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斯瑞克”新型轮式装甲步兵战车概述
EFV两栖远征战车

结构特点
EFV两栖远征战车车体为5083铝合金装甲板整体焊接式全密封结构,能防御轻武器、弹片和光辐射烧伤。车 体外形呈流线形,能克服3m高的海浪并能整车浸没入波浪中10~15s。驾驶员和车长一前一后位于车前左侧,各 有1个单扇后开舱盖和7个观察镜,可以进行360°观察。驾驶员配有M24红外液视潜望镜,车长前方有1个可升高 的M17C潜望镜,以便越过驾驶员舱盖观察前方。
ZTD-05两栖突击车涂陆军三色迷彩的 ZTD-05属于中国国产 05高速两栖突击车系列,属于新型国产两栖装甲 突击车(AAAV)。05高速两栖突击车系列是当今世界上水上速度最快,也是最先进的中型两栖突击车系列。它由 功率强大的发动机推动,可在水上高速航行。美国也在研制类似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AAV大型高速两栖突击车,性能比中国大陆 的高速两栖车系列更先进,但尚未完成研制。中国 05高速两栖突击车系列水上速度快,且火力强大。该系列车 辆装 1门 105毫米低后座力坦克炮,就成为高速两栖坦克,其威力足以击毁 M-60、 M-48等各型主战坦克;装 30毫米机炮就成为高速两栖步兵战斗车,其火炮威力足以击毁台 M-41轻坦克和各型装甲车。而炮管周围的支撑 可以大幅度提高机炮的射击精度。 ZTD-05的特色很明显,那就是车体前端有可伸缩折叠的防浪板。这个装置可 以抵消一些水流对车体的扰动和阻力,提升整车在水中机动时的速度。
动力装置上方装有1风扇和散热器,空气进出均经由车顶防弹格栅。浮渡时格栅下方的液压驱动门关闭空气进 出口,车内所需空气则由装在驾驶员右侧车顶上的液压驱动空气阀门进入车内。此时靠与车底连成整体结构的接 触式冷却器进行冷却。
该车在浮渡时由两个装在车体后部两侧的喷水推进器驱动。分动箱的动力通过舷台顶部的直角变速器和延伸 到车尾的驱动轴驱动喷水推进器。该推进器为铝制混流式水泵,喷水口排水量L/min。
简述美军现役军用卡车家族——MTVR中型战术车辆

简述美军现役军用卡车家族——MTVR中型战术车辆在之前的系列文章中,简述美军现役军用卡车家族——FMTV中型战术车族中提到了一种中型战术卡车,可以执行一些战术运输任务,而那个主要是被陆军使用。
本篇文章介绍的这款中型战术卡车,主要是被海军陆战队使用。
尽管美国海军陆战队,被人戏称为“四等人”,“二足驮载牲畜”,使用着最弱后的装备,干着最苦的活。
不过,调侃归调侃,美海军陆战队虽然机械化程度没有陆军高,但还是目前世界上机械化最强的一直部队。
其中,在本篇文章里介绍的这款MTVR 中型战术车辆,就是目前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的一款多用途中型卡车,用于执行一些战术运输任务。
MTVR这个系列的车族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
美军当时为了取代旧式5吨级别的M35卡车研制了新型的五吨级别M939卡车,用来替代M39和M809系列卡车,并从此开始在部队服役。
M939卡车是一款5吨级的6×6军用重卡,其基本型运输车可运送4500kg的货物,具有全天候全地域的行驶能力,经过多年的变型设计及发展,形成了一系列多用途的卡车,包含了载货车、自卸车、半挂牵引车、厢式车、救援车,甚至为特殊车辆设计的不含驾驶室的三类底盘等。
M939卡车其实是一个非常可靠的美军车族,现在依旧还有大量的M939卡车在美海军陆战队的后勤部部门服役。
M939卡车不过由于军队运输的需要。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海军陆战队提出了中型战术车辆置换计划。
其目的是提供更先进的运输车队,取代当时现有的由5吨级卡车组成的运输车队。
MTVR中型战术车辆采用了奥什科什的TAK-4螺旋弹簧双横臂独立悬架,卡特彼勒C12直列六缸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7档艾里逊HD 4070P自动变速箱。
MTVR在1800转每分钟时就可以达到最大功率431马力。
在越野道路上可载重达7吨以上。
而且采用的是395 R20 XZL轮胎并且拥有多项现代化改进技术。
MTVR有多种型号以应付不同的任务,下面我就详细介绍一下,MTVR中型战术车族的一些主要型号。
斯崔克装甲车:FCS部队核心

配有条板装甲的Stryker第2步兵师的第20步兵团5营B连(Stryker旅战斗队)的士兵在伊拉克Samarra执行巡逻任务。
Stryker内部:在科威特港口执行卸货操作期间,第14骑兵团的专业军士詹姆士·巴扎德驾驶一辆Stryker车离开USNS Sisler。
在伊拉克摩苏尔,士兵从Stryker步兵运输车上下来执行巡逻任务。
对于美国陆军来说,一辆装有120毫米大炮的M1坦克是几乎可以用于任何战斗任务的有用武器。
不幸的是,M1重约60吨,要将其运往需要它的地方,必须进行大量的计划和协调工作。
由于体积太大,M1不能装载到美国空军的C-130运输机上。
另外,车辆带有的火力和装甲越多,通常需要的支持系统也越复杂。
这就意味着需要更多受过专业训练的士兵来操作它、更多的技师来维修它、需要更多的零件以及更多更大的外壳。
因此,最有威力的装备往往最难迅速运送到战场上去。
在有些地方,强大的M1不能及时到达,发挥应有的作用。
陆军新的Stryker(斯崔克)计划是想尝试在威力和灵活性之间找到一个可行的平衡点。
它被设计成一个和坦克一样致命、和悍马一样迅速的车辆系统,并且移动性足够强,可以在96个小时之内部署到世界上的任何地方。
在本文中,博闻网将会探讨Stryker车辆平台背后的思想、它是怎样被设计成在战场上工作的以及它是怎样适合美国陆军将来的计划的。
一辆Stryker,许多StrykerStryker是由通用动力陆地系统公司(General Dynamics Land Systems)和General Motors Defense领导的公司联盟开发的。
它完全是一个通用动力早期计划(称作LAV或者轻量级装甲车辆)的彻底重新设计。
Stryker计划不是要制造一种车辆,而是要制造一系列相似但有不同特定用途的车辆,所有的车辆共享部件、技术以及一个基本的结构。
这一系列的车辆将逐渐覆盖陆军面临的所有任务目标。
该联盟正在开发以下各种Stryker结构车:1.ICV——步兵运输车2.MGS——机动火炮系统3.RV——侦察车4.MC——追击炮运输车5.CV——指挥官用车6.FSV——火力支援车7.ESV——技师班用车8.MEV——医疗疏散车9.ATGM——反坦克导向导弹车10.NBCRV——NBC侦察车由于各种Stryker是如此地紧密相关,所以所有的车辆都能够共享备用零件,包括轮胎、装甲以及导航系统。
美国陆军新王牌——“斯特赖克”装甲车

美国陆军新王牌——“斯特赖克”装甲车“斯特赖克”装甲车是美国陆军装备的新型轮式装甲车。
它由加拿大通用动力公司生产,于20世纪90年代末投入使用。
斯特赖克装甲车2002年,经过反复试验评估及分析论证后,美国军队最终选中LAVIII轻型装甲车作为过渡型旅级战斗部队的装备,并将其正式命名为“斯特赖克”装甲车。
该型车在伊拉克战争中为美英联军的后勤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经受住了实战的考验。
解密档案 UNCOVERED FILE原产国:美国类型:装甲运兵车车长:6.98米宽度:2.7米高度:2.8米乘员:9人服役期间:2002年至今生产商:通用陆地系统作战范围:500KM牛刀初试2003年10月,300余辆“斯特赖克”装甲车随美国军队第2步兵师第3旅在伊拉克亮相,首先被部署到反美武装最活跃的逊尼派三角地带。
12月15日,该部一支部队与反美武装发生了遭遇战。
这支部队兵分两路:一支车队由步兵下车搜寻和攻击敌人;另一支车队利用侦察设备监视战场,并用机枪和榴弹发射器提供火力掩护。
在这次战斗结束后,美国军队称打死了11名反美武装人员而没有损失一名士兵,“斯特赖克”也没有损坏,谓初战告捷。
“精装”战车斯特赖克”装甲车拥有新型的设计和昂贵先进的车载设备。
该车安装了先进的战斗指挥系统、单信道地面与机载无线电子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能够满足联合作战的需要。
此外,由于采用了先进的降噪措施,“斯特赖克”大幅降低了声信号特征。
据说,相距60-70米远也听不到其发动机的声音。
车型斯特赖克最大特点与创新在于几乎所有的延伸车型都可以用即时套件升级方式从基础型改装而来,改装可以在战场前线上完成,因此提供了极大的运用弹性。
若有某一型车战损不必再等待从后方运补,可以抽调另一台较不重要的车型改装。
M1126装甲运兵车M1126装甲运兵车是斯特赖克装甲车族的最基本型号,其它的斯特赖克装甲车族成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改进而来。
M1126装甲运兵车能搭载一个全副武装加强步兵班,一位驾驶员和一位车长。
“布莱德利” M2/M3履带式装甲战车

“布莱德利” M2/M3履带式装甲战车美国陆军“布莱德利”(Bradley)M2/M3履带式装甲战车[BFV]用于在战场上和“艾布拉姆斯”M1A1/A2主战坦克协同作战,两者在世界武器排行榜都名列前茅。
在去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陆军第三步兵师出动了40辆“布莱德利”战车和主战坦克配合,一举拿下巴格达市中心的总统府和新闻大楼。
作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履带式步兵战车,“布莱德利”M2/M3战车无论是火力、机动性、装甲防护和车载作战系统都非常出色。
美国陆军不断改进来提升性能,使其能应付战场上不断出现,众多新的威胁。
“布莱德利”战车系统由联合防卫有限合资公司(UDLP)生产,主要包括M2步兵战车和M3骑兵(机械化部队)战车两大类。
“布莱德利”战车系列产品用于替换M113战车系列产品,但不仅是“战争出租汽车”(M113战车的绰号)来运载步兵,“布莱德利”战车将会是一种最新的平台,用于一种广泛范围的支援车辆;还将是一种复杂的武器平台,能够提供巨大火力直接支援它携带的步兵。
“布莱德利”M2/M3履带式装甲战车主要在美国和沙特阿拉伯军队中服役,沙特阿拉伯在1990年采购400辆M2/M3型战车。
“布莱德利”战车的可靠性、生存性和杀伤力已经超过最初的期待。
在1991年“沙漠风暴”行动中,2,200辆“布莱德利”战车参战,只有12辆丧失作战能力。
事实上,比较起来“布莱德利”战车摧毁的伊方装甲车辆数量甚至超过了“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去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第三步兵师的几百辆M2A2步兵战车参加了战斗。
由于伊军的实力与海湾战争时相差甚远,因此美军进攻非常顺利。
在2003年4月初,美军“布莱德利”和“艾布拉姆斯”作战车队两次“昼闯巴格达”的惊人之举,成为最大亮点。
一、“布莱德利”战车发展历史美国陆军“布莱德利”(Bradley)战车的名称由来和“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一样,是记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名将,战车的同名人是奥马尔·布莱德利(Omar Bradley)将军。
火力升级的背后 美国改进“斯特赖克”轮式装甲车

美国改进“斯特赖克”轮式装甲车★肖建珠改进型“斯特赖克”轮式装甲车将配备挪威康斯伯格公司开发的“保护者”MCT-30R遥控武器站火力升级的背后据美国合众国际社(UPI)2015年12月22日报道,通用动力地面系统公司已经决定选择挪威康斯伯格公司开发的“保护者”MCT-30R 遥控武器站来增强“斯特赖克”装甲车的火力。
美国军方意识到“斯特赖克”装甲车的火力已经被俄罗斯同类装甲车超过,因此计划升级令东欧紧张不安,美国陆军表示将很快派出“斯特赖克”装甲部队,穿越6个欧洲国家,以展示美国与盟友团结一致。
不久,美国第2装甲骑兵团的120辆“斯特赖克”轮式装甲车就开上高速公路与沿途国家的民众互动,并参加了在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波兰举行的“大西洋动”。
此次军演针对俄罗斯的意味非常浓,俄罗斯也是毫不相让,频秀“肌肉”。
在演习结束后,美国军队发现“斯特赖克”装甲车的火力已经不能因应当前面临的挑战。
俄罗斯的BMP-3步兵战车拥有100毫米线膛炮加30毫米机关炮的强悍火力,新型的BTR-82A轮式装甲典型战车TANK式步兵战车的研制力度,那么俄罗斯在轮式步兵战车领域也将拥有一款可以媲美甚至压制西方先进轮式装甲车的型号。
面对这些潜在的挑战和威胁,“斯特赖克”装甲车的火力性能提升势在必行。
2015年4月,美国陆军参谋部已经批准为部署在德国的第2装甲骑兵团的81辆“斯特赖克”装甲车换装30毫米机关炮,第一批次的火反坦克导弹等,支架两侧还能各加装两组MK-6四联装烟幕弹发射器。
这些火力在对付缺少重火力的伊拉克反政府武装时比较有效,但是要对付传统军事强国的新锐装备时就力不从心了,因此康斯伯格公司在2010年法国萨托利防务展上首次展出了“保护者”MCT-30R遥控武器站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2014年2月在第8届印度国际防务展典型战车安装“保护者”MCT-30R遥控武器站的改进型“斯特赖克”轮式装甲车壁发生磕碰。
向后上方开启的驾驶威康斯伯格公司“保护者”MCT-的机动能力。
【文章】进化!从食人鱼到美军斯崔克轮式步战车

【文章】进化!从食人鱼到美军斯崔克轮式步战车进化!从食人鱼到美军斯崔克轮式步战车阅读小提示:1 食人鱼装甲车为瑞士莫瓦格防务公司推出的一种多功能轮式车族。
2 LAV25装甲车,美军采购自加拿大通用动力系统公司,其来源于瑞士食人鱼系列装甲车。
3 斯崔克应为Strykey的中文港台音译。
为美军采购的一种4轴8轮驱动的装甲车,改进于LAV系轮式装甲车。
与食人鱼3系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4 斯特赖克轮式战车,似乎成为了国内主流翻译标准,来源于斯崔克(Strykey早期港台音译标准)。
自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伊始,就通过各国媒体向世界展示了美军一种新型轮式战车,其官方编号为LAV-25。
而这款装备美海军陆战队的轻型轮式装甲车,无论基型车还是各种改型车都一直在美军以及很多国家军队中服役。
研判这款车的研发轨迹,就可以看到世界各国轮式装甲车辆发展规划,以及对我军在新时期复杂电磁战场条件下,轮式车辆装备使用理念的转变。
美军装备的斯崔克(国内音译为斯特赖克)轮式步兵战车侧视图-1美军装备的斯崔克(国内音译为斯特赖克)轮式步兵战车侧视图-2美军装备的斯崔克(国内音译为斯特赖克)轮式步兵战车前视图-3美军装备的斯崔克(国内音译为斯特赖克)轮式步兵战车后侧视图-4食人鱼原型车介绍篇:这是美军装备的LAV25斯崔克4轴8轮步兵战车原型车,瑞士食人鱼2代装甲车路试特写。
没有搭载武器基站,驾驶舱加装三向风挡玻璃。
说到美军的LAV25(LAV轻型轮式战车缩写 25为其装备的25MM 口径大毒蛇机关炮)必须要说到其原型车瑞士食人鱼轮式装甲车。
早在1970年代瑞士的莫瓦格公司高层决策人士,根据当时苏联红军装备的BTR系列8轮轮式战车,在华约国家装甲部队的作用。
着手开发出一款基于通用底盘4轴8轮驱动的装甲战车,并将其赋予高度的改装潜力,从2轴4轮驱动、3轴6轮驱动、4轴8轮驱动到5轴10轮驱动的各种版本,都在开发这款车型时给予充分的考虑。
轮式坦克的先驱:半人马座

轮式坦克的先驱:半人马“半人马座”的诞生开创了一个全新概念——轮式坦克。
除了防护,它的火力和机动性均与坦克相媲美,也为许多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上世纪80年代初,意大利陆军提出了“半人马座”轮式装甲车的计划,用以取代已经老化的美制M47坦克。
计划要求车辆必须具有出色的行驶稳定性、高的承载能力、卓越的战术及战略机动能力,在保证机动性能的同时还要求车体能够抵御小口径步兵武器的攻击,另外车辆结构须适于车族化发展,并且所有车型应具有相同的机动性、后勤支持性以及防护性能,必须采用当时成熟的技术。
针对军方提出的一系列要求,依维柯菲亚特公司和奥托梅莱拉公司首先联合开发出“半人马座”坦克歼击车,之后又演变出一系列的变型车,实现了车族化的目标。
整个车族的底盘均由依维柯公司负责,武器系统则由奥托梅莱拉公司来负责。
1984年初,意大利陆军提出对“半人马座”的具体要求,装备一门北约标准的105毫米线膛炮,火炮配用计算机化火控系统,具有较高的公路速度、较远的行程和优良的越野机动性能,能够执行火力侦察、反侦查、反坦克等多项作战任务,同时还要能用C-130型运输机空运,进行快速反应部署。
“半人马座”的研制代号为B1,意为“装甲车”1号。
1987年1月,首辆“半人马座”坦克歼击车样车制成,第二辆样车于1987年年中制成,同年12月,共有4辆样车制成,并且参加了实验。
1988年,完成了第5辆到第9辆样车的制造,其中第7辆样车的车体比其他几辆车体略窄,以便于C-130的运载,而且还采用了V型底甲板,提高了对地雷的防护能力。
1989年4月,首批10辆预生产型车出厂,1990年底开始批量生产。
首辆正式生产型车于1991年完工,与样车不同的是,生产型对一些重要部位进行了改进,比如改进了存储空间和炮塔后部以及武器系统,车体尾部的跳板式门换成了向右开启的单扇门,并且改善了乘员乘坐的舒适性等。
在科索沃维和的半人马座1992年底,8辆车刚服役不久、装有105毫米炮的“半人马座”坦克歼击车被部署在索马里,一试其锋芒,结果表现优异,军方十分满意,在最初的4个月里,8辆“半人马座”平均行使8400公里,没有出现任何重大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 2 世 纪战 场旅 级 指挥 系统 ( BC ) ,搭 配 雷松 1 F B2 的AN/ S T Q一1 8 n , 5 3  ̄ 战场 定位 系统( P R ) E L S ,能在 各 车 之 间实 时 传递 数 字信 息 ;搭 配 电子地 图以 及AN/ P N-1 精确轻量 全球 定位 系统 ( P ) S 1 G S接收 器后 ,就能 在平 面多功 能显示 器上显 示本车 的精确 位置以 及所处 战场 动态 ,包括敌 军 、友 军位 置以及战 况等 。 “ 斯瑞
警。
统 的侦察和监管 设备 ,主要 装备于侦察骑 兵营 , 作战 战术部署方面 , “ 瑞克”轮式 装 甲步兵 战车可 斯 人 员依 靠 它们穿 越 战场 ,收集 并及 时 传送信 息 。RV 通 常被用来先 发制 人、转移 威胁并提 高战斗旅 的机动
性。
以用 C 3 型 “ 一1 0 大力神 ”运输机 完成部 署 ;在战 役部 署方面 ,可 以用 C 7 “ 一1 型 全球 霸王 ”和 C一 型 “ 5 银 河 ”运输 机完成部 署 。然 而 , “ 瑞克 ”系列步兵 战 斯 车 中已经有8 种车型的 质量超过 了C 3 型 “ 力神” 一10 大 运输 机 的 空运 上 限 ,而 由于体 积 的 原 因 ,载 质量 更 大的 C 型 “ —l 7 全球 霸王 ”运输 机每架 次也 只能装载2 辆 ,而不是最初预设的4 辆 。 ~6 可维修性 为 了减少维修工作量 , “ 斯瑞克 ”步
兵 战 车 的 大 部
M 1 型 “ 瑞 克 ” 自行 火 炮 系 统 ( S) 1 8 2 斯 MG
M1 2 型 “ 8 1 斯瑞 克” 自行 火炮 系统 装有M6 A1 4 型 8 E 15 0 毫米 口径低 截面无人炮塔 、1 挺M2 2 7 型1 .毫米 口径
到战场 ,并为士 兵提供 可靠的 战斗平 台 。其 显著特 点
在于 它 的 行 驶 速 度和 通 信 能 力 ,它 大量 的 防 御 性 设 都 是针 对 重 型 武 器 的 袭 击 。其 行 驶 速 度 和 续驶 里 程 优 势 使 得 它 可 以快 速 机 动 至 作 战 地域 ,同 时 “ 瑞 克 ” 战斗 分 斯 队也特 另适 合 在城 市作战 ,车辆 可以在 建筑物 附近作 U 为防御 工事 ,然后让 士兵 下车作 战 。该 车在设 计上 比
设 置。 另外 , “ 瑞克 ”步兵战 车装备 了轮胎 防漏装 ,但 对后勤 布
保障的依赖性也较 小。
基本性 雒
为适应 “ 斯瑞 克”旅 的作战需求 , “ 斯瑞 克”新 型轮式 装 甲步 兵战车 的设计 更加注 重提高 整车的 基本
进 入2 世纪 ,美 国陆 军 改革 的 一大 重 点 是组 建 1
50 0 千米 ,变速 器有6 前进 挡和 1 倒挡 。使 用全时 个 个 四轮 驱动 系统 ,必要时 可选择 8 同时 驱动 ,后3 轮 轴车 轮 装有AB ¥ 动 防抱 死系统 。 由于 配有绞盘 ,任何一 S1 J
多支反应快速 ,能在短 时 间内以空 运方式 抵达全球 任 何一 个角落并 立刻投 入实战 的旅级 战斗部 队 , “ 瑞 斯
克” 步兵战车 的驾驶席 设有3 具M一1 型潜 望镜 以及雷 7
松的A VA 一 驾驶视线加强 系统( VE 。 N/ S 5 D ) 防御性 “ 瑞 克”步 兵 战车 的车 体 由高 强度 斯 钢板 焊 接 而 成 ,能 抵 挡7 6 毫 米 口径子 弹 与炮 弹 碎 .2 片 的攻 击 ,车 体 外 以 挂 钩 固定 的方 式 加 装 德 国I BD De e r t  ̄程 公司开发的ME S 2 i n oh s XA - 模块化陶瓷/ 复 合材料 装 甲套件( 与车体 无间隙) 。加装装 甲后 ,全车能 抵挡 1 .毫米 口径穿 甲弹以及 15 45 5 毫米 口径炮弹碎片的 袭击 ,车头能抵 挡3 毫米 口径穿 甲弹的攻 击 。 “ 0 斯瑞
性能 。 动 力机械性 “ 斯瑞克 ”步兵战车 的动 力装置采
用最大输 出功率 为2 7 5 千瓦的 卡特彼勒 3 0 5 型柴油发动 机 ,最大行 驶速度为 l0 米/ 0千 小时 ,最大续驶 里程 为
2 2 .2 01 1 Ql E U oN 0 CH Y NY G
置 ,这种装 置可 以让车辆 在轮胎 完全损 坏前继续 行驶 几千米 ,但 如果发 生轮胎 漏气 ,车辆仍 会 向驾驶 员报
克 ”旅 便是美 陆军 向着这一 目标转 型的轻 型部队 ,具
辆 “ 斯瑞 克”步 兵战车 都能牵 引 另一辆 故障 或受损 的
“ 斯瑞克”战车脱离战场 。
备快速 机动的 作战能 力 。而 “ 斯瑞 克”新 型轮式 装 甲 步兵战 车是 “ 斯瑞克 ”旅的最 主要 装备 ,这 种驱动 型 式8×8 系列战车 由加 拿大通 用汽 车防务 公司和 美国 的
通用动力公 司联合研 制 ,是美陆军继M2 M3 “ / 型 布雷 德利”战车之后装备的第一款新型轮式装 甲战车。 “ 瑞克 ” 系列新 型轮 式装 甲步 兵战 车 的 设计 斯 要求是 在保证一 定安全性 的前提 下 ,把 士兵快 速输送
指挥 控 制性
“ 瑞 克 ”步 兵战 车 配备 了先进 斯
克”步 兵战车还 可以进 一步加 装装 甲套件 ,以有效 抵 抗 火箭 助推榴弹 发射器 ( G)的攻击 。此外 ,核 生 RP 化 防护装 置也是 “ 斯瑞克”步兵战车的标准配置。 机动性 “ 斯瑞克 ”步兵战车可以通过调整各个 车 轮的压 力来适 应高速 路 、乡村路 、泥沙路 、雪地 等 复杂路况 和突发 事件 。如果车速 过高 而使车 轮压 力超 过 了允许 范 围,车辆会 自动报警 并将轮 胎调 整到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