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工程xt

合集下载

化学反应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一、化学反应工程的定义及意义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如何设计,建造,操作,监测和控制化学反应过程的学科。

在化学反应工程中,我们致力于优化反应条件,提高反应产率,降低反应副产品的生成率,并同时考虑了成本、环保和安全等因素。

化学反应工程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将实验室研究的成果转换为大规模生产的实际应用,满足人类社会的各种需求。

无论是医药、材料、化妆品、能源等领域,都需要化学反应工程的支持。

二、化学反应工程的步骤化学反应工程的一个标准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设计化学反应过程:首先需要确定需要反应的物质,反应类型,反应条件等。

2.化学反应实验:在实验室中对已设计好的化学反应过程进行实验,获得反应的产物及产率、减少产物的副产物等数据,为后续的生产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3. 确定反应动力学:用数学模型定量描述反应速率、浓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4.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化学反应满足产品质量要求、成本和安全要求。

5.装备设计:选择适合规模化生产的反应器类型和形式,并开发相应的仪表控制系统。

6.生产过程操作:根据设计好的化学反应过程,通过正确的操作,监测和控制,达到预期的产品质量要求和工业安全要求。

7.成本评估:评估生产过程和装备设计的成本,调整成本结构,使之达到最低成本。

8.项目管理:建立生产计划,制定管理程序,开具生产报表。

9.产品营销:成功的化学反应工程管理不仅要满足客户的品质要求,还需要推销产品市场。

三、化学反应工程的关键问题1. 反应机理:通过对反应物的结构和反应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掌握化学反应的本质规律,揭示反应机制及过程。

了解反应机理可以提供反应过程改革的线索。

2. 反应体系的热力学分析:化学反应工程涉及到多种多样的反应情况,可能伴随着放热、吸热、化学平衡等等。

反应体系的热力学分析可以指导反应过程的控制及优化。

3. 反应条件控制:化学反应过程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如温度、压力、光、氧化还原状态和组分间的质量传递等一系列因素。

化学反应工程第三版答案

化学反应工程第三版答案

化学反应工程第三版答案【篇一:化学反应工程试卷3答案】xt>的_温度_梯度和_浓度_梯度。

11、对于气-固系统的流化床反应器的粗颗粒系统,气速超过起始流化速度后,就出现气泡,气速愈高,气泡的聚并及造成的扰动亦愈剧烈,使床层波动频繁,这种流化床2014级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称为_聚式流化床_。

《化学反应工程》试卷312、当前用于描述气-液两相流相间传质的模型有两大类:一是按稳态扩散来处理的_双膜模型_;一是按非稳态扩散处理模型,如溶质渗透模型和表面更新模型。

13、活化能的大小直接反映了_反应速率_对温度的敏感程度。

14、生成主产物的反应称为_主反应__,其它的均为副反应。

15、固定床中颗粒的体积相当直径定义为具有相同体积vp的球粒子直径,表达式dv=__(6vp/1、不论是设计、放大或控制,都需要对研究对象作出定量的描述,也就要用数学式来表1/3_。

达个参数间的关系,简称_数学模型_。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括号中每题??nk0?nk2分,共30分)k1、对于气-液相反应几乎全部在液相中进行的极慢反应,为提高反应速率,应选用___c____2、着眼反应组分k的转化率的定义式为_nk0_。

装置。

3、理想反应器是指全混流反应器、平推流反应器。

a. 填料塔b. 喷洒塔c. 鼓泡塔d. 搅拌釜4、具有良好搅拌装置的釜式反应器按全混流反应器处理,而管径小,管子较长和流速?d??kmdtdci?d较大的管式反应器按平推流反应器处理。

2、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失活,其失活速率式为,当平行失活对dq反应物有强内扩散阻力时,d为__c__。

rdq5、全混流反应器稳定的定常态操作点的判据为qg?q?gra. ≈0 b. =1 c. →3 d. ≈1、 ,dtdt 3、不属于气固相催化反应固定床反应器拟均相二维模型的特点是__a__。

6、平推流反应器的返混为____0___。

a. 粒子与流体间有温度差b. 粒子与流体间无温度差7、一个可逆的均相化学反应,如果正、逆两向反应级数为未知时,采用_初始速率法_c. 床层径向有温度梯度d. 床层轴向有温度梯度 4、属于气固相催化反应固定床反应器拟均相二维模型的特点是___a____。

化学反应工程 课件

化学反应工程 课件

对于非基元反应,m,n多数为实验测得
的经验值,可以是整数,小数,甚至是
负数。
38
• 把化学反应定义式和化学反应动力学方 程相结合,可以得到:
rAV 1ddntAkA cmcB n
• 直接积分,可获得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 的积分形式。
39
• 对一级不可逆反应,恒容过程,有:
rAdd ctAkA c
mo ml3s1
30
• 常用的还有以反应体系中各个组份分别 定义的反应速率。
rAV 1dd ntA
mo m 3 ls1
• nA:反应体系内,反应物A的摩尔数; • V:反应体积
• t:时间
31
对于反 A 2应 B 3 C 4D
• 以反应物B为基准定义的反应速率为:
rBV 1d d n tB
• 式中: cA,cB:A,B组分的浓度 mol.m-
3
• kc为以浓度表示的反应速率常数,随反应 级数的不同有不同的因次。kc是温度的函 数,在一般工业精度上,符合阿累尼乌 斯关系。
36
阿累尼乌斯关系
E
kc kc0e RT
• kc0 :指前因子,又称频率因子,与温度 无关,具有和反应速率常数相同的因次。
交换,全部反应热效应使物料升温或降 温。 • 3. 非等温、非绝热反应器,与外界有热 量交换,但不等温。
10
重 油 的 催 化 裂 化 流 化 床 反 应 器
11
搅拌釜式反应器
12
邻二甲苯氧化制苯酐多管式固定床反应器
13
乙 苯 加 氢 气 液 塔 式 反 应 器
14
轻油裂解制乙烯管式非催化反应器
进行合理简化,设想一个物理过程(模型) 代替实际过程。简化必须合理,即简化 模型必须反映客观实体,便于数学描述 和适用。

化学反应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
4
床层阻力降
下式为常用的固定床压力降计打公式:
p
f
Lru02 (1ε)
dεs 3
式中颗粒直径按与颗粒比外表面积当直径计
算。摩擦系数f与雷诺数的关系如下 :
f 150 1.75 Re
Re
d su0

1
1
5
床层阻力降
当Re<10时,流体在床层中呈层流流动,此时 : f 150 Re
6
7.2 固定床反应器的数学模型
最常用的固定床反应器的数学模型 是一维拟均 相活塞流模型。
一维:只考虑流动方向上的浓度与温度变化。 拟均相:对于多相催化反应,认为流体主体与
催化剂颗粒表面与内部不存在浓度差温度差。 将传递过程的影响归于一个催化剂活性校正系 数。 活塞流:流体在固定床内的流动状况与活塞流 十分接近,因之可采用活塞流模型。
式。 该类型反应器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11
绝热式固定床反应器
图7.3 多段固定床绝热反应器(补充动画)
原料



产原料



冷激剂



产品
(a)
(b)
(c)
(a)间接换热式;(b)原料气冷激式;(c)非原料气冷激式
12
固定床绝热反应器的催化剂用量
确定催化反应器为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所需要的催化 剂量,是反应器设计的基本内容之一。如反应器截面 积一定,也就能确定催化剂床层高度。设反应器在恒 压下进行单一反应,则式(7.11)可略去,联立求解 式(7.9)、式(7.10)及式(7.12),便可确定达到 规定的 最终转化率所需的床层高度。由于是绝热反 应,床层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式(7.10)右边第二项 为零,固可简化为

化学反应工程基本概念

化学反应工程基本概念

第一章1.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 (化学反应个工程问题)的科学。

2. 所谓数学模型是指 (用数学方法表达各变量间的关系)。

3. 化学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包括 (动力学方程式、 物料横算式子、 热量衡算式、 动量衡算式 和 参数计算式)4. 所谓控制体积是指 (能把反应速率视作定值的最大空间范围)。

5. 模型参数随空间而变化的数学模型称为 ( 分布参数模型)。

6. 模型参数随时间而变化的数学模型称为 (非定态模型)。

7. 建立物料、热量和动量衡算方程的一般式为 (累积量=输入量-输出量)。

第二章1. 均相反应是指 (在均一的液相或气相中进行的反应)。

2. 对于反应aA + bB → pP + sS ,则r P =( p/a )r A 。

3.着眼反应物A 的转化率的定义式为(转化率Xa=转化了的物料A 的量/反应开始的物料A 的量)。

4. 产物P 的收率ΦP 与得率ХP 和转化率x A 间的关系为( Xp/Xa )。

5. 化学反应速率式为r A =k C C A αC B β,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k C ,假定符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如用压力表示的速率常数k P ,则k C =[ (RT)的a+B 次方]k P 。

6.对反应aA + bB → pP + sS 的膨胀因子的定义式为 (P+S )-(A+B))/A 。

7.膨胀率的物理意义为 (反应物A 全部转化后系统的体积变化率)。

8. 活化能的大小直接反映了 (反应速率) 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

9. 反应级数的大小直接反映了(反应速率) 对浓度变化的敏感程度。

10.对复合反应,生成主产物的反应称为 (主反应),其它的均为(副反应)。

11. 平行反应A → P 、A → S 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E 1>E 2,选择性S p 与 (A 的浓度)无关,仅是 (A 的浓度) 的函数。

12. 如果平行反应A → P 、A → S 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E 1>E 2,提高选择性S P 应(提到温度)。

化学反应工程陈甘棠第一章

化学反应工程陈甘棠第一章

银催化剂
CH2 CH2 CHCH
加氢 CH2 CH2 氧化
(微量) CH CH H2 H2CC2H H2
CHCH
O
H2C CH2
C H C H H 2O
O
用于能源过程
400c
Ca2C C l H 3OH 1400c
氯化钙·甲醇络合物
H
CH3-OH
低压
C a C l2·2 H3C -O H 1500C
按操作方式分类 间歇操作 连续操作 半连续操作 按反应器除热方式分类
T 0C
绝热式
L
2019/11/4
间壁换热式 自热式 冷激式
相变式
2019/11/4
L
L
T℃
L
T℃
t (hr)
按反应物相态分类
均相反应 非均相反应
非催化反应 大部分气相反应 快速反应(燃烧等)
经济学
化学热力学——讨论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平衡问题 如: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和平衡转化率
反应动力学——阐明化学反应速率与各种物理因素(温度、 浓度、压力和催化剂等)之间的关系 影响反应速率的内因 —— 决定能否实际应用的关键所在
2019/11/4
•反应器中流体流动、混合传热与传质 ——影响反应速率的外因 如:非均相反应、气固反应、催化剂表面的扩散与吸附等 ——“放大效应“产生的直接原因 •设备结构及参数设计 如:反应器的种类(管式、釜式、流化床、固定床等)、 操作方式(连续、分批) ——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
反应产物的分离与提纯
单元操作(三传)
2019/11/4
2、反应工程概念的提出
20世纪30年代,丹克莱尔(Damhohler)论述了扩散、流体流动 和传热对反应器产率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梯尔(Thiele)和史尔多维奇对扩散反应问题作了开拓性的工作 40年代末,霍根(Hougen)和华生(Waston)著作《化学过程原理》 法兰克-卡明聂斯基著作《化学动力学中的扩散与传热》问世

化学反应工程知识点甄选.

化学反应工程知识点甄选.

化学反应工程知识点#化学反应工程知识点—郭锴主编1、化学反应工程学不仅研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之间的关系,即化学反应动力学,而且着重研究传递过程对宏观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研究不同类型反应器的特点及其与化学反应结果之间的关系。

2、任何化工生产,从原料到产品都可以概括为原料的预处理、化学反应过程和产物的后处理这三个部分,而化学反应过程是整个化工生产的核心。

3.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研究方法是数学模型法。

数学模型法是对复杂的、难以用数学全面描述的客观实体,人为地做某些假定,设想出一个简化模型,并通过对简化模型的数学求解,达到利用简单数学方程描述复杂物理过程的目的。

模型必须具有等效性,而且要与被描述的实体的那一方面的特性相似;模型必须进行合理简化,简化模型既要反映客观实体,又有便于数学求解和使用。

4.反应器按型式来分类可以分为管式反应器、槽式反应器(釜式反应器)和塔式反应器。

5反应器按传热条件分类,分为等温反应器、绝热反应器和非等温非绝热反应器。

第一章 均相单一反应动力学和理想反应器1、目前普遍使用关键组分A 的转化率来描述一个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其定义为:00A A A A A A n n n x -==组分的起始量组分量转化了的 2、化学反应速率定义(严格定义)为单位反应体系内反应程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其数学表达式为dtd V r ξ1=。

3、对于反应D C B A 432+=+,反应物A 的消耗速率表达式为dtdn V r A A 1-=-;反应产物C 的生成速率表达式为:dt dn V r C C 1= 4.反应动力学方程:定量描述反应速率与影响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式称为反应动力学方程。

大量的实验表明,均相反应的速率是反应物系的组成、温度和压力的函数。

5.阿累尼乌斯关系式为RT E C C e k k -=0,其中活化能反应了反应速率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

6、半衰期:是指转化率从0变为50%所需时间为该反应的半衰期。

反应工程

反应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 1.1化学反应工程概念 1.2化学反应的转化率、收率和选择性 1.3化学反应器的类型 1.4化学反应器的操作方式 1.5反应器设计的基本方程 1.6工业反应器的放大
1.1化学反应工程 1.1.1典型化工过程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反应 混合物体积中反应物的反应量或产物的 生成量(物质的量)。
2.1化学反应的速率
➢消耗速率:反应系统中,某一反应组分(i)在 单位时间、单位反应体积内,因反应所消耗的物
质的量。消耗速率ri为正值。
恒容过程
ri
1 V
dni dt
ri
dci dt
2.1化学反应的速率
等温恒容反应系统
➢工业生产中,液相反应一般按恒容过程处理,无 论反应是否引起总摩尔数的改变,都不会带来很 大的误差。
➢对于气相反应,反应前后体系物质的总摩尔数可 能变化,进而影响到反应体积的变化,此为变容 过程,最终对反应过程造成较大影响。
➢分子数发生变化的气相反应在间歇反应器中,由 于容积恒定,仍按恒容过程处理。
1.5.2反应器设计的基本方程
输入=输出+消耗+累积
➢ 能量衡算式 输入的热量=输出的热量+反应热+累积的热量
反应热吸热取正值,放热取负值。
➢物料衡算式
对反应组分有:输入量=输出量+转化量+累积量 对产物组分有:输入量=输出量-生成量+累积量
(反应组分A的输入速率)=(A的输出速率)+(A的转 化速率)+(A的累积速率)
nt0
j)V0(1n1t0iN 1jM 1vij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第二只反应器中A的消失而言: C A1 - C A2 C A1 - C A2 2 5 rA2 (k1 k2C A2 )C A2 解得: CA2=?? 因两个反应器的级数相同,且CR2+CS2=CA0-CA2则得: CR 2 CR1 CR 2 CR1 CR 2 0.4 2 rR 2 k1C A2 k1C A2

r A
k BPR
' r
又由步骤(1)已达平衡,有: 由步骤(3)已达平衡,有:
A KAPAV
B KBPBV
A B V 1
1 V 1 KAPA KBPB kAPA A 1 KAPA KBPB kBPB B 1 KAPA KBPB
对于一个气固相催化反应,减小外扩散和内扩散影响的 措施正确的是
A. 提高反应器内气体的流速,减小催化剂颗粒的直径; B. 降低反应器内气体的流速,减小催化剂颗粒的直径; C. 降低反应器内气体的流速,增大催化剂颗粒的直径;
D. 增加催化剂颗粒的直径,提高反应器内气体的流速
在Pt催化剂上进行异丙苯分解反应: C6H5CH(CH3)2 C6H6 + C3H6 若以A、B及R分别表示异丙苯、苯及丙 烯,代表催化剂上的一个活性中心,其 反应步骤如下: A + A A B + R B B + 若表面反应为速度控制步骤,试由L-H机 理和Hougen-Watson模型推导异丙苯分解 的等温速度方程式。
化学反应速率式为−rA= KCCAαCBβ,如用浓度表示的速 率常数为KC ,用压力表示的速率常数为KP ,则 Kp =_______ K c A.(RT) –(α+β) C. (RT)α-β B. (RT) (α+β) D. (RT) –α+β
反应 3A → P,已知k = 0.15 mol/s⋅l ,则反应级数 n
FA0 (1 x A ) y A0 (1 x A ) 1 x A p A FA p F F0 (1 y A0 A x A ) 1 y A0 A x A 1 x A 其次,求解xA~t的关系: 将上述得到的结果代入题目给定的速率方程:
dp A 2p dx A 1 xA k p 2 dt (1 x A ) dt 1 xA dx A k (1 x A ) (1 x A ) dt 2
[k1k2 ( E2 E1 ) k1k3 (E3 E1 )] k1E1

E3 E1 1 E2 E1 k2 k3 E1 E1
满足此式的T使CR最大。
【例题】自催化反应 A + R → 2R,其速率方程
为: −r A =k C A C R ,在70℃下等温地进行此 反应,在此温度下 k=1.512 m3/kmol· h;其它数 据如下:C A 0= 0.99 kmol/m3;C R 0 = 0.01 kmol/m3;v 0= 10 m3/h;要求反应的转化率x A = 0.99。 试求: 1)在全混流反应器中反应所需的容积; 2)在平推流反应器中反应所需的容积。

积分上式,得:
2v0 x A dx A 2v0 1 V ln 0 1 x k k 1 xA A 2 2.22 10 4 1 ln 4 1.11 10 1 0.5 2.77m 3
【例题】在液体中,反应物A按下式生成R和S: R 一级反应 A S 二级反应 原料(CA0=1、CR0=CS0=0)进入两个串联的全混流釜式反应器中 (τ 1=2.5min,τ 2=5min ),已知第一个反应器中的组成 (CA1=0.4,CR1=0.4,CS1=0.2)试求第二个反应器出口的组成。
Langmuir吸附模型的四个假定:均匀表面、单层 吸附、吸附机理相同和无相互作用这几点应该说 是非常苛刻的,实际情况很难满足上述要求。然 而,对于多数的化学反应,应用这几点假定进行 有关的推导,结果一般是可以接受的,其主要原 因在于: A. 实际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吸附物种的覆盖度 很低; B. 实际的催化剂表面一般很平整; C. 实际的催化剂表面上活性位间的距离较远; D. 实际的催化剂表面上活性位的数量有限
• • • • • • • • • • • •
气-固相催化反应动力学步骤 等温吸附模型 孔内扩散 催化剂的效率因子 西勒模数与反应速率或扩散的关系 床层压降 坦克来准数 工业催化剂特点 内外扩散影响及消除 固定床和流化床特点和性质、分类 气-液相反应与反应器型式的选择 气-液相反应中的膜内转化系数与反应速率或反应程度的 关系 • 化学增强因子的定义及对气-液反应的影响 • 气-液相反应的宏观过程
• 大家注意了,老师今天不给拷试题,所以 只能拷他上课讲的一些习题。我总结今天 他跟我点到的一些知识点如下: • 计算题: • 反应器的体积一定会考 • 我们做过的作业会出一道题是一模一样的 或者是稍微改动数据 • 催化剂效率因子考的几率很大 • 简答题和填空题及计算题出题的路线是按 照复习小结的提纲出
21 A 1 1
,
y A0 1


其三,求解V~t的关系:
dV FRT RT v F0 (1 y A0 A x A ) v0 (1 y A0 A x A ) v0 (1 x A ) dt p p

将上述得到的二式相除,得到V~xA的关系:
2v0 (1 x A ) 2v0 dV 1 dx A k (1 x A )(1 x A ) k 1 xA
CA0=1.0 CR0=0 CS0=0 CA1=0.4 R1 CS1=0.2 CA2 CR2 CS2
k1 k2
τ 1=2.5min
τ 2=5min
解:利用全混流釜式反应器的设计方程求解: C R1 C R 0 C R1 C R1 0.4 τ1 = = ⇒k1 = = = 0.4 min-1 rR1 k1CA1 τ1CA1 2.5 × 0.4 CS1 CS0 CS1 CS1 0.2 τ1 = = ⇒k 2 = = = 0.5m3 .mol-1. min-1 rS1 k 2 C2 1 τ1C2 1 2.5× 0.42 A A
在772℃ 下,k=1.11×10-4s-1,若系统恒定在总 压P=1kg/cm2;在772℃ 和1kg/cm2压力下气体 的容积进料速率为v0=2.22×10-4m3/s。当要求 出口转化率xA达0.5时所需平推流反应器的容积 为多少?

解:对于该气相均相反应A→R+S:

首先求解pA~xA的关系: 由 p v FRT , pA v FA RT可得到:
解答: 图1 图2 (1)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 (2)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3)M点速率最大,A点速率最小 M点速率最大,A点速率最小 (4)O点速率最大,B点速率最小 H点速率最大,B点速率最小
【例题】在一定空时(空时=体积/流量)的全混釜中进行如 下反应,求R产量最大时的反应温度(注意和活化能联系起来)。
气相中的A分子与B分子被吸附在催化剂表 面上分别形成吸附态的A和B。相邻近的这 两种吸附态的分子在催化剂的表面发生反 应。被称为Langmuir-Hinshlwood机理 (简称L-H机理)
解:由题意,步骤(2)应为速度控制步骤,设其中的正向、 逆向反应速度常数分别为kr 、kr’ ,有:
r k
k1 A R
rR k1CA
k2 A S
rS k2CA
k3 A T
rT k3CA
【解】(1)若E1>E2 、E3,应采用尽可能高温;
(2)若E1<E2 、E3,应采用尽可能低温; (3)若E1介于E2 、E3之间, 对A: 对R:
C A0 C A C A0 C A C A0 CA rA (k1 k2 k3 )C A 1 (k1 k2 k3 ) C CR 0 k1 CA0 C R R CR k1 CA rR k1CA 1 (k1 k2 k3 )
' r
复习课小结
• • • • • • • • • • • • • • “三传一反”、“一反” 均相反应与异相反应的定义 化学反应速率表达式 速率常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不同表示kr,kp) 理想反应器种类特点 反应器反应时间计算 膨胀因子或率 平行反应的选择性 各种复合反应与适宜反应器的选择 不可逆中间产物的最大温度 返混的定义 停留时间分布曲线的定义和公式 二种特殊反应器的分布曲线 测定非理想流体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的二种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E1 C A0 k10 exp( ) RT CR E3 E1 E2 1 [k10 exp( ) k20 exp( ) k30 exp( )] RT RT RT
对上式求导并令其为零:
dCR 0 E1k1[1 (k1 k2 k3 ) ] k1 (k1 E1 k2 E2 k3 E3 ) 0 dT
代入原速度表达式,有:
k KB krKA( PA PBPR ) ' krKAPA k r KBPBPR krKA r 1 KAPA KBPB 1 KAPA KBPB PBPR k ( PA ) K 1 KAPA KBPB
(其中k = krKA, K为总化学反应平衡常数)
=_______。
A. 0 B. 1 C. 2 D. 3
反应 A + B → C, 已知k = 0 .15 s-1 ,则反应级数 n=_______。 A. 0 B. 1 C. 2 D. 3
•习题:丙烷的热分解反应式为:
C3H8(A)→C2H4(R)+CH4(S) 其速率方程式为:
dp A k pA dt
2
CS 2 CS1 CS 2 CS1 CS 2 0.2 2 rS 2 k 2C A 2 k 2C 2 A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