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21世纪美军战略通信系统

浅谈21世纪美军战略通信系统
浅谈21世纪美军战略通信系统

浅谈21世纪美军战略通信系统

二O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

一、摘要:

战略通信系统是整个战略C3I系统的“脉络”。从目前世界各国的战略通信系统看,以美国的战略通信系统最为完整,技术最为先进,但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是生存能力低、互通性较差、保密通信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不足。美国的战略通信系统分通用通信系统和专用通信系统两部

分。在美同战略C3I系统中专用通信系统主要有空军卫星通信系统、陆基甚低频电台广播网“塔卡木’机我甚低频中继通信系统、极低频对潜通信系统、战略空军司令部的若干专用通信系统等。

二、通用通信系统

(一)国防通信系统

该系统由“自动电话网”、“自动数字网”、“自动保密电话网”组成,主要用于保障美国总统同国防部长、参谋长联席会议、情报机关、战略部队的通信联络,保障国防部长与各联合司令部和特种司令利的通信联络,此外,还为固定基地、陆、海、空军机动部队提供中枢通信网络。“自动电话网”为全球性非保密长途电话交换网,用模拟空分矩阵交换、交换机容量从50门到1万门范围内。有67个交换中心,为50多万用户服务、它采用5级优先制,并有占先业务,最高两级用户与世界任何地区的用接通时间不超过10秒。目前,美国正研制国防交换网以取代该网。“自动数字网”为全球性存贮转发保密电报网,有16个自动交换中心,1500多用户。它使用6级优先制,8种速度(45~4800比特),日转报量为60多万份。目前,美国正在其基础上发展国防数据网(DDN)。DDN采用了通信处理机、分组交换技术和分布式结构,具有资源共享,网络协议分层化特点。在该网中,主机对主机传输速率为56千比特/秒,终端对主机传输速率为9600比特/秒。全网时延小于1秒,误码率为4.2*10-12。在海湾战争中,该网曾投入使用。“自动保密电话网”为全球密话通信网。供指定的国防部及非国防部用户使用。它有12个自动交换中心和101个人工

交换中心,有1万多用户。国防通信系统使用视距无线电、对流层散射、高频无线电、卫星和电缆等传输媒介及有关的通信设备,能用话音、数据、传真、电报等通信方式工作。其线路总长达6700多万千米,能将配置在近80个国家100多个地区的3000多个指挥所和工作站连接起来。目前,美国国防通信系统正处于模/数混用状态,并逐步向全数字化过渡。该系统的弱点是不少设备缺乏抗核加固,因此,在核环境条件下易受到核电磁脉冲的严重影响。另外,抗干扰能力也不足。

(二)国防卫星通信系统(DSDC)

该系统是美国战略、战术共用的卫星通信系统。它由空间部分、地面终端部分及控制部分构成,主要用于传送战略指挥信息、情报数据、高度优先的战略预警信息和特种信息等,是战略远程通信的支柱。美国国防卫星通信系统于1962年开始筹建,分三个阶段实施,分别称为DSCS--I、DSCS-Ⅱ、DSCS-Ⅲ。目前,处于DSCS一Ⅱ、DSCS一Ⅲ混用,并正向DSCS-Ⅲ过渡之中。在海湾战中,美军就使用了DSCS-Ⅱ、DSCS-Ⅲ,DSCS-Ⅲ于1979年底建成,它由6颗卫星组成,其中4颗工作垦,2颗轨道备份星。每颗卫星有4条信道,4副通信天线,其中两副喇叭型,一收一发,全球后盖,波束宽为18S两副抛物面天线,它们以窄波束分别照射指定的2个地球区域,它可为美军提供13OO路双工话音或每秒100兆比特的数字通信能力,使用70多个地面站,DSCS-Ⅲ于1974年开销筹建,1982年开始发射卫星。它也由6颗星组成,但每颗卫星有6条通信信道,卫星天线除7有多波束波导透镜天线Z外,还有喇叭天线、高增益抛物面天线、交叉弓弦形特高频

天线等,星载转发器的功率比DSC*一回卫星有较大增加、此外,DSCS一Ⅲ卫星将采用固态功率放大器代替被省放大器,这样可使可靠性从20万小时增加到32万小时。在美国防卫星系统中,除DSCS-Ⅲ的抗毁能力、抗电子干扰能力和拉核辐射能力较强外,DSCS--I、DSCS-Ⅱ卫星寿命比较短,生存能力也较低。

(三)最低限度紧急通信网

该网主要供美国最高军事指挥当局在核战争条件下把美国总核战争

计划(即所谓的“单一综合作战计划”)的命令传递给美国在全球的战略部队,并接收这些部队回报执行命令的情况、它使用有生存能力的机载、舰载、潜艇载、地基和卫星基系统,为海、空军和国防通信局提供战略通信手段,保证在核战之前、核战之中和核攻击以后,国家最高军事指挥当局能与战略部队保持不间断的通信联络.该网涉及战略空军司令部空中指挥所、国家紧急空中指挥所、海军陆基对潜甚低频通信系统、“塔卡本”甚低频对潜通信中继飞机、卫星通信系统等.该网由美参谋长联席会议组织管理,国防通信局负责技术指导。组建该网的计划,由美国防部7O年代初提出,目前尚在筹建之中。美军为保证该网的实现,制定了5个计划,即空军2832低频/甚低频改进计划、空军2834地被应急通信网计划、海军X07951程计划、国防通信局的AJ00战略互连性试验与评价计划和AK00战略互连性工程计划。

二、专用通信系统

(一)空军卫星通信系统

该系统由星戴转发器、地球站和终端设备组成。主要用于为国家最高军事指挥当局有效地指挥战略部队提供安全、可靠的特高频卫星通信手段。它优先供国家指挥机关、战略空军司令部、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欧洲总部、军事空运司令部使用,提供100字/分的电传打字通信或75比特速率的电传电报。该系统的终端为模块设计,结构形式多样,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该系统的星载转发器有两类多信道转发器和事信道转发器、多信道转发器由舰队卫星通信系统、卫星数银系统和国防部的其他保密的卫星携带,而单信道转发器由国防卫星通信系统和卫星数据系统胡卫星摇欲在海湾战争中,该系统投入了使用、美空军卫星通信系统本身没有专用的速信卫星,它的空门设备要寄宿在其它军用卫星上,此外,系统的抗毁性能和保密性能也不强。

(二)陆基甚低频电台广播网

该网的特点是:电台发射的甚低频无线电波利用地波传播受电离层扰动和季节变化影响小,传播稳定。通信可靠,适宜在磁暴、太阳黑子做发、核爆炸或有极光的情况下进行远距通信、它衰减小,在空中传播衰减率为2-2.5分贝/千千米,在海水中传播衰减率为s分贝/米,对海水有一定的界透力,是目前美军主要对潜通信手段.美军现已建成全球性陆基甚低频对潜广播网,其台站除分布在本土外,还分设在巴拿马、日本、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陆基甚低频电台均为大功率电台、它们的发射功率最小为500千瓦,最大为2000千瓦。工作频率为10于赫-35千赫。每一台站的天线阵有7-26座铁塔,铁塔最高达383米。甚低频电台的缺点是电目占地面积大、生存能力较低、投资大,研制周期也比较长;甚

低频电波穿透海水能力差,潜艇接收信息须减速并将天线浮至一定深度。限制了潜艇的作战能力并降低了它的生存能力。

(三)“塔卡不”机载甚低频中继通信系统

该系统是目前美军指挥机关与弹道导弹潜艇通信的主要手段之一、其特点是;在空中机动,不易受到攻击,与陆基甚低频电台广播网相比,具有较强的生存能为它包括200千瓦的AN/USC—13甚低频通信系统,3部保密的AN/ARC-182甚高频/特高频电台,2部AN/ARC-192高频电台,有特高频卫星通信终端、应急火箭通信系统、新型保密通信设备、电传打字机、AN/Ute-14通信中心控制台、AI.R-66(V)电子支援测量系统以及导航、雷达、飞行管理计算机等设备、平时,它分担陆基台站系统的通信业务,战时,作为应急通信手段保证指挥机关与弹道导弹潜艇的通信联络、该系统载机为EC-130Q飞机,美军已装备18架,编成2个中队。该系统有几条上行线路,其频率范围从甚低频到持高频。接收从国家级军事指挥中心、空军卫星通信系统和陆基甚低频台站传来的指令信息.以保证接收的可靠性、所接收的信息经过机载通信中心处理以后,用长约10千米的拖曳线天线向潜艇中继、由于EC-130Q飞机没有经过抗核加固,因此在校环境下的生存能力低,而且飞机的航程有限、速度慢、易过载。所以,美军目前正用E-6A替换E—130Q飞机。

(四)极低频对潜通信系统

该系统是一种低数据奉、单向、高可靠的通信系统,它由通播控制、报文输入、发射和接收设施等部分组成、其特点是极低频信号在地球和电高层之间所构成的“大型波导管”中传播,稳定可靠,受核爆炸影响个极低频无线电波传播衰减小,在海水中传播时,其衰减率为03分贝/米,比甚低频小一个数量级,能穿入海水数百米深,在大气中传播时,其衰减率为12~15分贝/千千米,比甚低频小近1倍、该系统使用40~50赫和70~80赫的工作频率,发射功率为8瓦、信息用字母编成短语,可表达210种意思、数据率为每4分钟1个3字母编码、该系统只用于平时对潜编码通信,能向7400千米远的潜艇发送信息,处于作战深度的潜艇不用减速上浮即可接收到有关信息项计,到90年代末,所有美国海军潜艇初将装上极低额接收机、极低频通信系统的缺点是天线网庞大,易遭到攻击;天线效率低,对四周环境易造成有害影响,对电力线、电话线和电气设备有电磁干扰,费用昂贵。

二战美军步兵防御战术

根据1942和1944年的《步兵连》野战条令在前沿防御阵地展开的美军步兵班。士兵们藏身于仓猝挖成的单人或双人散兵坑,挖工事所产生的弃土也可能被雪掩藏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以射击将敌人阻止在主抵抗阵地前,当敌人抵达主抵抗阵地时以近战将其击退。”通常在破碎地形上,一个步兵排的防御正面可宽达250码,在开阔地上(射界更宽阔)可以部署得更分散。各班的火力配系要能形成联锁的火制地带。外侧的一对红色虚线标出了图中央的步兵班的射界边限。内侧的红色虚线划出了部署在该班翼侧的步兵班与该班的火力重叠区。人员利用沟渠和地褶隐蔽移动。 (1)勃朗宁自动步枪加强班防御阵地,并能向邻近班的前方侧射; (2)步枪兵组成防线的主体,排长根据地形给他们分配“射击扇区”。如果目标位于加兰德步枪的射击死界,手榴弹已摆好做近距离防御之用。 (3)副排长(中士)的位置在主抵抗线之后,在那里他能监管一个更宽阔的扇区,并能和排长保持视线和声音的联系。 (4)由火力排配属步兵排的60mm迫击炮的一名观察员,配置在视野良好、靠近排长并能与他所属的迫击炮组通过手势交流的位置。 (5)中尉排长位于最便于观察和指挥的中央位置,他的无线电步话机使他可在任何战斗中与连长保持联系。 (6)该排的传令兵通过口头传达来自排长的信息和命令。 (7)配属的60mm迫击炮组位于一个与观察员距离不超过100码的隐蔽阵地,要遵照“以火力覆盖通向本排防区的最危险的路径”的战术意图选择阵地位置。 (8)轻武器弹药和机枪弹搬运手的隐蔽处,该阵地不仅隐蔽而且与贮藏武器的凹坑很近。 (9)配属的.30口径机枪组。他们将会保存火力,直到敌人成为容易打中的目标。

美军的战略1

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军经历了一系列转型建设进程,其中包括四个相对突出的阶段性举措:越南战争后的军力复兴、1991年后的建设转型、“网络中心战”的兴起、“空海一体战”理论的出台。 越南战争使美军遭受重创,但也迎来“浴火重生”的机遇 上世纪70年代,美军在越南受到重创,开始了一轮快得惊人的转型建设和军力复兴。短短10年之内,他们实施了包括向全志愿兵役制过渡、创新军事技术与装备、训练改革和加强军事理论研究等一系列举措,在最短时间完成了作战理论、条令、训练、装备等方面的转型建设。 从美军越战后的改革建设中,我们可以得到三个方面的启示:一是应进一步强化军队改革建设的紧迫感,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努力解决影响战斗力生成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掌握军队未来发展的主动权;二是应进一步统一加快改革建设步伐的思想认识,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上,保证我军转型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三是参照包括美军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军队,查找自身建设存在的短板和弱项,积极进取,主动作为,确保能够随时有效履行历史使命。冷战结束后,美军由“基于威胁”建设转入“基于能力”建设 1991年以前,不论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还是冷战时期,美军建设目标总是“基于威胁”或“基于事件”的。冷战结束后,美军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因“基于能力”建设更强调自主性,更注重灵活性,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美军新的战略选择,即立足于采取最新技术和特定方式,推断未来军队可能的能力需求,“努力选择、发展和维持一揽子美国军事能力”,不仅“可战胜当前的威胁,而且拥有可制、阻潜在敌人发展危险的新能力。” 对于“基于威胁”与“基于能力”的军队建设思路,当前我军部分官兵仍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有的倾向于应建设一支以应对各方威胁为主要任务的“基于威胁”型军队;有的倾向于建设一支能打赢未来战争和完成非战争军事任务的“基于能力”型军队。对此,必须结合实际,认真进行理性分析和科学取舍。具体来说,应将“基于威胁”与“基于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只有立足现实威胁和未来战争双重需求,恪守战斗力标准,始终基于威胁、基于任务、基于能力搞建设、谋发展,才能扎实提高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世纪之交,“网络中心战”曾作为美军建设的战略重点 美军的“网络中心战”理论,从提出到很快付诸实践,是美军对信息时代战争规律性把握,和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有效运用的科学应对,也是美国争夺21世纪军事制高点的集中表现。 对此,我们应认识到两点:其一,“网络中心战”的威力仍在发展中,更在于引领了一种全新的作战理念。它“聚焦于改变军队做事的方式,而不是改变军队所做的事情”。它主张以网络为中心来思考和处理作战问题,通过作战单元的网络化,实现战场信息共享和协调行动,最大限度地把信息优势转变为决策优势和行动优势,充分发挥整体作战效能。其二,它的作用有待观察,但却能为优势方提供军事干涉的借口。美军网络司令部就一再强调,当面对网络空间外来侵入和威胁时,可随时主动攻击,先发制人。 “网络中心战”从理论到实践,再到上升为战略规划,人们不难看到一条信息技术运用于军事领域、新型作战理论牵引部队建设、不断拓展部队战斗力新增长点的军事力量建设的清晰路线。 它给我军的启示是:应善于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新技术、新理念,不断开辟部队战斗力生成的新领域,使我军传统优势与新技术、新理念得以最佳结合;应善于创新发展具有我军特色的作战理论,寻求具有我军特色的联合作战能力生成新路子,防止人云亦云,陷入对手的“理论陷阱”;应始终瞄准强敌,通过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体化信息系统,掌握不对称信息技术优势,努力提升我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当前,美军正着眼潜在对手发展“空海一体战”作战 随着“反恐战争”不断取得进展,美军近年着眼应对所谓新兴国家“反进入与区域拒止”能力的挑战,将未来主要威胁定位于以中国为主的西太平洋地区和以伊朗为主的波斯湾地区,从而在《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正式提出了“空海一体战”理论。该理论强调在核威慑背景下,利用非对称优势,在空中、海上、太空和网络空间,与作战对手进行全面交战,利用空天力量优势,化解作战对手的“反进入与区域拒止”能力。

美军直升机战术

空中火力攻击是美军直升机战术使用的基本方法之一。 一、两种基本攻击方式 从目前的资料来看,美军直升机空中火力攻击有二种形式,一 是直升机在己方地面部队战斗队形上空,对当面之敌实施近距离火力攻击;二是组成联合编队对敌纵深目标实施火力攻击。1、近距离火力攻击行动。直升机近距离火力支援是美军使用较早的一种空中火力攻击形式,始用于美军侵越战争。此后的演习和局部战争中,直升机得以更广泛地应用。在海湾战争中,这种运用已表现得较为成熟。美军近距离人力支援通常用于攻击己方地面部队前方1~3公里外的目标,其任务是:①在进攻战斗中,参加火力准备,掩护地面部队开进,支援冲击,掩护地面部队向敌纵深推进,抗击反冲击等;②在防御战斗中;阻敌向掩护地域接近,协同防御部队抗击敌人的冲击,特别是在重点方向支援反坦克作战,配合防御部队反冲击或实施阻击,尤其用于火力应急行动。攻击直升机实施近距离火力支援时,通常以营、连为单位集中使用,一个21架攻击直升机、12架侦察直升编成的分队,掩护正面可达10~30公里。战斗出动方式有两种:通常以营(连)为单位出动。以营为单位出动时,分三个连,依次出动,形成不间断的连续攻击;以连为单位出动时,连又分3个组,依次出动,各编织成跟进队形,依次对目标实施轮番攻击,即一个编组攻击,一个编组接敌或退出战斗,一个编组在前方装弹加油站,进行补给,不间断地对地面部队实施战斗支援。当时间紧迫、地形有利时,也可采用全营(连)对敌同时攻击的方法。美军强调,对敌运

动纵队的攻击,最好的战术手段是伏击,一般采用营(连)一次出动集中攻击的方式。 2、纵深攻击行动。直升机对敌实施纵深攻击,始于美军全纵深攻击战法提出之前。它适应现代战斗全纵深打击的要求,因而得以完善发展。“空地一体作战、理论提出后,美军在此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一些明确的使用理论。美军认为,攻击直升机营是机动部队,而不是近距离空中支援或火力支援部队。根据直升机的作战半径,它能有效地快速深入敌纵深40~50公里远的地域活动。在50公里以内作战时,它可保证持续行动2个小时左右,可用于袭击敌预备队、炮兵、指挥通信设施等目标。如在制定更周密的计划,小型机动的前方油、弹补给站随同深入敌纵深,建立临时补给站的情况下,攻击直升机部队的作战范围可进一步扩大,作战持续时间会更长。执行纵深攻击任务时,美军强调,要对目标区、行动地域、进出航线进行周密侦察;侦察、运输、攻击直升机的混合编队和地面炮兵协同使用,使纵深攻击部队具有侦察定位、油弹供给、布雷爆破,空中攻击等多种能力。 二、空中火力攻击的战斗编组 美军直升机火力攻击的战斗编组依据任务、攻击目标性质、地 形和气象条件以及采用的战术而定。基本要求是:便于机动、便于协同、便于发挥火力、便于达成战斗的突然性和提高生存能力。尽管美军攻击编组有大有小,数量不一,但从其编成看,通常有两种:是以连为基础、单位的“五三”编组,即由5架攻击直升机、3架侦察

美军对外宣传策略探析(一)

美军对外宣传策略探析(一) 摘要本文就美军外宣工作服务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美军外宣工作特点自一战以来近一百年的时间里,美军外宣工作从初露锋芒到成为现代战争中一种重要而特殊的作战样式,由于美军十分重视外宣工作建设,并不断地加大投入,其外宣工作总是为适应战争需要不断变化更新,因此发展很快。与当今世界所有军队比起来,其理论之完备、组织之严密、实施之广泛,堪称世界一流,产生了巨大的示范、辐射和启迪效应。通过对一战以来美军外宣工作的分析研究,作者认为,美军外宣工作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着眼战争需求注重顶层设计 为了有效地开展外宣工作,更好地为美国的军事战略服务,美国政府和军方着眼于战争需求,非常重视外宣工作的顶层设计。其外宣工作开展之初,总是根据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意图实施,从而在不断的战争实践中形成完整的外宣工作理论创新机制,健全外宣工作组织结构并选定十分明确的外宣工作目标。 1战争需求牵引理论创新 战争需求是美军外宣工作理论不断创新的巨大动力,这突出表现在美军外宣工作发展历程中的三个关键时期。 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成就了美军外宣工作理论的开山之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和军方就组织了一批社会科学家、军事战略家以及在大战中卓建功勋的美国对敌舆论宣传专家们,利用美国军队及盟军在对内部和对敌方以及对中立国开展舆论宣传工作的大量资料,对战争舆论宣传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伴随着美军事心理学家约克在战争结束之际所著的《战争的宣传进攻》的问世,美军的外宣工作亦逐步走向了相对科学、系统的轨道。因此,这一外宣工作的理论著作被视为美军外宣工作理论的开山之作。 其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美军外宣工作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战争中需要强化外宣工作战斗力。美军的外宣工作研究继一战后再次达到了高潮。美军很快借鉴了英国的谋略派舆论宣传、法国的情感派舆论宣传以及与之长期为敌的德国论理派舆论宣传的理论成果和实战经验,将世界范围内外宣工作的各个流派的优长融于一体,并与本身的报道派舆论宣传的优势相嫁接,从而形成了具有美国优势的报道派外宣工作理论。在此期间提出的著名的“三色”外宣工作理论,在当今世界尤其是西方国家的外宣工作中,仍被广泛地运用。 最后,九十年代后取得理论新突破。九十年代后,美军对其奉行几十年的外宣工作“三色”理论有了一定的突破和进展。据1996年12月日本陆上自卫队《防卫周刊》披露:美在其外宣工作的最新研究成果中指出,“白色”宣传要尽量掩盖宣传的政治倾向;“灰色”宣传要特别重视开发和利用敌对势力中的宗教派系矛盾,以宗教的强大精神力量瓦解敌方阵营;“黑色”宣传要努力渗透到敌对势力的经济利益领域,以挑起敌方阵营内部的经济混乱和利益之争。伴随着高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在外宣工作手段的研究上,美军正努力开发卫星、传真、高智能的固定波段袖珍型音、像接收设备,以进一步增强外宣工作的进攻与防御能力。 2战争需求牵引组织结构完善 美军外宣工作组织结构在每一次战争的需求中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其作战力量也在结构的变更中得到不断加强。 (1)为形成宣传防御初次成立作战组织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抵御来自敌方的外宣工作进攻,美军成立了“克里尔委员会”后。在军队编制体制中第一次成立了“精神勤务部”,并根据美军的编制状况和作战需要,在各部队中设立了相应的执行机构。这些机构隶属于美远征军司令部侦察部的宣传部和克里尔委员会。 (2)为强化舆论进攻改善作战组织

美军数据链作战使用培训研究

科技信息 不再重复。各档执行元件工作程序见表1所示。表1A761E 自动变速器各档执行元件工作程序表 选挡手柄在D 位 D1C1F4F3 D2C1F4B3F2F1 D3C1F4C3F1 D4C1F4C2 D5C2C3B1 D6C2B2 动力挡位1C4B4 2C4B2 3C4C3B1 4C4C2 R C3B1B4 参考文献 [1]刘希恭.凌志LS400轿车维修手册[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张朋相,黄兴华等.自动变速器的原理与检修[M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邹长庚,马伯夷,顾金亭.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构造与原理诊断[M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4]宋敬滨,李彦.汽车自动变速器结构原理与检修(新世纪高职高专汽车运用与维修类课程规划教材).大连理工大学,2010 (上接第130页) 1.引言 数据链系统作战效能的发挥,涉及信息传输、战场信息处理、网络的管理维护等作战应用和装备使用维护的方方面面,系统的规划、设计与作战方式密切相关。因此,数据链系统的应用培训,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单一装备的使用教学,需要在战役、战术系统层面上,对各级参战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得数据链系统中各个分系统,各类人员准确、高效地融入到作战训练过程中,才能真正发挥其在信息化战争中作战平台间“黏合剂”和武器效能“倍增器”的作用[1]。 美军对数据链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已经超过半个世纪,通过不断的实战检验、修正与完善,基于数据链平台的作战理念已经渗透到部队训练、演习、作战的各个方面,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使用培训体系,并且成为部队任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 2.美军数据链作战使用培训简介针对数据链的作战使用培训,美军大体上建立了两级的培训架构:在全军范围内,建立了三军通用的联合培训机构(如,JMTS ,联合多战术数据链学校);在各军兵种内部,建立了相应的专业培训机构。 在培训内容上,涵盖了数据链操作使用的各个领域,包括指挥控制、战场信息处理、系统规划设计、系统管理维护等共性的基础知识,以及各军兵种、各类作战平台特有的装备操作、使用和维护知识。在课程体系建设上,根据各类岗位任职的知识结构和相应技能的需求,制定了完善的课程体系,除了基础知识等通用的课程模块外,还开设有针对专用平台、专用装备的课程模块。训练大纲和相应的训练操作规程也制定得相当全面和细致,涵盖了日常的在岗训练、战术演练和联合演习。 从培训具体规划上,美军对所有参加涉及数据链操作使用的部队人员制定了标准化的通用培训大纲,规定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数据链概论、链路操作准备、设备配置、系统初始化程序、端机设置、数据链装备操作和故障检修。军种特有的培训模块为学员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其重点是军兵种数据链系统及装备的操作和使用技能。通用培训和军种特有的培训均在各军兵种内部相应的专业培训机构完成。在培训的最后阶段,学员将在三军通用的联合培训机构进行更深入的多军种、多系统的联合培训,使学员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应用技能。 3.美军数据链作战使用培训的主要对象及内容在美军的数据链培训体系中,通常将参与培训的对象大致分为四类:操作员、维护员、管理员和指挥员。 3.1操作员 操作员主要指装备的操作人员,通常由士官或特定武器平台的作战人员担任。由于此类人员在系统应用中处于末端操作的位置,且跟具体武器装备有很强的绑定关系,其培训的重点偏重于操作使用技能层面。美军对于操作员的训练要求主要涵盖数据链的基础知识、系统功能使用、终端操作和常见故障检测,通常分四个阶段实施:初始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在初始阶段,对整个数据链系统进行整体介绍,包括系统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功能/性能等基础知识,其目的是让操作员对数据链系统的基本功能、组成、战术性能指标等宏观性内容进行了解。 在第一阶段的培训过程中,培训的内容侧重于数据链技术层面的知识,主要包括诸如信号波形、资源分配、组网消息以及相关的操作方法。 在第二阶段的培训过程中,培训内容偏重于数据链操作使用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诸如OPTASK LINK 、监视、电子战、武器协同与控制等功能介绍和操作使用方法。 在第三阶段培训中,培训内容偏重于数据链运行管理和系统维护,包括运行过程中的异常处理和常见故障诊断。 3.2维护员 维护员主要负责装备的维护与保养,通常由特定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岗位职责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其培训通常由装备提供商实施,目前更多的是采用装备提供商与院校联合办学的方式实施。 3.3管理员 管理员在数据链系统应用中起着关键的管理、组织、协调作用。管理员一般根据部队建制或任务指定。例如,美国空军在飞行中队中指派特定的飞行员担任中队管理员,在联队中指定联队管理员。中队管理员负责协调指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日常在岗的业务培训,联队管理员主要协调中队管理员的工作,并执行公共的数据链相关任务。管理员不仅要负责本级数据链装备的运行管理,还要负责组织数据链运用的培训,在安排日常的训练任务时,要尽可能地将操作训练与作战训练计划融为一体。因此,美军为保持一只专业素质全面的管理员队伍,要求对管理员必须进行系统性的正规课堂培训。 3.4作战指挥人员 对作战指挥人员的培训通常视其工作岗位灵活设置教学内容,各军兵种对不同岗位的作战指挥人员的培训要求也有较大的差异。如美国海军舰队,对于一般作战人员的训练要求是参加“数据链基础知识”、“航迹协调员课程”和“多数据流互操作课程”三门课程的正规培训,其他培训主要是在岗培训;对数据链运用相关的高级军官,则要参加“多数据流互操作性课程”和“接口控制官课程”的正规培训。 4.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美军数据链作战使用培训的探讨,明确了美军数据链培训体系的两级架构,数据链培训的主要人员以及相对应的培训内容;对开展数据链培训的组织方法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这对于我军数据链培训的正规化建设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一是全军及各军兵种各组建相应的数据链任职教育学院,用以专门培养各级各类数据链应用人才;二是加紧制定和完善数据链培训的各层次训练大纲和装备的操作规程;三是在全军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设立专门的数据链管理人员,负责数据链装备使用管理和数据链人才的培训;四是基于各种数据链系统,针对性的规划、设计与实施数据链的模拟仿真训练系统,结合实装开展日常操作训练和联合战术演练。 参考文献[1]孙义明,杨丽萍.信息化战争中的战术数据链[M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 [2]吴敏文,丁锐.数据链技术及对信息化作战的影响[J ].军事学术,2010(4):26-28 美军数据链作战使用培训研究 海军航空兵学院盛亮 [摘要]数据链的作战使用培训,应立足于作战协同与通信网络,对各级参战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本文研究了美军数据链作战使用培训的总体架构、培训的主要对象及培训内容,并针对我军开展的数据链培训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关键词]数据链通用培训联合培训 — —131

美军卫星通信系统应用案例分析说课讲解

美军卫星通信系统应用案例分析 军事卫星通信系统可实现飞机、舰船、车辆、人员和武器系统有效的连接起来,被誉为现代战争的神经中枢系统。那么,军事卫星通信系统如何支持战争的呢,让我们看看美军卫星通信系统的应用案例。海湾战争中的卫星通信系统1 1991年的海湾战争是美军首次全面应用卫星通信系统的一场大规模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战场情况,通过卫星转发到美国本土的指挥系统,信息经过处理后,再通过卫星传送到位于沙特阿拉伯的多国部队指挥部,整个过程只需要9秒钟。由于多国部队拥有性能优越的通信设备,能根据战场风云变化,迅速发出相应命令,从而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期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昼夜不停地进行全天的战事现场报道。观众可在远离战场的电视屏幕上看到导弹飞啸而过的场面。海湾战争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拥有最多“目击者”的一场大规模战争。在海湾战争中,美军主要使用国防卫星通信系统(DSCS)、舰队卫星通信系统(FLTSATCOM),并租用了大量商业通信卫星。01DSCS弥

补了大地域宽带通信的不足DSCS主要用于中央司令部与美国本土之间,以及战区内部的宽带通信。战争之前,由于阿拉伯国家一直对美军持排斥态度以及地理位置等原因,美军在海湾地区的通信属薄弱环节,当时从土耳其到菲律宾之间包括波斯湾地区不是美军国防通信网的覆盖范围。在战争两年前,美军在这一地区还没有任何指挥控制通信的基础设施,被认为是美军C3I系统的“真空地带”。由于海湾地区形势的激烈变化,美国防部预先考虑到该地区的战略通信,并将通信卫星作为最有效的手段,从1987年开始在海湾地区建立卫星地面中继站。当海湾危机处于一触即发状态时,美军在沙特首都利雅得的前方指挥部,利用卫星通信终端,迅速开通了与美国本土的通信联络,随着局势恶化,在沙特的卫星通信终端猛增到40个以上,且一颗备用的DSCS卫星从太平洋轨道上重新定位,以增强美军通信能力。战争期间,美军处理的指挥通信业务约有90%以上经DSCS通信卫星完成。DSCS卫星在提供战区内部宽带通信时出现了一个问题——如何与在广阔范围内快速机动的部队保持通信联系。为此,美军采用了2.4米抛物面天线的机动站。进攻一开始,国防卫星通信系统就提供所有战区间通信联络的75%,并且用以支援广大战区内的需要,弥补地面通信系统的不足。由于国防卫星通信系统的容量(功率和带宽)受限,国美军采用多种措施改善卫星性能,包括重新分配用户的优先权、调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 第一节战略管理概述 一、战略管理(Strategy Management)含义 “战略”一词的希腊语,意思是“将军指挥军队的艺术”,原是一个军事术语。20世纪60年代,战略思想开始运用于商业领域,并与达尔文“物竞天择”的生物进化思想共同成为战略管理学科的两大思想源流。 1、战略 从企业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战略表现为一种计划(Plan);从企业过去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战略则表现为一种模式(Pattern);从产业层次来看,战略表现为一种定位(Position);从企业层次来看,战略则表现为一种观念(Perspective)。此外,战略也表现为企业在竞争中采用的一种计谋(Ploy)。这是关于企业战略比较全面的看法,即著名的5P模型。 2、战略管理 是指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二、战略管理的特点 1、战略管理具有全局性 企业的战略管理是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它所管理的是企业的总体活动,所追求的是企业的总体效果。虽然这种管理也包括企业的局部活动,但是这些局部活动是作为总体活动的有机组成在战略管理中出现的。 具体地说,战略管理不是强调企业某一事业部或某一职能部门的重要性,而是通过制定企业的使命、目标和战略来协调企业各部门自身的表现。这样也就使战略管理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2、战略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 由于战略决策涉及一个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虽然它也需要企业上、下层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支持,但企业的最高层管理人员介入战略决策是非常重

美军战术用语

Fire 开火 Cease fire 停火 Hold your position / Hold 在原位坚持住 / 留在原位 Hold the line 保持防线 / 队形 Take cover 找掩体 Cover me / him 掩护我 / 他 Cover fire 火力压制 Fall back 撤退 Fire in the hole/Grenade 前方有爆炸; 有手榴弹(在附近) Loading / Reloading / changing mag(magazine) 正在换弹药 low on ammo 快没弹药了 Scout / Recon 侦察 Clear 安全 Engaged / In coming 接敌/敌方炮火来袭 Friendly 自己人(提醒看不到自己的战友或友军) Follow me,and keep low. 跟上,低点注意隐蔽。 (二)Standyby.GO. 准备行动! Contact.Enemy patril dead ahead. 目标接触!正前方有敌兵巡逻。Stay low and move slowly.We'll be impossible to spot in our ghillie suits. 注意隐蔽,缓慢移动。我们穿着伪装敌人不可能发现。 Take one out when the other's not looking. 另个不注意的时候干掉一个。 There's more cover if we go around. 我们过去,那有更多掩体。Four tangos inside.Don't even think about it. 屋内4个敌兵,不要想点子了。 Wait there,Targo by the car.呆在那,目标上车了。 Take him out quietly or just let him pass.Your call.干掉他,不要出声音。或者让他过去。你看着办。 Don't move.we've got a lookout in the church tower.别动,教堂塔楼有岗哨。 ....and a patrol coming from the north。北边还有个巡逻兵正在向我们靠近。 Let's move for the better view.调整视野,准备行动 Do you have a shot on the lookout?He's in the tower.可能干掉岗哨?他在塔楼里 Target approaching from the north. 北边目标正在接近 Tango down,Go.目标击毙。走! Forward area clear.前方区域安全! The coast is clear.道路畅通! Enemy helicopter,Get down.敌军武装直升机,趴下! Stay in ther shadows.he's circling back around .don't move.呆在阴影里别动!它正在上空盘旋。

美军联合信息环境(JIE)实施战略简述

美军联合信息环境(JIE)实施战略简述 摘要:面对全球一体化军事行动所需信息能力不足的挑战,美军正在从以网络为 中心向以信息为中心进行转型。介绍美军联合信息环境(JIE)计划的提出背景、实 施战略、实施路线图以及主要任务。 关键词:联合信息环境,JIE,信息化战争,战略 1引言 未来作战的趋势是一体化,信息是关键,把握的信息越可靠、越迅速、越全面、越具有针对性,赢取作战胜利的机会就越大。近年来,联合信息环境(Joint Information Environment,JIE)受到美军的高度重视。2013年,美军先后公布了多份与联合信息环境相关的文件,从概念、战略到实施逐步推进JIE。2013年1月,美军参联会主席马丁·邓普西签发了《联合信息环境白皮书》(Joint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White Paper,简称白皮书);2013年9月,国防部向美国国会提交了《联合信息环境实施战略》(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Strategy for Implementing the Joint Information Environment,简称实施战略);同月,国防部首席信息官签发了《联合信息环境实施指导》(Guidance for Implementing the Joint Information Environment,简称实施指导)。 2与联合信息环境的提出[1] 美军认为其全球一体化军事行动需要强大的信息能力,而这种能力受到众多因素的削弱与损害,如表1所示。 表1 美军信息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举措 JIE则是美军应对种种难题的战略性举措。白皮书以2020及2020年以后联合部队构想为背景,阐述对JIE的构想及其与作战行动的相关性。

美军面向第四代战斗机的数据链建设及启示

第7卷第3期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o1.7No .3 2007年9月 CHANGS HA AERONAUT C AL VOC ATI O NAL AND TECHN I C AL C OLLEGE JOURNAL Sep.2007 收稿日期:2007-06-26 作者简介:卢鹏(1980-),江苏宜兴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作战指挥学。 美军面向第四代战斗机的数据链建设及启示 卢鹏,王瑾 (空军工程大学电讯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77) 摘要:介绍美军现役主要战术数据链及美军针对四代机的数据链改进和试验情况,分析美军第四代战斗机的技战术性能,得到美军对下一代数据链建设方向的重点,对我军今后数据链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加强我军的数据链建设,提高我空军的整体战斗力。 关键词:第四代战斗机;F -22;战术数据链;数据链建设方向 中图分类号:V2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654(2007)03-043-04 The I n sp i re of The U .S .Ar m y ’s Da t a L i n k Con structi on Ba sed On The Fourth Genera ti on F i ghters LU Peng,WANG J in (Teleco mm unication Engineering Institute,A ir Force Engineering U niversity,X i ’an Shaanxi 710077) Abstract:The paper intr oduced the U.S .ar my ’s p ri m ary tactics data link and the instance of u .s .ar my’s a meli orating the data link f or the f ourth generati on fighters .it als o analysed the f ourth genera 2ti on fighters ’p ivotal technol ogy and tactics .So one can know the e mphases of the U.S .ar my ’s later data link constructi on .A ls o we can get s o me apocalyp se fr om that t o construct china’s ar my ’s data link .So we have pertinence t o construct our ar my ’s data link and t o enhance china’s air force ’s whole battle effectiveness . Key words:Fourth Generati on Fighters;F -22;Tactics Data L ink;devel op directi on f or data link 目前美军正对第四代战斗机的数据链进行改 进,这无疑对我军面向第四代战斗机的航空战术数据链建设有着很大的借鉴作用。 1 第四代战斗机的典型技战术性能分析 第四代战斗机与第三代战斗机相比作了很大的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以F -22为例分析): 1)具有隐身性能 F -22的雷达的反射面积仅0.1平方米,可以做到先敌发现、先敌攻击,大大增 强作战的突然性、隐蔽性,提高作战效能。 2)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 即发动机不开加力时,飞机能以M1.58作超音速巡航30分钟。可大大提高空中发射导弹的初始速度,把敌机拦截在更远 的空域,这在双方迎头相遇的超视距空战中尤为重 要。 3)装备更先进的电子设备和机载武器 F -22的电子扫描相控阵火控雷达具有多功能、大空域、多目标、高数据率、抗干扰能力强和抗损伤能力好的优点。机载武器数量多、速度快、精度高,具有多目标攻击能力、超视距攻击能力、全向攻击能力和发射后不管能力,作战性能和威力大幅度提高。 4)具有高机动性和机敏性 F -22在爬升率、盘旋角速度、滚转角速度、加速特性、盘旋半径、爬升特性、盘旋角加速度和滚转角加速度等性能上都优于F -15战斗机。

美军指挥信息系统发展历程

美军指挥信息系统发展历程 美军的指挥信息系统从最初的C2到C3,从C3I到C4I,再到后来的C4SR、C4KISR,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在海湾战争以后,美军认识到了指挥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加大了对系统建设和发展的投入力度,在各军种大力加强本军种指挥信息系统的同时,加速对各军种、各业务独立信息系统的整合,以满足不断更新的联合作战构想的需要,从而实现全美军指挥信息系统的一体化。目前,美军的指挥信息系统已逐渐成熟。 一、美军指挥信息系统的建设现状 美军指挥信息系统按层次可分为战略、战役、战术级。从组成来讲,可概括为指挥控制系统、侦察预警系统、网络通信系统和全球信息栅格等系统。本文主要是从组成类型来讲述美军的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现状。 (一)指挥控制系统 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防部军事与有关词汇字典》对指挥控制系统的定义是:根据分配的任务,指挥员计划、指挥和控制所属部队的行动所必需的机构、设备、通信、程序和人员。美军的指挥控制系统主要由全球指挥控制系统和各军种指挥控制系统组成。

全球指挥控制系统。目前美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是可互操作、资源共享、高生存能力、无缝连接的全球的指挥控制系统,是实施危机管理和协调多军兵种/多国联合作战的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动态情报、态势监视、应急计划、行动监控、通信、定位、数据表示与处理、数据库和办公自动化等。目前,美军在全球700多个地区都安装了该系统,以满足作战部队对无缝一体化指挥和控制的要求。 军种指挥控制系统。美海、陆、空三军都建有各自的指挥控制系统。美陆军指挥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从战区地面部队到单个士兵或武器平台的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和21世纪旅及旅以下部队作战指挥系统等。海军作战指挥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全球信息交换系统、战术指挥中心、总指挥部数据处理系统、战术数据信息交换系统、战斗空间信息交换系统等。美国空军的指挥控制系统主要是指空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是美国家军事指挥控制系统的一部分。主要包括空军(部)指挥控制系统、战区指挥控制系统、分区指挥控制系统及空中指挥控制系统,构成以地面为主、空地结合的完整的指挥控制体系。 (二)侦察预警系统 侦察预警系统是指挥信息系统的“耳目”,是整个系统的神经末稍。美军侦察预警系统采取航天、航空、地面、海

美军战术数据链的发展现状

美军战术数据链的发展现状 2008年05月27日星期二 19:24 一、美军战术数据链的发展现状 战术数据链的建设始于20 世纪50 年代,首先是装备于地面防空系统和海军舰艇,之后才逐步应用到飞机上。到目前为止,已有多种战术数据链问世,大致可分为三类:态势感知数据链,用于各军兵种多种平台之间交换不同类型的最新信息、满足多样化任务需求,一般工作在低频,波长较长,数据率较低,主要是传输格式化报文信息,包括Link 4A、Link 11、Link 16和Link 22等;情报、监视和侦察(ISR)数据链,用于传输各种图像情报和信号情报信息,一般工作在高频,波长较短,数据率较高,能实现视频和高分辨率图像的高速传输,包括通用数据链(CDL)和战术通用数据链(TCDL)等;专门为完成某一特定作战任务而设计的功能与信息交换形式较为单一的专用数据链,包括JSTARS专用的监视与控制数据链(SCDL)和增强型位置定位和报告系统(EPLRS)等。 (1)态势感知数据链 Link 4A数据链 Link 4A 数据链是一种自动、高速、由计算机控制的通信系统,采用TADIL C型数据格式,通常把战术支援飞机与飞机控制单元连接起来进行飞机控制和目标信息方面的传输,标准传输速率为600~5000bps。Link 4A 系统一般由控制站/受控站终端系统和传输系统组成。典型的终端系统由特高频无线电台、调制解调器、通信保密设备、数据处理器和用户接口设备组成。其中,控制站终端和受控站终端都采用半双工方式进行工作,但控制站终端必须具有全双工通信能力。目前,美国海军、空军和海军陆战队都装备了Link 4A 数据链,一般是供舰载飞机使用。 Link 11数据链 Link 11数据链是一种自动、高速、计算机对计算机的通信系统,采用TADIL A型数据格式,在具有Link 11功能的各单元,如海上舰艇、飞机和岸上节点之间进行敌情报告等战术数据的交换。此外,它还可用于协调作战区域内各个平台的作战行动。Link 11采用轮询技术,通常由计算机、通信保密设备、数据终端、高频或特高频无线电台组成。Link 11 主要采用高频传播,标准传输速率为1200bps。但在视距范围内可使用特高频频段实现各种作战平台的互连,标准传输速率为2400bps。Link 11 系统主要装备于那些能处理并显示作战态势及目标信息的平台。目前,美国及其盟国都装备有该数据链。 Link 16数据链 Link 16数据链是使用最普遍的态势感知数据链。它是一种先进的通信、导航与识别系统,采用战术数字信息链(TADIL)J型数据格式,是美军根据未来作战的需要并充分发挥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JTIDS)的能力而研制的,具有快速、机动、无线、多用户等特点,现已成为美国国防部最常用的战术数据链之一。其中,机载Link 16 系统通常由任务计算机、JTIDS 终端或其后继者多功能信息分发系统(MIDS)终端和天线组成。JTIDS/MIDS是Link 16所独有的设施,它除了可以给Link 16系统提供信息加密、自动入网以及把加密信息高速分发给需要该信息的用户的功能之外,还可以将需要中继的信息自动、高速地转发出去。 Link 16数据链是在Link 11数据链的基础上研发的,可以与Link 11或

美国国防部网络空间行动战略

美国国防部网络空间行动 战略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美国国防部《网络空间行动战略》报告全文【本刊讯】美国国防部网站7月14日发表《网络空间行动战略》报告,全文如下:序言 网络空间是现代生活的标志。世界各地的个人和团体都能借助网络空间彼此联系、相互结识和组织管理。2000年至2010年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从亿跃升至20亿。随着全球互联网用户的进一步增加,网络空间将日益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和世界各地的商业部门利用网络空间交易商品和服务,在转瞬间实现全球的财富转移。在推动其他领域贸易活动的同时,网络空间自身也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网络空间催生了新的企业部门、科技进步、自由言论传播,以及新的社交网络,这些新事物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我们国家的原则。美国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和有效运作,依赖网络空间、工业控制系统和信息技术,但它们却极易遭到破坏和非法侵入。这些基础设施包括能源、银行金融、运输、通信以及国防工业基地等。 美国防部和政府其他部门依赖网络空间履行职能。这种依赖显而易见,国防部在全球几十个国家的数百个设施内,拥有万个网络和700万台计算机。国防部利用网络空间开展军事、情报和商务活动,包括人员和物资的调配,以及各种军事行动的指挥控制。 军队和国家在网络空间领域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对网络空间的依赖与网络安全的不完备形成了鲜明对比。而且,网络化系统、设备和平台数量的持续增长意味着,网络空间日益融入国防部赖以完成其使命的多种能力之中。当前,许多国家致力于非法侵入国防部保密和非保密网络,一些国外情报机构已经具备了破坏国防部信息基础设施的能力。更为严重的是,非国家行为体日益威胁侵入和破坏国防部的网络系统。我们确信,大量针对国防部网络系统的恶意行动尚未被发现。

美军FBCB2通信系统

55 Force XXI Battle Command Brigade and Below (FBCB2)/ Blue Force Tracking (BFT) Executive Summary ? The August 2004 Operational Test Report identi?ed several operational and performance issues which require follow-on testing and evaluation.? Force XXI Battle Command Brigade and Below (FBCB2) Enhanced Position Location and Single Channel Ground and Airborne Radio Systems (EPLRS-SINCGARS) terrestrial performance was assessed in the March 2005 Army Battle Command System Test Event. ? Performance of the FBCB2 terrestrial was lower than observed in previous developmental and operational test events of the FBCB2 (L-band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program. System ? FBCB2/Blue Force Tracking (BFT) is a digital, battle command information system intended to provide commanders, leaders, and soldiers with integrated, on-the-move, near real-time battle command information and situational awareness from brigade to vehicle level.? Three principal components are the hardware, software, and either a Tactical Internet (Terrestrial FBCB2) or L-band satellite (Blue Force Tracker) communications means.? FBCB2 provides a capability for developing and distributing orders, friendly locations, operational graphics, combat reports, and free text messages. Mission ? Commanders, leaders, and soldiers will employ FBCB2/BFT as an information system to gain near real-time situational Activity ? FBCB2 terrestrial participated as a supporting system in the 2005 Army Battle Command System 6.4 test event at Fort Hood, Texas.? The Army Battle Command System 6.4 test event centered around a 4th Infantry Division command post exercise as part of the Joint Red Flag/Roving Sands 2005 exercise. The event did not include maneuvering platforms. Assessment ? The FBCB2/BFT (L-band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program has not identi?ed operational test events to verify corrections to shortcomings identi?ed in the 2004 DOT&E Operational Test Report or to con?rm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and FBCB2/BFT 55awareness intended to assist in the accomplishment of their unit mission. ? FBCB2/BFT provides the means for Brigade and Battalion commanders to command when away from the Tactical Operational Center and when interoperating with subordinate commanders and leaders who are also using FBCB2/BFT. operational suitability of the terrestrial (EPLRS-SINCGARS) FBCB2 system.? The FBCB2/BFT (L-band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program and terrestrial (EPLRS-SINCGARS) systems are not yet interoperable or at the same classi?cation level.? FBCB2/BFT are identi?ed as main legacy components required to interoperate with the Future Combat Systems Modular Brigade Combat Teams. Recommendations 1. The FBCB2 Test and Evaluation Master Plan must be updated to address integration and interoperability with Future Combat Systems Battle Command and current battle comma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