的周长(3)代替法:如测不规则的图形的长度(二)简单的运动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静止是相对的,对运动的描述也是相对的。

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3、判断物体静止或运动,以及运动情况的方法。

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再看参照物与被判断物体之间位置的变化情况。

4、相对静止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5、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6、速度在匀速直线动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公式:v= s / t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 :m/s 常用单位:km/h , 1m/s = 3.6 km/h 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00m/s 物理意义是表示物体在一秒内行驶100m 的路程。

7、平均速度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物体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求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v = s / t8、用v = s / t 变形公式:vt s =和vs t = ,解答物理计算题(计算路程与时间)。

计算过程中,先要写“解:”,要写清楚公式、原理(必要的文字说明);所有的数值和结果都要带上单位 ;别忘了写答。

9、测量平均速度 器材:小车,斜面,刻度尺,停表,挡板等。

原理:ts v = 二、 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 ,高于20000Hz 的声音是超声波,如蝙蝠能发出和接收超声波,人们仿照蝙蝠制造了声呐等。

低于20Hz 的声音是次声波,如大象用次声波进行交流,还有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伴随次声波产生。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气液固v v v >> 。

声音在常温下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 (15摄氏度空气中)。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 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s=1/2vt )。

4、乐音(1)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频率是表示发声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

如50Hz的物理意义是表示物体1秒振动50次。

(2)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好坏形容。

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2)弦乐器,如吉他,二胡等是靠弦的振动发生的。

弦越紧越短越细,音调越高,反之音调低。

管乐器,如笛子等,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反之音调低。

打击乐,如鼓等,是靠鼓面的振动发声的,鼓面绷得越紧,音调高,反之音调低。

人发声是靠声带振动。

女人音调高,男人响度大。

女高音男低音指的是音调。

5、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间等级的划分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分贝是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 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消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吸声和隔声)和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三、物态变化(一)温度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单位:摄氏度(℃)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 ;沸水的温度—100℃(标准大气压下)。

2.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常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3、温度计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量程-20℃~110℃,分度值1℃;体温计和寒暑表。

3、温度计的使用:一看:使用前要先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二放: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三读:(1)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2)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液面;(3)读数时眼睛要与温度计内液柱上表面相平。

4、刻度不准确温度计的使用,计算。

5、体温计:有缩口,内径细,玻璃泡大,比实验室用温度计更精确。

量程:35℃~42℃;分度值:0.1℃;使用前要将水银甩下去。

(不甩时体温计示数只能升不能降)(二)、物态变化1、物质状态有三种,固态液态和气态;物态变化有六个,熔化、汽化和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和凝华(放热)。

物态的变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

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

2、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有蜡、沥青、松香、玻璃等。

要求能判别出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但温度不变;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4、汽化有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a.沸腾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加热。

b.沸腾时的特点:液体在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不变(2)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气化现象。

a.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液体温度的高低,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b.蒸发有致冷的作用。

5、液化有两种方式: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

_6、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各种物态变化现象。

如:雾、露水、霜、冰雹、雪的形成、各种“白气”、窗边的冰花、卫生球变小、灯管变黑、灯丝变细、冰化成水、铁水涛成钢件等。

雨、雾、露、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雪、霜、雾凇、冰花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7、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水沸点越高。

(海拔越高,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反之,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补充:1、停表读数___min___s。

2、甲刻度尺读数是___cm,乙刻度尺读数是___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