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凯第一单元复习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第一单元的重点知识和技能,巩固学生的基础;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 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内容1. 课文复:通过朗读、理解和回答问题的方式复第一单元的课文内容;2. 词语复:复第一单元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巩固词汇记忆;3. 练册复:完成第一单元练册中的相关练,检验学生的研究效果;4. 小组活动: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研究和交流。
教学步骤1. 复导入:通过播放课文录音,引导学生回忆第一单元的课文内容;2. 课文复:学生自读课文,然后进行朗读,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和回答;3. 词语复:通过游戏、词语拼图等方式,复第一单元的重点词语;4. 练册复:学生完成第一单元练册中的相关练,教师批改并与学生讨论答案;5. 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活动,例如课文表演、小组赛等;6. 总结复:教师进行总结复,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思考能力;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能力;2. 练册成绩:根据学生完成的练册情况进行评分;3. 小组活动表现: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程度和表现。
教学资源1. 课本、练册、课文录音;2. 词语拼图、小组活动材料。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复第一单元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巩固基础,并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活动的设计,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评估结果表明,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效果较好。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提供更多的练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三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使学生巩固和掌握第一单元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第一单元中的生字词。
- 学生能够理解生字词的含义,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
2. 句子-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第一单元中学到的句子结构。
- 学生能够进行句子的仿写和改写。
3. 课文理解- 学生能够理解并复述第一单元的课文内容。
-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和情感。
4. 语文园地- 学生能够掌握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中的知识点,如词语接龙、句子仿写等。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复习(10分钟)- 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
- 教师通过例句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3. 句子复习(10分钟)- 教师出示句子,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句子结构。
-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句子的仿写和改写。
4. 课文理解(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主要人物、事件和情感。
-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语文园地复习(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园地中的知识点,如词语接龙、句子仿写等。
- 教师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课后巩固。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巩固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学生对第一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资源- 课文教材- 生字词卡片- 句子练习题- 语文园地练习题六、教学建议- 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辅导。
- 教师要注重课后巩固,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
文
目标
- 复习第一单元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 巩固学生在阅读、听说、写作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课文复习:
- 通过课文朗读巩固基础词汇和句型
- 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意思,并进行简单的问答练习
2. 词语学习:
- 复习第一单元所学的生字词汇,并进行拼音和意思的默写
3. 句子练习:
- 练习造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创造性的写作
4. 阅读理解:
- 给学生发放练习册,让他们阅读短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5. 听力练习:
- 播放录音,让学生听音选择正确的答案
6. 写作练习:
-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话题,写一篇短文进行练习
教学步骤
1. 复习:
- 让学生回忆第一单元所学的内容,并提问相关问题
2. 课文复习:
-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进行朗读练习
- 进行简单的问题回答,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词语学习:
- 默写生字词汇的拼音和意思
4. 句子练习:
- 让学生运用所学句型造句,鼓励创造性思维
5. 阅读理解:
- 学生独立阅读练习册中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6. 听力练习:
- 播放录音,学生听音选择正确的答案
7. 写作练习:
- 学生选择一个话题,写一篇短文进行练习
8. 总结: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教学资源
- 课本
- 练习册
- 录音机/电脑播放器
教学评价
- 课堂表现
- 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书写和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
- 听力理解能力。
第一单元复习课件(共23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

标题:首个大湾区功夫电影盛会在佛山举行
方法点拨:
1、人物+中心事件
2、标点:句末不加句号 3、 时间做主语或者宾语,就要概括进去;如果时间作状语,就 不概括 (1)五月一日被定位劳动节;(2)人大将五月一日定为劳动节; (3)五月一日,国家举行庆祝劳动节活动。
4、新闻标题的理由: 概括新闻:概括主要内容(结合具体内容分析);题目新颖,吸 引读者(结合修辞手法分析(引用、设问、比喻、夸张……));
本次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取得圆满成功,大大提升了顺德文化 的影响。
顺德区举办大型文旅推介活动
顺德网顺德11月12日电 11月12日上午,我区在顺德中心广场隆重举 行“晒文化•晒美食”的大型文旅推介活动。【导语:事件,时间,地点】 本次参展的摊位近200家,涉及美食、美景、民俗以及顺德历史等,全方 面展现了顺德文化历史。【内容一:参展单位】人头攒攒,本次活动吸引 了大批市民前来参展,美食游人,历史动人,美景醉人……本次活动得到 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内容二:游客点评】无数顺德人对本次活动历史展 览赞赏有加,陈旧的老照片回顾了顺德曾经的沧桑历史,这次照片展让更 多年轻人了解了顺德,今天的成就来之不易,今日的顺德人更要加倍努力。 【内容三:突出背景意义】
新闻概括和拟写新闻
一句话新闻(概括内容) 主体+事件,在字数要求范围内尽量加信息:时间、 地点、如何做的、为什么做、结果是什么(注意结 果是事件不是空泛的意义);意义、介绍、详细描 写、补充说明不用概括* 新闻导语 一句话新闻+意义
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下材料的内容。(不超过 40 字)(4 分) 本报电 记者日前从清华大学获悉: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段路明教授研究组
本次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取得圆满成功,大大提升了顺德文化 的影响。【结语:最好另起一段】
第一单元单元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的】1、复习第一单元内容。
2、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对人生和生命的感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复习第一单元内容。
2、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对人生和生命的感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一、课前复习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ménɡ()胧huàn()想诱huò()pān()上痴()想隐秘()喧()腾瞬()间训jiè()qiào()壁chàn()抖yū()回chuò()泣lǚ()次头yūn()目xuàn()收liǎn()guō()噪宽shù()bēi()微ténɡ()萝bènɡ()溅挑dòu()一suì()花船cānɡ()zhù()立鹤lì()土lì()āo()tū()lài()há()ma()miǎo()小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
(1)、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2)、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3)、头发昏,眼发花。
()(4)、因遭到困难、失败而意志消沉。
()(5)、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6)、禁不起挫折;不坚强。
()(8)、指蜜蜂、蝴蝶成群地飞舞,多形容花香。
()(9)、形容传说中的美酒。
()(10)、形容树木枝干盘旋的样子。
()(11)、忍不住笑。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明察秋毫-- 项为之强--徐喷以烟-- 果如鹤唳云端--怡然-- 以丛草为林--方出神-- 驱之别院--5、根据原文填空。
(1)、我常()在窗口痴想。
(2)、山那边的山啊,()着脸。
(3)、是用信念()的海。
(4)、一颗从小()来的种子。
(5)、余忆童稚时,,,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6)、《童趣》中写观察蚊子时间长久的句子是:,。
《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2.提高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
3.通过复习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接下来的学习任务。
二、教学内容1. 认读生字词从字词、拼音、词义三个层面巩固第一单元的生字词,包括“大,小,月,棵,好,把,草,叶,张,红,黄,树,枝,叶子”等。
2. 词语搭配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常见的词语搭配,增加词汇量,如“大树,小鸟,好心情,把书,黄叶子”等。
3. 阅读理解选择第一单元中的课文进行阅读,并通过提问、答案等方式进行阅读理解,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4. 作文训练通过给学生出示图片或者讲述一段话题,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作文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认读生字词1.给学生分发生字词,让学生在黑板上列出这些字的拼音和词义。
2.点名,随机提问学生读哪个字,或者读出某一个拼音,让学生快速找出对应的字。
3.黑板上列出一些句子,让学生用这些词去填空,巩固词语。
2. 词语搭配1.向学生讲解什么是词语搭配,列举常见的词语搭配。
2.给学生练习,让学生判断词与词之间是否搭配合理,让学生学会自己搭配。
3. 阅读理解1.带领学生跟读或自读课文。
2.出示针对课文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3.强调课文中的关键字汇。
4. 作文训练1.展示几幅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写作练习。
2.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查看每个学生所写的文章,并对文章中的语法、篇章、用词等进行点评和修改。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通过讲解生字词、词语搭配、阅读理解、作文训练等多种方式进行课堂讲授。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举手回答、小组讨论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五、教学评价1.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2.在学生完成作业后,对其作业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PPT课件、黑板、生字卡片、图片等。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部编版教学目标1. 通过复第一单元的内容,巩固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研究动力。
教学内容1. 语文课本第一单元的重点内容回顾和总结。
2. 阅读理解练。
3. 书写练和创作小作文。
教学步骤第一步:复重点内容1. 让学生回顾和总结第一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包括词语的认读和理解,短文的理解等。
2.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相关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回答,巩固他们对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第二步:阅读理解练1. 给学生发放阅读理解练材料,让学生独立完成阅读和回答问题的任务。
2. 学生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讨论答案,解释和纠正他们的错误。
第三步:书写练和创作小作文1. 给学生提供书写练的材料,让学生按照要求进行书写练。
2. 学生完成后,教师可以逐个检查学生的书写情况,给予指导和建议。
3. 鼓励学生进行小作文创作,可以给予一些话题和提示,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教学评价1.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回答问题的情况来评价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阅读理解练和书写练的答案可以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
3. 对于小作文的评价可以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改进,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2. 教师应该及时反馈学生的研究情况,鼓励他们的进步和努力。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第一单元(复习课件)-2023-2024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统编版)

好句积累
1.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拟人句 ) 2.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 笛。(拟人句) 3.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排比句) 4.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墙上摇晃……(环 境描写句)
3.背诵“日积月累”中的古诗,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诗歌大意: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 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歌唱,一声 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谢谢
易错辨析
易错辨析: 字音辨析:“假”表示“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时,读 “jià”,如“请假、病假、放假”;表示“不真实”时,读“jiǎ”,如真假、假话。
“背”在表示“人用背驮东西”的时候读“bēi”,如背包、背包袱,其他 情况下都读“bèi”,如背书、背面。 实战演练:①bēi ② bèi 1.背负( ) 手背( ) 背影( )
散文的特点。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以 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一群(活泼、天真、渴望自 由)的花孩子,把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表达 得自然深厚。
不懂就要问
1.课题解读 这篇课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学求习时
请先生讲解课文意思的一件事;介绍了他勇 于提出问题,主张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 精神。
不懂就要问
2.内容主旨: 《不懂就要问》讲的是少年(孙中山)在私
第一单元基础复习
三年级 上册
目录
CONTENTS
考
基
课
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文教育学科导学案教师:郑立涛学生: 陆凯日期: 2014 年10 月18 日星期: 六时段: 6---8课题第一单元复习与文言文感知学情分析学生刚上初中知识难度增加,使学生适应。
学习目标与对修辞的表达作用的理解和文言文感知掌握。
考点分析学习重点难点理解阅读的考点类型,并掌握其解题技巧。
学习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字词听写基础知识积累一、字词积累:(一)熟记下面的汉字并注音。
诠憧憬裨浏览芾纳幻昧霎巢妄叠倘载浸羡抛湍刹窟窿裸酣蓦地屹履械艇肇殴臾桨弥猝嘈巍梭度遂宁契涉遽亦惑帆戟销浣轼蕲萧啼戈匿涟漪熠姊祭淅沥瞳诧栖(二)积累下列词语,记住写法,会释义能活用。
千姿百态潜移默化危言耸听诠释憧憬裨益半明半昧摇摇欲坠纳凉妄弃倘若无端至爱惊羡明艳小心翼翼葬身鱼腹惊恐万状汹涌湍急势不可当你推我搡不可开交失魂落魄井然有序惊慌失措镇定自若纹丝不动相提并论弥漫嘈杂猝然须臾肇祸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匿笑沐浴涟漪熠熠二,名句积累(会背,理解意思,能活用)1.《为你打开一扇门》(1)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3.《冰心诗四首》《母亲》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纸船》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离去。
《成功的花》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嫩绿的芽儿》发展你自己!…贡献你自己!…牺牲你自己!5.《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宁信度,无自信也。
《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诵读欣赏》:《次北固山下》(王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赤壁》(杜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三.内容梳理:1,《为你打开一扇门》是一篇书序的节录,文章以“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的思路展开,作者凭借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以优美的语言向青少年阐述了文学的特征、内涵、功能,描绘了文学的魅力,激发青少年读者对文学的浓厚兴趣,鼓励他们去打开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
背诵第四节。
2,《繁星》按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
背诵第三节。
3,《母亲》和《纸船》是以母爱为主题的抒情短诗,《母亲》表现了诗人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同时也讴歌了母爱的温暖、无私、伟大。
《纸船》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
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成功的花》和《嫩绿的芽儿》是鼓励青年努力奋斗、积极奉献的哲理小诗。
《成功的花》表达的意旨:不要只惊羡别人的成功,更应该知道别人的成功是多少艰苦奋斗乃至牺牲的结果,并从中吸取成功的经验。
《嫩绿的芽儿》以植物的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从而告诫青年人,包括作者自己,要发愤图强,不断充实、提高和发展自己,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5,《郑人买履》说明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刻舟求剑》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重要的词句会翻译,能识记:履、度、操、反、遂、宁、涉、遽、契、是、惑。
宁信度,无自信也。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诵读欣赏》:《次北固山下》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赤壁》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各个击破1、根据拼音写汉字quán ( )释chōng jǐng( ) bì( )益潜移mò( )化危言sǒng( )听半明半mâi( )【指破迷津】:重点赐予的积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面。
积累时音形义三者不可或缺,意义的理解对字形的掌握至关重要,许多汉字字形与读音也有某种内在联系。
以上练习中“裨”从衣,卑声;本指古代祭祀时穿着,次等礼服,引中为益处。
“昧”从日,未声;从日,与光线有关,本义:暗。
参考答案:诠、憧憬、裨、默、耸、昧根据拼音写汉字zhào( )事cü( )然须yǘ( ) tuān( )急【指破迷津】:“肇”右上方是“户”,不是“启”,“猝”为“”旁,从犬,卒声;本义:狗突然冲出追人。
参考答案:肇、猝、臾、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勉强()浸没()刹那()穿梭()船舷()船桅()【指破迷津】:多音字要结合具体语境注音,如“勉强”“浸没”“刹那”;形声字要注意其声符,如“梭”“桅”2、解释加点词的语境义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
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
【指破迷津】:什么是语境呢?在阅读中,指的是文章的语言环境,如上下词,上下句,上下段,上下篇等。
文中词语的意义往往不是词典上的静态的意义,而是根据文字材料所提供的语境所产生的特定意义。
离开了具体语境,其意义就会发生变化或不存在。
因而,解题时,我们必须把握它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抓住有效信息来推断它的意义。
参考答案:第一个“世界”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第二个“世界”则指“领域”。
3、文学知识填空:①《繁星》选自,体裁,写于年。
②巴金,原名,著名的,杰出的。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中篇小说、。
【指破迷津】:对文学知识要注意识记,更重要的是在课外尽一切可能地对这些重点文学作品进行有选择的阅读。
参考答案:《巴金选集》、游记、1927李尧棠,作家,语言大师。
《雾》、《雨》、《电》;《家》、《春》、《秋》;《憩园》、《寒夜》。
③说出下列语句的作用。
(1)为你打开一扇门(2)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这时我忘记了一切。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指破迷津】:指明语句的作用,首先要认真研究原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认真研究原句的结构特点,再从该语句在文章结构、内容、抒发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去考察它。
参考答案:(1)“为你打开一扇门”,用“你”,富有亲切感,用“门”来比喻某一领域的入口,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以此为题,新颖别致,生动形象。
(2)作者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方法,重要写“我”在舱面上仰望星空产生的种种奇妙感受,其中表现出作者的童心、童趣,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将冰心的四首诗题与对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①《纸船》 A 不要只看别人的成功,要看成功背后付出的努力②《嫩绿的芽儿》 B 要不断充实、提高、发展自己,争取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③《成功的花》 C 讴歌了母亲对儿女诚挚的爱,抒发了儿女对母亲的深深眷恋之情。
④《母亲》 D 以纸船为题目,托物言情,表达了对母亲对祖国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指破迷津】:关键在于对诗歌的整体感悟,只要真正理解了诗歌内容,就能领悟出“纸船”与“母亲”,“嫩绿的芽儿”与“成功的花”所表达情感的差异。
参考答案:①—D ②—B ③—A ④—C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①置之其坐()②反归取之()③自度其足()④宁信度,无自信也()⑤至之市()⑥是吾剑之所从坠()⑦何不试之以足()【指破迷津】:对常见的文言词语的积累,我们要根据其特点进行归纳整理,对通假字①—②,词类活用,一词多义,③—④,⑤—⑦,古等现象今异义词⑦只有了解了他们各自的特点,才能准确地把握。
参考答案:①坐=座,座位,②反=返,返回,③度,量长短,④度dù,指量好的尺码,⑤之,到……去,⑥是,这儿(今义表判断的动词),⑦之,结构助词,不译。
5.翻译下列句子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指破迷津】:初中文言文的句子翻译,应尽量直译,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表达文法和原文一致。
一般归纳为“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对”,即对译,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双音节词;“换”即替换,用现代汉语的词去替换原文里的词;“留”即保留,对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都按原文保留不译;“删”即删略,古文中的有些虚词在现代汉语中找不到对应的词来翻译,便可删略;“补”即补充,文言文省略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词语必须在相应位置补出;“调”即调整,用现代汉语的语言规律对古汉语句子成分的位置做调整。
参考答案:①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②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6.《刻舟求剑》讽刺了怎样人?你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人吗?【指破迷津】:对寓言寓义的把握不能就事论事,要对寓言所给的信息进行筛选、提炼,概括出人物(或事情)的特点,才能较准确的把握寓义。
参考答案:讽刺那种固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蠢人。
强化训练:1.订正错别字浅移默化()崇山峻岭()热泪粘襟()小心冀冀()半明半昧()千恣百态()无拘无缩()巍然毅立()摇摇欲堕()忠于职首()文丝不动()惊恐万壮()相题并论()事不可挡()井然有绪()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语境义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高智商”“野蛮人”3.指出各句中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A 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
B 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C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D 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
4.仿照例句,再写三个对“语文”理解的比喻句。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句:(1)语文是,让人;(2)语文是,让人;(3)语文是,让人。
3.填空冰心原名,现代散文作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著有诗集《》、《》。
5.阅读《齐人攫金》,完成下列练习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固攫其金而去。
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选自《列子》【注释】:鬻yù:卖;适:往,去,到①.解释加点的字(1)昔齐人有欲金者()(2)清旦衣冠而之市()(3)固攫其金而去()()(4) 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②.解释下列句中的“之”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吏捕得之()③.翻译句子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④齐人攫金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⑤本文讽刺了的人。
4.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没有一种草不是花朵李雪峰①那时我们还居住在深山里的乡下,我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